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的探讨

对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的探讨

对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的探讨
对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的探讨

第5卷第4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5,No.4 2006年12月Journal of J 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c.,2006

文章编号:1671-6523(2006)04-0105-02

对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的探讨

刘媛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城市的人工湿地是模拟湿地的一种形式,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其生态作用,就景观设计的功能性与手段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人工湿地;生态作用;景观;水生植物;功能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湿地是一个新词,过去的沼泽也就是今天所称的湿地。自人们有能力“开发”以来,湿地的命运受到影响,许许多多的沼泽、湖泊、草甸消失了,而如今,人们又唤起了对湿地的美好记忆,城市中的湿地更显得难能可贵。在城区内,人们利用跨区域的河流、大小不一的湖泊等为载体,以滨河绿带、街边游园、主题公园等各种形式为表现,创造着各种人工湿地,这是一种对自然湿地的记忆与重现,也是城市生态性发展的重要体现。

所谓人工湿地,是经过设计和人工建设形成的用于模仿天然湿地,供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益处的由饱水基质、挺水或沉水植物、动物与水组成的复合系统[1]。这种对天然湿地的模拟,成为自然湿地的有益补充。广义的人工湿地包括池塘、水塘、灌溉地、运河、排水渠和地下输水系统等组成,甚至包括水稻田,而狭义的人工湿地目前泛指一些具有更强生态功能的人工湿地。本文所探讨的就是这种在城市中生态功能更强的狭义的人工湿地。

一、城市人工湿地建设的生态作用与景观功能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独特生态系统。如果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的话,那么人工湿地可以说是地球的“人造肾”,在城市中人工湿地的生态作用与景观功能也表现得很突出。

(一)生态作用

城市湿地具有其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佳利用方式[2]。其具体的生态作用可在多方面表现:

(1)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模拟自然湿地的净化过程,也可起到很好的净化污水的作用。如今人工湿地的净化手段发展已日渐成熟。通过沉淀、曝气、生物降解等各种手段使水中杂质沉淀分解、过度繁殖的藻类下降、降低去除水中的毒素等。

(2)调节保护城市的小气候环境。人工湿地与其组成的大量水生植物群落,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局部环境,由于湿地的蒸发量大,也减轻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区域内温度降低,并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周围地区的气温。

(3)提供可利用资源。人工湿地的生态性不仅主要表现在改善水质环境等方面,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或使资源能够循环利用也是其生态性的体现。人工湿地资源丰富,其水生植物如果加以合理利用也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芦苇等可以做编织的原料等;被污染的水源经过人工湿地的净化也可以再次进行利用,形成循环,大大减小了城市用水的无谓消耗。

(4)给动植物多提供一个家园。候鸟是湿地的主人,因为有湿地才有了候鸟生存的空间,或许湿地冬夏变幻、南北各异的景观造就了候鸟神秘的迁徙。城市中的人工湿地虽然比不得大型的自然湿地那样绚丽多彩,亦幻亦真,但也可在形式和结构上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的多样性也可为迁徙过冬的鸟类和各种湿地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休息、中转或生活的空间。

(二)景观功能

在城市中,人工湿地无疑离不开人的存在、作用与参与。人的参与和人工湿地的生态性发展其实是并不矛盾的。湿地可以依据其规模的大小设计成为国家公园、城市公园、滨水绿带、街区游园、小区绿地乃至庭院小景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或是私人住所的空间。湿地是这块绿地的主要性质,它承载着自身重要的生态作用,但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这是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在人口聚集的城市所独具的功能———增加这一区域的景观美学价值及为人提供参与的空间。这种参与的空间可以是远观的,可以是近赏的,可以是人嬉戏玩耍的,也可以是人休闲游憩的,等等。

二、基于其生态作用与景观功能下所能采取的设计手段

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然的干扰。城市、乡村、甚至包括偏远的国家森林公园等所有的景观形式,可以说都

