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下 第38课时 栽蒜苗一 试一试

四下 第38课时 栽蒜苗一 试一试

四下   第38课时 栽蒜苗一 试一试
四下   第38课时 栽蒜苗一 试一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一 试一试》导学单

我的学习过程:

导引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笨笨鸡场上星期卖出鸡蛋数量统计表

你能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吗?

导尝试:

1、图一是( )统计图,横轴表示( ),一个鸡蛋表示( )。

2、图二是( )统计图。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一格表示( )个鸡蛋。

3、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表示的单位就( )。如果数据很小,那么每一格表示的单位就( )。

4、我从图中发现( )。 导合作交流:(有老师明确要求下同桌、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

导汇报(班级汇报形式多样):各小组汇报方法

导归纳、总结

回顾探索过程并归纳:

较大数据的条形统计图中,一格常常要表示( )个单位。

导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2012年某城市3月至8月月平均降水情况如下表。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我的课堂笔记

2)左图中的

1个 代表( )毫米的降水量? 从图上我能看出( )。

2、先完成条形统计图。

从图上我能看出( )。

我的收获:(自我评价 ☆☆☆☆☆)

(四年级数学教案)栽蒜苗一

栽蒜苗一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难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种蒜苗观察日记

种蒜苗观察日记 9月30日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也学着杨教师种蒜苗的样子,在清水里养了一盆蒜苗。妈妈说:“种蒜苗,不一定要种在水中,也可以种在土里。”我想了一想说:“反正两个地方都能种,我就种两盆吧!”然后,我去问妈妈:“哪里有泥土呢?”妈妈答复说:“外面有几盆种花的花盆上面种了许多葱,你就种在那儿吧!” 我先在花盆里挖了一个小洞再把蒜苗放下去,把泥土铺在蒜苗上面,露出一点点蒜苗的头,这样就把蒜苗种好了,最后还浇了点水。 10月1日 第二天,我来观察蒜苗了,发现养在水里的蒜苗有了小芽,放在泥土里的还是和昨天种下去的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我想是不是水放太少了?于是,我就又放了点水。我想:它明天会抽芽吗? 10月2日 今天是我种蒜苗的第三天。一大早,我就跑到了门口的花盆边观察。我发现门口的蒜苗也已经发了一点点嫩芽儿了。 然后,我跑到了家里面观察养在水里的蒜苗,我发现长在水里的蒜苗又长大一点了! 10月3日 第四天,我先去观察种在土里的蒜苗。土里的蒜苗的芽儿已经长得粗粗壮壮的了,我看见可快乐啦!

我看见养在水里的蒜苗有一点儿变黄了。我就告诉妈妈,妈妈说:“加一点儿泥土,蒜苗就会变绿了!” 于是,我给蒜苗又加了点儿泥土,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会变绿呢? 10月4日 今天,我用尺子量了量发现种在土中的蒜苗长大了,养在水里的蒜苗也已变绿了,我看见了那么多芽发出来,可快乐了! 10月6日 今天,我又去观察蒜苗了。啊!太好了,我养在水中的蒜苗都长得高高壮壮的,还有一点儿嫩芽,底下部分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白根! 种在土里的也有了嫩芽,而且还非常的绿呢! 10月8日 今天,我又去观察了蒜苗,这已经是我观察蒜苗的第九天了。 种在土里的蒜苗叶子已经有两瓣了,而且长得都很高很大了,真有一点葱茏欲滴的感觉! 再来看看养在水中的蒜苗吧!养在水里的长大了,叶子也长长的了!我细细地看着嫩绿嫩绿的蒜叶,满心喜悦:这是我精心培育的“杰作”哦!

栽蒜苗实践报告

栽蒜苗实践报告

张矛盾四(4)班

这次栽蒜苗的主要观察对象是我栽的蒜苗,我管他叫矛盾蒜苗1号。 目的是想看出蒜苗的生长变化趋势,也想研究蒜苗的生长高峰期、衰老期等。 我的方式是每两天测量一次,并记录数据,最后绘制成统计图,然后进行分析。

