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的教材结构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纵观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九年义务教材的结构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既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又使能力得到培养,就应该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的教材结构。本文试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材结构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简单回顾

教材结构问题可以说从有教材时就提出了。人们对教材结构的研究是随着教材的发展不断深入的。早期的小学算术教材基本上是按照成人学习算术的顺序,采取直线前进的编排方式。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按照成人的学习顺序编排教材,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与儿童的年龄阶段相适应,于是就出现了圆周式(或称螺旋式)的编排方式。

随着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推动了小学数学教材的变革。20世纪初,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强调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课程应该心理化。随后有人倡导“单元教学”,即把算术内容分别组织在各个生活单元之内。这种教育与心理相结合的编排,比较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以后的小学教育改革有很大影响,但不足的是不能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算术知识。以后,有人提出“程序教学”的思想,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进度。这种思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以后的学习过程的研究也有很大启示。但由于学生的差异很大,因而程序教学不能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写也比较繁琐。

针对上述教材改革的经验和教训,60年代兴起了教育现代化运动(简称:新数运动),一些教育家、心理学家提出要注重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材改为主要按数学的逻辑顺序来编排。由于这种编排过多地强调了数学的逻辑顺序,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新数运动”后,各国都在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80年代后期,各国都相继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方案。这些方案不是对“新数运动”的简单否定,而是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努力克服以往的缺点,使之更适合儿童学习的特点。

二、教材结构内涵的研究

什么是教材结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材结构要反映学科的知识结构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按他的说法,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他认为: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懂得基本原理、观念有助于长期记忆,就是在部分知识遗忘的时候,也能得以重新构建起来;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领会结构能够缩小“高级”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他的这些观点的主要意思就是,学生懂得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理解和掌握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并能够促进迁移。基于以上观点,他提出了一个假设:“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这一思想不仅对当时“新数”教材有很大影响,就是在现在美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教材中仍有它的影响。

2.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的组成部分和编写形式

叶立群先生认为“教材的结构指的是教材有哪几部分,哪几种形式组成的。”另外,王策三先生在《教学论稿》谈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结构时,认为教科书一般由目录、本文、作业、图表与附录构成,这种观点侧重于教材的编写体例。

3.从学科内容和儿童年龄特征两方面综合构建教材

周玉仁先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谈到教材体系和结构时,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再如,曹飞羽先生认为“一个学科的教材结构必须是能反映这个学科的各要素、各成份(包括知识、技能、智能、思想观点等)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它的组织形式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的方法,便于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教材结构的这几种观点中,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三种。因为它既考虑了学科知识本身的联系,又考虑了学科知识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如果一个教材结构把这些问题都处理得很好,就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形成一个学科知识的认知结构。

三、建立合理教材结构的几点认识

从前面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到,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变革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看待和处理数学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谈几点学习体会。

1.应认真研究每部分知识的特点,以及它对培养能力的作用

数学知识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对某些能力培养的优势,只有对此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较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还需要认真总结提炼,把经验性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此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

2.应深入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和规律

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有共性,这从大多数国家编写的教材就能反映出来。但是每个国家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每个国家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性。因此我们在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和规律时,不能总是引用外国心理学家的理论。这是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的,人的认识也因此受到制约。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在总体上是由低向高发展的。但在具体年龄段的划分上有很大的差异。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学生的年龄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研究,按照我国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和规律来编写数学教材。否则,老走别人的老路,就不可能编出有中国特色的教材。

3.要精心设计教材结构

教材结构的建立必须经过大量研究,认真策划,教材的每一部分都必须精心设计。教材与一般的书不同,它的每一部分都应该经得起反复推敲。否则,教材就会显得深一脚浅一脚,这个矛盾不解决很难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4.应注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个合理的教材结构,其知识间纵横联系必然是比较紧密的,搭配是合理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教材结构就不太合理。如义务教材在纵横联系方面就有不足。第三册教材基本上是表内乘、除法,加减法和其他内容很少,而第四册教材基本上是加减法。这种搭配就不能说合理。学生在一学期接触的总是类似的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

四、我国教材的结构及其特点

要研究教材结构,除了研究外国的教材外,还应对本国的教材有所认识,下面介绍一下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及特点。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与计算、量的计量、几何、代数、统计知识等几部分知识。

