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填充墙构造规范摘录

填充墙构造规范摘录

填充墙构造规范摘录
填充墙构造规范摘录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6构造要求

6.2一般构造要求

6.2.2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界处应沿竖向每隔400mm~500mm设拉结钢筋,

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根直径6mm的钢筋;

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

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界处算起,对实心砖每边不小于500mm,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700mm。

6.2.10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根直径不小于4mm 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网片每端应伸出该垂直缝不小于30mm)。

6.2.11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根直径不小于4mm、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6.3框架填充墙

6.3.3--2填充墙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Mb5、Ms5);

6.3.3--3填充墙墙体厚度不应低于90mm;

6.3.4--2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墙厚大于240mm时配置3根),

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700mm,

且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

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砖(或配砖)斜砌楔紧;

2)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

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

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

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7.1圈梁

7.1.5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7.1.5--1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7.15--3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0mm,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7.2.4--3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

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GB_50203-2011_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术语

2.0.1砌体结构: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2.0.5产品龄期:烧结砖出窑;蒸压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

混凝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成型后;至某一日期的天数。

2.0.7预拌砂浆: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湿拌砂浆或干混砂浆。

2.0.9瞎缝:砌体中相邻块体间无砌筑砂浆,又彼此接触的水平缝或竖向缝。2.0.10假缝:为掩盖砌体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靠近砌体表面处抹有砂浆,而内部无砂浆的竖向灰缝。

2.0.11通缝:砌体中上下皮块体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

3基本规定

3.0.8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3.0.9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20mm厚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2 过梁上与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 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

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

5 梁或梁垫下极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 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7 轻质墙体;

8 夹心复合墙外叶墙。

3.0.11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

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

5砖砌体工程

5.1一般规定

5.1.3砌体砌筑时,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心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块体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5.1.6--2混凝土多孔砖及混凝土实心砖不需浇水湿润,

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

5.1.8 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的外皮砖应砌整砖丁砌。

5.2.3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

5.2.4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120mm墙厚放置1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120mm厚墙应放置2根);

2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0mm;

3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

地区,不应小于1000mm;

4末端应有90度弯钩。

8配筋砌体工程

8.2主控项目

8.2.3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于60mm,高度不应超过300mm,马牙槎应先退后进,对称砌筑;

2 拉结钢筋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9填充墙砌体工程

9.1一般规定

9.1.2砌筑填充墙时,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9.1.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

9.1.6在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mm。

9.1.9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d后进行。

9.2主控项目

9.2.2填充墙砌体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其连接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9.2.3填充墙与承重墙、柱、梁的连接钢筋,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

锚固钢筋拉拔试验的轴向受拉非破坏承载力检验值应为6.0KN。

抽检钢筋在检验值作用下应基材无裂缝、钢筋无滑移宏观裂损现象;

持荷2min期间荷载值降低不大于5%

9.3一般项目

9.3.3砌筑填充墙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

0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

5.1.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作外墙时要求:用作墙体材料或保温材料其外表均应做保护层。

5.2.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作隔墙时要求:

墙体应与主体结构的柱、墙、梁和顶板有可靠的连接,

其顶端与梁和楼板之间不宜采用斜砌实心砖楔紧,

宜在墙顶部放置一通长高强弹性材料(如10~15泡沫交联聚乙烯等),

再用防腐木楔楔紧,木楔方向应顺墙长方向楔紧。

L06J12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

设计说明

一、适应范围

2.如未采取有效措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用于以下部位和环境:

(1)长期浸水或长期受干湿交替作用的部位

(2)受化学侵蚀的环境,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等的环境

(3)砌体表面经常处于80C以上的高温环境

(4)直接接触土壤的部位

(5)受冻融交替作用频繁的部位

三、材料要求

加气块及砌体主要性能指标包括:体积密度级别,干体积密度,强度级别,砌块抗压强度平均值,砌块导热系数,砌体计算导热系数,砌块蓄热系数,砌体计算蓄热系数,干燥收缩值(<0.5,0.8),抗冻性合格。