2011-12-14 今天,是我种蒜苗的第一天。我把蒜苗栽好后,就准备记录蒜苗的“生活”啦! 第一篇观察日记 2011-12-16 两天以后,我的蒜苗长出小小的嫩芽,但只长了不到1cm。嫩芽下面是白的,上面是淡绿色的。他的根长的长了些,粗了些。为了让它长得快一点,我就给它添加一点营养液。\(^^)/ 第二篇观察日记 2011-12-18 又过了两天,蒜苗又长了一些,长到了3cm。芽稍稍长了一点,淡绿色的芽又深了些,变成了翠绿色。根没有变粗,可又变长了些。看来我的营养液没起多大作用,所以我又加了一些营养液。倒是想看看营养液有没有作用。\(^^)/

第三篇观察日记 2011-12-20 第六天,蒜苗长至7cm,根须基本上长到了3cm,蒜苗稍稍加深了一点儿,蒜苗底部白色的部分有点儿泛绿。可是我觉得为什么加入的营养液没有发挥作用呢?因为营养液没有起到促进蒜苗生长的作用,所以我就停止了继续添加营养液。 第四篇观察日记 2011-12-22 又过了两天,我惊呆了,蒜苗竟然长到了15cm,长了8cm,根须长得粗了很多,看来我的蒜苗终于可以接受营养液了,而且营养液起的作用还挺大。 第五篇观察日记 2011-12-24 天哪!我的蒜苗是爬高的高手。蒜苗竟从15cm 蹦到了24cm,真是一个大大的飞跃。长了9cm,比上次多长了1cm,虽然1cm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可对蒜苗来说,已经是很长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与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与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与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用7课时教学。 教案A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栽蒜苗二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上栽蒜苗97页-9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前交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照片)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 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1. 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师: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 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新授课 1. 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说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 师:你能读懂这个统计图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这张统计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a.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快?生:可以从具体的 数据看,还可以从线段的斜度上看。斜度大,就是变化大。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b.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c.预测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d.把你在的蒜苗生长情况在附页2的格子纸中制作成折现统计图,并于同学进行 交流。 下面同学们可以参照老师这张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折线统计图该如何制作? 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参照上题的折现统计图,课件演示制作过程) a.注明标题: b.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天数,纵轴表示蒜苗的高度。 c.确定纵轴上的单位长度 d.根据数据,在格子图上描点 e.把各点按顺序用线段连接起来 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的增减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

栽蒜苗实践报告

张矛盾 )班4四(.

这次栽蒜苗的主要观察对象是我栽的蒜苗,我管他叫矛盾蒜苗1号。 目的是想看出蒜苗的生长变化趋势,也想研究蒜苗的生长高峰期、衰老期等。 我的方式是每两天测量一次,并记录数据,最后绘制成统计图,然后进行分析。. 2011-12-14 今天,是我种蒜苗的第一天。我把蒜苗栽好后,就准备记录蒜苗的“生活”啦! 第一篇观察日记 2011-12-16 嫩芽,但只长两天以后,我的蒜苗长出小小的

了不到1cm。嫩芽下面是白的,上面是淡绿色的。他的根长的长了些,粗了些。为了让它长得快一点,我就给它添加一点营养液。\(^^)/ 第二篇观察日记 2011-12-18 又过了两天,蒜苗又长了一些,长到了3cm。芽稍稍长了一点,淡绿色的芽又深了些,变成了翠绿色。根没有变粗,可又变长了些。看来我的营养液没起多大作用,所以我又加了一些营养液。倒是想看看营养\(^^)/液有没有作用。. 第三篇观察日记 2011-12-20 第六天,蒜苗长至7cm,根须基本上长到了3cm,蒜苗稍稍加深了一点儿,蒜苗底部白色的部分有点儿泛绿。可是我觉得为什么加入的营养液没有发挥作用呢?因为营养液没有起到促进蒜苗生长的作用,所以我就停止了继续添加营养液。 第四篇观察日记 2011-12-22 又过了两天,我惊呆了,蒜苗竟然长到了15cm,长了8cm,根须长得粗了很多,看来我的蒜苗终于