收稿日期:2006-09-17

作者简介:刘媛(198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

包含在人为制造、经由人类规划或者受人为管理所影响的范畴。因此,我们无须争论人类是否需要介入自然,真正的焦点应该集中在“介入形式”上[3]。人工湿地的各种实践经验表明了人类的介入行为也许可以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把保护的有价值的生态元素融合到现代城市化景观中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情况。

(一)人工湿地的设计前提

我们需要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对原有环境进行调查,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考虑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景观因素,这样可增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设计并考虑附近居民及市民的需求。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而不是仅仅沦为“美学”意义上的存在[4]。

(二)湿地水净化系统的设计

总结人工湿地的水净化系统,主要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净化。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来说明。翠湖水质净化系统主要以荷花生物塘、野鸭湖稳定塘、天鹅湖曝气塘、芦苇净水区、水葱净水区、香蒲净水区等一系列区域构成。通过生物分解-沉淀-曝气-植物反复净化等四个方面来完成水质净化[5]。经过六个区域1000余米的净化,出水口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6]。目前翠湖已成为北京湿地中生态多样性和群落最好的系统之一,千亩苇荡、品种丰富的荷花塘、完整的食物链和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鸟类繁衍的天堂。

(三)水生植物的配置设计水生植物可分为湿生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等五种生活型。在进行湿地植物配置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考虑植物多样性搭配。不同的植物种类,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和水体净化效果差异很大,且随生长期而变化。对于同一植物来说,某一方面效果好些,可能另一方面效果就会相对差些。因此要对水质进行充分分析,在不同水域合理选择,搭配水生植物种类,充分发挥水生植物之间的协同性,有效发挥它们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目的。如从功能上考虑,可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这样,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又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

(2)依据当地水生植物物种,选择当地抗污力强、净化效果好、可安全越冬、经济效益高且便于收割的水生植物。这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

研究与开发能力有限,有时会照搬一些发达国家的成果,包括在物种的利用上,而对本地很有净化潜力的植物视而不见,再加上使用和管理水平有限,其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是需要我们吸取教训的地方。

(3)充分发挥其水生植物的观赏价值。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观叶、赏花,还能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采用景观水生植物造景,以适生的、具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材料,科学合理地配置水体并营造景观,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四)使人的参与融合其中的局部环境设计城市中的人工湿地,增加了人工的“味道”,其实也是融合了人的参与性质。人的大量的、无序的、无方法或无原则的参与势必会给湿地带来严重的威胁、破坏与退化。怎样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怎样使人与湿地相融合?回答这个问题,除了加强人自身的保护观念、素质外,设计师也应承担起人参与活动的环境设计问题。好的活动空间的设计可以引导人的行为,在不威胁城市人工湿地的情况下增加其特有的景观功能。

设计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人对湿地的行为角度考虑,可分为很多个方面,如穿越与停留、观与触等。(1)穿越:利用架桥或木栈道构成人穿越的步行通道和空间,通过构架的形式尽量少的破坏土壤并使下层植物得以生长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停留:在人工湿地中,给人一些停留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停留点起到了休息或观察等的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地形与场地现状来增加人的休息设施,也可利用小型构筑物在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前提下增加人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3)观:在观察与欣赏这个行为层面上,人对人工湿地的破坏是比较小的。我们设计平台、栏杆等设施将人与湿地减少触摸式的接触。既达到了休息或观赏的作用,又起到保护湿地的目的。(4)触:在湿地中,净化水质较好的地段,可增加人的进一步参与活动,同周围环境或水源的接触。如将跌水曝气设计为水流雕塑[7],在生态作用基础上使景观与人的亲水活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还可设计其他的一些触摸式参与,如可让人在其中穿行的喷泉、小型的接触式涌泉等。将人的参与活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内,既满足人的功能需要,又相对保护其他设施免受人为干扰,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设计方法。

今天,城市的人工湿地发展还有着很广阔的空间,对其生态作用的意义我们也多半持着肯定的态度,在设计中,怎样使人的参与与湿地相辅相成也做了一定的探讨。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生态观念,使人工湿地在城市中成为自然湿地的弥补与延续。

参考文献:

[1]汪霞,曾坚.城市人工湿地的生态营建[J ].建筑学报,2005(8):46-49.

