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实验附小三年级数学组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角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一块月饼50克,一袋盐350克、两袋白糖、1000克。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水果、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

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认识几分之几(一)》面试试讲教案—人教版数学(三上)

《认识几分之几(一)》面试试讲教案—人教版数学(三上)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7页上的例7~例9,例9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会写几分之几,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若干张,圆形纸2张,教师准备一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7。 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圆,把它平均分成4份,提问:“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教师把折好并涂色的圆贴在黑板上,下面写出。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1份是这个圆的。” 教师一边说一边另拿出个涂色的圆贴在黑板上。 师:“拿出这样的3份是这个圆的多少呢?” 教师一边说一边把3个圆拼在一起。 提问:“这样的3份拼在一起够一个整圆吗?是几个?3个我们就说是这个圆的四分之三。” “四分之三该怎样写呢?因为还是把圆平均分成4份,所以分母还是4;这样的1份,分子写1;现在是这样的3份,分子就写3。” 教师在图的右边写“ ”。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这个分数。

然后让学生在折好的圆上涂出。涂完后让同学举起圆形,互相检查。再提问学生“ 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圆形,再次说明是由3个四分之一组成的,3个四分之一组成。 2.教学例8。 让学生拿出长方报纸条,教师带着学生折纸。先对折,但要使一头留出一段,然后把对折的部分再对折。最后,再把留出的一段折过来,并撕去多余的部分。 折好后让学生把纸打开,提问学生:“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纸,标出。 提问:“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这样的两份是几个?” 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另一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也平均分成5份,把2份涂色。然后说明这样的2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五分之二,写作“ ”。教师边说边在图的右边写上,说明因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了5份,所以分母写5;又因为涂色的部分是2个五分之一,所以分子写2。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齐读一遍这个分数。 最后让学生在自己的长方形纸条上涂出。涂完后让学生举起互相检查。 教师在黑板上再贴上一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也是平均分成5份。拿出4个,拼在一起,提问:“这样的4份是几个,是多少呢?”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长方形纸上把4个拼在一起并贴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117页,在例8的第3幅图的右面()里填数。学生填完后教师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并问“ 是由几个五分之一组成的?” 3.教学例9。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例9中的第一幅图,提问:“这条线段是怎样分的,平均分成几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 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升和毫升》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一、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二、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何毅波 《认识几分之一》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精心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在本课中我就力求在选材上体现生活性、简单性、实用性、挑战性。在课的一开始,创设郊游中简单的分食品的情景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知识层面上,从整数的平均分开始,从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到2瓶水平均分成两份,再到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块蛋糕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让学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从自然数到分数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课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几分之一,在亲身经历中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课末找生活中的分数。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认识生活中的数到认识数学中的数架起了一座桥梁,即突出了数学建模的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我将“分蛋糕”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素材,也隐含了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几分之一的丰富表象。在认识1/2后让学生折1/2,体会1/2不一样大小,原来是与所分的原来图形的大小有关,再在辨析中自然认识1/4,是平均分成4份吗?用眼睛看行吗?学生说折一折,老师折了,行吗?学生说再折一次,每份是1/4。再动手创作几分之一,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到课末找生活中分数,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与课前相比应该是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一些表面、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大检阅,又是新知识生成点,让学生经历再一次的深刻体验。 2、自主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保障。 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就是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数学”、“听数学”,更要“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认识过程。在本堂课中,无论是分蛋糕、折纸、创作几分之一,阅读课本等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如在创作几分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几》教 案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以下是WTT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多元表征的操作活动,建立几分之几的分数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几分之几,深化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数学模型中比较分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分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 (2)学生说分数,教师板书。 (3)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数,先跟你的同桌说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再全班交流。 (4)各自在练习本上给黑板上的分数排排队,再汇报交流。 2.揭示课题 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初步感知四分之几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折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并指出这张纸的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 (2)你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你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把你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涂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3)学生实际操作。 (4)全班交流,展示折纸的方法,并介绍所取的份数分别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借助折纸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分享学习的成果。 2.深入探究几分之几 (1)拿出自己准备的1分米长的纸条,把它平均分成你喜欢的份数,涂出想涂的份数,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2)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集体交流,学生汇报。 (4)教师以十分之几为例进行讲解,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十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它们和几分之一的分数相比只是所取的份数不同。 (5)师生小结:像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你能仿照这些分数,自己说几个吗? (6)完成第92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借助一分米长的纸条,引导学生将它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任取其中的几份,并用分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从而类推出几分之几就是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 3.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大小 (1)出示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和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这两个分数哪个大?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从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和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里面各包含几个人教三上:《几分之几》教案来考虑。 预设二:拿出相同的两张平均分成五份的长方形纸,一张把其中两份涂上颜色,一张

