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信息窗1:“健健”与“壮壮”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少。)

2、解决问题学生列式,说明意义。师板书:0.77+.003= (米)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

(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

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

c.你会验算吗?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竖式计算。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尝试验算。

6、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相同: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计算法则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不同: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最后得

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去掉。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2)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1)填一填:P89(1)2)计算并验算26.81+5.29= 1.92-0.71=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P91(13)前两个

2、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书5.27元,数学同步练习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课后延伸师:我们这学期预交了150元课本费,学期末我们是要补交还是会退回呢?让我们课后一起算一算吧!

教后记:

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唤醒已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头奇异的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并且了解克隆牛出生时的情况,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装入了问题口袋,这节课我们从问题口袋里找出问题,开动脑筋,继续一起来解决。

2、课件出示:问题口袋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点击课件)

8.90.4213.4600

(2)算一算(点击课件)4.6-3.2 1.28+1.218.75-3.74 4.5+5.556+344130-25实物投影演示学生计算的过

程订正答案(引导学生简单说说后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迁移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壮壮和健健出生时情况表

点击课件:问题口袋——提出问题壮壮出生时的管围比健健长多少?这是上节课我们同学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你能试一试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2)板书算式:1.3-1.252、独立思考探究算法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先独立思考,算完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学生演示计算过程指名板演(找出不同的书写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对比演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 3 1.3 -1.2 5 -1.2 50.8 8 0.0 5师:你们能分别说说计算的理由吗?(板演学生)

3、小组讨论探讨算法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同意哪种算法?根据你上节课学习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1.3-1.25?

4、汇报交流总结算法

(1)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正确书写格式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小结计算方法(重点是:①相同数位对齐;②哪一位上不够,

用“0”补齐)。①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②你知道怎样对齐数位吗?(小数的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③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1.3-1.25时1.3百分位上没有数,相当于0,即1.30-1.25,0-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④差的小数点应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5、加强算法深化理解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出计算的方法来算一算9.06-2.7这道题吗?请进行验算。指名学生板演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加法验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 说说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全面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练一练(1)9.7+12.34 10-0.8(2)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课本练习91页第13题后两道题目。

2、火眼金睛辨对错5. 9 4. 6 7. 0 5 3.25- 3. 5 8 +2. 8 5 - 6.5 +1 5.72. 4 8 6. 4 1 6. 4 1 1 8.9 5

3、走进生活师:生活当中,买东西最常用的就是小数加减法来算价钱,星期天,老师到超市逛了一圈,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老师买了一些东西,服务员给了一张小票,大家帮我看一看。

教后记:

第3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夯实基础

1、快速抢答

0.6+0.3= 5.3+3.7= 0.6+1.2= 7.6+1.4=

1.2-0.4= 7.9-0.9= 1-0.8= 1

2.5-2.5= (哪位学生最先算出结果,可直接起立回答)

2、用竖式计算12.4 12.4 1 2.92 12.92 +5.87 — 5.87 — 4. 5 + 4.5

3、问题诊断9 8 1. 4 4 2 4.8 3—0. 9 —4. 1 + 4. 5 + 5 1. 6 8. 1 4. 1 1. 9 9 7 5 .8 9二、对比练习巩固提高

1、自主练习第6题

先引导学生正确观察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由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自主练习第7题

通过统计表呈现出一周气温变化,除了解决给出的问题外,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其他问题,全班一起解决。

3、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了解人类到太空后身高增加的小常识,再独立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在括号里填数(). 4 14 . 5

+ 6 .( ) —5 . ( )

10 . 7 8 . 6

通过此练习,利用小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能灵活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第9题

此题是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与同位交流,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情况。3、自主练习第10题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从不同角度探讨出可能隐含的规律。利用加减法中各部分的数量关系,得出魔术箱中隐藏着相同的数据。培养学生探究规律的能力。

4、自主练习第15题学生独立的观察并解答。再汇报交流。

5、自主练习第16题先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再在组内交流。

6、数字游戏:全班学生每人在小卡片上写下一个20以内的一位或两位小数。写完后任意两个学生出示卡片,计算两个数的和与差。既可以用抢答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四、归纳总结实践应用

1、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说说生活中小数加减法的运用

3、超市购物

五、课后实践升华体验

周日,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菜。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和同学一起交流。

教后记:

信息窗2:“蓓蓓”出生了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0.9 9+0.1 0.39+0.61 5.12―4.1210―2.5 20―19.8 3.9+2.1 0.09+1.018.4+3 1―0.6 2―0.98 3.8+12

2、

谈话引题: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0.98―0.22=0.76(米)0.76―0.1=0.66(米)0.98―0.22―0.10.98―(0.22+0.1)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

6、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1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2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1出示题目,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计算3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2:1出示题目,从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2季度指什么?

