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_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2卷第22期2016年11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赵慧

(江西省德安县第一中学,江西九江,330400)

摘要:鉴于地图是高中地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读图教学的

不足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地图识别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读图技巧和习惯、通过课外巩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22-0235-01作者简介:赵慧(1984—),女,汉族,江西德安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教学的目标有了明确的改变,即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文科教学中,地理课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但要想学好地理,地图是必须克服的难点,因为地理知识大部分是建立在地图之上的,要想掌握地理知识,必须要先学会读图。

一、高中地理读图能力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不足

首先,我国自古便有人对山川河流地势等进行研究,著作有《水经注》等,通过文字描述与插图补述来描述地形。到了近代,因为资源需求量增大,对于山川地理的研究就更多了,这时,地图已成为地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资料。学生要想对地理知识有所了解,必须对地图有读取和识别能力,只有从地图中读取知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地理教材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地图,介绍我国和世界的地形特点、地理位置等,并对热量带、季风带等有所表现,而地理考试题目大部分也是以地图信息为主,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就必须具备较高的读图能力。虽然应试教育存在诸多缺点,新课改也针对应试教育的手段进行了改革,但就地理来说,成绩还是能够说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在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下,教师为了让学生拿到比较好的成绩,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甚至使学生讨厌地理。另一方面,教师不太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在考试压力下,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能力,能对地图做出简单的判断即可,对于剩下的知识便通过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对于类似题目的答题惯性,从长远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图识别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必须先让学生巩固读图的基本知识,做到对地图元素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读图时事半功倍。如地图的三要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读图知识,其他诸如如等高线、地图颜色、一些常用标注等知识,学生也都应该熟悉,务必保证在看到地图时对相关元素不陌生。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图知识后,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要由浅及深,不断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地图,从而加深他

们对地图的理解。而地理终归还要与现实结合,在读图中,教师也要将地图与实际地势相联系,采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现实际的地形地貌状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

地理这门课程不只是地势地形分析,它对气候分析、水文分析、地质分析等都有巨大的作用,这就是地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所在。高中生虽还掌握不了过于复杂的地理的分析,但应熟记一些简单的寒热带、气旋和冷暖锋等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用图片和视频来为学生展示。

(二)掌握良好的读图技巧和习惯

地图的元素只有有限的几种,却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地理形态,需要读图者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表述。因此,学生要想学好地理,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技巧,这些技巧既可以是教师传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从学习经验中获取,如学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颜色分类和密集程度来读取信息,颜色深的地方地势高,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形陡峭;对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图例也可以分类进行读取,如学生可以先从地势高低分析,再依次从山脉、河流、海拔、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期间可以进行具体的分析,也可以是简单的分析。上述只是一种读图示例,学生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读图方法和习惯。若是学生没有合适的读图技巧或习惯,可以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习惯进行读图。同时,“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有单独读图并分析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读图方式。

(三)课外巩固

要想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引导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巩固读图能力。最直接也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将地理图册上的图留给学生当课后作业,让他们在课后进行练习。而要想获得较好的课外巩固效果,就要想办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在网上找到自己家乡的地图进行读图练习,这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从古自今,地图都是地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将地图读熟了,学生才算步入地理世界的大门。本文对提升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地理教学有所助益。参考文献:

[1]王建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61.

[2]赵金秀.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75.

DOI :10.16681/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12355722.html,ki.wcqe.201622183

教学实践

235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地图的判读技巧专题讲解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地图的判读技巧专题讲解一、专题讲解 一幅标准的地图可按如下程序进行判读: (1)读图名。图名通常是用图内最重要的内容来表示,它通常位于图幅的正下方,我们从图名上大致可判断地图所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2)定方向。常用规范地图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经纬网的依据经纬网、有指向标的依据指向标。 (3)定位置。根据经纬度、轮廓形状等信息判定地理位置。 (4)巧计算。利用经纬网、比例尺等信息进行相关计算。 (5)明分布。分析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分布状况说明主要分布地区。 (6)析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等)、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人文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等方面分析。 二、同步训练 敦格铁路北起敦煌火车站,南至青海省的格尔木火车站,全长约616.79千米, 2019年通车。下图中的虚线为敦格铁路。读图回答1~2题。

1.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千米,由此可推知,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 A.1∶30万 B.1∶30 000万 C.1∶2 500万 D.1∶200万 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 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敦煌和格尔木两地相距约2厘米,而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509千米,故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1∶2 500万。第2题,图中的实线、虚线都是图例;图中的文字是注记;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但该图既没有经纬线、也没有指向标,故应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答案 1.C 2.D 3.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要想宣传“险、奇”效果,应使海报中的陡崖坡度加大,故应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

