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Unit 2 How Reading Changed Your Life 教案

Unit 2 How Reading Changed Your Life 教案

Unit 2 How Reading Changed Your Life 教案
Unit 2 How Reading Changed Your Life 教案

Unit 2 How Reading Changed Your Life 教案

1.Warm-up

1)Has your life ever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by any particular book?

2)What does reading mean to you?

3)How has the Internet changed people?s way of reading?

4)How do you account for such changes?

2.Objectives

1)U nderstand in which ways reading has changed the author?s life.

2)Discuss the meaning of reading.

3)Identify the problems facing reading and work on possible solutions.

3.Background

1)author

Anna Quindlen the Journalist

?The New York Times columnist until 1994

?Pulitzer Prize for Commentary in 1992

?Newsweek columnist 1999-2009

Anna Quindlen the Novelist

?Full-time novelist since 1995

?Author of five best-selling novels, three of which made into movies

A critic of the fast-paced and increasingly materialistic nature of modern American life

Some quotes:

?If your success is not on your own terms, if it looks good to the world but does not feel good in your heart, it is not success at all.

?You cannot be really first-rate at your work if your work is all you are.

2)works mentioned in the text

Culture notes in the textbook

4.Understanding the text

1) Theme

Questions for thinking:

?What does reading mean to the author?

?What kind of attitudes toward reading bother the author?

?What kind of attitude does the author advocate?

2) Text Structure

5.Detailed Analysis

Part 1:

Questions:

1)Where did the author spend her childhood?

2)Why did the author always feel that she ought to be somewhere else?

3)Why was it “a stiff and awkward lunch”? What did this show about the author?

4)How should the author have benefited from reading the six novels in Paragraph 2?

5)What did reading mean to the author when she was young?

6)What were the features of Victorian England?

peace, prosperity, refined sensibilities and self-confidence

7)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se three novels?

8)What are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se three novels?

9)Why did the author prefer reading to playing?

?Traveled across the physical world;

?Traveled into my own spiritual world: identity, aspiration, morality

→Books are my perfect island!

10)Why does the author read?

?Trips to other worlds;

?Journey into my own world;

?Perfect island (alone to not alone);

?Home, sustenance, great invincible companion

?Simply because she loves reading!

Why do you read?

Do you ever read simply because you love reading?

Paraphrase:

1) Perhaps restlessness is a necessary corollary of devoted literacy. (para.5)

Questions for thinking:

?In what ways was the author restless?

?Do you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How do you understand Mark Twain?s saying, “Almost all of the writers are …addicts.?”?

2) There was waking, and there was sleeping. And then there were books, a kind of parallel universe in which I might be a newcomer but was never really a stranger. (para. 7) Questions for thinking:

?Why did the author parallel waking, sleeping and reading?

Part 2:

Questions:

1) What bias do people have against those who read much?

?Lazy, Aimless dreamer, Loner, Arrogant

2) What is the something in the American character that is hostile to the act of aimless reading?

?Reading is nothing more than a tool for advancement

?Sociability and community

?Go-out-and-get-going ethos

?Admiration of men of action

Pragmatic tradition in America character →Pragmatism

Key tenets of pragmatism

?Primacy of practice

?Concrete thinking rather than conceptualization

?Naturalism

?Scientific methods

?Skepticism

Prominent figures

Charles Sanders Peirce, William James and John Dewey

3) Why can an executive learn far more from Moby-Dick?

4) What do you think of books on success?

5) What are literary professionals? opinions of reading?

?Read to address problems

?Good and worthy reading vs. bad and trivial reading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Careerism vs. Reading

Careerism

?Read only if there is some point to it

?Philosophy or English majors can?t do much with what they learn

?Read for purpose and dogged self-improvement

Reading

?Read for the fun of reading itself

?Intellectual pursuits for their own sake

?Read for pleasure, spurred on by interior compulsion

6) What are the traits of the real clan of the book?

?Read not to judge the reading of others but to take the measure of ourselves

?Love reading for reading?s own sake

Part 3: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lively subculture of characters”?

2)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quoting “Until I feared I would lose it, I never loved to read. One does not love breathing.”?