每个季度包括哪几个月?

3解决问题:3月份要编织多少万件才能完成第一季度的任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小组内提问交流,再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给自己一个评价。

3、你还想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什么?

教后记: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大家都有朋友,有新朋友和老朋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找朋友。(投影出示)79+145+21 25+97+3让学生在每个算式中找到一对好朋友,并说明为什么?生答后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

2、复习已学过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a+b=b+a (a+b)+c=a+(b+c)}

3、找朋友:看哪两个数相加和是整数。

8.8 0.36.9 1.219.7 2.11.03

0.972.99 2.01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

一1、谈话: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板

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板书:满月体长0.81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纠正:方法一:0.81+0.16=0.97(米)0.97-0.78=0.19(米)方法二:0.81+0.16-0.78=0.19(米)

活动二1、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

7.65+3.72+6.35+6.28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4、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6、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导练:

⑴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7+4.95+3.3=6.7+□+4.95 (1.38+1.75)+0.25=□+(□+□)

⑵根据算式的计算过程填运算定律。5.64+4.65+0.36= 4.65+5.64+0.36 ( )= 4.65+(5.64+0.36) ( )= 4.65+6= 10.652、对应: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5.7+6.3+3.7 19.1+1.26+2.74+0.93、综合⑴把符合下面要求的算式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0.1+0.5)+0.5=0.1+(0.5+0.5)②0.2+0.3+0.8=0.2+0.8+0.3

③a+0.4+0.6=0.4+0.6+a④0.3+(0.7+b)=(0.3+0.7)+b

⑤0.3+0.4+0.6+0.9=0.3+(0.4+0.6)+0.9

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算式有()

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的算式有()

四、总结:

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呢?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教后记: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师生谈话:今天小芳休息,不过她安排了许多事情要做,下面我们就跟随小芳一起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清早起床,小芳总是要练习几道口算题,我们来比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4.5+

5.5 1―0.25 12.7+7.3 0.02+7.98

5.4―0.77.3―0.98 9.8―7.9 7+0.7

2、同学们,如果我们也养成小芳这样的习惯,口算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今天小芳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爸爸去车行买车,这是小芳盼望已久的。

二、走进生活拓展应用情境

一:在车行买车

1、小芳的爸爸看好了标价12.6万元的黑色轿车,车行提供了三种付款方式,如下表。付款方式首付(万元)第二年(万元)第三年(万元)

一次付清12.6 ————

两次付清6.3 6.8 ——

三次付清4.2 4.6 5.1

请学生对表格表示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解释。小芳的爸爸倾向于第三种付款方式,他该付多少钱?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学生汇报;

4.2+4.6+

5.1=13.9(万元)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学生1:你发现对于这种付款方式的总额与车价是什么关系?学生2:你感觉这种付款方式有什么好处?汇报者:第三种付款方式虽然总额多,但是这种付款方式的首付最少,这是它的优势。教师组织学生对三种付款方式谈出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付款方式。学生1:三次付清总额13.9万元,二次付清总额13.1万元,一次付清总额12.6万元,我认为一次付清最合算。学生2:三次付清首付只有4.2万,就是说我今年没有12.6万,也可以开上车。教师适时进行评价。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看法,这就是你们处理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都是良好的表现。

2、这时小芳的爸爸收到短信,是移动通信公司提醒小芳的爸爸要交话费了。小芳的爸爸告诉小芳上月预交了100元,月租费18.00元,本地通话费21.44元,国内长途费50.56元,现在该剩下多少钱?小芳迅速说出了余额,你能吗?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后汇报:

100-18.00-21.44-50.56=100-(18+21.44+50.66)=100-(18+72)=100-90=10(元)

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学生:本来是连减,你为什么要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呢?汇报者:21.44加50.66可以得出整数,72加18可以得出整十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小结:计算时我们要观察数的特征,能简便运算要主动简便运算。情境二:在商场购物

