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辅助空间:门厅、走道、过厅、储藏室、阳台、露台

·阳台:为了获取阳光而设置的,是住宅通向自然的过渡空间。

使用功能分类:生活阳台、服务阳台

平面形式分类:凸阳台、凹阳台、半凸半凹阳台

阳台设计一般要求:

1.开敞式阳台的地面标高应低于室内标高的30~150mm,并应有1%~2%的排水坡度将积水引向地漏或泻水管。

2.阳台栏杆需要具有抗侧向力的能力,其高度应满足防止坠落的安全要求:低层、多层住宅不应低于1050m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0mm的要求。

3.阳台设计应综合考虑空调室外机的放置问题,便于空调室外机的安装和检修,同时使阳台立面丰富。

4.要避免阳台过深或形状特殊对下层住户造成的阳光遮挡,影响其日照效果。

5.阳台的安全、视线干扰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套型:满足不同家庭人口规模、结构及居住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质单位的组合类型。套型空间的合理分室:生理分室、功能分室

套型空间的功能分区: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和公私分区

·塔式住宅套型平面组合关系

塔式: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的、独立的、四面临空的住栋形式。这种类型的住宅平面在长宽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以一组垂直交通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

优点:节地、公摊面积小、楼电梯利用率高等。

缺点:朝向、通风和对视等问题。

·套型空间立体组合

1.错层的定义:错层式住宅又称变层高式住宅。(起居区或卧室区整体变层高、主要居室贯通两层)

2.复式或跃层的定义及其主要形式:

a.复式套型

b.跃层式套型(顶部跃层式套型、底部跃层式套型)

·面宽:指主要采光面的宽度

·进深:指与面宽相垂直的面的宽度

·套型朝向与通风组织的地域性要求

1.朝向选择

①套型的朝向选择

A.南方,要注意通风、遮阳、隔热,以防室内过热;南方住宅建筑的朝向以接近夏季主导风向为宜,同时必须考虑暴风雨主要的吹袭方向和夏季高温是太阳辐射的方向

B.北方,注重采暖,防寒和保温,北方住址建筑要注意冬季保温朝向尽可能的获取阳光为宜,同时不能忽视夏季来自东西向太阳辐射的作用

②房间的朝向选择

人们希望在采光、景观条件优越的房间中活动。

一般根据居住者对房间使用时间、频率来安排房间朝向、方位。

主要居室如起居空间、主卧室应布置在最好的朝向,尽量避免安排西向;

次卧、书房、餐厅等,根据条件可依次降低要求;厨房、卫生间、工人房等多数布置在北侧或较差的朝向;门厅,储藏室等可布置在房间中部,接受间接采光。

2.通风组织

当套型通风组织困难时,常用的处理手法是:设置内天井或平面凹槽。

A:在一个空间中,尽量将风口,出风口错开互为对角布置,使得气流在室内经过的路线延长,扩大影响区域。并注意使气流能够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生活区域,以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

B:在复式或跃层的套型中要考虑门窗剖面位置的选择,以便组织竖向通风。

C:注意门窗自身的相关构造设置,以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风向.风速等。

D:房间内如果需要设置内隔断,可做成上下镂空的形式,或在上设窗,以调节室内的气流,利于房间通风。

E:房间进深与层高的关系应有好的比例,房间进深不宜过深。

住宅楼栋类型和基本设计要求

(1)按住栋的高度分类

1)低层住宅:高1-3

2)多层住宅:高4-6

3)中高层住宅:高7-9

4)高层及超高层:高10层及10层以上100米以下。

(2)按进入住宅套型空间的交通组织方式分类电梯及公共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接地型住宅:1-3层的低层住宅

2)准接地型住宅:

3)非接地型住宅:凡是要从住栋总入口进入并经公共楼.电梯及公共交通走廊等栋内交通空间才能达到各住宅套型入口的套型组合方式

(3)按套型拼成住栋的组合方式分类

1)由套型空间直接拼合而成的住栋

2)由套型空间与交通空间系统整体拼合组成的住栋

3)由套型空间与分组交通空间拼合组成住栋单元,然后再由多种形式的住栋单元拼合组成住栋整体的组合方式

3.2.2 低层住宅楼栋类型

(1)独户式住宅(独院式):它是专供一户单独居住的,独门,独院的单栋住宅(2)并联式住宅:一般由两户住宅对称并靠并联组成的住栋

(3)联排式住宅:一般由各户型套型空间单元沿单元拼合组成住栋

(4)群集式住宅:由更多住户的跃层套型空间单元以两锥剖面关系并联组成的板块状住宅楼栋。

(5)叠拼式住宅:将两个联排式住宅竖向叠落形成的高密度低层住栋

(6)别墅建筑:舒适度较高的低层住宅。设计要点:A:要求建筑空间形态应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B户内空间功能配置齐全合理,符合个性化生活特点B:空间布置自由.灵活,室内外空间层次丰富,具有较高的空间品味。C外观造型优美动人,尺度亲切宜人,建筑形象富有艺术个性特点。

多层住宅楼梯设计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

A、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

段净宽不应小于1m。(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

离)

