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姓名:陈明周

学号:1041001206636

学校:周口电大

指导老师:高飞

完成时间:2012年5月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摘要:语文教师要赢得社会和学生的关注,重在对自身文学修养的提高以及社会问题的回应。语文教育应该通过课本让学生去感受那汩汩流动着的文脉,去把握文章深处涌动着的生命律动,去体悟文学的美妙与轻灵,去尝试着与这些思想的伟人作一番心灵的交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谈出或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学修养

语文教育是一项深远而艰巨的教学工程,它肩负着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伟大重任,因此,语文教育不再只是单重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更多的是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母体文化,教师在不断的引导,启发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成长为?一个人?的积累过程。人们常说文学首先是人学,我们不难理解,每个人从懂事入学接受启蒙教育,识字,进行语言的训练,积累,无不包涵了文学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语文教育实际上是文学教育通过语文教师的引导与传播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没有文学教育的语文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而没有生命力的教育又怎能打动学生的心呢?文学是充满审美和情感的,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在具体作品中的真实反映,文学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对一切丑陋和邪恶的批判和鞭挞。

语文教师在具备教学水平,人格修养,道德水准的条件下,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化品味与教学艺术创作水平,尤显的重要,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教学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文学修养呢?

一、语文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性

我们的语文界曾经有两个口号。一个是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建国以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什么东西都政治化;语文也吃够了这个苦头。因此,当时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突出语文课的工具性,我非常赞成。但接着又来了一句口号: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这句话我就不敢苟同。语文和文学之间有什么严格的界限,我说不清。但我认为语文课如果没有文学性,那就不是语文课。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什么不好呢?我曾听过许多课,有阅读课,有练习课、识字课,以我的眼光看来,有些老师上的课,都是文学课,处处充满了文学艺术。我认为,语文课上得有文学性才是好课。有节练习课,就五个字,要求根据象形文字来画想象画。有一个小孩画的太阳,它的光线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是波状的。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太阳烫了头发。多么好的一种奇思妙想啊!是现代诗人的美妙的诗句。我们通过语文课,开发孩子的想像力,就是激发生命的灵性啊!从这一方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诗人!因此,我的理解是:不要把语文课和文学课划清界限,语文课和文学课是划不清界限的;好的语文课处处都充满文学性!

于是,又引出了我的理性话题,这个话题是:在小学阶段加强文学教育是由语文课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

有关语文课程的性质,过去有的大纲是只强调语文是学习的工具;而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到去年公布的小语大纲方予以明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语文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大进步。怎么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打个比方:一张纸的两面,一面是工具性,另一面是人文性,任何一面都不可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它是一个统一的事物。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目标?和过去相比有非常大的不同,在总目标里,我们特别强调: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是过去大纲都没有表述过的。涉及到文学作品,我们提出: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语文修养;发展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包括什么呢?绝不是指语言修辞知识,也不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涉及到种种因素,比方说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等。像我所说的这些因素,哪一个方面能离开文学教育这个命题呢?都离不开,都可以通过文学教育来实现。所以,小学阶段语文课虽然读不到大量的文学名篇,但每篇课文都充满着文学艺术,至少我看到人教版教材就是这样。读了人教版教材,我得到这样一个总的认识:文学教育可以促发学生德育、美育、智育多方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呼唤新的人才观,新型的人才培养里面应包含着人才的文学素养。而从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讲,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文学修养。

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胸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只有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胸中无墨,怎能泼洒成文?可见日常的积累何等重要,而大量的阅读不同时期世界文学巨匠的文学作品对培养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至关重要。

我们读《红楼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黛玉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是香丘??更是她幻想自由幸福生活而不愿受欺侮,刚正不阿的性格。读李煜的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个活脱脱国破家亡的落魄君王的无奈与伤痛跃然纸上,我们也似乎听到了他的叹息,看到了他的眼角的泪珠。读李白的诗让人爱不释手,陶醉在诗歌的美妙之中,甚至产生创作的冲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的狂喜与自信,更是他的傲骨与超凡脱俗。如此,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常常会感染学生自主的阅读欲望,从而引领学生也熟读这些作品,在春风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滋生

出灵感,感悟生命和理想,感喟人生,然后产生创作的冲动,更使人格和灵魂得到升华和净化。另外,教师对文学的积累不仅是阅读的积累,更是情感的积累,人生的积累,时刻以一颗敏感的心触碰纷繁世事,感悟,顿悟,彻悟。

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是依据课本来作为指导的,课文中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真实情感的体现,充满了灵性和创造性,而语文教师能够做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与作者共呼吸,同悲乐,齐怒愤,这是一种心灵共鸣。语文教师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情感与语言就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和充满惊喜的魔盒。学生在语文教师丰沛,幽默诗意的语言中化解了日常学习中内心的焦灼,感受着语文的唐风宋韵,潺潺流水,叮咚作响,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语文是美的,是可感的,灵性的,温度的,湿润的,如此学生才能在文学的语言中获得语言的沁润与文化的陶冶。语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自己对作品所产生的心灵对话与共鸣传播给学生,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启发,从而共鸣,并挖掘出作者作品中闪现人格美丽的光彩,诱发学生欣赏美追求美的心智和审美情感,从而批判人性阴暗与丑陋,惩恶扬善,最终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1、语文教师对文学的创作与追求。

