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 13页)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 13页)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 13页)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DOC 13页)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前言

2007年6月4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华裔教授邹至庄曾在上海表示:相对于战略的制定而言,中国内地企业在战略执行、特别是内部控制上所存在的缺陷更为严重。诸如联合利华的效益下滑、合肥飞歌的破产关门、海尔MBO的操作失败等等,都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经营失败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控。既如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我国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内部控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管理意义重大,已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能否实现,更是当前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根本要求。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一种企业自律行为,它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共同实施的,为实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与效率以及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等目标而提供保证的过程。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实质

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

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程序和方法,用以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种相互联系、协调、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

2、内部控制的实质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适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行建立的具有自我控制和

自我调节功能的管理机制,这种内部控制机制能帮助管理部门尽可能实现企业业务有条不紊

和高效率地进行,以保证达到组织管理的目标。因此,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已不是指某项具体的措施或事件,而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贯彻管理方针,提高经营效率,以职责分工为基础所设计实施的对企业内部各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协

调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内部控制是企业整个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主体是企业管理者,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最终都要服从于企业管理目标的需要。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系列行动,这个系统由五项相关联的要素组成,相关的构成要素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因素的统称,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它是内部控制其它要素的基础。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管理当局识别和分析相关风险以及对企业目标实现会产生影响的工作。由于经济、行业、监督环境和运营状况不断变化,管理当局的风险评估作为设计和运动内部控制的一部分,目的是使错误和不合法行为降低到最低水平。

3、信息沟通

该要素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产生的数据,还包括在进行决策和编制外部报告时所需的关于外部事件、活动和状况的信息。企业应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层必须清楚的告知所有员工必须严格执行各自的内部控制职责,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动与其他人工作的互动关系。员工应拥有向结构高层报告重要信息的途径,并且能与外部各方进行有效管理

4、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到实施,从而使企业实现其目标。这些活动在公司范围内的各个层面和工作环节中进行,涉及批准、授权、核实、调节、经营绩效审阅、资产安全性以及职责分工等方面,如职务的恰当分离、恰当的审批手续等。

5、监督

监督是由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过程和运行效果进行经营或定期的评价,以确定内部控制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以及对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修正。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修正所需的信息,来自于内部审计人员的报告、有关管理机构提交的报告、经营的人员的反馈信息以及顾客的意见等各个方面。

以上五个构成要素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成一个有机循环的整体。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按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具体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大致有下列目标: (1)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 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及时提供;(3) 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4) 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盈利的目标;(5) 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6) 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7) 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四)、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控制。

1、组织规划控制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如果突破这个假设,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就不能起到控制作用。

(2)、组织机构的有效控制。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与纵横两体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有效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各级各部门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保证与检查;在横向组织机构中,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005年初始,中国联合通信公司开始在集团内部推行组织规划控制,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其组织控制主要做法为:

一级法人的高度集中管理,体现为公司实施以现金流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统一核算标准,实现资金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调度使用,并对不相容职务进行有效的分离;总部、省级分公司两级管理机构。公司总部为全公司的管理决策中心,省级分公司是总公司管理职能的延伸,负责所属地市分公司计划财务管理。总公司对省分公司实施“收支差额”管理;省分公司对地市分公司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三级核算,地市分公司是公司业务运营的主体、形成收入的主体,是成本费用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也是基本核算单位。在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层面上,无论是对外信息披露,还是内部经营决策,都及时取得了公司各种完整、准确的财务、统计信息,这种要求与公司目前信息沟通手段相对落后之间矛盾已被和谐的解决。中国联通的组织规划控制不仅实现了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而且保证了对组织机构的有效控制。

2、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

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联想,神州数码,中兴微电子等企业都对该项授权作出过明确的规定,既调动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当前一些单位实行领导“一支笔”审批的做法,这与内部控制的原则和要求不一致,应当改革。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对此,WEBEX(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对此项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可为我国本土企业提供有效的学习借鉴。

3、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2004年联想顶着巨大的压力收购IBM的PC业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IBM公司PC部门预算控制的不合理所造成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与PC业务大规模、低利润的经营模式相背离,而这种经营模式正是联想的特长,从而促成了这一是双赢的收购。