B、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宜

小于0.9m

C、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m。楼梯平台的结

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D、楼梯井宽度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按楼梯在多层住宅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外置式、内置式和梯间式。

·通风口面积

A.卧室、起居室、明卫生间通风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B.厨房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1/10,并不得小于0.60㎡C.严寒地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应设通风换气设施,厨房,卫生间应设自然通风道。

D.建筑中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垂直交通设计

·电梯设计

在高层住址中电梯取代楼梯成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方式。

7层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户入户层楼面距室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我国层住宅中电梯的设置一般要求居民侯梯时间以120s为限,为了满足消防及居民的使用要求,12层及12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电梯设置不应小于2台。18层以下或18层以上每层不超过8户的高层住宅,一般采用2台电梯;18层以上,每层8户和8户以上的高层住宅,一般应设置3台以上电梯。·安全疏散与消防电梯

1.走廊宽度与安全疏散距离

单面布房其走道净宽不小于1.3m,双面布房则净宽必须大于1.4m

如果住宅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则疏散距离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最大距离应少于20m

3.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

·高层住宅的垂直交通由楼梯、电梯和消防电梯组成。在日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主要靠电梯,而楼梯既是上层住户的疏散通道有事下层住户的主要垂直交通通道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6.00㎡。消防楼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根据防火要求,高层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必须是乙级防火门。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必须设置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

·高层住宅不可忽视楼梯的安全性设计。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栏杆垂直净距不应大于0.11m。净高不应低于1.10m。

·高层住栋平面类型及特点

A、单元组合式高层住栋

B、通廊式高层住栋

C、塔式住宅

适应地区气候特征的主动设计

我国气候区划分为7个区域:东北严寒区、华北寒冷区、华东华中夏热冬冷区、西南温和多雨区、华南夏季湿热区、西北干旱风沙区、青藏高原高寒区。

炎热地区住宅楼栋设计要点:

A、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

B、利用有效的遮阳措施。

遮阳方式:垂直式、水平式、综合式和挡板式

按材料和构造方式分:固定式遮阳板、活动室遮阳配件和家用遮阳设备。

C、采取外围护结构的隔热措施

1、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有效的构造措施,减少维护结构的受热程度,降低其

内表面温度,从而减轻其传热的影响

2、利用维护结构自身的通风构造降低受热外墙和屋顶的表面温度。

3、住栋组合的布置形式应有利于减少东西墙面的长度或减少受太阳辐射的影

4、将电梯、卫生间等辅助空间置于住栋空间外层,特别是东西两侧端部,以

减少太阳辐射对住栋中部使用空间的影响。

5、利用建筑形体的凹凸变化和半开敞过渡空间创造更多的建筑阴影区空间,

减轻太阳直射的辐射作用。

6、在屋顶设置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遮阳隔片,降低屋面受热程度并创造可

利用的屋面平台空间

7、采用有土或无土屋顶花园、蓄水屋面及墙面垂直绿化,以利遮挡热辐射和

利用政法降温。

8、充分利用坡屋顶的隔热效果

·住栋设计可采用的加强室内通风、降温的措施,通常包括几个方面:

1、加强套型内部空间的通风组织

2、加大住栋进深,形成室内局部空气环流,增进室内通风降温。

3、利用天井、中庭空间形成是内外环境热压差增强通风效果

4、利用阳台、窗楣、窗扇、遮阳板等建筑构建导风入室,增强室内通风。

4.2.3 公寓居住单元内组成空间设计

2、起居厅(室)设计

布局形式:单居室独用起居厅(室)、多居室共用起居厅(室)

3、卫生间设计

单居室独用卫生间:可供1~4人用。只有坐(蹲)便器和盥洗盆,使用面积≥2㎡;同时有淋浴或设两个坐(蹲)便器,使用面积≥3.5㎡。

居室组共用卫生间:与最远居室的距离≤25米。

4、厨房设计

居室组共用厨房,使用面积≥6㎡。

4.3.2 楼栋空间组合基本类型及特点

公寓楼栋空间组合形式——通廊式、单元式

通廊式按走廊连接居住单元的数量分——长廊式(>5间居室)、短廊式(≤5间居室),按走廊在平面中的位置分——外廊式、内廊式

1、通廊式公寓

1)长廊式公寓特点

(A)长内廊式公寓

优点:建筑平面紧凑走廊利用率高。由于建筑进深大,适宜用于高层公寓,其抗风抗地震性能好,并有于节约用地降低造价;用于北方采暖地区时,有利于节约建筑能耗。

缺点:楼内用干扰大,内廊采光通风不良;北向居室缺少日照,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冬季室内温度偏低,舒适度难以保证。

(B)长外廊式公寓

优点:因居住单元沿走廊单边布置,楼道内使用干扰大为降低,走廊环境条件也大为改善,走廊可采用南廊或北廊,南向走廊通风好,夏季可遮阳并可供晾晒衣物和作为寒冷季节的室外活动场所,同时也丰富了建筑立面造型;北向走廊多采用封闭走廊,可提高楼内冬季保温性能。

