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广角

应用广角

应用广角
应用广角

应用广角

教学内容:第119页的应用广角,第27~31题,及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应用广角

1、问: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学问题吗?

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2、完成第27题

(1)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去调查

(2)课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3)分析:从这些信息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相关的信息有什么好处?

3、完成第28题

收集一些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4、完成第29题

根据本校一年级的班级数,让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调查一个班级的数据。

全班交流,统计分别知道三个应急电话号码的人数,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

5、完成第30题

(1)每位学生带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读题,思考:

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几厘米?

(2)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这个纸盒用了多少硬纸板?

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评价

1、回顾自己本学期学习的表现,对照书上的几个要求,给自己评一评,看看分别能得几颗星。

2、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别成功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获和进步?还有什么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进和努力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五年级下册教案(七数学广角) 七数学广角 【新知识点】 利用天平找出5 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数学广角 利用天平找出多件物品中的1 件次品 【教学要求】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 .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实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2 .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 教材第134页的例1及136页的1-3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天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 轻的一端就会… …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 .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 1 )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 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广角镜头特点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 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 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 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角镜头的 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所以, 广泛用于大场面风摄影作品的拍摄。在摄影创作中,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能获得 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是能增加摄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二是景深较长,能保 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所以,现代绝大多数的袖珍式 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照相机)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广角镜头;三是镜头 的涵盖面积大,拍摄的景物范围宽广;四是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景物, 比使用标准镜头所拍摄的景物在画面中的影像小;五是在画面中容易出现透视 变形和影像畸变的缺陷,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近,这种缺陷就越显著。 所以,在拍摄人像时,不宜近于0.6米,以免产生透视畸变,假如使用普通广 角镜头拍摄贴证件用的标准人像照片时,最好拍成半腰或齐膝像;使用超广角镜 头拍摄这种人像照片时,最好拍成全身像,然后在放大过程中进行剪裁,以获得 标准的人像照片,这样就可以避免透视畸变。当然,有时在拍摄人物肖像时,为 减缓被摄者脸部的某些缺陷,也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透视畸变。如被摄者额窄 下颚宽,采用略高的俯视角度拍摄,可以使其缺陷抵销;反之,则可以采用低角 度仰摄。 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全身人像时,如果采用低角度拍摄,仍然会产生畸变, 但有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弥补被摄人物本身的某些缺点,如有个别的被摄者的 腿较短,上身较长,采用这种角度的拍摄,会使腿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修长的效 果,增加其美感。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除了会产生透视畸变外,还会产生边缘畸变。这种畸变 主要是由于镜头后方到胶片的视场边缘的斜投射角引起的。在拍摄群像时,容易 使画面边缘的被摄体变得矮胖。 广角镜头是一种比一般标准镜头所获得的视角更宽广的短焦镜头。它的特点有: 1.通过广角镜头的拍摄所获得的画面能增加摄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更能分辨画面空间的空间感觉。 2.视角较宽,而景深却很深,能有效保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就是被摄物体的前后感觉强烈,有透视效果,利于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3.恰当的变形,越是短焦变形越是容易出现,广角镜头容易在画面四周出现变形,有时候这种变形能更好突出拍摄主体。 4.在相同距离下,广角镜头拍摄的范围更大,这扩大了使用范围。如在比较小的空间也能拍摄出教大的画面。想要保持手持相机完全不抖是不可能的。选用具有防抖功能的相机或镜头、采取有效的持机姿势可以减轻抖动的影响。 光学镜头基础知识光学镜头基础知识光学镜头基础知识作者:balefox 2003-11-25 这是很久以前系统集成时总结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光学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优劣,影响算法的实现和效果。另外争取选折合适的镜头,降低机器视觉系统成本,才是产业兴旺发达的唯一出路。光学镜头规格繁多,有时不免头晕。光学镜头从焦距上可分为短焦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从视场大小分有广角、标准,远

