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花鼓戏研究综述 新

花鼓戏研究综述 新

花鼓戏研究综述 新
花鼓戏研究综述 新

湖南花鼓戏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本土剧种之一,它们均是以当地的民间音乐为原始素材,经历二小戏、三小戏阶段,在此基础上加入人物、丰富剧情从而形成融“歌、舞、戏”为一体的地方戏曲。本文将以发表出来的重要期刊和典型著作为出发点,对湖南花鼓戏整体性研究、历史沿革与发展、音乐研究、演唱技巧、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剧本与剧目、流派剧种研究等方面对花鼓戏的现状作一定的梳理与归纳,从而加深对湖南花鼓戏的了解与认知。近些年来,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地方小戏,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扩宽研究思路,并提出自己的构想,以期日后对湖南花鼓戏有更深入、详实的研究。

关键词:花鼓戏,现状报告

湖南花鼓戏可以说是湖南的一张名片,几乎遍及湖南省内各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按其当地官话作为舞台语言而被分为六个流派,分别是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和零陵花鼓戏,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总体音乐曲调活泼轻快,诙谐明朗,朗朗上口,所演内容皆为平常杂事,贴近群众生活,因此被人们所喜闻乐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对湖南花鼓戏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湖南花鼓戏的研究的空白期,期间公开发表文献为零,建国后至1966年是为初期,发展缓慢,成果不多,1966年以后的十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不仅戏遭禁演,理论研究也中断,从1976开始到2006是发展逐步展开,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成果,2006年至今是发展的快速时期,学术氛围浓厚,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以下对其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

一、湖南花鼓戏研究文献统计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9605474.html,)、“读秀中文学术搜索”(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9605474.html,)、国家图书馆、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等途径,以湖南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21世纪以来湖南花鼓戏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尽可能全面的统计和梳理与归纳,其中涉及到湖南花鼓戏的有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著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期刊论文

截止2015年以前国内发表的期刊论文,以“湖南花鼓戏”为检索词,共查阅到有关期刊论文共743篇,其中发展初期即1966年以前为总数的7.7%,逐步发展阶段1976年—2006年,三十年共占40.5%,快速发展时期2007年到现在共计九年时间,占总数的51.8%,由此可看出,论文发表的数量是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涉及的期刊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音乐创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黄钟》等音乐期刊和《戏剧文学》、《戏曲艺术》、《四川戏剧》等戏剧艺术期刊,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流派、音乐、演唱、剧本剧目、保护与传承等方面:

(二)硕博论文

通过“中国知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999605474.html,)对2015年以前的硕士、博士论文进行检索,共查到找到相关论文47篇。其中,博士论文1篇(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46篇。以下按研究内容进行划分:

1.历史研究:共4篇

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龙华《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种类和流派》,汪叶《湖南临

湘花鼓戏的调查与研究》,孔庆夫《探究湖南地方戏曲——湖南花鼓戏》

2.音乐研究:共16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唱腔研究:李燕《岳阳花鼓戏的唱腔研究》,黄瀚娆《衡州花鼓戏及其唱腔研

究》,李红竹《永州花鼓戏唱腔研究》等

2)润腔研究:宾蕾《湖南花鼓戏花旦唱腔特点探究—以《刘海砍樵》为例看润腔

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许洁《湖南花鼓戏润腔特点研究》,王思思《湖南

花鼓戏润腔特点探究》等,

3)艺术特征研究:杨天福《浅谈湖南花鼓戏及音乐的发展趋向》,杨波《益阳花

鼓戏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征的探究》,王迎《湖南益路花鼓的表演特征分析》,

4)伴奏乐器:曹琬铭《扬琴在湖南花鼓戏伴奏音乐中的艺术》,李环《长沙花鼓

戏大筒伴奏中的“sol音现象”》等

3.演唱研究,共18篇:

周娣《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比较研究》,赵田《论湖南花鼓戏与“民歌湘

军”的不解之缘》,何怡《谈花鼓戏训练与民族声乐演唱的“不解之缘”》,魏娉婷

《论从花鼓戏转型的民歌手现象》,肖翠《湖南益阳花鼓戏的演唱特点研究》,何俊

轩《邵阳花鼓戏音乐元素在湖南民歌演唱中的展现》,雷佳《融戏曲唱法于民族唱

法—以湖南花鼓戏为例》,陈依《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借鉴运用—以益阳花鼓戏

为例》、曾比翼《论花鼓戏唱腔在湖南民歌演唱中的特征》,匡泓锦《湖南花鼓戏<

洗菜心>探源及版本比较》等

4.剧团研究,共3篇:

许艳文《长沙花鼓戏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任慧明《变迁与延伸—长沙花

鼓戏班生存空间研究》,石力夫《长沙民间花鼓戏班的生存调查及研究》

5.发展与传承,共1篇:

贺鲁湘《论湖南花鼓戏的发展与推广》

6.其他研究,共5篇,主要有:

林琳《浅析深受湖南花鼓戏滋润的湘籍歌唱演员》,彭婷《长沙传统花鼓戏用韵考》,

何健《湖南花鼓戏唱词研究》等

(三)图书著作

通过“读秀”、国家图书馆馆藏图书馆以及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对“湖南花鼓戏”

进行查阅,共查到相关中文图书40部,主要有专著、曲集和集成志书三类以及其他:

1.专著类,共12部,可分为以下类别:

1)史学类:尹伯康《湖南戏剧史纲》,龙华编《湖南戏曲史》,肖东发、孟智罡编

著《潇湘梨园—湖南戏曲种类艺术》,

2)音乐类: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湘南花鼓戏音乐》,

朱咏北《非遗保护与湖南花鼓戏研究》,方章祥编著《湖南花鼓戏唢呐演奏法》,湖

南省文化局戏曲工作室编《长沙花鼓戏音乐—湖南地方音乐》,湖南省花鼓戏剧团

编《花鼓戏音乐革命实践—移植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体会》,湘潭行政公署文

化局著《长沙花鼓戏音乐》,黎建明,《湖南湘剧、花鼓戏锣鼓经》卜再庭、杨天福,

《花鼓戏大筒演奏法》

2.曲集类,共5部:湖南省戏剧工作室编《湘南花鼓戏音乐》,湖南省文学

艺术界联合会筹委会编、长沙市戏曲改进委员会整理《湖南花鼓戏音乐》,陈磊编

《湖南花鼓戏常用曲调·续集》,欧阳觉文《湖南花鼓戏常用曲调》,本社编《湖南

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唱腔选》

3.志书、集成类,共8部:湖南省戏曲研究所编《湖南地方剧种志丛书·湖南卷》,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南卷》,中国戏曲志