[2]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 ].城市科学,2003(3):9-12.[3]杨沛儒.高密度城市环境的生态设计———高雄洲仔湿地的城市生态思考[J ].现代城市研究,2006(1):15-23.[4]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J ].中国园林,2004(1):39-41.[5]庞丽,杨建英.保护城市湿地创造生态景观———稻香湖-翠湖湿地景区规划设计[J ].小城镇建设,2005(12):57-59.

[6]韦凤年,朱进星.翠湖湿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J ].中国水利,2005,21:54-56.[7]吕亚妮,车亦舟.从程度市水治理看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成都市活水公园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

育,2005,14(3):91-94.

(责任编辑:康兰媛)?601?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市湿地环境为对象,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作一次尝试的探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摘要: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年来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将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为低碳游憩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人们的参与意识。本文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并提出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作用;设计理念 abstract: our country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se in recent year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wetland park, is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is combined with a novel mode. to build the city wetland park as a low carbon city wetland park recreation si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increase people’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ole of city wetland park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key words: city wetland park; function;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5.1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还有森林及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位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与景观设计

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与生态设计 摘要: 以香港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对香港湿地公园的环保优先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生态设计理念和景观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景观设计在生态方面有所参考。 关键词:生态;景现设计;香港湿地公园 1.项目概况: 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源紧缺,所以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地资源。在此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天水围预留区进行了一项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认为需要为开发天水围预留区而损失的天然环境进行补偿,即在天水围北建造一个面积约60 万m2的生态缓解区。这就是后来的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 万m2 。公园北侧紧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南侧为天水围新市镇,极富香港特色的钢筋水泥丛林衬托天然的湿地背景,格外引人深思。香港湿地公园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本着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并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等多种功能的原则而建设的。 。 2.香港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手法 (1)功能布局 整个湿地公园被划分为旅游休闲区和湿地保护区。其中旅游休闲区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在不破坏自然的同时,欣赏、研究、洞悉自然的场所,主要包括室内游客中心和室外展览区等;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 hm2,由不同的生境构成,包括淡水和咸淡水栖息地、淡水湖、淡水沼泽、芦苇床、草地、矮树林、人造泥滩、红树林、林木区等,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点。 ①游休闲区的布局。设计中将游客设施安排在接近入口和城市的位置,避免对 栖息地不必要的侵扰,并能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湿地公园中旅游休闲区主要包括入口广场、访客中心、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中心。a 入口广场为游客提供进入湿地公园的准备场所,包括停车场、售票处及管理机构。入口处的水景和草坡地有效地将城市的嘈杂隔绝在外围,而入口处独特的景观墙和广场上富有特色的灯柱以及草坡地上的陶艺作品则提前让人们感受到了湿地公园的奇妙。b访客中心是整个湿地公园的聚焦点,布置在接近 入口和城市的位置,不仅在最 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类活动对 外界生物的干扰,并完成公众 性较强的展览、教育、参与活 动。c 溪畔漫游径及湿地探索 中心。一是一座户外教育中心, 周边环绕着大大小小的水池。 游客在这里可以观察水体中 的各种生物了解到历史上曾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一)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一) 内容摘要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市湿地环境为对象,

