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综述

所谓管理会计变更,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其管理会

计系统进行调整、改变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所

谓管理会计变更研究,是对管理会计体系中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发展

及其变更和终止的过程及原因所做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约翰逊与卡普兰发表的《相关性的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被公认为是研究这一

主题的起点。

管理会计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因为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已经认

识到,组织要在竞争环境中生存,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良好的管理会计系统能够为组织提供竞争优势。正因为管理会

计对组织的重要性,许多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变更相对缓慢,管理会计

方法与变化的环境需求不匹配,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组织对信息的需求。鉴于此,许多学者关注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与原因。

一、管理会计变更的含义

过去三十年,管理会计的相关性、本质与作用得到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近十年来组织环境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组织面临的环境更加不确定。因此,为了实现经营目标,组织的资源

需要合理利用,内部业务流程需要重塑再造。而要达成这个目标,管

理会计系统将为组织决策提供相关信息,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1987年约翰逊与卡普兰发表《相关性的

遗失:管理会计兴衰史》后,管理会计研究者对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

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质疑当代管理会计实务的相关性。主要论

点是管理会计没有随着组织环境的快速发展而变更。也就是说,管理

会计没有发展新的方法以适应组织环境的变更,提供组织发展所需要

的相关信息。

约翰逊与卡普兰认为,一般而言,组织选择的信息系统主要旨在满足

对外财务报告的需求,他们呼吁要开发与实施新的、先进的管理会计

方法。随后,管理会计领域引入与发展了新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有作业成本法(ABC)、作业成本管理(ABM)、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目

标成本、质量成本、运营成本分析、有效产出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股东价值法、经济增加值(EVA)、平衡计分卡(BSC)、供应链管理(SCM)等。

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本质,西方学者(Burn,1999;Busco,2006)进

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达成共识,有时甚至是相互

矛盾的。

一方面,管理会计变更被本文由论文联盟视为引入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作业成本法(ABC)、平衡计分卡(BSC),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北

美会计学者,代表人物是Lukka(2007)。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变更被解读为采用传统或创新方法的变更过程。因此,管理会计变更伴随着

创新管理会计方法,以及管理层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由传统方式生成)方式的改变。一方面,管理会计实务是由组织内外部环境所形成的,

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能够创造组织内外部环境。因此,西方学者从两

个方面研究管理会计变更,即管理会计本身的方法变更,以及管理会

计变更对组织变化的影响。

对管理会计创新起源与传播的研究同样表明,管理会计是由各种内外

部环境条件引发的一种创新机制,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过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2003年,Perera对澳大利亚政府贸易企业的转移定价进行

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采用Rogers(1995)的创新推广理论,解释过

去10年间转移定价的引入、放弃、重新采用。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有助

于研究管理会计变更: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国际组织压力的重要性。他在调查中发现,转移定价的引入是由于组织更加商业化的政府压力;关注组织员工主观价值、规范以及过去经历的重要性(组织内部因素);实证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思考和行为模式,以及改变组织的氛

围与文化,会计实践或体系能够帮助组织实现业务转换。

无论管理会计变更的本质如何,普遍认为管理会计实务发生了变更。

因此,管理会计的变更成为研究与讨论的重要主题。可以说,管理会

计是否发生了变更,应该如何变更都已经讨论过。

二、管理会计变更动因

由于以管理会计变更为主题的研究内容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学者寻

求变更的原因。例如,Senior(1997)认为,组织环境的三个因素可

能引起组织变更,包括管理会计变更。一是可称之为时代背景,包括

长期历史影响,如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二是外部环境,包

括与政治、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有关的因素;三是内部环境,包括员工的态度、信仰、技能、经济规模、组织使命、组织战略

与结构、产品与服务、激励机制、技术系统。

Innes与Mitchell(1990)对电子行业作了7项实地研究(现场调查),这些研究确认了以下变更动因:竞争与动态的市场环境;组织

结构;生产工艺;产品成本结构;管理的影响;恶化的财务业绩。

2003年,Scapens对英国的公司实施了一项关于管理会计变更动因的

调查,结果显示以下影响因素:全球化与顾客导向;技术变更;组织

结构调整;其他内部因素,诸如高层管理人员对变更的态度以及改变

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等。

Yazdifar与Tsamenyi(2005)实施了另一项关于管理会计变更驱动因

素的研究,旨在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以及管理会计师在关联公

司与非关联公司角色、作用的变化。这项调查向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

公会的资深管理会计师,发放了279份调查问卷,研究显示驱动因素

按重要性程度排序如下:信息技术;组织结构调整;以顾客为导向的

举措;电子商务;新型会计软件;外部报告需求;新的管理方式;核

心竞争力目标;全球化;以质量为导向的举措;新的会计技术;并购;外部顾问的建议;生产工艺。

以上研究表明组织变化,尤其是管理会计变更有许多原因或驱动因素。变更可以视为对外部资源的回应,如市场压力、政府法律、客户预期、工艺,社会或政治变革,也可以视为对内部压力的适应与调整,如组

织权力的动态变更,流程或行为模式变更,或者组织规模及组织的复

杂性变更等。变更是在实施组织战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生,显

而易见,变更有多重压力,而且相互依赖。技术变革的推动力可能源

于竞争压力,或者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从开发新的技术中获益。

三、管理会计变更内容

1.变更本质的认识论。

对变更本质的认知与变更的内在概念有关。这个视角涉及一个问题:

什么是组织变化?Burns与Vaivio(2001)强调了区分规范研究意义

上的变更与显著现象变更的重要性,并指出管理会计变更被视为一个

积极的现象。但是,管理会计变更可能是前进的或后退的。前进意味

着以前的主导价值与实务受到质疑,变更的目标是发挥管理会计的工

具效应,变革组织的某些方面。相反,后退意味着变更主要是保持现

有的权力结构,限制组织变革(Modell,2007)。

变更本质的认识论也包括讨论变更与稳定的二元性。Scapens(2006)

强调在变更过程中有稳定的因素,变更与稳定不能视为互相排斥。同样,SitiNabiha与Scapens(2005)在研究东南亚石油组织的案例中

发现,稳定与变更并非矛盾或是反作用,而是在渐进的变更过程中交

互演进。

Quattrone与Hopper(2001)基于Latour的转译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对变更本质的认识论观点实施了一项研究。认为关注组织变化的研究

者对变化的含义视作理所当然,避免对变化含义的争论。变化通常假

定为从某个清晰的点位(A点)转移到另一个点位(B点)。

Quattrone与Hopper认为,集权组织与偏移应该取代组织与变化的传

统含义。偏移类似未完成的组织结构调整,而非线性移动从一点到另

一具体的、可确认的点。

2.变更逻辑。

这种视角关注变更的动因与激励因素。Burns与Vaivio(2001)将管

理会计变更的逻辑分为两类:有意变革的(正式的)、非有意变革的(非正式的)。若是前者,管理会计的变更是通过计划并得到合理实施。这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是变更主体(组织的行动者)预先设计的。相反,非正式的变更不是预先设计的,变更的因素体现

在变更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变更的逻辑也可以分为线性与非线性变更。线性变更是目标明确、阶段有序、程序设定的系统变更,而非线性变

更是非系统、不可预测的变更,目标模糊、转折急剧、发展阶段冗余。

Burns与Vaivio(2001)指出,管理会计变更可能是激进的现象,对

组织具有毁灭性的影响,也可能是渐进的现象,呈现增量变更的态势。激进的变更涉及制度与惯例的彻底变革和中断。Burns与Scapens认为,激进的变更是对现有惯例的完全变革,从根本上挑战了现行的制度。

这种激进的变更可能源于外部事件的压力,如并购、经济衰退等。相反,渐进式变更是微小变更,有时是对习以为常的惯例的无意识调整。这种变更是由偶然的、系统的、惯性的力量综合作用,形成了新的实

务方式。

3.变更管理。

这种视角强调研究管理会计变更是如何实施的。Burns与Vaivio (2001)认为,变更是核心层的努力,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发挥了关

键作用。从根本上看,管理会计变更可视为一个局部关注的问题。这

种视角涉及内部问题,与权力、政治、组织文化有关,这些因素可能

影响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

《管理会计》杂志2007年出版了一期管理会计变更专刊,发表了5篇

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章。Busco(2007)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对管

理会计变更的研究激增,但仍然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领域。认为对管理

会计变更的研究应该集中于四个关键的维度:变更主体与客体、变更

方式、变更时空、变更与稳定的相互作用。

(1)变更主体与客体。这个维度涉及两个问题:什么以及谁导致了变更?什么以及谁正在变更?第一个问题强调什么因素以及何人驱动了

管理会计变更。Busco(2007)指出,要回答第一个问题,行动者、社

会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应予以考虑。变更的驱动因素可以确

认为人类行动与非人类行动的共同作用。有些研究试图在更广阔的背

景下识别变更的驱动因素,如制度(组织)压力、政治决策以及二者

的融合。Busco强调,在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中,结构理论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管理会计文献的重要贡献,超越了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二

元分裂的局面。

这个维度的第二个问题(什么以及谁在变更?)涉及变更的认识论与

本体论问题,Busco认为,这是在试图理解变更的含义时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解客体本质(变更过程)的困难可以

归因于观察者。也就是说,变更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从而形成了实务界不同人士的会计沟通方式。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变更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并非仅仅是人们解读的方式不同。

(2)变更方式。这个维度试图讨论的问题是:变更是如何发生的,为

什么会发生变更?这个维度主要关注新的理念以及管理会计创新以及

实施的过程。根据Busco(2007)的研究,管理会计文献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结论,比较含糊。如管理会计方法是如何传播、接受并形

成实务的?管理会计方法如何吸引具有不同理念有时甚至相反理念的

实务界人士?这些方法如何吸引潜在用户(解决管理者个人层面的问题,以及组织机构层面的问题)?

(3)变更时空。这个维度涉及的问题是:何时何地发生了变更?在许

多实例中确定变更的起点完全是一种猜测,从而引起争议。因为在许

多情况下,变更并非线性的、研究者可以监管的,而是在一个相互关

联的网络中,从而形成多维时空,而这是难以解释说明的。此外,Busco强调,研究者应该充分理解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涉及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研究结论是:尽管组织内部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研究者

