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T^T

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T^T

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T^T
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T^T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书本96页)

2.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书本96页)

3.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书本124页)4.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书本124页)5.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

动加工。(书本150页)

6.自上而下的加工: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后面这

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书本151页)

7.持续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书本225页)

8.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书

本226页)

9.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书本238页)

10.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书本239页)

11.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他的内涵和外

延常常可以人为地确定。(书本290页)

12.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书本311页)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书本312页)14.问题空间: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

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书本302页)15.语言理解: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主动、积极的建构意义的过程。(书本345页)

16.动机:是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它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书本368页)

17.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书本416页)

18.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书本416页)

19.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书本417页)20.离差智商:人的智力水平符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其平均值IQ=100;离平均数越

远,获得该分数的人数就越少;人的智商从最低到最高,变化范围很大。

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

15。其公式为:IQ=100+15Z,其中,Z=(X-X)/S。Z代表标准分数,X代表个体的测验分数,X代

表团体的平均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书本470-471页)2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独特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

一的典型心理品质。(书本495页)

22.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书本499

页)

23.场独立性: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

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很少能体察入微。(书本512页)24.场依存性: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

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书本512页)25.主题统觉测验:全套测验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构成,另有一张空白图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

分景物,不过每张图片中至少有一个人物在内。测验时,每次给被试一张图片,让他根据

所看到的内容编出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不受限制,但必须回答一下四个问题:图中发生

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些什么,

故事的结局会怎样。(书本520页)

二、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为标志。

2、17世纪法国的唯理论,以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内·笛卡尔为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反射”的概念,重视身心关系问题,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3、有关脑功能的几种理论分为定位说、整体说、机能系统学说、模块说和神经

网络说。

4、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叫做大小影像不变学

说。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6、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7、老工人只要听机器的声音就能了解机器是否出了毛病,故障在哪里,这是

知觉的理解性。

8、7.按照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有无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9、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包括因果研究、相关研究和个案研究。

10、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11、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

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一视觉现象称为马赫带。

12、著名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13、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包括:外倾质、神经质

和精神质。

14、在自我概念的测验中,心理学家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形容词列表法、Q

分类法和WAI方法。

15、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

维活动称为直觉思维。

16、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

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7、在发散思维测验中,心理学家衡量一个人创造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有流畅

性、变通性、独特性。

18、提出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韦纳。

19、书面语言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

语言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有:随意性、计划性和展开性。

20、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动物的行为及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21、在形状知觉中,眼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眼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

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另一类是随意的、较大的眼动。

22、认知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

基本的心理过程。

23、心理学诞生的两个重要的历史根源:①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②实验心

理学的影响。

24、根据信号有无和观察者的反应,信号检测论将被试的反应分为击中、漏

报、虚报和正确拒绝四种。

25、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叫做大小影像不

变学说。

26、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2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28、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范围)。

29、17世纪法国的唯理论,以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内·笛卡尔为代

表人物。他提出了“反射”的概念,重视身心关系问题,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30、感觉编码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

动。缪勒最早研究了这一问题,提出了。

31、内部语言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的特点。

32、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

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33、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34、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称为自我认知。

35、人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

作的思维称为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

36、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具有强、平衡而不灵活的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

37、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

来说明。

38、在发散思维测验中,心理学家衡量一个人创造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有流畅

性、变通性、独特性。

39、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包括:外倾质、神经质

和精神质。

三、单项选择题

1、研究发现,当刺激没有被个体意识所觉察时,也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A、感受性

B、差别感受阈限

C、知觉阈限

D、绝对感受性

2、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叫做。

A、移动

B、错动

C、似动

D、幻觉

3、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称为。

A、化学传导

B、电传导

C、突触传导

D、以上都不是

4、19世纪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最早研究了感觉的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说。

A、考夫卡

B、缪勒

C、韦伯

D、艾宾浩斯

5、梦是一种。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6、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教学过程

7、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变化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称为。

A、心理生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1861年,法国医生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

A、布洛卡

B、詹姆斯

C、杰克逊

D、弗洛伊德

9、学生上课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

A、分配性

B、持续性

C、选择性

D、分散性

10、下列不属于独立的心理过程。

A、注意

B、记忆

C、思维

D、感知

11、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差别感受性

12、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变化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称为

A、普通心理学

B、比较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D、心理生理学

13、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年,它的标志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A、 1921

B、1869

C、1840

D、1917

14、智商的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的。

A、比奈

B、特曼 C 、西蒙 D、施特恩

15、假如某人在一次考试中得了95分,其所在的测试年龄组的平均得分为90,

标准差为5。请问他的智商应该是:[ IQ=100=15z z=(X-x)/s ]

A、120

B、100

C、115

D、125

16、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

社会本能,如爱、同情、诚实等,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洛伦茨

B、麦独孤

C、詹姆斯

D、弗洛伊德

17、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具有强、平衡而不灵活的气质类型属于: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18、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华生

C、西蒙

D、桑代克

19、下列哪个结构与情绪关系最小?

