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试题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试题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试题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试题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说明:本试题分第一、第二两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二卷答题表中。)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5﹒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

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8.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寒潮

9﹒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滑坡 D ﹒泥石流 10.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A.春季和夏季 B ﹒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

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1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13.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14.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5.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16-17题。

1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1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A B C D

18.下列人类活动中,最有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A.围湖造田

B.垦殖草原

C.陡坡修筑梯田

D.过度抽取地下水

19.“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中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防御寒潮和台风

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

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

D.防治洪涝和滑坡

20.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

C.台风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7-11月最为频繁

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二卷答题表中。)

21.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B.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C.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2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副高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

B.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C.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占用河道

D.下游入海口挖沙、采沙现象严重

23.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与其主要发生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A.沙尘暴――冬春

B.洪涝――春秋

C.寒潮――秋末冬季初春

D.干旱――冬夏

24.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寒潮

B.华北平原――干旱

C.西南地区――泥石流

D.河西走廊――洪涝

25.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是

A.大规模修梯田

B.植树造林

C.提高建筑物高度

D.实施护坡工程

26.遥感技术可以

A.监测台风移动路径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

D.监测农作物病虫害

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27-28题。

27.这次海啸造成该地区人员重大伤亡的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

B.沿海人口密度大

C.多河流入海口

D.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28.海啸过后,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严防瘟疫的发生。大灾之后易引发瘟疫,这与当地的哪两个因素关系最密切

A.地形

B.气候

C.人口

D.交通

29.当发生地震时,在居民楼中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A.迅速逃离房间

B.迅速跑进阳台

C.迅速钻入床或桌子底下

D.迅速躲进卫生间等小间隔房间或墙角

30.(2006广东高考题)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A.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班级序号姓名计分

第二卷非选择题(80分)

二、综合题:

31﹒读我国轮廓图,填写下列表格的各项要求。(18分)

32.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18分)

(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哪两个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2)暴雨洪涝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

(3)广东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其成因?

33.读海河水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7分)

(1)永定河发源于(地形区)。

(2)请从地形、气候、水系等三方面简要分析海河流域易发生水灾的自然原因。

B

C A

100°E

(3)海河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能否全部用于黄河的治理,为什么?

34. 2004年12月26日由地震引发的大海啸袭击了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分析回答:(8分) 材料一:新浪网2005年1月7日消息:印度洋海啸遇难总人数已上升至16万5千人。

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称:灾后疫病流行可能导致死亡人数会急剧增加。

(1)B 岛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的

依据是: 。 (4)地震引发海啸后,该地区灾后疫情严重,其疫情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社会原因是 。

(5)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 性,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又导致疾病流行,说明了自然灾害的 性。

35.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填空并回答:(19分)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在图(四)中,地区I与地区III共有的自然灾害是(多项选择);在地区II内、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1)

(2)

(3)

选修5自然灾害答案

1.A

2.C

3.C

4.D

5.B

6.C

7.D

8.C

9.A10.C11.A12.A13.C14.A

15.D

16.B 17.D 18.C 19.B 20.C

21.AD 22.BC 23.AC 24.BC 25.BD 26.AD 27.BD 28.BC 29.CD 30.BC

32.(1)秋、春青藏高原和滇南谷地4′

(2)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平原原因:①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②河流中下游常汇集多条支流,水量大。③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流速慢,多曲流,易淤塞,泄洪不畅。8′

(3)台风,夏秋季节的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风暴潮,台风引起。干旱,多春旱,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且正遇春耕,农业需水量大,若夏季风尚未来临或势力较弱,降水少则会形成春旱。6′

33.(1)黄土高原2′

(2)多数支流发源和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平原,泥沙淤积,抬高河床3′降水集中于夏秋,且多暴雨2′扇形水系,支流集中汇入干流,排水不畅2′

(3)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库;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流洪水4′上游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适于黄河的治理,但下游开挖入海新河不适于黄河,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于地面。4′

34.(1)西南高东北低河流多从西南流向东北。4′

(2)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细菌繁殖和疾病传播)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2′(3)突发性群发性2′防灾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严密监视相关地区海底地震的发生;及时接收和发布海啸信息警报。

