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
07斯金纳 操作行为主义

第七章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3)

第一节斯金纳传略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是20世纪后半叶最卓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于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斯奎汉纳的一个温暖安定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早年在铁路局当绘图员,后来学习法律,在取得学位之前就通过了苏士哈那县的法科考试,挂牌当上了律师。他拼命追求荣誉,尽管他撰写的《工人补偿法》出过四版,但他心里总是抱怨自己一生碌碌无成。斯金纳的母亲聪明美丽、操持严谨、秉性忠贞。斯金纳的弟弟在十六岁时因患脑动脉瘤而夭折。

斯金纳在一所单幢校舍读完了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全部课程。可能是受到了玛丽·格雷芙兹老师的熏陶,斯金纳1922年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对艺术方面也有所涉猎。

因阅读了巴甫洛夫、罗素、华生等人的著作,而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没有学过心理学的本科课程,斯金纳还是于1928年来到了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哈佛大学,他受到了波林(Edwin G Boring)和古典行为主义者亨特(Walter S Hunter)的影响。1930年,斯金纳获得了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一直工作至1936年。1936年,斯金纳成为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名教员,无论在实验室研究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他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出版了《有机体的行为》(1938)一书,确立了斯金纳在行为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使他成为国内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1945年,他到印第安纳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并完成了《沃尔登第二》(1948),该书描述了在行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虚拟实验社区,这可能是斯金纳最广为人知的著作。1948年,斯金纳重返哈佛大学,进入他学术生涯中异常多产的时期。他建立了研究操作行为的实验室;与费尔斯特(Ferster C B)合著了《强化的程式》(1957)一书;他用自己的《科学与人类行为》(1953)作教材给学生上课,解释行为的分析及其在精神病理学、伦理学、政府等问题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他的《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虽然招致了严厉的批评,但连续20个周都出现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中。①

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斯金纳杰出科学贡献奖。同年,他被授予极富盛名的埃德加·皮尔斯(Edgar Pierce)教授衔。1990年,美国心理学会将首次颁发的心理学杰出终身贡

献奖授予斯金纳。在接受此项殊荣的八天之后,斯金纳于8月18日因白血病去世。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 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在20世纪一百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排名中名列第一。

为了表达对他的缅怀和颂扬,《美国心理学家》于1992年11月号专门介绍了他的观点及其影响。

B. F. Skinner (1904-1990): Obituary.

Holland, James G.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47(5), May 1992, 665-667.

第二节操作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斯金纳在其经典著作《有机体的行为》(1938)一书中勾画了其操作行为主义体系的主要观点。在这部著作中,斯金纳明确指出,应把行为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应该直接描述行为。他从纵向上分析了行为成为科学研究对象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首先,达尔文强调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认为低于人的动物也有心理官能;其次,摩尔根提出吝啬律,排除了低等动物有心理官能的说法,仍相当成功地说明了动物行为的特征;最后,华生用摩尔根的方法来说明人类行为,重新建立了达尔文所要求的发展连续性而无需假设心理存在于任何发展阶段。①斯金纳指出,华生的行为主义致力于研究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实际上是把心理学变成了生理学。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关于行为的观点。在斯金纳看来,行为是有机体的机能中用以作用于外界或和外界打交道的那个部分。为了研究行为,我们可以采用描述的方法,但不能仅限于观察,还必须进一步研究函数关系,寻找行为发生的规律,借助于规律来预测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找到影响行为发生的变量。斯金纳沿用了传统心理学中的刺激、反应术语,并将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称为反射。

与其他行为主义不同的是,斯金纳认为除了传统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之外,还有另一种反射类即操作性条件反射。型经典性条件作用可以看作是由刺激物引起,行为是对刺激的应答或反应,因而这种条件反射也叫应答式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行为也叫应答性行为。例如,巴甫洛夫的狗一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它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来“赢得”肉的强化,所以是被动的。而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在有有机体做出行为时没有明确的外部刺激,行为是自发产生的,是主动的,强化往往是在操作行为发生之后才出现,这种行为又称操作性行为。在斯金纳看来,一方面对经典性条件作用行为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也发现了许多规律;另一方面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非常重要,而目前这类的研究又相对匮乏。所以,他几乎用尽了全部精力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因而斯金纳的理论也被称为操作行为主义理论。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斯金纳主张对行为进行分析,他说“我们总是要分析的。既要分析就公开分析,这是正当的办法——尽可能公开而认真地去分析。”①与精神分析不同,行为分析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心理,并且行为分析依赖于实验而不是个案研究。所以,有时行为分析又称为“行为的实验分析”,他的方法体系也就被称为行为的实验分析体系。