可以接受营养液了,而且营养液起的作用还挺大。第五篇观察日记 2011-12-24 天哪!我的蒜苗是爬高的高手。蒜苗竟从15cm 蹦到了24cm,真是一个大大的飞跃。长了9cm,比上次多长了1cm,虽然1cm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可对蒜苗来说,已经是很长的。. 通过这次实践,我知道了蒜苗的生长变化趋势,也看出了第8-10天是蒜苗的生长高峰期,12-14 天是蒜苗的衰弱期。下面,就来看看我绘制的统计图吧!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栽蒜苗二11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年级四学科数学主备教师文红审核教师黄伟锋教学内容:栽蒜苗二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利用学生栽蒜苗实践活动的实验数据,学习折线统计图。教科书安排了4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分析的过程:第一个问题是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画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根据所画的折线统计图说明这几天蒜苗生长的情况;第三个问题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说明哪段时间蒜苗长得最快;第四个问题是根据学生自己收集的蒜苗生长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读出折线统计图蕴含的信息,与同伴交流。 设计理念: 一、以建立和谐课堂为宗旨,促进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二、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促进学生在解疑、质疑的活动中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在作图的实践中感悟统计的方法。 三、以同伴评价为契机,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自我发展。 教学目标: 1、经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 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在的蒜苗。 (板书栽蒜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3天观察一次,记录下来的蒜苗生长情况。(出示表格)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格子图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计图)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 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

《栽蒜苗(一)》教案

《栽蒜苗(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课前准备 提前14~20天让学生在家栽种一盘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前14天的数据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事先板书好课题:栽蒜苗。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你们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在你观察蒜苗的这些天里,你有哪些体会或者发现吗?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1)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长高度,并把每个小组成员的蒜苗第十四天生长情况记录在统计表内。 (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其中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汇报填表情况,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 (2)通过寻找所有小组成员中谁栽的蒜苗第十四天最高,谁其次,有什么办法能更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来呢?引出统计图,体现统计图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们小组打算怎么来绘制这幅统计图,绘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把遇到的困难记录到课堂练习本上。 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3)讨论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法。

学生会遇到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问题,每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方法,把统计图完成,师巡视进行适当的辅导。 (4)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中两或三个一格表示不同厘米数的小组的统计图。 展示时,让展示的学生说说一格表示这个厘米数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好处。引导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确定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有什么诀窍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3.进一步了解统计图。 每个小组看着自己小组的统计图,说说自己小组哪个同学的蒜苗在第十四天时长得最高,谁第二,其次呢?你发现了统计图的什么优点了吗? 突出统计图的直观、简便,凸现绘制统计图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统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知道那些有用到它们的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6页“试一试”及“练一练”。 1.试一试。 这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图形或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通过数据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再在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

数学整理与复习 知识点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例: 81 +( )= 62 + 81 184 + 168 + 32 = 184 +( + 32 ) 知识点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口诀:连加计算仔细看,考虑加数是关键。整十、整百与整千,结合起来更简单。交换定律记心间,交换位置和不变。结合定律应用广,加数凑整更简便。 例: 69+75+25 78+(47+22) 387+98(多加要减) 387+102(少加要加) 387﹣98(多减要加)387﹣102(少减要减) 知识点三: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2: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和里每个加数。 例: 324-58-42 670-25-75 159﹣(59+37) 268﹣(35+68)加减的规律:(1)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2)先减后加等于先加后减。 例:325+41﹣25 268+45﹣68 268﹣45+32 325﹣41+75 知识点四: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例:16×19=19×( ) 35×8×4= ( )×( )× 8 知识点五: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连乘计算中,当某两个乘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便。 例: 24×15×2 25×78×4 35×7×2 5×49×2 运用分解的方法,将某个乘数拆分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其中的乘数与其他乘数的乘积“凑整”。 练习简算:56×125 125×32 125×25×32

【教学设计】《栽蒜苗(一)》(北师大)

《栽蒜苗(一)》 本节课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交流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第二步是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填入统计表;第三步是讨论如何将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感悟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在上节课,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认识了“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巩固练习,促进学生学会读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 【教学难点】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ppt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14天前,老师交代大家栽蒜苗并进行记录,完成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那到今天 同学们的蒜苗长得怎么样呢? 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小蒜苗的生长情况。 师:因为同学们不好将家里的小蒜苗带到学校里来,所以老师让同学们将小蒜苗的生长情况记下来,同学们是怎么记录的呢?(板书课题:栽蒜苗(一)) [设计意图]利用自己栽蒜苗的生长情况收集数据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新知探究 (一)交流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 师:同学们栽种的蒜苗生长情况如何呢?请大家把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准备如何整理数据。 小组活动,全班交流是如何收集数据的以及准备怎样整理数据。

栽蒜苗(2)