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读图能力应从小培养

读图能力应从小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读单一的主题图。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本人作为中学地理教师的从教经验为基础,分析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字: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 毕业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认识到地图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不断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利用地图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也奠定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位,所以学好地图用好地图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 2.高考命题与读图 在高考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很高,主要有以下两种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二是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就拿2009年全国文综题来看,选择题1-2考的是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为坐标图;3-5题考点为大气运动,为等值线图,图中加上经纬线。6-8题考点为道路建设与地形关系,图为海拔和路程坐标图。9-11题考点是土地利用与环境问题,以表格和柱状图结合。这就是地理题所有选择题;再看非选择题,第36题考的是尼罗河的问题,图由区域轮廓与等值线结合,再加上一个表格构成。39题考的是综合题,图为土尔扈特回归路线图。可以看出,高考地理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再查近些年来的试题,无不如此。而且今后的高考命题,这种趋势将越来越突出,而且对考生读图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3.学生读图现状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另外各种地理景观图和地理漫画也可看成是示意图。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复习地理示意图要能够用地图语言 ....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等,从图中获取解题所需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在读图基础上,结合题意,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问题具体,答案简明,紧扣题意,专业作答。一.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常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典题例】(信息迁移题:06山东威海)2005年8月,一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地,如图1-23所示,回答以下两题: (1)正确表示某天气系统的图是 A .① B .②③ C .③ D .④ (2)该天气系统中心在图1-24中ABC 三地时,受其影响,城市E 的风向分别是 A .偏北风、东北风、东南风 B .偏南风、偏东风、偏北风 C .偏东风、偏南风、偏北风 D .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 【思路点拨】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并抓住是我国范围(北半球),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夏季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热带天气系统多为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值较低,气流向中心辐合,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辐合过程中会向右偏,如①图所示。第(2)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采用中心平移法(A →B →C )依次对E 点的三次风向作判断即可。 【答案提示】(1)A (2)A 。 二.地理过程示意图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 锋面移动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世界城市化发展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24 图1-23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

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撰写人:张为华 前一个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有哪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张为华,目前是学校唯一的地理专业老师,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选题缘由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但是,读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不会读图。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掌握情况: 2010年八年级下册校本教材(三)有这样一道题: 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数码填入右图中适当的位置:①琼州海峡②台湾海峡③香港④澳门⑤广州⑥海口⑦海南岛⑧江西省⑨海南省

2011年课题研究之前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012年课题研究之后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经过一年时间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所谓地理读图能力技能,就是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自身掌握的地理读图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技能是指对各种现象,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并且是条件反射性地采取行动、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较高的读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此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就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题最初的预设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我校七、八年级学生(2011.9~2012.7),我们的课题是立足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开展研究,并从中获得研究的过程资料和成果,因此我们的研究对象为我校七、八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教育实验法、课堂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三研究原则 1、认识规律原则: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知识,地图教学须从形象的、感性的具体事物入手,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地图,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完成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过程,获取新的知识。 2、实际性原则:地图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切不可要求过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思想性原则:新课改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的好材料。结合我校的“OTS”情感教学,教学中要强化地图的德育功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课题研究阶段步骤(大致分为了四个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组内成员商讨、确定课题名称,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制定课题计划,落实负责人,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等待申请的批准。第二阶段为初步实施阶段:拟定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案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收集素材、制作素材,整理加工,建立素材库。第三阶段为全面实施阶段:①前期分析阶段:对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样本分析,为今后的对策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②教学实施阶段:根据七、八年级学生现状