需要明白不可能完全重现变更轨迹,理解调查的目标就在那里,并在

其面前呈现线性变更的模式。

(4)变更与稳定的相互作用。这个维度涉及管理会计实务变更与稳定之间的二元性。稳定与变更似乎是对立的概念,但是在某个时点管理会计实务并非单一稳定的系统,而是在组织内部稳定与变更共存。因此,Busco强调,理解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稳定与变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管理会计研究》杂志是研究管理会计的重要领域的杂志,2001年第一期与2007年第二期发表了管理会计变更专刊。这两期杂志有许多共同点,都指导研究者考虑管理会计实务变更过程中的不确定问题。此外,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章这两期也有许多共同点。例如,Burns与Vaivio关于变更性质的认识论文章与Busco关于变更动因与目标的文章同样关注变更的内在概念。但是,Burns强调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关于变更定义的本体论问题。

这两期专刊的主要差异归纳如下。第一,Burns与Vaivio强调研究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中权力、政治、组织文化问题的重要性。尽管Busco 谈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但与之相比,较少关注。第二,Busco非常关注稳定与变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他们而言,这是理解组织内部管理会计变更一个关键的维度。Burn与Vaivio虽然也强调稳定与变更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赋予Busco那样的权重。最后,Busco论述了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方法,而Burn与Vaivio没有涉及这个问题。根据Busco 的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献资料提供了多种方法研究管理会计的变更过程。然而,Busco强调由于变更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并不能完全重现和解读变更过程。

这两期关于管理会计变更的专刊清楚表明,管理会计变更有许多模糊的问题,有些疑问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完善理论,改进管理会计研究。此外,还能够为实务界人士作出贡献,因此,毫无疑问

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Busco认为,管理会计变更是一个实验室,一个理论难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比较困难,因为连续完整的拼图中总

有缺失的一角。

四、管理会计变更方法

对管理会计变更以及新实务的传播有多种研究。有些研究受广义的社

会理论影响,融合了管理学家的视角分析变更现象,另外一些在更广

阔的组织背景下,研究影响变更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根据Modell (2007)的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研究从广义上来讲分为两类:因素

研究法、流程导向法。因素研究法旨在确认成功实施管理会计方法的

驱动以及阻碍因素。然而,流程导向法关注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实施中

的社会政治动态。

1.因素研究法。

管理会计变更的这个流派旨在解读和确认有助于和阻止管理会计变更

的因素。总的来说,已经形成了许多关于促进和阻碍管理会计变更因

素的研究成果。

基于对苏格兰电子行业的7项实地调查,Innes与Mitchell(1990)

将管理会计变更的驱动因素分为三类:激励因素、催化剂、促进因素。激励因素是指以某种形式影响管理会计变更的因素,以一般的方式影

响变更过程。它们给决策者提供实施和许可变更的动因。因此,激励

因素包含广泛的组织环境的变更,如市场竞争、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产品成本结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催化剂与管理会计变更直接相关联,是指那些影响管理会计变更的与发生时间直接相关的因素。其包

括与变更时机有关的因素,如财务业绩恶化,损失市场份额,推出竞

争产品,高层管理人员支持,会计师胜任能力,以及其他组织机构的

变更。最后,促进因素是指有助于管理会计变更的条件,包括一系列

有助于变更的因素,如周密的变更规划,应用过类似的管理会计技术,管理人员与计算资源,与母公司分离自治,会计人员的权威等。

激励因素为催化剂的出现提供动力,激励因素与催化剂相互作用产生

积极的变更,促进因素为随后实施的变更铺平道路。激励因素、催化剂、促进因素彼此之间并不需要相互关联,这些因素之间没有一定的

内在联系。但是,在变更过程中这些因素彼此之间相互关联,Innes与Mitchell尤其关注变更的实施成本与业绩评价。但是,在用案例调查

法研究组织实施管理会计的具体方法时,较少关注社会和政治过程。

Cobb(1995)通过研究跨国银行某分部管理会计报告实施了一项动态

深度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内部阻力导致管理会计变更失败或实施中

遇到困难的因素,如变更过程中的优先顺序,会计人员对变更的抵制

态度。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变更过程中个人的因素是极其重要的。

这项研究结果支持Cobb对Innes与Mitchell(1990)建立模型的扩展,包括变更阻力的概念,领导者以及变更的推动力。变更阻力指阻碍、

延误甚至阻止变更的因素,如变更的优先顺序、管理人员的态度。此外,对连续变更的预期被视为推动力,个人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的作

用被视为领导者。因此,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变更的实施与发生具

有很大的影响。

Kasurinen(2002)对Innes与Mitchell(1990)、Cobb(1995)建立的管理会计变更模型作了进一步完善,细化了实务中可能阻碍、延误

甚至阻止管理会计变更的具体类型。Kasurinen(2002)对芬兰跨国金

属集团公司的一个战略事业部实施了一项深度的纵向调查,特别调查

了实施平衡计分卡的阻力。研究结果指出,变更的阻力因素可分为三类:干扰性因素,指扰乱变更的正常进程,甚至使之偏离预期方向的

因素,包括个人层面,如重要人员偏离目标,相关人员培训不足,员

工缺乏对变更的组织承诺等;挫败性因素,涉及更广泛的组织现象,

指可能彻底导致变更失败的因素,如变更目标模糊不清、保守的组织

文化、僵硬的权力结构等;延迟性因素,与技术和当时的环境有关,

指不会影响预期目标实现,但延迟了变更实施时间的因素,如资源投

入不足,信息系统不准确等。管理会计变更模型如图所示。

许多因素研究法,采用权变理论作为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理论框架。

权变理论基于开放的系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研究组织及其子系统。

因此,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会计变更试图匹配组织特性以及内外部环境。例如,Waweru(2004)根据权变理论解释南非四个零售企业管理会计