1.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教学整数、分数、小数及其相关的一些知识。在整数方面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五个阶段:“ 20以内”、“ 100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亿以上”。分数、小数各分两段: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初步认识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整数基础时教学,并且先教学分数再教学小数。系统学习一般安排在四、五年级,先教学小数,再教学分数。这主要是考虑到,分数的书写形式和运算法则跟整数都不一样,并且需要有整除的知识作为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小数和整数都是十进制,小数的写法和运算法则与整数的基本相同,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先教学分数后教学小数。由于前面已经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的教学作好了准备,所以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又不违背数学的逻辑顺序。

2.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计算的编排是配合着数的认识进行的,数的认识每扩展一次,就配合有相应的计算。例如,整数的认识分为五段,每一段都安排有计算的相关内容。在“ 20以内”学习一位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在“100以内”重点学习两位数加减法,在“万以内”重点学习三、四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数、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在“亿以内”,重点学习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一些简便算法。在“亿以上”,重点教学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等。

计算内容的编排有这样几个特点。

(1)加强算理的教学。通过操作直观加强算理教学,如,教学一位数除两、三位数时,一方面从已学的口算引入,帮助理解笔算除法的过程,另一方面结合直观,说明每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2)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适当配合。小学数学主要教学: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简算几种计算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是密切联系着的,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也是学习估算和简便算法的基础。因此把一般它安排在每种运算教学的开始,在此基础上教学笔算。掌握一定的笔算之后,又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珠算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位、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的理解,一般把它安排在加、减法笔算之前。估算安排在笔算之后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检验笔算的能力。同时在估算时,又要用到一些口算,又有助于提高口算能力。简便算法对一般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来说,属于特殊情况,需要根据某些运算定律采取特殊的计算方法。简便运算需要一定的口算和笔算基础,因此放在每种运算最后教学。教材就是根据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合理地加以安排,使其相互配合。

3.量与计量

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计量单位比较抽象,而学生在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比较贫乏。因此,这方面的内容采取分散编排的原则。

(1)由具体到抽象编排。在上面的几种计量单位中,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比较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先进行教学。而时间单位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用比较形象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且进率又是60进制。所以后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积累了一些量与计量的学习经验基础上来学习,这样编排比较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

(2)注意与认数、计算和几何知识的配合。由于学习计量知识需要有数与形的知识作基础,因此编排时,教材注意与相关知识的配合。如,米和厘米安排在100以内数的循环圈内,毫米、分米、千米安排在万以内数的循环圈内。而面积、体积单位与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联系紧密,所以安排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

4.几何知识

几何知识从一年级起有计划地分散在各册教学,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一方面出现一些常见的几何形体,把它们作为教具帮助学生认数和理解计算法则。另一方面教学一些几何形体的初步认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正方形、圆柱、球。通过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并能够区分它们。

(2)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这一阶段,是在前面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特征,并教学相应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如,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年级已初步认识,到这一阶段,就要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它们都有四条边,都是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都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并教学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3)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阶段主要教学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和相应的表面积、体积计算。

5.代数知识

小学数学的代数知识一般都是在算术知识基本结束,在比、比例知识之前进行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分三个阶段。

(1)渗透孕伏阶段。从一年级开始通过安排一些用括号或其他符号表示数的练习,如,出现3+□=9,16-□=8,6×()=30等算式。这里的□和()都代表一个具体的数。这种练习形式多次重复出现后,学生对用符号表示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用字母表示数阶段。这一阶段先结合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比较简明的优越性。然后再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简易方程阶段。这一阶段先结合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出现求未知数x,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在此基础上再正式教学简易方程。

6.统计知识

统计知识教材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编排,并注意与计算、应用题的联系。为了加强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义务教材在编排上,做了两点改革。

(1)把求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思想方法进行介绍,不再作为一种应用题。

(2)统计初步知识分散编排。在低年级渗透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中年级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高年级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表和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较复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五、对教材内容及其结构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虽然我们的教材改革取得到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材中已有一些内容和方法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材结构应贴近时代要求。在教材结构方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教材结构体现时代特点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国力竞争的增强,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应该对此作出及时的反映,小学数学教材结构应反映出时代特点。