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湖南卷》,湖南省文化厅编《湖南戏曲音乐集成》,湖

南省文化厅编《湖南戏曲志简编》,杜美霜编《常德花鼓戏集成》,湖南省文化厅编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零陵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零陵地区志》

4.剧本类,共4部: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湖南小戏选》编选小组编《湖南

小戏选》,湖南省文化局编《湖南地方戏曲丛刊》,本社编《湖南地方传统小戏集锦》,

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湖南地方戏曲资料》,

5.概论类,共4部: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常静之《中国近代戏曲音

乐研究》,武俊达《戏曲音乐概论》,冯光钰《戏曲声腔传播》等

6 . 其他类,共6部:刘正维,《戏曲新题——长江中上游小戏声腔系统》,中国艺

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戏曲研究》第16辑,史仲文主编,

《中国艺术史》戏曲卷,白俊奎,《中国花鼓戏的流播与酉水花鼓戏的人文内涵研

究》,刘正维,《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等

二、湖南花鼓戏研究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主要是以论文期刊为主,兼及部分硕博论文和专著图书,以下将从历史研究、音乐研究、、演唱研究、剧团研究、发展与传承等方面进行逐步展开分析。

(一)历史研究

关于湖南花鼓戏的来源问题由于其复杂的历史环境和资料的匮乏,已无从考察,而历史梳理,无论是戏曲史书还是当地志书的记载,都有着比较一致的脉络,如龙华《湖南花鼓戏研究》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南花鼓戏的历史沿革、班社组织、传统剧目、现代剧目、艺术流派、音乐曲调诸方面的问题,对于研究和发展我省的花鼓戏有一定参考价值1。孔庆夫《探究湖南地方戏曲——湖南花鼓戏》2一文则对湖南花鼓戏的萌芽时期和发展时期进行了阐述,并对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质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其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方面进行了表述。龙华《湖南戏曲史稿》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了湖南地方戏曲的历史发展,包括了湖南戏曲的历史沿革,湖南的戏曲作家及作品等,既有丰富翔实的史料,又有深入充分的分析,其中第十二章——丰富多彩的花鼓调,通过对湖南花鼓戏六种花鼓戏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湖南花鼓戏传统剧目和湖南花鼓戏艺术种类和流派几个方面来对湖南花鼓戏进行梳理和归纳3。胡滢智、郝威《浅谈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发展》对湖南花鼓戏形成的历史分三个阶段说明,初步形成阶段的对子花鼓时期,逐步发展阶段形成了三小戏,融入了梁山调,也与境内大戏有一定的交流和影响,成熟繁荣阶段则是在剧目、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大交流、大移植4,使得花鼓戏日臻完善,创造了一大批优秀剧目,拥有一大批热衷的观众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杨畅《湖南花鼓戏音乐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的思考》一文通过相关著作和论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如花鼓戏的形成于发展、唱词研究、唱腔音乐研究、传统剧本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5,针对花鼓戏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尹伯康《湖南戏剧史纲》则是对湖南整个的戏剧历史进行了分析,以专题的形式对湖南的地方大戏、地方小戏、话剧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进程作了勾画,其中第四章是对民间小戏剧种的形成、发展与艺术概况进行了叙述。唯一的一片博士学位论文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主要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历史发展、种类(六个)、戏班发展历程、音乐研究、传统剧本研究、艺术风格研究以及湖湘文化与之关系的研究六个方面6来对湖南花鼓戏作一个整体性的阐述与分析,其中历史发展以二小戏、三小戏为主,流派以当地官话分分类标准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和零陵花鼓戏,戏班以草台班、半台班和专业班社为戏班主要发展阶段,音乐研究主要通过对音乐素材来源、唱腔类型及音乐艺术风格来探讨,传统剧本有500多个,绝大多数是现实生活题材,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家庭生活和劳动生活,其艺术魅力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制造具有喜剧效果的喜剧情境,这种情境是由美妙的音乐、喜剧性的语言和艺术化的动作表演构成的,湖南花鼓戏喜剧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它突破了教化和言情这两个最基本的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命题,别开“娱乐”主旨,使之与言情、教化、娱乐三足鼎立,丰富了我国传统的文艺观,湖湘民俗对湖南花鼓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环境、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上。郑劭荣《湖南花鼓戏与傩俗渊缘考》对湖南花鼓戏较早的源头进行了考证,认为花鼓戏与傩戏有着同样的宗教功能7,并且演出的剧目和音乐唱腔有着同源异流的表

1龙华,《湖南花鼓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3期,1979.

2孔庆夫《探究湖南地方戏曲——湖南花鼓戏》[J].科技信息(第30期),2008.

3龙华《湖南戏曲史稿》[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9.

4胡滢智、郝威《浅谈湖南花鼓戏的形成发展》[J].才[J].智(第17期),2008.

5杨畅《湖南花鼓戏音乐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的思考》歌海(第6期),2009.

6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曲阜师范大学,[D].2007.

7郑劭荣《湖南花鼓戏与傩俗渊缘考》[J].吉首大学学报((第6期),2008.

征,这无疑说明了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联系。

(二)音乐本体研究

湖南花鼓戏音乐本体上研究主要从其唱腔、润腔和艺术特色方面来探讨,

1.左希宾、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对湖南花鼓戏音乐的源头、名称由来以及曲调定

弦上的区别来分析音乐的异同,而杨天福《浅谈湖南花鼓戏及音乐的发展趋向》对

湖南花鼓戏的剧团及班社、上演剧目、剧本、表导演、演唱、音乐唱腔的继承等全

方位的发展趋向作了陈述8,展现了湖南花鼓戏的强大生命力与良好的发展趋势。

谭真明《论湖南传统花鼓戏曲调的类型及其特点》一文,将湖南全省各类传统花鼓

戏的曲调分为四大类型,即小调,牌子,打锣腔和川调9,通过对着四种曲调的详

细分析来体现湖南花鼓戏的唱腔风格。

2.唱腔研究:

李燕《岳阳花鼓戏的唱腔研究》10以岳阳花鼓戏为研究对象,对其历史发展历程作

了大概介绍,以唱腔艺术特征为重点,分析其音乐特点、唱腔种类和演唱特点,并与长沙花鼓戏唱腔的异同作了比较与分析,就目前岳阳花鼓戏的处境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和看法;黄瀚娆《衡州花鼓戏及其唱腔研究》,对衡州花鼓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唱腔特点和价值进行初步研究11,以唱腔为重点,从发声、呼吸、共鸣、

咬字、吐字、唱腔的装饰方面详细论述了其唱腔的特点和规律。如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是研究湖南花鼓戏的一本专著,该书分六章来叙述湖南六个种类花鼓戏的音乐特征,其中第二章是对唱腔分类和曲调结构的的分析,第三章是对花鼓戏音乐的特点和艺术风格的探讨,有唱腔的调式和旋法、唱腔与语言(方言)的关系、唱腔的装饰方法及唱腔的伴奏特点几方面来进行;第四章是对花鼓戏唱腔设计的说明;第五章是对花鼓戏音乐的发展、变化手法的分析。第六章是对花鼓戏音乐的继承性和历史局限性提出自己的主张,及对花鼓戏音乐造新声要立足创新提出了几点的建议12。贺军玲《长沙花鼓戏川调唱腔调式特色探析》一文从长沙花鼓戏最常用、

最主要的川调这一个唱腔的调式和旋法入手,探讨川调唱腔调式的独特性13。

3.润腔研究:

许洁《湖南花鼓戏润腔特点研究》结合实例对花鼓戏在咬字、润腔等方面独特的艺术元素进行技术分析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14;王思思《湖南花鼓戏

润腔特点探究》重点分析了湖南花鼓戏的润腔类别和特点,类别有颤音润腔、滑音润腔、顿音润腔、打舌音润腔和转音润腔15,通过这些独特的技巧,使得花鼓戏韵

味浓郁。

4.艺术特征研究:

王月明《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是对湖南花鼓戏作了一个梳理与分类16,还对唱腔的形成时期进行了分类,从整体上对湖南花鼓戏作了整体性介绍;甘咏梅《湖南花

8杨天福《浅谈湖南花鼓戏及音乐的发展趋向》[J].艺海(第3期),1998.

9谭真明《论湖南传统花鼓戏曲调的类型及其特点》[J].长沙大学学报(第1期),2012.

10李燕《岳阳花鼓戏的唱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11黄瀚娆《衡州花鼓戏及其唱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12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13贺军玲《长沙花鼓戏川调唱腔调式特色探析》[J].艺海(第8期),2014.

14许洁《湖南花鼓戏润腔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15王思思《湖南花鼓戏润腔特点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

16王月明《湖南花鼓戏艺术特色探析》[J].戏剧文学(第9期),2007.

鼓戏的艺术特点》,郭世偲、莫琳《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和刘莉朋《浅论湖南邵阳花鼓戏的音乐特征》都是以邵阳花鼓戏对研究对象,对其形成的历史、流派种类、上演剧目、音乐和舞蹈表演等艺术特征及它与湖南花鼓戏之间的区别联系作了论述17。哈利《论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点及艺术风格》一文对湖南花鼓戏音乐主要声腔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认为这些音乐形成了湖南花鼓戏的喜剧人物、喜剧题材综合为田园牧歌式的轻松娱乐,搞笑的喜剧风格是其艺术特色所在18。杨波《益阳花鼓戏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征的探究》19文章一共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益阳花鼓戏的概况,其取材,语言,唱腔上具体的艺术风格,从视觉、听觉、喜剧特色方面看审美特点,最具代表性的花鼓戏唱段的分析以及对益阳花鼓戏发展和传承的几点思考。高洁《小议岳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主要从岳阳花鼓戏的形成背景、声腔特点、发展传承、文化内涵20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探析。

5.其他研究,包括唱词研究、音律研究、用韵研究等方面:

之所以分类为其他,是因为此类是针对花鼓戏其中的一个音乐点来进行研究探讨,如李武华《湖南花鼓戏音律考察及后记》对湖南花鼓戏sol音是否微升有疑虑,由此对其进行了考察,并运用了仪器来测定,认为在创作、演出中,曲解了花鼓戏的音律,随意升sol演唱的做法21,应该谨慎,告诫音乐界的学者也应注意此事。石柳《常德花鼓戏【潼关调】的前世今生》通过对常德花鼓戏独特悲腔调[潼关调]的随腔乐器演奏上、调式分析的方面来探讨其来源与流变22,更鲜明的体现了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定作用。

曹琬铭《扬琴在湖南花鼓戏伴奏音乐中的艺术》通过概括、总结、分析扬琴的伴奏特点,收集整理了文献、乐谱、图片、音像资料,并进行了田野调查,对扬琴在花鼓戏伴奏音乐中的作用和各个代表流派中技巧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作者对扬琴在戏曲伴奏音乐中运用的几点看法和思考,并概括分析了扬琴在湖南花鼓戏乐队伴奏中的作用及其地位,以达到扬琴在湖南花鼓戏伴奏中规范使用的目的23。彭婷《长沙传统花鼓戏用韵考》一文以语言学的视角对长沙花鼓戏的28出传统剧目中的574个韵段进行分析、归纳24,并辅助以谐音、相关度统计等其他方法,结合方言得出长沙花鼓戏韵部系统。何健《湖南花鼓戏唱词研究》则从较少人涉及的唱词来研究,从语言学角度讨论了湖南花鼓戏语言的特征,之后又从语音、语汇、句子入手,逐个从语音方面、词汇方面、句子方面探讨湖南花鼓戏的文词特点25,为其日后的填写、创作、欣赏提供了参考,填补了此区域研究的不足。

(三)演唱研究

关于演唱的研究主要是从演唱技巧与技法上、花鼓戏与民族声乐的联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演唱技法研究:

向章元《湖南花鼓戏唱腔技法训练探析》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发声训练包括喊嗓和吊嗓等基本功,花鼓戏的吐字、行腔以及花鼓戏特有的润腔艺术26——来表现花鼓戏

17郭世偲、莫琳《论邵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第1期),2009.

18哈利《论湖南花鼓戏的音乐特点及艺术风格》[J].电影评介(第7期),2013.

19杨波《益阳花鼓戏的艺术风格与表演特征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0高洁《小议岳阳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J].大众文艺(第17期),2011.

21李武华《湖南花鼓戏音律考察及后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第3期),1988.

22石柳《常德花鼓戏【潼关调】的前世今生》[J].艺海(第2期),2014.