缺点:建筑平面欠紧凑,楼内行走路线较长,建筑体形系数增大,不利于节约能耗,也不利于节约设用地,建筑造价相应提高。

(c)内廊与外廊混合式公寓

兼有两种形式的特点,以利达到两者优缺点互补的目的。

1)短廊式公寓特点

短廊式公寓——为避免长走廊带来的弊端,而采取以一条袋形走廊服务6~10个居室,并共用一组厕浴盥洗设施和楼电梯交通空间的楼层空间组合方式。其中短内廊尤为常见。

举例:a. 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学生宿舍,其短走廊居住单元由8问居室,一部楼梯和卫生间组成。其卫生间服务于两个单元,同时借以连通楼层各单元,中心穿堂即可作为单元内公共活动空间。

b. 我国清华大学新建的紫荆学生公寓,以10间居室作为一个居住单元,以短内廊相连。每个单元皆拥有专用的厕浴盥洗室和楼梯间,学生一般生活起居行为皆可在单元空间内完成。

优点:改善了长廊式公寓走廊采光通风差,厕浴盥洗室使用人数过分集中,相互干扰较大的缺点。

缺点:由于建筑形体较分散,一般不利于节约用地,同时因楼栋辅助空间增加,建筑造价也相应提高。改进方法:其楼层平面组合中,宜将居室成组集中布置,并把产生干扰较大的厕、浴、盥洗室等辅助空间与楼梯问也相对集中于一区设置,与居室区适当隔离可更好地解决动分区,避免相互干扰的问题。

2、单元式公寓

单元式公寓——以楼、电梯交通枢纽为核心,联系2~8套居住单元组成一个楼层单元。

优点:

A 能大幅改善居住卫生条件

B 有利于保护居室环境的安静,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环境,满足个人私密性活动的要求

C 单元内各居室共享一套起居活动用房,具有家庭式氛围,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D 平面布局紧凑,有益于节约室内交通面积提高建筑面积利用率

E 楼栋平面拼接灵活自由,单元平面形式多样,平面尺度小,较适用于地形

复杂或用地平面形态不规则的建设基地环境

缺点:

与通廊式公寓相比,室内卫生设备数量相对增加,造价明显提高。

建筑出入口设计要求

A.出入口门厅是老年住户从内到室外的交通枢纽和集散空间,因此宜有足够过度缓冲空间,可结合门厅设置休息与交往空间,可结合门厅设置休息与交往空间,方便老人在此候车待客,并宜临近门厅设置保安、传达、收发、邮电、银行等服务设施。B.门厅处入口大门内外,应在门扇开启范围之外留出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转空间。为节省门扇开启空间,出入口大门宜采用推拉门或自动门。

C.所有出入口大门皆应设置雨棚,即可用以防雨又可用以防止上部物体坠落伤人。D.建筑只要出入口外观建筑形象宜鲜明、醒目和独具特色,以便与老年人辨认。、

·公共走廊设计要求

A.楼内公共走廊空间,应能保证老年人使用轮椅和拐杖时的安全通行。走廊净宽宜不小于1.50m,以方便轮椅回转。和轮椅与行人可平行通过。当走廊宽度不足1.50m 时,应不小于1.20m,仅可供轮椅单行通过,但同时应在走廊两端设置轮椅回转空间。B.楼内共用走廊应设置助行用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统一

C.为保证走廊中通行安全,平开门开向走廊时应设置凹室,使门扇能不突出于走廊内,同时应保证,门扇开启端前留有不小于0.45m墙垛,以方便轮椅者使用

D.共用走廊地面有高差时,应设置坡道并设置明显标志提示注意。走廊转弯处墙面阳角宜做成圆弧形或切角型,以保证安全视线和使轮椅转弯容易。

E.受气候条件和身体机能限制,部分老年人外出行动不便、社会交往减少,不利于身心健康。因此,应充分利用公用走廊增加老年人活动交往空间,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

·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要求

A、楼梯宽度应考虑老年人使用拐杖和在他人帮助下行走的要求,梯段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20m,楼梯休息平台深度应大于梯段的有效宽度。

B、楼梯应在梯段内侧设置扶手,梯段宽度大于1.50m时应与于两侧设置扶手,扶手形式应与走廊扶手形式相同,以便楼内扶手连续统一,充分发挥扶手的安全效用。

C、安全疏散楼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也不宜采用直跑楼梯,梯段高度不宜大于1.50m,统一体锻的踏步高度,与宽度应统一。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米,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不宜小于0.13m。

D、楼梯踏步面层应采用防滑材料,并适应老年人视力下降的情况,应采用不同材料或色彩区别楼梯踏步和走廊地面,以避免老年人采空失脚的危险。

6.3.1 体量与体形组织

形成居住建筑整体形象的最重要两方面:

体量——居住建筑的体积感体形——居住建筑的形体组织与构成

体形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以规则为主的体形——形成稳重大气的空间效果,只在局部略加变化

(2)加法处理——通过将体形分段或分块处理产生多体形组合的丰富效果

(3)减法处理——通过对规则体形挖空、切削等方式在保证整体感的同时产生变化(4)规则式变化——有强调韵律式变化、渐变等两种方式

(5)屋顶处理——是为规则体形增加活跃气氛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各类坡屋顶、悬飘式屋顶等多种处理方法。

