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上第9课浓描淡抹有层次

三年级上第9课浓描淡抹有层次

三年级上第9课浓描淡抹有层次
三年级上第9课浓描淡抹有层次

第9课浓描淡抹有层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描绘美丽家园》的第二课,学生在初步认识画图软件,并学会铅笔”、“形状”和“填充”基本工具的使用之后,能综合使用以上工具绘制简单图画。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结合绘画基本原理,从较大视角去观察、思考景物,学习使用画图中“线条”、“喷枪”工具,表现画面的层次感。通过让学生交流画图工具如何恰当表现画面美感的使用技巧,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画图软件中多种画图工具的使用技巧。

2.能力目标:使用合适的画图工具表现画面层次,提高电脑绘画表现技巧,提升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画图技巧的使用,培养主动创新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掌握利用画图中“喷枪”等工具,复制、调整组合图形的方法,表现有层次的画面。

难点:用各种画图中的工具去实现各类绘画表现技巧。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有没有读过这样一首古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能说这首古诗都描述了哪些景色吗?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

你能不能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电脑画图本领,把它们画出来?你准备用哪些工具去表现这么美丽的景色呢?

二、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任务1.观察、理解画面中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纵深层次感。

教师广播展示通向远方的路旁树木景色,学生观察道路远近的差别,远处和近处树木的差别。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要用画图工具去表现这样的景色,应该怎么去画呢?形状和颜色运用上要注意什么?绘画步骤上先怎么画?再画什么?

生:先用铅笔画出景物的轮廓,再涂色……,近处的物体大,远处的小;近处的景色颜色浓,远处的景色颜色淡。

任务2.用近大远小原理画路旁的树,表现纵深感。

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线描稿,对通向远方的道路和树木涂色。表现画面的纵深感。

学生一边涂色,一边互相交流,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更加自然真实。

展示部分学生操作结果,大家分析一下,交流一下看法和心得。

任务3.使用“喷枪”工具表现远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层次感。

教师广播展示远山层峦叠嶂画面,学生仔细近山与远山的颜色差别,体会朦朦胧胧的画面效果。

师:为了表现出远山的朦胧飘渺的感觉,我们还可以用画图软件中“刷子”工具中的“喷枪”,自然、细腻地表现出层峦叠嶂的效果。

学生先操作体验“喷枪”,并探索喷头大小的调整方法,体会喷绘浓淡颜色效果的。

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线描稿,用喷枪工具涂色。教师提醒学生随时观察总体效果,恰当把握喷枪的喷头大小和喷绘时间,及时利用撤销操作调整喷绘效果。

小组内同时随时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技巧。

三、加油站。

同学们,刚才我们又运用“喷枪”等工具完成了一幅漂亮的作品,在平面的绘画中表现出了空间层次感。要完成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我们既要把我整体的效果,还需要对细节进行精雕细琢。画图软件中还有“曲线”、“多边形”这两个工具平时也时常用的,请同学们试着去用一下,看能画出多美妙的图形。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技巧。

任务4.呼应导入情景,以古诗《画》为主题,画一幅意境比较深远的画。

画完后,小组评出优秀作品,演示优秀作品,师引导学生对作品

进行评价。(作品好在哪?)

同学们画得真漂亮,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去设计画面吗?你是怎样表现树木、远山的?

四、课堂小结

结合最后的学生作品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第9课浓描淡抹有层次

1、近大远小

2、近浓远淡,近实远虚喷枪

3、电脑绘画:古诗《画》意境

小学思品课教学设计:我学会了

我学会了 宁师附小黄爱珍 教材分析: 《我学会了》这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展示自己入学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为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入学两年了,在两年的学习中,也取得了不少的学习经验。这为探究如何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条件。本课通过才艺展示、交流讨论、记者采访等,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教会学生把某一方面的学习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 设计理念: 1、力求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尊重儿童的权利,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努力创建自主、互动、和谐的品德与生活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交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图片,交流收获。(4分钟)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欣赏一下你们的同龄人,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学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看,等会儿请你说说他们学会了什么? 1、课件播放配乐图片:写字、读书、炒菜、收拾房间、种菜、踢毽子、出黑板报、懂文明礼貌、购物等。(从学会知识、技能、道理三方面呈现图片) 2、说说刚才你看到他们学会了什么?

