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叫罗建波,来自师范一班。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预测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第二课。在本单元内容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使学生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有初步了解,本课讲述文革前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和重建完善的过程。经过重建民主与法制,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22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新课教学做了较好的背景铺垫。

本课从“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挫折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两个方面来展开。贯穿本课的基本线索是民主和法制。核心是人民民主权利的重建和发展,旨在培养当代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的背景、表现和原因,掌握新时期民主法制重建和完善的内容,理解民主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师生互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互动、得出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养成和提高。

激励学生学好知识为以后合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打好基础。

3、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文革”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将本课难点定为:“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二、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文革”的十年》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内容涉及到本课,高一学生对文革的具体过程和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些内容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缺乏对“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的来龙去脉,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内容和意义的全面理解。

2、教学手段

针对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讨论学习法。

情景教学法,文革这段历史,学生不是很熟悉;有些政治概念名词理解难度较大。为此特创设一些历史情境和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讨论学习法,当学生对基本史实已有了解,并有一定理性认识之后,组织、引导学生就民主与法制关系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得到深化。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果导入。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开始环节,为学生播放刘少奇被迫害致死的图片和一些具体细节,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个人人身权利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受到严重影响的事实。使学生对“文革”的危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文革”发动的背景,教师做补充。

学生小组分工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PPT找出“文革”对社会严重破坏的表现,老师加以总结指出原因,引导学生得出文革的教训。

3、法制制度走向健全

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新时期法律建设的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然后进入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环节讲述。教师补充82《宪法》的具体条文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材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识到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与公民合法权益密切密切相关的,体现了对公民人身权利保护的加强,促进了新时期法制建设。最后教师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意义。

4、民主政治的重建与完善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出台了哪些制度去重建和完善我们的民主政治。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项制度的内容是如何动员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对民主政治的参与热情,鼓励大家学好知识为以后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力打好基础。

5、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

此部分,老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学思之窗”的材料和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学生分小组发言,教师再做出总结。

6、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指出我国的民主法制制度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继续发展和完善它。

7、主板书

板书采用结构化板书,列出主要知识点,避免提纲式。

8、作业

课后了解法制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治与人治,下堂课提问

四、教学预测

本课是新授课。通过教学预计会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由于时间有限,不做过多阐述。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预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99分) 1. (4分)词语模仿秀 山水千山万水山清水秀 风雨________________ 心意________________ 2. (11分)我会填。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之情。 ②《望天门山》的作者________,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③《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________”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________”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3. (8分)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分别写了西湖在________天和________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色,这是________写,后两句将西湖比作________,是________写,有实有虚,更加体现了________的娇美。

过去进行时教学设计

What_were_you_doing_when_the_UFO_arrived?(过去进行时) 教学设计 高邑县教育局教研室耿换霞 一、教材分析: 1.位置和内容:这是新目标英语(GoForIt)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谈论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同时我创造了一些便于进行沟通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过去进行时。过去进行时是以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个语法项目。这是一节前置语法课。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已经比较熟悉,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与之较为相似。 2.教学重点: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 3.教学难点:如何在由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使用过去进行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过去进行时。 2.能力目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 4.学习策略目标:设法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所学时态。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交际教学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下册就学过现在进行时,并掌握如何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日常活动,而且掌握了一些日常活动的短语,已经能够正确理解句子了,对各个时态的区分已经有了基本上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学习过去进行时. 五、教学用具 本课时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设计与有效分析 1、情景导入:练习现在进行时态,为过去进行时学习铺路搭桥 与学习重点关系最密切的时态是现在进行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动作”环节进行练习。我准备了六张小纸条,上面用英语写着“打乒乓球,弹吉他,打鼓,开汽车,放风筝,切蛋糕”。请一名学生到前面,从教师手中抽取一张纸条,照上面所写表演一动作,其他学生轮流猜,如:Are you eating a banana?(你正在吃一个香蕉吗?)做动作的学生用“Yes, I am. /No, I’m not.”来回答是或否。猜中的学生到班级前面接着抽取下一个动作并表演,游戏继续。 有效分析: 这项活动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复习现在进行时态。为过去进行时的学习进行铺垫。 2、精讲规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并及时指导 起先,我先通过现在进行时态的讲解,引出过去进行时态,并引导学生猜出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及其否定形式和疑问形式,指出这些变化方式与现在进行时一样.

