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复习重点

【重点复习题目及类型】

一.名词解释

1.花间词派

2.沉郁顿挫

3. 新乐府运动

4. 唐传奇

5. 晚唐小品文

6. 话本

7. 大历十才子8、张王乐府9、郊寒岛瘦10、三吏三别

11、古文运动12、变文13、俗讲14、三十六体15、韩孟诗派16、元白诗派

花间词派:“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赵崇祚编选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位词人中温庭筠、皇甫松生活于晚唐,未入五代。孙光宪仕于荆南,和凝仕于后晋,其余皆仕于西蜀。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此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词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词的内容主要写闺阁情事、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词藻华丽。

沉郁顿挫:“沉郁顿挫”见于杜甫的《进雕赋表》,后人用它来形容杜甫的主要艺术风格。沉郁,是就思想内容而言,指意境的开阔壮大,感情的深沉苍凉;顿挫,是就表达方式而言,指语言、韵律的曲折有力,即起伏跌宕。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所提出的,是指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在作家群体的共同理论追求和创作实践下所发起的,以批判现实为宗旨,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旨归。

晚唐小品文: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这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下的产物。晚唐小品有三个基本特点: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情感炽烈,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发展到后来,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

古文运动:古文的概念是韩愈首先提出来的,主要是针对骈文而言,指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内容上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性。形式上不讲排比、对偶,奇句单行。古文运动是在韩愈、柳宗元领导下掀起的一场文学革新运动。

……

二、填空题

1、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杜甫

2.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8.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10.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顾况 1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7、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

22.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 2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4.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2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

26、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 27.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2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 2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2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

25、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26、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2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28、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三、搭配题(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作家与作家字号等的对应)

如:香山居士——白居易小山——晏几道诗豪——刘禹锡

四、单项选择题

1.因擅长近体,工于五律而以“五言长城”闻名的是B 。

A.韦应物B.刘长卿C.卢纶D.李益

2.中唐时期,受巴山楚水和当地民风影响,创作《竹枝词》的作家是。

A.韩愈

B.刘禹锡

C.柳宗元

D.白居易

3.“韩孟”是中唐的代表诗人。

A.边塞诗派

B.奇崛诗派

C.清远诗派

D. “大历十才子”

4.韩偓是唐代的代表诗人,在晚唐占有重要地位。

A. 元和体

B. 香奁体

C.梵志体

D. 长庆体

5. 下列传奇作品中,不是爱情传奇。

A.《李娃传》

B.《霍小玉传》

C.《任氏传》

D.《谢小娥传》

6. 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特点的是。

A.《小石潭记》

B.《捕蛇者说》

C.《段太尉逸事状》

D.《种树郭橐驼传》

7.“黄粱一梦”出自。

A.《离魂记》

B.《南柯太守传》

C.《枕中记》

D.《霍小玉传》

8.以“山雨欲来风满楼”而闻名于世的诗人是

。A.杜牧 B.李商隐 C.刘沧 D.许浑

9.词是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晚唐五代词是以相配合而传唱的。

A.雅乐

B.清乐

C.燕乐

D.清商乐

10. 下列集子中,是诗集。

A.《东坡乐府》

B.《樵歌》

C.《江湖集》

D.《白石道人歌曲》

11.下列不属于讲史性变文的是。

A.《伍子胥变文》B.《李陵变文》C.《孟姜女变文》D.《王昭君变文》

1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的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一代风气”,成为花间词向北宋词转变的枢纽。

A.韦庄B.冯延巳C.李璟D.李煜

……

五、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请把这些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多选、少选、错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韩孟诗派的理论主张有()。

A.不平则鸣

B.笔补造化

C.诗穷而后工

D.崇尚雄奇怪异

E.发愤以抒情

2.南唐词派词人有()等。 A.冯延巳 B.李璟 C.李煜 D.温廷筠 E.韦庄

3. 下列关于“花间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词史上最早的词作样式

B.多写国破家亡之痛

C.因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而得名 E.开启了豪放词创作的先河

D.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常以堆砌华艳词藻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

4.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词作是()。

A.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B. 张志和《渔歌子》

C.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D.白居易《忆江南》

……

六、赏析题(指出句子的作者与出处,并从赏析的角度分析其思想内容、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范例: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出自刘禹锡《石头城》