7.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1、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2、共享性与领域性相兼容的原则

3、非均质性与公平性相兼容的原则

4、休闲性与生态性原则

5、功能性与经济性相统一的美学原则

7.4.1规划设计程序

1、基地分析

(1)地质(2)地形(3)水体(4)气候

2、功能定位

3、居住建筑外部空间结构组织

(1)居住街坊(2)居住小区(3)居住区

7.4.3 居住建筑布局的基本方式

(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院落式(5)混合式

7.5.1 道路交通

1、基本要求

居住区道路交通以对内服务为主,因而,在与外围城市道路有机连接,保障城市外部交通不穿越居住区内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居民主要出行流向和安全疏散要求合理安排主次出入口数量与位置,按照交通服务的重要性和人车分流的原则,将道路进行分级配置与系统组织,形成安全便捷的动态交通(车行与人行交通)与静态交通(主要为停车场库)网络系统。

2、道路类型与等级

(1)道路类型

居住区内一般有车行道和步行道两类。

在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互不干扰,车行道与步行道各自形成独立完整的系统,步行系统往往兼有交通联系和休闲活动双重功能。

在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体系中,车行道承担了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所有交通功能,而步行道作为道路组成部分,更多体现了与车行“并行”联系场所活动的特点。(2)居住区道路分级

a.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车行道9~14米,道路断面一般采用机动车与自行车混行形式,居住区规模较大的可采

用三块板或特殊道路断面形式,人行道宽2.5~5米。

b.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4米(采暖区)或10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6~9米。多采用一块板道路形式,人行道宽1.5~2.5米。

c.组团级道路

居住小区内住宅组团内的主要道路,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路面宽度为4~7米,一般采用人车混行。

d.宅间小路

通向各户和住宅单元入口的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2.5米。

(3)道路交通组织方式

主要可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综合式

7.6.1绿地景观

1、绿化景观构成

城市绿地——包括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风景区绿地以及生产、防护绿地等几类。

居住建筑外部绿化环境——居住区用地上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及道路绿地等。

2、绿地环境的功能

遮阳、防尘、降温、防风、防灾、防止噪声以及调节空气、美化环境等功能。

3、绿地设置标准

我国衡量居住区绿地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两种:

a.公共绿地面积与居住面积总用地的比率——包括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化、广场花坛、道路绿带等公共绿地面积的总和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b.绿地率——指居住区用地栽植乔、灌木以及花卉、草坪等地被植物的各类绿地(含水面)的面积与居住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新区要求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指标,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和组团)不少于1.5㎡/人。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

4、绿地规划要求

5、绿地植物配置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归纳 1总论 1.1居住建筑功能类型与发展概况 1.1.1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我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在建筑群体组合、院落布局、平面与空间处理上,还是在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利用上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形式等方面,都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独特而璀璨的中国民居建筑文化。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它们为刚进入就业市场的青年群体,缺少生活照料的老年群体,在家办公的商务白领群体,以及寻求独立生活的青年学生群体提供了新的居住空间环境。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型居住建筑。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仍将继续推动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的变革,

综合型居住建筑的广义特性,将会使其展现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1.1.2发展概况 简略回顾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住宅建设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当今住宅和其他各类居住建筑的建设及预见今后的发展方向,皆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其发展轨迹也基本反映了我国居住建筑总体的发展概况。 (1)1950-1952年,为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为生活最为贫困的基层工人和市民初步改善了居住条件。 (2)1953-1957年,为我国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大量城镇住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3)1958-1966年,为我国住宅建设自主探索时期,1963-1965年实行了三年国民经济调整,促进了住宅建设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发展。(4)1966-1976年,为发展迟缓时期,国内政治处于10年文革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住宅建设标准自然仍以小面积、低造价、低标准为计划控制目标。 (5)1979-1990年,为我国住宅建设振兴发展时期。经历了10年文革的经济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6)1991年直至目前,为加速改革与全面发展时期,该时期正值国民经济“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实施阶段,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试卷A (5)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B)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套型: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 套居住空间 2.户代际数:指住户家庭常住人口的代际数 3.公私分区:指按照住宅内各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不同要求对空间进 行分层次的序列布置,形成内外分区 4.生理分室:指根据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人数、辈分、是否夫妻关 系分室就寝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廊式高层住宅:为让电梯服务更多户数,将住户沿走廊布置的高层住 宅类型均称作廊式高层住宅。包括内廊、外廊和跃廊式。 10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哪些低层住宅的优点和概念能在中、高层住宅加以应用: 答: A、接近自然的概念:底层及平台形成院子或生活性露台,室内外空间 融合、延伸。---(2分) B、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追求低层住宅那种小体量的亲切尺 度感,增强居民对住宅和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2分) C、利用退台、跃层、叠拼等形式,增加空间布置的错落与变化,减少 中、高层住宅中空间及形式的单调感。。---(1分) 2.试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阐述住宅的可适应性设计做法: 答: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房间用途的多适应性。---(1分) 2.设置可调剂分配的灵活房间。---(1分) 3.设置活动隔墙,改变相邻套型面积。---(1分) 4.单元之内的可分性。---(0.5分) 5.菜单式套型平面。---(0.5分) 6.在套型中设置多功能空间。---(0.5分) 7.套型空间的模糊处理。---(0.5分) 3.简述高层和中高层住宅的设计特点: 答: ⑴直交通,以电梯为主,要求方便、安全、经济,并对平面布局与 空间组合产生一定影响。---(1分) ⑵构形式严格,对建筑布局提出了更加严谨和富逻辑性的要求。 ---(1分) ⑶筑设备技术含量高,在给水、供电、疏散、防火、防烟及安全上 都有新的要求。。---(1分) ⑷大的体量和高度会对人的身心、心理产生特殊影响,对城市及居 住区规划组织产生影响。---(0.5分) ⑸次性投资大,维护费用高。使其总投资大大高于多层住宅,因而 建造时需较多考虑经济因素。---(0.5分) ⑹随着新的结构形式带来新的施工方式,同时也影响到设计方法和 建筑处理。---(0.5分) ⑺中高层住宅还涉及到节地、经济和使用舒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0.5分) 4.环境审美观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pdf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建筑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64002