(1)估算问题。

随着先进而简单的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生活对笔算技能的要求降低了。同时由于需要处理大量的、变化的信息,对口算、估算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但是目前我们的教材,估算仅作为选学内容,且呈现的形式比较单调,没能体现出对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完整意图。因此,要加强估算,应首先把它作为正式的必学的内容确定下来,并且渗透到各个年级。不仅有计算的内容要安排相应的估算,而且还要配合几何、量的计量、应用题等内容进行。要把估算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来培养,使学生学会用估算的方法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2)引进计算器的问题。

随着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逐步普及,在小学数学中引入计算器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计算器的使用,可以代替机械性的计算,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理解数学、探讨数学和应用数学上去。因此,可以考虑在适当的年级(如中、高年级)引入计算器,允许学生在验算、面积和体积计算以及统计数据等时使用,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正确率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统计知识的问题。

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大量信息需要我们去收集、整理、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统计的思想、方法在各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应该把这些思想、方法变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行动,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进行渗透、教学。因此,我们应该把统计知识分散在各年级教学,从一年级开始结合数的认识、计算、几何知识等内容教学。并且还要加强实际活动,提出一些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寻找条件,收集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出有用的数据,选取合适的条件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4)应用题改革的问题

应用题在我国小学数学中是份量比较重的一个内容,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它的改革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我国的应用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还是有其独到的作用,但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可以借鉴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从培养学生解题策略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使应用题的教学更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段问题

数学概念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矛盾和不断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儿童的认知发展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经历多种水平或阶段的渐近过程。因此安排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各部分内容的分量、难易的程度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划分阶段。如,分数的概念比较难建立,需要在不同层次上有适当的重复。目前教材一般都是分两段编排: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这种编排比较符合数学的逻辑顺序,在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不仅使学生看到了数的扩展,而且掌握起来也比一开始就学容易。但不足的是由于分段较少,两段内容的差异较大,且相距的时间较长,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分数教学的分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研究时,一方面要注意各阶段应有不同的重点,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防止把知识分得过细,或出现不必要的重复。这一原则不但适用于分数,也适用于其他的内容。

3.教材与教学过程的关系问题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教材应不应该体现教学过程?从目前我国的师资水平考虑还是应该有所体现。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又可以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虽然这样编排可能显得比较死板,但对教师把握教学要求还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不限制好教师的正常发挥。因此,在考虑教材的编排时,要认真研究各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

4.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配合问题

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一方面要注意适应别的学科的需要,如,学习常识、地理需要用到一些计量,数学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尽量提前安排。另一方面,数学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基础。如,应用题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因此在安排应用题时,除了要考虑应用题本身的系统和难易外,还要考虑到语文学习的进度,要在语文课给学生打下初步的识字、阅读基础之后,再安排应用题。

5.联系实际的问题

将数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乃至科学发展的道路。目前,我们的教材在反映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方面,与时代要求还有距离,需要进一步改革。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要注意新知识从现实生活问题引入,使学生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还应安排一些联系实际的习题和实践作业,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套教材教学内容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 全套教材教学内容整理

第一单元数一数 1、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多少 2、比长短、高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及书写 2、比大小 3、第几 4、几和几 5、加法的认识 6、1~5的加法 7、减法的认识 8、1~5的减法 9、“0”的认识 10、有关“0°的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1、认识立体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第五单元分类 1、单一标准的分类 2、不同标准的分类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7的认识 3、用数学 4、8、9的认识 5、8、9的加减法 6、快乐的大森林 7、10的认识 8、10的加减法 9、填未知加数 10、连加、连减 11、加减混合 12、整理和复习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1、11-20各数的认识 2、11-20各数的写法 3、10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 4、十几加减一位数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半时、 2、认识整时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2、用数学9加几 3、8、7、6 加几

5、5、4、3、2 加几2、 6、7的加减法

6、我们的校园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 1、上、下 2、前、后 3、左、右 4、位置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2、十几减几 3、用数学解决问题 4、整理复习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特征 2、平面图形的关系 3、立体图形的关系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数的组成 2、读数、写数 3、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4、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摆一摆,想一想 1、认识人民币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元、角的加减法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4、整理和复习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5分5分数) 2、认识时间(1分1分数) 3、综合整理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第八单元找规律 Is图形变化规律 2、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3、数字变化规律 第九单元统计 1、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总复习