变更过程。Haldma与Laats(2002)从1996年到1999年连续四年考

察爱莎尼亚的公司,探索影响管理会计变更的权变因素。他们分析了

62份问卷调查,发现成本与管理会计实务的变更与外部业务的转移、

会计环境的变更等偶然性因素有关,与内部的技术与组织层面的权变

有关。其他研究者更倾向用统计方法调查资料。Laitinen(2006)对145家芬兰公司实施了一项调查,旨在识别这些公司管理会计变更的因素与动机。此外,Langfield-Smith’s与Baines(2003)的论文基于

对澳大利亚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论文采用结构方程等式检查动态竞争

环境与组织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将战略与组织设计作为管理会计变更

的先行指标。

因素研究法通过在广阔组织背景下分析变更的过程,对研究管理会计

变更过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表明,管理会计变更依赖实施变更的

性质与一系列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在许多案例中是无法控制的。

但是,因素研究法的局限主要归根于理论基础与方法论。这种方法的

局限可总结如下。一是因素研究法忽视了组织生命周期中的社会政治

因素,及其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影响。二是较少关注可能解读管理会计

变更的利益冲突。因此,对于组织内部权力与管理会计变更的相互作

用没有提出有说服力的见解。三是变更的驱动因素一般归结于经济与

技术因素,如市场竞争或采用新技术,而对于新的管理会计方法传播

所涉及的更广泛的社会因素,没有详细地讨论。

2.流程导向法。

有许多研究融合社会科学理论解读管理会计变更。近年来采用定性分

析法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方法也急剧增加,被称为替代的管理会计研

究方法。与主流的因素研究法相比,除了考虑管理因素,流程导向法

非常关注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变化因素。因此,流程导向法与因素研究

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非常关注实施管理会计变更工程中,社会与

政治错综复杂的动态,而后者并未将社会政治因素赋予经济、技术因

素同等的重要性。

流程导向法采用了不同的理论。但是,制度理论是最常用的。Scapens (2006)的研究表明,流程导向法的研究基础倾向于制度理论,包括

新制度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以及社会制度学。事实上,有相当多关

于管理会计变更研究基于制度理论。许多研究利用旧制度经济学,特

别是Scapens与Burns(2000)构建框架。有些研究利用新制度社会学理论。近来有些学者试图整合旧制度经济学与新制度社会学,来完善

对管理会计变更过程的理解。

尽管制度理论有助于研究管理会计变更过程,但其仍然是研究领域的

异质。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利用其他替代理论,如结构理论、中观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劳动过程理论。

例如,Conrad(2005)利用结构理论,研究英国天然气行业管理控制

与机构管控的后果。Seal(2004)也根据结构理论调查英国电子制造

业供应链案例。研究结论表明,结构理论的双重性(行动和结构的二

重特征)能解释企业间的交易与会计系统。

Major与Hopper(2005)利用劳动过程理论,分析葡萄牙某电信公司

实施新的成本系统(作业成本法)遇到的抵制与冲突。Broadent与Laughlin(2005)概括了管理会计变更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这些

研究认为,基于Habermas的中观理论是调查会计与组织变更最合适的

方法。Moritsen(2005)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区分管理会计变更过

程中的设计与实施。认为引入设计与实施的概念,可能显示变更主体(所有的行动者,包括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如何实施了变更与转变,并指出未来不是预定出来的。

有的研究者将两种或三种理论融合进行推论。认为理论推导能使学者

利用不同理论的互补性,从另外一种角度对管理会计变更现象进行解释。如Gurd(2008)基于结构理论与中观理论,研究南澳大利亚电力

信托公司的会计与组织变更。Dillard(2004)基于结构理论与制度理论,提出了解读会计变更的框架。认为通过扩展制度理论的关注点,

会计研究有助于更全面理解会计作为组织实践的目标,能更好地解读

会计在制度化过程中的作用。

上述研究法对研究管理会计变更的主要贡献是,认为管理会计变更过

程受广泛的社会组织因素影响,如历史条件、组织文化、当地的价值观、在特定组织环境下区域的合理性、组织参与者的个人习惯、组织

内部的权利结构。然而这些理论不能解释、促进与阻止管理会计变更

过程中,社会组织因素与经济因素或技术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正

如Modell(2007)所说,人们对变更过程中经济、技术与制度因素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

五、结论

管理会计变更已成为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变更的概念本身存在争议。有的观点认为,管理会计变更就是引入新的管理会计方法,有的观点认为,管理会计变更是指采用传统或创新方法的变更过程。研究表明,管理会计变更是非线性、无法控制的,涉及的不单纯是技术变更。

管理会计变更的原因与驱动因素有很多。内部与外部的双重压力导致了管理会计变更。因此,内部与外部压力的相互作用,是理解与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关键因素。

管理会计变更的研究内容包括变更本质、变更逻辑、变更管理,由于变更本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管理会计变更的成因与轨迹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管理会计变更正在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者非常关注管理会计变更过程。Lukka(2007)认为,Hopwood发表于1983年、1987年的论文是讨论管理会计变更的起点。Lukka将管理会计变更的文献分为4类。第一类,顾问型,其主要目标是提供管理会计的新方法以及成功的实施。这种研究在北美比较普遍。第二类旨在分析组织压力、冲突以及对变更尝试的抵制,也就是失败的变更。第三类,利用Innes 与Mitchell(1990年)模型解读管理会计变更的过程。最后一类,将变更视为一个过程。

