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打破道统,重建学统 张寿安

打破道统,重建学统 张寿安

打破道统,重建学统  张寿安
打破道统,重建学统  张寿安

中华文化的道统和法统

中华文化的道统和法统 老莲农2010-10-23 22:20:45 (2010年7月21日在第七届东林寺净土夏令营的讲座) 龙江书院史幼波/主讲 各位大德、各位同道、各位朋友: 下午好! 非常荣幸,第一次到东林寺,能够在慧远大师开辟的道场与大家一起交流传统文化,我感到三生有幸。当然,也非常惶恐,不要说祖师爷在上面看着,就是下面在座的各位中,藏龙卧虎的大德高人也不少,所以,不能随便乱讲,不敢乱造口业,不然,祖师爷就要打屁股。 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中华文化的道统和法统》。这个题目非常大,它是一个统(桶),什么都装到里面了。一个是道统,一个是法统,这么大的桶,怎么讲?按照过去禅宗的说法,这叫做“蚊子上铁牛,无你下口处”。我现在面对这个道统、法统,也感到下不了口。但是,不下口又不行,为什么?我们出家师父到东林寺来做什么的?是来学道的,是要行道的;在座的在家居士,还有很多年轻的朋友,这么大热天到这里来干什么?也是要求道问法的。如果不知道什么是道统,不知道什么是法统,那你在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怎么游到彼岸?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整个东方文明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且,现在走向世界了,但说到它的内容,那真是洋洋洒洒、无穷无尽,而且深奥无比。且不说别的,就说佛法,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你不知道这个道统和法统,你钻进去了还能出得来吗?你钻进这么一片大森林里,能保证自己不迷路吗?因此,我们学道、修道、行道,首先应该明了什么是道统和法统。 当然,不同的人是抱着不同的心态来到这里的。在座的各位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到咱们东林寺有这么一个夏令营,有些人是抱着学道来的,也有些人可能是在社会生活中忙忙碌碌,有很多的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到名山古刹来清净清净,来充充电。不管抱着什么目的,既然来了,这里是祖师的道场,我们就要对道有感觉,对法有感觉。 中华文化的道统和法统,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平常说的传统。传统是传什么东西?对一般人来说,现在一提到传统,他就感觉是旧的东西,还有些人觉得这个传统是比较落后的东西。你若说传统文化,他想到的就是孔孟老庄,是旧的文化;你若说传统思想,他就说这是旧的思想;你若说传统制度,他也会想到几千年来陈旧的封建制度。 很多人总是把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隔离起来,认为这两者是矛盾的,是对立的。如果传统和现代是对立的,为什么现在中国上至国家的领导人,下至民间

学内针

学内针,做真人——读《黄帝内针》有感 生命与国学 百家号12-0119:48 编者按:黄帝内针是源自《黄帝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杨真海先生,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本文作者是一名从医人员,为某三甲医院科室主任,源于对医学的热爱和执着,无意中得遇黄帝内针,欣然若喜;后师从东方生命研究院潘麟先生①,笃行潘麟先生的教诲②,发愿通过研习黄帝内针来实现“传播健康、传承文明”的决心。本文是作者研读《黄帝内针》③读书心得。现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文章作者:易莲 我叫易莲,是一名影像诊断科医生,从医18年。因为和全身所有系统疾病打交道,对生命一直有一个整体观。源于种种疑惑,我走进中医,遇见中医养生界湛龙华老师④。之前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应用湛老师的化性之法和“一针二灸三汤药”的策略,真正做到“自主健康,圆满养生”。尤其是湛老师在公益课上广传的“黄帝内针”⑤迅速解决了身边很多人的疾苦,让他们见证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⑥而黄帝内针让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光明的从医路,感恩这么多年良知的呼唤及在寻医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在生命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感召善缘。 经典的医书看过不少,如《黄帝内针》这么近传承的针道弥足珍贵。半年前便看完此书,受益匪浅,感恩、欣喜之情难以言表。2017年5月7日,有幸拜在潘麟先生门下,再看《黄帝内针》,感觉完全不一样,更加深刻懂得传承的不易和恩情。感恩家师潘麟先生为中医作为东方生命科学的科学性而正名,想来想去,作为研究西医十八年的医者,还是再全身心融入中医,走进针道,只愿以此为“传播健康,传承文明”的宗旨而做一些事。于是,自己花钱买了两本,养生课堂又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高三政治知识点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及其主要途径 (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二)