小学数学人教和苏教教材内容结构的对比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内容主题结构的对比分析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有关部分相比,两个个版本“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结构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一)数的认识 《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根据我国的计数特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两个个版本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阶段循环安排在几个学习时段,具体安排如下表: 10 以内数的认识 20 以内数的认识 100 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千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显见,两个版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分段和学习时段的安排完全一样,即继承了传统的做法。另,苏教版教材编者认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增加“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认数循环。这样安排虽延长了认数教学的时间,但“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和“降低教学的难度”。这是他们“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2.分数的初步认识,原来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两个个版本依据《标准》的要求,安排在三年级。人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安排在三年级(上、下册)。两个版本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安排不仅是学习时段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有较大差异。人教版采用传统的做法,只安排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而苏教版则大胆创新,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循环阶段,即在三年级(下册)安排“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和求整体的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意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对于小学阶段分数的认识,传统的编排方式是分成两段,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有人认为“这种编排比较符合数学的逻辑顺序”,“但不足的是由于分段较少,两段内容的差异较大,且相距的时间较长,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苏教版编者亦有同感,因而在第一学段增加分数初步认识的内容,意在缩小两个学段的内容差异。这样编排是否真的合理,有待于教学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研究。 3.小数的初步认识,两个版本都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和苏教版是先认识分数,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为教学的起点来认识小数。另外,苏教版只认识一位小数,而人教版认识到两位小数。 (二)数的运算 以内、20以内、100以内、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上都与数的认识一起安排在同一时段,人教版略有不同。如将“20以内数的减法”安排在一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分成两段,第二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 2.表内乘、除法是传统的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时段的安排和学习内容的划分如下表: 关于表内乘、除法,苏教版沿革旧的编排方式,集中安排在二年级(上册),人教版则突破传统的编排方式,将这部分内容分为两段,分别安排在二年级的上、下册,并且先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解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2年秋季,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修订后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新教材。2014年秋季小学数学的所有年级将全部使用修订后的教材,这套教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儿童认知水平。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 (一)修订后的教材,还将具有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 即1.各部分教学内容编排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如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设计内容丰富又生动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提供机会。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6.设置“数学广角”,安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7. 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通过本次修订将使教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主要有: 1.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根据实验教材使用中获得的对教材编排的意见和建议,新教材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出现顺序、例题设置、呈现方式和习题设计等都进行认真分析,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的出现顺序和教学节奏,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例如,对一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现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位置”调到一年级上册,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又如,对一些知识的具体教学也做了

小学数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试题 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 3、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和合作者。 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7、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已有的( ) 基础之上。 8、《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2、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4、《标准》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5、《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4、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于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 C. 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 5、《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小学数学全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数一数比一比:1、比多少 2、比长短 3、3、比高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1-5 的认识2、比大小3、几和第几 4、4、2-5 的分与合 5、5、加法减法7、0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6 和7 的认识2、 6、7 的分与合3、和是6、7 的加法与6、7 减几4、解决问题5、8、9 的知识6、8、9 的分与合 7、和是 8、9 的加法和8、9 减几8、解决问题 9、10 的认识10、和是10 的加法与10 减几11、填()12、连加连减13、加减混合14、整理和复习(一)15、整理和复习(二)11-20 各数的认识:1、数数、读数2、写数3、10 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9 加几2、解决问题3、8、7、6 加几4、解决问题5、5、4、3、2 加几6、整理和复习总复习:1、20 以内的数2、20 以内的加法、10 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图形4、认识钟表6、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一年级下册位置:1、位置(1)2、位置(2)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 、十几减9 2、十几减8 3、十几减7 4 、十几减6、5、4、3、2 图形的拼组:1 、图形的拼组(1)2 、图形的拼组(2)100 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2、读数、写数3、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2、简单的计算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1)2、认识时间(2)3、单元测试题找规律:1、找规律(1)2、找规律(2)统计:1、统计2、单元测试题总复习:1、总复习(1)2、总复习(2)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4、两位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材解读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于文静、孙凤武两位专家对教材的深度解析,感觉受益匪浅。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同样,各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与目标。”因此,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实际目标,并与学生的认知和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的体会: 一、创设的情景更加贴近生活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的情景更加贴近生活,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2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后,让学生做探究延伸题,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后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这样去设计的。 总之,对教材的钻研,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人,一定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自己细细研读,读出其中的学问。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2