建筑设计原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C.居住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D.使用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3.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等)的重要标志在于( )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比较大 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 C、造价较高 D、有内部空间 4.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 疗养院 5. 平面利用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之外的() A. 所有使用房间净面积之和 B. 所有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 C. 所有房间面积与交通面积之和 6.考虑建筑的防火及安全疏散,可采用的楼电梯类型有()

A.双跑梯剪刀梯、螺旋楼梯、自动扶梯; B.悬臂梯、双跑梯、弧形楼梯、剪刀梯; C.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螺旋梯;D.剪刀梯、弧形楼梯、双跑梯、封闭楼梯。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对比 B.均衡 C. 统一 D.韵律 8. 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布置在() A、建筑物次要入口附近 B、主要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部位 C、一定要在房屋的中间部位 D、一定要在房屋的端部 9. 通常房间内最小净高不宜低于( ) A.2.0m B.2.2m C.2.4m D.2.6m 10.建筑施工平面图上,建筑物外部尺寸的标注一般是() A.一道B.二道C.三道D.四道 11. 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剧院、电影院、体育馆 B.火车站、浴室 C.医院、中小学、办公楼D.百货商店 12.以下门的类型组可用于建筑的安全疏散口。() A.旋转门、平开门、自动感应门、卷帘门;B.平开门、弹簧门、滑拉门、防火门; C.铝合金地弹门、平开门、防火门、隔音门;D. 铁拉门、防火门、平开门、弹簧门。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 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房间门:房间门的尺寸既要考虑人的通行,又要考虑家具搬运。其户门、起居室门和卧室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900mm,厨房门不应小于800mm,卫生间门不应小于700mm。 当进卧室的门位于长边墙时,宜靠中段布置,或靠一侧布置,留出500mm以上的墙段,使房间四角都有布置家居的可能。 阳台门:阳台门的大小一般仅考虑人员通行尺寸,因无大型家具搬运,其门洞口最小宽度不应小于700mm 窗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通常窗下口(窗台)高度距地面900mm左右,窗洞高1500mm左右。窗在房间中的位置宜靠房间中部,且最好有一外墙段宽度在900~1400mm,以满足布置家具和床位的可能。 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据资料分析,在一般住宅内,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住宅:指专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3.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4.住宅组团: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和居住小区设计中,将若干栋住宅集中紧凑地布置在一起,在建筑上形成整体的、在生活上有密切联系的住宅组织形式。 5.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6.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7.复式住宅:所谓复式住宅,即在住宅层高3.3-3.5m的情况下,在内部空间中巧妙地布置夹层,形成空间重复利用。 8.点式住宅:此种住宅在进深、面阔、方向、尺寸大体相当,在住区规划图上好似一个点,故称点式住宅 9.建筑密度: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四、简答 1.低层住宅特点: 答:优:1居住行为方面:使住户较接近自然,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生活提供方便,一次性上楼高度小或不用上楼,使住户在住宅附近活动频率加大,加强住户之间相互交往。 2居住心理方面:小体量易形成亲切的尺度,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造型灵活,有“前院后庭”的;理想家园模式,使对住宅及居住环境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强:因体量小,使其与地形、地貌、绿化、水体等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资料