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自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关键:学会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我们在的蒜苗。(板书栽蒜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栽了一株蒜苗,这是老师每隔3天观察一次, 天数/天 3 6 9 12 15 蒜苗高度/厘米 4 6 10 16 17 你能帮助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学生在111页上面的格子图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移开小黑板露出折线统计图)大家 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 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 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进行新课 1、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大家认真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是都有标题,横线上的数都表示时间,竖线上的数都表示蒜苗高度;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要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再仔细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可能回答:这条线是逐渐上升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代表着蒜苗的生长趋势,蒜苗从第6天到第12天生长速度很快,过了12天长得慢了。并板书“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⑴估计这株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⑵预测这株蒜苗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呢?下面来观察一下老师是怎样画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讲解画图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记录,谁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读给大家听听? 能不能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呢?打开数学书111页,在下边的格子图中画出来。 根据你画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好不好?(先向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 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反映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它折线统计图你会看吗?请同学们看屏幕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试卷得分姓名 一、填空

是加法交换律1.用字母表示);( 是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乘。)( 是律结合用字母表示加法)。( 是换律母表示乘法交用字。)( 是律示乘法分配用字母表)。( 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2为列式可),还以以可列式为( 平),面积都等于()( 方厘米。算合律先,以+55时,可运用加法结32.3在计算+45 )简便。( 上填上合适的数。.根据运算律在下面的4

38 =+ 25 ;+ ×35 = ×96)(+ 159 118++182= ) 46×25×4 = 46×(× +159 ; );89×(49+1+) 77×77+77=77×( + =89× 5.450比105多(),比680少()。 6.学校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早晨8:00上课钟声响,上第一节课。照这样计算,第三节上课的钟声应该在(:)

响起。 7.把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铁丝框沿着一条边剪开,拉成一条线段,那么这条线段长是()。要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应该是(),它的面积是 ()。 二.判断 1. m+n=n+m 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 2. 78+43+22 = (78+22)+43 () 3. 146-98 = 146-100+ 2 () 4.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扩大4倍,另一个数缩小4倍,他们的积不变。()

三.选择 1. 125×7×8 = 7×(125×8)这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 2.与451-51-49相等的算式是()。 A、451-(51+49) B、(451+49)-51 C、451-49+51 3.在公园停车场停车,前两小时共需付款3元,以后每小时2元。 王叔叔停了4小时,他应该付款()。 A、9元 B、8元 C、7元 4.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面积()。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栽蒜苗(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栽蒜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二、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1。 四、实践应用。 课本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13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 )表示合适。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 、 、 。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他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快多少? 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统计图 5 10 15 20 25 30 35 9时 9:30分 10时 10时30分11时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论文。 路程/千米

《栽蒜苗(一)》教学设计1

《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昨天我布置同学们去查你们家1——12份电费价格记录表,谁愿意把你查到的信息展示给大家。 生:1——2月份150元,3——4月份130元,5——6月份210元,7——8月份360元,9——10月份160元,11——12月份140元。 师:你能用统计图表示吗? 生:学生画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绘制条形统计图的? 生:横着表示月份,竖着表示钱数,一格表示40元。 师:我们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这一数据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一数据呢? 学生猜想。 生: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是什么样的线呢? 学生猜想、试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折线统计图是什么样的? (出示一个现成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样子) 师:怎样把12个月电费交款情况用折线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呢? 生讨论,试着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师:怎样能更好的绘制折线统计图呢?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呢? 多媒体展示描点,连线的过程。 学生尝试画折线统计图

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从折线统计图上,你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用电的变化趋势,想到7、8月份是用电高峰,要节约用电。 师: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见过? 学生试着说一说。 (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都栽了蒜苗并记录了蒜苗的生长情况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载的蒜苗的生长情况?(一生汇报) 师:大家和他的记录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说一说原因? 生:因为光、水、温度、肥料等因素影响着蒜苗的生长速度。 师:知道蒜苗的生长的情况,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呢? 展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绘制成什么样的统计图更合适?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两者区别 生:我认为,用折线统计图更好,更能一目了然得看出蒜苗生长的趋势。 师:观察折线统计图,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 生:第9——12天长得比较快。 师:估计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生;我估计第10天大约长到12厘米。 师:预测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练习题