23曹琬铭《扬琴在湖南花鼓戏伴奏音乐中的艺术》[D].吉林大学,2014.

24彭婷《长沙传统花鼓戏用韵考》[D].中南大学,2007.

25何健《湖南花鼓戏唱词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6向章元《湖南花鼓戏唱腔技法训练探析》[J].民族音乐(第2期),2013.

独特的韵味,梁瑛《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训练之探究》主要从花鼓戏润腔技法和花

鼓戏的咬字吐字两方面来着重介绍华南花鼓戏中的“气振音”、“水漱音”、“疙瘩音”、“纺车音”27等特殊演唱技巧来表现花鼓戏与声乐的关系与影响,蒋娟全的《湘南

地区“零陵花鼓戏”唱腔探析》对湘南地区零陵花鼓戏的主要唱腔的分析,并通过

“加花”、“穿腔”、“换路子”28等方法来对传统唱腔进行创新与发展,从而凸显零

陵花鼓戏的地方风味,拓展其发展途径。匡泓锦《湖南花鼓戏<洗菜心>探源及版本

比较》以湖南花鼓戏优秀保留曲目《洗菜心》为研究对象进行探源,对肖重奎演唱

的版本和张也演唱的版本进行了曲谱、角色塑造、演唱技巧、艺术处理的比较29,

从中启发了种种声乐教学的思考,得出有益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建议;

2.与民族声乐的联系研究:

安永明《湖南花鼓戏与民族声乐》在对比民族声乐与湖南花鼓戏的基础上,概述了民族声乐与湖南花鼓戏唱腔的相通之处,并探讨了民族声乐对湖南花鼓戏润腔的影响与启示,以及民族声乐对花鼓戏的借鉴与吸收30;危文波《湖南花鼓戏演唱与民族声乐唱法比较》、《论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影响》则是通过民族声乐曲调创作、演唱方法、歌词创作和演出表演等几个方面对花鼓戏的借鉴与吸收来具体分析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影响31。陈曦泽《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关系》以湖南花鼓戏和民族声乐的发源与发展、演唱技巧、曲式结构及情感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和举例分析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32,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花鼓戏了解,还可以促进民歌的发展与进步。周娣《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比较研究》对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之间的联系与异同进行了研究,以长沙花鼓戏为代表,通过历史渊源、种类划分、演唱特色两个方面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分析、比较33,认为二者应当在各个方面互相借鉴,互相创新,促进二者良性发展。

赵田《论湖南花鼓戏与“民歌湘军”的不解之缘》和何怡《谈花鼓戏训练与民族声乐演唱的“不解之缘”》本文一方面介绍了湖南花鼓戏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训练和审美要求,另一方面介绍了民族声乐的训练方法和审美要求,并以自身经历为线索,结合一些成功的湖南籍民歌唱家都曾学习过花鼓戏的范例,简要阐述了花鼓戏训练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影响。魏娉婷《论从花鼓戏转型的民歌手现象》针对目前一个热点现象——现在当红的民歌演唱家大部分来自于湖南,大多都学习过花鼓戏, 分析一些花鼓戏转型的湘籍民歌手取得成功的现象34, 就此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湖南花鼓戏的演唱与民族声乐的联系及体现在他们演唱中花鼓戏润腔的种种痕迹,并结合自己多年学习民族声乐的经验来探讨“花鼓戏”与民族声乐演唱的相互借鉴,乃至继承传统民间戏曲的重要性。

(四)剧本剧目研究:

谭真明《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研究》从剧本出发,把对湖南花鼓戏所演的剧本进行了研究,他把花鼓戏的演变分为三个时期35。早以民歌民调为主,没有情节,中期加入人物和情节,晚期日臻成熟,传统剧本题材的来源以及剧本的文学特点进行了集中阐述,肯定了湖南花鼓戏的剧本既迥异与中国传统正宗剧本,也与地方大戏剧本有着明显区别,

27梁瑛《湖南花鼓戏演唱技法训练之探究》[J].戏曲艺术(第3期),2009.

28蒋娟全《湘南地区“零陵花鼓戏”唱腔探析》[J].大舞台(第9期),2012.

29匡泓锦《湖南花鼓戏<洗菜心>探源及版本比较》[D].武汉音乐学院,2009.

30安永明《湖南花鼓戏与民族声乐》[J].艺海(第11期),2011年.

31危文波《湖南花鼓戏演唱与民族声乐唱法比较》[J].艺海(第11期),2013.

32陈曦泽《浅论湖南民歌与花鼓戏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第26期),2010.

33周娣《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34何怡《谈花鼓戏训练与民族声乐演唱的“不解之缘”》[D].中国音乐学院,2010.

35谭真明《湖南花鼓戏传统剧本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第1期),2011.

从而形成湖南花鼓戏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流派。陈刚、刘乃崇《谈谈湖南花鼓戏的<三里湾>》、任铭月《浅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花鼓戏——细品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以湖南花鼓戏的经典剧目《刘海砍樵》和新创剧目《三里湾》为例,分别从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与研究36,以期更多专家及学者对花鼓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湖南省文化局编《湖南地方戏曲丛刊》,本社编《湖南地方传统小戏集锦》,湖南省戏剧工作室《湖南地方戏曲资料》,

(五)传承与发展研究:

如董宁《论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则是对湖南花鼓戏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已陷入困局,对导致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37,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给出了一定的对策与方案等,黄赛《生存的求索——湖南花鼓戏的艺术创新及其意义》38以2009年作者以湖南花鼓戏田野考察为基础,对近几十年的现状作了描述,并对其在作曲技巧、唱腔创新以及编剧题材等当面创新给予了肯定,为花鼓戏作为一门戏曲仪式面对时代变迁在艺术创作诸方面的生存求索。贺鲁湘《论湖南花鼓戏的发展与推广》一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为立足点,重点从新形势下湖南花鼓戏自身的发展要紧贴“俗”、发展“新”、尊重“娱”、巧妙“合”记忆对湖南花鼓戏发展窘态的内因与外因和推广对策方面进行了论述39;许艳文《长沙花鼓戏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选取在长沙市区坚持演出的民间花鼓戏班为研究对象,对长沙花鼓戏班发展过程和得以良好发展原因进行了分析,绍了长沙花鼓戏班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自身的局限,重点论述了长沙花鼓戏班的发展对策,提出要正确认识戏班的价值和意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戏班的发展40。

(六)其他研究:

1.《戏曲新题——长江中上游小戏声腔系统》一书中刘正维以长江中上游区域的地方小戏

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历史文献与唱腔实例、旋律结构、伴奏手法以及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方面的分析,论证了秦岭淮河以南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花灯戏、楚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分别来源于梁山调、打锣腔、调子腔三个声腔系统。对戏曲声腔,特别是小戏声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非遗保护与湖南花鼓戏研究》将湖南花鼓戏置于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进行的研究,在对湖南花鼓戏的活态现状展开深入的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湖南各大花鼓戏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音乐本体、表演特色、传人传谱以及现存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湖南花鼓戏常用曲调》、《湖南花鼓戏音乐》、《湖南花鼓戏音乐·续集》等曲谱的收集

整理是对湖南花鼓戏常用的且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并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传统曲调和改编创作的新曲调的整理与选录,《湘南花鼓戏音乐》则是对湘南地区的花鼓戏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记谱上尽量保留了其固有的风貌,通过这些曲谱的的梳理与归纳,不仅为研究和学习湖南花鼓戏提供了一定可资参考的材料,还有利于其传承与传播。

三、结语

36任铭月《浅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花鼓戏——细品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J].大众文艺(第13期),2012. 37董宁《论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J].歌海(第5期),2010.

38黄赛《生存的求索——湖南花鼓戏的艺术创新及其意义》[J].人民音乐(第3期),2011.

39贺鲁湘《论湖南花鼓戏的发展与推广》[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0许艳文《长沙花鼓戏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

湖南花鼓戏研究截至今日不过六十几年,在此期间历经了建国初艰难的缓慢期,文革时残忍的禁演期,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到如今已然硕果累累。取得了成绩主要包括700多篇学术论文,40多篇学位论文,30多部图书著作、5本曲集以及多部志书和集成,多集中于。虽然不能说已经对其“一网打尽”,但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当下对湖南花鼓戏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花鼓戏的音乐特点、唱腔特点、艺术风格特征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日后花鼓戏的学识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湖南花鼓戏甚至是全国花鼓戏仍然有进一步扩宽研究思路的空间,比如:首先,研究区域的不平衡,对长沙花鼓戏的研究比较多,其他地区的花鼓戏研究涉及较少,再次,对湖南六个流派花鼓戏的历史渊源和其内在音乐特点共性的研究甚少,对“花鼓戏声腔系统”未有定论,然后就现存剧团、演职人员等方面缺少个案的研究,最后以变迁的视角对湖南花鼓戏的现状进行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以看到研究尚存很多遗漏的地方,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对这些鲜少人问津的领域进行仔细、详实的探讨,并且我深信这些研究领域的拓展,必将为湖南花鼓戏的发展甚至是中国花鼓戏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理论支撑作用。

取得哪些成就:

第一,

第二,

存在哪些研究空间:

第一,薄弱

第二,变迁

研究构想

第一,

第二,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目录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 (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 (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 (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 (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 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 (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 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 (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 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 (一)政府信息公开 (10)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 (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 (四)完善网络立法 (11) (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 参考文献 (12)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趋势综述 【摘要】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化应用。本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趋势,将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单个企业创新行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创新企业与国家关系的研究阶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技术创新理论;演变趋势;综述 1.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出版,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a new combination)引入生产体系。”其内涵包括:(1)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工艺;(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既包括了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包括了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其创新理论开辟了技术创新理论的先河。下表列举了以往研究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见表1)。 表1 以往研究者的“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列举 2.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熊彼特最早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从此,拉开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序幕。根据相关研究文献,从时间上可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2.1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一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技术创新研究迅速发展,逐步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限制与束缚,形成对技术创新起源、效应和内部结构与过程等方面的专门研究。但研究主要停留在对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上,如熊彼特于1934-1944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见图1)。此后,技术创新理论形成了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组织变革和组织形式为研究对象的两个分支。该时期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图1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模型 (Mark Dodgson,Roy Rothwell,2000) 2.2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阶段为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阶段。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该阶段研究强调创新企业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张爱玲经典散文天才梦》读后感

推荐文章(书籍梗概)来源:张爱玲经典散文 推荐文章(书籍梗概):《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不是我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云巧”,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心得感悟: 张爱玲天才梦读后感 《天才梦》所讲述的是张爱玲被人们视为天才。她三岁时会背诗,七岁时就写过一篇小说,九岁时就决定了自己以后要当音乐家,毋庸置疑,她是个天才。可是十六岁时,她的母亲研究了一下她,她除了天才素质外一无所有。她没有生活能力,而且不会适应环境。在学习上她是个天才,但在生活中她是个废物。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即使他有一技之长,但如果他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会,这一个长处也是没有用的。就像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学校里她得到自由发展,自信心日益坚强,可当她被母亲研究一番之后,发现她什么都不会,不会削苹果,不会补袜子,去医院的路坐车接连走了三个月,可任然不认识那条路。她不会适应环境,像她这样,即使文采飞扬,却只是一个废物。天才不是塑造而成的,专一发展一方面并不是这个社会中所需要的能力。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有一技之长,因此从小就对孩子呵护有加,细微到生活起居,即使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一样不放心。爱孩子可以,可是过分的溺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网上报道有各种各样的事例,各种天才,只因无自理能力而在这个社会中无法生存。 张爱玲从小被视为天才,可当她母亲发现她什么都不会,给她两年时间去学习适应环境时,她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两年的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这足以证明只有一技之长天才的她不过是一个废物。一个不会生活,只会学习的人有什么用呢?以后也是出不了大成就的,最终只会丑相败露成为别人的笑料。如果张爱玲先学会生活,然后去学习,或许她的天才梦就可以实现了。一个人光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先学会生活,学习能力是后天可以补救的,学会生活,懂得如何生存,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文章中写道“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这让我们看到了张爱玲世界的平凡、琐屑以及她的