课堂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建筑的基本属性的是( A ) A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B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C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D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2、古代拉丁美洲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D ) A 木构架体系建筑 B 伊斯兰教建筑 C 陵墓建筑 D 高台建筑 3、古代印度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A ) A 佛教建筑 B 筑陵墓建筑 C 伊斯兰教建 D 木构架体系建筑 4、下列不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庙、 明堂、辟雍)、居住建筑(宅第、坞壁)、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 B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在建 筑上开始广泛使用,建筑组群日趋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C 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 的、大型多层的木楼阁 所取代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5、下列不是清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B 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高度程式化 C 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至由 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6、希腊建筑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固定后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柱式:( A ) A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B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 C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 D 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复合柱式 7、自然环境构思法主要是指( C ) A 通过建筑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思想内涵, 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启示 B 建筑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蕴涵某 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筑文化含量 C 新建筑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筑布局、形态、形式、 风格、材料、色彩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筑的谐调平衡。 D 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经构思而确定 8、基本构思法的设计操作过程包括( A ) A 方案设计依据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形态设计方案设计深化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第一节概述 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一、家庭成员构成 1、户人口规模 2、户代际数 3、家庭人口结构:单身户、夫妻户、核心户、主干户、联合户及其他户 核心户: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和其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和其多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二、套型与家庭生活模式 1、家务型 2、修养型 3、交际型 4、家庭职业型 5、文化型 三、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1、人与居住环境 2、居住环境心理需求 2.1 安全感与心理健康 2.2 私密性与开放性 2.3 自主性与灵活性 2.4 意境与趣味 2.5 自然回归性 第二节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居住空间 1、居住空间的功能划分 2、房间平面尺寸和家具布置 3、门窗设置与家具布置 4、居住部分空间设计与处理 4.1 一般混合结构住宅中,层高每降低100mm,造价可降低1%~3% 二、套型居住环境与心理 3、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 3.4 其他设施 3.4.2 垃圾处理:目前比较倾向于不设垃圾井,而由各户袋装垃圾集中于住宅楼外的垃圾收集点,再转送垃圾站处理。中高层及高层住宅不设垃圾井道时,每层应设置封闭的垃圾收集空间。

第三节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 三、套型空间的组织 1.1 餐室厨房型(DK型) 1.1.1 DK型: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1.1.2 D·K型:就餐空间与厨房适当隔离。 2.1 小方厅型(B·D型): 用餐空间与睡眠空间分离,而起居等活动仍与睡眠合用同一空间。 小方厅同时兼作就餐和家务空间活动。 3.1 起居型(LBD型): 起居空间独立出来,并以起居室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炊事与就餐合用同一个空间。 3.1.1 L·BD型:起居与睡眠分离。 3.1.2 L·B·D型:起居、用餐、睡眠均分离出来。 3.1.3 B·LD型::睡眠独立,起居、用餐合一。 4.1 起居餐厨合一型(LDK型) 起居、用餐、炊事等活动设在同一空间内,并以此空间为中心进行空间组织。 多见于国外住宅。 5.1 三维空间组合型 5.1.1 变层高住宅: 5.1.2 复式住宅:往往采用吊楼或阁楼的形式 5.1.3 跃层住宅: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四、空间的灵活分隔 1.1 可灵活分隔的住宅体系 1.1.1 SAR住宅体系:支撑体和可分体(或填充墙) 1.1.2 大开间住宅: 2.1 灵活分隔的方式 2.1.1 帷幔:布帘、卷帘 2.1.2 折叠式隔断 2.1.3 灵活隔断帷幔:布帘、卷帘 2.1.4 壁柜式隔断 五、套型模式发展趋势 1 居室型:居住标准较低的家庭生活要求,“生存型” 2 方厅型:餐寝分离,套内的方厅是扩大的交通空间。 3 起居型:起居就寝分离,起居室作为家庭团聚、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就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 4表现型:力图表现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审美观念,“舒适型” 第二章低层住宅设计 第一节低层住宅的类型和特点 一、低层住宅的类型 1、城市集合型低层住宅:适应于农业社会及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 2、别墅 2.1 含义: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休养的园林式住房。“副宅”,“正宅”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复习过程

1.1.1 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 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现代城市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更替和城市功能结构更新的物质空间载体,反映了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发展的新动向。 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经验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历史性的建设积欠,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从1979年开始,国家大量增加了住宅建设投资。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投资200-300亿元,平均每年建造城镇住宅1.0-1.2亿m2 ,人均居住面积以百分之六速度增长。 尽管择居者对居住建筑空间环境需求的条件不尽相同,但对其是否适合居住所需考查的主要因素应然是基本相同的。通常可以将择居者选择条件简要概括为地段好、环境好、房型好、交通便捷、服务齐全和价格适宜等基本目标,反映了居住者普遍认同的适合居住的建筑空间环境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称之为居住建筑的适居性。 居住建筑的适居性的主要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方便性、舒适性、安全性、适应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诸多方面。其中方便、舒适、安全三项要素可以是经典性的功能需求,对居住者而言往往总是被动接受的。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 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 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 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以提高劳作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 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 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 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第三版重点整理

.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一章住宅套型设计 住宅的定义: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构筑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并且伴随人类的进步逐步发展起来。 户型:户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套型:套型是指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的居住空间。 核心户: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一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联合户:一对夫妻及其已婚子女和孙辈(多个家庭)所组成的家庭。 家庭生活行为模式:家务型、休养型、交际型、家庭职业型、文化型 住宅室内采光标准