【教师资格证笔试干货】材料分析22道经典例题(二) 8 材料:新转来的小强是有名的调皮生,同年级别的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收他,而张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转到自己的班里。开学时,张老师在班会上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仪式,说道:“有一位活泼热情的新成员---小强,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随后,张老师又对小强的家进行了家访。一开始,小强有所改变,上课捣乱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表现尤为突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又有其他科任老师说小强上课捣乱。张老师把小强叫到办公室,结合刚学习的内容,对他说:“小强,老师发现你的数学很棒哦,我这里有几道数学题,想试试吗?”“3乘0等于?”“0!”小强回答得干脆利落,“10乘50,再乘0?”“0”…,小强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声小,“老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张老师说:“你刚才做的题目里,有些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可因为0的存在,他们最终的结果都是0,你愿意做这个0吗?”,“老师,我不想当这个0”,小强急躁的说,一改刚开始无所谓的态度,“每个同学都应该为班级争光添彩,做一个有益的数,你说对吗?”,小强点点头……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张老师特别注意观察小强,还根据小强的优势,让其担任了数学课代表,有时,他还常常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大家反映从小强的课堂表现中,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解析】本题让我们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材料,材料体现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主体人等理论观点,在答题的时候注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分层次答题,同时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结合。 【参考答案】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观要求教育要做到教育公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因为小强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李拯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到哪里寻回大学精神

到哪里寻回“中国大学精神”? 周白萍 每一年高考过后,各个大学的报考总是受到格外热切的关注,一反往年北大清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许多高分考生甚至高考状元纷纷选择投进香港高校的怀抱。与此同时,质疑北大清华的哈佛大教授丘成桐也是数出惊语,还有人高呼“世上已无蔡元培”,更有骇人之语“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些,不能不让人反思中国大学现有的大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凡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时至今天,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先生一生奔走于教育与革命之间,兼有多种身份,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亦是几届民国政府的高官,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然而,蔡元培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真正的教育家。蔡元培所在的那个动荡年代,是中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思想发生剧烈冲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他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 遥想当年,我们也曾有过昙花一现的大学盛景,八十年代的校园风景里,那种旺盛的求知欲,浪漫的青春气息,以及接二连三的“诗歌热”、“哲学热”、“文化热”统统在九十年代的经济大潮冲击下烟消云散。 而今,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精神已被实用主义侵蚀得伤痕累累,大学已沦为许多人现实生活的工具,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很大程度上蜕变成了一群讨生活的高级市井,大学里常常是行政支配学术,连一直被默认为我国教育象征的北大清华也难以幸免,如此这般,中国大学的文化精神将从何谈起,大学怎能不变得工具化、手段化、官僚化,? 在大学里,学生们往往不是想着如何完善自己,而是乐此不疲地进行无聊的攀比和玩乐,在就业压力空前增大的社会条件下,本来就越来越“务实”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愿意去固守学院里那张落寞的书桌?而大师级的教授越来越少,大学里越来越多的却是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 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世上已无蔡元培!然而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我们该怎么面对今天中国的大学改革? 邓小平说过,中国的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而教育改革的失误就误在将教育变成灌输固定知识的过程,而大学仅仅用于指代贩卖毕业证的机关。教育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在学费的高度攀升,其制度与潜规则却让老师学生们叫苦不迭--把学子们送进大学的教师们长年累月做着累比牛马的工作,还要面对比自己活得更好的低学历非知识分子时的自尊流失,学生们一边听着老师们的安慰“进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玩了”,一边在书山题海里折腾。由此引发的考试经济的不断发展,烘托着中国教育可耻的繁荣,同时导致进入大学后