政务新媒体

什么是政务信息 什么是信息?按教科书上的说法,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资源。信息是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是文明进步的基石。信息是指反映客观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从做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就是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为领导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推动工作服务的文字材料。其表现形式是县级以上政府的政务信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以及部门单位的简报,还有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各类汇报材料。 所谓政务信息,就是与党务信息相对应的、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本身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政务决策的信息。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从理论的层面看,政务信息的作用: (1)政务信息是政府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政务信息是政府有效管理的手段; (3)政务信息是推动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 (4)政务信息是指导下级政府和基层单位更好开展工作的工具; (5)政务信息是各地、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 政务信息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从我们具体从事信息工作的层面看,我朴素的理解,政务信息应该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定位之一: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定位之二:宣传工作,展示自我。 定位之三: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 定位之四: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二、政务信息应有的理念:政务信息无小事的理念;主动融入政府中心工作(或部门重点工作)的理念;全员办信息的理念;重点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的理念;我想我们的领导感兴趣的是三个方面:一是为本级政府和领导宣传了什么;二是为本级政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了什么;三是为指导推动基层开展工作做了什么。这也是我们信息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努力的方向;质量为本的理念。总之,做好信息工作必须确立以上五大理念,切实做到谨慎敏感、融入中心、全员参与、服务本级、质量至上。 三、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一)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政务信息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很强的工作。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及时。就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2)准确。就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全面。就是要坚持“两点论”,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二)政务信息的内容:从上报的角度看,报送信息可作如下分类: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目录 摘要 (1)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1)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 (二)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2) 二、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 (4) (一)技术创新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4) (二)技术创新在海尔的成功运用及管理 (5) 三、海尔集团成功经验的启示 (7) (一)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与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7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思路与方向7(三)进一步转变观念,实现思维和观念创新 (7) (四)构建与创新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7(五)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促进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的建立 (7) (六)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发展步伐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海尔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启示 —基于技术创新理论视角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创新理论的

提出与发展,在强调了企业需不断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技术创新角度分析了海尔集团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海尔集团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能够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其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得出启示性建议与措施,以探索出适合我国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 Abstract The passage brifly introduce the necessity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pose the innova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 firstly. Base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emphasis that companies ne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 emphasises on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d of Haier Group from the new view. And it summaeizes why Haier Group could develop continu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fierceful goldlization period. Through the anylysi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ory, it gets revelational suggestion and arrangement to search the new way of their own that fit to our country's companie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Haier Group 一、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一)企业需要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世纪是创新制胜的世纪,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而如今,“创新”也已成为全球范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创新理论基础概述

创新理论 一、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麦克尔·波特在研究国家竞争力时曾经提出,国家的发展可以分为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4个阶段。一个国家在这4个不同的阶段里,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一个阶段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一样,同时在不同阶段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也不同。 运用波特的理论对高新区进行分析,其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核心竞争力也不同。 1.要素群集阶段。我国高新区作为一种人为创造的独特的经济发展区域,最初主要依靠优惠政策的“外力”驱动,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纷纷涌入,区内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生产要素也很难得到优化配置,土地及自然资源低效率使用,从而使得高新区处于低附加价值产出的状况。此时高新区发展和增值手段主要是“贸易链”,即通过与区内外、国内外的贸易交换获取附加值。我国一些发展水平偏低的高新区目前尚处于这一阶段。 2.产业主导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高新区内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出现了。它们把各种生产要素重新进行整合,形成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的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高新区因此也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产出和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新区发展动力由前一阶段的外力为主转向外力内力并举,即政府政策

推动和企业市场竞争力驱动双重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高新区R &D主要依靠外部研究机构和研究型大学,高新区内R&D机构不多,企业R&D能力较弱。此时人们对高新区的增值手段主要是“产业链”。我国目前大多数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基本上处于这一阶段,标志着“一次创业”基本完成。 3.创新突破阶段。随着高新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质量及其持续竞争力的提高,区内产业及其骨干企业的R&D能力大大加强,各类R &D中心由区外大批转移到区内。各类创新活动(主要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高新区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大量风险资本的进入、原创性创新的涌现、“创新文化”的形成、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大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出和高新区的国际化及绿色环保化趋势成为创新突破阶段的显著特点,其增殖手段主要是“创新链”。高新区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和对地区乃至全国的巨大贡献十分显著。目前我国的高新区还难以完全进入这一阶段。从国外经验看,也只有美国的硅谷等少数科技园区可以认为是处于这一阶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二次创业”实质上是高新区从“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的转换。 4.财富凝聚阶段。随着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高新区内聚集着高价值的“财富级”的有形与无形品牌,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财富级”人才资源,运作着具有高增值能力和高回报率的巨额金融资本,从而形成了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崭新“要素”。这种“三高”要素既是高新区巨大的物质财富,也是巨大的精神财富。高新区成为人们创业和工作的“事业发展中心”,同时还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生活乐园”。在

王安忆研究文献综述

王安忆研究文献综述 一、王安忆简介 王安忆,女,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3月6日生于南京,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儿童时代》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市复旦大学教授。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平原上》,之后1979年发表小说《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和1980年发表小说《雨,沙沙沙》引起文坛的关注。至今王安忆一直保持创作的活力,发表了多部作品,80年代的《六九届初中生》、《米尼》、《流逝》、《小鲍庄》、“三恋”、“雯雯系列”短篇等;90年代的《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叔叔的故事》、《伤心太平洋》、《我爱比尔》等;新世纪以来的《富萍》、《遍地枭雄》、《桃之夭夭》、《启蒙时代》、《天香》、《骄傲的皮匠》等。王安忆的作品影响很广泛,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并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别获得1981—1982年、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00年《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其他各种文学奖项,而王安忆本人也曾获得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的华文作家”称号等。 二、王安忆的相关创作研究 王安忆早期以“雯雯系列”式温情圆润的创作风格引起文坛的关注,给文坛注入一支新鲜迥异的写作血液。程德培认为,她的作品是从“胸腔里唱出的”,这恰恰是托尔斯泰谈论自己最初创作《幼年˙少年˙青年》时讲到的感情写法。1也有论者认为:“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她也许不如孔捷生;在捕捉生活的情趣上,她也许不如贾平凹;在曲折故事的编制上,她也许不如叶辛;在笔法的凝练简峭上,她也许不如甘铁生。然而,在对生活的思索和咀嚼上,她和她的这些文学伙伴们是一样认真的;而对人物心理和生活哲理的体察和细腻表现上,她还有别人所不及的地方。她的小说,在坦诚而略带稚气、细致而时露灵秀的笔触中,为读者展示了她所亲历、所看取、所感受到的那一份人生。”2“雯雯系列”最终以《69届初中生》长篇的形式结束这时期的情绪写作,王安忆说:“‘雯雯’在《69届初中生》里的半截变相至少是预示着我企图要走出个人经验,好比生产力冲破生产关系,我在谋求发展。”3随后1985年开始在国内“寻根文学”思潮以及爱荷华“国际协作计划”的影响之下,王安忆将视线从个人的自言自语式的空间转移到了民族文化的层面进行文学创作,连续创作有《小鲍庄》《大刘庄》等寻根派文学作品,再次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冰心曾为《小鲍庄》作序写到:“我能看出她敞开了胸怀,睁大了眼睛来观察,沉入而又真诚地写出她看到的一切。她自己说‘真诚是比一切都更为重要的,失落了真诚,无论是做一个作家,做一个妻子,做一个人,都是不成的。’这也是使我惊叹而从心底欣赏和同情的句子。从我这大半辈子的观察中,并不是每个作家都是把做一个作家的真诚,做一个妻子(或丈夫)、做一个人的真诚,放在同一个立足点上来实践的。”陈思和评论道:“虽然文字的直朴无华,如同王安忆一贯的小说那样;在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难以用文字描述的世界。它包含了作家对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的严肃思考。 1程德培,《“雯雯”的情绪天地——读王安忆的短篇近作》,《上海文学》,1981年 2曾镇南,《秀出于林——谈王安忆的短篇小说》,《读书》,1981年 3 王安忆张新颖,《文学谈话录/谈话录(六):写作历程》,《西部》,2008年