4、实物资产控制

实物资产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这是对单位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第一,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除上述外,实物资产控制从广义上说,还包括对实物资产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全过程进行控制。

5、成本控制

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材料,合理下料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来改善生产技术、产品工艺,从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

(1)、粗放型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是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的成本控制方法。第一,原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对大宗常用材料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法或择优厂家直接采购。第二,材料使用的成本控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目标

成本控制法,它通过“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利润”来求得,这是采用成本否决法来控制成本。二是作业成本控制法,它通过对各种不同作业及成本动因的分析、成本及费用的归集,不仅更加合理真实地计算成本,还有利于找出收入与成本不配比或仅有投入无收益的原因,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第三,产品销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宣传成本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效应只能起到促销作用,产品质量才是用户信赖的基础。因此,应掌握投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

(2)、集约型成本控制。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改善技术来降低成本控制。改善技术的方法很多,如引进新的生产线,采用高科技产品等。二是通过产品工艺的改善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集约成本控制有赖于智力成果,它能使成果带来超额利润。

6、风险控制

风险一般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变动性,与风险相联的另一个概念是不确定性。人们事先只知道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形成的结果,但不知道它们出现的概率,或两者都不知道,而只能作粗略的估计。例如,企业试制一种新产品,事先只能肯定该种产品试制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但不会知道这两种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大小。经营决策一般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在实际工作中,某一行动的结果具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就叫风险;反之如某一行动的结果很肯定,就叫没有风险。风险控制就是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出现不利的结果。风险按其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引起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高低变化,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经营风险变化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尽管如此,企业仍应采用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利润除了补偿利息外还有剩余,因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提高。但是,若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润率,这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利息,还需要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降低,使企业发生亏损,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这种风险即为筹资风险。这种风险程度的大小受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例的影响,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随之增大,借入资金比例越小,风险程度也随之减少。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增大,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

7、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的控制和再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审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一般包括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我国会计工作实际情况,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以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和程序化。

除上述七项内部控制外,还有文件记录控制。业绩控制和职工素质控制等方式。新《会计法》关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规定,实际上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责明确、相互制约、严格程序、如实记录、定期检查等。实务中,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还应当考虑:企业规模、组织系统和所有者权益等特点;经营性质、多样性及复杂程度;传递、处理、保持和接近信息的方法;适用的法规要求等。我国目前不少企业内部控制不甚理想,除知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管理当局建立、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动力、压力、强制力不够。这一状况的改变有赖于新《会计法》的贯彻和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为帮助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可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由我国有关部门制定一些重要行业的内部控制要点和参考蓝本,供各单位学习使用,并逐步健全完善,以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全面扎实地开展,并取得实质上的效益。

三、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与成因

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公司实施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公司所有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都需要纳入内部控制标准的范围以内,一家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经营管理水平乃至经济效益的好坏。在企业所面临的微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如果一家企业能做到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较强的话,那么一般来说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比较健全的;反之,在同样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那么作为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应该首先从内部控制上去寻找原因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代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由内部控制不当而给公司造成的损害,包括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社会利益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沉痛案例。

贝尔实验室作为朗讯科技最著名的实验室,曾产生过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朗讯科技乃至整个美国科研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该实验室的内部控制一直失当,持续维持着较高的资本负债率,在其所依托的母体公司朗讯科技出现巨大变动时终于酿成了恶果,自朗讯科技于2002年从美国电话电报中剥离出去后,贝尔实验室就一直动荡不安,在科技电讯业泡沫

破灭及公司产品需求下降后,朗讯科技也在不断的削减对贝尔实验室的资助。为了避免陷入破产境地,朗讯科技通过买断工龄、裁员、剥离以及出售子公司的方式削减了上万个工作岗位,剥离的子公司包括Agere、Avaya和Optical Fiber Solutions等。朗讯科技还把贝尔实验室的一些部门整个砍掉,如从事统计分析、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部门,到2006年,该实验室的研究经费已经降至1.15亿美元左右,还不到上世纪90年代获得的3.5亿美元的三分之一。研究人员的数量从2002年的3,000减少到2006年的1,000余人,其中500人是随着部门一起被剥离或出售给其他公司了。曾经声名显赫的贝尔实验室几近破产。