每户至少应有一个居室在大寒日保证一个小时以上的日照(以外墙窗台中心点计算)。房间直接天然采光标准通常以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进行控制。 套型各功能空间设计 一套住宅的功能空间可归纳为划分为居住、厨卫、交流及其他三大部分。 居住空间 专业资料Word . 居住空间可划分为卧室、起居室、工作学习室、餐室 卧室:主卧室适宜的面积大小在9~15㎡之间,次卧室适宜面积在5~12㎡之间。 卧室空间尺寸应恰当,开间应大于2.4m,开间和进深的比值应小于1/2。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良好景观,尽量选择南向。卧室与卧室间不应穿越。 主卧室应提供住户多种床位布置选择,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3000mm。次卧室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起居室:起居室适宜的面积在10~25㎡之间,其房间短边最小净尺寸宜在3000mm以上。起居室应当相对封闭,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起居室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的门的数量。 工作学习室:工作学习室的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 餐室:餐室最小面积不宜小于5㎡,其短边最小净尺寸不宜小于2100mm。另外,应注意房间平面的长、宽尺寸比例,一般控制在1:1.5以内为宜,避免空间给人带来狭长感。 门的设置与家具布置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A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试卷A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 结构)的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3.动静分区:通常把住宅中使用时间主要在白天和部分晚上活 动频繁的区域划分为动区。如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 等。把使用时间集中在晚上或要求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划分 为静区。如卧室、书房等。 4.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 专用楼梯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 间丰富。在坡顶住宅中,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 间容纳面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 墙、设备、装修、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 (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 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 个标准段,一般就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 积的区域,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 称作防火分区 9.塔式住宅: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 远超过平面尺寸,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围绕布 置,不与其他单元拼接,独立自成一栋的高层住宅。 10 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 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多层住宅区别于低、高层住宅的特点: 答: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 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2分) ⑵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 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1分) ⑶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 自己的私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1分) ⑷多层住宅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设备,但上面几层垂直 交通仍感不便。---(1分) 2.试从功能、环境和心理三方面阐述住宅的套型设计要求: 答:从功能上说应按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符合人的生活规 律,避风雨、御寒暑、保安全,保证必要的空气环境质量以及 热、声、光环境等卫生要求。---(2分) 从心理上说,应提供安全感强可靠性高的居住环境。既有良好的私密性又能提供邻里交往的空间场所,具备自主变化的可能 性,有利于创造丰富的意境和生活情趣,易接近自然。---(2 分)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学习资料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 细答案)

课堂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建筑的基本属性的是( A ) A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B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C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D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2、古代拉丁美洲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D ) A 木构架体系建筑 B 伊斯兰教建筑 C 陵墓建筑 D 高台建筑 3、古代印度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A ) A 佛教建筑 B 筑陵墓建筑 C 伊斯兰教建 D 木构架体系建筑 4、下列不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 D ) A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 庙、明堂、辟雍)、居住建筑(宅第、坞壁)、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 B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在建 筑上开始广泛使用,建筑组群日趋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C 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 的、大型多层的木楼阁 所取代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5、下列不是清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B 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高度程式化 C 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至由 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6、希腊建筑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固定后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柱式:( A ) A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B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 C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 D 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复合柱式 7、自然环境构思法主要是指( C ) A 通过建筑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思想内 涵,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启示 B 建筑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蕴涵某 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筑文化含量 C 新建筑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筑布局、形态、形 式、风格、材料、色彩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筑的谐调平衡。 D 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经构思而确定 8、基本构思法的设计操作过程包括( A )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复习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名词解释 1、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所建造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2、户型:顾名思义为住户的类型;是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不同户型。 套型:就是住宅设计中为不同户型的住户提供适宜的成套居住空间。 3、厨房:它主要是完成家庭炊事活动,是设备集中和使用频繁的空间,而且又是产生油烟,水蒸气、CO等有害物质的场所,所以住宅套型设计中,它的位置很重要。 4、卫生间:住宅卫生间是一组处理个人卫生的专用空间,它包括便溺、洗浴,盥洗及洗衣四种功能(有的还包括化妆功能)按小康标准,一户住宅卫生间面积以3~5m2为宜。 5、露台:其顶部无覆盖遮档的露天平台。 6、套型空间的组合:就是将户内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住户使用的需求,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7、变层高式住宅:就是将一些次要空间布置在层高较低的空间,而将家庭成员活动量大的空间布置在层高较高的空间内。 8、复式住宅:就是将部分用房在同一空间内沿垂直方向重叠在一起。 9、跃层住宅:是指一户人家占用二层或部分二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联系。 10、别墅:它的原本含义是“住宅以外的供游玩、休养的园林式住房”,是除“正宅”以外的“副宅”。现代的含义包含了“正宅”与“副宅”二方面的内容,既可能是住户偶尔休养的场所,也可能是常年栖居的生活用房。 11、院落:就是与住宅有着明确的从属关系的室外地面空间,它通过围墙(透体的,不透体的)或者建筑的围合来确定这种空间上的从属关系(私有或半私有)。 12、宅院:建筑在内,院子在外,而且是独立式的住宅外院,从属于一户住宅。 13、庭院:建筑在外,院子在内,受到建筑不同程度的围合(不少于3面)较封闭。 14、单元的概念: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统一结构、构造,方便施工,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而把这种标准段称为单元。 15、住宅的适应性:是指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适性,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住户居住。 住宅的可变性:是指住宅空间具有一定的可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户可以根据自己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的空间。 16、住宅的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标准化就是确定规格、品种中的不变因素,多样化是在标准化基础上,组织其可变的灵活因素,使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17、塔式住宅:是指平面上二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面尺寸的高层住宅。它是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环绕布置,不与其它单元拼接,独立自成一栋。它适合于地段小,地形起伏复杂的基地。 18、严寒地区:累计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地区称为严寒地区(简称Ⅰ区)。 寒冷地区:累计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0℃,高于-10℃的地区称寒冷地区(Ⅱ区)。 19、采暖:即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提供热能,使室内空间满足人们热舒适的环境要求,所以寒地居住建筑设计在满足一般居住建筑设计原理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设计、采暖设计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20、节能型住宅:是指采用综合节能设计和应用综合节能措施,使新建的节能住宅冬季采暖耗煤量指标降低,那么节能型住宅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物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为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张蔚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教案 第一章城市居住建筑发展概况 §1.1 西方国家城市住宅的发展 §1.1.1 工业革命时期 §1.1.2 二次世界大战后 §1.2 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 §1.2.1 中国传统住宅 §1.2.2 中国近现代至现代住宅建筑:1、19世纪中叶~1949年:上海里弄建筑;2、1950~70年代末;3、 80年代初至现在:经济适用房和小康住宅的发展 第二章多层住宅设计 §2.1 多层住宅定义 §2.2 多层住宅设计原则:1、套型恰当;2、使用方便;3、交通便捷;4、经济合理;5、造型美 观;6、通用性强;7、环境优美; §2.3 套型平面介绍 §2.4 常见套型平面类型 §2.4.1按平面布局分类:1、温饱型;2、小康型;3、后小康型(舒适性) §2.4.2按剖面组合形式分类:1、变层高住宅;2、复式住宅;3、跃层式住宅及跃廊式住宅 练习一: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户小面宽大进深的住宅套内平面。 设计要求:(1)二室二厅二卫,面积80~90m2; (2)平面尺寸限制在面宽7.5mX进深14.0m之内; (3)图纸比例1:100,绘制平面、室内家具、标注尺寸,指北针; (4)满足自然通风采光要求,明厕明厨。 (5)设计周期:一周 练习二:绘制自家住宅的套内平面。 设以要求:(1)图纸比例1:100,绘制平面、室内家具、标注尺寸,指北针;统一用A3图纸。 (2)绘制住宅周边环境,并简要分析优缺点; (3)手工制作1:50套内模型(含家具) (4)课堂练习,两节课完成。 §2.5 多层住宅的平面组合分析 §2.5.1单元的划分与组合 §2.5.2交通廊的组织分类:1、梯间式;2、外廊式;3、内廊式;4、跃廊式 §2.5.3楼梯的布局:1、外突楼梯;2、内楼梯;3、单跑楼梯;4、直上式楼梯 §2.5.4单元拼联方式:1、单向拼联;2、双向拼联;3、三向拼联;4、多向拼联 §2.5.5独立单元的形式:1、方形;2、T形;3、风车形;4、Y形;5、凸字形;6、蝶形;7、工字形; 8、内天井式;9、开口天井式;10、院落式。 §2.5.6底商住宅(商住楼)