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及策略分析

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及策略分析 摘要:目前,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对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认真分析政务新媒体普遍面临问题,结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政务新媒体工作经验,探究和分析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机制和策略,为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 运营机制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 步和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新媒体已逐渐发展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把政务公开工作与新媒体宣传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主动引领社会舆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政务新媒体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什么是新媒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新媒体就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应当说,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和互动性等特征,是相?τ诠悴サ缡印⑼际楸?刊而言的新兴媒体形态。

政务新媒体就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进行政务活动、政务服务和信息公开的新媒体平台。当前,政务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站和“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客户端)。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政务新媒体概念的范围也在不断调整。 一、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1.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工作。自2003年以来,在经历了一系列互联网舆情危机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利用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2014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积极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在2014年底即时通信工具政务微信公众号达到6万个,2015年底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 2.政务新媒体发展迅速。2011年,是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政府机构开始入驻微博,当年政务微博数量就已接近2万家,微博已成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2012年,政务微信开始出现。2014年,政务微博认证帐号达27万个,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1)

收稿日期:2006-12-12 基金项目:教育部2005年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5JA790084) 作者简介:鲁贵宝(1967-),男,安徽芜湖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曾繁华(1962-),男,湖北京山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 鲁贵宝,曾繁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60) 摘 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综述了我国知识 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政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7)08-0001-04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上讲话,提出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并重点从5个方面着手:①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②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③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④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⑤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本文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进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关于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现状 1.1 知识创新政策研究 吴江(2002)[1]认为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知识 的生产、传播和转移。就中国国内而言,对知识创新的理解应属于“科技创新”的范畴,因此,它属于技术创新的源泉问题。技术创新则是一个已被公认的术语,从其意义上讲,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并认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和基础,技术创新则是知识创新的发展结果。周正祥(2002)[2]认为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与组织构成的子网络,核心机构是国家科研部门与高等院校,主要功能 是生产、扩散和转移知识。刘小平(2004)[3]认为知识创新是知识从产生、创造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通过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积累新知识,达到创造知识附加值、谋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知识创新具有多个侧面,它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工艺的创造应用,还包括管理模式的变革、组织机制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知识创新还是一个复杂的商业过程和组织过程,其背后的基本哲学是将技术能力和市场需要联结在一起。因此,知识创新不仅仅是产品性能改进的问题,或是流程改造、 变革管理的问题,而是实现创新者竞争地位根本性改变和谋取长远竞争优势的问题。 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可绝然分开,目前国内论述知识创新政策的文献主要有:何传启所著《知识创新—竞争新焦点》(2001),该书阐述了知识创新系统、知识创新基本制度和知识创新政策,提出了知识创新理论;何承金所著《人力资本管理》(2004),该书倡导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上促使知识创新。徐同文的《知识创新:21世纪高新技术》(1999),认为政府鼓励高新技术发展有助于推动知识创新。吴江的《知识创新运行论》(2000),认为国家应在政策上支持科研机构、教学科研型大学、其它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加强知识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1.2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我国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 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见解。如连燕华(1999)[4]认为技术创新政策是一个政策体系,是一个国家为促进技术创新活动、规范技术创新行为而采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措 第24卷第8期 2007年8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 Vol.24No.8Aug.2007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_沈建强

2013年第2期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辅助工具,适合用于非结构性信息处理,辅助人们思考复杂问题,有助于使用者把握问题的全局和中心,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讨论与交流。 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教学辅助工具已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不仅探索思维导图的内涵,同时也将其应用于不同学科教学之中。本文通过多年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和研究,简要谈谈思维导图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提供参考。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在新单元教学开始时,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核心和要点。 图1是幼儿师范专业一年级《幼儿教育课件制作》第二章的“音频素材编辑”教学中使用的一个思维导图,此图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引导学生梳理思路,寻找突破口以解决问题,很受同学们的喜欢。 ◆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沈建强 图1新授课中的思维导图:音频素材编辑资源建设 62

