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需求,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责任及有效使用项目经费的通知》(甘卫妇社发〔2012〕354号),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治未病知识的宣传与咨询服务,逐步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等中医药治未病服务项目,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到2015年底,所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城乡居民,重点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管理。

三、工作内容

(一)省卫生厅提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开展年度督导及绩效考核工作,督促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督导、培训、专项考核等工作。各级卫生部门开展本级相应工作内容。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以西学中活动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为载体,加强中医治未病公卫人才的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各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对辖区内居住的居民免费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尤其要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中医药治未病管理。

1.0—6岁儿童的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2.孕产妇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孕产妇健康状态进行辨识;提供孕产妇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常用穴位按揉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3.老年人中医治未病管理:(1)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老年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辨识。(2)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心理、饮食、起居、运动和所患病症、中医治疗及目前保健方法。(3)告知居民体制辨识的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医治未病管理范围;对存在中医偏颇体制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对有常见病症的居民提供体穴、耳穴、推拿、药膳等养生保健指导;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告知老年居民下一次中医治未病随访的时间。(4)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4.高血压患者或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高血压患者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证候辨识;为患者提供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四季养生、穴位按摩、足浴等中医适宜技术;对不同证候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四)在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经过科学论证、效果确切的中医药方法要优先使用。

四、服务流程

见表1—7。

五、服务要求

(一)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从事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验收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验收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验收的人员应为接受过相关专业中医保健知识与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为乡村医生。

(三)基层医疗机构为0-6岁儿童在6月至1岁期间、1至3岁期间、3-6岁期间各提供至少一次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为孕产妇在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期间,各提供至少一次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提供1次中医治未病服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不少于1次。

(四)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居民愿意接受中医治未病服务。基层医疗机构须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提供不少于10种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健康教育内容中,中医药内容不少于40%。

(五)儿童和孕产妇中医治未病服务可以与儿童预防接种、产前检查或产后访视时间相结合。

六、组织实施

(一)省卫生厅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制定全省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协调、监督、管理项目的实施。全省综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按照《2012年中央补助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考核项目甘肃省实施方案》执行,每年开展1次。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卫生监督机构及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对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进行考核、指导和监督。督导考核每年至少一次,覆盖面必须达到50%以上的市州和30%以上的县市区,每次督导、考核都要有相应的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内容见附表。省卫生厅将不定期对各市州开展中医治未病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通报。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工作目标要求,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工作经费以辖区管理人口数为1万人进行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总经费为25万元,其中中医治未病服务所需经费在25万元中所占比例约为5%,即1.25万元。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保障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督导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中医治未病服务任务。

七、督导考核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时,须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纳入重点卫生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占工作任务一定比例的分值进行考核。

(二)各级卫生部门和各专业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时,重点对基层医疗机构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提供者中医

治未病服务的次数、质量以及健康档案中中医治未病内容以及中医治未病宣传工作等指标进行考核。

(三)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任务,责任到人。要将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数量、质量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重点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要与机构内部收入分配经费支付相挂钩,推行绩效工资制,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表1 0-36个月儿童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2 3-6岁儿童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3 孕妇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流程表

表6 高血压患者中医治未病服务流程

表7 糖尿病患者中医治未病服务流程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1]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高碑店市中医医院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根据《保定市区域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制定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积极引导中医“治未病”进入基层。 具体措施:选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中医“治未病”的宣传推广工作。 二、在全市推广中医治未病精神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 2、继续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 3、利用体质辨识软件全面开展城乡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工作。 4、采用中医技术指导干预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及孕产妇。三、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归档、报送工作。 具体措施:在开展治未病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和规范。