黄老道家,道家正统。道统传承,伏羲黄老,世统绵绵,泽被天下。

《理解道德经·简介》 理聖老子所学乃“师官合一,家传世学。”《道德经》广博精微,微妙玄达,《老子》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老子弟子众多:文子、阳子居、庚桑楚、南荣趎、孔丘、尹喜皆有留名。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便,各学派所记载的,只是各派各自知悉的某地某事。例如,曾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鲁地的情况;庄子学派所记载的,着重于沛地的情况;司马迁所记载的,着重于周地的情况。老学五派:关尹、尹文一派,杨朱一派,庄周、列御寇一派,鬼谷、苏(秦)张(仪)一派,申(不害)、韩(非)一派。老子弟子尹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 《文子·道原》云:“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文子?自然》云:“所谓天子者,有天道以立天下也。立天下之道,执一以为保,反本无为,虚静无有……是为大道之经。”《文子?道德》云:“执一无为……执一者,见小也,见小故能成其大也;无为者,守静也,守静能为天下正。” 《黄帝四经》曰:“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孔丘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澹然独若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以道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之人道。 《韩非子》:“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14年——2017年材料分析题复习

2017年下《综素》(小学) 二.材料分析 30.材料: 新转来的小强是有名的调皮生,同年级别的班主任都不愿意接收他,而张老师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转到自己的班里。开学时,张老师在班会上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说道:?有一位活泼热情的新成员小强,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随后,张老师又到小强家进行了家访。一开始,小强有所改变,上课捣乱的情况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表现尤为突出: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又有其他科任老师说小强上课捣乱。张老师把小强叫到办公室,结合刚学习的内容,对他说:?小强,老师发现你的数学很棒哦,我这里有几道数学题,想试试吗???3乘0等于几??0?小强回答得干脆利落。?10乘50再乘0???0?小强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小声,?老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张老师说:?你刚才做的题目里,有些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数,可因为0的存在,他们最终的结果都是0,你愿意做这个0吗???老师,我不想当这个0!?小强急促地说,一改刚开始的无所谓态度。?每个同学都应该为班级争光添彩,做一个有益的‘数’,你说对吗??小强点点头。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张老师特别注意观察小强,还根据小强优势,让其担任了数学课代表。同时,他还常常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大家都反应从小强的课堂表现中,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张老师成功地教育了小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张老师并没有因为小强的调皮捣蛋就放弃他,而是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提高小强的学习成绩,增强小强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根据小强的学习数学的优势,因势利导,让其担任数学课代表,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独特的人的理念。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老师通过方法的引导和自信心的确立,激发起小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小强的数学成绩,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进步,体现了张老师把小强同学看作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因此,作为教师,在面对像小强这样的后进生时,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材料: 运动会结束后,小华在周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这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非比寻常,因为有一个特殊的项目,那就是班级韵律操比赛。我们班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听同学们讲,每次比赛,她都要力争好成绩,大家熟练的班级韵律操对我这个刚转来的新手来说,可是难上加难。有班干部向余老师建议,不让我参加比赛。我本想老师会同意,反正学校并没有要求必须全班参加,再说我刚刚转来。但是余老师没有同意,在班上说:?咱们班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班上的一个同学都不能少!?我感觉到余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 眼见比赛日渐临近,我很是着急,看得出与我们一同训练的余老师也很着急。余老师找到我,一边鼓励我一定能行,一边亲自手把手教我韵律操的每一个动作。 余老师腰不好,我看到余老师每次讲解示范动作弯腰时,总是咬着牙,我更是认真操练。在

构建我们精神的庙宇阅读附答案

构建我们精神的庙宇阅读附答案 构建我们精神的庙宇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才能产生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道德拷问,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信和友爱?若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升华自我,那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12、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精神道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行为操守和生命质量。