四、技术要求

6.为避免预留洞口下部产生裂缝,当洞口宽大于600mm时,应在窗台板下或洞口下第一皮砌体灰缝内设加强钢筋。

当采用通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时,可不另设拉筋。

7.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2.4m。当洞口宽度大于2.4m时洞口两侧宜加设构造柱,洞口过梁宜与构造柱整体连接。

12.顶部为自由段的加气块隔墙顶面应沿全长设置现浇混凝土压顶梁。

施工技术要点

二、砌体施工

1.加气块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若砌块长度≤300mm,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块长的1/2。

搭接长度不足时,应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长度不应小于60mm。

3.加气块不应与砖或其他材料的混凝土砌块混砌,不同等级的加气块亦不应混砌。

13.墙身设置的临时洞口,洞口宽度不应大于1m,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600mm,

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洞口两侧砌体应做成凸槎,并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不应少于2φ6。

竖向间距不应大于二皮砌体高度,埋入长度应从留槎处算起,每边不应小于1m,拉结钢筋末端应有弯钩。

三、抹灰施工

2.抹灰应在砌筑完毕7d(宜为14d)且验收合格后进行。

3.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采用普通砂浆抹灰时,应以混合砂浆为过渡层,按从内到外,砂浆强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并应满足面层饰面材料的要求。

8.加气块墙体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的结合部,抹面层应加设热镀锌钢丝网或耐碱玻纤网格布予以增强,该部位抹面宜采用聚合物砂浆。

聚合物砂浆与其他抹面砂浆或普通砂浆结合面应抹成斜面。

L06J12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

填充墙砌体施工方案(附排砖图)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设计要求 (3) 四、施工准备 (4) 五、施工方法 (9) 六、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23) 七、砌体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5) 八、成品保护 (25) 九、安全施工管理 (26) 十、文明施工管理 (26) 十一、绿色施工 (27) 十二、附图 (28)

XXXXXXXXXXXXXXX工程项目 10#、20#、30#、40#、商业及车库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T13545-2014 3、《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 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13J104-2011 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7、《建筑门窗-断桥铝合金节能门窗》甘12J3-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16) 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4) 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1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12、《钢筋混凝土过梁》甘12G5 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4、XXXXXXXXXXXXXXX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XXXXXXXXXXXXX项目,位于XXXXXXXXXXXXX区,纬八路(汉水街)以南、XXXXXXXX以东,XXXXXXXXXX以北,XXXXXXXXXXX以西。包括10#、20#住宅楼,30#小学、40#幼儿园及地下车库;10#主楼地下1层地上21层,地下一层层高4.8m,地上标准层层高2.9m,建筑高度66.5m;20#地下1层,地上24层;地下一层层高4.8m,地上标准层层高2.9m,建筑高度76m;30#小学一层层高4.2m,二层至四层3.9m,建筑高度21m;40#幼儿园一层层高3.9m,二层、三层层高3.6m,建筑高度14.1m;车库高度4.5m;总建筑面积74000㎡。 本工程住宅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采用桩-筏联合基础;

填充墙的砌筑规范

引用引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施工技术2010-07-08 09:38:43 阅读17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引用 wxlxq的引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前言 砌体工程广泛运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砌体工程包括砌石、砌砖、砌块等工程施工,本章节选取施工中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工程进行阐述。 1.1工艺特点 ⑴建筑体系适应性强,砌筑方便、组砌灵活,对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变化无严格要求,能满足建筑设 计变化的需要。 ⑵生产砌块的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方材料,可以变废为宝,化 害为利,利用工业废渣作原料,可节约有限的资源。 ⑶施工机具设备简单,施工简便。 ⑷具有较好的耐久、保温、防潮、隔热和耐火等性能。 1.2工艺原理 砌体工程是由砖、石、水泥、石灰、砂子等砌筑的砌体结构,能耐久地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并具有一定的抗冻、保温、防潮、隔热和耐火等性能。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质混凝土小砌块等砌筑填充墙砌体工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轻质混凝土小砌块因其重量轻,用作填充墙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工程投资,因此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等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3适用范围 ⑴适用于低层和多层建筑的承重墙、多层和高层建筑的间隔墙、框架填充墙,以及一般工业建筑的围 护墙体。 ⑵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承重的房屋,宜采用横墙承重的结构方案,横墙的间距不宜超过4.2m,尽可能使横墙对正贯通,每层应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以房屋有较好的空间整体刚度。质量密度为500kg/m3、强度等级为MU3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横墙承重的建筑时,其层数不得超过三层,总高度不超过10m;质量密度为600kg/m3、强度等级为MU4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横墙承重的建筑时,其层数不得超过四层,总高度不超过13m;质量密度为700kg/m3、强度等级为MU5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用于横墙承重的建 筑时,其层数不得超过五层,总高度不超过16m。 ⑶作为填充材料或保温隔热材料。 ⑷用于冷库、恒温恒湿车间等特殊的建筑物,可取代一部分保温材料;也可作为保温隔热材料用于建 筑物的复合墙体。 2.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工艺流程 2.1.1作业条件 砌筑前,将楼、地面基层水泥浮浆及施工垃圾清理干净。 弹出楼层轴线及墙身边线,经复核,办理相关手续。