浅谈小学数学广角教学

浅谈《数学广角》的教学 王克会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新增加的板块,这块内容让教师都感到不好着手开展教学,如编者的意图,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内容的处理,过程的展开,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浅谈个人平时收获和看法。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参上也说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一些,我们既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数学广角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理念“重要的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渗透的过程中,切忌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技巧。例如在教学三上的排列组合时,有一位教师他是这样设计的,创设了搭配衣服的数学情境,提问:“到底有多少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清楚地知道你的种数呢?”接下来,请学生介绍,并引导评价,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然后再提问:“用什么方法巧妙地纪录搭配的结果,比一比,谁的方法又对又快又清楚?”学生尝试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用文字表示,有的用图形表示,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字母表示,还有的用算式表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序!”这样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学生通过用图片摆到抽象化的符号,其思考过程经历了从实物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数学化的思考过程也非常明显,教学中教师并不急于提炼方法、得出结论,而是用较重的笔墨充分展开过程,这样重在渗透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数学广角教学的好方法。数学广角的教学,不但要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还要使学生会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应用题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应用题训练1.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20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25棵,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 2.正方形鱼塘四周种上树,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这样每边都有25棵树,四周共种树多少棵? 3.一根木头长12米,要把它平均锯成4段,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要用多少分钟? 4.在正方形的庆功大会的场地周围准备插上彩旗.如果四个角上都要插上一面彩旗,要使每边有7面彩旗.那么一共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5.在学校的过道两旁,每隔4米放一盆花,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放了24盆.这条过道长多少米? 6.小东从一楼到五楼需要用8分钟,王大伯的速度是小东速度的一半,王大伯住7楼,王大伯从一楼到家共需几分钟?

7.一条大街上原有路灯201盏,相邻两盏路灯相距50米;现在换新路灯增加了50盏,相邻两盏路灯的距离是多少米? 8.一条林荫道长18米,在路的一旁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安放多少盆花? 9.小明从1楼走到3楼要18秒.那么小明从1楼走到6楼,要走多少秒?那么,54秒小明从1楼能走到几楼? 10.一条走廊长24米,如果每隔3米放1盆花,最少可以放几盆花?怎样放花? 11.10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6千米,相邻两站距离是800米.一共有多少个车站? 12.在路的一侧从头至尾栽树,每隔9米栽一棵,共栽了100棵,这条路有多长?

13.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几盏灯? 14.在一条长50米的直道两边放花,每隔2米放一盆,直道每边的两端都不放花,一共需要放多少盆花. 15.在一条路上按相等的距离植树,甲乙二人同时从路的两端的某地一棵树出发,5分钟后当甲走到从自己这边数的第22棵树时,乙刚走到从乙那边数的第10棵树,已知乙每分钟走36米.问:甲每分钟走多少米? 16.几名工人师傅在育才街的两旁共植树64棵,两端都栽,每两棵树相距3.64米,这条街共长多少米? 17.有一个圆形花圃长120米,若沿着这个花圃每隔6米栽一株丁香,再在每相邻的两株丁香之间等距离地栽两株月季,丁香和月季共需要栽多少株? 18.一条路的起点、终点都有1根电线杆,每隔5米又有1根电线杆,一共有40根电线杆,这条路长是多少米?

五年级数学数学广角 归纳总结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 只载一端(封闭线路植树问题) 如图: 间隔数=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2、 两端都载: 如图: 间隔数+1=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 全长÷(棵树-1)=间隔长 3、 两端都不载 如图: 间隔数-1=棵树 间隔长×间隔数=全长 全长÷间隔长=间隔数 全长÷间隔数=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1=棵数 全长÷(棵树+1)=间隔长 或

第8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 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 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完善知识结构, 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 发展空间观念, 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 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 演示讲解;复习回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构建网络, 新知汇总 师:同学们, 咱们在第五单元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及其计算, 而且, 还接触到了组合图形的面积, 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 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学会观察组合图形的组成. 今天, 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复习) 师:那么我们是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倒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你的头脑记忆库里提取下面的知识, 看看谁的记忆库最充实? 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师:同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师:大家在回忆推导公式的过程中, 本着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的原则, 找到了几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梳理, 大家对我们的面积公式是不是更加熟悉了. (边说边出示图. 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观察, 从左往右看,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 从右往左看, 我们在探讨一种新的图形面积时, 都是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二、查漏补缺, 错误汇总 师:现在你们的记忆库中还有内存吗?那, 就请大家想一想, 你们在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1.弄清图形, 选择公式. 2.找对应的底和高. 3.注意单位换算. 4.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别忘了除以 2. 5.解决问题时, 弄清面积与其他数量的关系. 6.看清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 找简单的解决方法. 7.已知面积, 求底或高可以用方程解. ) 师:看来同学们都特别的善于总结和观察, 下面, 我们就利用前面的复习来做几组练习.