(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的全部内容。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 标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 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 宅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 类型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 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以提高劳作 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 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 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 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 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 位置设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 声能力,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题II

2018年下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复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II)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 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3.动静分区:通常把住宅中使用时间主要在白天和部分晚上活动频繁的 区域划分为动区。如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把使用时间集 中在晚上或要求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划分为静区。如卧室、书房等。 4.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坡顶住 宅中,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塔式住宅: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 面尺寸,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围绕布置,不与其他单元 拼接,独立自成一栋的高层住宅。

10 体型系数: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 围的体积的比值。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多层住宅区别于低、高层住宅的特点: 答:⑴多层住宅必须借助于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 廊解决水平交通; ---(2分) ⑵多层住宅用地较低层住宅节省,造价比高层住宅经济,适合于目前一般 的生活水平;---(1分) ⑶多层住宅不及低层住宅与室外联系方便,且楼层住户缺乏属于自己的私 家庭院,居住环境没有低层住宅优越;---(1分) ⑷多层住宅虽不需高层住宅所必须的电梯设备,但上面几层垂直交通仍感 不便。---(1分) 2.试从功能、环境和心理三方面阐述住宅的套型设计要求: 答:从功能上说应按人的生理需要划分空间,符合人的生活规律,避风雨、 御寒暑、保安全,保证必要的空气环境质量以及热、声、光环境等卫生要 求。---(2分) 从心理上说,应提供安全感强可靠性高的居住环境。既有良好的私密性又能提供邻里交往的空间场所,具备自主变化的可能性,有利于创造丰富 的意境和生活情趣,易接近自然。---(2分) 从环境方面说,套型设计追求如何与室外环境展开对话,如何营造优美舒适室内外环境是当今住宅套型设计所关注的话题!---(1分) 3.随着家庭生命循环周期的进展,住宅的套型设计应具备应变能力,请 简述住宅的可变性设计方式: 答:a、利用大小开间和灵活隔断来产生功能空间的变化。---(1分) b、利用框架结构的优势形成长远可改造的可能性。---(1分) c、厨卫布置的灵活性安排。---(1分) d、套型设计采用近远期结合的“潜伏设计”方式。---(1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