管理会计变更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因素研究法与流程导向法。前者的目标是确认与解释、促进与阻止管理会计实务变更的因素。后者旨在

通过分析广泛的社会政治因素,如历史条件与组织文化解读管理会计

变更的过程。管理会计变更研究的方法论呈多样化的态势,包括阐释

性研究、批判性研究、传统的实用主义研究、实证研究。管理会计变

更是一个异质领域,没有主流范式。

定量研究法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首选方法。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可能

没有意识到能够计量的并不一定是重要的,而重要的并不一定能够计量。定性研究法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回答研究项目中如何以及为什么

的问题。定性研究法采用的视角是:所有的研究都充满文化、价值观、信仰、历史、语言、感觉、认同、意识形态、权力以及政治。定性研

究法挑战了现有不令人满意的理论,重构理所当然的理论,能够极大

地增加对管理会计变更的理解,因为这能够揭示数字背后的人类社会

世界,而这些能够引发新的管理会计实践。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922年.奎因坦斯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1924年,布利斯所写的一部管理会汁方面的著作《通过会汁进行经营管理》也问世了。这个时期管理会汁的特点是以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其基本点是在业的战略、方向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解决在执行过程巾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的问题关于管理会计的属性,最早在1958年,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是利用适当的技术和观念,处理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协助管理部门达到其经济目标制定合理的经济决策。” 1981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为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以上两个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它以企业为主体、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服务。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在20世纪7O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当时在一些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未及时地将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其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影响了他的实际应用。2008年陈建梅在《财务管理》中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是世纪年代初, 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7年潘飞,王悦,沈红波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二期中提出: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 1982年第二期《会计研究》中,余绪缨提出“对象问题是学科建设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一门学科的对象, 是其特定领域有关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是贯穿于该学科的始终的。从这个认识出发, 应如实地把现金流动( cash flow) 看作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1983 年,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体现余先生上述观点的《管理会计》教材。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高等财经院校统编教材。20世纪90年代之前,余先生的《管理会计》教材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 许多人是通过该教材才了解、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知识, 从而对管理会计感兴趣。可以说, 该教材不仅对管理会计在中国的传播、普及与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也标志着余先生已经完成了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工作, 开始进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学科阶段。 1986年,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展示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广义管理会计的概念,包括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从企业管理当局扩大到了股东、债权人、规则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 1987 年,美国管理大师卡普兰教授在其著作《相关性的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一书中指出:今后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改梁易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上,花大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就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经济财政工作大局,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会计准则、内控规范、会计信息化等会计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持续平稳有效实施;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迫切要求继续深化会计改革,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 因此,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突出实务导向,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科学谋划管理会计发展战略,合理构建政府、社会、单位协同机制,以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为依托,统筹推进管理会计各项建设,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既系统总结自主创新和有益实践,又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 --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同时,整体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坚持创新机制,协调发展。注重管理会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重视财政部门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行业支持作用,突出各单位在管理会计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单位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等因素,从实际出发,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序开展。 (三)主要目标。 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

管理会计规范建设

管理会计标准建设 核心提示:具体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建设三个“关键词” 将成为标准建设发挥保障作用的重要抓手。 我国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已提上日程。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 要加强管理会计标准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 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 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单位提供有力的抓手,确保管理会计 工具方法在单位中的应用效果,达到提升单位价值创造力的目 标。 在管理会计“4+1”体系中,标准建设是保障。而具体指引、应 用指引和案例库建设三个“关键词”将成为标准建设发挥保障 作用的重要抓手。 具体指引与应用指引“互补” 在管理会计标准建设中,除了案例库的补充作用,具体指引与 应用指引相辅相成,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根据财政部对指导意见的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将管理会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管理会计_理论_工具与方法

管理会计 第一部分:理论 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的构成众说纷纭,下面对几种较为主流的看法进行简单介绍: 第一种,来自宋献中于1995年发表在《会计研究》中的题为《中国管理会计--透视与展望》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2、管理会计的本质;3、管理会计目标;4、管理会计对象;5、管理会计要素,包括收入、成本、损益、现金流等;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种,来自劳汉于1995年发表在《财会审论坛》中的题为《论管理会计》的观点:1、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原则理论;2、基础理论层次;3、管理会计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原则理论;4、管理会计事物理论层次,具体指管理会计程序方法理论、管理会计具体实践。 第三种,来自今池于1999年编著的《西方现代会计理论》一书中的观点:1、目标;2、概念,具体指计量、传送、信息、系统、规划、反馈和成本性态;3、原则;4、技术 第四种,来自王隶华的《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中的观点:1、本质,即概念;2、对象;3、职能;4、目标;5、任务;6、环境; 7、假设;8、原则;9、道德;10、哲学;11、文化;12、程序;13、方法;14、行为 第五种,来自茂竹在其《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中的