(一)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综合分析清华同方、神州数码、合肥美菱、格林柯尔、科利华软件等等因内部控制不当而造成经营困难的企业后发现,其内部控制实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近年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报馆使用制度以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这一点神州数码表现的尤为突出,神州数码从联想集团中分离出去之后,总裁郭为在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下,冒险实行多元化经营并导致经营失败。

2、企业管理层徇私舞弊。如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还有的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2006年科利华软件公司的破产与其中高层管理者借助内部管理漏洞而大肆侵吞甚至携款潜逃密切相关,根据2007年5月15日《中国经营报》批露的数据显示:公司中高层管理者侵吞的资金占科利华软件公司整个亏损额的1/3之重。

3、企业日常管理混乱。有的企业由于内部管理薄弱,规章制度不能执行,例如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发出存货不按规定手续办理,也不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没有做过任何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合肥美菱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退隐后,《合肥晚报》总编辑出身的继任者经营水平低下,日常管理日渐混乱,运营成本大大上扬,曾一度公告亏损,2006年,美菱电器巨额亏损达3亿多元,业绩路下滑。

(二)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不得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

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3、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的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而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指标。

4、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5、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扩张,企业管理队伍迅速扩大,但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或有培训但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管理队伍的人员,仍然呆在管理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告,没有不敢花的钱;尤其是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经法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了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1、健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

程中的核心作用;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适当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要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包括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价格委员会等在内的各项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2、要准确把握授权的”度”。

当今社会出现重大经济舞弊案件的企业,大多数是授权不当引起的,且多为”授权过度”。为此,在具体授权时要讲究授权艺术,事先要做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工作、管理、控制的需要进行授权,以避免盲目性而带来的”超度授权”。

3、要提高被控制对象的受控程度。

首先,要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运行的科学性;其次,要准确设计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再次,要加强道德规范建立,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舒适的人文环境;第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发展经理人市场,因为经理层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和有关情况的反馈者,因此他们在提高内部控制效力方面的作用非常大;最后,要积极采纳外部中介机构的

建议,特别要重视注册会计师在对单位内部控制测试后向管理当局提出的建议书。

(二)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是决定风险如何管理的基础。由于经济业务和营运环境的不断变化,风险也随之而来,辨认并处理这些风险十分必要。每个单位均应评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在实施风险评估时必须判明企业完成既定目标存在的外部风险,分析各种风险的类型和程度,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长处与短处、机遇和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可

能面对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分析2006年新鸿基、新世界、合和、恒基兆业等香港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数据后发现,香港房地产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平均仅为20%左右,现金资产比更是达到了5%,这是目前香港企业公认的最稳定、最健康的指标,而内地同类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般都高达50%--75%之间,资本负债率更高达100%--300%,财务风险高到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根本无法承受的地步,从而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我国本土企业惯常的9-10年左右的死亡周期由此而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香港的大企业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几十年上百年的巨鳄公司,至今依然维持着很低的负债率和大量现金流,就是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对比香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内地企业集团的产业扩张和资本运作、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弊端和缺陷。因此,保守才是我国本土企业最重要的财务风险观念,内地企业特别要注意控制风险,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对我国大陆本土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及时的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实现,帮助企业对”使企业目标不能达成的风险”迅速采取必要行动。过程控制覆盖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以及职务分离等多种活动。

1、通过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称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加强对人和事物的管理。

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企业一般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付款循环、收款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以此使员工职务分离,并保证企业资产安全。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是必要的举措。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脱离了手工操作的帐务处理过程,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实现了计算机化,从而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今后我们更应该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中兴通讯公司2005年通过E-BRIDGE电子商务网站具有外部资源及与内部ERP系统整合绝对优势实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主要做法为:一是以传统业务为基础,沟通代理商和中兴通讯公司产品信息、销售信息、往来信息等,为中兴通讯公司渠道伙伴提供个性化信息及交易服务。二是在中兴通讯公司e-bridge网站与内部ERP系统集成,后台ERP系统帮助各个部门实现业务快速处理和数据快速结算,大量原有的机械性重复性工作(财务管理)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员工每天必要商务操作已经离不开公司电子商务办公系统。