认识容量和升(1)教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备课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备课人:涟水县向阳小学吴莹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感受一升的大小。 课前准备: 1.师准备:课件;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杯;一个冷水壶;茶杯;水;饮料瓶; 量杯等。 2.每个小组准备一些盛液体的容器,以及一个一升的量杯和一个棱长1分米的 正方体玻璃容器。 教学时间:(数学,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吗?谁能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个故事非常有意义,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团结合作。现在老师为这个故事写了续篇,想听吗? 师:后来这三个和尚吸取了教训,重建寺庙后又买了两个水缸,现在庙里有三个水缸(课件出示三个大小、形状不一的水缸)。他们三个人重新分配任务,每人一个水缸,每天都要装满水。对他们现在这样的分工,你有什么看法? 师小结:1号水缸比较大,装水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1好水缸的“容量”大。(板书:容量)相对而言,2号水缸的容量就——(比较小)。那3号水缸的容量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情境中直观感受到

容器(水缸)大小和容量(能装水多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快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这堂课学习的憧憬。 二、探究领悟,认识容量 1.认识容器 师:像水缸这样用来盛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器皿都叫做“容器”。(板书:容器)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学生回答后,师课件出示各种容器图片。 2. 理解容量的意义 (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的容量比较大?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2) (课件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冷水壶)师:观察这两个冷水壶,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往冷水壶中倒水过程。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3)(师出示其中一个冷水壶)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容量了,那么你们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指的是什么吗?如何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小组讨论后再汇报。 学生上台演示倒水过程。(课件出示) 师:现在大家能说说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小结:由于杯子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一壶水倒出来的杯数就不一样。得到的答案也会不同。所以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两个水壶相互倒水的过程,更加直观,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容量的大小。之后再通过具体演示和操作,让学生自己体会和理解容量概念。接着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三、感受容量单位“升” 1.认识升 师:我们常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带来的饮料瓶、罐上找一找。同桌相互交流后汇报。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 设计与评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含义。 2、通过同桌合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几,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有一种游戏,风靡了全国。想信很多人都玩过。今天,老师把这个游戏带到了课堂。这就是——开心农场!想不想玩?好,咱们就来玩农场种菜的游戏。 [课件出示开心农场图] 课件出示农场中的正方形地,复习1 4

这儿有块正方形的地,老师想用这块地的1 4 来种草莓。我应该怎么办呢? 课件出示: 师板书: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它的1 4 。 谁能再说说1 4 是怎么得到的? 大家一起来说一说!(教师演示折纸并张贴) 小结:看来,对前面学习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大家理解得非常清楚! [评析:学生看到时下流行的“开心农场”这一情境,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瞬间被激发,同时巧妙地引出了对几分之一的复习。] 二、操作感悟、探究新知。

1、认识四分之几。 ⑴认识2 4 。 ①设问: 把一块地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这块地的1 4 。如果要用这样的2份来种 草莓,又能得到哪个分数呢? ②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一个正方形代表这块地,把它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2份画上斜线。想一想,涂色部分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③汇报交流。 师:现在,你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数数看。(1、2、3、4)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涂色的有几份?(1、2)数一数。 涂色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用2 4 表示? 指名说,师引导: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2份是它的2 4 。 其他人听明白了吗谁能照着他说 谁还能再说一遍(板书、张贴)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一起来说。 师:同学们真不错!我们来给这块地的2 4 种上草莓。

四年级数学上册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案上传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中,初步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建立1升的概念。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1升的实际大小,学会估计容器容量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感知1升的实际大小。 难点:建立1升的概念。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点一认识容量 问题(1)导入看看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教材1页例1(1)] 过程讲解 1.解读容器

水桶、鱼缸、杯子这些物体都能盛装液体,像这样能盛装液体的器皿,都可以称为容器。 2.初步理解容量 这两个玻璃杯都是容器,都能盛水。玻璃杯能盛多少水就是玻璃杯的容量。 3.直观比较两个玻璃杯的容量 能盛的水多,它的容量就大;能盛的水少,它的容量就小。 从而得出: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4.解决问题 能盛的水多