初中阶段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04-14T10:53:26.4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2月总第184期作者:张世波[导读] 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张世波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教研室055350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综合的特点,又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功能。初中地理《新课标》认为“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 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形成地理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范畴 地图因主题和种类不同,用途也各不相同。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把地理当做一门学科来学习,对地图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有效使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地理图表。为了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就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和种类。初中地理教学用图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地理事物分布图:如地形图、气候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2.地理原理图:如季风示意图、锋面示意图、地形雨示意图等。3.地理统计图:主要形式有:降雨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土地利用扇形图等。4.景观图:如热带雨林景观;油棕、袋鼠等动植物图;污水处理厂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等人文景观图。5.地理漫画:多以表达人地关系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地图和教材文本的相互转化能力 1.用语言描述地图,是指将图像及图表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如对照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把我国农业的南北分布差异表达出来:耕地类型,南水北旱;主要作物,南稻北麦;熟制南多北少。再如对照长江干流(部分)剖面图表述长江上、中、下游的河流特征: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稳,航运便利。这样读图分析出来的结论形象、直观,比单纯的语言结论要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记忆力。 2.用地图揭示地理规律和特征。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枯燥难学,在教学中可以用直观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如在讲解“东南亚十字路口位置”时,可以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绘成板画,这种简单醒目的板画对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有很大帮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图的习惯。再如:在学习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时,可让学生先准备一张空白的中国地图,然后把中国地势三阶梯分界线在空白图上一一标出,再进一步把高原、平原分别落实到图上。这样,繁琐的地理事物可一目了然。 三、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用图能力 综合性是地理课程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其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东南亚》一节时,为了突出马六甲海峡航线的重要性,可联系日本的“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通过对比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图和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图可发现马六甲海峡对于日本经济的重要性。这样既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学生通过绘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在学完“地球的公转”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参照课本插图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地轴北极的指向;二分二至的位置、日期;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有何差异?四季是怎样形成的?这样,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点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绘图、解图、析图的能力。 五、利用板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提纲挈领。地理课堂板书设计要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八年级上册“农业的地区分布”板书:农业的地区分布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一目了然。这也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兴趣培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关键是学生有兴趣,有读图、用图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图,恰当选图,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用图的良好习惯,用言行影响,激发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2.读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初一学生着重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读图与填图能力,初二学生还要掌握一些初步的绘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信心。 3.课堂阅读地图时,要对地理信息的提取提出明确的要求,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顺序。读图时一次提出较少的目标。干扰因素少,学生意力集中,容易获取目标。学生有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用图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平常的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用图来解决地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地图”的形成。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逐步树立起地理事物的直观、立体的形象,“死图”变“活图”,读图能力才能提高。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读

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三角坐标图

2020届高三地理读图方法总结:三角坐标图 一、典题示例 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水平最好的一个城市为( ) A.日照市 B.潍坊市 C.青岛市 D.威海市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 A.单位GDP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差 C.单位GDP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经济发展、资源—能源与环境污染如何协调才更利于可持续发展 综合思维通过三个量的特点,结合两类城市发展特征实现类比分析 区域认知山东半岛的四个城市 地理实践力提供了研究不同城市可持续发展参考指标 【我的答案】(1)________ (2)________ 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应该是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的城市。对照统计图可以看出,威海市环境污染程度指数最低、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最低、经济发展水平

指数最高。第(2)题,M类城市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N类城市大致相同,但环境污染程度指数比N类城市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比N类城市高,说明M 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1)D (2)C 二、方法总结 1.判读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反映的是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构成,因而图中的数据只表示一种相对量(%),不表示绝对量。所以,据此图读出的数据只是一种相对的比例关系,不是某种要素的具体数量。 (2)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能是三项,不能随意增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例的总和为100%,而不能小于或大于100%。 (3)三个坐标轴上所标数值由低到高的方向一致,即某一要素的数据变化是向右增大,则其他两个要素的数据变化也是向右增大。 2.箭头指向法判读三角坐标图 第一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下图。 第二步:过图中标出的点甲,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第三步: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如上图所示甲点:(a:20%,b:40%,c:40%) 三、跟踪训练 1.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2016年1月1日正式结束,开始全面实行二孩政策。截止2015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比重为17.8%,15~64岁(劳动力)比重为71%,65岁以上比重为11.2%。据此完成(1)~(3)题。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对于刚跨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各地州已把初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成绩纳入高中、中专录取总分,比如红河州2011年与地图有关的分值就占58% ,2012年占66%(省统测),2013年占62分统测)。可见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以图代文,帮助学生读图 学生开始学习地理知识,我们总是习惯以文字形式展现。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各种地理事物,各种地理形态的形成过程在地图上再现,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地理位置并思考地理变化过程,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随时变换不同形式并储存于大脑中,逐步形成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把握信息知识的灵活性、机动性,培养其随题而变的能力。新教材中的各类地理地图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了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运用地理地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读大陆漂移示意图时,让学生讨论在终年严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提示学生参考森林分布图、大陆漂移运动图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煤炭是由古代的森林形成的,而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后来由于大陆的运动、漂移才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最后再通过相应的巩固练习,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相关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以图代文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读图训练,感悟用图基本法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提高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1.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前提和基础。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在教学中正确选图,适时、适当地使用地图,在使用地图时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制订适当的读

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学员微经验分享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尧 头 镇 学 校 侯彦鹏 2017年11月3日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尧头镇学校侯彦鹏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尤其是教材中大量翔实的、图文并茂的地理图表,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地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快的速度,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特征,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有许多课文是以地图为主体,各种地图中储藏着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地图,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离开了地图的地理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我认为首先应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学会阅读地图、绘制地理图表,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而学会读图是掌握地理图表最基本的技能。地图是地理知识的模像直观。有人这样认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因此,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运用地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地图,要让学生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

