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整理)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整理)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整理)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整理)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06-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

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地质路线间距布置:1:50000的路线间距原则上500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覆盖区适当放稀。1:10000的路线间距布置为100~200m,点距一般不大于线距。覆盖区、简单区点线要疏,重点区、复杂区点线要加密。路线所通过的重要地质界线均应有地质点控制。

路线调查一般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重要界线(矿化蚀变带、标志层、断层及破碎带、构造复杂部位等)为追索法。

4.1.1 穿越法填图

以手图上实测剖面线(垂直于地层走向或主构造线方向)为基准,按照填图精度要求的观察路线距离,垂直(或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观察路线。观察路线要根据填图精度和基岩出露情况考虑点距和线距,见图1。

图 1 穿越法填图

4.1.2 追索法填图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见图2。

图 2 追索法填图

4.2 地质点布置

4.2.1 地质点主要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三类

a)基本点:为控制测区地质界线和基本构造形态布置的观察点。基本点应布置在测区填图单元的地质界线、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界线、岩体界线、断层面及褶皱轴等位置上。基本点要求作详细的文字记录(必要时作放大素描图)或照相。

b)加密点:为进一步控制地质界线和构造形态的变化,在满足基本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在基本点之间沿地质界线加密布置的观察点。加密点只作简要的文字记录。

c)岩性或产状点:为控制和了解地质界线之间岩层产状变化及岩性特征、满足基本点密度和数量要求而布置的观察点,岩性或产状点只需记录岩层产状和岩性特征。

4.2.2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a)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及数量应根据填图比例尺大小、构造复杂程度、

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见表1。

表1 地质点密度及数量(正测精度)表

注:地质界限上的点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求保证对重要地质界限的有效控制。

b)基本点数与加密点数之和,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70%。

c)简测的地质点密度及数量为正测的70%,草测为50%。

4.3 地质点定位

4.3.1 现场标注点位

将写有地质点编号的木桩(竹桩)打入地质点处的基岩裂缝中,或者用红油漆在基岩上划“⊙”以示点位,并在“⊙”旁边写上地质点号。若需要仪器定测的地质点,应在地质点附近挂上小红布条,以方便找点。 4.3.2 测量坐标

所有地质点都应用手持GPS,结合地形图定位,将点位标注在手图上,用直径2mm的空心小圈(○)表示地质点,并标注点号。

4.3.3 精确定位

对精度要求很高的重要地质点,须用经纬仪进行精确定位。一般的做法是:填图人员在现场经观察确定地质点,用GPS测量点位坐标后,将这类地质点及坐标通知矿区专业测量人员进行精确测量定位。

4.4 地质点记录

在地质点观测到的坐标数据及观察到的地质现象都要记录在地质记录本(表)中(记录本格式见表2)。如果采用照相、录音等形式记录地质现象时,应填写音像记录表。地质记录本主要内容如下:

表2 地质观察点记录本格式

年月日星期天气

地点:

4.4.1 日期:日期、天气就按当天的实际情况填写,一天需写一次。

4.4.2 地点:填写矿区名称。

4.4.3 记录员:一个组一般为2人组成。

4.4.4 目的任务:一天写一次。

4.4.5 点号:指地质点编号,一般采用四位数编写,如D1001、D1002…;D2001、D2002…;……,第一位数字表示填图组的编号(如果一个矿区如果同时有几个组填图时),后三位为地质点号,地质点编号可以不连续,但是绝不可以重复。

4.4.6 点位:手持GPS 坐标(写全),如:X=4220251,Y=18240225。

4.4.7 点性: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岩性控制点、化石点等。

4.4.8 描述:在描述时首先说明描述对象的方位,如点北东为XXX岩性,再详细描述该岩性及地表蚀变特征、产状等,然后空两格待补充批注;点南西为XXX岩性,再详细描述该岩性及地表蚀变特征、产状等,然后空两格待补充批注。

每个地质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不完全相同,在描述地质现象时,应有重点,切忌千篇一律或平淡叙述。内容主要有: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矿物组合特征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矿脉(层)、岩脉的岩矿石名称、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地貌及水文地质等。