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作一次尝试的探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2.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2.1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颁布,“海绵城市”成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基础。建设好城市中的湿地景观,不仅能够维持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推进了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季的雨洪问题。基于此,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指南,探讨如何对城市中的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湿地;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路面建设亦随之发展扩大,路面的建设材料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导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又因为城市中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统不健全,导致雨季时,城市面临暴雨不能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发生城市内涝。2014 年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未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因此,运用海绵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1“海绵城市”的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的表面意思是指希望城市能如同海绵一样,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吸收和恢复能力。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下雨时的水进行吸收、储存,然后雨后加以利用释放,

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将自然存在的和人工建设相结合,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城市最大限度的储水,再将雨水进行释放,从而维护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了城市在暴雨时出现洪涝灾害。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 2.1设计原则 2.1.1生态平衡的原则。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时应以生态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中的路面建设亦随之发展扩大,路面的建设材料大多是沥青、混凝土等防水材料,导致城市中的雨水不能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又因为城市中的建设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防洪泄水系统不健全,导致雨季时,城市面临暴雨不能及时的通过管道排出,从而发生城市内涝。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了海绵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未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因此,运用海绵理论对城市湿地进行景观设计,是现阶段城市生态平衡为基础,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合理地对城市的湿地进行开发和景观设计,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1.2具备防洪功能的原则。城市湿地建设除了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等功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防洪储水的能力,是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雨季来临时,城市湿地能够具有吸水储水的功能,作为城市的储水基地,为整个城市在雨季建立一道安全防线。2.1.3与城市相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浅谈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为例

浅谈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为例 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黄心恬 【摘要】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潮,同时存在着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1]。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以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为例,立足于湿地公园的独特性,通过对其规划定位、规划目标和规划布局等的分析,初步探索了现代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以达到维护和发展现有生态平衡的目的。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设计 一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2]。湿地公园即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5]。湿地公园是湿地景观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融入了自然景观元素,并与园林绿色空间合为一体,为群众提供了一处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以及体验自然的休憩场所。 二项目概况 规划范围 江阴市霞客湿地公园二期分 为两个地块,A地块位于徐霞客镇 南部,徐霞客大道以东,北起马文 路、南至界河、西起奇松路—马公 河—霞客路、东至锡澄高速公路, 总用地约200公顷(3000亩)。 B地块位于徐霞客镇与祝塘镇 相接壤地带,北起马文路、沿五房 白荡两侧分布,总用地约50公顷。 区位与交通 湿地公园位于经 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 区,区位优越,生态优 良,人文厚重, 旅游市A B

场相对成熟完善。 湿地公园的交通主要依托锡澄、沿江及沪宁三条高速公路转接霞客大道、长山大道两条快速道路进入。 三现状分析 现状水文资源 基地现状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湖 泊、河流、沼泽及水稻田等丰富的湿地 类型在基地范围内均有呈现,为湿地系 统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位于中心位置的湖泊,其边缘与陆 地交接处形成宽窄不一的沼泽资源,各 分叉或与池塘相接,或与河流相连,创 造出较为完整的水资源基底,稻田现主 要分布在环湖区域,丰富的水稻田资源 同样为湿地系统的组成,提供了优质的 基础。 现状生物资源 湿地植物资源丰富,鱼塘和河 流中有部分浮游植物、沉水和挺水 植物;鱼塘的塘梗上以及河流的边 坡上有大量的草本和藤本,以及少 量的灌丛植物;河岸上有丰富的陆 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 藤本;沼泽里长满了芦苇和喜旱莲 子草等植物;草甸上分布着灌木丛。 丰富的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为湿地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以及充足的食物供给。

