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

(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

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

不同点:

(1) 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 2O 3的含量高于FeO ,

而岩浆岩中则FeO 略高于Fe 2O 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

件下,大部分Fe 2+被氧化为Fe 3+所致。

(2) 沉积岩中K 2O>Na 2O ,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

分解后产生的Na 2O 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

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 2O 大部分

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 沉积岩中富含H 2O 和CO 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

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

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 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 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 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最大厚度达180~200m,主要分布在陕西泾河与洛河中下游地区,从不同黄土层来看,又以中更新世黄土最厚。

3、物理性质

①结构疏松,颗粒间孔隙较多(孔隙度一般在40~55%),多孔性是黄土区别于别的土状堆积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②无沉积层理,但是垂直节理发育。

③易湿陷,遇水侵湿后会发生可溶性盐类(主要是CaCO3 )的溶解和部分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的流失,这种作用也称黄土的潜蚀作用。

6、什么是崩塌?简述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崩塌体的识别方法。

在陡峻斜坡上的岩块、松散堆积物在本身重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脱离基岩向坡下倾倒,在坡角处堆积为倒石堆或岩屑堆等,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形成崩塌的条件:

1.内在条件

(1)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基岩的边界条件。

(3)地形条件:坡度大于45o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4)气候:物理风化强烈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物理风化盛行,岩石易于风化破碎。

2外界诱因:冰雪融化、暴雨、地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崩塌体的识别:

(1)坡体大于45o、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裂隙发育或顺坡裂隙或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已有拉张裂隙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7、什么是滑坡?简述滑坡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滑坡是指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是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原因:

(1)地下水:地下水的作用使得土体形成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土体失去稳定,产生滑坡。

(2)地表水:可表现为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使坡脚水面附近被掏蚀,岸坡上的物体支持力减小产生滑坡。

(3)岩石结构和岩性: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岩层不整合面滑动,或沿松散沉积物、基岩面、岩层层面滑动。具有遇水易软化岩性的岩石更易滑坡。(4)地震和人为因素:地震对滑坡起触发作用,人为因素大都是人工挖土破坏了斜坡稳定。

8、结合风沙流的主要特征说明风蚀蘑菇的形成。

主要由于风沙流对岩石磨蚀受到高度的限制。距离地面一定高度以上的气流沙量少,磨蚀小;而近地面,部分沙量多,磨蚀作用强。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不同的岩石,当下部的岩性较上部易于风化,易于变得

疏松时,蘑菇石更易形成。

9、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促使地壳(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1)内动力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

(2)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填空

1.地质年代的表示方法有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两种。

2、三叶虫与笔石是早古生代的标准化石。

3、干旱地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力是风沙作用。

4、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

5、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6、风沙搬运作用方式有悬移、跃移、蠕移。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的搬运以跃移为主。

7、沙漠的成因取决于干旱气候与沙源两个主要因素。

8、荒漠的地貌组合形态有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9、黄土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SiO2。

10、黄土的沟谷地貌主要包括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墹

11、地表流水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片状流水、沟谷流水与河流。

12、流水的搬运作用,包括对碎屑物的推移、跃移、悬移与化学溶解。

13、沟谷的形成与发展一般经过细沟、切沟、冲沟与坳沟。

14、根据泥石流中的物质组成与流态,可将泥石流分为粘性与稀

性泥石流。

15、从横剖面上看,河谷主要由谷底与谷坡两部分组成。

16、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17、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卤盐类岩石三类岩石。

1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19、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称为雪线。

20、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与高山地区。

21、冰川运动的因素主要是重力与压力。

22、冰川的侵蚀作用包括冰川的挖蚀作用与刨蚀作用。

2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与所处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两种类型。

24、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与多年冻土。

25、冻土的基本特征是存在地下冰。

26、按地下冰的成因及埋藏方式,可将地下冰分为组织冰、洞脉冰与埋藏冰。

27、形成湖泊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水的来源,二是要有盛水的洼地。

28、湖泊水的消耗主要通过蒸发与流泄两种方式。

29、沼泽沉积的主要矿产是泥炭与煤。

30、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有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31、岩层产状三要素是指走向、倾向与倾角。

32、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其基本形态是背斜与向斜。

33、褶曲的要素有核、翼、轴面和枢纽。

34、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35、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填空

1、结晶习性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向伸长、二向延展、三向等长。

2、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光波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物理性能的表征。分为自色、他色、假色。

3、矿物硬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内部结构质点间连接力的强弱。德国莫氏(F.Mohs)选择了常见的10种矿物,将硬度由小到大排列,分为10级,这就是习称的莫氏硬度计