观点:1、假设;2、对象;3、目标;4、信息质量特征;5、职责;6、重要活动 第六种,来自孟焰的于2004年发表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中的观点:图示如下 基本理论概念结构应用理论行为主体理论 目的目标技术规理论职业教育 本质假设 职能原则 对象要素实务操作理论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方法 一、成本计算方法: (一)成本形态的计量 1、工程分析法:根据成本应该是什么而非成本现在是什么来计量成本性态,它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需的原料、物料、劳动力、支持服务和设备有一个系统的分析。 2、账户分析法:选择一个合理的成本动因,并将与该成本动因相关的各账户分类为变动或固定成本。 (二)成本的计量 1、传统作业成本法(ABC):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指导思想,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围,是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为准确真实。 2、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BC):对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改进,考虑了闲置的产能,运用“时间方程式”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更贴近复杂的现实运营,避开对员工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6-12-12 14:19:35 来源:中国网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管理体系的日臻完善,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日益深入。单一的、零散化的应用已经日益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企业需要在体系化的思维下,搭建适应企业运营特点和管理需求的管理会计体系,对管理会计进行体系化的应用。 那么,管理会计体系涵盖哪些内容如何规划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关注哪些问题元年管理会计研究院基于长期对企业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认为,管理会计体系应涵盖内核和外延两个层级的八大内容,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要抓好两个基本点,即以财务共享中心为标志的底层基石建设,和以管理会计体系规划为标志的顶层设计。 元年高级副总裁郝宇晓先生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和深度应用——暨元年管理会计业务战略发布会”上分享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新思维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 现代企业管理,可分为量化管理和定性管理两大部分。就本质而言,管理会计就是企业管理中量化管理的部分。它汇集了会计学、数理统计和经济数学、逻辑学、行为科学、IT等学科的技术方法,通过收集企业各方面信息,从中分析提炼出有利于经营决策的有用信息,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升效率从而保证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关于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成,国内的研究大多比较零散,说法也不够系统。2016年,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中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领域“7+1”的阐释。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

理和管理会计报告。基于应用领域与管理会计体系内容在根本上的一致性,我们认为,这八大方面可以看作是当前关于管理会计体系构成的比较权威和全面的阐释。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这八大方面分为内核和外延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其中,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构成了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战略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是对管理会计价值的拓展性的应用领域,构成了管理会计的外延性内容。 之所以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确定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内核,是基于管理会计的核心活动做出的判断。 管理会计体系的核心活动可以用8个字来阐述,即规划、控制、决策和评价。 规划,即预计、推测企业未来销售、利润、成本、资金等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和水平。在这一方面,显然,以“算赢未来”为要义的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发挥规划职能的核心工具。 控制,即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跟踪,了解掌握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经营活动按预定的计划有效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评价。因此,在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上,全面预算管理仍发挥重要作用。 决策,即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比较,确定是否要采取某种行动或在几种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管理会计主要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而这些信息要想真正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就需要根据决策的主题进行整合与处理,最终形成各种管理会计报告,如战略损益表、业务结构资产负债表、单品效益表、人工成本表等等。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123

编号: 审定成绩: 先锋软件学院xx届 毕业设计(论文) Basic theory of the system of accounting innovation 学生姓名: 专业:会计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xx 年5 月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管理会计进一步在经营管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怎样将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以至有些人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否应用于实践产生怀疑。出现这种状态的症结何在? 怎样才能使管理会计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得以广泛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拟对此作一探索。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症结剖析 (一) 管理会计本身的弊端。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是会计的、统计的或数学的方法, 但用得最多的是经济数学方法。它将管理会计复杂的经济活动用简明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 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化的数量关系, 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至本世纪70 年代初,在管理会计思想发展中出现了“信息经济学方法”, 试图将成本会计的“绝对真实方法”和“条件真实方法”归结到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体系中。这种微观信息经济学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使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试图用理论来改变实践。他们在书斋中为实践工作者设计了一些复杂的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经济数学模型, 有些模型直到今天还难以在实践中运用, 因而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二)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弊端。 在中国会计史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早已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类似于管理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目前我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然倾向于注重理论,追求科学化,而忽略对可操作性的探索,而且大多是借鉴西方。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来说,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是其得以构建并付诸应用的前提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待转变,这些都会对管理会计目标产生影响。 二、出路探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今后我国管理会计研究应该以研究管理会计的实践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组织体系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保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企业走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专门机构从事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转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从产生到现在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更是只有短短几十年。目前,不论是在西方的研究中还是我国国内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都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体系。首先,要想研究管理会计理论,不得不先提到管理会计这一概念。管理会计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22年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提到的,1952年在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会计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这一概念。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不同的机构或会计学者认识各有差异。 如美国会计学会(AAA)的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58年对管理会计是这样下定义的: “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与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订符合合理的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明智的决策”。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82 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制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 股东等) 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在1988年提出:“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 财务和经营) 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1997年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 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1997年,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等合著的《管理会计( 第2版) 》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 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关键词:参考文献,毕业论文,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简介: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本文内容: 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下,寻求组织创新机制与高水平本土化管理会计相匹配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管理会计变迁的动因,并在变迁管理的引导和规范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希望以下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对你有所帮助。 管理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张瑞颖。独立学院应用型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21,(08):81-82. [2]徐璟。依托校企合作重构技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好家长,2021,(51):48-49. [3]包纯玉,张新华。ERP时代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1,(10):90+92. [4]裴畅。关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建设工作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1,