A、丘脑

B、扣带回

C、边缘叶

D、外侧膝状体

20、以下哪一种不属于较典型的情绪状态:

A、美感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21、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教学过程

22、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

动变化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称为。

A、心理生理学

B、生理心理学

C、比较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23、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

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叫做。

A、移动

B、错动

C、似动

D、幻觉

24、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称为。

A、化学传导

B、电传导

C、突触传导

D、以上都不是

25、19世纪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最早研究了感觉的编码问题,并提出

了神经特殊能量说。

A、考夫卡

B、缪勒

C、韦伯

D、艾宾浩斯

26、梦是一种。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27、1861年,法国医生从尸体解剖中发现,严重的失语症与左侧额叶

部分组织的病变有关。

A、布洛卡

B、詹姆斯

C、杰克逊

D、弗洛伊德

28、学生上课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

A、分配性

B、持续性

C、选择性

D、分散性

29、下列不属于独立的心理过程。

A、注意

B、记忆

C、思维

D、感知

30、研究发现,当刺激没有被个体意识所觉察时,也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即个体可以在低于的情况下对刺激进行加工。

A、感受性

B、差别感受阈限

C、知觉阈限

D、绝对感受性

31、印刻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最早发现小动物在出生后对人有依恋现象的心理学

家是

A、考夫卡

B、华生

C、达尔文

D、洛伦茨

32、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水平的心理学家是:

A、德西

B、班杜拉

C、艾里克森

D、托尔曼

3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较典型的情绪状态:

A、美感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34、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的是:

A、海马

B、杏仁核

C、网状结构

D、外侧膝状体

35、提出评定--兴奋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A、沙赫特

B、辛格

C、阿诺德

D、坎农

36、如果一个人的智力在110-119之间,那么,他的智力等级应该属于

A、中下

B、中等

C、优异

D、中上

37、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问题情景的一种顿悟的心理学家是:

A、西蒙

B、巴甫洛夫

C、苛勒

D、桑代克

38、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同情、诚实等,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洛伦茨

B、麦独孤

C、詹姆斯

D、弗洛伊德

39、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40、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年,它的标志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A、 1921

B、1869

C、1840

D、1917

四、判断题

..... (.加粗为全对

.....).

1.在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这叫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

2.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错)

3.大脑分左右半球,每一半球都有感觉区、运动区、视觉、听觉、联合区。正常情况下,两半球协调活动,一半球的信息通过边缘系统传到另一半球。

4.一般来说,能重现的材料一定能再认,而能再认的材料不一定能重现。

5.凡是两种以上的活动,都可以分配注意力。(错)

6.相关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类型,但是仅从相关研究本身,尚无法推断哪个因素为因,哪个因素为果。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属性就其本质来说是社会性,故而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8.动物的心理与人的心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研究心理学没有必要研究动物心理。(错)

9.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叫语义记忆。(情景记忆)

10.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1921(1917)年,标志就是北京大学首次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11.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12.正如气质有好坏之分(强弱之分),性格也有好坏之分。

13.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因此,这种准备状态越充分,对问题的解决越有利。

14.由于离差智商是对个体智商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因而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

15.在对失语症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的失语症病人是与右(左)半球某些脑区的病变相联系的。

16.由于表象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表象不利于对复杂和抽象问题的解决。

17.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大脑左(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后)摄抑制。

19.人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的科学,因此,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20.在实验法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如反应时的长短,记忆的效果等因素,称作操作变量。(自变量)

21.在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这叫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

22.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叫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23.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

24.感觉记忆的特点是时间在1分钟以内,容量是7±2个组块。(容量是7±2的是短时记忆)