(3)使电子商务系统具有内部业务规范管理和外部信息集成化管理基础,形成完善

E-CHANNNEL管理体系,并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实现转化。

(五)强化企业内部、外部监督

1、加强内部监督。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有两项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内部审计。就内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

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二是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实行”控制自我评批(CSA, Control Self Appraisal)”,是指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2、加强外部监督。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摄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持广播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六)营造实施内部控制的管理氛围

新世纪的到来,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要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1、抓住内部控制中行为主体即人的因素,实现观念的创新。要解决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根本的一条还得从解决第一因素——控制环境的主体——人的问题入手。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是由企业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所造就的,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和保证。所以,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创新管理的开始,也是企业制度建设中最根本的最具革命性和生命力的部分。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企业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3、改变和完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创新。企业能否实现持续成长,关键在于能否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来调整自身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不断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变革企业的管理行为,调整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配置,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营销活动,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目标的过程。要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必须研究主、客观条件的变化,确定企业经营的目标定位;必须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对经营、财务报告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风险做充分的估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须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责任制度,强化考核和监督,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七)处理好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一些辩证关系

1、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关系

在建立内部控制时,首先要针对企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内部控制措施,如目前企业中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管理不善等问题;其次要有超前意识,不能让内部控制成为阻碍。对企业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缺陷,如伴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高科技犯罪现象的频频出现等,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做好预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措施才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不断推

进企业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

2、控制与效率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既然要牵制,一项经济业务就要由多个部门或人员参与共同完成,这必须要影响到效率;如果没有牵制,又可能造成有关人员不受限制地处理、支配财产物资,可能导致财产物资的大量流失。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处理好控制与效率的关系,既不能因过分控制而导致效率低下,也不能因讲效率而放弃控制。在具体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抓住关键点,对具有固定风险的重点经济事项进行严格控制。

3、理论性与操作性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操作性。一般来讲,可操作性越强,其控制效果越好。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时,应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坚持岗位分工与责、权、利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原则,在制定具体控制程序和规则时,应使理论性的描述立足于操作性,并予以量化,做到条理分明、定性恰当、定量合理。对不能执行或执行起来达不到预计效果的内部控制措施对企业来讲就相当于不存在。只有注意了二者的结合,企业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4、控制点和空置面的关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而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面的控制与点的控制要有机结合。各项控制目标分别需要通过若干相应的控制因素予以实现,而这些控制因素作用的发挥需要对某些容

易发生错弊的业务环节进行针对性控制,不同的控制点有着不同的业务内容和控制目标,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才能预防和纠正各种错弊。

结束语: 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

可以实现的。国家应该给予企业塑造一种重视、开发和研究内部控制的宏观环境,社会各界也可以给企业管理者以适当的压力和动力,让其自觉提高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加强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仅是管理层的事,我想内部控制应该也是每

一个员工的责任,因为内部控制是贯穿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一系列行动,只有当内部控制被”植入”经营活动中时才是最有效的。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不同级别的员工都应涉及到内部控制的某一环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迎秋:《论中国现阶段的长三角企业债务率及其警戒线》,《经济研究》2005(7).

[2]马栓友:《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经济研究》2006[4]。

[3]王小鲁,樊纲:《中国中部地区企业风险控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6(1).

[4]尚卫平:《我国服务业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差异程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5(1).

[5]苏雪串:《产业结构升级与企业风险控制》[J],《商业研究》2007(11).