(20):78-79. [5]钟燕,唐金玉。浅谈中职班级的特色管理--寓企业财务哲学于班级管理中[J].现代职业教育,2021,(20):174-175. [6]谢小春。高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68-69. [7]郭建立。浅议会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76. [8]严水荷。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28-30. [9]张巧英。论如何实现中职学校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23):154. [10]张燕。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4):31. [11]方乐。地市电大“双师型”教师成长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60-161. [12]徐筱朦。浅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21,(34):121. [13]杨健文。管理会计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5):236. [14]李乐言。关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2):236. [15]何志明。基于DEA的高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39):83-84. [16]何雪锋张鑫。“阿米巴”模式的管理会计体系[N].财会信报,2021-09-04(B07)。[17]何雪锋张鑫。管理会计:供给侧改革的新助手[N].财会信报,2021-09-11(B07)。[18]高思源。经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是利用有关信息实现财务 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 评价,从而实现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改善企 业的决策效率;二是提供丰富的管理工具,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控 制。从本质属性上看,管理会计是 个通过提供经营管理信息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会计信息系 统,其实质是旨在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包括价值目标的确 认、价值信息的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和分析等。与财 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在服务对象方 面,管理会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 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为 强化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属于“对内报 告会计”。而财务会计虽然对内、对外都能提供基本的会计 信息,但主要侧重于对外部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财务信息, 属于“对外报告会计”是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重 在“创造价值”,它渗透于单位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既有助 于解析过去,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作进步的加 工,使之更好地适应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需要;又有助于控制现在,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单位

的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还有助于筹划未 来,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 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属于“经 营管理型会计”。而财务会计则是“记录价值”,通过确认、 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单位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三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管理会计为单位自身服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会计规范的约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大幅提高,管理会计作为单位管理中决策支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拓展应用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变革、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现实,在集成数据处理、长期与短期决策平衡、不确定风险识别与规避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单位提供更多财务信息系统所不能提供的、更高层次的信息支持,更好地发挥价值 创造的作用。同时,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各国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也要进一步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技术与方法,提高管理效能。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管理会计能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单位经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oc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管理的渗透,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巨大的帮助,它借助先进的科学管理观念在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规范企业内的考核制度来保证企业内的公平刚正,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其工作范围以企业现在和未来为对象。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管理会计并没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内部计量的运用。具体来说,管理 会计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19世纪到20世纪初:管理会计的萌芽期。此期间,股份公司的出,使得公司 经营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外部投资者需要会计总结财务报表来更好地了解企业资产、负债和企业盈利。因此财务报表会计理论研究的核心是这一时期的核心。同时企业管理的成本会计还停留在对全部成本的计算,使得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未得到重视,这个阶段被认为是管理会计的萌芽。 第二,20世纪初到50年代:管理会计的形成期。这一期间,企业组织的扩张使企业 的外部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做出更好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阶段逐步发展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方法在企业得到更多的应用,使管理会计成为会计一个独立的分支,管理会计独立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最终形式。 第三,从20世纪60到70年代:管理会计的发展期。在此期间,电子计算机广泛应 用于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程序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企业内部信息处理也有重要影响。大量的软件开发和应用,使会计变得方便快捷。 第四,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管理会计的反思和突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 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影响管理会计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生产和管理组织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环境以大规模批量生产为基础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则必然不能适应新的生产管理和组织的需要,而需要有一个新的改变。其次,现代信息技术

管理会计研究方向的展望论文:管理会计研究方向的展望

管理会计论文管理会计研究方向的展望论文:管理会计研究 方向的展望 管理会计是从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的学科,是现代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会计和管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管理会计既是会计的一大分支,又是企业管理的一大分支,它是会计与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和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形成又使这种要求得以实现。 一、对管理会计研究未来的展望 (一)面临的选择 管理会计的研究现正面临两大选择:一是仍然沿着管理会计的发展线索,使其研究建立在传统理论与方法基础之上;二是面向实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而这两项选择表现为以下的矛盾冲突:第一,搞传统思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往往有其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容易被公众接受。而搞面向实际的应用类研究往往与原来的思路相悖而失去这一理论与方法的支撑。第二,面向实际的研究需要具

备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 (二)管理会计所处的现实环境变化 这一变化可用以下几点进行归纳:第一,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终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也相应发生变化。第二,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有市场竞争、经营战略、信息加工技术变化等。而组织机构的变化主要如竞争战略、横向管理、集团化管理经营、跨国经营、信息网络、产销一体化等。 (三)横向管理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正从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化,与之相对应,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也从原来的纵向管理向横向管理转变。横向管理具有以下特征:分部门归集收入与成本费用;建立横向的责任会计中心;建立横向的计划与控制机制及信息网络。因此,管理会计可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对比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例如,比较它们的预算编制、业绩衡量、奖励措施等,分别运用观察法、实证法、分析法等可以得出不同的研究成果。 (四)组织会计 管理会计将会在定义、本质特征以及范围上发生根本性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一、管理会计内涵和边界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或者说实质是管理会计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论题。 当前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本质属性的研究主要有两大观点。(1)广义管理会计观。该观点以美国全国会计师联合会(NAA)对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为代表。NAA下设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于1981年发布的管理会计公告说:“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关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为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编制财务报告。”该观点将管理会计视为囊括一切的大会计体系,财务会计等只是作为一个分支系统嵌套其中。(2)狭义管理会计观。该观点以198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对管理会计所下定义为代表:“管理会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该定义与上一定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一,明确了管理会计信息的来源是广泛的,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包括经营信息,从而为管理会计理论与技术方法的创新拓展了空间。其二,明确了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不包括企业外部的相关组织和人员。这就将财务会计作为一个系统独立于管理会计之外,从而有利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当前,狭义管理会计观被各国学术界与实务界广为接受,是对管理会计本质看法的主流。 据此,管理会计实质就是旨在提升企业价值的价值管理,包括价值目标的确认、价值信息的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和分析等。企业价值有两个层次:一是企业整体价值,即企业未来收益的资本化。这一层次的企业价值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概念。二是指企业的价值活动。企业的每一项作业都产生一定的价值,扣除各种成本后,各项作业最终累计为企业价值的增值。这一层次的价值增值都是整体价值链上的节点,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企业整体的价值增值是通过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实现的。企业追求价值,必须借助于一个有效的价值测量、控制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管理会计。近年来,围绕管理会计的新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出现了诸如经济增加值(EV A)、平衡记分卡、作业成本法等新方法和理论。但都是与价值管理和分析有关的,都是围绕着如何为优化企业价值链服务和使价值增值提供信息展开的。 总之,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技术,对财务会计和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确认、计量、整理、对比和分析,为组织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对其整个组织及各个责任单位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考核,为管理当局对其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做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管理会计的边界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察。 从横向边界看。(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现代财务会计的发展与建立,但会计准则制度化限制了会计信息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由此,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出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延伸,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的计划、预测的信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是能动的、积极的,目标只有一个,用最低的代价取得最大的价值提升。财务会计处理的是企业价值的历史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企业未来价值的提升。(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基于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的投资、筹资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资本市场计量公司价值和资本成本等资本要素的需要,当然,它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均为企业价值运动。所不同的是,财务管理是对价值