斯金纳运用他独特的行为分析法,对动物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为了分析动物的操作性行为,他还设计了专门的实验装置即斯金纳箱(Skinner Box)。将饥饿的白鼠放在箱内,在这种没有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的环境中,白鼠偶尔踏上杠杆,供丸装置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就会不断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在这一实验中,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箱内的杠杆连着箱外的一个记录器,可以记录下动物按压杠杆的频率和强度。实验者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发现行为的结果对后续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他的强化观。

第三节操作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

一、强化观

斯金纳非常重视强化的作用,以至于有人称他的行为原理为操作-强化学说。斯金纳认为,任何习得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他曾说,自然选择解释了一小部分人类行为以及大量非人类的动物行为,但是大部分人类行为是通过强化

来选择的,尤其是文化行为。斯金纳对强化的种类、强化的性质、强化程式等问题进行了系

统研究,并与费尔斯特合著出版了《强化的程式》一书。

1.强化的种类在斯金纳看来,强化就是能够增强反应频率的行为结果,强化物则是能

够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首先,斯金纳区分了两类强化物。他指出:“一类强化是提

供刺激,给情景呈现一些东西——如食物、水或性关系。这类刺激叫做正强化物。另一类强

化是从情景中消除掉某些东西——如噪音、强光、寒冷、炎热或点击,这些刺激叫做负强化物。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强化的作用都是提高反应概率。”①相应地,强化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强化或积极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另一类是负强化

或消极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同时,斯金纳还阐述了强化与惩罚的差异。他指出,惩罚不同于负强化,惩罚是指能够

减弱或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显然,其作用在于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无论是负强

化还是正强化,其目的都是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斯金纳还进一步区分了Ⅰ型惩罚与Ⅱ型惩罚:Ⅰ型惩罚是指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Ⅱ型惩罚是指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

低反应频率。关于强化与惩罚的区别,请见表5-1。

作为一个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并不赞成使用惩罚来塑造个体的行为。他一直认为,只有

通过积极的强化,个体才能建立稳定持久的反应模式。

表5-1 强化与惩罚的种类

行为被增强行为被减弱

呈现刺激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如给以高分)惩罚Ⅰ(呈现厌恶刺激,如给予批评)消除刺激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如免除杂务)惩罚Ⅱ(消除愉快刺激,如禁看电视)

斯金纳还区分了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初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水、

安全、温暖等;次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初级强化反复结合,它自身也能获得

强化性质。只有少数的人类行为是由诸如食物这样的初级强化物来维持的,因而对人类来说

次级强化物非常重要。

2.强化程式除了强化物的性质之外,强化出现的时间和比率对个体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并非个体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得到及时强化,因而斯金纳更关注对间歇强

化的研究。间歇强化是相对于连续强化而言的,顾名思义,它是指间歇性地强化有机体的行为。经过研究,斯金纳得出了四种强化程式:固定比率强化、固定间隔强化、变化比率强化和变化间隔强化。①在固定比率程式中,有机体在做出每个固定数量的反应之后都会得到强化。如果在每次反应之后它都会得到食物,这种固定比率的类型就叫做“连续强化”。如果连续强化被撤消了,动物很快就会停止反应,即消退。当固定比率不是1:1(假如是1:10)时,动物在两次强化之间的反应速度会非常快,而且在强化被撤消之后,反应的消失也慢得多。②在固定间隔程式中,有机体在做出第一个反应之后,要隔一段固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强化。例如,假设这个间隔是两分钟,鸽子在第一次啄食之后,紧接着是两分钟的间隔,然后才能得到食物。在学会粗略估计时间之后,鸽子会慢慢地啄食,直到临近强化的时间,它又啄得非常快。在得到强化之后,其反应频率再次降低。这就像许多学生平时不怎么努力学习,快到期末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而考试一结束,又回到懒散的状态,直到下次考试来临。在这一点上,大学生和鸽子看起来非常相似。计时工资也是属于这一类强化。③变化比率程式是指保持强化比率的平均值不变,但具体实施时,强化比率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变化。例如,对于鸽子的反应平均每20次强化一次,但在实验中,可能每次反应都会得到强化,也可能中间有几百次反应都得不到强化。此时,由于强化概率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有机体的行为会保持比较稳定的速率。变化比率强化的典型例子就是赌博。④变化间隔程式即是指强化的时间间隔变化不定。利用这种强化程式,可以有效地消除强化呈现之后反应频率降低的现象。斯金纳举的一个例子最能说明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平均每5分钟给反应强化一次,中间这段时间可能短到几秒钟,或长到10分钟,而不是每过5分钟就进行一次强化。在有有机体已经得到强化后,再偶尔紧接着进行另一次强化,其反应就会连续进行。在这种强化方式的影响下,有机体的操作会相当稳定,始终如一。我们已经观察到,平均每5分钟得到变化时距的食物强化的鸽子,每秒能作出2-3次反应,连续反应长达15小时;在此期间,鸽子停止反应的时间从未超过15或20秒钟。进行这种强化之后,再消退某个反应通常是十分困难的。以时间间距可以变化的强化为基础,可以提供多种社会或个人强化,所形成的行为具有超常的持久性。”①