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6-19T17:23:12.7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杨宇 [导读]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提升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辽宁辽宁 116000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提升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以南宁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为例,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3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3.1功能性、科学性与景观性相结合 城市湿地系统作为人造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功能性与科学性是整体规划的首要考虑原则。对于人工湿地景观而言,在重视景观表现形式的同时,首先应注重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应发挥的功能。湿地是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水文、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及物种适应等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因此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科学对待湿地的生态构成。在对人工湿地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依据城市污水特点,科学地进行景观规划、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3.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同时,作为城市绿地,湿地公园也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亲水、观景、游憩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增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尽力做到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注重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科学设计,减少维护的成本;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等。 4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 4.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 “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物质消耗”是绿地规划的重要基本原则。本案由于河道岸线较长,空间跨越大,因此设计规划中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征地情况等划分了不同的景观功能区域。在局部位置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在驳岸的处理上,本案设计中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自然河道本身的美感。设计中只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同时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景石的搭配摆放等多种方式,弱化、柔化局部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在需要保护土固坡的河滩等滨水地带,设计尽量不使用传统的混凝土脚注或砌块方式,而是改用“土工笼”等新型材料。既保护了河滩,又未隔绝与土壤的联系,还可为虾蟹等水族提供觅食繁殖的场所。这样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还能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人们将看到的不是一片混凝土框架的水池,而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充满自然野趣的水景。 4.2开闭结合,人车分流 4.2.1开敞空间――活动广场、亲水平台 在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整个规划中,亲水性设计是一大亮点。水景对人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亲水性设计就是顺应人的这种天性。本案中在河道沿岸设置了不同的亲水、活动广场,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使人们能够在较为开敞的空间,以较为开阔的视野近距离与水“亲密接触”,观赏两岸树影婆娑、碧波荡漾的美景。同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规划中的亲水性设施以观水、赏水为主,而避免直接接触水的戏水性设施。 4.2.2半开敞空间――疏林草地 通过局部种植高大挺拔的特大乔木疏林,实现景观视线的通透感和空间感,不仅能营造具有一定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也能成为良好的景观节点和活动场所。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的分析下,我们了解到在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景观结构紧凑性和功能强大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 区域生态景观系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生态景观系统,突出景观生态特征,把生态景观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在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开发中,完全按照景观生态学,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使整个景观结构布局处于自然状态。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西溪湿地景观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湿地逐渐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和维持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景观系统之一[1]。为此,近年来许多城市试图通过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方式,保护、恢复和利用湿地,并探索一条协调城市化过程中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区域发展模式[2]。目前,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湿地类型,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城市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得到普遍认可。 近几年,我国大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迅猛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凸显,甚至某些城市湿地公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利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已经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以景观功能分类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结构的分析,来更好的了解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 1景观生态学 1.1 景观生态学的由来和发展 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1937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卡尔.特罗尔(Call.Trol1)在“航空象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试图通过对航空象片的判读,把景观学的区域差异对比研究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研究结合起来。进入70年代由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态学与景观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生态领域当中的生态系统思想和生态动态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在景观规划、景观评估和景观变化方案预测等探讨和研究当中,景观生态学发挥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如今,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该技术具有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非常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如果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适用范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面水水质标准,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处理的方法。 一、人工湿地系统的构造 人工湿地是由填料、水生植物共同组成的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①湿地填料的选择填料的选择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填料在人工湿地中为植物提供物理支持,为各种化合物和复杂离子提供反应界面及对微生物提供附着。常用到的填料有土壤、砾石、砂、沸石、碎瓦片、灰渣等。根据处理目的,污染物的特征不同而有不同的填料选择。一般来说,以处理SS、COD和BOD为主要特征污染物时可选用土壤、细沙、粗砂、砾石、碎瓦片或灰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填料。对脱N 除P要求高的,可以选择对这两者有较强去除能力的填料进行优化组合。如采用沸石和石灰石的结合既考虑了沸石对NH4+-N的吸附、活化土壤中难溶性P及进行生物再生作用又利用了石灰石对P的高吸附特性,达到同时脱N除P的目的。现在填料的选择多偏向于较大颗粒的粒径,原因是水流在粒径较大的填料床内的短路最小,能够形成渠流,并且堵塞现象发生少,不易分散。 ②水生植物的选择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的作用有:将景观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作为自身生长的养料而被吸收;能够将某些有毒物质的重金属富集、转化、分解成无毒物质;根系生长有利于景观水均匀地分布在湿地植物床过水断面上,向根区输送氧气创造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良好根区环境;增加或稳定土壤的透水性。可用于组合式湿地的植物有:芦苇、香蒲、灯心草、风车草、水葱、香根草、浮萍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芦苇。植物的选择最好是取当地的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以保证对当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并尽可能地增加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提高湿地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植物的栽种方式有播种法和移栽插种法。移栽插种比较经济快捷。 二、人工湿地系统的类型 人工湿地系统根据湿地中主要植物类型可分为浮生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3:36.4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沈业豪洪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湿地公园园林设计概念 1、对湿地的思考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受城市化的影响,其往往与城市接触地带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下降,但是其核心区湿地面积较大,生境较为完整,物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就气候状况而言,它更能影响城市区域的水热状况,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更强。 “城市湿地”以人为干扰为主,其治理方式主要是以政府行政指令为主,城市居民协同参与维护“城市边缘湿地与城市接触部分受城市生产,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性波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物生境较完整,类似于自然湿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政府治理为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另一方面又必须由专家指导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育。 2、设计理念及原则 2.1设计理念 弹性发展原则湿地不仅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综合整治为前提,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要在湿地弹性恢复范围之内,给湿地留有后续发展的空间 2.2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湿地是水的载体,水又是湿地之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不进行毁坏性的景观建设 3、湿地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如香港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3.1背景介绍: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万平方米。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块土地将称为生态缓解区,以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并且成为缓冲地带,分隔天水围与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和东北面的米埔沼泽区。 香港利用发展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以确保香港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以香港丰富的湿地自然遗产包括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将其定位为旅游设施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现有的生态缓解区规划为基础,创造一个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大众旅游、教育和社区场所。 3.2项目概况: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后海湾南岸,尖鼻咀半岛东南方,天水围新市镇北部,毗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这个区域内有农业活动,包括渔塘、蚝场及其它耕作农地。每年有超过l2万只季候鸟在这里过冬或作迁飞时的中途休息站。香港湿地公园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及农村特式,为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亦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丰富访客的体验。 3.3规划设计内容: 湿地公园占地约60公顷,主要由天水围生态缓解区所建造的人工湿地所构成。公园大致分为两部分:(1)访客中心。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位于公园入口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5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廊:湿地知多少、湿地世界、观景廊、人类文化、湿地挑战;一个可容纳200人次的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及儿童游戏区。 (2)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公顷,由不同的再造生境构成,包括淡水沼泽、储水湖、芦苇床、草地、矮树林、树林、红树林以及人工泥滩。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3.4规划设计理念: 香港湿地公园的宗旨是加强市民对东亚湿地及其它地区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并争取市民支持和参与湿地护理工作。香港湿地公园亦将为香港市民及海外游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服务市民、游客及对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以保护。主要目的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地方的景点,以扩展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同时切合本港居民的康乐活动需求。提供可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市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4、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 摘要: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的分析下,我们了解到在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景观结构紧凑性和功能强大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区域生态景观系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生态景观系统,突出景观生态特征,把生态景观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在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开发中,完全按照景观生态学,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使整个景观结构布局处于自然状态。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西溪湿地景观格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湿地逐渐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和维持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景观系统之一[1]。为此,近年来许多城市试图通过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方式,保护、恢复和利用湿地,并探索一条协调城市化过程中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区域发展模式[2]。目前,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湿地类型,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城市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得到普遍认可。 近几年,我国大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迅猛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凸显,甚至某些城市湿地公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利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已经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以景观功能分类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结构的分析,来更好的了解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 1景观生态学 1.1 景观生态学的由来和发展 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1937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卡尔.特罗尔(Call.Trol1)在“航空象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试图通过对航空象片的判读,把景观学的区域差异对比研究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研究结合起来。进入70年代由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态学与景观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生态领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