文化立国战略

关于把“文化立国”作为国家战略 一、问题引入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从国际的视野来看,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大国、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制造能力、贸易实力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硬实力的提升举世瞩目。而审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与我们世界级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但文化的发展与占全球第二的经济地位还不相匹配。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则是严重“入超”。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讲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所以,中国要真正地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光出口电视机是不够的,光出口经济产品是不够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文化也应该走出去,应该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 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指出,现在中国国民整体缺乏两个重要元素:“诗”和“原则”。“我们文雅的风气从明代开始就一天一天地没落了,文化的世俗化就开始了。”在多年从事电影编剧的经历中,苏叔阳深感传统文化的匮乏对中国电影事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们的女演员里有多少(像《诗经》里描写的那样)…深情的含有真切的爱?的眼睛,顶多算勾人。”社会主流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低俗文化却堂而皇之地上市。 二、.文化立国战略的作用在美、日、韩表现得非常明显。 美国作为世界上头号文化产业大国,每年出口的视听产品占全球市场的57.6%,其中音乐唱片占全球消费量的60%。美国电影产量虽然仅占全球的6%,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1]美国以其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向世界大规模推行着自己的文化价值。这种推行如此常见,但又如此深刻,使得许多民族文化产业迅速被边缘化和异国情调化。美国的文化标准左右了“非美国”的文化世界。 日本:从“经济立国”到“文化立国”。近现代以来,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时的“军事立国”战略;二战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立国”战略;从20世纪后期开始转向“文化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在二战后满目疮痍

试论《中庸》的作者

试论《中庸》的作者

试论《中庸》的作者 摘要:《中庸》本为《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将其从中抽出独立成篇,与《大学》、《论语》、《孟子》一同列为“四书”,并花了毕生的精力作了《四书章句集注》,使“四书”得以和“五经”同列,《中庸》也由此成为儒家重要之经典。但关于《中庸》的作者是否是子思?其内容是否经后人修改或增益等?历来存在众多争论。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一个罗列和分析对比,得出对这些问题一般的看法;并提出一些自己细读《中庸》后的看法,以期让自己对《中庸》这一经典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中庸子思作者 初读《中庸》,便觉得其语言深奥,内容庞杂且多谈“性”、“命”、“诚”等形而上的思想,与《论语》、《孟子》等注重人伦和政治、语言深入浅出的儒家经典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作为一篇文章,《中庸》也不似《大学》主题明确,层次清晰,一气呵成。所以一开始我便对《中庸》的作者、文章内容的构成及顺序产生了疑问。带着疑问,查找和翻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关于《中庸》

的作者、成书年代、文章构成历来众说纷纭。 关于《中庸》的作者是谁,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即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庸的作者为子思。子思,即孔子之孙,姓孔,名伋,字子思,是战国初年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据记载孟子曾求学于其门人。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有司马迁、《孔丛子》1作者、郑玄、孔颖达、陆德明、李翱、二程和朱熹等。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尝困於宋。子思作《中庸》。”[1]这是目前已知关于《中庸》作者的最早记录。 《孔丛子?居卫》中载:“子思既免,曰:‘文王困於羑里作《周易》,祖君屈於陈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无作乎?’於是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2] 东汉经学大家郑玄遍注“三礼”,在《中庸》篇目录中说:“孔子之孙子思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3]唐孔颖达为《礼记》作疏时沿用其观点。 1孔丛子:该书共三卷,二十一篇,旧题孔鲋撰。内容主要记叙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即 孔鲋)等人的言行,其文字基本上属于采辑旧材料或据旧材料加工而成。其成书时间及其作者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一大疑案。