2018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2018版) 信息技术备课 (第一册) 单位名称: 教师姓名:

目录 第1课信息工具知多少 第2课软件操作新尝试 第3课病毒危害早预防 第4课走进键盘大家庭 第5课指法顺序要记清 第6课汉字输入练练手 第7课手写语音更智能 第8课勾勒校园新景色 第9课浓描淡抹有层次 第10课添加文字增魅力

第1课信息工具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工具,知道信息工具的作用。 2、知道身边常见的智能信息工具有哪些,能说出他们的主要功能。 3、初步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及其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身边常见的智能信息工具有哪些,能说出他们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电脑的开机、关机的操作步骤。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是什么课? 对,信息课,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工具都有哪些呢? 二、做中学: (一)信息和信息工具: 1、通过学生的回答和阅读课本导图,让学生明白: 我们通过书籍、路牌、电视等获取的知识或消息就是信息;传递这些信息的书籍、路牌、电视就是信息工具。 2、活动一:说说身边的信息工具。 学生先分组说再轮流说、补充说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说出身边的信息工具都有哪些。 (不要太乱铺得太开,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高科技产品) (二)电脑是强大的信息工具。 1、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电脑是强大的信息工具。 2、教师要和学生区分:狭意电脑(笔记本和台式机)和广义电脑(还包括手机、导航仪、一体机、CT机……等智能工具)。 3、活动二:我来说电脑在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思品政治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理解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维护各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之中。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和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 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色、文化成就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爱我中华 教师提问:听了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各族人民在广阔的土地上如何和谐相处、如何共同缔造伟大的祖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统一的多名族国家(板书)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板书) 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在长期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中逐步形成了今天中国的民族面貌。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特点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追问: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那么,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图片:中国民族分布图 教师提问:你能从中国民族分布图中概括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经过了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有些少数民族还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其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 教师追问:那么,我国政府是怎样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设立自治机关,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这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截至1998年,我国先后共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实

特训作文之命题作文“浓与淡”写作指导及例文

特训作文之命题作文“浓与淡”写作指导及例文【作文题目】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苏东坡写西湖,也曾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请以“浓之美”或“淡之美”或“浓与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1、解题、选题、析题 解题: 关于“浓之美”“淡之美”,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可选“浓之美”,也可选“淡之美”,题目就是文章主旨,简洁明了,只要围绕题目构思组材即可。 选题: 就“浓之美”“淡之美”相比较而言,选“淡之美”更容易入手,有更多的材料可共选择。 因为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来看,“淡”比“浓”更适合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更有一种认同感。 “清水出芙蓉”是淡雅的美,水仙散发的馨,淡淡的,悠远而绵长; 女子淡妆比浓妆更为显出品位; 国画中素淡的人物或山水时隐时现,留着大片的空白,无数的想象在方寸间孕育,更有艺术的美感;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而醇,更符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清淡的茶香,比之浓浓的咖啡,更为国人青睐…… 如此看来,还是以选“淡之美”为题,更便于考生发挥,也就更容易出现佳作。 这也说明如果考试作文题,有多种选择,考生应避难就易,合理选择自己得