由上可见,与固定比率和固定间隔程式相比,在变化比率和变化间隔程式中,由于强化的不规则出现,有机体不会很容易就觉察到强化已经不再继续了,因此其反应消退得很慢。在分别阐述了上述四类强化之后,斯金纳还设想,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行为效率,可以使用强化表,联合采用多种强化程式。

二、言语行为

斯金纳认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是他最重要的工作。①1957年,他出版了《言语行为》一书。斯金纳主张,言语行为就像其他行为一样,是个体发出的并受到强化的行为,可以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来解释。语言不是内部心理动因或计算机式大脑的产物,词语不是符号。言语行为是说话者所属的语言群体选择和强化的产物,使个体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事物产生联系。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对人类语言的分析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受到了乔姆斯基(Noam A vram Chomsky, 1928- )很有影响的无情批判。主要是因为“乔姆斯基的语言学分析,当代关于语法和语言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斯金纳的较不精确的建议,有了相当深入的发展。……斯金纳对句法及其获得的解释是他的整个分析中最薄弱的部分,但语法分析正是现代语言学的长处。”②斯金纳的语言理论过于依赖外部强化,不能很好地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的创造性、语言表达形式的丰富性等许多重要的问题。

三、心理治疗观

斯金纳的实验行为分析也应用到了心理治疗中。在1930年代,他对使用操作技术治疗精神病患者感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斯金纳最终没能做这件事。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一书中,斯金纳专列了一章讨论心理疗法。首先,他分析了人类的社会行为中由控制不良而导致的副作用,如逃避、反抗、消极抵制;而恐惧、焦虑、愤怒或狂怒、压抑则是控制在情绪上的副作用。斯金纳指出,通过惩罚的控制在操作行为上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例如作为逃避的一种形式的药瘾、精力过分充沛的行为、过分抑制的行为、有缺陷的刺激控制、有缺陷的自我意识、厌恶性自我刺激等。③可见,在问题行为的成因上,斯金纳持有的是一种外因论,即控制不良论。也就是说,异常行为主要是由于控制不当、强化不当、尤其是惩罚过度所造成的。斯金纳指出,对个体本身或他人来说是烦扰或危险的行为需要治疗。与上述观点一致,斯金纳在治疗观上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技术旨在翻转作为惩罚的结果而产生的行为的变化。”④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心理治疗是不良行为产生的逆过程,是要纠正一种特定的行为状态,必须对其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治疗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控制、强化的过程,是使行为朝向积极的、合意的方向转变的过程。

①[美]史密斯(郭本禹等译).当代心理学体系.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0.

②[美]G·H·鲍尔,E·R·希尔加德(邵瑞珍等译).学习论——学习活动的规律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313.

③[美]B. F. 斯金纳(谭力海等译).科学与人类行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36-344.

1952年,斯金纳曾在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的大都会州立医院发起了一个行为治疗项目。1953年11月,斯金纳和他的同事们在一篇题为《行为治疗的研究》的论文中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标志着行为治疗这一术语被首次使用。①如今,行为矫正和行为治疗仍是心理学中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而斯金纳对此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四节对操作行为主义的评价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形式——至少在20世纪后半叶是如此——甚至在认知革命之后它仍然是很有影响的。沿袭斯金纳传统的研究者组成的学术组织行为分析学会(Association for Behavior Analysis)目前已有2600人【从网络再查最新的数字】;大约有二十几份学术杂志,或者发表基本的操作研究(如,行为的实验分析杂志),或者发表以斯金纳的工作为基础进行的与临床有关的研究(如,应用的行为分析杂志),或者发表与激进行为主义有关的理论文章(如,行为分析者与行为和哲学)。这些杂志仍然被阅读、引用,而且最重要的是仍然刊发新的研究。怀亚特(W. J. Wyatt)等人指出,这些杂志每年发表500多篇文章,有20000多订阅者。②斯金纳的研究还通过其他的组织和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仅仅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因此,斯金纳的遗产目前依然存在并完好。(我们还可以引用1984年发行的专门介绍斯金纳的研究的有影响的杂志《大脑与行为科学》【搜索看看】。)

托德等人做得非常好,他们指出了在心理学教科书和大众媒体中出现的对斯金纳的许多误解。③

心理学史导论·斯金纳的礼赞

斯宾塞对联想形成机制的解释,十分倚重接近律。斯宾塞-培因原理已成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的基石。④

①[美]V iney W, King D B. 心理学史:观点与背景(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5.

②Wyatt, W.J., Hawkins, R.P., & Davis, P.(1986). Behaviorism: Are reports of its death exaggerated? The Behavior Analyst, No.2, pp.101-105.