广角摄像头

什么是广角呢?广角这个名词对于摄影爱好者们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镜头概念。所谓广角镜,就是焦距较短、视角较大的镜头。用广角镜头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更加开阔的视野以及宏伟壮观的艺术效果。广角镜头可以产生前景大远景小的效果,用广角镜头产生的画面变形,令到前景的物体得到夸张地放大,更加突出前景物体,给予视觉上强烈的冲击。通常,广角镜头主要运用于宏伟建筑以及大面积风光的拍摄。利用其特性,就能表现出特有的气势,展现画面的震撼力。广角镜头对于人像的拍摄同样可以有特殊效果,相对于平淡的人像摄影,利用广角拍摄近大远小的特点,淡化背景,使人物主体更加突出。众所周知,拍风景和建筑物之类场合时,难免要用到大广角。然而,对于消费级DC而言,所谓的大广角其实也就是28mm 而已。实际中,就算是28mm的产品也是屈指可数, 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区别: 1 、标准镜头:视角约50度,也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 2、广角镜头:视角90度以上,适用於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又能刻意夸大前景表现强烈远近感即透视。35mm相机的典型广角镜头是焦距28mm,视角为72度。 并不是像素越高越好: 元件像素分为最大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最大像素,也直接指CCD/CMOS感光器件的像素,一些商家为了增大销售额,只标榜数码相机的最大像素,在数码相机设置图片分辨率的时候,的确也有拍摄最高像素的分辨率图片,但是,用户要清楚,这是通过数码相机内部运算而得出的值,再打印图片的时候,其画质的减损会十分明显。 有效像素数英文名称为Effective Pixels。与最大像素不同,有效像素数是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最高像素的数值是感光器件的真实像素,这个数据通常包含了感光器件的非成像部分,而有效像素是在镜头变焦倍率下所换算出来的值。以美能达的DiMAGE7为例,其CCD像素为524万(5.24Megapixel),因为CCD有一部分并不参与成像,有效像素只为490万。 买相机,不要单纯追逐像素的多少,最重要的是看重成像元件(CCD)尺寸的大小,CCD 够大,就是像素低点(不低于500万,现在500万是主流)也比高像素小CCD的成像好。 CCD和COMS区别: 从两种感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优势在于成像质量好,但是由于制造工艺复杂,只有少数的厂商能够掌握,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型CCD,价格非常高昂。同时,这几年来,CCD从30万像素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的600万,像素的提高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价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相比CCD来说要低一些。到目前为止,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消费级别以及高端数码相机都使用CCD作为感应器;CMOS感应器则作为低端产品应用于一些摄像头上,若有哪家摄像头厂商生产的摄想头使用CCD感应器,厂商一定会不遗余力地以其作为卖点大肆宣传,甚至冠以“数码相机”之名。一时间,是否具有CCD感应器变成了人们判断数码相机档次的标准之一。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

1引言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特有的单元。是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的呈现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浸透数学思维方法。那么如何掌握“数学广角”这一事物所出现的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对每一个数学老师的应战,事实上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的确产生了不少的困惑:目标如何定位,如何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教材的编排特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本论文通过对“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试图结合一些教学实践对这一内容的编排体系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 2“数学广角”知识的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所学内容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应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基于这样的指导意义,人教版教材对于“数学广角”单元的编排思绪,主要是经过一些比较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活动的过程,逐步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是面向全体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数学广角的教学定位于通过猜想、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因此,使每位学生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数学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更是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 要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指导学生精细地观察事物,增长知识,培养观察力,启发雪上思考问题,加强思维训练,逐步发展思维力。 3“数学广角”的内容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缩小次品所在范围”的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寻找被测物品数量与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 本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原理知识,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 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合格的物品称为正品,不合格的零件称为次品,在生活中往往次品与正品相差甚微,有些从外表根本无法辨别。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找次品。 出示学习目标 1.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如何运用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的能力拍摄人物