五语上第21课1

21 诺贝尔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三、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一课课件古诗两首

2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望天门山》; 2、会认4个生字; 3、背诵古诗《望天门山》并会默写。 4、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他的诗《望天门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这节课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把学习目标完成得最好。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学习会写字 1、自学指导:(1)、认读这4个生字 (2)、分别给生字口头组词1-2个 (3)、观察生字结构,同桌互说记字方法。 2、提出难写的生字,共同识记。 4、练写生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节奏的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上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这节课我相信你们能做得更好。有没信心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来比比谁做得最棒。 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1、自学指导: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3分钟后比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四、理解古诗大意 1、自学指导:朗读诗句,借助插图,联想古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和同学相互说一说,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2、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3、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4、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当堂训练 1、背诵古诗 2、完成练习册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第21课 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我默写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2.(3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的诗。诗人首先用“水光潋滟”赞美西湖时的水光;接着用赞美西湖时的山色。“晴方好”和(“”)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然后,诗人把西湖比做,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都是美妙无比,令人神往的。 3.(3分)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断孤碧 凡继狐 岩帆 4.(3分)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用“√”标出。 (1)天门中断.楚江开(1)判断(2)隔绝(3)戒除 (2)水光潋滟晴方.好(1)当(2)方法(3)刚刚 (3)欲.把西湖比西子(1)需要(2)想要(3)将要 (4)山色空蒙雨亦奇.(1)奇怪(2)奇妙(3)奇特 5.(3分)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6.(3分)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西湖;晴天;山色空蒙;下雨;雨亦奇;西子;晴天和下雨;3.断开;孤单;碧玉;平凡;继续;狐狸;岩石;帆船;4.(2);(3);(2);(2);5.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诺贝尔》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诺贝尔》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6题;共71分) 1. (3分)看拼音写出词语。 hán fēng xí jīshén b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5分)根据音序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汉字。 磕淌凿阀桓髓 3. (5分)选词填空 和河清青 我家门前一条小________ ________里的水很________,岸边的草也很________,小羊________小牛很爱吃。 4. (4分)把反义词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①小鸭子的脚用力往后一蹬,身子就向前游去。 ________——________ ②老艄公撑船很吃力,鲁班做出了橹板后,老艄公就省力多了。 ________——________ 5. (6分)按拼音写汉字

shí yàn jī xièjiān kǔbào zhàzhuāng zhìwēi l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分)写出反义词 艰苦—________ 突出—________ 连续—________ 仍然—________ 7. (6分)形近字组词 揣________ 捶________ 磨________ 端________ 锤________ 魔________ 8. (4分)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汉字或词语。 ①罪犯用chuízi________和钢钎将保险柜撬开后,将fàng zhì ________在里面的10万元人民币洗劫一空。面对警察布下的天罗地网,罪犯不得不投案自首。 ②ruìdiǎn________科学家诺贝尔1896年在意大利shìshì________。 9. (6分)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劳动 ________的威力________的爆炸声 ________的仪式________的成就________的科学家 10. (3分)读课文《诺贝尔》,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①失败后,毫不失望,继续努力。形容人的勇气与耐力。________ ②变成一堆灰土。多指被彻底烧光。________ ③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麓。很少有人去居住的地方。________ 11. (3分)读课文《诺贝尔》,根据句式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诺贝尔,你真伟大啊!我要赞美你。赞美你________ ;赞美你________ ;赞美你________。 12. (5分)解释下列词语

过去进行时教案

过去进行时教学设计 西林中学:李秀珍 一、教材分析: 1.位置和内容: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第七模块第三课时。谈论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同时我创造了一些便于进行沟通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过去进行时。过去进行时是以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个语法项目。这是一节前置语法课。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已经比较熟悉,过去进行时的结构和用法与之较为相似。 2.教学重点:如何使用过去进行时。 3.教学难点:如何在由when, 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使用过去进行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过去进行时。 2.能力目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 4.学习策略目标:设法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通过师友合作的学习模式来巩固所学时态。 三、教学方法: 1)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小组合作