3)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literary criticism?

?The truth of reading is to be found in its people rather than its pundits and professionals.

6. Writing Techniques

1) symbol

? e.g. the club chair, the girl

2)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 e.g. Reading for pleasure, spurred on by some interior compulsion, became as suspect as getting on the subway to ride aimlessly from place to place. (para. 12) ? e.g. I vs. others

3) simile and metaphor

? e.g. My perfect island.

7. Structure of the Text

1) Between paragraphs

?By the time I became an adult, I realized that while my satisfaction in the sheer act of reading had not abated in the least, the world was often as hostile, or as blind, to that joy… (para. 10)

A transitional sentence: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part + leading to new idea

2) Within paragraph

?my home, my sustenance, my great invincible companion→

?most undersung, at least publicly→

?I did not read from a sense of superiority, or advancement, or even learning.

8. Summary

The orthodox “history” of reading

1.Exclusively for the literati and the intellectually worthy

2.Gutenberg?s invention of the print ing press: reading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the

many

3.Conclusion of critics and scholars: literature plummeting into intellectual bargain

basement

4.Movies, television

…What about today?

9. Discussion

1)If you have a choice, would you prefer to read a book or read on screen?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rend of micro-reading today?

3)What impacts do you think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on reading?

4)How should we adjust to these changes?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测试题

专题三单元测试 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特点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并举 B. 没收官僚资本与建立国营企业相结合 C.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 D. 暴力革命与和平赎买政策相结合 2、“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表现有( ) 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交通运输堵塞市场供应紧张,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A. B. C. D. 3、下图选自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与图片所示现象有关的运动是(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土地改革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下图所示照片可能拍摄于( )

A. 1927年 B. 1949年 C. 1953年 D. 1958年 5、下图选自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与图片所示现象有关的运动是 ( )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土地改革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6、深圳从一个贫穷的渔村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的迅速崛起。深圳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率先开展

C. “一五”计划的执行 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7、下面漫画表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 改革开放的成效 8、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在1983年出版时,将《目前形势和任务》一文中“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改为“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这反映出 A. 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仍很明显 B. 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较顺利 D. 国企市场化改革遇到瓶颈 10、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D.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11、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的论断“新”在( )

高中英语选修7unit2Reading教学设计

UNIT2 The First Period Reading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 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 a. 重点词汇和短语 fiction, cartoon, desire, satisfaction, absent, alarm, alarmed, smooth, embarrass, sympathy, elegant, pile, scan, fingernail, absurd, haircut, accompany, curtain, cushion, carpet, paint, awful,affair, firm, firmly, declare, victory, envy, marriage, test out, ring up, turn around, leave alone b. 重点句型 1. She felt embarrassed and quickly told him to go. 2. Claire thought it was ridiculous to be offered sympathy by a robot. 3. By the amused and surprised look on her face, Claire knew that Gladys thought she was having an affair. 2.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robots and science fiction. 3. Learning ability goals学能目标: Enable students to realize science fiction reflects scientific thought; a fiction of things-to-come based on things-on-hand.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Teach students to enjoy science fiction.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what Tony did to help Claire and how her emotion developed during To n y’s stay at her house. Help students to sum up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fiction.