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中,视角范围特别广地镜头(—度)才这样称呼.在毫米相机上,多指—毫米地镜头.超广角镜头有着宽广地视野,又不像鱼眼镜头有强烈地畸变,是很好消除了畸变地镜头. 一般地摄影师总认为,拍摄人像应用、地镜头.确实,用这样地镜头从距离;英尺地地方拍摄半身像,可以获得匀称地透视,效果很好.然而,英国摄影家罗恩斯皮尔曼却喜欢用广角镜头来拍摄人物.他认为,由于用广角镜头拍摄人物必须靠得很近,有时镜头几乎碰到被摄者地鼻子,因而能产生动人地效果.“如果被摄者是你地熟人,你把照相机端到离他很近地面前,他准会以为你是在和他开玩笑,往往会把他逗乐.”此时按下快门,一张生动地照片就到手了.斯皮尔曼认为:“按照传统地人像摄影方法,一般认为调焦应以被摄者地两只眼睛为准,只要人物地眼睛清晰,即使耳朵、鼻子稍微模糊一些,也是可以接受地.但是,在用广角镜头拍摄人物时,这种办法就不一定适用了.通过广角镜头端祥被摄者地脸部,你会发现最引人注目地地方并不是眼睛,而是下巴、嘴唇以至眼镜架.如你想超一切都拍得清晰,那就得尽量收小光圈. “用镜头焦距为、地单镜头反光相机和袖珍相机拍摄全身像也是很合适地,特别适宜表现被摄者与周围环境地关系.例如艺术家在他地工作室里,或者家庭主妇在她心爱地居室里,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把较多地室内景物摄入画面,只要被摄者离相机不过分近,不把手或脚向前伸出,效果会十分自然.在拍摄这种包括环境在内地照片时,应注意垂直线条地会聚问题,拍摄时应把相机端平.有地摄影者故意使相机倾斜,以获得戏剧性地效果,但这对人物摄影是不适宜地.”布朗斯坦也提到过用广角镜头拍摄人像地问题,他指出:“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幽默效果,一般人也许会在拍摄人像时对这种镜头感到失望.拍摄对象地鼻子有时几乎占了整个画面地一半: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镜头不适于人像摄影,用它能获得非常好地抓拍效果.例如,在拥挤地环境中,镜头地大景深特性,使拍摄者不必进行精确调焦而能快速拍摄.利用这种镜头地广角特性,可以把镜头对准被摄者地近旁,而不必直接对准他.这样便能在被摄者不知不觉地情况下拍到他地.照片.此外,用这种镜头拍摄到地照片带有环境色彩,即拍出与主体有关地一定范围地环境,以描绘他地工作或生活状况.”巴莱和贾维兹也认为,虽然使用超广角镜进行单人人像摄影是一个极其困难地领域,然而,超广角镜头为摄影家提供了利用环境拍摄人物地良好机会,值得尝试.拍摄时,把主体人物安排在前景中,使他成为支配环境地主宰,此时后景中地人物,会像被环境吞噬了一样,不会出现喧宾夺主地情况.在用超广角镜头拍摄人物群像时,要使人们地形象比较自然,有一定地难度.但超广角镜头可以把一小群人拍得好像是一大群人,而一大群人可以变得使人惊震.同时,一小群人地特写照片可以使他们地关系看起来非常亲密,这种效果往往是其他镜头所不能胜任地.当然,此时视点地选择极为重要,否则会出现严重变形.总之,学习使用广角镜头是非常有趣地,也是具有创造性地.而且;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拍出非常生动有力地作品. 超广角镜头地能力 有经验地摄影家都知道,使用普通焦距地镜头,通常只能拍摄出普通地照片.美国摄影家布朗斯坦认为:“要能够拍摄出真正吸引观众注意力地照片地一个筒捷地方法,是正确地使用超广角镜头.”他认为,“超远摄镜头由于视角非常窄,最适用于体育运动和野外专题摄影,而超广角镜头则是一种多用镜头,它可以用在建筑摄影、抓拍、风光摄影及其他许多场合.”美国摄影家巴莱和.贾维兹曾给超广角镜头地概念规定过一个范围.他们认为:“超广角镜头是指焦距在、之间,供相机使用地可以产生直线影像地镜头.鱼眼镜头由于特殊地视角原因,被摄体常被扭曲,不能形成直线地影像,所以不包括在超广角镜头地范围之内.”超广角镜头是摄影包中最小最轻地镜头,而使用它拍摄出地作品又具有相当地魅力;因而受到摄影家们地青睐. 超广角镜头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有很宽广地视角.当被摄主体庞大而空间有限地时候,超广角镜头便可以大显身手了.例如,拍摄者站在屋角,就可以拍摄到整个屋内地景物.但须注意,宽广地拍摄角度往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的教学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 苍溪县陵江小学校罗以培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新增设的单元,是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的出现是为了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如何把握“数学广角”这一新生事物所呈现的全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成为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挑战,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确实产生了不少的困惑。笔者在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全册教材,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进行梳理、解读与分析,并结合一些课堂实践,谈谈对“数学广角”的实践与思考。 一、教材透视 1.“数学广角”出现的意义 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而“数学广角”正是安排了逻辑推理、等量代换等一些探索纯数学问题的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数学广角”内容的安排 为了便于研究“数学广角”,笔者把“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整理成如下表:

“数学广角”力求通过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且熟悉的生活问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和空间。 如在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中渗透集合思想;在买水果中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在烙饼中渗透优化思想;在数与形中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这些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使原来比较抽象、深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不仅例题是这样编排,它们的课后习题也是如此。 这样编排体现了“数学广角”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使“数学广角”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启示我们:我们的“教”应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进行。 二、现象透视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数学广角”成为各类教研活动的“常客”,成为一些公开课和赛课的“宠儿”!但在众多精彩的课堂中笔者也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现象一:一味追求教学深度,忽视渗透起点 我们都知道“数学广角”里的诸如排列组合等许多内容原先都只出现在奥数教材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把“数学广角”上成奥数培训课,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时,上课老师不断挖教学深度,而把教学目标定位过高。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时为体现创新和与众不同,在教学中出现的例题和习题大部分却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但实际上:二年级与三年级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虽然属同一块内容,但两者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虽可以适当调整一点,但却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像这位教师一样把三年级的全搬进二年级的课堂。 现象二:只有直观没有抽象,忽视渗透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新知学习: 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如何用好超广角镜头

『摄影教室』如何用好超广角镜头目前市场上入门数码单反相机的套机镜头几乎都包括广角(如常见的18-55mm)。在APS-C画幅上,大部分情况下18mm(等效焦距28.8mm)已经足够广了。超广角镜头则是指那些焦距小于16mm的镜头。这种镜头可以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但也会给使用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截幅传感器相机上,30-35mm焦距就是我们所谓的标准视角了——基本相当于人类肉眼的视角。在18mm焦距下,可以获得几乎2倍于标准视角的视角范围,而在12mm,又会增加50%的视角范围——这已经非常远离我们习惯的标准视角了。在这种视角中,用户首先注意到的是夸张的透视、扭曲变形的边缘和前后景的关系。

这张照片中的树和云朵都极具喜剧效果,这种效果通常是无害的,不过同时照片中也出现了大量变形。使用广角镜头,图片中会收入更多的场景和被摄体,有点较暗,有些较亮,有些近,有些远,这些反差会对你相机的动态范围提出一定要求。 如果拍摄时镜头方向没有保持水平,那么画面中的垂直线条就会发生“汇聚”现象,建筑物看起来像是发生了倾斜,就像下图中那样: 如果你不希望出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确保相机位置保持水平。另外也可以通过后期处理修正这种变形,不过这样会影响照片质量和尺寸。 由于夸张的视角,通常广角镜头很难保证整张照片的锐度。收小光圈是一个有效的做法,但即使是f/11或f/13,也无法保证完美的