运算定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02×99 52×102 125×81 25×41 62×(100+l)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382×101-382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89×9+89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64+278+376=278+(264+376)应用的运算定律是()。 ①、加法交换律②加法结合律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643―318―82的简便计算是()。 ①、643―(318―82)②、643―(318+82)③、(643―82)―318 3、下面算式计算时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的是() ①、76×34+75×66 ②、182+364+218 ③、83×101 4、下面的等式成立的是()。 ①、46×18+54×18=(46+54)×8 ②、2000―178―322=2000-(178―322)③、(37+125)×8=37×125×8 3、学校买来45盒彩色粉笔和155盒白粉笔,每盒40枝,一共有多少枝粉笔?(用两种方法解答) 4、张华在新华书店买了2本《故事大王》和2盒磁带,共用去36元,每盒磁带8元,那么每本《故事大王》多少元?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课题栽蒜苗(一)主备人康瑜时间 4.20 参与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会将试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 经历做实验统计并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方便性。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 1 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以及意义,能由条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教具应用课前在家栽种一盘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主备人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个人意 见) 或集体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 我们大家经过十几天的精心呵护,认真记录下了小蒜苗 成长的数据,看着蒜苗一天天地长高,大家心里肯定高兴极 了。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 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谁来说一说在你观察蒜苗的这些天里,你有哪些体会?你是怎么测量的?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 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有哪些体会与发现。 同学们注意了数据的比较分析,并发现了一些规律,非常好!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同学们已经把小组的数据填入表格了,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填表的情况?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 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条形统计图。 为什么说画统计图可以更形象地表示它们生长的情况呢?(因为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相差多少。) 3.制作条形统计图。 下面请大家试着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统计图。 涂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格子数不够。 师:方格纸上的 1 个格子表示1 厘米,够吗?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可能会说再添加几个格子,可能会说1 格表示 2 厘米、3 厘米……

种蒜苗――观察日记

种蒜苗――观察日记 2020年1月16日小雨 寒假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王老师让我们种蒜苗,并观察它每天的生长变化。我想,动物进入了冬眠,花草树木也都凋谢了,而我种蒜苗能长出来吗?放假那天,我挑了两头又白又胖的大蒜,找出两个深盘,加满了水,就这样把大蒜安家落户了。 我外出了两天,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大蒜跟前,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发现蒜的底部已经长出了白花花的根须,就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样。蒜的“头部”也冒出了嫩黄色的蒜芽,调皮地探出了脑袋,蒜芽已经长到两厘米左右,这使我欣喜若狂。最让我惊奇的是:我用手轻轻地触摸着那已经探出头的嫩芽,如同坚硬的笔尖在刺着我的手心,使我感受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涌动。难怪他们能轻而易举地破“皮”而出,而又长出根须的。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但是,还有一些蒜瓣没有探出头,真是期待着他们快点见到光明呀! 2020年1月19日星期四阴 “啊!蒜又往外抽了一层芽!”妈妈的喊声使我快马加鞭一溜烟地赶到了客厅,我仔细一看,果真从最初的淡黄色蒜芽里面又抽出了一根翠绿色的蒜芽。他们的“身躯”那么挺拔,如同站岗的哨兵,他们的“个头”高低不同,最高的大约有10.5厘米,最低的大约是2.5厘米。我不解地问妈妈:“同一天种上的一头蒜,才短短几天,为什么外层的蒜苗长得却比中间的高很多呢?”妈妈笑着回答我:“因为外层的蒜得到的阳光、氧气较多,发生的光合作用也多,所以生长的快。”通过看书,我了解到: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其叶片里特有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富含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它的根须犹如珊瑚一般,洁白如玉,白胖胖的又像小绿豆芽,我不禁掐掉一根根须,一股浓浓的蒜香味扑鼻而来。 我把它们转移到阳台上,因为这里既温暖又阳关充足,真是希望蒜苗能快快长高啊! 3 月5日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3月6日今天,我发现大蒜长得好软弱。可能是营养不良,我便给它加了二颗复合肥,希望它能快些长大,希望它能长得健壮. 2020年1月21日星期六晴 清早,我到日湖去玩。一进门我便向湖边跑去。清早的日湖是那么宁静,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映出了红花、绿草,还映出了春天的气息。几只游船过来了,打破了湖面的宁静。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栽蒜苗二教 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96~98页栽蒜苗(二)。 教学目标:1、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了栽蒜苗(一),听说你们都栽了蒜苗,老师把一名同学栽蒜苗的经过拍摄下来了,大家想看看吗?(播放栽蒜苗视频)你们为蒜苗做过生长记录吗?这名同学也做了记录,(出示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不过他还想看出蒜苗