韩愈道统

150 韩愈道统意识的建构的相关文化研究 韩愈道统意识的建构思想是从他与其他人掀起的古文运动中体现出来的。唐朝的古文运动是在唐代中叶时期韩愈等人提出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唐代的古文运动的目的就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所谓学习“古文”,就是学习先秦与汉朝时期的不受拘束的形式自由的散文,摒弃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等华而不实、内容空虚、形式僵化的骈文文体。直至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等人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文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后来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在文化方面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这样提倡学古文习古道并且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其中就显现了韩愈的道统意识。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韩愈的《原道》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这是中国儒家的教授谱系,历史性地叙述道统之传承关系。孟子之后不传,他有接续道统之愿,“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与孟尚书书》)。韩愈的弟子张籍使得韩愈的道统思想道统意识展现出来。由这些典籍可以看出韩愈的道统意识更为强调其在政治、社会层面的功用,一个逐渐抽象化的道统已经呼之欲出了。虽然直到宋朝时期朱熹明确了道统的概念。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韩愈的表述主要是他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韩愈提出的道统的建构是通过“传道式谱系”来表现的。韩愈的《师说》里面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很明显地看出韩愈系统地提出了师道理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则说明道统的传承是由这些师者的传道而非在先秦等时期的授受式传道,传道的主动权在弟子手里。说到“授受式“传道就不得不提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时间较早且较为系统地传授着经典。儒家经典的传授当属首位。在先秦以及两汉期间,我们是靠“授受式谱系”来传道的。《汉书·儒林传》中有这么一段:“自鲁商传授瞿子木受《易经》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齐即墨城,至城阳相。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鲁周霸、莒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在这里得以窥见先秦及两汉时期经典的传承是由每一次的授受来完成的而非韩愈此时的传道。当然那时儒家经典的传授也不例外。 而在韩愈所处的唐朝中叶,教授关系已然不是这样的“授受”了,而是“传道”。最起码,韩愈本身出身较低,少孤,幼年与兄嫂相依为命,家道贫寒,更不用提投身名师受教了,所以他只能通过阅读古代圣贤的著作来领会其意,领会“道”之深意,所以他认为他得的道就是孔孟之道,有《新唐书·韩愈列传》中的“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则俟五十、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前书谓吾与人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虽诚有之,抑非好己胜也,好己之道胜也。非好己之道胜也,己之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门卫说他们是“小捣乱”将其拒之门外,作为指导教师应() 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 B.指责门卫素质差 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 D.埋怨学生能力差 2、张老师再用天平称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称重为100克,第二次为50克,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A.让学生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 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本身的误差 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 。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得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对此,老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 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 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原因 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 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要在意文化成绩 4、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

作,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 A.同伴互助 B.自我反思 C.自我研修 D.脱产进修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下列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B.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C.建议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 D.均衡配置教师,设备,校舍等资源 6、钱某闯入某乡中心校寻衅滋事,破坏了一间教室的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于钱某() A. 应当乡人民政府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应有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应有该中心给予教育行政处罚 D.应有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 7、教师杨某对学校提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被申诉人应为() A.校正 B.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思想史考试期末复习