翻译:群山仍如以往环绕在故国的四周,江间的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独自寂寞孤独地来来回回。赏析:自从陈灭亡后,本来作为军事防御的重镇——石头城,就失去了意义,如今的石头城,只有四周的青山环绕,江间的潮水陪伴。借山水依旧写出了人事更迭,如今的故国已经没落荒凉,通过描写山水这些自然景物,传达出深沉的感叹之情。六朝繁华已不在,触目所及皆是萧条荒凉,含有人生凄凉的哀伤。在低徊感伤中充满了对历史兴亡变化的无限沉思。

七、简答题

1.简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2. 简论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

3.简论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色。

4.简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简论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6.简论温庭筠词的艺术特征。

……

八、论述题

1. 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2.试论白居易感伤诗的艺术特色。

3.试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汇总(二)宋代文学

【重点复习题目及类型】

一.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 2.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3.白体 4. 晚唐体 5. 西昆体 6. 半山体

7.易安体8. 山谷体9. 诚斋体10.永嘉四灵11.江湖诗派12. 苏门四学士13.格律词派14. 大晟词人

江西诗派: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此派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他们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以江西称派。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此派诗人主张以杜甫为宗,诗作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接近黄庭坚。他们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律、险韵,形成一种生新瘦硬、奇峭艰涩的诗风。江西诗派的代表性诗人是黄庭坚、陈师道。江西诗派是两宋之交最为流行、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其影响甚至远及晚清宋诗派。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后掀起的一场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领袖人物是欧阳修,他有意把诗文革新运动与政治上的改革要求相呼应,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斗争服务,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提倡文章要有用于当世。具体表现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文风上讲求平易,反对奇险。并凭借他当时的政治地位与文学声望,团结并培养了一批作家,把诗文革新运动推向高潮,奠定了质实平易的一代文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白体: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宋初的馆阁之臣,唱酬之风十分盛行。“白体”诗人的作品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他们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晚唐体: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由于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性诗人是九僧和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诗作清苦工致,精于雕琢,时有警句出现,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

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为杨亿、刘筠、钱惟演。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西昆派的诗歌题材主要有三类: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总体上内容比较贫乏,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但其艺术特征很引人注目,西昆集中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其诗多为近体,其中七律又最多。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只是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山谷体:黄庭坚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其诗句法奇矫,音节拗健,想象奇特不凡,具有一股兀傲之气,是典型的“山谷体”。“山谷体”的生新程度是最高的,它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山谷体的缺点是奇险、生硬、不够自然。

诚斋体: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后转学王安石和晚唐诗人的绝句,最后走上了“师法自然”的创作道路,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诗风,形成了自具面目的“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主观情感浓郁;想象奇特;语言浅切流畅。

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江湖诗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杭州书商陈起刻印了《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在这方面受到“四灵”的影响,即字句精丽,长于白描。境界较为开阔,又稍胜于“四灵”。

……

二、填空题

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5.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 6.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7.晚泊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卿 8.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

9.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 10.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1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1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7.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

21.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2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23.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2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2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7、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28、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王沂孙《眉妩·新月》

29、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30、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苏轼《游金山寺》

3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32、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

(1)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三、搭配题(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作家与作家字号等的对应)

如:小山——晏几道碧山——王沂孙

四、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诗学主张中,出于江西诗派的是。

A. 点铁成金

B. 别材别趣

C. 比兴寄托

D. 感物道情

2.《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是张孝祥在()北望河山所创作的。

A洛阳 B建康 C岳阳 D郴州

3. 南宋提出“词要清空”思想的词人是。

A. 吴文英

B. 姜夔

C. 王沂孙

D. 张炎

4.提出“诗穷而后工”理论的是()。

A韩愈 B苏轼 C欧阳修 D王安石

5.下列属于李清照词学理论的是()。

A词自是一家 B词别是一家 C诗词同源 D词为诗之苗裔

6.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

A黄庭坚 B王安石 C欧阳修 D晏殊

7.陈亮词作的显著特点之一是。

A.以诗为词

B.以文为词

C.以论为词

D.以赋为词

8.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描写的地方是。

A.开封

B.杭州

C.镇江

D.扬州

9. 下列诗人中,不是“中兴四大诗人”。

A.范成大

B.杨万里

C.苏轼

D.陆游

10. “宋六家”指的是等六位宋代散文家。

A.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王安石

B.苏轼黄庭坚王安石苏辙

C.黄庭坚王安石苏辙曾巩

D. 王安石苏辙曾巩苏洵

……

五、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选项,请把这些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多选、少选、错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下列属于南渡词人的有()。

