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2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3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

4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5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6 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7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8 语域理论观照下的商务合同翻译

9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英语词汇习得中应用

10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

11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2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开题报告+论)

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4 《藻海无边》中边缘女性的生存与救赎

15 论中庸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16 English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7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

18 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19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1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22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23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4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

25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

26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开题报告+论)

27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28 The Proble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demark Translation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29 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观

30 论《海上扁舟》中的美国自然主义

31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32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33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34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35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36 中西方生死观之比较

37 美国电影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以《阿凡达》为例

3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39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

40 理想自我的追求——爱伦?坡与《莫格街血案》

41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42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

43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

44 归化翻译在电影字幕中的运用--以《米尔克》为个案分析

45 论中英商业广告及其翻译

46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47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48 An Analysis of Self-reliance in Little Women

49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

50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51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

52 英语中天气隐喻的认知解读

53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与腐朽的宗教

54 侦探小说的发展

55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56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57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

58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59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60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

61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62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

63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64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

65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66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67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68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

69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

7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71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

72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7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

74 多元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

75 从文化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无辜

76 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

77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

78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

79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80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81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

82 从考琳?麦卡罗《荆棘鸟》看人性同神性的挣扎

83 从《简爱》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独立意识

84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

85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86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

87 毕业论文]Tragedy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88 比较分析《长干行》不同译文中的音韵美和意象美

89 女性人格的双重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比分析凯瑟琳和简爱

90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91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索赔信函话语分析

92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93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

94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95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

96 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

97 论《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克拉的家庭关系

98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99 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00 分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手段

101 分析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文化

102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

103 浅论国产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

104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105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106 功能对等理论下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07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

108 Hawthorne’s Religious Not 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09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

110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111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

112 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13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114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15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16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17 On Beautiful Wo 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

118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119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20 从模糊性看古典诗词英译

1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2 《蝇王》中的人物原型研究

123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124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

12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126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

127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

128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129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

130 我看简爱的爱情

131 两性英语会话话语分析研究——以小说《简?爱》为例

132 浅析跟单信用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

133 浅析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

134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

135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

136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137 英汉“思考”类动词的语义成分与词汇化模式分析

13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贵妇画像》中的文化冲突

139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

140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141 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42 On Self-destruction of Laura in Flowering Judas

143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

144 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的口语化语言、幽默讽刺和地方色彩

145 暗夜中的精灵——论《寻欢作乐》中的罗西

146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14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8 解析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哥特因素:浅析维多利亚时期妇女文学的觉醒

149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Edgar Allen Poe’s Gothic Stories

150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

151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152 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对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

153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

154 爱情的悲歌-《荆棘鸟》悲剧成因探悉

155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tion Theme in Heart of Darkness

156 从释意派理论看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157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8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159 分析双城记中的讽刺用法

160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选择对命运的决定作用

16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162 英汉称谓语对比及翻译

163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性格分析

164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165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166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s

167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168 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

169 论《紫色》中西丽实现自我解放的历程

170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

171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172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173 从认知角度研究英语商标中的隐喻

174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175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76

177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婚姻的选择

178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

179 浅论英汉翻译中词的转译

180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181 斯嘉丽---一朵铿锵的玫瑰

182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183 An Ana 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84 从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看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185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186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187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188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

189 An Analysis of Vanity Fai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190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191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192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193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194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9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6 《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意义

197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198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199 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

200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中美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 英语论文

淮阴工学院课程论文(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英语任课老师:余洪虹 姓名: 植云 班级: 艺术1093 学号: 1092202325

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 ——以中美饮食文化为例 摘要: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以食表意,其博大精深不可言喻,而美国的饮食则是吃什么就是什么。在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美国文化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中华饮食文化的优点也要继承,本文着重从中美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从而用客观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因此饮食文化也比较丰富,它也是祖国丰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都是以大杂居为主,远古时期以部落为单位,后来一直演变,直到现代社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团团圆圆一直是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一家人都是吃一桌菜,并且大多数家庭是以圆桌为主,一家人围在一起,表示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中国人的饮食很讲究色、香、味原则,三者缺一不可,为使食物色美,通常是在青、绿、红、黄、白、黑、酱等色中取三至五色调配,也就是选用适当的荤素菜料,包括一种主料和二、三种不同颜色的配料,使用适当的烹法与调味,就能使得菜色美观。食物香喷,可以激发食欲,其方法即为加入适当的香料,如葱、姜、蒜、辣、酒、八角、桂皮、胡椒、麻油、香菇等,使烹煮的食物气味芬芳。烹调各种食物时,必须注重鲜味与原味的保留,尽量去除腥膻味;譬如烹调海鲜时,中国人则爱用葱姜。因此适量的使用如酱油、糖、醋、香料等各种调味品,可以使得嗜浓味者不觉其淡,嗜淡味者不嫌其浓,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人口稠密,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因为主食的单一性,所以,只有在菜上面花功夫,因此,中国的菜大都比较注重口味,