最新顺丰新员工培训心得

为了让我们更快地了解公司、适应工作,一般公司都会对我们进行培训。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顺丰新员工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顺丰新员工培训心得 2016年12月29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由省外运公司组织为期三天的“第十期新员工入职集训”,物流公司员工培训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考验自己,还更加坚定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从各个活动项目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从省公司领导和培训老师的口里知道外运的历史和发展史及其它兄弟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有了总的认识,更深刻理解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历史及发展,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第一天,我们接受了由创睿培训机构为我们带来的户外拓展训练,由于在不知道都有什么项目,自身有旧伤的情况下,训练未开始我就和培训老师说明了该状况,但我同时也表述了如果有些项目我能参加,我会200%的投入到项目中,与团队共同奋进。尤其记得在空中单杠这个项目时,我们要登上8米那么高的高空再跳起来抓住空中的单杠,看着都害怕别说去做了,在各位队友跃跃欲试的时候,而我则选择了放弃该项目。教官、队友们知道后都来做我思想工作,告诉我没事的,可是我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没能参加,工作总结《物流公司员工培训总结》。 这也是我在一天的所有项目中唯一没有参与的项目,不过我为队友们拍下了纵身一跃,抓住单杠的身影。其余的项目我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哪怕完成的不好和完成后一个人跑到角落里疼的偷哭,我都没有丝毫的不开心,因为我参与了,努力了。痛并快乐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我享受了整个过程。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你若战胜了自己,那你就胜利了、成功了。我参加了并且尽力了,所以结果如何我都成功了。通过想队名、口号、排队形等这样的训练,使我们团队中人的心走到了一起,使我们明白了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都是企业中重要的一员,企业的成功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对企业都是有责任的,我们都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成功尽一份力。由于我所在的队是二队,要想一个和“二”相关或者谐音的队名,最后我们集思广益,队名“二锅头”口号“够劲、够辣、天下无双”队形“内外双V”…… 在这些游戏中,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针对个人也是针对团体的一个体验式的训练。在这次的训练中,我对自己有了很多的认识,同时我也回顾了我以前的很多经历,人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一件事情也没有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机会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你错过了,就会一辈子后悔,当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假如你没有全力以赴的去做和付出,那么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人生当中都会留下很多遗憾,在我们付出的同时也应该要做到的,不是吗?当成功的时候那种喜悦开心.直到会哭的那种从心里流出的泪水,才是我们最真挚的情感…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但是把每个小的力量加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才会高,同时我也想到了企业,我们游戏中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不恰恰也是我们企业中互相协作的精神。我们对企业都是有责任的,我们都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成功尽一份力。 在介绍公司企业价值部分,培训老师主要归纳了三点

人教版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PUZZLES IN GEOGRAPHY 地理之谜 人们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用来描述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这四个国家的词语不太一样。但如果你学过英国历史,就能弄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是英格兰。威尔士于13世纪同英格兰联合了起来。如今只要有人提起英格兰,你就会发现威尔士总是包括在内的。接着,英格兰、威尔士同苏格兰于17世纪联合了起来,名字就改成了“大不列颠”。令人庆幸的是,当苏格兰的詹姆斯国王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王时,这三个国家和平地实现了联合。最后,英国政府打算于20世纪初把爱尔兰也同另外三个国家和平联合起来以形成联合王国。然而,爱尔兰的南部却不愿组建联合王国,它分离出去,并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因此只有北爱尔兰同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联合起来,而组成了联合王国,这一点从新的联合王国国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值得赞扬的是,这四个国家的确在一些方面共同合作,例如在货币和国际关系方面;但是有些制度仍然区别很大。例如,北爱尔兰、英格兰和苏格兰在教育体制和立法体制上都存在着差异。在参加像世界杯之类的比赛时,它们有着各自的足球队。在这四个国家中,英格兰是最大的。为了方便起见,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地区。最靠近法国的那个地区叫做英格兰南部,中部地区叫做英格兰中部,最靠近苏格兰的那个地区叫做英格兰北部。你可以看到英国的大部分人口聚居在南部,而多数大工业城市都位于中部和北部。尽管,英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像中国的城市那样大,但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享有威名的足球队,有的城市甚至还有两个队。很遗憾,这些建于19世纪的工业城市对游客并没有吸引力。要找历史性建筑你得去更古老的、比较小些的由古罗马人建造的城镇。在那儿你才可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东西。 最具历史意义的宝地是伦敦。那儿有博物馆,有艺术珍品、剧院、公园和各种建筑物。它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它有公元一世纪由罗马人建造的最古老的港口,有由盎格鲁——撒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单元测试

专题三单元测试 1、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 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B.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C.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D.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 2、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地开展公司合营。这两个阶段: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都是利用资本主义来恢复新中国的经济 C.发展目标都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3、1961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在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发展社员家庭副业》。社论指出,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要规定一些有效措施,在优先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发展社员家庭副业。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试图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B.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经验 C.系统的纠“左” D.运用新机制调节农民经济生活 4、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 D.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 5、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见表 项 目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 经济 个体经 济 比 重 85.6% 7.3% 7.1% 由此可见,三大改造使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6、下图为中国1978—2015年就业人口比例变化柱状图,这反映了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国家重视产业结构调整 C.国有企业改革充满活力 D.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点