经验交流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总结

经验交流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 析总结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组织教材分析活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给老师找到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切入点:通过“说教材”来提高教师对教材、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我们要求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勾画出任教年级教材知识结构图,并写出教材分析。我校在教材分析方面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第一阶段:组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分析任教的教材,不分年龄大小,每位教师都承担若干单元的分析任务,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地位及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等方面梳理了教材。老教师参与活动给予指导,这个阶段的学习有效的促进教师研读课标、理解教材,也使教师受益更多。 第二阶段:开展了“说教材”的活动,是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回头看,如果说第一阶段仅仅是对教材浅层次的理解,那么第二阶段的研修就是深钻教材,不仅要求教师说教材,还要说怎样教,

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从到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系和价值系三个层次面来把握教材。写完教材分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登台演讲,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这项活动并不是一遍就完成的,而是经过反复讨论,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真正理清教材的体系并熟能成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学习积极被充分调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更使教师理清了教材的脉络,掌握了教法、理顺了思路。 全体教师在课堂上都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新的教育教学思想,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引领教师更好地熟悉和把握新教材,让老师对学科知识体系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位教师都认真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逻辑线索。教师们态度认真、制作精细、体现了严谨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互学共促、体现了团结协作精神。

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及答案.do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10 年教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考试题小学数学教法考试试卷 1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者,()者和()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的数学,人人都获得()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和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 算加减法以()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 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 宜过高。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5 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1、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过程中变化和发展 5、有价值、必需、不同的发展 6、智力、能力 7、三、四、三、两、两、三 8、表格、图画、对话 9、搜集、整理、分析解释 简答: 1、答:先进的办学思想,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 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社会影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看看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怎样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主动式阅读-开放 性质疑-合作式讨论-自主性扩展。 (一)主动式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及内容简介 一年级上册 一、数一数(不是正常的教学内容,用来了解学生数学现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比一比(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认识“<、>”;序数;数的分解和组成;加减法;简单图画应用题;0的认识)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五、分类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和7;8和9;10;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数学乐园 七、11~20各数的认识 八、认识钟表(整时和几时半)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简单图画应用题中出现单位名称) ●我们的校园 十、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一、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出现与图画结合,但语言叙述较完整的应用题;出现依据条件提问题的不完整应用题;) 三、图形的拼组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出现估计物体数目的要求;数数、数的组成(几个十几个一);读数、写数(数位);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多一些,多得多);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 ●摆一摆,想一想 五、认识人民币(出现简单的名数改写;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运算)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出现问“够不够”等问题的题目;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求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七、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一时=60分) ●小小商店 八、找规律(简单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 九、统计(简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简单统计图表中表示数据,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问题) 十、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一、长度单位(厘米、米;线段;简单的测量)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出现竖式;练习中出现纯文字的应用题;连 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出加减法的估算) ●我长高了 三、角的初步知识(直观认识角,画角;直观认识直角) 四、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从5的乘法口诀开始,2、3、4的口诀一 课时,6的口诀一课时);练习中出现乘法与加减法混合的运算;) 五、观察物体(不同位置的人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情况不同;对称;镜像;) 六、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倍及其应用题;8的口诀;9的口诀;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看一看摆一摆 七、统计(每格代表两个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提问题;学生初步完成统计的全过程) 八、数学广角(停留在操作层面的简单排列组合;逻辑初步(依据已知命题进行简单推理,最多出现 三个已知命题)) 九、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一、解决问题(两步计算的加减法问题,出现小括号;两步计算的混合计算问题;出现两步计算后比较够不够等情况的问题;) 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由平均分引入,用几课时让学生充分感知除法的情境后,才出现正式的除法算式,而且算式一直与具体情境结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相应的除法问题) 三、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 ●剪一剪 四、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关于倍数的除法问题;)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比较大小;近似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六、克与千克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估算;) ●有多重 八、统计(用统计图表来表示在某个区间内的数据;出现复式统计表;学生开始实际进行完整的统计;在统计图中一个格表示多个数据;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建议;) 九、找规律(较复杂的图形及数字排列规律) 十、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拨云见日,让教材的精髓熠熠生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 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整理