心应手的题目,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信心十足地构思行文。 当然,如果考生对“浓”感兴趣,也有充足的材料,写起来能自圆其说,避开与众人的撞车,以老到圆熟的表达,举重若轻,或许更能脱颖而出,赢得高分。在这适合“艺高胆大”的考生。 问题是选择“浓与淡”这一话题的同学,其解题就复杂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型话题,与“冷与热”“浅与深”“曲与直”“走与停”等等话题一样,都需要好好梳理两个概念的关系。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弄不好会偏题、跑题。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成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的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 此类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词与词、短语与短语间的特定关系。 其关系大致有: 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大与小”“平凡与伟大”); 是非取舍关系(如“偏见与关爱”); 并非绝对关系(如“名师与高徒”); 并列共存关系(如“成人与成才”“学与问”“言与行”)。 有的话题的构成要素解读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 有的话题则较为复杂,即使同一话题,从不同层面去解读,其关系类型也会随之变化。 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 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接物的热情以及有些人的“外冷内热”上看,其关系就是“相容并存关系”。 那么,“浓与淡”怎么理解、辨析呢?也要从不同层面去梳理。 从艺术原理角度,“浓与淡”与“雅与俗”一样,是相容并存关系,如油画浓烈,国画幽然,各有千秋;

国学课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

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 ???学习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学校等 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学生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学生 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46分) 1. (10分)我会仿写 例:紧紧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0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粗犷________(kuàng guǎng)炽________热(zhìchì)气氛________(fèn fēn)脊________梁(jí jǐ)蹩________脚(bièbié)刷浆________(jiāng jiǎng) 3. (4分)选词填空 虽然竟然果然 ①________秋天已经来临,但天气仍然炎热。 ②一向严肃的老师,今天________跟我们开起了玩笑。 注视观察观看 ③球赛开始了,爸爸一动不动地________着电视屏幕,生怕错过精彩的进球。 ④经过一段时间的________,我发现了蜗牛的很多特点。 4. (3分)解释词语。 (1)诸儿竞走取之 (2)唯戎不动

5. (5分)把古诗《咏柳》补充完整,再完成问题。 咏柳 碧玉妆成_______,_______垂下绿丝绦。 _______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_______。 (1)补充诗歌 碧玉妆成________,________垂下绿丝绦。 ________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最后一句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的赞美,引出了对________的赞美。 6. (6分) (2020六上·怀化期末) 课内课外积累。 (1)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李纲 (2)看到波浪翻滚的黄河水,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闻着淡雅的菊花香,我们会吟出 “________,________”。(填写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词) (3)《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_。这学期我看过一些课外书,我最想推荐给大家看的书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7. (4分)读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士们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和战斗的艰苦、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却说出了“________”的坚定誓言,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豪情。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

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名校课堂九上语文答案

名校课堂九上语文答案

名校课堂九上语文答案 【篇一:名校课堂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 测试一】 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①大堰河甘甜的乳汁滋润( )了艾青的童年,故乡秀美的泉水蕴育了诗人的才情。诗. ②“太阳”发出了“黎明的通知”。艾青“用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常含泪水”把赞美诗呈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2)第①段第一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1分) (3)第②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1分) 2.(南平中考)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他自己虽然不知道是因为懒;还是因为无用;总之觉得是一个不肯运动;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b.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财富和资源,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 罪行。. c.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d.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

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 b.中央电视台5月1日推出的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劳动情怀。 c.n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们都在纷纷竞猜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夺得总冠军? d.当下新媒体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人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 4.名句积累。(6分) (1)____________,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2)永结无情游,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3)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古人写诗善用修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用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 (5)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九年级政治第一至三课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1、责任含义: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和的事情。P5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责任来自子对他人的承诺、、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公民身份、道德原则。P6 (二)、谁在对我负责 3、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是: (1)小到为自己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立自强;p9-10 (2)用合理、合法的方法自己的过失.p9第一段 4、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义: 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P9 如果不能自觉承担责任、对负责,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P10 5、正确理解“我对负责,他人对负责,自己对负责”: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承担着不同的。我以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P11 二、不言代价与回报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1、责任的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甚至受到处罚。P14 2、责任的回报:既包括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获得新的或技能。P14 3、如何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有勇气和,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最的选择。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地负责。P14 (二)、我承担我无悔 4、如何对待不愿选择的事情: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的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我们可以改变对待自己事情的态度,把它当作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把事情做得出色。这样我们可以说:我,我。P15 5、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精神,是的集中表现。我们应该感激他们。P16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的一员 1、集体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才能有无穷的力量。P19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集体利益。P20