计,其中,滑石硬度为 1 ,石英硬度为7 ,刚玉硬度为9 ,金刚石硬度为10 。野外鉴定矿物时,如找不到标准矿物,可利用一些代用品测试,如指甲(硬度2-2.5 ),铜币(约 3 ) ,小钢刀(约 5.5-6 )。通常,可以将矿物硬度大略划分为软(其硬度<指甲)、中( 指甲-小刀)、硬( >小刀) 和极硬( 石英刻不动) 四类。

4、矿物受力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断开,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乎面称解理面。

5、按比重,矿物可以分为四级:轻矿物比重<2.5;中等比重矿物比重2.5-4;重矿物比重4-7;极重矿物比重>7。

6、按晶体化学分类将矿物分为5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矿物。

7、按成因,岩石可以分岩浆岩、沉积岩、和

变质岩三大类。

8、岩浆活动包括2种方式: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停滞在地壳中冷凝,结晶,称岩浆的侵入作用。由此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其在地壳深处和浅处形成的岩石分别称深成岩和浅成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即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挥发成分大部逸失),这种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又称火山岩。

9、岩浆岩化学成分复杂,几乎包括地壳中所有元素。含量差异明显,以O,Si,Al,Fe,Ca,Na,K,Mg,Ti 等元素含量最多,占岩浆岩化学元素总量的99%以上。若以氧化物即这些元素与氧结合来计,也同样占99%以上,

其中SiO

2含量最高,占59.14%,其次是Al

2

O

3

,含量为

15.34%,因而可以认为,岩浆岩实际上是一种硅酸盐岩石。

10、岩浆岩矿物主要是硅酸盐矿物,这些被称为岩浆岩造岩矿物。长石、石英、白云母等富含硅铝,色浅,称硅铝矿物或浅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富含铁镁,色深,称铁镁矿物或暗色矿物。

11、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以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沉积后,又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12、可燃有机岩包括煤、石油、油贝岩、天然气等。

13、导致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或溶液。

三、判断

1、流水作用取决于流水的动能。(X)

2、坡度越大片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越强。√

3、只要河流存在,它的溯源侵蚀作用与下蚀作用就永无止境。×

4、河流水经过弯曲河段时,靠近凹岸的水面比凸岸的水面高。√

5、河道弯曲处,凹岸堆积速度强于凸岸,相反凸岸的侵蚀速度强于凹岸。×

6、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7、喀斯特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水源。√

9、流动的水对岩石的溶解能力强于静止的水。√

10、冰川的形成必须在雪线以上。√

11、冰晶体之间相互位置的变动,促使冰体出现塑性变形是冰川运动的前提条件。√

12、大陆冰川的运动基本不受下伏地形的影响。√

13、羊背石上的擦痕或用于判断冰川的运动方向。√

14、冰川搬运中,表碛的搬运距离比底碛远。√

社会保障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代码00071)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机构为() A.国家 B.社会 C.企业和事业单位 D.保险 公司 2.政府统分型的另一个名称为() A.团体保障型社保制度 B.国家保障型社保 制度C.社会自助型社保制度D.个人自救 型社保制度 3.下列对生育保险性质表述正确的为() A.长期性补助 B.保险性补助 C.短期性补 助D.福利性补助 4.美国失业保险金的给付等待期为() 天天天天 5.与人均投保费无关的因素为() A.人均行政管理费 B.伤残津贴 C.伤残风 险率D.人均收入 6、1885年通过了第一个强制性的《工人 赔偿法》的国家为()A.德国B.英国C.美国 D.日本 7.下列不属于近二十年国际劳工组织探讨的主要问题的是() A.工伤预防 B.工伤补偿 C.工作培训 D.职 业康复 8、1911年,由英国颁布的世界上最早规定实行强制失业保险的法律条文是() A.家庭津贴法 B.社会保障条例 C.国民保 险法D.国民救济法 9、下列不属于享受社会救助的要素的为() A.无劳动生产能力 B.无劳动意愿 C.无经 济来源D.生活上无依靠 10、失业职工失业前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及5年以上的,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期限最多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11、南斯拉夫的失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 A.全部由政府负担 B.全部由企业负担 C. 由政府和企业共担D.全部由被保险人负 担 12、旅游业的失业现象属于() A.结构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周期性失 业D.季节性失业 13、对我国生育保险费用不承担出资义务的是() A.社区 B.个人 C.单位 D.国家 14、我国生育保险中规定:女职工生育和流产休假期间的工资,与当地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或本人标准工资的支付比例为() %%%% 15、生育保险待遇与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相比,一般() A.不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低于 16、不属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区别的为() A.应付风险 B.对象 C.实施方式 D.经营目 的 17、绝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采用() A.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B.雇主与政府 共同负担C.被保险人全部负担D.雇主与 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18、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19、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有()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工伤保险 D.社 会优抚 20、新加坡收效显着的社保模式一强制储蓄型,又可称为() A.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 制度 C.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自助型社会 保障制度 21、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性质: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2、性质特征:(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三、三角形: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6)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线的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7)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9)三角形的任意一条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 4、三角形的中线 注: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 5、三角形的高线必为线段四、多边形 1、多边形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等。 2、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注:多边形的外角和并不是所有外角的和。 4、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 多边形每一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是对顶角,n边形就有2n个外角。 第八章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n m n m a a a+ =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 n m a a= ) ((m,n都是正数) ? ? ? - = - ). ( ), ( ) (,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当 一般地 n a n a a n n n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n m n m a a a- = ÷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0 (1 0≠ =a a,如1 100=,(-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p p a a 1 = - ( a≠0,p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普通心理学》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 2、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记忆的基本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4、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3、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4、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道德标准评价别人或自己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性格无好坏之分。(×) 性格有好坏之分。 2、长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3、遗忘就是永远都无法回忆或再认。(×) 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4、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激情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5、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四、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 A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脊髓的机能 3. 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 . 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 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 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情感 7. 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 )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 、冯特D、马斯洛 8. 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一、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 (3)权力与义务对等内涵不同。社会保险首先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有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享受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 2.社会基础:工人阶级长期斗争和争取的结果。 思想理论依据:(1)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社会是个人的总和,社会的职责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其个人利益,使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最大的幸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全社会的稳定与繁荣。(2)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收入均等化,即认为一个人的收入越多,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反之,收入越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越大。(3)凯恩斯主义理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俾斯麦,1883《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英国:最早社会保障立法《济贫法》;1911《国民保险法》。 3.美国:1935罗斯福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投保资助”型(传统型):美国、德国、日本。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费用由多方承担、实行自治管理。 2.“福利国家”型(全民福利):英国、瑞典(福利国家橱窗)。使公民普遍的享受福利,让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 3.“国家保险”型(国家保障):苏联。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高、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4.“强制储蓄”型(强制自保):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智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