[6]赵人伟等:《外资企业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摘要:建立和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本文将通过相关文献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对策做相关陈述。 关键字: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意识淡漠, 甚至对此有很多误解, 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的先天不足以及监督乏力等多方面的原因, 致使我国企业部控制普遍薄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重大缺陷, 内部控制乏力 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 董事会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 集体投票决定重大决策; 2 制衡经理层, 决策层和管理层分开。但是, 目前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虽

然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 聘任了总经理班子, 但在实际工作中, 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以国有性质为主的上市公司由于国有股东缺位问题, 导致股东大会、董事会不能真正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层( 总经理为代表) 应有的控制作用。相当多公司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或非董事长也是董事会的重要成员, 结果产生/ 内部人控制0现象, 董事会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一些企业集团产权不明,且企业集团高层人员素质差,不懂内部控制为何物,当然更谈不上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了。有一些企业集团没有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等特点去设计,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切实际,偏离控制重心。 (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得力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积习沉疴, 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忽视内部控制的作用, 反而认为有关制度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不重视其建设, 有关制度残缺不全或内容不够合理; 有的企业虽有内控制度, 却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核电产业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为企业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深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控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电气党委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作为纪委工作的重点工作抓,而作为世界级工厂建设的企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准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 1、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常用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简称为企业内控。 从上述我们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2、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2001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被曝光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直到2008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控规范的发布是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和整合。企业对于内部外部的风险可以得到更系统有力的控制。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即解决了什么是内控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开展内控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让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人人都能够遵循的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达到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都能被体系涵盖并有效的控制。纪检监察工作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督促企业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 及

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当今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加强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对于理顺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内部管理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企业内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公司治理为线索,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具体对策。本文针对内部管理的企业层面与生产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 策分析。 关键词: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也发生着越来越深入的变化。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简历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管理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

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当前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公司层面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要发展,则其自身实力及综合竞争力必须不断增强。在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之下,发展企业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之一即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一途径既适用于国有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当前正蓬勃发展的广大非公制企业。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既涵盖了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管理,同时也囊括了企业的采购、人力、计划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企业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间发挥着组织、协调、调控的综合作用。优秀的企业管理不但能够帮助企业在现有经营模式上得到平稳、高效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先进思想,从而帮助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然而,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普遍起步较晚,管理投入不足,因此在企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发现、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企业管理规范性不足,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各企业间并未形成一套程式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现状在为不同企业提供了自我管理的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不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逐渐形成。这些错误的企管模式的长期存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 (1)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部控制的八大要素为基础,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解释其成因,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企业大力推行内部控制。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XX年6月,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XX年6月,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但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治理的具体体现。在现代公司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不仅仅是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包括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实践

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停留在保障会计资料安全、完整及资金的安全性上,无法有效实现会计的监督与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具体可归纳为: (一)会计控制相对弱化。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会计控制普遍弱化,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体现在报账算账上,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无一不是政府主导下的产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对外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少数企业为了某种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利用会计系统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了。另一方面,受陈旧的管理体制制约,我国企业的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职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是单纯的报账员,在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使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大大弱化。从近年被揭露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是通过政府部门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外部力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措施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停留在文字层面,内控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相对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较低。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建立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和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内部控制工作只停留在“纸上文章”和应付检查层面,未对执行和监管起到指导作用。甚至有些事业单位认为内控成本过高,造成单位办事手续繁琐,不利于运行效率提高,因而对内控的执行缺乏积极性。 (二)缺乏高水准内控管理人员 从整体来看,事业单位内控人员的素质偏低,尤其在一些基层单位,内控知识缺乏,或缺少相应的内控经验,内控人员难以胜任工作,不能有效的实现内部控制所预测的效果,导致内控执行时缺乏必要的力度,使内控失效。 (三)内控制度残缺,内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规范的范围过于狭窄,导致制度成为摆设或者残缺的现象。此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构不具备独立性,我国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从目前来看,出于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一

般将这项工作交由会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负责。由于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要受到单位的限制,因此也不具备独立性。 (四)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一些重要事项范围和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界定,决策方式和程序以及议事规则不规范不清晰,没有建立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一些人员较少或较基层的事业单位,“家长制”作风严重,领导“一言堂”、“一支笔”审签。 (五)日常业务运行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陷,不能及时为内控部门提供资产、资金的使用数据等第一手资料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本单位业务上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参与较少,对相关业务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多,导致单位财务和业务办理脱节,从而无法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内部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无法及时反映资产变化,应入未入、该销未销,导致账物脱节、存量不清。例如,有的个别单位建造的楼房已使用多年,工程支出仍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 (六)预算外资金监管不力,把预算外资金视同部门和单位的自有资金 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资金的管理制度,只实行简单的收支两条线方式,在资金管理方面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

