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物质的性质方法和程序(二)新制

研究物质的性质方法和程序(二)新制

研究物质的性质方法和程序(二)新制
研究物质的性质方法和程序(二)新制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记住金属氧化钠以及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氧化钠以及过氧化钠水、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3)归纳氧化钠以及过氧化钠性质的,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通过对金属氧化钠以及过氧化钠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点、难点】知识上重点、难点:氧化钠以及过氧化钠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1

典型题解析:

【【例一】】、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安然飞回祖国怀抱,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为了向航天员提供氧气,飞船上有专门的供氧装置,现有供氧剂Na2O2和超氧化钾(K O2)

(1)、写出它们与C02反应化学方程式

(K O2与C02反应的产物与Na202与C02反应的产物类似)(2)、你选择的供氧剂为理由是

(3)、钛作为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在工业上可用金属钠与熔融的TiCl4反应来制取,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二】】、将3.9g过氧化钠投入到96.9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4%

B、3.9%

C、8%

D、10%

同步训练:

1、Na2O 和Na2O2的共同之处是( )

A、均是白色固体

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都具有漂白性

D、都为碱性氧化物

2、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白色固体

B、过氧化钠的稳定性比氧化钠差

C、用过氧化钠漂白织物、麦杆等日久又逐渐变成黄色

D、过氧化钠放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出大量氧气并有白色沉淀析出

3、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右下图)中,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脱脂棉剧烈燃烧。

(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从脱脂棉的燃烧可以推出Na202与C02反应的结论是

a、.

b、

(3)Na202与C02反应的方程式是。

4、将4.6g金属钠投入到95.6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4.6%

B、7.6%

C、8%

D、10%

5、为了探究钠跟非金属的反应,设计了实验如下:观察用刀切开的

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多种现象,获得多种结论,从钠的化学性质角度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可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金属钠着火,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B.湿抹布C.泡沫灭火剂D.干沙

7、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后剩余的少量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8、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可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④⑤D.④⑤

当堂检测

将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钠与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上述研究过程中,用到的主要方法

是和的方法;

1.2.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2.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2.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主要的化学性质。 3.知道钠的保存,了解钠的用途。 【自学探究】 知识点1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钠的性质 1.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 ⑴主要有、、、等。 ⑵观察是一种、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⑶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⑷分类法是根据物质的某些特点将众多物质分类对其性质及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 ⑸比较法是将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 2.钠的性质 ⑴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的金属;熔点为,比一般金属的熔点要低;钠的硬度,;密度比水的。 ⑵钠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操作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钠加热燃烧 实验现象钠切面变暗,失去金属光泽a.熔成闪亮小球 b.燃烧,发出火焰c.生成固体 化学方程式 3.钠的制取、保存和用途 ⑴制取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⑵保存 ⑶用途工业上用钠作强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Na-K合金(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在电光源上,用钠制高压钠灯 知识点2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3.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⑴物理性质: ⑵化学性质:

⑶用途:、能使某些物质退色,做漂白剂。 【思考探究】 1.结合课本第9页“观察·思考”栏目完成下列问题 ⑴怎样取用一小块钠?简述操作过程。从中你可以看出钠有什么性质?剩余钠应如何处理? ⑵新切开的钠是什么颜色?随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⑶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有什么现象?你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 2.实验室中如何保存少量的金属钠?原因是什么? 3.钠能置换出水中的氢和盐酸中的氢,试探究哪个反应更剧烈?原因何在? 4.有人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置换出单质铜。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5.请结合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思考如果金属钠着火,能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6.某同学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的水中,发现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又退去。请你帮他分析这其中的原因。 【典例探究】 【典例1】一小块钠长时间置于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变成白色粉末②表面变暗③变成白色固体④变成液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典例2】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 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 第二,_________。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2节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钠和氯气的性质;另一条是方法主线:推广对初中学过的重要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回顾、总结,再以钠和氯气的性质探究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和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与观察→解释及结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四种基本方法和四个基本程序。 (2)、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3)、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铁、铜、氢气、水、碱反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5)、进一步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 (2)、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和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和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物质奥秘的习惯;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四种研究方法和四个研究程序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推进法 七、教学手段: (1)、资料准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等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和课外作业。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 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A组——知能训练 1.(2011·淮安高一质检)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具有下列性质中的() ①钠密度比水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A.①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钠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说明钠熔点低且钠与水反应放热;溶液变红说明生成碱性物质。 答案: D 2.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制得不同产物的是() A.Na和O2B.Na和Cl2 C.Mg和O2D.Na和H2O 解析:Na与O2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 答案: A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头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 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解析:A选项,钠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生成具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若取金属钠量过大,反应中会因反应剧烈使溶液飞溅,造成伤害。B选项,汽油易挥发、易燃烧,所以不能将钠保存在汽油里。D选项,钠与手接触,手上的水分与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对手有腐蚀作用。 答案: C 4.(2011·温州高一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钠放入水中,钠将沉在水底 B.将一小块钠放在稀盐酸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生成的NaOH再与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 C.将一小块钠放在CuSO4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Na+CuSO4===Na2SO4+Cu D.钠可用于冶炼金属 解析:钠密度比水小,且与水反应放出H2,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上,并不停地游动,故A错;钠在酸溶液中优先与酸中的氢反应,钠在盐溶液中,优先与水反应,故B、C错;金属钠可以从化合物中置换出钛、钽、铌、锆等金属,故D项正确。 答案: D 5.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 Na2O2粉末,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绳 紧系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 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A.U形管内的红水退色B.试管内溶液变红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化学导学案2012.09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水、碱的反应) 2、通过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3、利用阅读材料,增强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课前预习区】 1、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为观察_______________、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氧气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各举一例)。 3、氯气和氧气一样,都属于______单质,试预测氯气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4、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涉及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即物质的性质由_____________决定。一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进行研究。 【课堂互动区】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⑴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闻氯气的气味。 ⑵取一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小结】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氯气的颜色为、状态为、有气味、密度比空气。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现象为: 结论是:。 预测:从分类的观点来看氯气属于。氯气与的性质相似,可能与、 等发生化合反应。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验证氯气与金属单质(例如铁、铜)、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 【预测与假设】氯气能够溶于水,氯气溶于水仅仅是物理变化吗?氯气溶于水后除了氯气和水外还有什么成分?根据P15“实验探究”中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氯水(氯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成分? 【小结】 1、氯气与水的反应,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的成分:_______ 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有漂白作用的是氯气还是次氯酸 4、在实验室中未用完的氯气能够随便排放吗?为什么?你将如何处理剩余的氯气(试用用方程式表示)? (三)氯气与碱的反应 (1)次氯酸盐是常用漂白剂和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例如,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就是次氯酸钠,可由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2NaOH+Cl2= [阅读自学] 阅读《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一文,解决下面问题 (2)次氯酸的性质 HClO具有作用和作用,但是它不适合直接做漂白剂和消毒剂,因为它不稳定,见光或

化学: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4个课时)》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安排】 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1.2.1.1 交流·研讨: (2)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1.2.1.4交流·研讨 (5)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新知导学】 一、金属钠性质的探究 1.钠的物理性质 ①钠可用小刀切割; ②刚切开的切面呈 2.钠与水的反应 ① ② ③四处 ④发出“嘶嘶”的响声,且 很快消失; ⑤溶液变 钠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思考(1)将一小块钠放入CuSO4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2)钠与酸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3.钠与氧气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在空气中表面很 快 钠先熔化为 后 最后生成 思考(1)在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为什么? (2)上述研究过程运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切开的钠在空气中放置发生哪些变化? 【归纳总结】 钠的性质 【活学活用】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①燃烧,黄色火星四射②金属钠先熔化③燃烧,火焰为黄色④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②①B.②①③ C.②③⑤D.②③④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A.稀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D.氯化镁溶液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1.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钠溶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钠与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把水滴入盛有足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________;向试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氧化钠、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过氧化钠除与水反应外,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试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材分析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在认识这些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要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并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为学生提供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通过对氯气性质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怎样处理程序中每个环节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它们又非常适合用于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教学时应注意“方法主线”和“知识主线”的融合,即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和氯气时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性栏目,在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方法和程序。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讨论,交流、以掌握研究方法和程序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相关内容。 教材中的某些栏目中的问题,亦可作为作业提前布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观察思考》栏目的实验部分,可以改成学生实验,亦可采用演示的方式。实验前应提示学生观察,实验后可组织学生对反应现象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进一步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果让学生动手操纵以体验“实验”的方法时,应注意规范学生的实验习惯,如目的明确,过程的观察和现象的记录,实验后的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要强调实验中的变量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在分散处理后要引导学生从物性,化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整合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在氯气的性质案例中,要注意,案例的研究是抽象出理论即方法和程序的载体,在实验中要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根据物质分类的角度引导学生预测性质,初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之。最后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 主要内容 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2、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验证 2.1、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2.2、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2.3、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2.4、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 3、有关物质杂质的分析 4、有关物质杂质限度的制订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 研发思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重点是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可行性。 ● ⑴首先有关物质的方法选择,对于仿制药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药品,首选以 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的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 ⑵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 谱条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杂质个数及杂质含量等。确证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 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 条件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 ⑷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 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 在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 ⑴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 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产物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 ⑵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 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 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 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有: ● 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常用 的分析方法。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对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 ● ⑵薄层色谱法(TLC) 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 要的实验技术,但准确性较低。 ● ⑶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于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和分离。一般用于有 机残留溶剂的检测和分离。也可用于一些能挥发的杂质的检测。 ● ⑷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 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要点】: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前两种方法,是学习化学时必不可少的两种方法。 1、观察法: 观察不是简单地用眼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看。比如我们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质等方面研究,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观察物质来得到。虽然,有一些不能得到具体数据,但通过观察可以定性的感受到熔沸点的高低、密度、硬度的相对大小等。所以,观察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不仅看表面现象,还要积极地思考,对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有用的结论。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的反应。通过对该实验的观察,主要是能够掌握从现象得到结论的方法。 2、实验法: 上述观察法中已涉及到了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的思维方式,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经常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甚至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对做的每个实验,不仅要仔细观察现象,更要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最后依据实验结果分析出结论。 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有:实验目的、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重要结论及思考的问题。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金属钠与O2反应的实验报告,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其书写格式,体会如何用实验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活动·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Na在空气中放置颜色变暗,而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前者是常温下Na表面被氧化为Na2O,后者是加热情况下Na与O2生成Na2O2,可以得到启示:反应条件不同,生成产物不同。 [思维拓宽]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出现的变化为:

银白色→ 变暗→ 白色固体→ 表面变湿→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 出现该变化的原因依次是:银白色变暗是Na被氧化为Na2O,Na2O吸水生成NaOH得白色固体,NaOH固体吸水潮解使表面变湿,表面为NaOH溶液易吸收CO2生成Na2CO3·10H2O白色晶体,该晶体风化得Na2CO3白色粉末。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把钠单质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就可能综合到一块了。 3、分类法和比较法 这两种方法是数理化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化学教材中经常是从每族元素中各元素的性质总结出它们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分析这一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也可以把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物质进行综合比较,把知识点串到一块分析。 [交流·研讨] 1、金属Na与Fe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的相同点:纯净的Na、Fe都为银白色固体,都能导电、导热。 不同点:Na的熔点比Fe的低,Na的硬度比Fe小,Na的密度也比Fe小。 (2)化学性质的相同点:都能被O2氧化,都能与酸反应放出H2. 不同点:Na在空气中或O2中都能剧烈燃烧,铁丝只有在纯O2中才燃烧。Na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Fe与H2O常温下不反应,但可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Fe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Na则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 2、预测金属具有的共同性质: (1)金属大都为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大多硬度比较大,熔沸点比较高。 (2)大多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H2,能被O2氧化为金属氧化物。 3、在研究钠性质的过程中,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都用到了。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探究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探究的过程就是对物质性质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步骤有: (1)观察物质的外观,(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3)观察现象,(4)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 研究Cl2的性质,除涉及到上述步骤外,还要用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 1、观察Cl2分析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可总结出Cl2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用手轻轻扇动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倒扣在水槽中的Cl2,有少量的溶解。 2、预测Cl2的性质 Cl2和O2都为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已知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这些反应中,O2中的0价O 元素被还原为-2价。据此可预测,非金属单质Cl2也有较强的氧化性,Cl元素从0价被还原为-1价,运用到了分类法和比较法。 3、验证预测Cl2的性质: 用实验验证 [实验1]:操作:红热的Fe丝伸进盛Cl2的集气瓶. 现象: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加水后得棕黄色溶液。结论:Cl2能把Fe氧化为FeCl3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二节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钠与氧气反应 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2.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 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会怎样科学、 合理的运用观察方法。 4.以研究氯气性质为例,知道研究物质性质 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 1.理解利用观察法探究金属钠及钠与水的反应,理解利用实验法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2.理解探究氯气性 质的过程与方法,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难点] 1. 实验、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言】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发挥该物质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怎样才能更科学的认识物质的性质?通常我们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 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3.分类法:根 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例:金属,非金属; 酸碱盐) 4.比较法: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二、探究钠的性质【观察】1、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比煤油的密度大的固体 2、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切面: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要求】观察操作及现象记录金属钠的物理性质(课 本P10填表)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 固体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比煤油的密度大 3、[演示实验]: 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块黄豆大的钠投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跟踪练习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跟踪练习 一、单选题 1.同位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如14C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15N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测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3C的中子数和15N的质子数相等B.13C与14C为同一种核素 C.14C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比中子数多1 2.质量数为27的元素R,其核内有14个中子,则R可形成的离子是:( ) A.R+B.R2+C.R3+D.R2- 3.某不带电荷的微粒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表示为 A.13Al B.13Al C.13C D.13C 4.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一个稳定的数值,在考古时通过测定文物中14 6 C的含量能探索到古代的奥秘, 关于14 6 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14B.质子数为6C.中子数为8D.核外电子数为8 5.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B.密度C.质量D.原子数 6.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向社会发布元素115 号(Mc)的中文名称为镆。288Mc 原子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A.173B.115C.58D.288 7.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3 2He,每百吨3 2 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