1、从车行里出来,小芳到商场买文具。文具文具盒钢笔三角尺橡皮计算器

单价(元)11.40 6.80 1.20 0.60 36.90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文具盒、钢笔、三角尺和橡皮一共多少元?学生汇报:11.40+6.80+1.20+0.60=(11.40+0.60)+(6.80+1.20)=12+8=20组织学生向汇报者质疑:学生:你为什么不从左向右按顺序加过来呢?汇报者:11.40+0.60和6.80+1.20都可以得出整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小芳遇到了邻居李奶奶,李奶奶请小芳帮助核对购物发票,小芳能迅速解决么?学生谈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小结:在计算之前我们只要留心观察,积极的运用简便算法,就可以轻松解决问题。情境三:在家学习1、回到家里,学具盒里的三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5.6厘米,21.9厘米,18.35厘米,小芳能利用这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估算,做出判断。学生汇报:学生1:其中任何两根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的长度,这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

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2:我发现两根最短小棒的长度和大于最长的一根,所以我认为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小结:同学们综合运用了三角形的知识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要学会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小芳读百科全书,了解到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3.62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在表示较大的数,我们通常会以亿做单位,往往用到小数来表示,我们要主动发现这些数之间存在的关系,提高自己的数感。

3、小芳的朋友制作了写有小数的纸牌,准备玩翻纸牌的游戏。(出示课件)9.5+3.2+□=20 □+6.3+2.1=10 9.9-□-3.7=2.8 □-4.2-3.6=3.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都说出了自己的思考依据,解决了问题,老师为同学的表现感到高兴。

三、评价总结体验情感

1、总结本课解决的三个系列的问题,表扬学生的思维亮点。

2、表扬学生敢于质疑,敢于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良好的表现

教后记: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我学会了吗”栏目是一组综合信息图,呈现了美国、俄罗斯、荷兰、中国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

意图是让学生从这些信息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成年男子身高的差异。在对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借此考查学生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和计算技能掌握的情况,为“丰收园”栏目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依据。

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后记: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上)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06年9月4日 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我将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68人,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

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 课总结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的活动中,我们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教案的流程,集体备课的时间,难点问题研讨,每个人承担的任务。现将这个学年的数学集体备课做一个总结。 一、制度建全,保证了集体备课的成效。 开学初,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东湖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方案”的指引下,全体数学老师按照方案要求,坚持利用休息时间深钻教材,积极准备设计好自己每为期的教学计划。我们每两周一次固定时间(星期三下午第一、二节课)、地点(在四年级办公室)、人员(全体四年级数学老师)进行集体备课。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效果,每次都有分管教学的主任或校长参与活动,共同研讨。每学期结束都有相关集体备课阶段性小结。 二、师资力量强, 我们年级组共三位数学教师,一位是长期教学高段的老师,二位是一直进行大循环教学的老师。本学期我们学校为我们四年级首先配备了每班一块电子白板,在全校的白板培训后,我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白板的使用方法,手把手的教会另外两位教师,达到每人都会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并充分利用“班班通”上的教学资源为平时的教学服务。现在我们全体数学老师已经可以灵活运用电子白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有针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内容,有针对重难点的讨论内容,有针对网上案例诊断室的讨论内容,有针对新的教学媒体电子白板的学习

内容,有学校聘请专家讲座学习内容。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年青的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注重学生计算能力和画图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计算、画图是一个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在上学期进行了口算、笔算比赛,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画折线统计图比赛,给定学生一些数据,让学生在白纸上完成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2、让情境“活化”数学 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课堂成为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去发现、去创造,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3、改变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实效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比较贪玩,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计算能力差,分析问题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审题,数学学习成绩较差。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补缺,通过个别辅导,争取把成绩赶上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 教学难点: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图形的运动及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征,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善于钻研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爱学习数学的思想,对数学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哪些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哪些 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 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 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 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 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 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 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 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 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混合运算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 1、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混合运算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关键: 先根据例题把运算顺序讲清,适当补充四则运算的题型和量。情景是作为问题产生的背景和为何可以这样计算的素材来加以理解。在学生基本掌握运算顺序后,再补充综合性的“解决问题”题型,从而使解题步骤和策略得以强化。 五、学生情况 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

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六、教学建议 1.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七、课时安排 四则运算(一) 2课时 四则运算(二) 2课时 四则运算(三) 2课时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一、单元名称:位置与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三、单元知识结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数学,总体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仅小部分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较浓厚,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惰性强,这二类学生在本学期还要重点抓。 二、本册教材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