·120·Business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茵 摘要: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息息相关,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完善,相应的内部监督体系也不健全,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内控控制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分析,指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与企业内部控制通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让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转的质量,防范风险,强化经营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将风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各种舞弊活动。 会计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管理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数据准确、真实、合理以及为鼓励遵守既定的管理政策而采取的所有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内部控制主要包含风险评估、内部环境、控制措施、信息系统采集以及监管系统等几大要素。 二、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尽管我国多年前就对企业提出了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但是当前仍然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因此许多企业建立所谓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徒有其表,只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检查而做个样子,其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完全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经营状况而确定的,同时内部控制制度覆盖面不全,没有很好的将企业内部运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部门与部门之间控制制度参考标准不一,会计工作责任制度不明晰,容易造成核算紊乱的局面,最终出现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准确的现象。 2、企业内部监管机制有待完善。尽管当前许多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把关监督,但由于审计部门和会计部门职能交叉较多,甚至工作有相互重叠部分,即审计部门在进行监督的同时,也从事着一定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工作,而没有独立于会计内部控制单独存在。这就容易造成审计部门即当裁判又当球员的局面,其审计原则往往遭到其会计工作利益的挑战,稍有偏差,内部控制的监管就不能有效的得到执行,因此也使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更有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肆侵吞公款,利用假账非法占用企业资金,造成企业成本和费用的虚增。另一方面,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会计监督要求监督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不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更要上升到管理的层面来管理企业,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企业内部风险意识差。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未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经营风险的概念,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均一窍不通,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导致在业务处理上独断专行,致使企业缺乏内部风险意识,造成财务部门漏洞百出,给一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员工提供了侵占企业资产的可乘之机。企业日常的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应该时时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尤其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由于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内部风险意识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造成企业的管理出现混乱,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带来负面影响。 三、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明确的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只有确立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指导、引导和激励企业上下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其次,应依据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健全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内控制度,合理地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从体制上消除会计造假根源,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另外,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时要注意“内部牵制”,通过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来保障组织运转的有效性。 2、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应在监事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为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否则只能是形同虚设,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并对监事会负责。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预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做出修正或改进控制对策,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以期能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3、提高人员风险意识。企业人员的内部控制风险意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为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提高执行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具备与其职务相适应的素质。否则,即使完善了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能力或个人素质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失败,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在业务素质上,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其对业务的熟练程度,提高会计人员有效利用各种软件、工具高效、准确地处理报表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同时有必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坚持职业操守,企业一切会计活动应当坚持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客观会计数据,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会计内部控制质量。 四、结论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有效创新并完善内部控制理论,我国企业一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关键控制点及重点环节的监督,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趋利弊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连云港柏兴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魏志永.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全国商情.2010 [2]张小凡.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J].科技资讯.2011 [3]刘衡.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华章.2009 [4]贺明华.浅谈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国科技纵横.2009[5]陈孝城.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J].中国外资.2010 [6]张虎.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1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其完善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会计行为,提咼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部控制的八大要素为基础,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现状,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解释其成因,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企业大力推行内部控制。1996 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一货币资金(试行)》;2003年6月,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一一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一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但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来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治理的具体体