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

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

构造柱设置和注意事项

.砖混中构造柱所起的作用。 2.砖混中构造柱的配筋是按计算还是构造。 3.PKPM建模时是否将构造柱建入。 个人意见: 1.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具有保暖、支撑、抗震等重要作用。 2.对于6度区及不设防的建筑物的部分构造柱可按构造要求,如果是7度区以上,需要计算确定。对于建筑物中由于洞口较大,墙体局部承压不够,需要借用构造柱的支撑作用时需要计算确定。 3.PKPM建模时视情况而定,对只需要构造要求的枸造柱不建,对计算确定的,建入。 我对构造柱的作用再说明几点,对于楼主,有关构造柱起保暖、支撑的作用,我觉得是可以忽略不 记的(也就是它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构造柱的主要作用有一下三点: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 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 稍微补充一点: 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做法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表10.1.8和《抗震规范》7.3.1。

另外,《砌体规范》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 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还有,《砌体规范》6.3.2.9中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在女儿墙中设置构造柱。至于构造柱的具体实际作用嘛,看一下《砌体规范》8.2.7吧!我这里只提示一点,构造柱不能随便设置,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应当明白,砖砌体和砼的变形模量差别很大,虽然砖砌体与构造柱和圈梁可以协同工作,增加房屋 的延性,但是它们不能同时段进入工作状态,在“中震”阶段的抗震承载力主要由砖砌体承担。因此,砌体结构中过多配置砼的 杆系构件,其作用是有限的。对于liufengvv 所说的构造柱按计算确定,就输入,我有一点不同意见,我认为此时不应该叫构造柱了,而应该叫承重柱,如果把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墙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而且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的位置必然会造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他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结构设计中的一个薄弱部位,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模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什么是构造柱什么是承重柱。 构造柱的做法和承重柱应该是不一样的,在240mm墙承重不够的时候,在梁下设的应该是构造柱还是承重柱(规范里叫壁柱)?如果是构造柱,那梁应该是可以当简支支座计算(我们一般做法也是如此),但是这么一来,梁的上部钢筋是很小的(仅仅按构造配);如果是承重柱(一般宽度取梁宽,长度取支座长度),那是不是有点像一个小框架的计算?但是这又违反了抗震的基本要求(强柱弱 梁),是不是因为是壁柱的原因,所以不用很大截面柱?迷惑。。。。。。 对八楼问题的一点看法: 构造柱的做法与承重柱不一样,其受力机理也不一样于承重柱对应的是填充墙,其与墙之间只有通过钢筋的简单拉结(目的是增强墙的稳定性),而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咬合的(施工浇筑时,砌体都要留马牙茬)。相应的它们的受力机理也不同,承重柱是自身

填充墙构造规范摘录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6构造要求 6.2一般构造要求 6.2.2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界处应沿竖向每隔400mm~500mm设拉结钢筋, 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根直径6mm的钢筋; 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 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界处算起,对实心砖每边不小于500mm,对多孔砖墙和砌块墙不小于700mm。 6.2.10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 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小于2根直径不小于4mm 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网片每端应伸出该垂直缝不小于30mm)。 6.2.11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根直径不小于4mm、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6.3框架填充墙 6.3.3--2填充墙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Mb5、Ms5); 6.3.3--3填充墙墙体厚度不应低于90mm; 6.3.4--2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沿柱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墙厚大于240mm时配置3根), 钢筋伸入填充墙长度不宜小于700mm, 且拉结钢筋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 填充墙墙顶应与框架梁紧密结合。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一皮砖(或配砖)斜砌楔紧; 2)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