浅谈中美关系之文化差异

浅谈中美关系之经济对话 2010年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下帷幕。这次战略对话中美双方着重讨论了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战略对话在设计能源、环境、科技、海关、卫生、执法等众多领域达成26项具体成果,签署了八项合作协议,经济对话达成了五方面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合作。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深化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中美之间的差异,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话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政策项目主任沈大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就美国而言,在谈全球合作时,除中国外找不到一个同等级别的全球参与者。不管是俄罗斯、欧盟或者日本,都只是区域参与者,美国没有其他的候选人。但是,目前中国还不是一个全球力量,中美目前缺少战略互信,在很多领域都缺乏共同利益。” 对于未来的合作,中美双方各有诉求。第一,中方想要追求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如果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和关税能有所减少”;

英语论文(中美文化差异)

The different food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yles in China and America 王姣 (2010级法学院法学专业20101788) 摘要: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中国和美国在文化上有很多差异。我想谈谈中国和美国在食品和大学教育的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食品和教育的质量。所以饮食、教育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变得很流行。其实,我们有时并不了解中国和美国在文化方面的不同。比如,它们在饮食文化、教育风格上都是不同的。 关键字:中国,美国,饮食文化,教育风格,不同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China and American have many differences in culture.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food culture and education styl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on food and education quality. So the food and education culture has been becoming popular in our daily life. In fact, we some times don’t know the differences with China and American of the culture. For example, they have different in diet attitude, food objects, ways of eating and education styles. Key words:China, America, food culture, education styles, different 1. The different in food culture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things when you in the outside,which are eating, wearing and living.” Y ou can see” eating”is in the first place, eating is really important in our life. And the diet is also a kind of culture. Now, I will make some explanations about the different food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First, we talk about the different in diet attitudes. As we can see, in China, we will eat something with sensibility. When we choose what to eat, we will care more about the color, the smell, the taste, the shape and the device. Because our nations in the past many years, the productive level is very low, and many people are always hungry, they can’t eat enough food. So if a kind of culture treats eat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re will appear two situations. On one hand, this function of eating will be played to maximize, not only for surviving, but also for using it to maintain health, which is the cultural basis of “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 you’d better choose to enjoy some delicious food rather than take medicines”. On the other hand, if pay too much attention on food, it will make people often pursuit the delicious food. While Americans maybe more rationality. When they eat something, the things they care most are the nutritious value, such as the protein, the fat, the vitamin, the minerals and the carbohydrate. But it has made some problems, for example, from Los Angeles to New Y ork, the steak is only one taste, which has no arts to speak of. As a dish, chicken is chicken, steak is steak. Nest, we will say the food objects. In America, they think the foods are used just to eat, so they often eat a large piece of meat, the whole chicken and other “hard food”. However in China, we eat something we must enjoying the taste of it. So the Chinese cooking also