锐度。因此你需要决定把焦点对在哪里,以及你手中相机和镜头的最佳光圈。 对广角镜头来说,自动对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即使数米外的被摄体也会显得非常小,因此会难以对焦。此时手动对焦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先确定一个视觉中心,然后手动对其对焦。 广角镜头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镜头耀斑。由于视角较大,拍摄场景中往往会有明亮的光源,这就足以产生具有破坏性的耀斑。最适合使用广角镜头的时间是被称为“魔法时刻”的清晨和黄昏。据说广角镜头在冬天表现更好,因为大雪会降低天空与地面的光比。 使用三脚架 很明显,对于超广角镜头来说,“对准即拍”是一种错误的拍摄方式。上面提到的几个拍摄要点中,在一日的清晨或黄昏拍摄,或收缩光圈至f/11,都意味着需要使用三脚架。加上需要用手动对焦,我们仿佛回到了传统的摄影时代——每次拍摄前仔细地构图,根据规则来设置相机,然后才谨慎地拍下一张照片。对于风光和建筑摄影来说,这不成问题,但是对人像、运动或街拍来说,恐怕就不太适用了。 对建筑摄影来说,反差比分辨率更重要,另一件重要的事是找到所有直线的“汇聚”点,并对其对焦。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如何有效的教学“数学广角”?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走出误区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充分的体验的空间,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在不断地应用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广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策略体验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有效落实这一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编排中不但加大力度把数学思想渗透在数与代数、量与计量等每一个知识板块中,更以新增设的单元“数学广角”为呈现形式,进一步集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数学广角”这一新生事物所呈现的全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已成为对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挑战,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也确实产生了不少的困惑。下面笔者在进一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全册的实验教材,对“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

进行一些梳理、解读与分析,并结合一些课堂实践,谈谈对“数学广角”的实践与思考。 一、品读“数学广角”的丰富内涵 1、品读“数学广角”编排的意义。 人教版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而“数学广角”正是安排了逻辑推理、等量代换等一些探索纯数学问题的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品读“数学广角”内容的安排结构。 为了便于研究“数学广角”,笔者把整套人教版教材中“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整理成如下表:

小学五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34页例1、例2。 二、教材简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数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五、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具准备:小圆形卡片若干个、每小组一张记录纸 七、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出示南昌七城会的图标,介绍情况:会徽创意的含义是通过运动、力量、激情、由既似运动场跑道、又像吉祥的彩虹勾构出数字“7”,生动表达第七届城运会的深刻内涵:彩虹横跨,放飞和平,喜迎八方来宾,友谊和希望在这里相聚,鲜花锦簇,神采飞扬,展示出体育竞技的搏击与魅力,以红、绿、黄三色渲染,彰显出南昌这座充满希望的革命历史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飞鸽将带着南昌的蓬勃发展和第七届城运会热烈、欢庆、祥和、团结、圆满的信息飞向全国,飞向世界、飞向千家万户。 师:这里有三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要轻一些,是次品,你能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生:能。 师:可以怎么找啊? 生:略。(数一数掂一掂用天平称等等) 师:刚才有同学说用天平称一称,天平大家见过吗? 生:见过。 师:想一想,用天平称物体时有几种情况? 生:两种情况。(请学生演示) 师:那么,怎样通过天平称的方法找出次品乒乓球呢? 生:口述方法。(同时课件演示)

浅谈“数学广角”的教学

浅谈“数学广角”的教学 发表时间:2013-01-21T11:37:38.56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扬帆 [导读] 只有这样发挥教材的编排作用,挖掘每个素材的独特功能,才能使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效提升。 王扬帆 (周口市新民小学,河南周口466000)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新增加的板块,这块新内容许多执教教师都感到比较迷茫,迷茫于编者的意图,迷茫于教学目标的把握,迷茫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迷茫于内容的处理等。另外,“数学广角”的内容不列入期末考试的范畴,所以有的教师就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教师又因为学校要进行竞赛,又上成奥数课。对于“数学广角”,究竟如何去教学呢? 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参上也说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这些,我们既不能拔高要求,脱离轨道,也不能降低要求,敷衍了事。 二、突出主体,体现价值 “数学广角”的教学,不但要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还要使学生会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一学期,笔者对《植树问题》这一课进行认真的备课:既考虑到情境的创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考虑到教学时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渗透方法,自主建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种树”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到“应用规律”时一个个都像在猜谜,加1?减1?还是不加不减?勉强参与的只是那几个在校外学奥数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还体现什么价值?反思整节课:因为课前没有较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小组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急于得出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这样只重结果,学生似懂非懂,又怎么去应用规律呢?在反思中,笔者找到了症结,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首先创设情境后先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有的学生画草图、有的学生画线段图、还有的学生直接列算式,然后笔者采用反问的形式以及课件的巧妙演示,数形结合,渗透数学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有扎实的学习基础,有效地促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为下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根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的拐杖,使学生永远站在主体的位置。 三、巧用素材,有效提升 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广角”的巩固练习创设了许多现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作为学习的素材。有的教师如果是平时上课会按教材一题一题讲解,不考虑素材安排的目的;如果是上公开课,因为“数学广角”的练习题量也不多,教师又会自己创设出好多的素材来巩固。究竟如何去巧用素材,使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呢?例如,《组合》这一课,教材上安排了组数、早餐搭配、走路中的数学问题、拍照等,这些丰富有趣的情境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果在教学时只是让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一摆”“用线在书上连一连饮料与点心的搭配”“自己用笔画一画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的路线”或“用线连一连一共拍了几张照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与展开是平面的,除了情境的不同,要求上并没有提升,始终停留于具体操作层面,缺少数学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每一个问题情境应有目标重心,组数问题要突出“有序思考”,把点心搭配从“二三搭配”拓展为“三三搭配”,既是对前面思想方法的巩固应用,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游玩路线问题则侧重于“符号思想”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路线”,拍照问题则可以拓展为如果我们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各合一张影,一共要照多少张?只有这样发挥教材的编排作用,挖掘每个素材的独特功能,才能使学生的各种技能有效提升。 总之,数学广角的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突出主体,把握准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体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超广角镜头的使用技巧