第三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1)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夕,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破坏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土地改革(1950-1952年,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 (3)结果: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4)意义:使新中国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新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国家有计划地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1)原因: 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包围、封锁等敌对政策,发展重工业是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

②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其它: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目的: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 (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 关系同时并举。 (4)主要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 业化的初步基础;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成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成四大重点 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6)意义: 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②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2)方法: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顺丰物流的实习报告范文

顺丰物流的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要求: 通过两个月的实岗操作,明确客服代表这一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掌握客服这一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增强自身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了解公司运作的基本模式、公司运营的基本环境、感知公司企业文化、体验真切上班生活;培养一种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适应工作时的基本作息制度;为今后正式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主要内容: 1、接听顺丰速运公司4008 111 111 客服热线中1号键接单和咨询业务;物流公司客服实习报告由提供! 2、受理新客服下单业务,为新客服建立详尽的系统信息:具体的发件地址、联系方式等,同时通过系统匹配合适业务员,尽快上门收取客户快件; 3、通过电话与老客户核对发件地址、具体的联系方式和联系人,同时,安排地区同事尽快收取客户快件; 4、受理客户催收快件、取消发件等业务,帮助客户解决发件环节上的一系列问题; 5、解答客户有关公司业务上的一系列疑问或是客户的咨询,如:有关运价、可收送范围、收送的时效等; 6、积极参加公司早晚班会议,了解当日公司最新业务知识;参与公司有关的新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参与与公司员

工及领导的沟通活动等。 三、实习总结(可另附报告): 实习单位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xx年,总部位于深圳,是国内领先、高速成长的物流速运企业。主要经营国内快递业务。十五年来,顺丰速运以成为“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中国速运公司”为发展目标,不断引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技术、营运和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创建先进的实物流和信息流双重网络,实现了对快件的全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速运服务。 成都呼叫中心(四川顺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属顺丰速运(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主要承接华中、华北话务集中呼叫业务,工作职能为:接单、查询及受理投诉等内容。中心于20xx年底开始筹建,20xx年3月24日正式运营,每月均有一至两批客服人员新入职。到现在已经达到三百人以上的规模,其优质的服务和高效的管理,已让其成为国内呼叫行业中的佼佼者。 实习过程的简单回顾: 20**年的暑假两个月时间我与本学院其他几位同学共同参加了四川顺丰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的暑期实习活动。通过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深切的体会到了工作生活与生活的不同之处。虽然是一份实习工作,但也算得上是自己人生中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3课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5)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2 单元\专题第2单元第三课设计主题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但条理清晰,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在斗争中求发展。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设计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通过对材料和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去感悟那个时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完成三维目标。 2. 学情分析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初中有所涉及,但对“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涉及较少,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深刻。高一学生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前面所学内容使学生深化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 教材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包括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内容与结构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是对前两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提升和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节内容既要讲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下,它饱受三重大山的压迫艰难发展的历史;还要看到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它还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学习本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资产阶级逆境中奋进的精神,使学生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1.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摧残与破坏 2.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目的 教学难点:1.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实用】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知识总结(人民版)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本专题的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手段和途径)——世界市场得以拓展(16 世纪初— 19 世纪)(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 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三大要素是:市场、资本与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两大特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贪婪性与扩张性。 第 1 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一、★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客观条件:文明的分散 2、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经济根源 ) 3、动力:欧洲人对“香料”和“黄金”等商品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社会根源) 4、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商业危机) (二)可能性(条件): 1、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 2、地理知识的提高;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二、★过程: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成就 ★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 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 度洋的航路 ★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 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 到达印度 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答:四条路: 1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联系紧密整体; 3 、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理论; 4 、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四★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答: 1 、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美洲的经济和贸易联系; 2、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3、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世界各地文明交融,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第 2 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地理优势 : 新航路开辟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经济方面:对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位居世界首位;