③Todd, J.T., Morris, E.K. (1992). Case histories in the great power of steady misrepresent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No.47, pp.1441-1453.

Skinner box

Popplestone & McPherson (1994), 97

Skinner box, cat, f rom Marc Richelle's article

Psy chology Today, May 1970, p. 59

Skinner, BF

Psy chology Today, 1972, 6(11), 66-72

Psy chology Today, 1982, 16(5), 48

Skinner, BF and daughters 1947

Psy chology Today, 1979, 12(3), 30

Skinner, BF, baby-tender

Psy chology Today, 1979, 12(3), 28

Skinner, BF, baby-tender, Deborah and Ev e

Psy chology Today, 1979, 12(3), 30

Skinner, BF.

Psy chology Today, 1972, 6(11), 62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47, 2, 223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48, 3, 180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56, 11, 222-232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69, 24, 468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72, 27, 72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77, 32(10) ad pages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87, 42, 781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90, 45, 1205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92, 47, 1560

Contemporary Psy chology, 1958, 3, 211

Contemporary Psy chology, 1960, 5, 25

Contemporary Psy chology, 1970, 15, 529

Contemporary Psy chology, 1972, 17, 467

Contemporary Psy chology, 1976, 21, 455

Contemporary Psy chology, 1988, 33, 397

Hilgard (1987) Psy chology in America p. 196

History of Psychology in Autobiography v.5

Popplestone & McPherson (1994), 96

Psy chology Today, 1967, 1(5), 20-23

Psy chology Today, April 1969, p. 66

Wilson, O'Leary, & Nathan (1992) Abnormal Psychology, 44 Woodworth (1948), Contemporary Schools of Psy chology, 117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air crib

Popplestone & McPherson (1994), 166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photo of books written by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92, 47(11) cov er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teaching machine, 1953

Popplestone & McPherson (1994), 173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with pigeon

Contemporary Psy chology, 1956, 1, 7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Earliest cumulativ e records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92, 47, 1320-1322

Skinner, Burrhus Frederic: Photos of trained rat f rom Lif e magazine, 1937 American Psy chologist, 1992, 47, 1324

行为主义理论整理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理论 1.行为主义 一.华生: 1913年约翰.B.华生发表了《行为主义这眼中的心理学》;1924年约翰.B.华生出版了《行为主义》一书。 华生认为只有可观察到的事物才是合理的、属于科学的研究课题。主观的内在感受不能被观察到,也不能取得一致的、精确的测量,所以这些主观感受在客观的科学中是没有地位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外显的行为,即那些可以被观察到的、可预见的、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这控制的行为。【华生认为思维只是言语行为的一种变体,是一种无声言语,伴随着轻微的声带振动。】 华生认为人格就是“我们的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而几个关键的条件反射原理就足以解释人类几乎所有的行为。(eg:塑造婴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二.斯金纳: B.F.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一个特殊分支:激进行为主义。斯金纳相较之华生提出了一 个这样的挑战: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观察到那些可以解释我们行为的内在原因。当我们引进一个内在原因来解释行为时,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懂得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但是我们错了,我们只是为这种行为加了一个标签,并没有说明这种行为来自何处。【斯金纳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在一方面很接近:人们以为自己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许多行为的原因人们并不知道。】 斯金纳说快乐是“操作性强化的副产品”。带来快乐的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强化的强化物。 斯金纳在最富争议的一本书《超越自由与尊严》中认为,我们选择做什么并不依据内心的决定,而只是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反应。表现出高尚的行为,人就能赢得尊严,但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所以这种尊严也只是一个幻想。(!!) 2.条件反射(学习)的基本原理 传统行为主义者用学习经验或条件反射来解释行为的原因。他们不否认遗传,但是认为和条件反射的力量相比遗传并不重要。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若想了解人格的形成过程和问题解决行为的发展过程,必须先了解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条件反射有两种类型:一是经典条件反射(巴浦洛夫条件反射);二是操作条件反射(或称工具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浦洛夫用实验证明了动物能够把环境中的刺激与引起反应 的其他事件相联结,从而对环境中的刺激产生反应。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是操作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开创者。他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方面最激进的一位,同时,也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他最有影响的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 在斯金纳之前,心理学家们就已经用刺激——反应联结对学习作出解释,如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①又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trial-error learning)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② 斯金纳指出,虽然,某些人类的行为正如之前的心理学家们说的那样,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但是,这些只能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一小部分,于是他提出了另外一类行为,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因为它们是在环境中缺乏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物时操作的。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并由此提出了对教育实践起巨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 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经典实验——斯金纳箱(Skinner box): 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了“斯金纳箱”,并用来研究各种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行为。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通常内设一杠杆,杠杆与一食物仓相连,动物(如白鼠)偶然地一按杠杆,食物仓便打开,落下一食物小丸于食物盘内,箱外有一记录器,可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实验中,动物从初始的混乱动作中无意地碰到杠杆而得到食物,从而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通过更为复杂的设计,动物还可以学会分化行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一。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是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那么,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呢?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和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 我们通常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经典行为主义,而把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那么,斯金纳"新"在哪里呢?学习完本部分的各小节之后,我们将会对斯金纳的各种观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行为主义的领袖---斯金纳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习得。于是,班杜拉很强调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班杜拉 四.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中的一个极重要的派别。"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形态,它的出现是西方实验心理学内在矛盾的产物,它的发展构成西方心理学历史逻辑的一个环节。" (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把行为主义放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价值和它的局限性。 出于这样的基本观点,教材对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的理论分别作出了评析。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而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 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 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 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心理学终于被纳入了自然科学的行列。 二)如何研究人类行为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认识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介和认识 摘要:20世纪30年代后期,因受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所谓的“新行为主义”。其中斯金纳由于主张彻底的行为主义而久负盛名,受到西方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从其哲学起源、师承、基本立场观点、及其应用, 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析, 指出了它的特点与缺点, 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操作行为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 1.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哲学起源和师承 逻辑实证主义是一切新行为主义的共同哲学基础。其代表人物是石里克(Moritz Schlick)和卡尔普纳(Rudolf Carnap)。主张哲学应该考究科学语言中词的意义(语义学),考究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法学)。他们之中有人认为任何科学分支中的语言,都必须可以被转译成相应的物理学语言,都必须能够转译成对物理事件的描述,他们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哲学的物理主义,和操作主义原则有某种相似。他们强调间接实证的方法,强调对经验进行分析。认为一个命题是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能被经验证实。从方法论上突破了早起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而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所实施的禁忌,推动机体内部因素的研究成为可能。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也从这一点上吸收了逻辑实证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与早起行为主义的最大区别。 操作主义是在本世纪20年代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