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 2 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2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B.3 2 He和4 2 He为两种核素 C.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D.4 2 He的核外有4个电子 8.失去两个电子后可达到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的微粒是 A.O B.Na C.Mg D.Be 9.锝(99 43 Tc)是核医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最广的医用核素,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43B.99C.56D.155 10.原子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 A.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B.核电荷数 C.核外电子数D.质量数 11.H n RO3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H n RO3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a (x-n)mol A+n+48 B. a (x-24-n)mol A+n+48 C.(x-n-24)mol D. ax mol A+n+48 12.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A.Mg2+、Al3+、Cl-、Ne B.Na+、F-、S2-、Ar C.K+、Ca2+、S2-、Ar D.Mg2+、O2-、Na+、Cl- 13.某原子第n电子层,当它作为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次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B.L层C.M层D.N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预习导学】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1.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______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__________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_________。 (3)实例: 阅读课本【观察·思考】实验内容,完成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_____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一:用普通小刀易切割,说明硬度_____,切面_______色,然后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钠投入到水中时为什么选用黄豆粒大小并且在小烧杯的上方还放一表面皿,不应该越大越好吗? 【拓展延伸】 1.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及结论:钠投入任何盐溶液中钠首先与_________反应,然后才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从“观察法”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要点】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前两种方法,是学习化学时必不可少的两种方法。 1观察法: 观察不是简单地用眼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看。比如我们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 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质等方面研究,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观察物质来得到。虽然,有一些不能得到具体数据,但通过观察可以定性的感受到熔沸点的高低、密度、硬度的相对大小等。所以,观察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不仅看表面现象,还要积极地思考,对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有用的结论。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的反应。 通过对该实验的观察,主要是能够掌握从现象得到 结论的方法。 2、实验法: 上述观察法中已涉及到了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的思维方式,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经常通过实验 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甚至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对做的每个实验,不仅要仔细观察现象,更要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最后依据实验结果分析岀结论。 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有:实验目的、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重要结论及思考的问题。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金属钠与02反应的实验报告,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其书写格 式,体会如何用实验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活动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Na在空气中放置颜色变暗,而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前者是常温下Na表面被 氧化为NaQ后者是加热情况下Na与O2生成Na2O2,可以得到启示:反应条件不同,生成产物不同。 [思维拓宽]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岀现的变化为:

银白色 T 变暗 T 白色固体 T 表面变湿 T 白色晶体 T 白色粉末 岀现该变化的原因依次是:银白色变暗是 Na 被氧化为 Na 20,Na 20 吸水生成 Na0H 得白色 固体,Na0H 固体吸水潮解使表面变湿, 表面为Na0H 溶液易吸收 C02生成Na 2CO 3q0H 2O 白色 晶体,该晶体风化得 Na 2C03白色粉末。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岀一系列结论,把钠单质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就可能综合到 一块了。 3、分类法和比较法 这两种方法是数理化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化学教材中经常是从每族元素中各元素的性质 总结岀它们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分析这一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 也可以把不同章节、 不同类型的 物质进行综合比较,把知识点串到一块分析。 [交流研讨] 1、 金属Na 与Fe 性质的比较 (1) 物理性质的相同点:纯净的 不同点:Na 的熔点比Fe 的低, (2) 化学性质的相同点:都能被 不同点: Na 在空气中或 02中都能剧烈燃烧,铁丝只有在纯 与水反应,Fe 与H 20常温下不反应,但可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 Na 则与CuS04溶液反应生成 Cu(0H) 2蓝色沉淀。 2、 预测金属具有的共同性质: (1)金属大都为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大多硬度比较 大,熔沸点 比较高。 ⑵大多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岀 H 2,能被02氧化为金属氧化物。 3、 在研究钠性质的过程中,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都用到了。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探究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探究的过程就是对物质性质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步骤有: (1)观察物质的外观 , (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 (3)观察 现象, (4)得岀结论。 [案例 ]:研究氯气的性质 研究Cl 2的性质,除涉及到上述步骤外,还要用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 : 1、 观察 C l 2分析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可总结岀 Cl 2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用手轻轻扇动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倒扣在 水槽中的 C12,有少量的溶解。 2、 预测C12的性质 C12和02都为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已知0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在这些反应中,02中的0价0 元素被还 原为-2价。据此可预测,非金属单质 C12也有较强的氧化性, Cl 元素从0价被还原为 -1 价,运用到了分类法和比较法。 3、 验证预测 C12的性质: 用实验验证 [实验1]:操作:红热的 Fe 丝伸进盛C12的集气瓶. 现象:铁丝在C12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加水后得棕黄色溶液。结论 Na 、Fe 都为银白色固体,都能导电、导热。 Na 的硬度比 Fe 小, Na 的密度也比 Fe 小。 02氧化,都能与酸反应放岀 H 2. 02中才燃烧。Na 在常温下就能 Fe 能从CuS04溶液中置换岀 Cu , :Cl 2能把Fe 氧化为FeCl 3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习题)

第一章第二节习题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①观察物质的外观;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和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2.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有红色沉淀生成B.有气体产生 C.有蓝色沉淀生成D.钠在溶液表面上四处游动 3.金属钠着火,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B.湿抹布C.泡沫灭火剂D.干沙 4.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 A.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B.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 C.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D.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头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 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6.金属钠分别在过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相同之处是() ①都产生白烟②都产生黄色火焰③都发光发热④都生成白色固体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B.铜在氯气中能剧烈燃烧,并产生白烟 C.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烧碱反应来制漂白粉 D.少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8.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 ①Na2O②Na2O2③NaOH④Na2SO3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9.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久置的氯水的酸性将增强 D.氯水经光照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Cl2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应密封保存③欲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④进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应铺一层细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图文稿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和程序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2节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钠和氯气的性质;另一条是方法主线:推广对初中学过的重要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回顾、总结,再以钠和氯气的性质探究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和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与观察→解释及结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四种基本方法和四个基本程序。 (2)、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3)、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铁、铜、氢气、水、碱反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5)、进一步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 (2)、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和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和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物质奥秘的习惯;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四种研究方法和四个研究程序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推进法 七、教学手段: (1)、资料准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等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和课外作业。 (2)、将学生分为4个人一组。 (3)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仪器、药品。 八、课时安排: 4个课时

《研究物质的程序和方法》钠的化合物(含参考答案)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Ⅰ.学习重点: 1.掌握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Ⅱ.学习难点: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Ⅲ.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A.Na2O B.Na2O2 C.Na2CO3 D.NaOH 2.与水作用生成碱并有气体放出的是() A.Na2O B.CuO C.Na D.Na2O2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比改变,生成的化合物不会改变的是() A.钠与氧气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C.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g钠投入100g水中,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 B.1g表面被氧化的金属钠投入100g水中,溶液的总质量为101g C.1g氧化钠投入100g水中,溶液的总质量为101g D.1g过氧化钠投入100g水中,溶液的总质量为101g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O2-+2H+=H2O C.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CO32-+2H+=CO2↑+H2O 6.某容器中通入V LCO2,再加入少量Na2O2后,气体体积缩小到W L,则被吸收的CO2的体积是(均为相同条件下)() A.(V—W)L B.2(V—W)L C.(2V—W)L D.2WL 7.已知NaOH中Na为+1价,对于NaH+H2O=NaO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都是还原产物 B.H2都是氧化产物 C.NaH中的氢元素被氧化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相等 8.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A.2Na2O2+CO2=2Na2CO3+O2 B.Na2O2+MnO2=Na2MnO4 C.2Na2O2+H2SO4=2Na2SO4+2H2O+O2↑ D.5Na2O2+2MnO4-+16H+=10Na++2Mn2++5O2↑+8H2O 9.将质量比等于式量比的Na、Na2O、Na2O2、NaOH,分别投入等质量的足量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Na B.Na2O C.Na2O2 D.NaOH 10.在某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CO32-、K+、NO3- B.Na2+、K+、Cl-、NO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