超广角镜头的使用技巧 有经验的摄影家都知道,使用普通焦距的镜头,通常只能拍摄出普通的照片。要能够拍摄出真正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照片的一个筒捷的方法,是正确地使用超广角镜头。超远摄镜头由于视角非常窄,最适用于体育运动和野外专题摄影,而超广角镜头则是一种多用镜头,它可以用在建筑摄影、抓拍、风光摄影及其他许多场合。 超广角镜头是指焦距在13、20mm之间,供35mm相机使用的可以产生直线影像的镜头。鱼眼镜头由于特殊的视角原因,被摄体常被扭曲,不能形成直线的影像,所以不包括在超广角镜头的范围之内。 超广角镜头是摄影包中最小最轻的镜头,而使用它拍摄出的作品又具有相当的魅力;因而受到摄影家们的青睐。超广角镜头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有很宽广的视角。当被摄主体庞大而空间有限的时候,超广角镜头便可以大显身手了。例如,拍摄者站在屋角,就可以拍摄到整个屋内的景物。但须注意,宽广的拍摄角度往往会使远处的景物显得十分渺小,因而这种技巧最好是用于空间不足的地方。 由于超广角镜头的有效光圈小,能在任何光圈值上得到大的景深范围。超广角镜头能够向近距离的物体对焦(其最近对焦距离可近至距胶片表面20、25cm),因此,拍摄时有利于强调被摄主体。 使用超广角镜头拍照,即使相机的位置有较大的改变,远处背景改变也不会很大,因此,拍摄时有助于选择前景,只要相机位置稍有移动,前景的内容就会大不相同。 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物体,用超广角镜头拍摄能使影像变形,并在远处会聚,产生有趣的效果。此外,超广角镜头能明显地强调透视效果,它能加强物体近大远小的效果,把焦点集中在能够引导视线进入照片中的被摄主体上。 本人总结了巧用超广角镜头的一些方法,使用这些方法能够得到高质量的照片,但却能避免超广角镜头通常给人带来的某种不适感觉。 1.利用畸变作用人们对于超广角镜头的偏爱或担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会产生的畸变作用。不论景物是否是直线的,它那种“延伸”空间的强烈的视觉印象,有时是很难控制的。然而,只要善于正确利用,大部分观众对这种视觉效果是能够接受的。贾维兹曾利用超广角镜头的这种畸变作用,用18mm镜头拍摄塑料动物玩具,夸张了玩具的形象。他采用柯达克罗姆64彩色反转片;并有意曝光不足,以使色彩更加鲜艳,使玩具更为诱人。 2.扩展空间在拍摄建筑物内景照片时,超广角镜头的特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但须注意,在拍摄较狭窄的室内的全景照片时,要保持相机的水平,以尽量减少画面的畸变。因此,即使光线较充足,也要使用三脚架。 如果加用闪光灯的话,要注意保证灯光能覆盖住镜头所能包涵的所有景物,避免出现暗角。如果天花板或四壁是白色的,可用反射闪光照明。如果室内是全暗的,则可用单灯作多次曝光。在相机后面加一只灯有助于增大灯光的覆盖面积。用多灯闪光在有3只闪光灯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