现。在现代公司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不仅仅是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包括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在实践中,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仍停留在保障会计资料安全、完整及资金的安全性上,无法有效实现会计的监督与参与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能。具体可归纳为: (一)会计控制相对弱化。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只有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企业的财务运作、经营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分析依据;只有将会计控制强而有力地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保障资金的安全、尽力规避风险。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会计控制普遍弱化,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体现在报账算账上,对于企业的财务运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方面, 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无一不是政府主导下的产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种对外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大多数企业没有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少数企业为了某种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利用会计系统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与管理了。另一方面,受陈旧的管理体制制约,我国企业的会计职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职能,大多数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是单纯的报账员,在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过程中,严重受制于企业管理决策层,无法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使会计的监督与管理职能大大弱化。从近年被揭露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问题都是通过政府部门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等外部力量揭露出来的,反映出我国企业会计控制外部化的特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0-11-16T08:57:40.03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6月下旬刊供稿作者:杨凯 [导读] 除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方面存在上述问题外,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杨凯(中铁物资集团铁建民爆器材专营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角度,对我国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石。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又于2010年4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配套文件。这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又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基本规范》为基础,以《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等配套指引为补充的、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且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看,在新的会计准则背景下应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已成为了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公司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效果的好坏。它涵盖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对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公司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公司各种规章制度、文化、业绩评价机制等。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可以看出,在这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失效问题。 1.1 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造成内部控制的流于形式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有的为内部控制只针对一般员工,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与审计有关系,而与企业没有直接关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它缺少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致使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1.2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不完整、不科学,执行不力一些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使内部控制缺乏完整性;许多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偏重于事后控制,通常是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更严重的是,企业往往注重钱财等有形资产的控制,对人员素质和信息等无形资源控制不够,使企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除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方面存在上述问题外,在内部控制的执行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已建立的内部控制要保证其有效执行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相配合,目前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的内部审计部门很多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的监督检查权力,而在执行内部控制时也没有具体的奖惩标准,结果,内部控制执行好坏都一个样,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1.3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妨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内控制度更多地维系在经理层的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安排基础上。我国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缺乏分工,没有按国际惯例分设专门委员会,结果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薪酬激励机制、投融资决策没有专门董事监督;内部人或控股股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1.4 公司文化建设薄弱公司文化是公司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公司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公司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公司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公司文化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在良好的公司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问题。大多数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重视公司文化的环境建设,但对公司文化内容以及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很多公司负责人只是在“作秀”。 1.5 监督,考核机制乏力目前多数企业的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来实现,但是一些企业的内审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财务部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有效,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较突出的薄弱环节。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检查或者没有认真去考核、检查,而只流于形式,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制度无论多么先进、完备,在没有有效监督考核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几点思考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应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水平,将内部会计控制置于企业的战略高度。本企业以“合作、进取、至诚、超越”的企业文化为指导,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监督反馈环节等都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中。 2.2 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本企业首先加强了会计人员的政策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纪律性,使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同时加强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坚持定期培训,定期考核,严格上岗证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此外,会计人员还应掌握岗位所需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能正确应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 2.3 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财务流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的财务信息化既能简化和规范内部控制,同时又能提升实施效果。本企业在2007年4月份,引入了财务办公自动化的新平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有关财务子系统的使用,实施信息系统全面集成。采取“硬件集中、软件集成”的办法,将管理流程自动化、软件功能服务化、接口技术标准化、业务功能模块化融为一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集中交换平台,实现了借款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和差旅费报销流程的信息共享和流程简明。财务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内部控制上更加严谨,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012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72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2 (CumulativetyNO.472)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概念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还处于最为原始的阶段,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些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有些企业将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都看作为内部控制;有些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化。近些年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造成我国企业资产流失事件的多次发生。 (二)内部控制理念与运用不协调 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对于其理念的理解与研究不如一些发达国家,但是如果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不加入到企业的管理控制之中,即使再完美的理论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唯有将内部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经营管理中,才能使理论更具有实际性。由于我国企业控制理论大多都是借鉴于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理论经验,很少的企业能够将原有的理论融入到自身企业中,结合自身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完善改革。这样理论与实际不协调的现象会使一些管理条例成为在纸面上的摆设,并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限制性。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协调 我国很多企业不能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统一起来,将内部控制看成一种被动的防御措施,对新时代内部控制的职能体系理解的还不够完善。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统一结合应用,变内部控制为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经营模式与方法的实现、跟踪、反馈、调控和整合之中。将两者统一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对内部控制实质重视程度不足 内部控制体系应像企业其他体系的职能一样,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基础措施融入到企业的总体之中。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造成企业忽视内部控制的作用,仅仅是制作了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制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和实践效果不加重视。甚至有些企业会向优秀的企业机构购买内部控制的设计方案,这样做无非只是为企业增加了华丽的外表而对内在的管理却毫无收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是整个制度的关键之处,若执行力度不够将会影响到内部控制体系作用的发挥。 (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理解不够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更晚,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只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深入的理解与研究。而且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侧重研究方向较为单一,没有与其他内部控制体系过多的实践接触机会,这就造成内部控制研究人员对于理论的理解不透彻,实际操作不熟练等现象。 二、我国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法规混乱 从我国内部控制的整体上来看,近些年内部控制虽然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都是针对本行业来制定的,仅在本行业上应用完善,但是在其他行业上却无法行得通。缺乏内部控制的通用法律法规制度,造成规章制度的混乱,需要形成统一制度,利于管理体制的完善。 (二)两权失衡,内部控制责权不清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良好协调制约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国有企业主要是采取所有权代替经营权的方式,但在现代社会,国有企业有趋向于走经营权代替所有权的方式。而我国并没有完整的一套保护国有财产保值的体制。这样就导致了,所有权只是徒有其名,而经营权却得不到相应的控制权力,因而就产生了很多滥用名利,谋取各人私利等不当的现象。造成了企业控制环境的严重恶化。 (三)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企业应当做好风险防范的准备,风险意识应当不断提高,需要有对目前环境作出分析、判断、防范、控制风险等实力,增强企业内部的压力。有些企业不具备风险意识,不会对当前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而当企业面对风险时却手足无措,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 (四)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社会中的很多监督部门如:税务、银行、审计等,在工作时没有统一的监督机制,各行其职,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足够的震慑力。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不能单靠审计部门一方监督企业经营,应在加强审计部门监督机制的同时,多方监督部门同时深入到企业中,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监督力度。 三、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目前还在初级发展阶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文中对一些问题列举,并分析了造成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因为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不能只靠企业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还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来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时代报告.浅析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2011年第8期. [2]李小娟.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绿色财会[J],2011年03期. [3]任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0.3. 作者简介:史建春(1959-),男,2003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现就职于中国兵器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工作,刘东平(1970-)年,男,本科,学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现就职于中国兵器集团公司下属企业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与发展规划部副部长,研究方向:综合统计、综合计划、项目管理、财务预算及绩效考核工作。 (责任编辑:赵春辉)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史建春 刘东平 (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襄阳 441404) 【摘要】内部控制是近些年来一个很热门的词汇,内部控制问题也成为了很多学术界和商务界所重点研究的对象,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为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文件,以指导各企业部门依照文件来找寻适合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各个企业也都积极的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希望借此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改善企业管理制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在企业控制理论建设和实际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对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很多不足,因而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促进我国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际应用上取得双重提升。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 原因 186 Times Finance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精)