A李清照 B朱敦儒 C叶梦得 D 张元干 E陈与义

2.“说话四家”是指()。

A小说 B讲史 C讲经 D合生 E诨话

3.下列文学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A.晚唐体

B.稼轩体

C.西昆体

D.山谷体

E.白体

F.诚斋体

G.易安体

H.东坡体

4.下列属于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是()。

A文章最忌随人后 B点铁成金 C脱胎换骨 D无一字无来处 E以腐朽为神奇

……

六、赏析题(指出句子的作者与出处,并从赏析的角度分析其思想内容、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1.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

范例:“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出自蒋捷《贺新郎》

翻译:抬头望乡,望眼欲穿,目极天涯却看不到家乡在何处,羡慕寒鸦能够在黄昏后归巢杨柳。

赏析:抒发词人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和深深的思乡之情。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有枝可栖,而他却望断乡关不得归,纵使归去也无家可依。令人产生人反不如鸦之感!”写尽兵荒马乱年代里词人漂泊之苦。

七、简答题

1.简论柳永对词的贡献。

2.简要分析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3.举例说明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4.简要分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5.简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6.简要分析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

7、简要分析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

范例:5.简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的完美结合: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不重情节画面,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

(2)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样风格,杜甫之沉郁顿挫与李白之飘逸奔放对其影响尤大,他善于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机地熔为一炉,并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3)诗歌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七古诗内蕴丰富,气象阔大,“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最能代表陆诗的特色。其七律诗对仗工整,使事熨贴,气格高昂,意境警拔,在南宋当推第一。其七绝诗笔致流转,富于神韵,颇具唐人风味。(4)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但这些诗的语言又具有共同的特色,即明朗晓畅,精炼自然。

八、论述题

1.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苏轼的“以诗为词”。

2.试述苏轼对词境的开拓。

3. 举例说明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4.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新 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 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文学的自觉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 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1)文学风尚与主题。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 (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儒:《论语》、《孟子》、《荀子》 墨:《墨子》 道:《老子》《庄子》 法:《韩非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 的垄断,把奴隶主阶级垄断的古代文化普及于平民,开创了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的风气。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义》《春秋》 《论语》:20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及孔门后学辑录而成,成书在春秋之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汉代有《古论语》 《齐论语》《鲁论语》。其所记载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礼乐,把“仁”作 为最高道德标准,孔子重视文学的政治和教化作用,主X“言之无文,行 而不远” 孟子:“亚圣”,他主X“王道”“仁政”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反对“杀人盈野”的 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主X诛灭残民以逞的暴君,对君主绝对权威表示否定。“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但是他重视人民,却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 《孟子》:七篇记载孟子的言行和学说,是孟子及其门徒共同完成的,在体制上仍属于语录体。 其散文具有如下特点:1.长于辩论,其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辞锋犀利, 富于战斗性、鼓动性,有纵横家和雄辩家的气概,《孟子》中 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 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在论辩中常用巧妙的比喻和幽默的小故事阐明事理 3.气势浩然,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 气势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它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 出的语言风格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汉代始称《诗经》。共有诗305篇,另有 6篇笙诗,有目无辞。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订成书。 2.《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为音乐曲调,包括 十五国风。来自十五个地区采集的歌谣;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31篇,西周)、小雅(74篇,东周),大多是宫廷 宴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 个部分 3.《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 保存下来的XX和宴飨中的乐歌等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传统神话对我们民族共同心理的作用与思维特征 (一)、共同心理作用 1、深沉的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先民的反抗精神 (二)、思维特征:象征性、隐喻性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2、具体而形象 3、浓厚的情感体验 二、采诗的目的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三、赋诗言志 “赋诗言志”是春秋外交仪式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当时真正的职业性外交专家是行人,在传统上是由史官充任的,并有采集诗歌的职责。行人采集诗歌的目的是用于朝廷或其他正式场合的礼仪中。诗歌为巫史行人的职业性修养,“赋诗言志”正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诗歌可用于仪式和谣占,被认为具有神秘启示性,所以,可以通过赋诗来观察个人的意志或命运。 四、断章取义 只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带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后来比喻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见相合的部分。 五、流传: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六、变风变雅 诗经学名词。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的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凡讥刺时政者皆属“变风”、“变雅”。 七、《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八、春秋笔法 《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春秋》笔法”。 九、《左传》的文学成就 (1)善于写矛盾冲突,文章有不少富于故事性、戏剧性的情节。 (2)《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其叙事虽尚简,但“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左传》记事精妙优美,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简而奥的辩证统一。刘熙所指出:“《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 (3)善于写战事。《左传》之写战争,结构完整,情节精采,运笔灵活,并不局限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而能着眼于战争的前后左右;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以历史家的卓越识见,揭示其前因后果、经验教训,因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并且还以简练形象之笔,描写战争中的人物和事件,绘声绘色。 (4)、善于写人。古之史官,有所谓记言、记事之分。其实往往言中见事,事中有言,机械区分很难,而记言记事皆必记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5)工于记言,尤长于出色的外交辞令。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鉴于召陵》(末段)、《齐晋鞍之战》等。 十、《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善于选取典型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始有意识地刻画人物,从而使其中的许多篇章具有颇为浓厚的小说色彩。 2、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 3、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敷张扬厉,善用铺陈,长于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姿肆”,纵横驰骋,沉而快,雄而隽;气势充沛,如江河直下;词锋逼人,似高屋建瓴的特点。这也是战国时期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4汉语言田昭波 一、填空 1.元曲(体制:科范、宾白):A.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B.科范,也就是科(介) ,科介是指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科”,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亦作"科泛"。指戏曲程式动作。 C.宾白,是古代汉族戏曲剧本中的。汉族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叫做宾白。明《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明《菊坡丛话》)。 2.《西厢记》(来源《莺莺传》、《董西厢》延续):《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