顺丰新员工培训考题

顺丰新员工培训考题 篇一:新员工入职培训试题及答案 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考试 日期: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8题,每题4分,共32分) 1、海信集团是特大型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69 年。 2、海信在国内称为一家拥有海信、科龙、容声三个驰名商标的企业。 3、“三不伤害”是、、。 4、质量是。 5、我们常说的“三检”是指:自检、互检、专检。 6、识别员工在厂内的唯一标识是。 7、员工的月度工资结构是他津贴。 8、现场5S包括、、、、。二、单项选择题(3题,每题3分,共9分)

1、海信集团是特大型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形成了大产业板块。(B) A、五 B、六 C、七 D、八 2、加班费是以小时为单位核算的,周一至周五的加班费标准是倍,即是元/小时;周六周日的加班费标准是/小时。( B ) A、;3 B、;2 C、2 ;3 D、;2 3、质量检验阶段的基本特点是( A )A、事后把关,剔除不合格品B、预防为主,预防加把关C、过程检验D、前端检验三、多项选择题(4题,每题3分,共12分) 1、公司福利包括:(ABCD)A、季度劳保福利B、春节、中秋节福利C、节假日加餐D、公司福利假期 2、下面哪些语句是与质量有关的(ABC)A 、战场人遭遇敌人,你首先举起枪,而倒下的却是你——不是你没准,而是碰到一颗臭弹! B、简用攒钱买了辆私家车,可你却

把它直接开到了河里----因为转向失灵了! C、终于尝试了一次跳伞,但是再也没有机会尝试其它任何东西---因为降落伞打不开! D、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公司不予以录用或者公司可单方面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ACD)A、酗酒、赌博、吸毒者;B、残疾人或者孕妇; C、未满16周岁的人; D、有欺骗、隐瞒行为者;四、判断题(5题,每题3分,共15分) 1、生产过程中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工作要求,也没人能管我。(错) 2、生产过程中,有专门的质量人员负责检验,我只管干活,干好干坏跟我没关系。(错) 3、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不好的里面挑选出来的,是“马后炮”,而不是促进改进。 4、员工停工待料期间,公司不用正常支付