2010年第71期(总第2343期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徐秀艺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多为形备而实不至,未能达到内部权力制衡的效果。主要表现:(1股权结构不合理,在许多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而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不到位,缺乏人格化代表,使股东会流于形式。(2监事会受制于董事长或总经理,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决策,导致即使董事会有违法违规行为,监事也不敢监督,监督作用难以发挥。(3在我国许多公司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绝大多数,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 (二内部审计监督不力。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而要确保内控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受到限制,弱化监督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着专职人员少,缺少复合型内审人员,内审人员缺乏与其职业相适应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力。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活动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这就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无法发挥作用。 (三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 在我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组织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另有一些企业又为精简而精简,没有考虑清楚组织机构内在关系,发现问题时又反过来增设机构和人员,造成明减实增。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

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缺乏严格的监督,以权谋私,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不进行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独断专行,导致决策失误的事项屡有发生。 (四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一个差的企业文化则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企业文化战略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即使规定出各种制度和要求来,也没有创造出良好的执行氛围,没有将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习惯、行为标准很好地结合起来。企业文化的培养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大多流于形式、忽视执行。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或口号上,没有将这些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活动中去。由于缺乏文化氛围的支撑,会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缺乏风险意识等,使得企业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发展。 (五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合理。 人力资源的优劣对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没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几乎都由企业所有者决定,难以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用。再就是权责不分明,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严重。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体系,缺少公平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缺乏完善的激励系统。员工对企业没有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和责任感。因而,带来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理解和执行的能力差,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和警觉性。此外,对业绩的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容易导致经营管理人员只顾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六管理者内控意识淡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臵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 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参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