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

一、背景: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之中,所以其传统节日当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农业色彩。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跟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厉行的历法和中国历法中所规定的节气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中国的节日主要与节气有关,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我们过春节时有守岁除“夕”的习俗,这就是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以基督教的精神教育感化着民众。比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感谢上帝,祈祷一切美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孩子们更为高兴,因为他们会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的差异 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蕴的饮食风俗:如清明节的冷食与雄黄酒、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与菊花酒、端午节的粽子等等。 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民族在这种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具有游牧文化的遗风和商业文明的特色。 四、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因为是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这些节日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而西方人却截然不同,他们尊敬人与自然,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西方的传统节日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包括增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时间:2014-05-23 来源:未知作者:8029 点击: 8875 次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儒家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石投资副总经理王玲:迎来更可靠的5000点 我们对2016年股市充满了信心,牛市将再现。不仅如此,曾经给人们带来伤痛的5000点,或许会再次被突破,只是这次,我们迎来的可能是更加牢靠的5000点,而不是危机四伏的5000点。 首先,2016年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整体来说经济会有一个企稳复苏的迹象;其次,资金面和政策面。目前政府还是把股市像10年前的房市一样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供给侧改革,需要资本市场强有力支持,种种中央的信号表明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2016年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或者十三五掘金,其中梳理三条主线,就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消费。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2016年结构化明显 整个的市场风险已经得到相当的释放,从机会上来讲,支持市场的一些重要基本面的因素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前瞻性的看,2016年可能这个市场将会表现出愈益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为系统性的机会,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发生,市场将更多的表现出这种慢牛行情的可能性更大。 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 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因为利率在降低,对收益率优良的资产越来越稀缺,2016年股市仍然是一个平衡,区间在3000点到4000点。从布局来看,2016年要关注新股热和并购热,行业方面,新兴产业的市值我们认为2020年会超越传统产业,其中看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美丽产业。 菁英时代副总裁罗志鹏:2016年市场更为理性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xx级x班 xxx 学号:xxxxx 通过对本学期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学校,我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以下我将从饮食、节日、音乐、建筑等方面,简要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做一下探讨。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不同于西方,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的食品板块,在中国菜都放在表和大家共享。如果你是被视为一个中国主机,准备一吨的食物。中国是他们的饮食文化非常自豪,并会尽力给你许多不同类型的菜肴的味道。朋友之间,他们只是为了将足以为那里的人民。如果他们有人出来吃饭的关系是半礼貌客气的,那么他们通常会比客人数量(例如四口人,五菜)为了一个菜。,如果它是一个商务宴请或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食物量,将不可能完成。一个典型的餐开始与一些凉拌菜,像煮花生和大蒜捣烂黄瓜。这些都是其次的主要课程,热鲜肉和蔬菜菜肴。最后,汤是带了出来,这是由淀粉的“主食”食品,通常是米饭或面条或有时饺子。许多中国人吃米饭(或面条或其他)最后,但如果你要与其他菜肴米饭,你应该说那么早。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

论中西文化差异-高一作文

论中西文化差异-高一作文 当传统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当圣诞节与春节“撞车”,随 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欣赏西方文化。如今,“崇洋 媚外”已成为一种风尚;“抨击传统文化,赞赏西方文化“似乎是文 学家教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我不得不思索,难道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文化吗? 其实不然。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二者追求的信仰也不一样。我们的东方文化受到佛教、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主要追求精神的超脱,追求礼孝忠义,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拥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观念,追求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西方各领风骚。传统国学文化深受儒家影响,中国的教育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注重基础教育和因材施教。虽说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独立自主能力。而在西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中国孩子,随父母去美国读小学,它的教师告诉他父母说:“我可 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们的数学不用学了!”

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性格修养不同。中国人热情好客,关心和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人们一般见面都喜欢相互寒暄:“你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而西方人喜欢尊重他人隐私,所以才以谈论天气,生活来避免尴尬。中国人提倡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崇尚助人为乐和不求回报。但是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个人荣誉感极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推崇个人奋斗,强调多劳多得。 传统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抒写美的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经》。穿越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同满天繁星般璀璨,是每个民族都可望不可及的。传统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女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当取之精华,采取谦虚,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则需要总结提炼其精华,推崇提倡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解读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传统的民族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 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可见, 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 才能了解到他们的 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一、中西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中, 其传统 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 主要是从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 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 十分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 必须大力发展农业, 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关照。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在古代, 春节、清明节( 古代称三月节) 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 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 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 教色彩, 如情人节( 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 , 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 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 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

中国漫长。 二、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 1) 春节与新年。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中西方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源于秦朝, 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 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 人民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 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春节的习俗繁多, 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 舞狮子等。总之, 不论是大街小巷, 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 他们崇尚的是过公历新年, 即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的方式就浪漫多了, 在12月31日晚, 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进行盛大的狂欢, 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 数十万人会聚集于一起, 诚心地祈祷, 为新的一年的到来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 顿时, 优美的乐曲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达旦地庆祝。 可见, 春节与新年各有千秋: 春节, 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魅力; 新年, 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 更贴近现代生活。( 2) 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 颇受人民