25.正常情况下,右(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推理等。

26.一般来说,能重现的材料一定能再认,而能再认的材料不一定能重现。

27.人和动物都有心理,但人的心理不同于低等动物的心理,它具有意识的特点。

28.在实验法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如反应时的长短,记忆的效果等因素,称作自变量。

29.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无意注意(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它的特点是不由自主,消极被动,但不易疲劳。

30.近刺激是指感觉器官直接接收到的刺激。

31.由于离差智商是对个体智商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的度量,因而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

32.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因此,这种准备状态越充分,对问题的解决越有利。

33.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呈正态分布)

34.机械操作能力与记忆力一样都属于特殊能力。

35.梦是一种再造想象。(无意想像)

36.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

37.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38.神经心理学的证据表明,大脑左(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9.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行事。

40.在对失语症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的失语症病人是与右(左)半球某些脑区的病变相联系的。

五、案例分析

1、在催眠秀表演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部分人被催眠师所催眠,并做出种种催眠师所指示的行为。请你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催眠?如何解

释这些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状态,被试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之后,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和事情,并相信催眠师的描述是真实的。在催眠的状态下个体的思维,言语和活动是在催眠似的指导下进行的,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被试进入催眠状态并不是睡眠。社会认知和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是角色要求被催眠的人无条件的接受催眠师的指挥。意识功能分离观点认为催眠是将意识的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分开了,或者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控制。

2、为什么某些人被称为“神童”或者“英雄出少年”,而另外一些人被称为“大器晚成”,试从能力的角度说明并举例子。

这就是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性大器晚成的人可能是由于早年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也有可能是早期生活道路的坎坷,又或者可能是成果的创造需要长期的准备和积累,而英雄出少年则可能和教育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系,所以能力反站是有其早晚的差异的

3、常听人说,我最近一段时间晚上睡觉老是做梦,第二天早上醒来感到非常疲倦,要是晚上不做梦就好了。请问你如何看待和解释人类的做梦现象?

所谓的梦,就是平日的愿望或恐惧在睡眠时不受抑制地显现。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络伊德指出:“梦就是受抑制的潜意识上升为意识的东西。”

4、某男,30岁,未婚,,无正式职业,与领退休金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后来又多次再婚,但至今仍然一个人生活。从小母亲对他要求严格;小学时因与同学打闹,曾经一只眼眼睛受伤;中学时沉迷网络小说。大学毕业后去经济特区打工,期间曾经一度与家庭失去联系,家人怀疑为传销组织所控制。家人找到他之后,从来不和家人讲起这段经历。家人反映,他的行为变化很大,不修边幅,整天胡子拉碴,也不去找工作,不与亲戚朋友交流,很少外出,上网看网络小说打发时间,基本失去了正常的社会功能。

请你根据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分析一下,导致某男人格形成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一、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

二、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四、早期童年经验:其一,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二,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其三,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五、自然物理因素: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5、为什么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为什么有时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有些人读书,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试用心理学知识加以分析。

答:根据知觉的选择性规律,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反映的比较清晰,其余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比较模糊。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有些人读书,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就是为了使对象与背景在色彩、线条粗细、形状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使知觉的对象重点突出、形象鲜明,才容易吸引注意力,清晰地被感知和记忆

6、有位中学生问:我记一篇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不容易记住,这是为什么?请运用心理学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学习建议。(注: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解释,要求有针对性,言之成理)

答:(1)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是影响记忆效果的客观因素之一。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材料数量少于中间部分,数量少,记忆就容易些,中间部分材料数量多,记忆就较难些。(2)由信息干扰产生的抑制现象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主观原因之一。记忆一篇文章时,先学习的开头部分的材料信息会干扰后学习的中间部分而产生前摄抑制,而后学习的结尾部分的材料信息也会干扰先学习的中间部分而产生倒摄抑制。由于记忆中间材料受到来自开头和结尾两方面的信息干扰,既产生前摄抑制,又产生倒摄抑制,所以中间部分较难记住。(最简单的就答:因为开始部分只受后摄抑制的影响,末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则同时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

建议:自己写。

7、初中学生看一部电影或听一个故事,很容易地把它记住,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可是对书本上的东西,有时再三教还是记不住,这是为什么?(注:用中学生对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两种记忆材料的的不同记忆特点来解释。要求有针对性,言之成理)

答:这涉及到不同的记忆内容的兴趣和类型。初中学生看一部电影或听一个故事,很容易地把它记住,还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说明他比较擅长对情节性内容的记忆和形象