问题(2)导入你知道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过程讲解 1.观图、读题,理解题意 两个冷水壶,一个细高,一个矮粗,所以从外观上看,无法比较出它们容量的大小,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比较。 2.实验方法 在一个冷水壶里装满橙汁,将橙汁倒入另一个冷水壶,观察第一个冷水壶里有没有剩余的橙汁和第二个冷水壶有没有被倒满,从而比较出两个冷水壶容量的大小。 3.操作过程 操作ー在冷水壶①里装满橙汁,将橙汁倒人冷水壶②里,如下图: 操作结果:冷水壶②被倒满,并且冷水壶①里的橙汁有剰余。得出结论:冷水壶①能装的橙汁比冷水壶②能装的橙汁多,冷水壶①的容量大一些。 操作二在冷水壶②里装满橙汁,将橙汁倒人冷水壶①里,如下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1)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 的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容量忽然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由此过度到第二个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估计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联系实际形成1 升的容量观念。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 案例展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兔哥哥从山坡上采了一箩筐蘑菇,打算把这些蘑菇分些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 课件出示4只小兔分蘑菇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 师:从画面上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一共有4只小兔,箩筐里有12个蘑菇,小兔哥哥把这些蘑菇的3/4分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 师将学生讲述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师:大家觉得小兔哥哥分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4只小兔,就要把这些蘑菇平均分成4份,小兔弟弟有3只,所以分得3份,也就是这些蘑菇的3/4。 师:那小兔弟弟们分到了这些蘑菇的3/4,一共是多少个蘑菇呢?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摆学具 师:下面请大家两人一组,用圆片来摆一摆,分一分,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个? 学生分组摆圆片,教师巡视。 师:有谁愿意到上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分法。 请一生展示分蘑菇的过程。 2、列算式

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一步: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师追问:用算式怎么来表示这一步? 请一生回答:12÷4=3(个) 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二步:给兔弟弟3份,也就是9个。 师追问:这一步用算式又可以怎么来表示? 生:3×3=9(个) 师讲述:我们一边摆圆片,一边用算式表示出了小兔弟弟们一共分到了9个蘑菇,我们可以用2个算式表示分蘑菇的过程。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义。 指名复述算式意义。 师强调: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先算出每份是3个,再算出3份就是9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 (1)解决第一个问题:青椒的5/6是多少个? 师:6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6个青椒平均分成6份。 师:5表示什么? 生:表示有这样的5份。 师:怎样在图上分一分,表示青椒的5/6呢?

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计算简单的分母在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准备:例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二、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页 1 第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的呢?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3、想一想 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提问: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个桃是4个桃的几分之几? 三、想想做做(64-65页)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几个的情况。)

2019新版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

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 减法。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是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也是为认识几分之几做铺垫。 2.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知道并了 解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学情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接受起来不 算容易,为了能使他们更容易的接受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姿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 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直接拿出4瓶没有开过的矿泉水,让同学们说说把它分给2个人的时候一人几瓶?当有2瓶和1瓶时又是怎么分给两个人?(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为了公平起见,我要求平均分。(强调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揭示课题,当一瓶水平均分给两个人后,每人得到半瓶,那半瓶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节内容。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教材提供了情境图和操作活动。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所以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一、利用书上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让学生“我要学”。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二)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三)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提供的素材,我设计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演示法,激励法。学生的学法是:合作法,操作法,比较推理法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纸及纸带、蜡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秋游吗?看,三一班的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出示91页—92页主题图),他们多高兴呀,有的在玩积木、有的在折纸、有的在喂鸽子、有的在分西瓜,小明和小亮也饿了,小明拿出来一个月饼,把它切成了两半,一人一半(引导生说出一人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一人一份)。 师:看谁还能在图中找出其它平均分成几分的。 生:根据图回答。 师,好,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引导出狗兄弟买月饼分月饼的故事,并填空。 师:我们看看狗兄弟怎么分月饼的,用刀对半切开来,平均分成两份(师用课件把分月饼的过程演示一遍)。 师: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数表示吗?(不能)那“一半”用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 升》教案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课件、量杯、纸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完整)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重点说明:因为母亲总是喜欢把儿子高高举起,所以分母在下,分子在上。 读写分数时,也要先读写分母,有母才有子。 教后反思: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以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我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从主题图引入,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初次认识1/2时,通过创设分饼这一情境,让学生用圆纸片代替,折一折,分一分,从而建立几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3、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倾听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养