管理会计综述

管理会计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摘要: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主体及其思想演进等问题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引出了我国当代管理会计阶段——战略管理会计,并介绍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现状及发展,分析了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区别,以期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 正文: 1. 管理会计定义 在西方会计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管理会计”是在1922年 H·W ·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而会计学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是在1952年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此后,西方有关组织机构和会计学者根据各自的认识和把握,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定义进行了描述。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 1997) 等合著的《管理会计(第2 版)》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会计分支。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做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余绪缨则提出了管理会计由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组成的广义管理会计体系。

如何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如何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二、管理会计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 (1)管理会计的环境分析。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石,直接决定着内控体系的整体形式,影响着内控系统的其他要素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内部会计活动,对企业的控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是以会计环境为基础的,只有内部控制与会计环境相适应、相协调,才有助于内部控制日标的实现。管理会计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因此,就应该培养员工接受控制制度,并建立奖惩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此外,通过责任会计规范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的责任范围,提高经营效益。(2)管理会计的风险评估分析。风险评估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前提是建立不同层次但具有内部一致性的目标,这与管理会计体系结构相符。针对管理会计,我们应建立全面预算体系。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有事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预算是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增加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是各级各部门工作的奋斗目标、协调工具、控制标准、考核依据,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此外,采用责任会计体系,对企业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分析,划分出的各责任中心,各责任重心对各自的风险进行评估及防范,将企业的风险以受托责任方式细化分解,而每类责任中心的风险具有相似性,这也就减轻了评估的复杂性。(3)管理会计的控制活动要素分析。评估风险只是整个内部控制程序的一

部分,管理层必须确定处理风险所需的行动,并付诸执行。控制活动包括多种政策和程序,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有关指示得以执行,处理风险以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行动得以实施。采用责任会计方法,以流程和责任小组划分责任中心,可以使企业的责任细化,明确财产安全责任,结合在控制活动的约束使财产管理人履行其职责,使各项工作有所执行。(4)管理会计的信息与沟通要素分析。为了控制风险,有必要设立一个晚上的沟通程序,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并向需要信息的所有人员提供。在企业管理运行中,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应及时有效的沟通,以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在管理会计系统中,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上级信息能清楚传达,并使下级有传达信息的途径。(5)管理会计的监督要素分析。内控系统须被监督,这是内控体系的保障。监督是不断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表现进行评估的过程,可以通过持续的监察活动或单独的评估来实现。内部控制如有缺陷,应向上级报告。监察可以确保内部控制保持有效的运作。管理会计系统应建立监察机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小结 管理会计是把财务会计的单纯核算与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我国近年来大力的实施内部控制,然而,内控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好多企

管理会计方法研究.doc

管理会计方法研究- 1.管理会计方法产生的兴起缘由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当时的纺织厂,兵工厂等企业为了衡量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在市场交易信息之外,开始对企业内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 年,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19世纪中期,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2.管理会计方法研究的现状 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便已开始了,从早期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和介绍以及对西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借鉴和应用意义的讨论,到对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的问卷调查和实地研究,其研究的内容不断深人。正如有关学者指出的那样,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管理会计的引进和消化阶段,似乎在1985年末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之后便开始对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世纪之交出现了一批管理会计回顾与展望的文章,但是其中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的并不多,特别是对于结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研究状况并没有进行完整的总结。因此本文拟采用文

献研究法对我国近十年来的管理会计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评价,并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3.管理会计方法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企业中进行管理会计方法的相关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有利于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具有决策规划的职能。 所谓决策,就是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确定一个最合理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规划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人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某些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编制企业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管理会计方法有利于确定各项经济目标,包括对目标利润,目标销售量或销售额,目标成本目标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和确定。 3.2 有利于预测分析企业环境 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以及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的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包括与外部环境相关的信息现代管理会计需要关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并据以搜集相关的信息预测可行。 4.管理会计方法的列举 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从动态上来掌握它的对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它不仅涉及到常数,而且涉及到变数。这种方法尽管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多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差量分析贯穿始终;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有多种不同的具体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