35.(1)A C ABCF C D E7′

(2)DE CF AB6′

(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沿海一带修建防护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期末测试1

期末考试模拟题 第一题、选择题 武汉晚报2010年7月1日报道昨晨,27年来最猛6月大暴雨袭击江城,造成渍水较严重的路段达260余处,渍水处最深已超过半米,大范围的渍水造成全城拥堵,一直到昨日下午1时交通才恢复正常。回答1-3题。 1.暴雨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强烈的下降运动②有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的时间长 ④一些降水性的天气系统如气旋、锋面等不受地形阻挡因而前进速度快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和这次暴雨导致武汉多处渍水无关的是 A.雨势太急 B.配套设施不完善 C.地势低平 D.道路拥堵 3.此次暴雨除造成城区交通拥堵外,还可能有 A.城市排污系统失效 B.泥石流 C.供水管道破裂 D.交通指挥系统失灵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图,回答4-6题。 4.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5.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6.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从2010年4月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是2010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不仅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影响,还给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地区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读北京市1960~2000年累计平均沙尘暴、扬沙、浮尘出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 点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 自然灾害 1、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 影响: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 旋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 征 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 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 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 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 (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 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 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 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 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我国寒潮: 路径偏西路径:(西伯利亚)→新疆或蒙古高原→日本海及东海北部 偏北路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我国南方 东北路径:(西伯利亚)→日本海或我国东北→我国东部沿 海 天气特征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 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 发生频次: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最新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第1~2题。 经纬度位置1月平 均 气温 /℃ 7月平 均 气温 /℃ 年降 水 量/mm 多年平均 暴雨日数 /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 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 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 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 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 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 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 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

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 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 ) A.18时 B.9时 C.6时 D.12时 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 )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第6题,北半球台风的气流运动形式是逆时针辐合,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其风向为东北风。第7题,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与A区域的经纬度范围最接近。B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很小,不能形成台风;C区域位于日本以东温带洋面,而台风主要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域的洋面;D区域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温带海域,也无台风形成。 答案:5.B 6.D 7.A 8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 山东半岛 C.南岭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寒潮是冬季风带来的气象灾害之一,在强大的冬季风驱动下,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寒潮的影响。 答案:D 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解析:春季和秋季农作物处于生长期或成熟期,出现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地理选修5知识点归纳

第一讲自然灾害概述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理解:1.诱因:自然异变 2.承灾客体: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 2.特点 1.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与渐发性之分。 突发性的灾害,持续时间短,危害程度短时间内较强,影响范围较小,如火山地震飓风 渐发性的灾害,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短时间内不强,影响范围广,如旱灾土地荒漠化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上,具有区域性特征 4.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如地震会诱发海啸,火山等等 3.影响: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分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房屋,道路文物古迹等的损坏)和 间接经济损失(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 间接经济损失往往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具有滞后性隐蔽性的特点)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 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大体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类,具体分析如下:

国东部海岸频率高,强度大。 寒潮 大规模的 强冷空气 活动 造成气温骤降,伴有降 温雨雪,霜冻,还会带 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 天气 时间:秋冬春 空间: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 区 特别注意:1.热带气旋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为台风。台风外围云 壁高耸,风狂雨暴,台风眼内云消雨息。 2.气象灾害还有龙卷凤、冰雹、雪灾、冻雨等 成因相关内容危害分布规律 地 震 地球内部能量 以地震波的形 式强烈释放出 来,从而使大 地突然发生震 动 同一次地 震,震级相 同,烈度不 同 造成严重的人员 伤亡和建筑物破 坏,并可引起海 啸、滑坡、崩塌、 火灾等次生灾害 集中分布在板 块交界处,如: 环太平洋地震 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 震带 滑 坡 斜坡上的岩体 或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沿着 一定的软弱结 构面整体顺坡 下滑 条件:岩体 或土体结构 松软。比较 破碎。地势 起伏较大 破坏农田,建筑 物和道路 造成人员伤亡 主要分布在山 区 (1)地形与地质条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崎岖起伏,地 质构造复杂; (2)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在夏秋