3)师友合作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七年级下册就学过现在进行时,并掌握如何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日常活动,而且掌握了一些日常活动的短语,已经能够正确理解句子了,对各个时态的区分已经有了基本上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学习过去进行时. 五:教学用具:PPT小黑板 教学步骤: ㈠温故而知新 ①向学生展示四张有关现在进行时的动画图片,问学生四个问题: 1,老师:Listen !What is happening? 学生:It’s raining.

2,老师:Look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They are dancing. 3,老师:What is the woman doing now? 学生:She is lying on the grass. 4,老师:What are the fish doing at the moment/ right now? 学生:They are swimming. ②让学生观察上面四幅画所涉及到的句子,师友、小组间合作讨论,归纳出: ⑴现在进行时的定义: ⑵现在进行时的基本结构: ⑶现在进行时的标志词: ⑷现在进行时的基本句型(陈诉句,一般疑问句,否定句): ⑸V-ing的变化规则: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带有动画形式的图片,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诺贝尔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诺贝尔》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诺贝尔》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听《诺贝尔》有感 【听课实录】 一、复习导入: 1、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齐读课题 2、出示投影,谁能读读这个句子。 每年的月日下午时分,在瑞典王国首都,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3、提问:为什么每年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和地点是固定的? 过渡:诺贝尔为何能受到人们如此的敬重呢?默读课文第二段 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

二、自读课文,了解发明原因及过程 1、过渡: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他又是怎样发明炸药的呢?出示投影2:自由朗读课文4—9小节,思考: 1、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2、诺贝尔研究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3、交流: (1)、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 (2)、学生回答后出示第四小节。 引导学生想象:在发明炸药之前人们是怎样在荒山野岭开通公路的? (3)、指导朗读,读出诺贝尔的美好愿望,读好两个“啊” (4)、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5)出示并板书:液体炸药…… 三、精读课文,感受“热爱科学” 1、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一帆风顺的吗?简要说说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整个过程?你认为哪个过程最打动你,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说说原因。 2、交流: (1)、你认为诺贝尔发明炸药顺利吗?用一个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 【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第21课古诗两首

第21课《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背吧。现在,我们先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去欣赏一下祖国大好河山中的一个人景点——(出示课件:天门山)。谁知道天门山在哪里? 作者望天门山会看到怎么样的景色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古诗,(出示课件)。 你们愿意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向老师汇报一下吗?(出示课件,认读生字词)。 如果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老师请同学来读读古诗。 同学们,你们想读吗? 同学们,你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同学们,诗读得如此精彩,那诗句的意思你们读出来了吗?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刚才老师看出来了,你们自读自悟诗句好认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与你们小组的同学分享吗?那请开始吧。 有不懂的字词吗? “天门中断楚江开”,“开”的意思是什么?(开就是断开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被长江从中间断开了,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开也可以理解为切开,汹涌的长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门山从中间切开了。)解释得不错。在诗人李白的眼里,长江水汹涌澎湃,天门山仿佛被长江水从中间冲断开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二两行诗吧。 读得真不错,还有意思不懂的字词吗? 诗中说“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来的意思。)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板书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学生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教案 【学习目的】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诵心得,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领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前准备】 1、我国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收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顾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爱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习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1、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2、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络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1、学生个人读悟。 2、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4、老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心得诗情 1、老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诵,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相互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 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卷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A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 ①《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________之情。 ②《望天门山》的作者________,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 ③《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_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________”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________”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2. (7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诗的前两句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写出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并分别用“________”与“________”两字进行评价。即使这样,诗人仍觉得无法尽西湖的美景。于是才有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 3. (1分)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 4. (8分)回忆课文内容填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诗的前