高一语文 每日一题(第6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含解析)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设计三篇

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设计三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展开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理解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展开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展开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能够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3)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4)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能够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三课和第四课知识点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内容目标要求(内容太多,这里装不下,下面的是第三课到第八课的) 25.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理解)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26.当今世界的国际局势(懂得)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了解)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8.如何理解初级阶段(了解)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多长时间(了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知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了解)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了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了解) 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36.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理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37.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知道)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8.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理解)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9.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或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理解)

(完整word版)人物描写专题

特色专题:工笔素描·人物 浓妆淡抹总相宜 ——工笔素描·人物 湖北荆州市郢都中学曹双英 思维定式扫描 对于人物描写,我们可以工笔: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我们也可以素描:就是用最简省的语言刻画人物的特点。 但在实际写作中,同学们很容易在描写人物时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 一、人物脸谱化,千篇一律缺个性 在我们的文章里,人物常常就像京剧里的脸谱——生、旦、净、末、丑一看便知。写小孩儿——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儿,圆圆的脸蛋似苹果;写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可爱的我。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芈月传》,就曾被观众批评人物塑造脸谱化,人物性格太单薄。 ——脸谱化,是人物刻画的大忌。 二、描写单一化,内容单薄不生动 有的作文,记述多描写少,粗笔勾勒多,工笔描绘少。有的即使有对人物的描写,但角度也十分单一。这样就使人物朦朦胧胧,看不清面目。 “记得有一次课间,郝恩泽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个假发,他带上假发,在教室里炫耀,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谁知,又跑到走廊上去耍怪样,逗得全校同学都哈哈大笑。为此,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他也就有了‘耍猴宝’的美誉。” 这一段描写,叙述的是人物的活动,描写也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动作,内容单薄,人物形象模糊不清。 三、形象虚弱化,绘景叙事无主次 1.景中无人 有的同学对人物的描写欠细腻,于是“描写不够景来凑”,用大段的景物来表现人物,这的确是个好方法,但这景物描写一定要为人物服务,否则景中无人,就失去意义。 “在阴霾傍晚,微冉有雨,空中肆虐烟花,一朵朵盛开,一朵朵凋零,孤单而惊艳。一人一次烟花一席微雨一场黄昏。” 这看似很美的一段文字,却无法看出这段景物描写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2.事中无人 为了表现人物,我们往往用几件事情来集中表现人物,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就会由此铺展开来。但有不少同学,往往过于专注故事,而忽略了对人物的细致描绘。有位同学在《记一位烧锅炉的老大爷》中这样写: 据我了解,他曾经有个孩子,那个孩子是他捡来的。他自己很节俭,把所有的积蓄都给孩子买了奶粉,玩具。老人也觉得这样很开心,但是十年后,一则寻人启事,打破了他这个小小的幸福。寻找孩子的正是孩子的父母,他们见到老大爷之后,连声谢谢都没说,扔到地上二百块钱,领着孩子走了。老大也很无奈,那又有什么用呢? 在这个故事里,因为缺少细致的描绘,感人的故事也不再感人。 3.主次不分 写人物时,我们也可以用其他人物来映衬主要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但有同学在《记一个难忘的人》中这样写: 她做过一件让我佩服不已的事情,就是她亲自执笔写了一封给校长的信,内容是要弹劾