生动的内容的记忆,生动有趣的内容易于引起他的兴趣;而课本上的内容比较多地属于语义记忆,或者抽象逻辑记忆,如果再三教还是记不住,说明他可能因对抽象性的内容不感兴趣,而影响了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效果,不擅长于对抽象逻辑性的内容的记忆,表现出了对不同记忆内容的差异性(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8 、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正式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她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评价一下林老师的公开课是否成功,并说明理由。

[答题要点] 林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的效果。根据不随意注意的规律,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有: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刺激物的变化性。主观因素有:人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价值观决定着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不随意注意产生的重要条件。林老师艳丽的新衣服、过多直观教具、过早呈现教具、格外醒目的黑板边缘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另外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点名批评,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9、有一位母亲称:她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上课总是坐不住,东张西望,做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不能集中注意力,试分析其原因。请你给这位母亲一些建议,帮助改进孩子这一状况。

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习身份的适应不良:孩子上小学前,他的学习的主要身份是以玩耍,一旦上了小学,就被要求有学习的表现和态度,于是第一个心态就是抵抗,只要与课程学习有关的内容就会动来动去;2、对压力的反映:孩子上了小学就有了成绩的比较,父母对孩子会有一种期待和要求,而孩子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却发现父母的态度变了,于是会通过肢体的语言来反抗。特别是父母不快乐的家庭,越是

背负着家族希望的孩子,这种倾向就越强,他是在抗拒;3、注意力被破坏:在注意力形成的婴幼儿时期,由于抚养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专注力的形成(这种现象在现在家族教育中十分普遍)。4、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曾遭遇批评或打击等创伤性的经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建议:(1)善用小闹钟。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的完成作业。(2)规定时间没有完成作业立即停止。(3)把作业当成考试。(4)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5)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6)少催促,多表扬。(7)与学校老师共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孩子。

10、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这话有道理吗?你能一手画方,而另一只手画圆吗?在什么条件下人可以一心两用?

11、一女婴,因病变,切除了右半球。30岁时表现,复杂图形的知觉、空间关系理解、图形识别、音乐绘画等均正常。这说明了什么?对教育有何启示?

说明: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贯穿一生,但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

启示:1,首先,要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

2,要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

12、有同学认为,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重量、大小和体积,因此学习心理学感到很空洞、很抽象,感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不大。你的看法如何?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好心理学这门学科?

看法自己写。

怎样学好:1、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掌握应该是属于学院派的,也就是说应该系统和完整,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2、对各种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对它的研究与评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比如,对精神分析学派,你至少应该了解精神分析学派的由来,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现在的发展趋势。

3、对各个理论学派的经典实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行为主义学派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格式塔的完形实验等等。

4、对实验分析的掌握,因为从心理学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实验的发展对心理学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应该对实验设计,实验分析有一定的了解。虽然不要求你能做

到能自己独立设计一个心理实验,但至少对应该对实验设计的方式方法有一个了解。

七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请你谈谈影响长时记忆中信息遗忘的因素有哪些?(实例自己想)

影响因素:(一)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二)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记忆。同外部环境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人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线索,叫做状态依存性记忆(三)情绪的作用心境一致性效应

结合实际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007.10):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图中看出: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亿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

2、请结合实例说明什么是挫折,人在受到挫折后的反应有哪些?如何增强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实例自己想)

挫折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反应:(1)攻击行为(2)冷漠(3)幻想(4)心理防御机制

如何增强:(一)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二)增强自信心

(三)培养兴趣(四)调节抱负水平(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结合实例,请你谈谈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实例自己想)

原因:消退和干扰。(一)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二)干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4、、请以自己为例,分析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自我能力发展的计划和思路(实例自己想)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一、先天素质的影响二、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的影响四、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

自我能力发展的计划和思路: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大计划,所以你们自己想吧!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1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模拟一及答案