试比较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试比较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并作 出相应的评价 试比较中美法律文化的差异,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前一段时间的法律文化课,我们在课上观看了电影《刮痧》。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事情,剧情主要围绕因为许大同的爸爸给孙子丹丹刮痧而使许大同被误认为虐待儿子展开的。通过这部电影,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中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今天我想结合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就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方面,中美文化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母就是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掌控权,父母管教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打骂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管教方法。父母打子女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反过来,一旦子女打父母,就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会招致严重的非议,在古代社会,甚至会招致最严重的刑罚。而在美国社会中,父母与子女在人权方面拥有完全平等的地位。虽然父母在法律上是子女的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教育好子女,但教育的方法里面是绝对不可能允许打骂这种方法存在的。美国的很多州都有相当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旦父母打骂子女,那就是违反来了法律。在中国,很多看似子女对父母不能做的事情在美国都是很正常的,比如直呼父母姓名等等。是什么导致了中美法律文化的这种差异呢?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古代社会,发达的宗法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十分严重,等级制度格外森严,父子父女关系等是绝不能随便僭越的。因此形成了严格

的“三纲五常”,“亲亲,君君,长长”等传统观念。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强调国家本位主义,忽视个人的权利自由。而这是对中国这个大家来说的,放到一个个的小德家庭,就是强调“父母本位主义”,忽视子女的权利自由。古代中国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的,一个个的小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这种小家庭中,以长幼尊卑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宝塔型的等级结构。这种家族式的宗法等级结构需要国家的认可扶植,由于无数个宗法家族构成的社会必然会架起宝塔型的大家,因此中国古代政权的构架,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家族制度的模拟和扩大,也就是说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政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本位主义就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生存环境,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个性被否定。强调以“仁”、“孝”治世的儒家的德治思想受到统治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法律文化概论 者的青睐。因此,相对应“父母本位主义”也就产生,子女的权利和个性被忽视和否定。 而美国法律本位的特点则是日益个人本位化,实现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的变迁。个人本位到了古典自然法学派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认为人权是认得基本权利,是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产物,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人权理论不仅被写入美国的法律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追求自由平等的观念也从此深入人心。所以在美国人看来,子女首先是一个平等的个体,享有基本的人权,然后才会考虑到血缘上的关系。父母子女之间是平等的,子女有属于自己的意志和自由。因此父母十分重视子女的权利和自由,当然也就不会随便打骂自己的孩子了。 此外,在对待人情方面,中美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社会,对人情是十分重视的,同一件事情因为对象的不同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方式。有的人可以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两肋插刀,不顾一切,公然违反现有的法律法规,包庇纵容某些违法行为。在中国甚至会出现“人情大于国法”的情况,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有可能引火烧身,也不得不对熟人网开一面。而在美国社会,当面对法律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依法办事,不会顾及所谓的人情世故。美国人不会为了亲人、朋友而作伪证,一旦他这样做了,那他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对待其他事情也基本上可以做到公事公办,这样做既是为了遵守法律规定,同时也为了避免引火烧身。那么,在对待人情方面,中美法律文化为什么会有如粗大的差异? 首先,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宗法制不仅重视区别“等级” ,而且同样重视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具有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与我国建立越来越密切,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中美的社会关系,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风俗和社会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美国文化主张谦虚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荒诞粗俗。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差异文化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政治的多元化的发展,各国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文化是沟通各国之间的桥梁,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的文化特点也不相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历史性,呈现了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中美文化是人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美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美国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在美国,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与赞美。但是中国人却很谦虚,不喜欢张扬性格。 文化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差异 2.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①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 美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美国人的这种个人荣誉感与其崇尚的个人奋斗不无联系。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荣誉的取得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没有个人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荣誉感。因此,在他们取得荣誉后,他们会毫不掩饰的加以炫耀,而不是“深藏不露”。以至于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毫不谦虚的。 ②中国人的谦虚谨慎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定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在美国人看来这种谦虚,不仅是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能力。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是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①美国人的自我中心的表现 美国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主要表现在:自己为自己负责、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由于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②中国人的无私奉献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主动帮助别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这在美国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中西文化差异情景案例解析分析

