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_河岸溢洪道1

第七章_河岸溢洪道1

第七章_河岸溢洪道1
第七章_河岸溢洪道1

第七章 河岸溢洪道

第二节 正槽溢洪道

一、工作特点:开敞式正面进流. 泄槽与溢流堰轴线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方向一致.

组成: 进水段(引水渠), 控制段,泄槽(陡槽), 消能段,尾水渠.

优点:结构简单,进流量大,泄流能力强,工作可靠,施工、管理、维修方便,因而被广泛采用。 图7-1 正槽溢洪道布置图

二、正槽溢洪道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1、引水渠

作用:使水流平顺地进入控制段,改善堰身及泄槽的流态。

设计原理:在合理的开挖方量下,尽量减少水头损失,以增加溢洪道的泄水能力。

断面形式:岩基上接近矩形,土基上采用梯形。

进口布置形式:喇叭口。

图7-2 溢洪道的整体布置单位:m

2、控制堰段

作用:控制溢洪道的泄流能力.

横断面:矩形

纵剖面:实用堰和宽顶堰

设计要求:有足够的泄流能力.

*实用堰:流量系数大,需要的溢流前缘较短,较之宽顶堰可减少工程量。但施工复杂,多用于岩石地基上,尤其是岸坡较陡的大中型工程。

形式:克-奥型、WES曲线型

*宽顶堰: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流量系数较小,需要的溢流前缘较长。多用于泄洪量不大或附近地形较平缓的中小型工程中。

B----堰顶长度

H----堰上水头

P-----堰高

图7-3 常用的控制堰

*实用堰的高度:

1、低堰(0.3

2、高堰(P/H d>1.33), m为递增函数.

图7-4 WES堰m~H0/Hd,P/Hd的关系

3、泄槽段

工作特点:在溢流堰后用泄槽与消能段相接,为使槽内水流呈急流状态其纵坡常为大于临界坡度的陡坡,因此又称其为陡槽。由于泄槽内水流流速较高,设计时必须考虑高速水流产生的冲击波、脉动和空蚀现象,在布置和构造上予以重视,一般应加高、加固泄水槽的边墙,以确保溢洪道的安全。

(1)泄槽的纵剖面设计

泄槽的纵坡一般做成为大于临界坡度的陡坡,通常i=1%~5%,有时可达10%~15%。

*变坡:泄槽很长时,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而设。

由陡变缓,变坡处用反弧段连接R 8 ~10倍水深,易出现动水压力破坏,应尽量避免。

由缓变陡:变坡处用抛物线连接。槽底易产生负压。

图7-5 泄槽变坡处的竖曲线

(2)泄槽的平面布置

从高速水流考虑,泄槽在平面上应尽量直线、等宽、对称布置。

实际上,由于地质(形)条件的限制,或从减少开挖、处理洪水归河、有利消能等方面考虑,往往改变横断面,设置收缩段、弯曲段或扩散段。

图7-6 泄槽的平面布置

(3)断面型式

在岩基上一般接近矩形断面,土基上用梯形较多,边坡不宜太缓以防止水流外溢和对流态不利,一般应做衬砌。

(4)弯曲段:渠底超高法—作用是使流量分布均匀并适当改善流态。

对弯曲的泄槽,为使槽内流量分布均匀和改善流态,可将渠底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横向底坡,用重力来平衡离心力。

图7-7 弯道上的泄槽

(5)收缩段与扩散段

收缩段的收缩角大小直接影响由于断面收缩而产生的冲击波的大小。收缩角越小,冲击波就越小,通常收缩角 11.25o.

扩散段一般设在泄槽的末端有利于消能.在高速水流的条件下,扩散角不宜过大以免水流于边墙脱离.

4、消能设施

位于泄水槽出口处,作用是为了消除下泄水流具有破坏作用的动能,从而防止建筑物被水流冲刷,保证安全。

消能方式:底流消能和挑流消能。

5、尾水渠:当流经泄槽的急流经过消能后,不能直接进入原河道,需布置一段尾水渠,要求短、直、平顺,底坡尽量接近原河道的坡度,以使水流能平稳顺畅地归入原河道。

图7-8 扇形扩散挑坎单位:m

图7-9 溢洪道挑流坎布置图单位:m

图7-10 扩散消力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