4.4.9 矿化:如果该点有矿化蚀变现象,要详细描述蚀变的特征,蚀变规模,蚀变的种类等。

4.4.10 产状:地层产状、断层产状,解理面产状、劈理产状、片理、片麻理等产状。

4.4.11 标本:标本或样品(岩石标本、岩矿标本,化学样、基岩光

谱样等)及其编号都应该详细的记录及标绘在手图上。

4.4.12 照片(或素描图):如有特殊的地质现象可采用照片记录,照片要编号与记录本标注对应。

4.4.13 路线地质:指相邻两个地质点之间的观察路线,如D1001—

D1002 表示1号地质点到2号地质点之间的路线。内容主要是描述两点间先后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但必须注意:

a)记录的地质现象要有准确位置(对应某个地质点的方位和平距)。 b)应记录地质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并说明与已知地质点有无差异或变化。

c)路线上尽可能多地实测产状,注意产状变化并分析原因。

d)每条路线的观察记录具有连续性。必要时可作路线剖面图或平面图表示地质体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e)路线上采集的各类样品用规定的代号和符号在记录中注明位置距离并标绘在手图的相应位置。

4.4.14路线信手剖面图:一般主干路线均应画信手剖面,以了解地层层序、厚度及岩性变化规律。画于野外记录本方格纸内,配好图例。比例尺自定,一页画不完可在下页接着画。下图为一信手剖面图可供参考。

4.4.15路线小结:每条地质路线调查完毕后,一般都要写路线小结,特别是主干路线更要认真详细总结,小结内容应是本条路线基本地质问题的总结和评述,如岩石(层)的基本特征,主要接触关系,时代依据及归属,区域对比,构造、矿产特征,取得的新认识、新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切忌路线地质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工作量统计。

路线小结提纲如下:

A、工作量统计:路线长度、地质点数、产状、样品、照片、化石、素描图、信手剖面

B、总体认识

a、地层:从老到新叙述所见各填图单位岩性及接触关系

b、岩浆岩:从新到老叙述所见各填图单位岩性及接触关系

d、脉岩:酸性到基性

c、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交代变质岩、动力变质岩

e、构造: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脆性破碎带、各种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

f、矿化蚀变:种类、强度、规模、范围

g、检查:经检查验收,文图相符。

4.5 地质界线勾绘

地质界线勾绘是指将控制同一地质界线上的相邻两个地质点相连接。地质界限勾绘应在野外实地进行,勾绘时,应充分考虑两点间距离的远近、产状及变化、有无断层切割及地形变化(按“V”字形法则勾绘)等因素。

实测的地质界线用实线表示,推测界线用虚线表示(注:两个实测点之间用实线,只有看不到的、推测的地方才用虚线)。

V字形法则

由于地表面一般为起伏不平的曲面,倾斜岩层的地质分界线在地表的露头也就变成了与等高线相交的曲线。当其穿过沟谷或山脊时,露头线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的结合情况,“V”字形会有不同的表现:

A:“相反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比等高线的弯曲度要小。“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B:“相同相反”——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上坡。

C:“相同小相同”——即: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岩层倾角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但露头线的弯曲度总是大于等高线的弯曲度。“V”字形露头线的尖端在沟谷处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

根据以上“V”字形法则,就可以判断岩层的倾向。

“V”字形法则同样可以用来判断断层面的倾向,但不能判断断层的性质。

5 野外资料整理

野外填图中形成的文字、图、实物等资料,要求当天内完成整理,不

允许多天后累计整理。

5.1 文、图、实物资料的核对

整理文字记录、手图、实物(标本、样品、照像)资料时,应核对点号、层位代号、标本及样品编号、位置及各种数据等,确认无误后,再分别进行整理。若发现问题,必须到野外核实,方能补充和修正,不允许回忆补充修正。

5.2 地质点记录本的整理

应检查地质点记录表中填写内容是否齐全,文字是否通顺、有无错漏字、用语是否准确;素描图是否需要完善;检查后,给数据和素描图上墨。记录本用完之后,要及时编写目录,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还要统一编录;为资料的使用、查询和归档提供方便。

5.2.1记录本扉页的内容要逐项填写,如编号、姓名、时间、工作地区。

5.2.2记录本目录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观测点点号、点性、页码。如:

3D1004 断层控制点 (6)

3D1005 K1g与K1ls不整合界线 (8)

第二部分为地质素描图、信手剖面及地质摄影目录。如:

图4D2026 2026 -2030间信手剖面图 (20)

影4D3015 K1ls与J1-2ω不整合关系 (35)