(P.W.Bridgeman)所首倡的。它主要是实证主义哲学和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最新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布里奇曼认为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以及记录、运算的操作的结果,于是他提出了操作主义的原则。操作主义原则可以看作是一种科学语言学的规则,而按照操作主义者的观点,语词和概念如果要有明确的意义。任何术语,如果不对应于一组相应的操作,它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布里奇曼以长度这个概念为例,说道:“我们说到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所意味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能够说出任意的,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何,无疑我们就知道我们所说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而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就足够了。要发现一个物体的长度,我们必得进行一定的物理操作,因而,当测量长度的操作固定之后,长度的概念也就固定下来了。也就是说,长度的概念所包含的,不多不少,恰恰是一组操作;概念和相对应的一组操作是同的。”[2]本着上述的这种原则,操作主义者认为像意识、心灵这样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对意识或心灵既不能观察、测量,也不能记录、运算。这种认识对斯金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操作主义者还提倡一种描述性的句法学。他们认为科学体系一旦确定了概念间的操作式定义以后,继之就必须描述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就是科学语言的句法形式。正如布里奇曼自己所说:“(操作主义)仅是这样一种信念:与其分析客体和实体,不如分析行为和遭遇为好。”[3] 2.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观点 2.1基本立场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81 更新时间:2007-7-14 (一) 行为的分类 斯金纳把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 "应答"是由一种确定的刺激所激发的行为,服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它可以是无条件反射,也可以是条件反射。这是经典行为主义所注重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 "事实上,有机体的行为总是为了适应一定的环境的。一个有机体在一个环境中更多的行为是自发的,偶然的。一些自发的行为受到结果的强化【强化(reinforcement):使有机体的行为的发生频率得增强的刺激。强化有正负之分,当一种刺激的增加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称为正强化;当一种刺激的减少能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就称为负强化。不管是正强化或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经常重复出现。另一些行为没有得到结果强化,发生的频率就会下降直到不再发生。斯金纳把那些自发发生而受到强化后经常性重复的行为,称为操作行为。他把操作行为当作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构成操作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例如: 斯金纳长期从事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研究。他在著名的"斯金纳箱"(如下图所示)所进行的实验中,一只饥饿的白鼠被放入箱中,箱子的构造尽可能地排除了一切外部刺激,而白鼠则可以在箱内自由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白鼠迟早会偶然地按压箱壁上的杠杆,如果这一动作导致了食物,这就是"正强化物",因为它能提高按压运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另外,如果按压动作导致了电击,后者就构成了"负强化物",因为它能使反应率迅速下降,而也正因为此,与提供正强化物一样,负强化物的移去也是一种强化,即可以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