墙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 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 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7.1圈梁 7.1.5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7.1.5--1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7.15--3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0mm,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7.2.4--3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其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12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 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GB_50203-2011_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术语 2.0.1砌体结构: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2.0.5产品龄期:烧结砖出窑;蒸压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 混凝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成型后;至某一日期的天数。 2.0.7预拌砂浆: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湿拌砂浆或干混砂浆。 2.0.9瞎缝:砌体中相邻块体间无砌筑砂浆,又彼此接触的水平缝或竖向缝。2.0.10假缝:为掩盖砌体灰缝内在质量缺陷,砌筑砌体时仅在靠近砌体表面处抹有砂浆,而内部无砂浆的竖向灰缝。 2.0.11通缝:砌体中上下皮块体搭接长度小于规定数值的竖向灰缝。 3基本规定 3.0.8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填充墙: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

确定。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7。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

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 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 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规定: 第7.3.1条: 1、楼电梯间的四角 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 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 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围,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 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是

填充墙砌体施工方案51349

泗县城市之光安置房工程 填充墙砌体施工方案 中国十七冶集团泗县城市之光安置房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7年6月10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1 - 二、工程概况 ..................................................................................... - 1 - 三、施工要求 ..................................................................................... - 2 - 四、施工准备 ..................................................................................... - 7 - 五、施工部署 ..................................................................................... - 9 - 六、施工方案 ................................................................................... - 10 - 七、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 15 - 八、成品保护 ................................................................................... - 18 - 九、安全施工管理 ........................................................................... - 18 - 十、文明施工管理 ........................................................................... - 19 -

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框架结构构造柱设置规范 篇一:填充墙构造柱设置的规定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规定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 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

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 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1)填充墙沿柱(包括框架柱、混凝土墙、构造柱)高度每隔500配置2Φ6墙体拉筋,拉筋锚固长度为250。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详见图3.1.2-34。 图3.1.2-35 墙体拉筋与构造柱 (2)除建筑图纸上注明位置的构造柱外,构造柱的位置还要符合以下要求:墙肢长度大于5米时,其截面及配筋如下图;如墙长小于300mm,则将其改为构造柱,其配筋为:主筋4φ12;箍筋:φ6@200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在填充墙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0米,长度超过2.5米的独立墙体的端部设置构造柱,宽度超过2米的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窗间墙宽度小于600而其后无隔墙时,整个窗间墙全部设置为构造柱。 (3)构造柱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4)填充墙拐角处未设柱时,按下图设置墙体加强筋。