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一 一、Single Choice Exam 单选题(每题0.5 分×60,共30 分) 1. 下列心理现象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认识 B. 情绪情感 C. 需要和动机 D. 意志活动 2.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意识看作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这属于()。 A. 构造心理学 B. 机能主义心理学 C. 格式塔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3. 一个右利手患者虽然发音器官没有毛病,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是患者仍保留听懂别人说话以及写字和阅读的能力,这种情形可能是患者的哪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A. 左半球的额叶 B. 右半球的额叶 C. 左半球顶叶 D. 右半球顶叶 4.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脏感觉的是()。 A. 性 B. 痛 C. 便意 D. 压觉 5.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A. 时间知觉 B. 运动知觉 C. 距离知觉 D. 空间知觉 6. 瞬时记忆是通过什么进行信息编码的?() A. 事物的形象 B. 信息物理特性 C. 语义或形象 D. 听觉 7. 一大一小,但一样重的木盒,掂起来总感觉小的重大的轻,人的这种心理准备叫()。 A. 迁移 B. 原型启发 C. 定势 D. 定型 8. 注意的广度是()。 A. 5~9 B. 7~10 C. 8~12 D. 6~11 9. 下列哪些不属于生长性需要()。 A. 空气 B. 谈恋爱 C. 升职 D. 自考 10. B=f(P,E)中的E是指()。 A. 个人 B. 个人所处的环境 C. 行为 D. 函数关系 11. 下列哪项是认知活动的例子?() A. 哭泣 B. 锻炼 C. 做梦 D. 大笑 12.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句表述的是下列哪个理论或观点?() A. 生物学 B. 社会学习 C. 行为主义 D. 格式塔心理学 13. 借助群体随机样本研究,科学家()。 A. 能够询问目标群体的每个成员 B. 均衡地使用目标群体的代表性子群 C. 希望避免研究偏见 D. 确保研究可被轻易复制 14. 吸烟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是()的例子。 1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大学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概念 心理:只要属于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人格: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 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信息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技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距离、立体和方位等知觉。 适应: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现象。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由于它主要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故又叫工作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即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注意的分配即根据任务要求,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把注意指向于不用的对象。 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称为心情。 情绪智力:用来表示情绪和理智结合起来对事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趋避式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它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式冲突。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行为或自己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

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新编心理学_重点笔记

新编心理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 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反射分作: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眨眼、膝跳、呕吐等)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操作性条件反射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讲课稿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儿童期的社会化:基本社会化 2.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3.成人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辈群体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完整word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的。 7.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认为: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他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思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从事物的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强调这是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出发点。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的一种思潮。早期的认知心理学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要了解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它的内部心理活动,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8.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9.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看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10.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021年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顿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增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治疗。 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心理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和条件。 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关于)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防止、诊断、治疗和康复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发病因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防止、诊断和治疗医学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防止,主张采专心理学办法变化或矫正人们有碍身体健康生活办法、行为和习惯。 心理卫生学:是防止医学一种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依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人特点,维护和增进她们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疾病发生。 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人格质. 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无意识心理手段。 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理由. 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有关事物之间联系方向和大小因素。 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有关事物之间、可以阐明这两个事物互相联系机制因素。 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规定并进而导致布满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映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劫难化:重复思考悲观事件也许会导致不良后果.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种人在察觉到或结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环境规

大学 选修课 心理学 复习资料 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独立的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三、心理学的体系 1.基础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科学中与各分支心理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方法学问题,以及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2.应用性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把基础性心理学所揭示出的一些基本规律应用于人类实践的各个方面,并进一步探索在各实践领域中 心理活动的具体规律问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司法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四、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2.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 映就是感觉。 2.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 感觉同时进行。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所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生理基础不同。感觉——单一分析器;知觉——多种分析器。 (3)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则是在感觉到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生理活动过程,知觉的反映 要借助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2.联系: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 感觉就没有知觉。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人体内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刺激的来源的不同,将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 肤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知觉的种类:根据何种分析器在知觉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和皮肤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四、错觉 1.错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是探讨人类疾病的心理病理原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以及增进人类心身健康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应激反应: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变化称为应激反应。 3、精神疾病: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4、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分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5、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6、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7、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问题。 8、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9、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用同一测验(或者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中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0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和方法。 11、高峰体验: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 12、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 1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4、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再被重复 15、共病:同一体可以同时出现不同障碍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诊断性共病。 16、协同:在定量的方法中,不同问题共患的现象被称为症状协同或纬度协同 17、非结构会谈:临床心理师根据来访者对问题做出的言语反应,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等信息,来确定会谈的问题。 18、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按照一套提前设定好的问题序列进行会谈,包括问题的措辞和顺序、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的方式。 19、半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事先有一定的安排,但后继问题在实际提出时,依据来访者的反应稍作调整。 20、心理测验:能够用来完成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工具或程序叫心理测验,也叫心理量表。 21、常模团体:是由具某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2、信度: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即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程度。 23、智力单位: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 24、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景的手段。 25: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是(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1896年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初步 确立了临床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诊断)和(治疗)。 2、强迫症的基本特征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变)。 4、影响应激反应强度的因素有(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应对能力)。 5、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和生殖期。