过去进行时教案讲解学习

Teaching Plan 1. Teaching content (教学内容):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过去进行时态) 2.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教材分析): 由于我是教的语法,按照教学大纲,结合语法体系,我这节课将要讲到的是过去进行时态。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所以这个时态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的。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很好的掌握好此时态是我的目标。所以我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整个教学内容很好的贯穿于一个个活动中。 3. Teach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a. Knowledge ojectives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过去进行时 b. Ability objectives (能力目标)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 c. Emotional objectives (情感目标) 1. 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合作交流 2. 设法使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通过大量练习来巩 固所学时态 4. Teaching key points (教学重点) 1. 复习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2. 学习新的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5.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了解在怎样的情景下使用过去进行时; 2. 创设情景设计话题,使语法项目在交际活动和完成任务中得到熟练掌握 6. Teaching methods (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 2. 情景教学法 3. 交际教学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 诺贝尔 课时练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习 班级:姓名: 21 诺贝尔 【课内训练】 一、我会拼,我会写,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nu?bai ?r ruìdiǎn bān jiǎng shìshìjīxiashìyán pīshān zhùlùhuàw?i huījìn ( ) ( ) ( ) ( ) ( ) ( ) ( ) ( ) jiān kǔzhuāng zhìsuìdào wēi lìyùn shūbāo zhàhuān shān yělǐng háo bùqìněi ( ) ( ) ( ) ( ) ( ) ( ) ( ) ( ) 1、用“﹏﹏”画出三拼音节。 2、用“○”圈出整体认读音节。 3、把划线音节的音序按字母表顺序排列: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诺.言(nu? ru?) 举.行(jǐ jǔ) 盛.会(shan shang) 仪.式(yí yì) 颁.奖(bān fēn) 巨.响(jì jù) 气馁.(lěi něi) 开凿.(zu? záo) 装置.(zhì zhí) 震.撼(zhan zhang) 首都.(dōu dū) 鲜血.(xua xia) 摩.擦(m? mú) 隧.道(suì shuì) 怦怦 ..(pēng pīn) 三、形近字组词。 诺( ) 隧( ) 械( ) 置( ) 尽( ) 筑( ) 偌( ) 遂( ) 戒( ) 值( ) 烬( ) 恐( ) 四、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垂 bān ( )奖( )家( )级zhì装( ) ( )留 ( )气 xia机( )一( )千里水( )不通道( )坚持不( ) 螃( ) 六、查字典。 1、“砸”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第七画的笔画名称是( )。 2、“盛”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盛”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兴盛;②强烈;③盛大隆重;④丰富;⑤深厚;⑥普遍;⑦用力大。“盛会”应取种解释。“盛行”取种解释,“盛意”选种解释。“盛”还有另一个读音是,组词。 3、风.:①跟地面大致平行的空气流动现象,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②像风那样快;③风气,风俗;④景象;⑤风声,消息;⑥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⑴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很快风.行全世界。( ) ⑷他刚听到一点儿风.儿就来打听。( ) ⑵昨天刮了一天的大风.。( ) ⑸我们不要相信外边的风.言风.语。( ) ⑶我们要敢于破旧立新,移风.易俗。( ) ⑹这里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 【课堂拓展】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风行( ) 仍然( ) 震撼( ) 逝世( ) 荒山野岭( ) 反义:风行( ) 成功( ) 慌忙( ) 气馁( ) 连续不断( ) 八、选词填空。 牺牲逝世就义去世殉职 1、王二小面对敌人,大义凛然,英勇( ) 4、高建成同志不幸以身( )。 2、他的奶奶是前年( )的。 5、敬爱的周总理于1976年1月8日( )。 3、老班长在过草地时英勇地( )了。 十、按要求写句子。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缩句: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与流散写作5页word文档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与流散写作 一、引言从首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的1901年到2012年,全世界共有109名作家获此殊荣,其中欧洲作家占97人,可见欧洲传统文学在文学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13位。本文通过揭示这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拥有的生活经历的共同特征并对 其进行分析来表明诺贝尔文学奖评奖从中心向边缘的转移以及这种现象 对文学研究引发的启示。 二、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流散身份特征 从种族、语言和地域文化综合来看,21世纪13 位诺贝尔获奖作家除2011年的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和2012年的莫言之外,其余11人都有文化、身份混杂的特点或流散的经历,他们的创作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一、都有双语文化背景;二、都是来自不发达国家或地区抑或属于弱势群体;三、有自愿或强制性的流散经历;四、有自觉的交流和文化整合的尝试。 比如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华裔作家高行健,祖籍江苏泰州,1940年1月4日生于抗战时期的江西赣州。1950年,受当时身为南京军区高级军官的表伯父的邀请下,全家迁至南京。后来曾就读的南京市第十中学原为教会学校金陵大学附属中学,高行健在那里接触到许多的西方翻译来的著作。对这段时光,高行健回忆到:“我的底子是在那打下的。我的中学生活完全像是生活在梦里”。1962年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87年移居法国,10年后取得法国国籍。200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瑞典文学院对其作品的评价