5.2.3封面编录:野外工作结束后,记录本、剖面、采样登记、工程编录,还是相册等都应分别统一编号,其格式和方法由分队统一印制标签,

逐项填写,如下表:

5.3 手图整理

检查手图中的地质点、观察路线、产状、填图单元代号、标本、样品、照片等位置、数据以及界线勾绘有无错漏,确认无误后着墨。

5.4 编制实际材料图

5.4.1 用与手图同版的、未折叠、无皱纹、无缺损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将手图中填绘的全部内容(地质点、路线地质、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标本、样品、产状、已施工工程、各种地质界线、断层线等的位置、编号、代号)转绘到底图上,加上图框、图名、图例(按矿区统一图例)、比例尺、责任表等,形成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应在野外填图过程中逐步完成,以保证填图中出现的遗漏、错误、争议等问题能在野外得到弥补、修正和统一。

5.4.2 实际材料图转绘方法与要求

首先丈量手图上地质点及其它内容的坐标数据,然后依据手图上各点的位置展绘到实际材料图上(也可以用灯箱透视将手图上的内容展绘到实际材料图上)。展绘过程中做到:

a)按坐标方格网,依一定顺序逐个进行;

b)先用铅笔展绘,待自检和组内检查无误后,再上墨。对地质界线

或断层线的推测地段不要急于上墨,要等证据确凿后再上墨;

c)在展绘点丈量坐标时,要对手图经野外使用、折叠出现的图纸收缩误差进行平差处理,将误差消除在每个方格网中,避免产生累计误差。

d)实际材料图绘成电子版的要进行校正。

6 地质填图应提交的资料

6.1 资料清单

a)地质观察点记录本

b)实际材料图

c)标本(样品)登记表

d)音像记录表

e)岩矿石标本(实物)及送样单

f)鉴定及测试成果

g)地质图

h)自检、互检、项目检表

i)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8.2 地质填图工作总结的内容

a)概况:目的任务,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以往地质工作评述(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完成实物工作量;

b)矿区地质: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床或矿化体蚀变特征等;

c)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d)结语:主要成果、存在问题、下步工作意见。

地质填图流程示意图

-------------

地质罗盘校正记录表

-------------

G P S 参数校正记录表

-------------

-------------

地质填图小组自检、互检、项目检查表

注:正确者打“√”,错者打“×”,具体错误填入“存在问题”栏内

-------------

音像记录表

项目(矿区)名称:

第页 / 共页

记录人:日期:年月日

注:记录形式指:摄像、照片、录音

-------------

实际材料图质量检查记录表矿区名称:

注:正确者打“√”,错者打“×”,具体错误填入“存在问题”栏内.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 .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 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八、、?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 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目的任务 矿区地质测量的任务,就是将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比例如实反映在地图上,编制矿区地形地质图。它必须详细反映矿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产状及按触关系;构造类型、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火成岩的岩性、期次、相带、蚀变作用及火山机制;矿床特征。 矿区地形地质图是各勘查阶段最基本的图件,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进行储量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确定勘探方法和合理使用各种勘查的手段依据,也是未来矿床开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矿区地质测量在矿区勘查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 填图比例尺的选择必须符合有关勘探规范的要求,根据不同矿种和矿床类型及规模大小而定,一般在1∶500~1∶10000之间。 二、填图准备工作 1、熟悉资料,充分收集和认真分析研究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初步掌握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及矿床特征,了解矿区地质调查史和矿床开发史,前人工作成果及结论、建议等。 2、研究以往地质工作果,编制必要的综合图件,提出重点解决的地质问题。 3、野外踏勘,了解矿区范围及基岩出露情况;了解地层分布和层序、矿体(层)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掩盖程度、施工条件等情况,选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 4、编写设计。 三、实测地质剖面 1、总体要求 地质地层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一般矿区至少要有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若为区域性地质矿产普查,则应根据地层分布情况和构造复杂程度适当增加实测剖面数。 根据实测地质地层剖面和探矿工程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查明其接触触关系、地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征、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岩相建造、沉积特点等,确定侵入岩的相带划分原则和火山机制及变质相带。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并确定其时代,确定标志层和填图单位。要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以作为工作区(或矿区)统一分层对比的依据。 实测剖面的比例尺视地质填图的比例尺和地质矿产的复杂程度而定, l∶万至1∶1万地质填图,其实测地质地层剖面的比例尺一般是l∶2000至1∶l000。l∶5000至1:l000的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地层剖面为l∶500至l∶100,若为专门研究某一地段地层的含矿性或进行矿体(层)的物质成分,矿石类型划分,则一般采用l∶100至l∶50比例尺。 2、剖面线的选择 剖面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基岩出露较好和地层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当实测剖面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可测制辅助剖面予以弥补。 为了保证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体(层)界线、构造线等若被浮土掩盖,必须用工程予以揭露;其间的岩性变化,应有适当间距的探槽、探井加以控制,必要时可使用浅钻、物化探等多种手段予以配合。 3、剖面的实测 (1)剖面线原则上应是垂直地层走向的一条直线。当遇到地形条件很差的地段,或地层走向发生变化与剖面线夹角小于30度,或剖面两侧地质现象不清楚时,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揭露,或根据标志层或岩性对比,沿走向方向平移或改变剖面线的方位。 (2)沿剖面方位以地形变化点为导线点,然后沿导线点布置地质点,点位不得超过剖面线应左右一米。详细划分碧性层和记录测量数据,逐层对岩石和矿化特征及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 (3)按相应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凡厚度大于1毫米的地质体必须单独划出,不足此数的标志层、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 1.1 资料收集 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误差校正。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具备正确的坐标数值。数字化的地形数据是根据扫描的地形图矢量化得到的,所以具备的坐标系是一种用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俄罗斯]L.P. Novoselova 本文分析了目前针对不同水文地质过程和现象进行制图的方法,并就如何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图进行了讨论。 目前,制图学是一门利用曲线或符号模型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利用从其它图件获得的信息编制的新图件,可以被数学模型所用,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空间联系和动态变化,并且有助于对某些地理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图件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原始资料,对于描述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制图学还是一种传达、存贮和转化不同信息的方法。制图方法的基础是描述环境要素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可利用的制图资料,图件的内容是研究不同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制图方法涉及到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方法,例如描述性分析、图形分析工具、数学和统计计算、自动控制和GIS分析等。 制图方法有实践和理论两大分支。实践制图为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制图是一种评价和研究自然资源,产品开发,人口变化,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制图学产生了分化,而专题地图成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最近30年来,专题地图发展非常迅速,制图技术得以提高和广泛地应用。因此带来了针对不同尺度的一系列的基础制图工作,特别是编制了一些复杂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地图集、地图系列和活页地图。其中一些是已构成国际合作框架结构的图件,如世界自然地理图集、世界地势图、中欧和东欧地下水文图、世界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流量图。 借助于航空和地面手段的发展,可以获得编制专题地图所需的各种资料,利用应用数学和计算自动化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和系统扩大了专题地图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对专题地图的需求量。因此,许多地

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推荐-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精品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XX-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

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第一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资料 2、野外地质踏勘 二、实测地质剖面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 基本掌握: 地质剖面布测、分层、记录描述、填表和手标本、样品采集方法,层厚度计算方法,层剖面图和柱状图绘制方法,编写地质剖面小结。 1、剖面位置的选择和比例尺的确定 2、实测地质剖面要求 3、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 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岩性变化、出露宽度、地质体产状、断层、节理、褶曲要素、矿体、接触关系、蚀变类型等仔细观察,还应对剖面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地貌、古生物层位、矿化现象进行描述。 4、绘制实测剖面图 5、绘制柱状图 6、编写剖面小结 ①剖面测制日期、参加人员分工 ②实测现象、目的、比例尺、剖面长度、各种样品采集数量 ③剖面自然露头情况、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④简述岩石地层单位或岩石单元及构造地质特征,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岩 相、厚度(宽度)、蚀变类型、断裂、褶皱、沉积韵律等特征。 ⑤所测地质体的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⑥剖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7、确定填图单元 明确各地质填图单元的地质意义及特征,作为填图的基本单元及填图依据。 第二章野外地质填图 本阶段主要任务: 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 填制1:10000的地质图 一、观察线与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1、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穿越路线斗争以“U”字型为主布置,对主要地质体、接触带、矿化蚀变琏、标志层等,适当布置,沿走向追踪路线。 2、观察点的密度和布置 复杂区:线距点距:100m ①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有利地段线距、点距应适当加密 ②岩性单一、岩石出露较宽的地区,应定岩性控制点 3、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一般布置于地层分界线,不同岩石的接触界线、标志层、侵入岩的边界及接触带。不整