第四纪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1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 (1)岩石地层学方法:据第四纪地层的岩石学特征,把堆积物划为代表一定 时间的岩石地层单位,并按时间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形成岩石地层顺序。第四 纪陆相地层(不连续、时间上互相超覆),决定了局限性。 (2)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根据第四纪堆积物及所含生物残骸的同位素 年龄资料,按年龄划分出时间(地质年龄)地层单位,建立地层顺序但这种资料 依赖于测年资料(同位素法),测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对比的精度。。 (3)生物地层学方法:利用生物发展的不可逆性,判别地层新老关系,建立 生物地层层序。第四纪生物群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有现代生物种属,且时限短。 (4)地貌学方法:不同地貌部位,第四纪堆积物不同,将第四纪堆积物划分 为一些地貌地层单位,并将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该方法对层状地貌(夷平 面、剥夷面、阶地及层状溶洞)在区域地层对比中十分有用。 (5)气候地层学方法:冷暖交替是第四纪气候的主要特点,据此将第四纪地 层划分成一系列的暖期地层单位和冷期地层单位。 (6)构造方法:利用第四纪地层中的不整合面和侵蚀面,作为第四纪地层的 划分标志。 (7)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岩石学上的差别来划分地层。对比同一盆地和同一钻孔岩芯的地层是很有效的。 (8)地球化学方法:利用沉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成分及丰度)在垂向上的变化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9)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古人类化石及文化遗物是第四纪分期的主要依据之一。 2第四纪下限 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显著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次冰川作用的时间距今3.2Ma。 象(真象)属(Elephas)、牛(真牛)属(Bos)、和马(真马)属(Equus)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下限层位。因此长期以来把维拉弗朗作为第四纪的下限层位。我国的泥河湾动物群也具这一特点,故该层作为我国的早更新统。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两大部 分。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和 验证期。 A.马斯洛 B.勒温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C.默里 D.罗杰斯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和。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8、气质的 4 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10分)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9.能力是一种()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10. " 一俊遮百丑 "、 " 一坏百坏 " 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分)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1 、自我意识 1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概论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 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 变化发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 (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 2、地质学的发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 (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 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研究对象:地形。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 (1)内(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 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发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作用在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下共同产生的结果。这种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贯穿于地球形成以来的整个地史演化过程中。 8、地质地貌学实践意义 (1)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农业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防止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土壤调查与土壤改良,防风固沙,找寻地下水源等。 (2)在工程建设方面:水库及坝址、开凿运河,河道、河口、三角洲的整治和开发利用,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应考指南 共分三个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学科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一)考试范围见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二、复习应考的资料及其使用 (一)平时作业:考试时约占30%的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指导书》 三、特别提示及强调: (一)上述强调的三种复习资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期末考试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P19——P43 应是复习考试重点。本书P44——P62 有综合练习的部分答案。但名词解释被略。 (三)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的名词解释答案如下:(以下页码为教材页码) 一章:1、P4 2、P2 3、P10——P114、P45、P6 6 P6 7 、P68、P9 ——- 二章:1、P182、P19 - k 三章:1、P242、P263、P29 四章: 1、P30 2、P30 3、P39 4、P39 5、P39 6、P39 六章:1、 P552、P57 七章: 1、P59 八章: 1、P62 九章: 1、P68 2、P72 3、P69 4、P70 5、P70 6、P70 7、P70 8、P70 9、P7010、P76 11 、P7612、P77 十章: 1、P78 2、81 3、P82 4、P83 十一章:1、P882、P99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2012-12-13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科学。个体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伦理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的有两个: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 2、格式塔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格式塔学派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魏特墨首创,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现代心理学发展表现为三个特点: 1、派系融合,兼收并蓄。 2、学科融合,促进发展。 3、注重应用,日益广泛。 第三章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直接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感觉。 2、什么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什么是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可分为:绝对 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5、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具有选择性、礼节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6、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它有两种基本特征:一、选择性二、集中性 注意的分类: a、不随意注意,即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决定的。如在嘈杂的背景中听到有人小声叫自己的名字。 b、随意注意,即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如一个人经常思考如何减肥以及减肥的方式。c、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 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