自然灾害知识点-减轻自然灾害

第八章减轻自然灾害 8.1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1、自然灾害的定义(掌握) 人类依赖的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损害,这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和事件被称为“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 (重点掌握) ①严重的危害性 ②突发性和渐发性 a突发性:如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等。对于这种灾害,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或者能力不够,或者是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b渐发性:如干旱、温室效应、酸雨、地下水水质变化、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这类缓慢过程大多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③分布的区域性 自然灾害在地球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特定种类的灾害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地区。 如风暴潮和海水入侵分布在海岸附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一般分布在山区。 ④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a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掌握) 地震-海啸-水灾-核事故;台风―暴雨-内涝;海啸-巨浪-海面上升等 b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掌握) 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重大灾害称为原生灾害;由原生灾害诱发出的灾害称为次生灾害。 c衍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导生出一系列其他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 ⑤灾害的大小和灾害发生频率(或平均发生重复周期)呈幂指数关系(掌握) a重复发生周期:在足够长的时间段中统计出各种大小的灾害发生的平均重复发生时间,叫做重复发生周期,灾害大小和重复周期的统计关系,描述了自然灾害的突发特性。 b灾害频率:重复周期的倒数叫做频度,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定大小灾害事件的数目。 c对于所有的自然灾害而言,灾害越大,发生的频度越低,重复周期越长;灾害越小,发生的频度越高,重复周期越短。 ⑥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避免的。 人类可以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8.2 21世纪的自然灾害 1、读图9-1,回答下列问题:(掌握) (1)在过去的30多年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30多年间,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增加。 (2)2006-2010年灾害发生的种类和数量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高中地理选修5试题及答案

A.气象卫星 B.航天飞机 C.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读图5,回答15~16题。 15.图5反映出本次我国南方冰冻雪灾 图5 A.分布范围广 B.灾害强度大 C.持续时间长 D.灾害频率高 16.与本次冰冻雪灾相关的天气系统有 ①高气压 ②冷锋 ③台风 ④气旋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6),回答17~19题。 17.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旱灾、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旱灾 C.旱灾、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旱灾 18.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D.④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19.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 A.夏秋季 B.春秋季 C.夏季 D.秋季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 图6 时间尺度 持续 时间 年 月 秒 日 ① ② ③ ④ 几秒 几小时 几天 几月 几年

的。回答21~23题。 2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旱灾C.冻害D.洪涝灾害 23.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海拔高,距海近B.纬度较低,海拔高 C.地势低,纬度较高D.纬度较高,海拔高 24.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①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②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④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 ①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西气东输”管道④沿海海防林工程 ⑤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读下表,回答26~27题。 26.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①灾害的强度减小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③灾害数量增加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7.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D.灾害强度减小 28.个人与家庭防洪准备的三个方面是 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制定防洪救灾应急预案 ③准备逃生物资④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松毛虫带来的危害是 A.水稻减产B.草原沙化C.棉花绝收D.林木枯死 30.北京市在北土城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下列关于应急避难场所的描述正确的是

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全部

自然灾害知识点梳理总结: 防治自然灾害的通用措施: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 机制。 2.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 ----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 政策法规。 4.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5.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案。 6.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 灾害) 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 1.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流多发。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 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灾情重再加上我国是发展 中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2点是指特殊地理位置、3点是指特殊地貌、第4点 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 1.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灾害加重。 2.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涝加重。 4.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三、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1.季风区,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涝区。 2.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3、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四.西南地质灾害重: 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 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泥流。 2、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 / 1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 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 2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 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 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 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讲解