文学创作会让语文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透彻,对言微而蕴深之处,更能体察其妙。比如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凡论词者无不称道,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得在填词上有所尝试,惟其如此,才能不拘泥于陈说,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生动鲜活的体会——而这一点恰是学生的最爱。以我之见,黄花之瘦,见其于冷冷西风中凋零枯萎,与思念者内心的凄冷外形的憔悴何其神似啊!此时黄花之景正是寄托思者愁绪的最好载体,所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易安的词就是最好的例证。那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也肯定有不少的体会,这些体会的发掘正是极好的写作素养之源。这样,古人炼字之妙,就会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其写作的影响是深长久远的。

文学创作会让语文教师对写作的甘苦有真切的体察,指导学生写作也能更准确。我们时常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大费一番心思,但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才能更深的理解他们的创作的艰难,这就需要我们也躬身去写一次,比如以《关于生命的思考》为题,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提起笔,这才发现,不知从哪儿切题,如果仅仅是教条式的框架和公式的套用,必然不会有什么新意,也就起不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作用,想到生命与人生只有一次,介于对生命的尊重和感叹,我们该珍视生命并在有限的生命里有所创造,有所追求,人生才少些遗憾,多些快乐和欢笑。以身边的故事写起,将生命的意义穿插进去,真切,更具说服力,这样在学生就更能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思考,而如何抓具代表性的细节,如何用思考人生贯穿全文,在学生心里都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就更加准确。

文学创作会让学生更加敬佩自己的老师,语文教师的讲解指导也更容易深入学生的内心。有人说,

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我觉得,学生服其师亦信其道。可见,文学创作对提升语文教师的社会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试想一个才气横溢的教师哪个学生不喜欢?谁人不生佩服之情呢?

2,语文教师要把握文学的时代呼声。

社会知识在更新,信息传递飞跃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给传统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学科高度分化,新知识新技术被吸纳到教材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这一切无疑对语文教育是一个挑战,对语文教师更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如今,网络写手如云,昼伏夜出,博客天地层出不穷,文学也已成为众人的呼声,语文教师在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的同时,更应时刻关注当下时代的呼声,任何人只能生活在当下的时代里,而只有当下的作品才能最好地展示、反映、表现当下的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处在一个思想空前活跃,写作异常繁荣的时代,面对一群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更有必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精神需求,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时代颤音,这样,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可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更好地指导写作,并引导他们逐步提高。

综上,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语文教师要赢得社会和学生的关注,重在对自身文学修养的提高以及社会问题的回应。语文教育应该通过课本让学生去感受那汩汩流动着的文脉,去把握文章深处涌动着的生命律动,去体悟文学的美妙与轻灵,去尝试着与这些思想的伟人作一番心灵的交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去谈出或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语文教育,或者说是文学教育。相信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学生所要的,时代所必须的。

三、加强语文教师文学修养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文学与读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文本和作品不是一个概念,文本是作者创造出来没有被读者阅读的东西,它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有人去读去看,所以这个不能叫作品。只有读者读了你这个文本,这个文本才能转化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创造的。一篇课文出来后给学生学、让教师教,在这个过程中文本才转换为作品,这才有意义。因为这个文本转为作品的意义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有多方面的理解。文本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意了确定的一面,而忽略了不确定的一面。每个孩子阅读时都有‘朝待视野?,这个?期待视野?可以指这个孩子原来的情感,也可指这个孩子原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指这个孩子独特的一种眼光,也可以指这个孩子在读这个作品时的心情、心境。在不同心境下读课文,感受、体会也会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期待视野?一定要重视。你要琢磨孩子的心理,从孩子的角度去思去想,这样才能与心灵对话。这个背景是什么?就是现在的?对话理论?。‘对话理论?认为作品与读者是什么关系呢?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的行为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一个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那么老师与学生、课文与学生就是一个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的,有的人叫?双主体?。所以学生读课文,实际上就是去创造文本的意义。需要我在这里强调的是,首先要重视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他对作品有独特的反映一定要重视。

阅读是一种创造,所以不要让孩子被你的标准答案所束缚,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意义、创造意义。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不是被动的,也不能将教师的地位降到和学生一样,他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个中介。你这个老师做中介,那么你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当然要高于学生。也可起向导作用,但不能代替。我们过去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谈话的方式,那种对话是老师根据参考书、根据课文,事先准备好结论。老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实际上是?请君入瓮?。这种方法与阅读对话理论是背道而驰的。

2、作品阅读一定要遵循整体把握原则。

整体把握有利于孩子的有所创造,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有位老师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学到最后?狼向小羊扑去?,老师问学生:这小羊死还是没有死?老师就是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想象结果怎么样。学生有的说猎人把狼给打死了;有的说狼太用力,跌到河里被淹死了……就是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说?羊死了?。这就是从整体上进行情感的导向的结果,他就会创造文本。还有一个就是要培养语感和重视积累的问题。积累就一定要诵读。诵读的效果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诵读必然有个情感投人,要沉浸到那种氛围中才行,反复体验、眼到嘴到、情到心到。诵读可贵的是个过程,是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多遍、熟读成诵的过程,若跟今天的主题联系起来,不就是熏陶吗?不就是品味语言吗?不就是让学生将体验文本的时间拉长吗?人版教材的?读读背背’就是诵读专题,要充分利用它。你搞好了,就是个大课题就是对人版教材创造性的运用。

总而言之,文学教育可以促发学生德育、美育、智育多方面发展。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呼唤新的人才观,新型的人才培养里面应包含着人才的文学素养。而从人才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讲,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有利于终生发展,文学素养是中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不断地加强文学修养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王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一川:文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3]龚孟伟:语文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