2012年心理咨询师:行为主义理论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 袖。.\&m2T"~-G'p6M-H;} 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11843946.html,:|3j!}:X6w/H#E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在哈佛大学研究老鼠时,他对所用的装置做了一些重要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1.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张大均郭成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因此,行为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并评估学习者的行为,以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环境中的刺激,要设立引起学习者反应的各种提示,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小步子,以利于学习者作出恰当的反应并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反应的强化或塑造,使学习者频繁地作出反应,进而不断取得进步。因此,行为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 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只涉及教学操纵和结果操作两个因素;结果操作由教学操纵直接决定,学习的结果(或行为的持久变化)是由强化的历程所控制的。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的外部刺激,它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此,研究者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探讨了教师的提问与反馈方式、讲解的清晰性、课堂管理行为、提问后的停顿时间长短等各种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这种取向的教学理论强调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建立。(姚梅林、王泽荣、吕红梅:《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创设有助于传递信息、训练技能的教学环境 按照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要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环境来支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向学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操练技能,直至熟练化。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安排好练习的时间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提供反馈,对学习全程进行控制。由于正确的反应只有在无关刺激很少的情境中才更有可能出现,所以,教学情境应该是有所控制的、简化的情境,而不是真实的情境,因为后者很容易诱发错误,一旦产生错误,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矫正错误,这势必要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控制、简化教学情境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或教学措施,提供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水平相适应的个别化教学。 2.提供层级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第四章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导语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 第一节理论背景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心理学界风行了至少50年。当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管理、行为控制以及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就构成了行为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最根本的是对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注意的反叛。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心理学的发展情况。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进行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科学。 1898年,铁钦纳发表《构造心理学的公设》一文,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的名称。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能细分基本元素的化学复合物类似,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把意识经验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机能心理学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在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认为成人内省是必需的。 第二节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跻身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

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一)华生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 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有:(1)习得律。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如狗对灯光与食物)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2)泛化。指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泛化。(3)分化(辨别)。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泛化是指对类似的事物作出相同的反应,辨别则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三)桑代克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1)准备律。指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行为主义理论——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整理笔记)

一、理论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产生于20世纪初期美国,现代化生产对人的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管理、行为控制直到通过行为技术的社会控制,作为一种革新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哲学上的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开始明确地提出科学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可供简单概括的确实的观察材料。孔德认为应该用更客观的方法研究人。马赫认为科学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的更完备的数学整理,只有客观的资料、经验才是可以接受的。它为行为主义者提出科学实践的本质,乃是对看得见的行为的客观观察的启示。 (三)行为主义是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反叛 构造主义:领袖人物是铁钦纳。心理学的主题是意识经验。由于意识经验只有经验着的人才能意识到,因此只有采用内省法才能研究人的心理。所谓心理学就是以内省法对意识的研究。内省法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自我观察的形式,其目的是观察意识的内容,解答经验的“什么”what、“如何”how、和“为什么”why三部分的内容。关于“什么”,是由心理过程的系统内省分析出那些心理元素来解答的。关于“如何”是说明通过内省分析出来的心理元素如何联结成复合物的。至于“为什么”,是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对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心理过程。铁钦纳一方面认为每一个意识都有相应的神经过程,一方面又不承认神经活动时心理过程的原因,因此他在身心问题上是个二元论者,称之为身心平行论。要内省自己主观的感觉,而不是刺激物本身。 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构造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可以追溯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人的活动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反对把心里分析为各个元素或部分;心理学不能脱离社会进行研究;心理学要研究动作的机能,而机能表现为协调,协调实际上是适应活动。研究方法上提倡主观观察即内省和客观观察相结合,更注重客观观察。 华生认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是心灵主义的,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班杜拉为新行为主义者。 二、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之为行为,行为的基本成分是反应,反应分为习得的反应(包括我们一切复杂习惯和我们的一切条件反射)和非习得的反应(指我们在条件反射和习惯方式形成之前婴儿期所作的一切反应)。 华生把引发有机体反应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称为刺激,而刺激必然属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任何复杂的环境变化,最终总是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转化为刺激作用于人的身上。说到底,刺激和反应都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便形成S—R(刺激—反应)公示,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所谓适应,我们仅指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它的生理状态,那个刺激不再引起反应。” (二)如何研究人类行为 在S—R公式中,刺激和反应都是可以替代的。当一个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被一个替代刺激所引起,就形成条件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那个替代刺激就是条件刺激。反应的替代就是条件化。如被狗咬过的人对狗的态度不同。 根据刺激—反应和形成的替代刺激—替代反应,可以进行各种实验研究,行