2020年新编心理学概论2014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名师资料

《心理学概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和(); 2、根据注意产生有无目的性及所需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 3、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活动)上,我们称为注意的(); 4、人们把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6、不能被有意识地觉察到的刺激被称为阈下刺激,个体对这种刺激的感觉被称为(); 7、情绪具有()、()、()、()的功能; 8、根据情绪发生的强调、速度、紧张度、持续度等指标,可以将情绪分为()、()、(); 9、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10、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以将能力划分为:()、;)(、)(.

、))、(11、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12、);)、()、(()、( 、根据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 13 )。)、(()、(依赖程度的不同,(场)14、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根据人对外界环境;)和()把认知风格划分为( )三个基本、()、()15、记忆过程可以分为( 环节;、))、(16、斯腾伯格提出爱情有三个基本成分:();( 、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17()、)及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 ()、()方面; 18、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几个方面; 19、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 )的特征。 20、触景生情所引起的浮想联翩,睡眠中的梦境均属于()想象。 )。)和(、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21.22、知觉过程中包含了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填空: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和()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包括()、()、和()。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和()等。 4、()年()心理学家()在莱比西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5、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和()。 6、采用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需要考虑三个变量,第一个是()、第二个是(),第三个()。其中,对()要严格控制。 7、实验法可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 8、调查法主要有()、()和()等几种具体方式。 二、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心理倾向 3、心理特征。 三、简答: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4、现代心理学有哪些主要派别? 5、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6、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7、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8、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四、论述: 思考: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名词解释: 1、反映 2、反射 3、意识 4、无意识 5、自我意识。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心理现象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

2、从动物心理发展的历程说明心理、脑、外部环境三者的关系。 3、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试对意识结构进行分析。 4、什么是自我意识?阐述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 试论心理的实质。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名词解释: 1、反映 2、反射 3、意识 4、无意识 5、自我意识。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心理现象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 2、从动物心理发展的历程说明心理、脑、外部环境三者的关系。 3、意识有哪些基本特征?试对意识结构进行分析。 4、什么是自我意识?阐述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三、论述:试论心理的实质。 第四章注意 一、选择题: 1、教师上课既要注意自己讲的内容,又要注意时间,还要注意学生的听课反应,这说明注意的()。 (1)范围广(2)稳定性高 (3)分配能力强(4)转移深度快 2、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一种()。 (1)经典性条件反射(2)工具性条件反射 (3)定向反射(4)泛化反射 3、任何人的注意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分钟以上。 (1)20 (2)30 (3)40 (4)50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现象。 (1)同时对比(2)后像 (3)适应(4)继时对比 二、填空题: 1、注意的功能主要有()、()、和()。 2、鉴别一个人注意品质的主要依据是()、()、()和()。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 1、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得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得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就是脑得机能,脑就是心理得器官。人得心理得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反映。 5、神经系统就是心理活动得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得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与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得。 7、心理学得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是心理学得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她主张用实验得方法来分析人得心理结构,因此,她得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得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认为:意识就是玄妙得不可捉摸得,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得行为,主张行为就是“刺激-反应”得联结,因此她得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就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就是从德文而来,意思就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得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与”,强调从事物得整体来研究心理。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她提出要用精神分析得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得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与发展起来得一种心理学思潮与思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得第一势力)机械得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得第二势力)本能得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得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得支配,具有个人发展得潜能,强调这就是理解人得心理与行为得出发点。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得一种思潮。早期得认知心理学就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得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得角度研究人得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要了解人得行为,必须研究它得内部心理活动,重视内部心理过程得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知识得获得、贮存、提取与应用得过程。 8、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得指向与集中。 注意得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得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9、注意得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得,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窗外得歌声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得,并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得,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瞧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10、注意得品质:注意得广度、注意得稳定性、注意得分配、注意得转移。