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3.《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名句赏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中国古代文学史1复习资料

三、先秦三古七段 上古:先秦两汉1先秦2秦汉 中古:魏晋至唐中叶 3魏晋-明中叶4唐中叶至南宋5元初至明中叶 近古:明中叶-“五四6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7鸦片战争至“五四” 先秦文学的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 掌握三首诗歌《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神话产生与内容:1、自然神话2创世神话3英雄神话 神话的演变1、历史化2、宗教化3、文学化扩充下如何历史化等等 《诗经》又称《诗三百》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等六篇“笙诗”,有目而无辞, 故实有305篇。 《诗经》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采诗、献诗、删诗孔子 风: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小雅、大雅,共105篇 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共40篇。 《毛公鼎》,长四百九十七字, “抵得一篇尚书”。 《尚书》的概念: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又称《书经》。《尚书》的内容:《虞书》2篇,《夏书》2篇, 《商书》5篇, 《周书》19篇。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7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笔法:“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教材在扩充) 春秋三传:《左传》与《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榖梁传》(谷梁赤)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叙事特征 1、以叙事体现道德评价。2、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3、注重完整叙述事件的过程与因果关系,且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4、富有戏剧性。5、善于写人,个性鲜明,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6、善于写战争。7、擅长细节描写。 《国语》的成书与体制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6重点整理-考试必过