六年制小学数学修订教材一年级上册内容结构表单元信息窗知识点备注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窗1: 5以内数的认识。 窗2:0的认识。 窗3:6—10的认识。 窗4:认识“<”、“>”和“=”。 综合与实践找找周围的数。 找1—10的数在身边 的应用。体会数的意 义与价值。 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窗1:分类。 窗2: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的加减法 窗1: 5以内的加法。 窗2: 5以内的减法。 窗3:得数是6、7的加法(6+0)。 窗4:被减数是6、7的减法。 窗5:得数是8、9的加法;被减数是8、9的减法。 窗6:得数是10的加法;被减数是10的减法。 窗7:连加、连减。 窗8:加减混合。 四有趣的游戏 ---认识位置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形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五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 识 窗1: 11--20以内数的认识。 窗2: 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件数、差) 智慧广场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 人同样多。 六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综合与实践分积木。 在分积木的过程中进 一步体会分类的标 准,体会标准与结果 的关系。 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的进位加 法 窗1: 9加几。 窗2:8加几。 窗3:7、6加几。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121页

单元信息窗知识点备注 一逛公园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窗1:十几减9。 窗2:十几减8、7。 窗3:十几减6及6以下的自然数。 二下雨了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三丰收了 ---100以内数的认识 窗1:100以内数的认识。 窗2:比较数的大小。 窗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几;几十几 减几十;几十几减几。 智慧广场 列举法(一)用有序列举的方法,找符合条件的 数。 1—100要写几个9? 四牧童 ---认识图形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 综合与实践图形的拼摆,奇妙的回形针。 综合应用图形和20以 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问 题 五绿色行动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窗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减整 十数。 窗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窗3:两位数减整十数。 窗4:整十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 六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窗1:认识元、角、分只是“元与元”“角与 角”的简单口算。不要 求“元与角”之间的换 算,也不用列式计算。 窗2:元角的简单计算。 七大海边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窗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竖式)。 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窗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窗: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窗5: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 智慧广场 列举法(二)列表格有序列举,解决递增(递减) 问题。 从8岁栽树,以后每年 比前一年多栽1棵。11 岁时一共载多少棵? 八阿福的新衣 --厘米、米的认识 窗1:认识厘米;认识线段。 窗2:认识米。 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上的小秘密。米、厘米的综合应用 通过测量身体各部分的 长度,感受人体上的数 学。 九我换牙了 ---统计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并能用自己 的方式(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用数据表达与交流 的作用。 十儿童乐园总复习111页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教材教法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每格1 分,共20 分 二、)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 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 地发展。 三、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 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二、选择题(1-5 为单选,6-10 为多选,每题2 分,共20 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过程。[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的动词。[①

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 A. 生动 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 生的(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 程 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三、案例分析:(30 分) 《找规律》片断描述: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 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 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 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 ○○□□□○○□□□,我是按2 个圆形3 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生2:我是这样摆的,○□○□○□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新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小结如下: 一、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 二、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新教材以数一数,看一看,试一试,说一说,估一估,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三、教材内容,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新教材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猜想、探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材内容,体现的是认识数学文化价值的教学如《大数的认识》突出数学文化,提供素材,培养数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美、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这些在“你知道吗”都有明显的体现,而这些你知道吗、阅读资料等有的是作为了解,有的是以后的学习铺垫,所以教师们要把握好学习目标要求. 五、版本的编排太散 比如说数与代数它安排在了第一、4、6单元 跨度有些大,但是我们也可以适当的整合一下,把4/、6单元放在一起上 从教材的目录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重点是第4/6单元,也是难点.现在我就着重说说这本书的数与代数部分,其他的内容教参说的很详细,实效性很高,我就不赘述了. 《亿以内数的认识》课常见读数错误: 1、数数--九百九十万、九百九十五万、(九百九二十万)、一千零五万、(一千十万)数大数是在万以内数数的基础上拓展的,教材编排对大数的数数不及老教材重视,没有作具体要求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完整篇