读《斯金纳和激进的行为主义》

读《B.F.斯金纳和激进的行为主义》 常兴禄前几天买了一本书,《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第六版),Robert D.Nye著。这本书的第三章内容是B.F. 斯金纳和激进的行为主义,下面读这章内容的一些收获。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 1904 —1990),心理学家,主要著作有《沃尔登第二》、《科学和人类行为》、《超越自由和尊严》等。 心理学不是研究心理的科学,而是研究行为的科学。(《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华生) 决定行为的因素有两个:环境和本能,本能由基因决定,而基因又是自然选择而来,所以,行为终究是有环境决定的。 基因,本能,欲望,情绪。要避免使用这些概念,不自觉地使用这些概念会使人忽视真正的决定因素——环境的作用。 “斯金纳箱”是为了研究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研究者对环境的绝对控制,使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果联系)清晰可见。 行为分为:反应行为和操作行为。 反应行为分为:无条件反射和反应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天生的,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膝跳反射、收缩反射。食物引发唾液分泌,这一过程中,食物被称为无条件刺激,分泌唾液为无条件反射。 反应条件反射,即条件反射,巴普洛夫的实验是最经典的例子。无条件刺激和另一无关刺激同时出现,引发无条件反射。多次重复此过程后,即使不出现无条件刺激,无关刺激同样可以引发无条件反射。此时原来的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而原来的无条件反射变成条件反射。(把无条件刺激转变为条件反射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教育领域。) 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同样可以引发条件反射,这一现象被称为刺激泛化,华生和罗塞莉. 维纳(Rosalie Rayner )对一个名叫阿尔波特的几个月大的男孩做实验。实验前,捶打钢条的声音引发阿尔波特的恐惧反应。实验时,让捶打钢条的声音和一只白鼠同时出现,引发恐惧反应。多次重复后,小白鼠从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可单独引发恐惧反应。进而,与小白鼠相似的物体(白色的兔子、一只狗或一件毛皮大衣)同样引发了恐惧反应。这样的现象就是刺激泛化。(很多时候新行为的习得就是刺激泛化) 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受到的是行为结果的控制。操作行为未做进一步细分,只谈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我认为应该还有一个操作性无条件反射的概念,但是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根据当时的教学现状,斯金纳认为,使用教学机器可以解决其中的许多问题,因而许多人开始对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感兴趣,立志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原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在斯金纳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或课件。学生的学习是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小步子学习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不是步子分割得越小越好,否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2.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作出反应。要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就要求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作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作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

第四章 斯金纳和行为主义

第四章斯金纳和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一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提出者和拥护者,就像是一个科学发明的专利享有者,显然,他利用了各种资源,还总结了前人的成果,但精神分析依然被认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行为主义则不同,行为主义学派,远在斯金纳提出他的理论之前就已经存在,受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拥护,比如约翰·华生,斯金纳算是这一学派中的晚辈了,但是斯金纳能够被我们所熟知,能够声名远播的原因在于他将这些观点进行了一番整理,扩充了原来的观点并且将它们出版发行,他科学地发展了这些观点,并同时将这些观点呈现给了学术界和大众,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的美国社会,行为主义极为盛行,斯金纳也得以名声大噪,就像现在上脱口秀的明星一样有名,他的书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首。 行为主义的核心由三个非常极端而又有趣的观点组成。 第一个观点是,非常强调学习的作用,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你的知识,你的一切,都是经验的产物,人性是根本不存在的,相反,人类是具有无限可塑性的,约翰·华生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这段话是约翰·华生根据耶稣会所宣扬的一段著名鼓吹改写而来,耶稣会曾经宣称,“给我一个孩子,待他7岁之时,我会将他锻造成一个男人”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将孩子培养成他们想要的任何样子,华生将此扩展成“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只要给予合适的条件,我就可以把他们变成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乃至乞丐小偷,而不用去考虑他们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你们可以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观点。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华生是一个极端的平等主义者,如果不存在人性,那么一群人因为种族或性别优于另一群人的说法便纯属无稽之谈,华生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人类的自然属性不存在任何差异,个体差异源于他所受的不同教育和待遇,因此华生断言,他只需通过一定的方式,便能将婴儿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 第二个观点是反心理主义,意思是说,行为主义者沉迷于科学的理念之中难以自拔,他们主要针对的是弗洛伊德,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内在心理状态,如欲望、动机、情感等等都是不科学的,这些不可见的定义模糊的东西,不能被划入严谨的科学范畴中,因此行为主义的目标便是建立一门科学,将一切不可观测的事情都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应用诸如刺激、反应、强化、惩罚以及表示现实世界和客观事件的环境之类的概念来进行研究。 最后,行为主义者认为生物种群之间的差别并不太大,行为主义者可能会承认人类能够做到一些老鼠或鸽子不能做到的事情,但他们或许会说,“他们只不过是在一般性联想学习能力上有所差异而已。”他们甚至干脆否认,说“人和老鼠没有差别,只不过相比较老鼠,人类生活在刺激更加丰富一些的环境中罢了”从这个理论中可以得出一种研究方法,即如果动物和人类没有差别,那你就能够通过研究非人类动物的学习过程来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行为主义者常用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要讲讲行为主义的三个主要的学习原则,这三个学习原则被认为是能够解释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所有的人类行为,接下来再讲对行为主义的反对。但这三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 第一个原则是习惯化,这是最简单的学习形式,它在学术上被描述为由于重复暴露在刺激环境中而造成的对该刺激的反应倾向的降低,突如其来的噪音吓了大家一跳,但听到第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概念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他把学习的历程分为两种类型:应答型条件作用和操作型条件作用。经典行为主义研究的是前者,而斯金纳研究的重点是后者。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作出一定的动作反应;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依赖于有机体的无条件反射。同时,对待意识不象古典行为主义那样,避而不谈,而是承认意识的存在,但认为意识不过是有机体皮肤之内所发生的私有事件,它不作为行为的生理中介物,而是作为行为本身的一部分,因此感觉知觉都可把它们作为刺激控制形式来加以分析。 1.怎样看待知识:知识是联系及部分技能有组织的积累,是在基本的心理单元或各行为单元间形成各种有组织的连接。这些单元是一些刺激反应的联系,强调某人知道的东西往往是这个人的经验的反应。把知识看作是一些特定反应组合的观点,某种知识的形成经常可用课程及评定中详尽的行为目标来表示。 2.如何理解学习活动:学习是联系的获得和使用,是形成联系,增强联系,调整联系。有效的学习需要有明显的准备,即学习的行为需要"塑造"。而迁移的条件是事先获得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联系,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在最初习得的程序与迁移情境中要学的程序之间,到底有多少或有哪些共同的条件行动的产生式规则。