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1课时).................................. 杨文旭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汤红第三单元角的度量(5课时)............................................... 汤红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6课时)............................... 何茂兵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徐晓云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0课时)......................... 王利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2课时)........................................... 张娟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4课时)............................... 张娟第九单元总复习(6课时)............................................... 张雪琴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使用数位顺序表的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器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出示人口数据) 同学们认识这些大数吗?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出示例1:北京人口有19612368人,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⑴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⑵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单元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程全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计划大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题内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主题图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例1 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 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 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 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例1 读含三级的数。 例2 写含三级的数。 例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我们的目的。仅仅是课堂活跃,而所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同样不能算是一堂好的数学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儿歌引入: 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 同学们都熟悉这样一首儿歌吧: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学生汇报: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妈妈和淘气比年龄: 学生初步体会妈妈年龄和淘气年龄的关系:

淘气1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 淘气2岁,妈妈比你大26岁,妈妈的年龄怎么表示: … 如果淘气的年龄为a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怎么表示: 2、摆图形: 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出示图形: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摆a个呢? 生发现寻找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寻求规律的必要性。为了简洁、清晰地表示规律,需要引入字母,用a代表摆任意的三角形。 生列式:师强调a×3的写法。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练习:试一试: 第一题:回到刚开始的儿歌,老师再添两句。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为什么? 第二题:哈雷彗星这道题是难点,学生容易错,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用字母既可以表示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计算公式)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三题: 还可以表示什么?(运算定律)你能举例说明吗? 练习第四题: 四、总结: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用到用字母表示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集体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第8册全册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0.总复习 二、本册内容的知识体系 第一个领域: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 2.数的运算: 指导计算类:(1)加法的运算定律(2)乘法的运算定律 (3)小数的性质(4)小数大小的比较 (5)小数的位移(6)复名数与小数 (7)小数的近似数 计算方法类:(1)整数四则运算(2)整数加法的简算 (3)整数减法的简算(4)整数乘法的简算 (5)整数除法的简算(6)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7)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运用计算类:(1)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知识解决问题 (2)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第二个领域:图形与几何 1.图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特征与特性。 (2)等腰、等边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三边关系 (4)三角形内角和 2.图形与变换:(1)对称轴(2)平移 3.图形与位置:观察物体(二) 第三个领域:统计与概率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 1.综合应用:营养午餐

2.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1)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加、减法(3)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三角形的认识 难点:(1)乘法分配律(2)整数加、减、乘、除法的简算(3)小数点的移动(4)小数与复名数(5)对称轴图形 五、本册内容所需的主要基础知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2)一位小数的认识 (3)整数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4)基本的数量关系 六、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根据《标准》的理念与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改进了混合运算和运算顺序的编排方式。首先,在低年级结合现实的素材逐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谢文涛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现已注册的学生有45人,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及老教师的反映来看,本班学生优生不优,学困生太多。计算马虎,,分析能力差,字迹潦草,学习习惯不好,作业完成较慢。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具体分析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包括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个单元。以上三块内容是小学阶段整数教学的总结完善阶段,因此,以上内容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以上两块内容是小学阶段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开始。(第一学段学习的相关几何知识基本是属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本册教材的又一教学重点。 3、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领域的知识包括统计;数学广角两个单元。统计主要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纵式和横式)学会看懂复式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数学广角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用数学领域的内容主要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两个单元之中,结合计算教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简单乘除应用题;积的和差、和差

求积、求商应用题;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单元备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单元名称:四则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混合运算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2、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 1、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混合运算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关键: 先根据例题把运算顺序讲清,适当补充四则运算的题型和量。情景是作为问题产生的背景和为何可以这样计算的素材来加以理解。在学生基本掌握运算顺序后,再补充综合性的“解决问题”题型,从而使解题步骤和策略得以强化。 五、学生情况 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版

秋学期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的读、写方法,以后遇到再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以依此类推了。教材先通过数数扩展计数单位到亿,再分别学习万级数的读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万级数的写法和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最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本单元以教学万级数的读、写法为重点,关键是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因为掌握了万级数的读、写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写法只要按级读、写就可以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体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在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迁移能力和推想能力;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三、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四、单元教学策略: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教学课时分配: 1、信息窗(一)万以上数的读法........2课时 2、信息窗(二)万以上数的写法..........2课时 3、信息窗(三)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整万整亿数的改写..........2课时 4、信息窗(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课时 5、拓展平台数字编码..................2课时 六、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 七、教后记: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大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 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第一课时《认识大数》(P2_P4)则是从“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为避免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尽量少出错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是: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进率是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 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4、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获得知识,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比较正确熟练地说出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和知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五、课时安排 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的理解。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读出下面各数。(指名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