四、建立“治未病”的工作规范。。 具体措施:流程安排和特色建设,并且逐步加以完善 202*.1. 扩展阅读: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平山县中医院 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先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我院根据202*的工作情况,制定了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一、积极引导中医“治未病”进入基层。 具体措施:选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中医“治未病”的推广工作。 二、继续在全县推广中医治未病精神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 2、继续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未分化关节炎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未分化关节炎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未分化关节炎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上人群未分化关节炎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风湿病科、免疫科、感染疾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适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未分化关节炎Undifferentiated arthritis 未分化关节炎是指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无其他已知疾病诊断,不考虑病程长短的一类疾病。 中医无未分化关节炎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痹证”范畴。 3 临床诊断 3.1 西医诊断 参照2007 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关于未分化关节炎诊治的12项建议。 3.1.1 病史 本病患者大都有关节炎,同时除外类风湿关节炎等诊断明确的风湿类疾病。 3.1.2 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关节炎的特点是一定存在关节肿胀,伴疼痛或晨僵。 3.1.3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指标: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急性期可有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或正常;类风湿因子(RF)和抗核抗体(ANA)一般为阴性。 3.1.4 放射学检查 本病患者关节炎发作时可作关节超声或核磁检查,以明确其关节滑膜的变化情况。 3.2 中医诊断 3.2.1 中医病名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数中医“痹证”范畴,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等疼痛、重浊、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以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的总称。 3.2.2 中医证候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中医证候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得到的临床信息进行辨证,并将中医辨证体系中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8]、《中医内科学》[6]、《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实用中医风湿病学》[9],最后通过专家共识法制订,临床常见证候如下: 风湿痹阻证:关节肿胀、疼痛,痛处游走不定,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或口渴不欲饮,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寒湿痹阻证: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缓或沉紧。 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晨僵,屈伸不利,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或面色晦暗,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气血两虚证:关节肿痛,或肢体麻木,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不足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腰膝酸软,或潮热、盗汗,或关节发凉,或畏寒喜暖,舌淡红,苔白薄,脉沉弱或细弱。 3.3 鉴别诊断 未分化关节炎需同多种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和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关节炎相鉴别。 4 临床治疗与推荐建议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本指南的辨证论治是指对未分化关节炎患者通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病史、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别证候,并根据证候拟定治疗方法。本病辨证准确,治法对证,选方切合病机,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4.1 辨证论治 4.1.1风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防风、桑枝、川芎、秦艽、威灵仙、青风藤等。(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级别:V级) 4.1.2湿热痹阻证

治未病年度工作计划

篇一:201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 新沂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3年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省级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未病”机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同时,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做好基础工作。 三、主要任务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治未病”服务服务体系。 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按省级标准开设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整合体检资源,设健康评估诊室、健康咨询诊室、健康干预诊室。在工作上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治未病”服务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 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保障;成立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专家小组,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加强“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治未病”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 四、工作安排 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03月—2013年04月):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积极抽调相关专家、人员,购置相关设备,做好“治未病”工作准备。 2、工作实施阶段(2013年04月—2013年08月):按照建设标准,在相关条件成熟完善的基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 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工程目标 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 3、总结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

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4、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5、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 (一)组织主体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 (二)实施载体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 以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等设立的“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治未病”服务点及中医预防保健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放射性肺炎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放射性肺炎 一、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肿瘤放疗后造成的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放疗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医师适用。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RILI) 1. 定义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各类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及其它纵隔肿瘤等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早期常见临床表现为干咳、憋喘;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内照射区域的渗出性改变,我们常称之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如果放射性肺损伤较为严重,或早期处理不得当,部分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会反复发作,并最终逐渐演化为肺纤维化,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 的RILI评价标准[2]中将发生在放疗开始后90天内者称为早期RILI,发生在90天以后者称为晚期的RILI。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一般由急性放射性肺炎发展而来,少部分患者也可无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症状,由隐性肺损伤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3]。 2.病史 具有明确的胸部放射治疗病史。 三、临床诊断 1.中医诊断 1.1中医病名诊断 放射性肺炎,是随着近代放射治疗的发明才出现的新病种,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故而没有中医古代史料记载。然抛开其形成原因,就症状而言,放射性肺炎与中医学肺系疾病的“咳嗽”、“喘症”、“肺痈”、“肺痿”相类似。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胸痛、呼吸功能障碍等。如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4]所言: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简言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仅有干咳、气喘者相当于咳嗽或喘症;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合并感染,高热时(放射性肺炎)即为肺痈;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迁延为晚期肺纤维化则是肺萎。