第一章“以德配天”单选 1.提出理论的思想家是(A周公) 2.西周宗法等级制完备的核心是(A嫡长继承制) 3.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的思想家是(A周公) 4.“以德配天”的学说是什么时期提出的(C西周) 5.夏、商的法律思想是(A天命、天罚) 6.商朝的图腾是(D.玄鸟) 7.商王占卜的实质是(C以上帝的意志来体现国王的意志) 8.神权法思想的极盛时代在(B.商) 多选 1.商王专门豢养了一批向上帝请示的人,叫做(A.卜B.巫C.祝)。 第二章 1.周公认为,天命是(C.是属于有德行的统治者的) 2.“礼”在殷商的时候是(B.宗教典礼上的仪式) 3.在西周,礼与刑适用的对象是(D.有交集,根据具体事例而定的适于不同人群用)4.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是否需要遵守(C.无条件的遵守) 多选 1.周公制礼的基本原则是(A.亲亲C.尊尊)。 2.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A.针对不同的罪犯区别对待B.反对株连,主张罪止一身C.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D.刑罚适中)。 3.周公提倡“亲亲”、“尊尊”,实质上是为(A.维护王权B.维护族权) 4.周公所倡导的明德慎罚中的“明德”指的是(A.加强自我克制B.实行德治) 5.“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本质是(A.刑法的锋芒指向劳动人民C.刑罚不指向奴隶主贵族) 第三章单选 1.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法律思想的是(C孟子) 2.邓析的法律思想的特色是:(A不法先王) 3.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一论断的是(B.管仲)。 4.春秋时期,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批判“刑不可知”,并提倡任用贤能的人是(B.管仲)。 5.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C.子产)。 6.“竹刑”的作者是(C.邓析)。 7.子产和孔丘都主张宽猛结合,但是(B.子产强调以猛为主,孔丘则以宽为主)。8被誉为先秦名辨思潮的创始人的是(C.邓析)C9.子产“著刑书”是将刑法铸在(A.金属器物)上 多选 1.管仲把(A.礼B.义C.廉D.耻)视为“国之四维”。 2.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A.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D.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3.在以礼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子产提出五项国之大节除了“听其政”之外还包括(A.畏君之威B.尊其贵C.事其长D.养其亲。 4.子产认为礼(A.与仪有本质区别B.是最高的自然法则C.主要表现为人们的行为规范D.要顺民心,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原则)。 5、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B.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D.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第四章儒家单选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孔子) 2.儒家的人治是指倡导(A.圣人治国) 3.春秋时期,提出正名思想的是(A.孔子): 4.孔子据以主张“父子相隐”的周礼原则是(B.为亲者隐) 5.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性善"说的是(A.孟子) 6.提出“省刑罚,薄税敛”的法律思想是(A.孟子)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是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C.荀子) 8.“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思想的主张者是(A.孟子) 9.认为法要靠人来掌握和执行,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重也。””的是(A.孟子) 10.认为法要靠人来掌握和执行,提出“法不能独立,类不能子性,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的是(B.荀子) 11.以“明分使群”来解释国家起源的思想家是(D荀子) 多选 1.儒家的代表人物是(B.孔子 C.孟子) 2.孔子的思想言行见于以下哪几个著作(A.《论语》 B.《左传》 C.《春秋》 D.《史记》) 3.按照孟子的思想,诸侯的有力武器有3种,分别是(A土地B人民C政事) 第五章单选 1.老子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的?(B.小国寡民社会) 2.“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B.老子)的思想 3.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式是(A.无为而治) 4.《庄子》书中,何种法律思想较为突出(B法律虚无主义) 5.按照道家思想,君人南面之术值的是(A统治者驾驭臣下,统治人民的方法和权术) 6.按照道家的观点,不提倡的有(C贤人政治) 7.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B庄子) 8.老子、庄子不推崇的是(D积极立法) 9.《庄子》一书中不存在的篇章是(D具篇) 10.按照《老子》一书对“道”的理解,“道”是(A第一性的) 多选 1.《老子》提出的"三绝"愚民政策是(A. 绝圣弃智C.绝仁弃义D.绝巧去利) 2.庄子的虚无主义法律思想主要是指(A.主张"隆礼重法",教化与刑罚并用 B.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 3《老子》提出的三绝政策是指(A.绝圣去智 B.绝仁去义 C.绝巧去利) 4.在下列著作中,属于道家的有(C.《老子》 D.《庄子》) 5.《老子》认为自然法远优于人定法,原因在于(A自然法体现了无为的要求 B自然法广大无边C自然法对人无所偏爱D自然法永恒) 第六章单选 1.先秦各学派中,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学派是(C.墨家) 2.墨家"天志"法律观的核心是(A.兼爱) 3."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是(C.墨子的思想) 多选 1.相对与儒家的"礼"和"义"。墨家提出了(A. 利C.兼) 2墨家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是(B.尊重彼此利益 C.大小国一律平等) 3.下面思想中属于墨家思想的有:(A.兼爱 B.尚贤 C.尚同D.非攻) 4.墨子认为在政治上要解决的三患是(A.民饥 B.民寒D.民不得息) 第七章单项 1.燔《诗》、《书》而明法令是法家的(B.文化专制)思想。 2.将法的起源与国家的起源联系在一起的是(C.法家) 3.