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地质填图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地质填图的定义和作用 地质填图即地质测量,在预查、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金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详查、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定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各种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它侧重于对金矿及共生、伴生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填图的要求有所不同。 2、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 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查工程布署及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填图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3、不同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1)火山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火山岩的分布、查明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 b全面研究火山岩的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海底火山喷发要划分喷发沉积类型(火山熔岩一碎屑岩类型或硅质岩类型)。 c详细研究火山角砾岩分布特征、熔岩厚度及其分布情况、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地段的分布情况。 d研究变质作用、构造或断裂与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e综合上述,结合物探、化探、重砂资料,总结成矿规律,预测成矿有利地段。 (2)对变质岩分布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变质岩的分布,区分不同变质岩系和岩体,同时推定或确定其时代。 b研究岩系(岩体)内部构造,应特别注意从现在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的复合构造现象中,去探索恢复早期的和原始的构造。当恢复有困难时,应利用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区域地质构造一建造条件、变质岩的产状、接触关系、共生组合、变余结构和构造以及矿物一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各种比较研究与图解分析的办法进行综合研究。 c当能恢复原岩时,根据对原岩的地质填图要求作必要的工作。 d了解或搞清变质岩地区的含矿层位和含矿建造,指出找矿前景或标志,查明矿产分布规律,为进行矿产预测指出方向。 4、地质填图人员的工作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地质填图任务,要求地质填图人员努力做好下列工作: (1)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 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贯彻于整个地质工作的始终,而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地质填图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面,因此为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提供更好的场所。资料收集力求丰富、真实。综合研究要随着地质填图的进展逐日进行,随时总结,不得事后算总账。 综合研究应贯彻“双百”方针。学术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各种设想。但在工作安排上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2)地质填图要善于抓住整个地区或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特征,主要成矿规律及综合找矿标志,并深入研究,在图上突出表达。每个地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研究方法及表达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在地质填图工作中,要根据需要配合一定的物探、化探、重砂工作及必要的轻型揭露工程。尤其是在大面积掩盖区及成矿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征适合的条件下,更需要有其他手段配合,以提高地质填图的精度。 (4)在地质填图中,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不仅要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随时总结,逐步提高认识。还要根据各项勘查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研究、补充、修正。精度较高的地质图一般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5)地质填图人员不仅要研究宏观现象,还要研究微观现象,对于重要的和系统的标本,应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岩矿人员也要创造条件了解宏观现象,参与“实测剖面”。 (6)地质人员要钻研业务,熟悉一定的基础地质知识及本地区、本矿种的地质知识。

野外地质工作

地质培训学习 学习内容: 一、地质填图、地质剖面测制,探槽、浅井、坑道、钻孔的编录绘制要求 二、各种样品的采集分析及其目的 三、地质规范和资源/储量

一、地质填图 (一)地质剖面的测制 剖面测制前,先要对工区进行踏勘,选择工区地层出露较好,地层出露较完整的地方测制剖面。根据工区地层、构造的复杂程度,一般测制两三条地质剖面。 1、剖面比例尺的确定 2、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 在工区填图之前,要实测地质剖面,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划分填图单元。 3、剖面方向的确定 剖面方向要求大到垂直于地层、构造带、矿体或矿化体走向方向,其夹角不得小于70°。 4、分层要求 按剖面比例尺,大于1MM厚度的层位都要分开,对于小1MM的矿体、标志层也要分层,放大表示。 5、编录格式

剖面名称: 剖面起点坐标: 剖面方位:总体方位参加人员: 前测手: 后测手: 分层: 记录人: 测制日期:

0-1导方位:坡度:斜距: 0-××米,岩性: 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蚀变矿化特征,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情况,节理裂隙的产状。层与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地层产状 样品编号取样位置 6、剖面小结 剖面测制的起止日期,剖面长度,参加人员,剖面基岩出露情况,分层情况,取样情况,主要出露地层岩性特征。 剖面上各层岩性特征,出露厚度。 构造特征 矿化蚀变特征。 7、剖面厚度计算 8、剖面图绘制 剖面方向0-180°,从左往右画,180-360°是从右往左画。 (二)地质填图 1、填图底图要求 详查、勘探底图必须是测量人员实测的地形图。 预查、普查可以是以5万或10万的地形图放大到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万地质填图要求

1:1万地质填图要求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矿产(应详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