考试科目:《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C)和发展性。 A. 多样性 B. 选择性 C. 普及性 D. 巩固性 2、数学课程的定位是:数学课程是学校的一门主要基础课程;数学课程具有强大的( B)的功能. A. 鉴别 B. 育人 C. 选拔 D. 激励 3、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A)的过程。 A. 富有个性 B. 浪漫 C. 严肃 D. 紧张 4、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社会性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或(D)。 A. 基础数学 B. 迷人数学 C. 趣味数学 D. 生活数学 5、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D )、推理能力。 A. 作图能力 B. 想象能力 C. 速算能力 D. 应用意识 1、( C ),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 机械的教学形式和方式 B. 严厉的教学方式 C. 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D. 高标准严要求 2、“数感形成和问题解决”都是过程性很强的数学活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体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的过程。 A. 通俗化 B. 简易化 C. 数学化 D. 一般化 3、学生( A ),在现实活动中的经验积淀以及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许多朴素认识,都构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数学现实。 A. 原有的知识储备 B. 学习态度 C. 学习心情 D. 学习习惯 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B)过程。 A. 获得新知 B. 主动建构 C. 再学习 D. 发现知识 5、有效的教学课件应该符合学科特点,适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应(C)。 A.学困生的需要 B.优等生的需要 C.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D. 学生的兴趣 1、小学生,包括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统计与概率”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 C )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 学生过去的知识 B. 统计案例 C. 现实的情境或材料 D. 统计报表 2、实践性的原则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最主要的体现是学生(B),这种参与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参与。 A. 被动参与 B. 主体的参与 C. 多做练习 D. 认真听课 3、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D)。 A. 空间观念 B. 解题能力 C. 计算能力 D. 统计观念 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代数、几何、(D)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传统数学课程结构的重要变革。 A. 三角 B. 函数 C. 算术 D. 统计与概率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C)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A. 数学技能 B. 思想道德 C. 思想方法 D. 思想观念

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它系统地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选编并配备了相应的图形和习题,并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 不过,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 我们知道,教材分析的目的是按照教学要求,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预定的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材分析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成千上万的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不断分析和推敲教材,发表意见,这无疑有益于教材建设,促进教材日臻完善。 综上所述,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教材分析的内容 上面已经指出,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关键之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这样,还可以避

对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理解

对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的理解 小学数学的内容,这些知识本身比较简单。但出现在课本中,无论是知识系统的安排还是内容呈现的方式,都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做出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因此,教师掌握课本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并不困难,但要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还必须在教材分析上面下一番功夫。一般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以知识结构为导向,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和习题分析。 一、教材结构分析 既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好是通览全套教材,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特别是弄清本册教材与前后册教材相关部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本册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涉及哪几个领域,哪几个单元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然后深入每个单元分析这一单元内容的承前启后,也就是搞清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基础是什么,它又能为学习哪些后继内容提供基础或作出铺垫。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分析教学内容承前启后的常用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有如“综合法”,明确“启后”,即理清由此往后有关知识的头绪;另一种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向往前,有如“分析法”,找出前面有关基础知识的联系。例如:三年级下册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基础的后继知识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等等;需要

具备的基础知识是:一位数乘两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万以内加法等等。 二、教学内容分析 1、从科学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不仅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还要求教师掌握如何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很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其特定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这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由于在小学阶段只初步介绍轴对称,不出现旋转对称及其特例中心对称,所以只能讲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2、从思想性、智力性的角度去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如某一具体的数学知识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它可以从怎样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来,又可以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科学精神,如实事求是的态度,思辨、质疑的意识等。二是数学知识的人文内涵与一般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如人类认识数学的某些史料;一般的教育意义,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培养那些良好学习习惯等。 教学内容的智力性是指在该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展开怎样的智力活动,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怎样的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思考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赵鑫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我将从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关系,内容与课标地关系、内容结构、目标及重难点和单元课例分析方面进行研读. 一、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与全册教材地关系.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地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地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地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地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而本册正处于第二阶段. 本册教材对于教案内容地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地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地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地原理和学生地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地风格与特点.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地最后一个学期,那么本教材在全套教材中也处于一个总结性地地位,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地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地知识点串成了知识线,又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地数学认知结构,使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案地预定目标,为初中地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册教材内容与课标之间地关系 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以《新课标》地基本理念和所现定地教案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教材地基础上编写地.教材一方面努力体现新地教材观,教案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地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地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地关系.既注意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地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地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地教案,体现数学教案改革地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地理解. 2.改进比例地编排,突出比例地概念,丰富联系实际地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地空间与图形地教案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地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地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案地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培养渗透于数学教案中,用数学地魅力和学习地收获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案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地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地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地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地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地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地特点选择相应策略地能力.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内容.课程内容地学习,强调学生地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地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地教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地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地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地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地内容.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地分析地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地学习,教案用所学地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本册教材设计了“自行车里地数学”“节约用水”“有趣地平衡”等5个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