洪涝灾害 考点解读 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 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洪水 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 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 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 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 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 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 8.气象水文 要点精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10日,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沂河发生10年一遇较大洪水。沂河、沭河等发生洪水,南四湖、骆马湖等水位上涨,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 材料二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 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B.洪涝C.地震D.风暴潮 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 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 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读表回答8—10题。 名称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中心附近 6—7级8—9级10级—11级12—13级14—15级16级或以上最大风力 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A.强热带风暴 B.台风C.强台风D.超强台风9、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高二地理选修5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5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5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 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 b.洪涝 c.地震 d.风暴潮 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 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读表回答8—10题。名称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6—7级8—9级10级—11级12—13级14—15级16级或以上8、热带气旋“桑美”于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在浙江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 a.强热带风暴 b.台风 c.强台风 d.超强台风9、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10、“桑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 a.①②③ b. 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3),回答11~14题。1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1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13.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a b.b c.c d.d 1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存在的生态破坏是() A.土壤侵蚀B.土地沙化 C.森林枯竭D.草原退化 2.图中A地区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时旱情加重B.暴雨时出现山洪 C.地势高容易出现霜冻D.夏秋易发生台风 3.C地区因侵蚀发展易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火山B.地震 C.泥石流D.地裂缝 解析:第1题,从图示的景观看,表现的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土壤侵蚀作用塑造成的。第2题,A地区为黄土塬区,地形较为平坦,土壤侵蚀,耕作层流失后,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第3题,C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侵蚀发展,往往诱发泥石流。 答案:1.A 2.A 3.C (2012·益阳高二期中检测)读自然灾害与中国奶牛业发展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草原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 B.草原水灾、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 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 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5.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过度放牧,使奶牛数量增多,促进奶牛业的发展 ②乱采、乱挖,导致鼠害猖獗,制约奶牛业的发展 ③奶牛业的过度发展,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 ④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因素有草原灾害、社会化程度、奶牛品质等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第4题,考查的是示意图的连接关系。雪、火、水、旱灾通过影响草场资源进而影响

奶牛业的发展,所以C正确。第5题,框图“草原人为灾害”连接的是草原资源,因此草原人为灾害通过破坏草场,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影响奶牛业的发展还有其他因素如社会化程度低、奶牛品质差等,因此③④正确。 答案:4.C 5.C (2012·温州八校高二期末联考)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读全球海洋CO2和pH值变化图,回答6~7题。 6.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 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 7.上题中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各项不.会受其影响 的是() A.台湾海峡宽度B.珠穆朗玛峰雪线 C.火山喷发D.海陆间水循环 解析:第6题,由图示可知,全球海洋pH值的变化与海水中的CO2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人类排放CO2增多,溶于海水中的CO2随之增加,导致海水pH值降低,海水酸化。第7题,火山爆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与全球变暖无关。 答案:6.D7.C (2011·高考上海卷)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据此回答8~9题。 8.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9.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 解析: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由于人类过多地排放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破坏臭氧层,臭氧层出现空洞,主要分布在南极附近上空。 答案:8.B9.C 读某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回答10~11题。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培训课件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 一、地震灾害 1、成因: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球内能强烈急剧释放,引起地壳震动。 中国多地震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地壳运动活跃。 2、影响破坏程度(烈度)大小因素:自然:震级大小(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中距离(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烈度越大)。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 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引发次生灾害(如上)、 5、措施:①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建立预警监测系统②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灾前物资准备等工作③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④进行防震教育,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 二、泥石流 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山高、坡陡、谷深②(地震多发,断裂发育导致)地表多疏松堆积物③植被覆盖率低④洪水条件(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人为:①破坏植被②破坏地表③开矿等人类活动 2、危害:①掩埋村镇②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③阻塞河道 3、措施:①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②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③植树造林(生物措施)④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 三、滑坡 1、成因:①岩石破碎;②山区地势起伏大,岩体、土体不稳定,有滑动面;③植被覆盖差 ④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发生 2、措施:①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②工程措施:护坡、加固岩体、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危害③人类活动避开滑坡带(如修路)④提高植被覆盖率 四、沙尘暴 1、我国发生时间:多发于冬春季节,春季最多。 2、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多沙质沉积物;多大风;植被稀少,地面径流少。 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造成土地沙化,部分工程建设等破坏地表,地表裸露等。 3、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在我国多发生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 4、冷锋对沙尘暴的影响:冷锋风力大,吹扬沙尘,并使沙尘随锋面移动 5、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大气能见度降低,污染环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发。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一) 1、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岩 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变质 岩(变质作用)。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喀斯特地貌:云南的路南石林、桂林。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 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 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 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二) 1.昼夜长短的变化: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 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 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高二地理选修五重要知识点(三)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反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影响: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试题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说明:本试题分第一、第二两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二卷答题表中。)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5﹒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 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8.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寒潮 9﹒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10.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1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 C D 13.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14.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5.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16-17题。 1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1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