图3.1.2-36 拐角处墙体拉筋 (5)墙高超过4米(100厚墙无门窗洞者高度超过3米,有洞口者超过2.5米)时,在墙体高度中部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圈梁的主筋为4Φ8,箍筋为Φ6@200,截面高度h为120mm;自由端的墙体顶部,设在压顶圈梁,圈梁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6)墙上有门窗洞口,圈梁位置与门窗洞口上方的过梁同一高度且连续,当圈梁被洞口截断时,在洞口上方按圈梁要求增设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小于1米。 (7)砌体洞口顶部过梁的设置 砌体洞口净宽度不大于600且洞口上部砌体高度不小于300时,可采用配筋带过梁;配筋带采用厚度30mm,M7.5水泥砂浆内配3Φ8。 洞口净宽度大于600mm时,采用如下钢筋混凝土过梁: 图3.1.2-37 过梁图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10-10 09:03:03 填充墙设置构造柱的原则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2)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3、砌块墙与结构柱或混凝土墙交接处,应在柱或混凝土墙内预留拉结钢筋,每隔500mm或两皮砌块间设2根6.5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小于1000m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应通长设置。 4、规范要求,构造柱应上下两端可靠锚入梁中,正确做法应该是在倒梁混凝土之前预留构造柱纵筋。这一点在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严,且偷懒怕麻烦,普遍很难做到。在柱下端梁中预留情况尚好,而在上端梁中,95%都是不会预留的。做法是:柱纵筋先伸至梁底,事后在梁底相应位置凿四个孔,将四根插筋插入,然后用环氧树脂锚固,最后将上部插筋与下部纵筋搭接连接。 5、(1)构造柱在框架砌体填充墙中的作用和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其作用与多层砌体结构中的构造柱一样,即将较长的填充墙沿长度方向用构造柱分开,由框架柱、上一F水平横梁和构造柱构成填充墙的封闭边框,使填充墙形成几片带有封闭边框的墙体,这就犹如对墙体加了一个竖向和横向的“套箍”一样,对墙体起约束作用。即使填充墙开裂,也不致散落解体,仍然可保证其足够的稳定性。但它与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不同的是,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故这一作用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另一方面要求构造柱与上下梁也应可靠拉结,同时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 (2)目前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常砌体填充墙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见施工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施工顺序错误,即将构造柱与框架梁一起施工,构造柱钢筋与梁同时绑扎,柱上下端钢筋锚人梁内,然后同时浇筑混凝土。这样虽然做到了连结可靠,但却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梁的支点,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 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2)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强即是连接构造不当,构造柱限制了上下梁的相对变形,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将顶部混凝土换为细石混凝土,甚至换为膨胀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的结果与1)相同。3)施工顺序没有错,但顶部与上层梁连接过弱,也属连接构造不当,柱顶钢筋未锚于梁中或未与梁底部钢筋焊接,使得构造柱与上部梁间无拉结,构造柱对填充墙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简单地认为砌体填充墙中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的作用、要求和做 法一样,或对填充墙中构造柱的作用和要求理解不充分;没有相应的标准图也是造成填充墙构造柱施工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原因之一;构造柱不是主要受力构件,不需要计算,容易被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忽视,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人为因素。 3、框架填充墙中构造柱的合理构造形式 与施工方法建议 (3).1 构造形式 为保证构造柱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建议构造柱与上下 梁的连接构造形式如图l及如图2所示。 l一用沥青蔗丝砂浆代替混凝土浇注;2一双面焊不小于5d,单面焊不小于10d图l中,每层构造柱在下部梁中预埋插筋,插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5d,插筋与构造柱纵筋的搭接长度为35d ,搭接区箍筋问距不超过100mm ,来实现构造柱与下部梁的拉结。图2中,每层构造柱顶端,将其纵筋水平弯折后与上部梁中底部纵向钢筋焊接,焊接长度单面焊时不小于10d,双面焊时不小于5d,d为构造柱纵向钢筋直径。为满足构造枉不限制上下梁相变形的要求,当构造柱混凝上浇至距梁底200mm 时,换成水泥砂浆浇至主体框架梁底。这样构造柱顶部在上下梁有相对变形时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从而会影响上下梁的相对变形。 (3).2 施工方法 主体框架、填充墙、构造柱应按主体框架一构造柱钢筋一填充墙砌筑一构造柱模板一构造柱混凝土浇注的顺序循序施工。构造柱模板、混凝土坍落度、浇注及振捣方法、与填充墙的拉结方式与多层砌体房屋中的构造柱相同。

填充墙砌体施工工艺

填充墙砌体施工工 一种建筑结构,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基本都是非承重墙,框架结构中分隔内部空间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是非承重填充墙;短肢剪力墙结构间的墙体也为非承重填充墙。非承重填充墙一般采用轻质墙体材料。 (一)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1、构造要求 (1)加气混凝土砌块一般不得使用于建筑物标高±0.000以下的部位;也不得使用于受酸碱化学物质侵蚀的部位。 (2)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墙面水平方向的凹凸部分(如线脚、雨罩、出檐、窗台等),应做泛水和滴水,墙表面应做饰面保护层。见图3-13。