治未病科工作计划

治未病科工作计划 篇一: 沙县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以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目标,以使用中医药服务大众,提高祖国医学健康保健水平为宗旨,以“治未病”为方式,健康辨体质为工具,健康促进为手段,健康管理为平台,建立新的健康管理中医新模式。通过“治未病”可实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发”的理念。打造祖国医学的健康管理产业链。 本中心特点是“四位一体”形成一个管理环,环环相扣,循环渐进地上升。这个环节第一位是采用我院老中医专家的力量,以轮流坐诊的形式,首先对就诊人群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已病人群可在本科室及引导本院有关科室和专家治疗。未病人群辨其体质平和与偏颇制定出改善体质的综合方案。环节的第二位则是健康养生教育,采用健康教育大课堂“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和谐。第三位是中医养生干预措施,根据受检者情况不同,采用针灸,推拿,足浴,中药熏蒸,中医康复和调理运动,中药饮片,精神调护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干预服务。第四位是健康信息

管理,详细采集每一位受检者的健康信息,对参与辨识和干预的人群建立了健康档案,详细采集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实现通过干预,提高身体素质,达到未病防治的目的。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 1、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3月):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做好“治未病”试点工作准备。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6月):开展“治未病”工作实践,引进服务设备、培训服务人才,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完善开展“治未病”工作准备。 3、工作推进阶段(20XX年7月——9月):完善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中心”,逐步在单位各科室普及展开“治未病”工作,争取纳入国家级建设计划。 4、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0月——12月),根据中医“治未病”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严格要求,科学评价、全面总结“治未病”工作情况,将“治未病”与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医文化、健康保障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成为特色明晰、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我市闻名的“治未病”科。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 睡眠紊乱状态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睡眠紊乱状态 1 范围 本《指南》适用的人群主要为中国范围内的中医从业者、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中医科学研究者、养生保健工作者等。 本《指南》应用的目标环境包括中国各级医院中的中医治未病门诊部或住院部,以及有中医执业医师的基层医院、社区医院,有中医专业的大学或学院,各中医相关的科研及评价机构,各相关的养生保健机构。 本《指南》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包括临床睡眠紊乱的未病状态,如偶发性失眠、嗜睡等表现,以及中医所指的“不寐”、“多寐”等病症的未病状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ZYYXH/T2-2006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 sleep disorder of sub health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指在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睡眠质量不高,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倾向的一种状态。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满意度低、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醒后不适、白天困倦、睡眠质量差等方面。本状态亦属中医“不寐”或“多寐”的未病范畴,即有“不寐”或“多寐”的倾向,但尚未达到已病状态。 4 表现特点 4.1 影响因素及易感人群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其形成是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与社会生活环境、经济文化等均有关系,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改变、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重最为密切[1]。而睡眠紊乱作为亚健康状态典型的躯体症状之一,其发生亦与上述影响因素密不可分。有研究显示,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的好发人群以30-50岁的已婚人士居多,且以脑力劳动人员为主,其职业以企事业和医疗卫生工作较多,在文化程度和职称上的分布则以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者较多,这表明亚健康睡眠紊乱人群的社会角色相对较为稳定[2]。 4.2 症状及体征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满意度低,常伴有肢体症状如疲倦、乏力、头昏、精神欠佳、食欲不振、腰酸、自汗、胃脘胀满、健忘、精力不够以及抑郁、人际关系不佳等。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多无明显体征。

中医药健康管理宣传工作计划

中医药健康管理宣传工作计划 中医药健康管理宣传工作计划1 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和《0-6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全方位开展我镇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确保20__年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丰收,现结合我镇具体情况,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班子。 为加强对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领导,医院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分别负责对全镇上述两项工作的宣传、组织、管理、检查和指导,确保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组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由中医科科长任组长、公共卫生科科长任副组长。公共卫生科儿童保健医师和老年保健医师为工作责任人,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和乡村医生直接参与各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完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制度,明确各个环节在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规范在我镇得到

有效执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乃至整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 二、注重培训,提升能力。 医院将针对0-6岁儿童中医药保健指导、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穴位等五种调摄方法的运用等实用技术进行再学习和再培 训,做到医院服务团队成员、全体乡村医生和全体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人人参加培训、人人考试过关、人人能够独立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成为低成本、易实施、疗效好、受欢迎的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20__年,我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专题培训不少于4次,每次均按照有通知、有签到、有课件、有影像、有考试、有小结的要求进行,重在解决问题,决不流于形式。同时,通过阅读专业书刊、参加上级培训和到村现场指导等方式方法,努力提升全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形式多样,开展健教。 协调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和健康教育等诸多环节,充分利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现有平台和有效手段,将0-6岁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保健知识列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容。计划通过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健康知识入户等多种形式,让中医保健知识进学校、进商场、进机关、进家庭,积极营造了