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2 课文详解

必修五Unit 2 PUZZLES IN GEOGRAPHY地理之谜 unite vi. &vt.联合;团结 the United Kingdom联合王国(英)consist vi.组成;一致 consist of 由…组成 divide …into…把…分成 puzzle n.难题;迷vt.使迷惑debate vi. & n. 争论;辩论clarify vt.澄清;阐明 break away (from)挣脱(束缚);脱离the Union Jack英国国旗 relation n.关系;联系educational adj.教育的 legal adj.法律的;合法的convenience n.便利;方便roughly adv.粗略地;粗糙地Midlands 英格兰中部地区Industrial adj.工业的;产业的historical adj.历史上的;有关历史的 attraction n.吸引;吸引力;吸引人的 事物 collection n.收藏品;珍藏;收集 construct vt.建造;构造;创立 influence vt.影响;改变n. Viking n.北欧海盗 leave out 省去;遗漏;不考虑 project n.科研学习项目;课题;计划; 工程 take the place of代替 break down (机器)损坏;破坏 arrange vt.筹备;安排;整理 wedding n.婚礼 fold vt.折叠;对折 sightseeing n.观光;游览 available adj.可利用的;有用的 delight n.快乐;高兴;喜悦 royal adj.王室的;皇家的 occasion n.场合;时刻;时机 uniform n.制服 splendid adj.壮丽的;辉煌的;极好的 statue n.塑像;雕像 longitude n.经线;经度 navigation n.导航;航行 communism n.共产主义 original adj.最初的;原始的; thrill vt.使激动;使胆战心惊 unfair adj.不公平的;违反规划的 smart adj.漂亮的;时髦的;聪明的 tense n.时态 consistent adj.一致的 error n.错误;过失;谬误 pot n.罐;壶 People may wonder why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se four countries: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人们也许会奇怪:为 什么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这四个国家:英国、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注释: ①wonder v.tr.(及物动词)To feel curiosity or be in doubt about:感到好奇或怀疑: eg. He wondered why people built ugly homes, when they could have beautiful ones.他 很奇怪为什么人们本可以造出漂亮的房屋,而偏偏建造出丑陋的房子来。n. It's a wonder难得;奇怪的是eg. It's a wonder you recognized me.难得你还认得我。 (2)(It's) no wonder难怪;并不奇怪;当然eg. No wonder he is not hungry; he has been eating sweets all day.难怪他不饿,他整天在吃糖果。②use sth. to do …用…做…; eg. You’d better use a stick to stir the paint. 你最好用棒来搅漆。】You can clarify this question if you study British history.如果你研究英国历史,就能阐明这个问题。【注释:clarify:解释;澄清;阐明eg. The government has time and again clarified its position on equal pay for women?政府已经反复阐明政府对男女同工同酬的立场。】First there was England.首先有英格兰。Wales was linked to it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13世纪,威尔士加入进来。【注释:link vt., vi.(常与together, to, with连用)连接eg. The two towns are linked by a railway.这两个城镇由一条铁路连接起来。(2)挽着;(与on, to, in to连用)联合】Now when people refer to England, you find Wales included as well.现在,当人们谈到英格兰,你就会发现威尔士也包括进来。【注释:①refer to谈到;speak of, mention这三个词均表示“谈到;说起”,其主语均为“sb.”,而come to表示“谈到”讲时,仅用于句型“when it comes to sb./ sth.” “当一谈到…”试题: When it ___ music, Kate is always excited. A.refers to B. speaks of C. mentions D. comes to ②as well也,倒不如, 还是...的好,最好...还是(It will be as well to stop that young screamer. 但是最好还是让那个大哭大叫的孩子住声。)】Next England and Wales were joined to Scotland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name was changed to "Great Britain". 接下来,在17世纪,英格兰和威尔士加入到苏格兰,名字改为“大英帝国”。【注释:be joined : To put or bring into close association or relationship:使结合,缔交:使…结合或联合形成密切联系或关系eg. they were joined by marriage;.他们结成夫妻;】Happily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一、课题: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课型分析:复习课(5课时) 三、广东考纲(课标提示):资料P132,137 四、复习策略: 1.抓住重点,重点通过“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主要事件,来总结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是本专题的主线,主要掌握三件事及其意义: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复习本专题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成功的探索,一部分是失误和挫折,这样就使知识显得脉络清晰,便于掌握。 2.本专题内容涉及中共的重要会议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分类比较,既要分清每次会议所作出的重要决议,又要理解每次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指导意义。(如1956中共八大,1958八大二次会议,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中共十四大,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1997中共十五大) 3.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理解改革的必要性;注意区分新时期对外开放和旧中国“门户开放”的本质区别。 4.复习时,还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以坚定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念。 5.注意以时间为线,把握不同阶段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联系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性、曲折性。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专题基本线索 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了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 1953-1956年,新中国开展了三大改造,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探索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在建设中急于求成,出现了许多重大失误。 1966-1976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21世纪初,总体已达到小康水平。 (二)考点突破 考点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49-1956) (1)背景:①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背景...见资料P132),经济形势好转。 ②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 (2)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资料P132,134重难点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②_______ _(见资料P132,134重难点二)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合作探究一】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合作探究二】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习题高考题

必修二专题三试题 一、选择题 1[2012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 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2012海南卷]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 .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 .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 .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 .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3[2012课标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A .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 .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 .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 .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4. [2012天津卷]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 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5[2012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幵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6[2012安徽卷]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 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和十四大的重要内容和意义,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掌握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的重要内容和意义。充分认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抓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等历史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正确的决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证。 探究指导 历史宫殿 【基础知识解析】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国内政治经济低谷——信仰危机、外商撤资 2、过程 (1)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①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百年不动摇 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⑤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中共十四大(1992) 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②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 ..,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例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C、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 思路与技巧: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再现能力。题目中的四个选项,均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而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逐步深入发展的,故要选出正确选项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题中B、D两项属城市改革的内容,C项属农村改革的内容,A项是对前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再联系十四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即可判断出正确选项为A。解答:A 说明:中共党史上几次重要的会议,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这几次会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