先秦法家中,提出了法术势相统一的"法治"思想体系的是(D.韩非) 4."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的提出者是(A.商鞅) 5.先秦法家中主张“法、信、权”相结合的思想家是(C.韩非) 6.先秦法家中,认为法的最大作用是"立公弃私"的思想家是(C.慎到) 多选 1.法家的代表人物有(A。韩非 B.慎到D.商鞅) 2.先秦法家的主要著作有(B.《商君书》D.《韩非子》) 3.法家认为法的作用有(A禁恶止乱 B.定分止争) 4.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A法具有强制性和制裁力C.法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 D.法还具有合情性和适时性) 5.以下哪些不是商鞅的法治思想(B.仁义德化的作用大于法 C.仁义礼乐是导致社会分化和混乱的根源) 6.韩非提出“法治”要求有(A以法为本,唯法为治 B.一其宪令,布之于民) 7.先秦诸子中,认为"人性"本恶的有(A荀子C.韩非子) 第八章单选 1、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D.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2、新儒学的缔造者是(D.董仲舒)。 3、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是(C.李斯)。 4、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备而又最系统地神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全面论证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的思想家是(D.董仲舒)。 5、新儒学的缔造着是(D.董仲舒)。 6、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A.董仲舒)。 7、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C.三纲五常)论。 8、“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C.董仲舒)的主张。 9.西汉儒家的法律思想的根本源头在(C.先秦儒家) 多选 1、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内容主要有(A.春秋决狱原心定罪 B.阳德阴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纲五常)。 2.秦始皇的“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思想的具体表现是(A.在全国范围内确立郡县制度B.废除世卿世袭的官吏制度C.制定统一法令,颁布全国D.统一度、量、衡和语言文字)。 3、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应经合义,礼法融合C.“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D.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4.西汉的儒学吸收了何种思想?(A.先秦儒学B.先秦法学C.道家D.阴阳五行家) 5.题干改为下面属于汉初黄老的法律思想有(A.以秦为鉴,以民为本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C.罚不患薄,约法省刑D.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 第九章单选 1.为《泰始律》做注的是(B.张斐、杜预)。 2.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A.文治)”. 3. ( B 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 4.张杜律是下面哪部法律的别称?C 《泰始律 5.晋律中的刑名相当于现代法律中的(A刑法总则) 6.《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下面何人的著作?B 嵇康 7.下面哪位是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无君、无政府的思想家?D鲍敬言 8.鲍敬言是什么时期的思想家?(C东晋) 9.“名教出于自然”是何人提出的法哲学思想?A王弼 10.拓跋弘是哪个民族的政治改革家?(A鲜卑) 11.张婓、杜预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C礼) 多选 1.三国两晋时期法律三大思潮是()A.律学思潮B.玄学的法哲学思潮 C.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学习汉族法律 D. 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改革中制定汉族法律 2.刘颂的重法主张包括(A.复肉刑B.纲举网舒C.法令画一D. 执法必严,以律断罪) 3.下面哪些思想家有“无君论”的主张?(A.阮籍B.鲍敬言) 4.刘颂在施政方面曾提出三条“振领总纲”,具体包括(A.息役B.平入米C.著信) 第十章单选 1.隋文帝杨坚的立法思想是(B以轻代重) 2.唐初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治国指导思想是(C 安人宁国) 3.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B.韩愈) 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的作者是(A.韩愈)。 5.(C.柳宗元)在《答刘禹锡天论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天人不相预”的观点。 6.(C.柳宗元)在他的《断刑论》中集中批判了“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的谬论。7,何人提出了赏罚及时说?(C.柳宗元) 8.“理大罪,赦小过”是何人提出的法律思想?A.白居易 9.《驳复仇论》是哪位政治家的著作?C.柳宗元 10.其中不属于“君为臣纲”在唐律中的体现的是(C.违犯教令) 多选 1.《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包括(A德礼为本,政教为用B封建纲常的法律化C 维护等级特权D一断以律)。 2.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包括(A以隋为鉴,安人宁国B立法公平,务求宽简 C慎刑恤狱,务求其实D明正赏罚,一断以律) 3.按照唐律,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孝的罪行?(A.父母在而子孙别籍 B.父母在而子孙异财C.违犯教令D.闻父母丧而不举哀) 4.唐律还是维护了等级特权,具体包括(A.贵族有罪无刑 B.官吏有罪无刑C.奴婢视同牛马D.良贱异法) 5.按照韩愈的道统论,儒家传世谱系包括(A.尧B.舜C.孔子D.孟子) 第十一章单选 1.(B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朱熹以儒学为核心并融合佛教道教的学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B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