2013年第2期 二、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要对整个单元进行复习,查漏补缺,巩固已学知识。思维导图在单元复习中也有用武之地,通过提取关键词,将线性的文字材料转变为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让学生牢牢把握住复习的重点。思维导图是复习课中整理知识和归纳总结的高效学习工具,也是与其他学科进行知识整合的工具,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学习系统”,能在较短时间内做大量资料整合,复习时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大大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方式记笔记,制作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巩固,缩短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图2是幼儿师范专业一年级《幼儿教育课件制作》第一章的复习课教学中,使用的一个思维导图,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大大地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非常喜欢,感觉到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比用线性文字材料进行复习更直观,可明显地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用思维导图制作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教案的电子化、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或积件、利用博客进行教育叙事和反思、网络教研、微博交流等等。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课件开发软件,例如:Flash、Authorware、方正奥思、PowerPoint等,这些软件都注重超媒体功能的实现,但在易用性上还有所欠缺,需要系统学习才能掌握Flash、Authorware这些功能强大的课件开发工具,大部分老师还是喜欢使用像PowerPoint这样简单易用的工具。在一般的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作为展示工具,功能已经足够了。 很多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存在很多误区,例 图2复习课中的思维导图:PS关键技术要点 资源建设 63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 究文献综述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从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希望本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近几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一些研究大都是散落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之中,很少有人把爱国主义教育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出版的专着微乎其微。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 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很多。如列宁指出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情感上、意识上、行为上的热爱及其实践。”[1]他还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根据列宁对爱国主义的定义,国内的学者对爱国主义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在《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中提出,“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爱国主义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3]并且吴潜涛教授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朱桂莲在其所着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一书中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相关论述,朱桂莲认为,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界定,至少应涵盖以下两个大的层面:“一是爱国主义与祖国关系的层面,二是爱国主义与世界关系的层面。”[4]并且提出了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进一步界定,“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和民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浙江理工大学,吴华贵,杭州,310018) 摘要: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自主创新绩效评价和国家创新政策制定的基础。本文回顾了已有的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发现以往的文献对投入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企业内部的运行和产出能力研究较少。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建议方面强调政府作用的占多数,缺乏对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FDI;R&D; 创新概念的定义 要理解自主创新,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创新,自主的涵义又是什么。 创新一词在辞海中并没有,引用“英汉辞海”innovate,innovation的意思,即采取新的事物,变革,创新,改革。查“英文字根字典”英文单词来自nonus,nonellas.意思是NEW 新的意思。① 熊皮特在其1911年出版的《经济增长理论》首次引入了创新这个概念。他认为任何生产都是一种组合。而当有一种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是不连续的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就是创新的最初概念。之后其又在《经济变动分析》一文中对创新做了如下定义: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种生产函数的变化不能分解为无限小的步骤,曾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你可以把许许多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地步,但你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熊彼特著,叶华译,2007) 。这一定义后来也被学者广泛引用,但是对熊皮特的生产函数跳跃式变动持有不同的观点。S.C. Gilfillan(1935)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无数进步细小的更新和改良,而重大创新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John Enos(1962)对美国精细化工工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项新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有一半来自发生在新技术投入商业化使用之后的持续改进。Abernathy 和Utterback(1978)提出:“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类别,许多组织都经历了从重大产品创新到渐进创新的改变;工艺和渐进创新与产品创新具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商业价值。N. Rosenberg(1982)认为:熊彼特强调的是重大创新,却忽略了渐进创新的作用。 从熊皮特提出创新概念到现在,创新被赋予了很多形式: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过程创新、管理创新等。但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种形式,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凡是涉及“人与人关系”的创新就是制度创新(改变生产的“交易成本”),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就是技术创新(改变生产的“技术成本”)(汪丁丁,2003)。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创新、过程创新应该属于技术创新,而市场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制度创新。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 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摘要] 通过统计 1985—2011年间我国学者在思维导图研究方面所发表的论文,归纳思维导图在我国研究的现状,指出国内思维导图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以及在读图时代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思维导图;本体研究;教育;教学 思维导图(MindMap)是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布赞(Tony Buzan)基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类比自然万物放射性性状,在分析了人们的笔迹习惯,以及在训练“学习障碍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放射性思维及其图形表达的研究成果。1971年,这些成果被结集成书,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等领域。如今英国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新加坡、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已经开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我国,思维导图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图”的使用使我们能大量快速地汲取信息,但同时它的魅影也遮蔽了我们对本真世界的深度认知,对“读书”还是“读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或认识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知识和对象的新的存在方式,它衍生于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形象解读,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对文本、思维想象的再认识,弥合了文与图各自表达上的不足,使阅读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使“书”与“图”的对立统一于“思维导图”,体现了语言、文字、图像三者之间密切的关系内容。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关乎逻辑,文字关乎语言,而图画则关乎意义,对“图”的过度推崇会削弱对语言文字的观照,进而削弱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出现却说明,“图”不是人类逻辑思维的倒退,而是对人类逻辑思维的有力补充,有效地利用图形,可以系统、深化人类知识,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前进。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相关的文献,对思维导图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期刊论文 1 2 1 2 1 3 5 2 6 5 6 4 9 11 14 30 41 28 21 42 46 69 58 67 98 29 硕士论文 6 17 29 16 11 14 16 12 4 6 3 1 博士论文 5 7 6 3 3 3 2 2 3 5 1 会议论文 1 3 2 1 2 1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高中艺术生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如今越来越得到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向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择各种艺术补习班已经习以为常,各类艺术补习班也早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消费新的亮点。这种对艺术知识进行学习和补习的方式,即艺术教育,如今已悄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从一个全面而全新的角度透析艺术教育问题以及艺术生的发展前景问题,相信这将会对当今艺术教育形式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有及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艺术教育发展的调研却很少有人去开展,为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研究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和分析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艺术教育这门学科展开对艺术教育模式及发展前景的探究。 一、各领域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上个世纪,信息传播或者说人类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由先进科学技术一手打造的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多远化、交互性、超前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全新艺术形态,曾经陪伴我们许久的视听方式被彻底摧垮。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一切新的传播媒介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特殊载体。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建构更有文化意

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Henry Chesbrough的开放式创新概念,从创新资源角度,企业研发模式、知识产权管理角度,支持环境角度,案例角度对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进行述评。最后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创新资源 在20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企业基于“成功的创新需要控制”的理念,认为创新活动应该严格的控制在企业内部,R&D(内部研发)是公司非常有价值的战略资产,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在企业内部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并进一步提供售后服务和财务金融支持,以此获得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从而得到超额的边际利润。该创新模式被哈佛商学院的Henry Chesbrough称为“封闭式创新”。该模式的特点是研发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产品生产与市场化、售后服务等都内嵌于企业自身系统中完成,这种范式被许多大型企业成功验证。然而,进入21世纪,全球创新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原来成功运行的封闭式创新模式遭遇新的挑战,逐渐由“封闭式创新转向更开放的创新”。 本文基于Henry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概念,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从四个角度介绍开放式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及我国创新实际的研究展望。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Henry Chesbrough在《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规则》一书中正式提出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内部和外部两条市场通道将企业内、外有价值的创新资源集中起来创造价值,同时建立相应的内部机制分享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企业内部的创意可以通过外部渠道实现市场化,同样,外部的技术也可以被企业接受、采用。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活动过程,创新可以跨越企业的传统边界,不再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开放的本质是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强调企业对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 引起创新模式由封闭式创新转变为开放式创新的主要侵蚀因素包括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知识性员工数量的骤增和高度的流动性、风险投资的蓬勃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迅速缩短、知识在产品价值网络中的广泛分布、外部创新资源的可用性、学术机构研究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提高以及不断增强的外部供应商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