是“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是一位出生于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后定居伦敦的印度后裔作家。奈保尔1932年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1948年毕业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的一所学校。1950年获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毕业后做自由撰稿人,曾为英国广播电台做“西印度之声”广播员同时为《新政治家》杂志做书评。1955年在英国结婚并定居。60年代中曾在世界各地广泛游历。2001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随后,人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位曾被英国著名评论家普里切特称为“在世英语作家中的佼佼者”的英国移民作家。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旅居德国柏林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凯尔泰斯1929年11月9日生于布达佩凯尔泰斯,1944年被纳粹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1975年,他的首部小说《无形的命运》(Sorstalanság,台湾译“非关命”)出版,以他在集中营生活为背景。2002年因该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而其自传体文学风格也具有独特性”。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市的J. M. 库切,他身上同时具有德国和英国两种文化背景,以英语为母语写作。60年代移居英国,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后转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巴法罗分校教文学。1983年的作品《迈可.K的生命与时代》获英国布克文学奖、1999年的作品《耻》再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课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 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B 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基础题(共18题;共95分) 1. ( 11分)我会填。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 时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天门山》的作者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有“ ____________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______________ '。 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______ '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 节奏一一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 磨拭的铜镜。“ ____________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 具一种朦胧美。 2. (3分)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潋滟 浓抹 空蒙 云雾迷茫的样子。 波光闪动的样子。 ______________ 浓艳华丽的打扮。 ______________ 3. (8分)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 代诗人 ____________ 。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诗的前 两句分别写了西湖在 ______________ 天和 __________ 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色,这是 __________________ 写,后两句将西湖比 姓名: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 ③《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1课 诺贝尔∣苏教版(含答案)

《诺贝尔》练习 一、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 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 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我会拼写。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chuízi fànɡzhìruìdiǎn bào zhà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

滨州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C卷

滨州市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1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C卷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4分) 1. (12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手臂 A . bì B . bèi (2)刷子 A . shuā B . shuà (3)蟋蟀 A . shài B . shuài (4)振动 A . zhèn B . zèn (5)掠过 A . lüè B . luè (6)绽开 A . zàn B . z hàn 2. (6分)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暴(bào pù)________ 萝卜(bǔ bo)________ 模范(mó mú)________差别(chāi chā)________ 调节(tiáo diào) ________ 弹跳(dán tán)________ 3. (8分)用课文中的多音字组词。 冠ɡuān ________漂piāo ________ ɡuàn ________piào ________ 鲜xiān ________看kān ________ xiǎn ________kàn ________ 4. (8分)读拼音,写汉字。 fùjìn cǎi hóng tǎo yàn chuan r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ēn zhūnínìng hūhuàn kuāji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分)为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稻穗(huì suì)________ 霸占(bàɡē)________ 蒙昧(wèi mèi)________ 霎时(shàjiē)________ 6. (8分)选字组成词语。 季李________子________节如知 ________果 ________识 有友朋________ 没________ 归扫打________ ________来 7. (1分)民的笔画顺序是________。 8. (2分)换掉加下划线的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① 忽然,耳边传来“救命”的喊声。________ ② 国王听了,立即调集军队,去抓九色鹿。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