(完整版)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B ? F?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教学心理学家。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 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 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 作为一名实验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发现是从动物学习的实验开始的。他设计了一只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装置,里面装着一只饥饿的老鼠,一根控制杆连系着食物箱。老鼠在箱子里活动,每压一次控制杆就能得到一颗食物。这样,老鼠不断地压控制杆,不断地得到食物,不久就“学会”了这种取食方法。在这里,取到食物就是对老鼠操作控制杆的一种强化。随后,斯金纳重复对鸽子、猫等动物进行类似的实验都证明,及时地给予报酬、强化,是促进动物学习的主要因素。 由动物而推断人,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通过操作性强化,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的行为单位可以被学会,或者一个现存的行为单位可以被精炼。而要使教学或者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很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操纵这个过程的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强化系列。也就是说,根据学习的目标,在促进学习者学习时,要不断地给予强化,促使学习者向着学习目标迈进。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根据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位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考虑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仔细地考虑在特定的时间里计划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些教学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行为的获得来表示的。其次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强化物。这种强化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操纵的材料具有强烈的兴趣性;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奖励,譬如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赞语、一件奖品等等。第三,强化的最有效的安排,即教师要把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做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所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效果能提高到最大限度。 编制程度学习的流程,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积极反应原则 一个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

2021年儿童心理发展理论0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派别,虽然,现在它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有广泛影响,在一定的范围里,它仍然是具有使用价值。尤其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行为矫治的领域中,仍被广泛使用。那么,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呢?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和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班杜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体系 我们通常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经典行为主义,而把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称为新行为主义。那么,斯金纳"新"在哪里呢?学习完本部分的各小节之后,我们将会对斯金纳的各种观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行为主义的领袖---斯金纳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华生强调刺激对行为的重要性;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重要性;而班杜拉则认为,儿童获得一个行为并不一定需要得到强化。事实上,人的许多行为只要经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习得。于是,班杜拉很强调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班杜拉 四.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中的一个极重要的派别。"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特定的历史形态,它的出现是西方实验心理学内在矛盾的产物,它的发展构成西方心理学历史逻辑的一个环节。" (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92页。)把行为主义放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加以考察,就能充分地认识到它的意义、价值和它的局限性。

出于这样的基本观点,教材对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的理论分别作出了评析。 (一)行为主义的界定 传统的心理学把学科的注意力放在研究意识上,所使用的方法又是主观性极强的内省,其研究内容、结果和方法都缺乏可观性,根本无法使心理学厕身于自然科学的行列,与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平起平坐。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唯有改造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它的研究对象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验证,研究方法变得可控制、可纪录、可重复。于是,华生揭竿而起,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而把意识赶出心理的研究领域,从而在心理学中发动了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宣称心理学应把人的行为当作研究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华生所谓的行为呢?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它的构成单位是反射,而反射就是刺激(stimulus)与反应(response)的联结。(S-R)那么,什么是刺激和反射呢? 华生认为,刺激指的是外部环境和身体内部组织所起的任何变化。 反应就是随着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和腺体的变化。 根据这样的定义,华生把心理学简化为研究S-R的科学,任何复杂的行为,都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心理学就是研究刺激与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