地质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壳: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 地幔:地壳往下至2900km深度之间称地幔。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指点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规律性的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 同质异象: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岩浆作用:岩浆向着地壳上层压力减小和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的过程称为。 岩石变质作用:固态岩石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流体的作用,而使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 地层:就是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成层的和非成层的岩石的总称。 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落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年代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群,这种关系就叫生物群落。 构造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势能和地球旋转能等内力所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就是岩层的一个旁曲。 分化作用:指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壳:被分化的岩石圈表层被称为分化壳。 块体运动:斜坡上的岩体或松散的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的过程斜坡重力作用,由于移动物质多系块体,也称块体运动。 蠕动:指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风化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流水地貌:有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 河流阶地:有河流下切侵蚀,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漫滩地面超出形成河流阶地。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暂时性洪流携带的物质在出山口大量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 泥石流:有大量的砂石、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喀斯特作用:指具有溶解能力的水溶性对可溶性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风蚀作用:风沙对地表物质的吹扬和研磨作用。 风积作用:风沙流动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与障碍物以及地面结构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沙粒从气流中下落堆积作用。 冰川:是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聚,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 冻土:是温度在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 1.地球的圈层结构按其物质成分及性质不同,由外到内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以地表为界,前三圈叫外圈,后三圈叫内圈。 2.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 3.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矿物可分为含氧盐大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硫化物大类、自然元素大类五大类。 4.根据硅氧四面体是否连续以及连续的方式不同将硅酸盐分为岛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孤立环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连续链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连续层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连续架状构造的硅酸盐亚类五种构造亚类。 5.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6.火山构造包括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等。 7.浅成侵入作用昰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沿着断层、裂隙和层理贯入的方式进行的,其结果形成浅成岩体,其主要产状有岩盘、岩床、岩墙等。 8.玄武岩属火成岩,页岩属沉积岩,板岩属变质岩。 9.大区域性的以时代为准的地层划分,地层单位由小到大划分阶、统、系、界、宇五个级别,与其相对应的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一、别再和难题“较量” 在后期复习阶段,复习的管理很有学问,学生自己要有精细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复习中不要在某个知识点或某道题上卡住,打“持久战”。越临近考试,更宜学生自己安排复习,查缺补漏,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 二、攻克薄弱环节 家长或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作答,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保住基本分不失,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三、打好“纠错战”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总之,期末复习是升华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家长或老师对学生要细心指导,攻克薄弱环节,争取向审题多要2分、向规范多要2分、向仔细多要2分、向心态多要2分,使每个学生总分都有提高。 语文: 一、以课本为基础 1、要认真地把课本通一遍,把该掌握的字、词、段等基础知识打牢。 A把易错的生字整理出来,进行重点训练;B重点多音字;C背诵段落复习检查;D古诗、积累运用的背、写。 2、进行归纳整理。如把学过的人物进行总体概括;把学过的修辞归纳总结;把学过的表达方法进行总结。 3、拓展。如古诗,要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展。作者、类型等都是拓展的方向。写春、夏、秋、冬、送别、怀乡等古诗。成语归类练习。写景、写人、含数字、动物、相近、相反词等。 二、分题型进行练习 不能撒大网,要抓重点题型,做到举一反三。注重效果,不搞题海战术。 三、作文练习 注重类型训练。注意题材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多写生活作文、社会作文、问题作文。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名言、古诗、警句、歌词等,做到语言训练和知识运用相结合。注意作文题目的设计训练。 数学: 第一,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