(3)后砌的填充墙与承重墙、构造柱相交处,应沿墙每两皮设置2φ6拉结钢筋,且伸入填充墙内的长度不得小于700mm。见图3-14。

2、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铺灰→砌块吊装就位→校正→灌竖缝→镶砖。扫描二维码27观看填充墙施工工艺动画。 (1)基层清理。将楼地面(基层)和混凝土柱(墙)面的灰渣清扫干净,基层高出的部分应剔除平整,基层轻微凹陷部分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基层应验收合格。 (2)铺灰。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铺灰宜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专用砂浆,其中又分为“薄灰砌筑法”和非“薄灰砌筑法”砌筑砂浆。 (3)砌块就位。应从转角处或砌块定位处开始,按砌块排列图依次吊装。为减少台灵架的移动,常根据台灵架的起重半径及建筑物开间的大小,按1~2开间划分施工段,逐段吊装,段间应留阶梯形斜槎。 (4)校正。砌块吊装就位后,如发现偏斜、高低不同时,可用人工校正,直至校正为止。如人工不能校正,应将砌块吊起,重新铺平灰缝砂浆,再重新安装。不得用石块或楔块等垫在砌块底部,以求平整。 (5)灌竖缝。校正后即灌竖缝,应做到随砌随灌,灌缝应密实。超过30mm的竖缝应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细石混凝土灌实。砌块灌缝后,不得碰撞或撬动,如发生错位,应重新铺砌。 (6)镶砖。用于较大的竖缝和梁底找平,镶砖的强度不应低于MU10。砖间的灰缝厚为6~15mm,砖与砌块间的竖缝为15~30mm。在两砌块之间凡是不足

填充墙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施工工艺改进

填充墙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施工工艺改进 在框架、框剪、剪力墙等结构型式填充墙砌体的构造柱施工中,目前均采用顶部模板为喇叭式,这样具有施工便捷性,但是在材料浪费和顶端混凝土密实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构造柱顶部混凝土定型模板施工工艺,其采用内衬滑动模板配合喇叭进料装置,解决了材料大量浪费和顶端混凝土密实度问题。 标签:构造柱;内衬滑动模板;施工工艺 在框架、框剪、剪力墙等结构型式填充墙砌体的构造柱施工中,构造柱顶部模板大多支设为喇叭式下料口以便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喇叭口处混凝土进行錾除,然后再二次修补。采用这种方法柱顶端混凝土密实性难以保证,喇叭口处錾除的混凝土成为建筑垃圾,并且造成了对人工、材料、时间的浪费。为解决以上问题,改进传统工艺中存在的缺陷,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经过对构造柱模板的改进、优化,总结形成了改进的施工工艺。 该施工工艺采用在构造柱侧模上留设滑槽的方式,安装焊有螺栓操作杆的钢质可滑动内衬模板,构造柱顶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滑动内衬模板切削构造柱顶端喇叭口混凝土,减少构造柱喇叭口混凝土凿除量,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效。 1、构造柱模板 构造柱模板主要有框架梁、楼板、侧模板、内衬模板、喇叭式进料装置、滑槽、抱箍、支杆、螺杆、紧固螺母和卡板组成,具体如图1。滑动内衬模侧立面图详见图2。 2、施工工艺 该工艺主要流程为:绑扎钢筋、安装侧模、安装内衬钢模、加固模板、支设喇叭口、浇筑混凝土、将钢板模推至梁底、拆除喇叭口、拆除所有构造模板。具体的控制要点如下: (1)测量放线 按照常规的施工测量放线方法,对填充墙构造柱进行定位放线,并确保定位准确。 (2)钢筋笼安装 根据测量放线结果,将预先绑扎好的填充墙构造柱的钢筋笼安装到位,保证钢筋笼的垂直和水平符合要求。

构造柱构造规范

构造柱构造规范 编辑词条 目录 1基本内容 目录 1基本内容 收起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一、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可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 于250mm,且在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宜适当加密,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1/6层高或450mm,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二、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和9度区的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1φ14,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四、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二、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 梁,但楼板应与相应构造柱用钢筋可靠连接。 一、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 板底。 三、圈梁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有可靠锚固。伸入顶层圈梁的构造柱钢筋长度 不应小于35d。 五、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120mm; 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伸进外墙 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板在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

三、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 结; 四、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 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一、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 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砖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二、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 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 三、不宜采用无锚固措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一、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 二、9度时,除顶层外,其它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100mm 厚的钢筋混浇土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15,钢筋不宜少于2φ10; 三、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 应与圈梁连接; 四、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 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五、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 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参考资料: 多孔砖(KP1型)建筑抗震设计 与施工规程 JGJ 68-9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