四大好方法让你轻松记忆高中地理

四大好方法让你轻松记忆高中地理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因而从整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及联系电话:胡良杰 成员:陈大妞李晓霞胡亮 主持人所在单位: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分校 报告日期:2014-12-22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制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进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建立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地图信息含量大,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会读图,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标的要求。地理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高中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第三、在现实中,读图能力的掌握始终是学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地理测试中有大量的辨图认图,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学生最容易失分。 第四、我们的思考。我们认为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方法,因此提出该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地理读图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基本知识去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掌握正确的读图解题思路与方法步骤,从地图(包括地理图表和图像)提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训炼学生地理高考应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与地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地理学最突出的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教学,这样讲并不言过其实。地图是讲授内容的印证,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地图能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及本质联系,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读懂地图,地理难点内容也就迎刃而解。地图和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课本中文字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是有很大意义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重点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包括地理分布图,等值线图和地理统计图等)。 (1)教学中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重视每幅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展示教学相关的地图,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的能力。 (2)课堂上对读图方法的有效指导 (3)重视图文转化,图形结合,学会“画图总结”,加强地图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评等)、教育实验法、课堂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分析报告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 结题报告 撰写人:张为华 前一个子课题《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提高中学生地理读图能有哪些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张为华,目前是学校唯一的地理专业老师,有着开拓、进取的精神。 选题缘由 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地理读图的方法。但是,读图能力低恰恰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在日常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最大问题:不会读图。在我参加的多次全县地理会考信息会上,谢慧英老师多次重申:地图仍然是考试中丢分最高的地方。许多知识都是依附地图而存在。呼吁各校将读图作为讲课的重点,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选择了《关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技能的研究》,作为微型课题,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让科研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先让我们比较一下课题研究前后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掌握情况: 2010年八年级下册校本教材(三)有这样一道题: 将下列地理名称前的数码填入右图中适当的位置:①琼州海峡②台湾海峡③香港④澳门⑤广州⑥海口⑦海南岛⑧江西省⑨海南省

2011年课题研究之前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数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得分率(﹪) 48.4 69.1 70.9 76.9 78.5 70.1 79.3 69.8 70.1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得分率(﹪) 2012年课题研究之后学生答题得分率结果如下: 数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得分率(﹪) 70.9 85.4 88.7 87.4 91.5 90.8 93.3 83.7 87.2 020 40 60 80 100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得分率(﹪) 经过一年时间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所谓地理读图能力技能,就是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自身掌握的地理读图知识的能力。具体地说,技能是指对各种现象,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并且是条件反射性地采取行动、长时间持续作业的能力

浅谈初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3-22T09:23:01.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作者:王业惠[导读] 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小。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六中学266000 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的一门基础课程,而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识图读图、分析地图、运用地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对于地理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中图像的内容和比重都有比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诸多地理问题也都是结合情景图而呈现的。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大小。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读图方法,先读图名,细辨图例,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地图能力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例如,“中国山脉分布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山脉分布图。图例也很重要,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例如,从“非洲地形分布图”中可以读出,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在读图过程中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如陕西的轮廓形似兵马俑,山西的轮廓近似“平行四边形”。地理分界线则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 二、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抽象化”的形象思维 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读图来了解某地区基本的特征和状况,比如七年级下册地理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图”“地形图”“气候资料图”“人口柱状图”等来总结某大洲的基本概况。如果地理图例可以去掉很多特征,只抽象出其简单的特征,并用线条等表示出来,它们都是对地理事物概括的结果,既说明了地理事物在地图中的准确位置,又反映了他们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这就反映出运用地图进行思维的一般特点,即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巧妙结合。由此可见,使用地图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抽象化”的形象思维。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很多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因而要特别注意利用新教材的地图优势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模型化”思维 思维的“模型化”可以促使人的思维定量化、形式化、科学化,在现代十分引人注目。新教材中的地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掌握“模型化”思维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地图是一种图形模型,它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作为直观教具和丰富的教材内容的工具。新教材的地图模型,内容丰富多样,每一张图都可以视为一个具体模型,如政区图、地形图等;有过程模型,如各类经济联系图、资源分布图、气候图等,都是学生开辟“模型化”思维的园地。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地图的形成、内容与其功能联系起来,突出地图的模型特点,并教会学生使用地图模型进行思维的方法。 四、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例如,“太阳东升西落”“天边的彩霞”“雷电和暴雨”等自然现象,这些事物很多同学都会认为司空见惯,平淡得很,更谈不上有什么值得去观察的地方。其实,平常小事蕴藏着许多科学道理,只要细心观察,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从而产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因此,老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些生活中平常事物入手,逐步养成观察和分析的良好习惯。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提高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