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危化品MSDS-过氧化氢

危化品MSDS-过氧化氢

危化品MSDS-过氧化氢
危化品MSDS-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过氧化氢,30%水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peroxide

中文名称2:双氧水

主要用途: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2. 危险性概述

2.1 危险性类别:氧化剂、腐蚀品。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3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一次大量吸入可引起肺炎或肺水肿。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2.4 环境危害:无资料。

2.5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会发生爆炸。在限制性空间中加热有爆炸危险。

3.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

过氧化氢7722-84-1 ≥30.0

4. 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4.4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5. 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 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5.2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5.3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禁止用砂土压盖。

6. 泄漏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远离易燃、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油品等)。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开启瓶盖时,必须在通风柜内,请带好手套,先开启一点点,待气体跑出后,再把瓶盖全部打开。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7.2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AC(mg/m 3): 无PC-STEL(mg/m3): 3.75*

TLV-TWA(mg/m3): 1ppm PC-TWA(mg/m3): 1.5

TLV-C(mg/m3 ): 无TLV-STEL(mg/m 3):无

8.2 检测方法: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

8.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8.4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8.5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8.6身体防护:穿密闭型防毒服。

8.7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8.8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pH:无资料

熔点(℃):-0.4 沸点(℃):150.2

相对密度(水=1):1.46(无水)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0.67(30℃) 燃烧热(kJ/mol):无

临界温度:无临界压力: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36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爆炸下限%(V/V):无意义

10.稳定性和反应性

10.1 稳定性:不稳定

10.2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10.3避免接触条件:强光、受热、撞击。

10.4聚合危害:不聚合

10.5 分解产物:氧气、水。

11.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无LC50:无刺激性:无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6 ug//皿。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仓鼠肺353μmol/L。DNA损伤:人成纤维细胞28 umol/L;人淋巴细胞100 umol/L。程序外DNA合成:人成纤维细胞1 mmol/L。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12.生态学信息

12.1 生态毒性:无

12.2 生物降解性:无

12.3 非生物降解性:无

12.4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

12.5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13.废弃处置

13.1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13.2废弃处置方法: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排入废水系统。

13.3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14.运输信息

14.1 危规号:51001

14.2 UN编号:2014

14.3包装标志:氧化剂;腐蚀品

14.4包装类别:Ⅰ类包装

14.5包装方法:大包装:塑料桶(罐),容器上部应有减压阀或通气口,容器内至少有10%余量,每桶(罐)净重不超过50 公斤。试剂包装:塑料瓶,再单个装入塑料袋内,合装在钙塑箱内。

14.6 运输注意事项:双氧水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含量≥40% 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试剂包装(含量<40% ),可以按零担办理。设计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含量≤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15.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 年 2 月16 日国务院第591 号令颁布,2011 年12 月1 日起施行);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 号颁布,自1997 年1 月1 日施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名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