先秦文学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二、《氓》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3. 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反映当时的婚姻习俗:“尔卜尔筮(是),体无咎言”。(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2)具有告诚意味的诗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现女主人公婚后辛勤操劳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日不如此)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之情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角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5.分析《氓》的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本诗成功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达效果;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感情的前后变化;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用“淇则有岸,隰(习)则有泮”反喻自己的痛苦没有边际,这些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切合人物所在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6.《氓》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1)对比的焦点一是双方对对方不同的态度,二是两个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 (2)通过前后对比、相互映衬,显出两个人的善恶美丑及彼此间的强烈反差。 (3)以被弃为界,分析《氓》的女主人公形象:以结婚为界,分析氓的形象: 首先是淳朴热情,女主人公阅世未深,天真单纯,未能识破氓忠厚的假象,错误的把他的虚假情意当作真心实意,把他的急躁暴怒当成是求婚心切,因而竟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放弃了明媒正娶的要求,勇敢的许下了秋以为期的诺言,轻率地把自己的宝贵爱情投资在了一个骗子身上。其次是勤劳善良,勤劳善良,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诗中的女主人公在成家以后就陶醉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再次诗歌还体现了女主人公坚强刚毅敢于反抗的精神,这是女主人公的一个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深深的爱着她的忙,可一旦看透,忙的是新闻系,就深深地追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对同命运的姐妹们提出警告。 男主人公的形象:自从女子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的明显。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散曲:元人多称之为“乐府”、“今乐府”,是与戏曲相对而言的。是即诗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不同于有科白的戏曲。在元代,散曲一跃而起与诗词分庭抗礼,甚至后来居上成为诗坛上的主要诗歌体裁。作为一种新诗体,散曲形成于宋今时期,主要体裁有小令和套曲。 ?马致远,号东篱,元初作家。扩大了散曲的题材范围,提高了散曲的艺术品位。他的散曲以豪放为主,兼有俊逸的特点。语言凝练优美,简洁明快,又能挥洒自如,机趣横生。《天净沙·秋思》是写景抒情名篇,是秋思之祖。前三句以九景设境,全属静字,颇得含蓄幽邈之味。以景物点染“秋”,亦已景物表达“思”。通过描写苍凉微茫的景色,表达旅人漂泊无依之感。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与景。“断肠”点明情感,“天涯”概括全景。 《双调夜行船·秋思》是元散套中的绝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杂剧:形成于金王朝,兴起于我国北方。是一种体制严格的剧种,基本结构是四折一楔子,主要脚色有净、末、旦、杂等,以曲辞为主要部分,以宾白和科泛为辅助部分。 戏剧的三大繁荣期:元代杂剧的博兴,明中叶以后传奇的繁荣,清中叶以后花部的鼎盛。

?关汉卿:号已斋,金末元初人,是元杂剧的主要奠基人。作品按思想内容分:一、历史剧,发扬正气,歌颂历史英雄。 二、公案剧,揭露社会黑暗和官场腐朽,歌颂人民反抗。《窦娥冤》三、表现妇女生活的社会剧和爱情剧。《救风尘》《拜月亭》 作品的艺术特点: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二、戏剧的完整。三、重视舞台效果,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五、语言质朴本色。 《窦娥冤》的思想主题:通过描写一个蒙冤而已的妇女的满腔怨愤而使天地发生异常的故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的政治,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情绪。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二、语言本色。三、宣扬封建思想:忠孝节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窦娥:善良,刚强。 ?《西厢记》是元代成就最高的一部爱情剧。是我国较早的以多场杂剧表现一个故事情节的戏剧。 王实甫,名德信,与关汉卿生活年代相同或稍晚。 《西厢记》故事的演变:唐《莺莺传》或《会真记》,男子负心,始乱终弃,宣扬女人是祸水。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初王实甫《西厢记》,“愿天下有情的终成了眷属”“从今至古,自有佳人,合配才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魏晋 建安风骨 名词解释: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背景:东汉末年的动乱,由于政治权威思想权威已经不复存在。在士人中兴起 一股思想解放和重视个体价值的思潮,从而使文学表现出作家从自身立场出发 的对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对美与理想的追求,而当时的社会,经历了长期的 战乱和接连不断的饥荒、瘟疫,到处是破败景象在作家的心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作家对历史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体察,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动摇,个人的 存在失去了外在的精神支柱,因此人们在感时伤乱的同时,也更强五地感受到 人生短暂的悲哀,以曹操为首的建安文学作家,多是注重实际的政治家,他们 有着力挽狂澜的雄心和自信,并且把建立不朽的功业视为短暂生命的延续,这 种感情也在他们的创作中充分表现出来。 内涵:建安风骨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1强烈的现实主义。建安文学不仅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各国混战所造成的社会灾难,而且表现出一种结束灾难、重建繁荣统的国家的强烈 愿望和责任感 2高扬的政治理想。建安七子大都胸怀大志,能够正视现实,富有优国之思和“拯世济物”的志愿。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 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特点,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色。 3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诗人多骨气高傲,以文才武略而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不肯效法前贤或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 己独特的风貌 4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文学表现的个人情感带有慷慨悲凉的时代特色。 人生苦短的哀叹。这—方面是由连年战乱引发的社会灾难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人们在企图克服种种困难,重建统一国家的进程中所付 出的巨大牺牲造成的。 5人生短暂的哀叹。 影响:—,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次折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