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章 一、选择 1、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开端于() A20世纪中叶B19世界中叶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中国临床和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分为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是() A学士和硕士B学士和博士C专科和本科D硕士和博士 二、判断 1、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的心理分析(×) 2、一般认为,现代的心理测验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三、填空 1、… 2、作为临床心理学的三大基础学科是、、。 3、年,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诊所,并首先应用临床心理学这个术语,标志着临床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四、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 2、心理师 3、行为医学 三、基础心理学科、生物学科、社会科学;1896 四、1、临床心理学被看作即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里师指系统学习过临床或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督导,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且达到本标准关于心理师的有关注册条件要求,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专业人士。 3、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二章 一、… 二、选择

1、就因果关系推论的效度而言,() A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真实验研究又高于准实验研究 B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前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D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2、下面几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A检验变量之间关系B对行为进行描述C估计总体参数D探讨心理咨询技巧 二、判断 1、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的角度探寻疾病和健康现象,探索从健康变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和同疾病转归有关的因素(√) 2、- 3、在临床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准实验设计(×) 4、实验法最适用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5、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在受试者内心的心理活动(×) 三、填空 1、研究设计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和。 2、临床心理学中常用的真实验设计有、和。 四、名词解释 1、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描述研究 3、操控研究策略 4、[ 5、前实验设计 6、准实验设计 7、真实验设计 8、模拟实验研究 9、流行病学研究 10、发病率 11、患病率 12、临床显著性

新编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过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认识过程是意志、情感过程的基础。情感、意志过程又能巩固和深化人的认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③(调控)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体现着一个人 的成熟度,决定着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的任务: 1.研究心理和脑的关系 2.研究心理现象和客观现实的关系 3.揭示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 4.研究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5.探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6.探讨心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2.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3.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4.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二元论哲学家笛卡尔哲学心理思想的创始人 德国赫尔巴特《作为科学的心理学》第一次庄严宣布心理学是科学 1878培因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心理》“思辨心理学”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清代王清任1830《医林改错》脑髓说 心理学的分支: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选择: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17—23岁),其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得重要阶段。青年 期就是从儿童、少年发展到成人得过渡期。青年期可分为青年初期(14—18岁)、青年中期(17—23岁)与青年晚期(22—25岁)三个年龄阶段。 ●斯金纳倡导得就是程序教学,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 ●创造力得重要特征:新颖性、价值性 ●思维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发散 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力核心与基础。其构成从横向上瞧,创造性活动既需要发散思维,也 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得共同协调;从纵向上,高度得创造力就是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生动想像力与独特思维能力等共同综合发展得结果。 ●发散思维得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对认知得认知。计划策略与监控策略 ●大学生品德得形成阶段:社会规范得依从、社会规范得认同、社会规范得内化阶段 ●品德得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就是品德得外在表现,就是评判人得道德品质高低得标志。 ●有人认为听话就就是好学生,大人得准则就是固定不变得,这个人正处在哪个阶段?权威 阶段(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判断得总规律就是从自律到她律,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公正) ●柯尔伯格认为好孩子定向就是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得哪个阶段?习俗道德水平得寻 求认可取向阶段(①前习俗道德水平:避免服从取向、相互功利取向②习俗道德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③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法治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强化得类型;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得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 厌恶性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或一级强化;二级强化(社会强化、信物、活动) ●▲建构主义得学习理论①知识观:动态性②学生观:丰富性与差异性③学习观:强调学习 得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与情境性 ●问题解决得一般认知过程①发现问题②明确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得建立:建立良好得第一印象(六途径: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 提别人得名字;做一个耐心得听者,鼓励别人谈她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得话题;以真诚得方式让别人感到她很重要)、主动交往、移情 ●提出学科得基本机构得就是布鲁纳 ●奥苏泊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得学习得最重要得条件就是学习者原有得认 知结构得适当性 判断: ●正确:处于她律阶段得孩子认为打碎一个鸡蛋与打碎五个鸡蛋一样坏 ●学习得含义;学习(广义):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得行为或行为潜能得相 对持久得变化(一定要发生改变、行为或潜能得改变;暂时性如疲劳、药物、适应则不对。) ●桑代克得联结主义学习观:学习得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得联结。联结就是通过 尝试与错误得过程而建立得。联结得形成遵循着一定得规律:准备律、练习律与效果律。 (试误过程) ●负强化=惩罚(不对)(强化则就是增加反应概率,惩罚就是抑制反应发生得概率) ●有人说:接受学习为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奥苏泊尔认为就是错误得,因为有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不就是瞧它得学习就是接受还就是发现而就是要符合有意义学习得实质,即符号所代表得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得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得与实质性得联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