的生长趋势,所以又把这些数据制成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大家看看用条形统计图记录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蒜苗15天生长情况条形统计图) 生可能汇报:1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好象不太合适。2从条形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蹦长高的。 是啊,那用什么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比较好呢?谁有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把条形统计图一点点变成折线统计图,并板书: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回答图上问题。 二、探索方法,学习新知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所以问题回答的就很准确,那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觉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有何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反映了统计表中的数据情况,而且还能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看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数据变化。这样就更有利于我们对数据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栽蒜苗(一)教案

《栽蒜苗(一)》 本节课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交流实验观察记录的数据;第二步是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第三步是讨论如何将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感悟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在上节课,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认识了“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感悟到“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巩固练习,促进学生学会读统计图,提高读图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各种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 【教学难点】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ppt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14天前,老师交代大家栽蒜苗并进行记录,完成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那到今天 同学们的蒜苗长得怎么样呢? 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小蒜苗的生长情况。 师:因为同学们不好将家里的小蒜苗带到学校里来,所以老师让同学们将小蒜苗的生长情况记下来,同学们是怎么记录的呢?(板书课题:栽蒜苗(一)) [设计意图]利用自己栽蒜苗的生长情况收集数据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新知探究 (一)交流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 师:同学们栽种的蒜苗生长情况如何呢?请大家把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准备如何整理数据。 小组活动,全班交流是如何收集数据的以及准备怎样整理数据。 生1:可以把每个人栽的蒜苗长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一看。 生2:可以把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记录情况制成统计表。 师:你们小组内谁栽种的蒜苗长得更好呢?想知道谁的蒜苗高,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汇报。 生:可以统计同一天小组内所有同学栽种的蒜苗的高度,再进行比较。 师:这个统计方法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你们小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14天后的高度整理成统计表。 组织学生填表,汇报填表情况。 生:我们组一共有6名同学,14天后蒜苗的高度分别是23厘米、26厘米、22厘米、24厘米、20厘米、25厘米。

《栽蒜苗》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栽蒜苗》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栽蒜苗一教学设计 《栽蒜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的内容。第 一课时学生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第二课时学生主要学习折线统计图。根据教材设计安排,本节课必须提前栽种蒜苗,记录蒜苗生长相关数据,在获取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学会制作条形或折线统计图,明确二者的区别。但是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进度,正好在12月份。北方的 农村小学天寒地冻,在校内实地栽种或安排学生回家栽种蒜苗,效果都不够理想。栽蒜苗的实践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影响了本部分内容的教学。 在第一课时教学时,面对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我认真思考,本 节课教学的关键是绘制条形统计图,收集数据不应该仅限于蒜苗的长势,学生的实践活动也不应该仅限于“栽蒜苗”。学习实践活动应该结合真正生活实际,在生活实际场景中帮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的方法。于是,我为同学们创设了“小小数学竞赛”的学习情景,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首先,利用课前几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数学竞赛, 题量不多,共10道题,有一定的区分度。竞赛结束后,同座位同学 相互交换,对照正确答案相互批阅,数出自己计算对的题目数。然后,随机选出几位同学,将他们算对的题目数填入黑板上的统计表。再进一步启发:能否学画条形统计图,形象地反映这些同学的竞赛成绩?

引导学生了解画统计图的基本方法以及竖轴、横轴表示的意义。要求学生根据前面的测试结果,用竖轴的一格表示一道题,横轴中的一格代表一位同学,统计这些同学竞赛做题的对错情况,学会画条形统计图。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图中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和不确定性,再次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一道题按照10分计算,刚才几位同学的竞赛分数又分别是多少?如果以竞赛的分数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少分?请同学们试一试,画出你们小组同学的数学计算竞赛成绩统计图。再根据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最后完成课后的条形统计图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的设计,较好地化解了教学准备这一难点,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生活情景入手引入新课,并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练习、操作、真切的感知、观察的机会,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当堂理解了条形统计图知识。 第二课时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折线统计图。教学的关键是将栽蒜苗获得的相关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分辨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让学生感受两者之间的不同和各自的特点。教学中,由于同样的实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