Culture Difference Case Study Unit 1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 Theory Communication is something we do every day. It takes place so naturally that we simply fail to notice it until it hiccups or breaks down. Though it is commonpla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communication is life and life is communication. 1.When you join a social gathering, you must be aware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that govern the way things are going to proceed. There is a technical term for such rules and procedures—schema. 2. Face and politeness are two other areas which are extremely value—sensitiv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ese politeness is self—denigration and other—elevation. Case 1 Litz is a professor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 university in Finland. She invited her Chinese students home for an evening party. The schema from Litz’s point of view includes the following: 1. Giving invitation: by phone / by mail 2. Prepare everything before the arrival of guests 3. Receiving guests: open the door / express welcome / take their overcoats /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 一、中西方传统节日起源的差异 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例如,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二、中西方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差异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再加上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我们的节日就特别注重仪式,节日里,年轻人必须礼拜老人,全家要吃团圆饭,要阖家共庆,阖家节日。即使是春节的互相串门拜年,也基本是在亲属之间。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狂欢,那是没有的、不可想象的。西方的节日的庆祝却强调内容的丰富多彩。在节日里,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由此可见,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几乎是成两极分化的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由发展。而西方人却截然不同,他们尊敬人与自然,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西方的人道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其实中西方节日差异的远远不止这些,归根结底所有的一切还是与民族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所以,保护我们原有的传统文化是必须的,但吸收新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西方的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 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浅析中美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引起的经济、技术乃至政治、法律制度等文化领域参差不齐。虽然说经济全球化让各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小,但每个国家和民族所拥有的那些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逐步形成并世代保持的传统,仍旧以最纯粹的形式保留下来。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近年来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将这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对比,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美国的文化,并重新审视中国五千年来积淀下的文化传统。 一、中美文化宏观比较 (一)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我认为,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差别是两国最主要的差别。在这里首先引入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定义。 集体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体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1]个体主义,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

[2] 中国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重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强调集体主义、权利差距和团体内部和谐。在天地之间人为贵,江山社稷以人为本。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和孟子,他们的思想核心分别是“仁”、“性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把人为的等级统治秩序同自然的血缘和亲属关系柔和为一,维护着整个社会的有序运作。 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历史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认为人为其自己的目的而活着才有意义的价值观念,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个性解放,都决定了美国浓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奋斗、自主、独立,以自我为核心。这些观念充斥着美国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其价值观念体系的灵魂。 (二)“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人应当顺从自然规律和对自然的膜拜,世间万物都是一个统一体,而且大自然有生命且有灵性。人作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适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条件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去改造自然,破坏自然。而美国人则认为宇宙间的天地万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自然与人类是相对

论中美文化差异

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摘要:中国与美国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国文化重集体,美国文化重个人;中国文化重综合,美国文化重分析:中国与美国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非言语交际上也各有不同。从历史地理、传统思想、认知系统、文字等方面分析了中关文化差异的成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差异;成因。

论文目录 一、论文摘要,论文关键词。 二、轮中美文化的差异正文。中美文化差异现象。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三、致谢词。 四、参考文献。

论中美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 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异现象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巨大的,它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碍和鸿沟。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复杂而多面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

高一作文:论中西文化差异作文1000字

论中西文化差异 当传统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当圣诞节与春节“撞车”,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欣赏西方文化。如今,“崇洋媚外”已成为一种风尚;“抨击传统文化,赞赏西方文化“似乎是文学家教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我不得不思索,难道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文化吗? 其实不然。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二者追求的信仰也不一样。我们的东方文化受到佛教、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主要追求精神的超脱,追求礼孝忠义,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拥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观念,追求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西方各领风骚。传统国学文化深受儒家影响,中国的教育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注重基础教育和因材施教。虽说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独立自主能力。而在西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中国孩子,随父母去美国读小学,它的教师告诉他父母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们的数学不用学了!” 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性格修养不同。中国人热

情好客,关心和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人们一般见面都喜欢相互寒暄:“你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而西方人喜欢尊重他人隐私,所以才以谈论天气,生活来避免尴尬。中国人提倡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崇尚助人为乐和不求回报。但是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个人荣誉感极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推崇个人奋斗,强调多劳多得。 传统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抒写美的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经》。穿越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同满天繁星般璀璨,是每个民族都可望不可及的。传统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女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当取之精华,采取谦虚,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则需要总结提炼其精华,推崇提倡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