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倾听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分析问题,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结合教学内容,以评促听,听评结合,如,“注意听,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觉得他说的怎样”等,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发展过程,又是学生的性格、意志、个性的生理、心理到的知识品质健康成长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学生,也是他们形成一种学习习惯的过程,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将是终身受益的事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拍手游戏。激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

三年级数学下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的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能用几分之几来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 在用几分之几表示时不受总数和每份数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驱动、初步探究 1.谈话: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教师出示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2.课件出示例题场景。(4只小猴分4只桃) 教师提问: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4 1),你从这里还能看到哪些分数?(42、4 3) 教师让学生重点说说 4 3是怎么想的? 生:1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1,3只小猴就是3个41,一共分得这些桃的4 3。 师追问:谁来说说4 3在这里的意思? 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就是这些桃的43。 二、比较辨析、自主建模 1.桃子总数改变(总数变了)。

(1)桃子的只数变为“8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现在,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4 3。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8只桃平均分成4份,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 3。 (2)桃子的只数变为“20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现在,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谁再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 4 3。因为有4只小猴,所以要把20只桃平均分成4份,3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43。 (3)比较三次分桃情况。(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桃子的总数不同,却都可以用4 3表示呢? 师生追问:看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时,关键要看什么? 2.猴子只数改变(份数变了)。 (1)猴子的只数变为“5只”。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把20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教师追问:为什么4 3变成了53? (2)学生根据要求改条件。 教师继续提问:谁来改变这里的一个条件,但要求还是能用5 3来表示? 3.师生小结:用几分之几来表示时与总数没有关系,与分成的份数和要取的份数有关。 三、多层练习、巩固内化 1.基本练习。 口答: (1)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课本第69页第2题)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1 9月21日、22日我参加了我市送教下乡活动,本次活动我执教的是《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本节内容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本节课对于我来说就是再一次的成长,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就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课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首先,精心设计是有效课堂的基石。在课的一开始,创设简单的分卡片的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很快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状态中。当学生把剩余的卡片平均分成两份,结果是半个。在其中渗透“平均分”的概念,并让学生发现问题(半个卡片用数怎样表示),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让学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从自然数到分数产生的价值和意义。课中让学生动手创作几分之一,在亲身经历中建构几分之一的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图形、线段反复练习,说分数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其次,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数学”、“听数学”,更要“做数学”,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认识过程。在本堂课中,无论是折纸、创作几分之一等活动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展示学生折的作品时,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后边的学生会看的更加清晰。 2、分组动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参与小组的作品,其他学生的折法没能展示。如果,让其他同种折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课上我发现,当我布置完任务后,有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我反思,可能是学生没注意听,更主要的是我的语速过快,有的孩子没听懂。 所以,今后的教学我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学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几分之几的含义,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和作业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图中的情境你们熟悉吗?谁能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同学们在做什么呢? 2.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归纳小结。关键抓住“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两个要素。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教学例4,初步认识四分之几。 (1)师: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1张正方形的纸,请将它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想一想:涂色的部分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把一 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

(2)师:接着再涂一份,现在还能用1 4 表示吗?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生:2份是它的2 4 。 师:对。一份是它的1 4 ,两份就有2个 1 4 ,2个 1 4 就是 2 4 。 (3)师:如果我们接着再涂出它的3份、4份,又该分别用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呢?请同学们自己涂一涂,想一想。 师:你涂了几份?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你涂了几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 (4)归纳小结:这些正方形都是被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几,就用四分之几来表示。 2.教学例5,认识十分之几。 (1)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并把它平均分成10份。 师: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多媒体出示: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 师: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那么3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7份呢?为什么? (2)同桌相互交流,加深对几分之几分数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任意数出其中的几份,并用一个分数表示,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你数了其中的几份?是它的十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小结:像2 4 、 3 4 、 3 10 、 7 10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这就是我 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4)师:你能任意说一个分数吗? 3.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1)师: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们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同学们从课本第94页寻找答案吧!(学生看书自学。) (2)师: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 (3)师: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