国学第3课-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上课讲义

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 一、衣冠上國今猶在——漢服簡介 何谓华夏 ◆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谓“夏”,华夏就是指我们这个服饰盛美、礼仪优雅高尚 的民族。华夏民族(汉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通常用华夏和中华指代中国文明。◆《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 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 何谓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虽然汉服在各朝各代有所不同,但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 格(交领右衽)是一样的,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汉服传承了数千年岁月,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辉煌。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关键 的要素始终都保持不变。那就是: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 汉服特点 ◆交领右衽 左领压右领是有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我华夏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的含义。 ◆无扣结缨 ◆不用扣子,两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结缨” 汉服制式 ◆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周制昏服 ◆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都是隆重的礼服,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就是女子的常 服——襦裙。襦裙模式一直保留到近代。大概因为人类社会中美的主要承担者都是女性的缘故,上襦下裙才利于搭配组合。 ◆普通中腰襦裙——盛唐以后,裙腰才慢慢降低。下图是《大宋提刑官》里英姑穿 的宋代襦裙剧照。这部古装剧的服饰还是很严谨的。不但头上没有插扇子、筷子、鸡毛掸子,而且也不是单纯追求视觉华丽,它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宋代服饰崇尚简朴清淡的风格。 钗钿礼衣——(左图)唐代盛装。汉服传统中女子的礼服一般是深衣,寓意女子德贵专一。但唐代比较例外,襦裙大发展的唐代,襦裙制的钗钿礼衣是很隆重的礼服了。钗钿礼衣是很多层的礼服,后来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皇室的专用礼服“和服十二单”。 ◆上下连裳 ◆上下连裳,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 样式。 ◆上下连裳最典型的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赤壁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了解苏东坡其人其事、复习巩固“赋”的文体知识。 3.积累文中有生命力的成语,极富哲理的语言。 能力目标: 1.体会文中的感情变化和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3.学习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学习苏轼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2.苏轼的人生感悟和思想体系。 三、教学难点 苏轼的思想体系。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问答法。 3.启发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咱们以前学习过苏轼的《题西林壁》:(学生齐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全诗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却诗情、画意、理

趣三者兼备。头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写景,次句“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景评论,末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抒发自己的哲学感悟。谁能用八个字把这首诗反映的哲理给表达出来呢?(学生回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融诗情、画意、理趣于一体的精美散文,感受他豁达的情怀,领略他散文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介绍 (学生回顾)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教师补充,激发学生兴趣)古时候车前的横木叫“轼”,登轼而望,可以高瞻远瞩,所以字子瞻。但轼这东西又暴露于车前,是极易受到损伤的,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初苏洵给儿子取名为轼,就有警示儿子做人不可锋芒太露之意,谁料东坡一生,恰因露才而屡屡遭嫉。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各方面成就斐然。 三、文体介绍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即以铺张渲染为手法来写景叙事或抒情说理的一种文体。赋在形式上讲究文采,注重声韵,兼具诗的韵律、节奏和散文的章法句式。如杜牧的《阿房宫赋》。 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这篇赋里,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咱们可以把主客都看做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和感情是作者日常的感受和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的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简而言之,也就是思想矛盾的苏轼一个自我安慰的过程。 四、写作背景介绍 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乌台诗案”完全是一个莫须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上纲上线的推断和诠释。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名叫王硅的官员对神宗皇帝说:“苏东坡对皇帝有二心。”皇帝问:“何以见得?”他说:“苏东坡有一首写桧树的诗,中间有蜇龙二字。”皇帝不解说:“人家写桧树,和我有什么关系?”他说:“写到了龙还不是说皇上您嘛。”皇帝倒还头脑清醒,反驳道:“未必,人家诸葛亮还叫卧龙呢?”正是在这么一群文化群小的攻击下,苏东坡成了罪孽的化身。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他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一. 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第四节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 二.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掌握选词炼句的方法。 2. 了解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正确使用修辞。 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 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步骤: (一)语言的锤炼 1. 锤炼词句的要求 例1: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初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 修改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 例2:鲁迅《无题》 原稿: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修改稿: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1)准确贴切。 例3:苏联电影《难忘的一九一九》 有人报告斯大林说:“英国兵舰撤退了!”斯大林纠正说:“不,他们逃跑了!” ①选好关键词。 例4: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例5: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要用好修饰词。 例6:彭荆风《驿路梨花》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2)简练精粹。 例7:原稿:在游行的地方,曾来了地方警察,拘捕了八个游行示威的人。 修改稿:八人被捕。 (3)生动形象。 例8:鲁迅《故乡》:“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①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更准确、更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9:高风《金黄的大斗笠》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风来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