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成都育才骨科医院 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治未病科是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为核心理念,以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患者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改善人群体质、促进疾病痊愈、防止病后复发为目的,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为加强对此项业务的管理,促进其发展,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健康促进需求,依据《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有关条款,制定本制度系列。 一、日常管理制度 1、治未病工作在院长统一领导下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系医院一级业务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写他配合,促进业务拓展。 2、工作人员必须遵从医院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促进需求。 3、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责任见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4、科室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对日常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不定期的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结合实际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推广。 二、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每年至少对医务

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行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爱培训不得上岗。 5、建立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作为应聘、晋升和续聘的重要条件。 三、质量监控制度 1、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经常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 2、强化对该科室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教育,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 3、不定期检查科室承担的辖区卫生部门下达的社区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补救方法。 4、科室应经常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和考试考核活动,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5、督查医疗风险防控预案与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6、监督检查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投诉的登记、报告、处理、分析情况。

治未病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

最新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工作总结与计划==适合治未病中心工作述职、职称评审、工作总结报告== 个人原创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总结与计划 有效防止雷同!简单修改即可使用!

目录 前言 (3)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1.1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3) 1.2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取长补短 (3)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4) 2.1热爱本职工作,激发工作热情 (5) 2.2摆正工作位置,承当岗位责任 (5) 三、培养团队意识,加强沟通合作 (5) 3.1注重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能 (5) 3.2弘扬团队精神坚持团结奋进 (6) 四、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6) 五、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7) 5.1树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学习目标 (8) 5.2进一步提高本职工作效率 (8) 5.3深入业务相关的经验学习 (9) 5.4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9)

前言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及其部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完美完成了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的所有工作任务,这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个优秀的治未病中心工作团队,大家相互帮助,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才能给今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回顾过去一年的治未病中心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了总结治未病中心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行,现将治未病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1 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治未病中心工作岗位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坚持把加强治未病中心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作为提高 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一方面,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内容,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使自身治未病中心工作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我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和治未病中心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治未病中心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治未病科实习范文报告 篇一:实习生关于学习“治未病”体制辨识的体会 首先,我更深入地认识了什么是“治未病”。“治未病”这个词是继“亚健康”之后,近几年刚提出来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有的人刚听到这个词很可能会理解成“治胃病”。而我有幸的是刚进医院,在“二甲评审”准备工作中就接触到了“治未病”这部分,所以对于这堂课程,我比其他同学多了些思想上的认同。 就我的理解,简单地说,“治未病”就是中医预防保健。就是运用中医的方法去辨识人体的危险因素,再通过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健康 其次,我了解到了“治未病”与中医体质辨识的关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方法。中医通过了解人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信息来判断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来确定个体的体质类型,针对不同体质类型的特点再结合个体的危险因素为个体量身制定综合调理治疗方案(内容包括:起居调养、膳食调养、内服方药、传统疗法、运动调养、精神调摄等),最后达到预防保健即“治未病”的目的。 另一层面,体质辨识为“治未病”提供了路径与技术。首先,中医体质量表的出现,很明确地把人分为九种体质,这为中医“治未病”理清了思路。现今,中医体质量表已被多国引

用,被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多种版本。所以说,这一技术不仅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在国际上出了一份力。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中医体质量表即将开发老年版和儿童版,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的特点辨病施治,这将又是一个突破。除此之外,体质干预方案,如辨体调理膏的研制,将为“治未病”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总之,种种的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了,气机淤滞、多愁善感、忧虑脆弱等,我想看了《红楼梦》的人应该就很容易分辨出这种体质了;特禀质可以先天失常来形容,这种类型的人大多有生理缺陷,或者带有遗传病。我想只有认识了各种体质的特点方能做到“辨”病,最后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治未病”中心业务工作亮点总结报告 伴随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伴随而来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压力的增强和人口机构老龄化等带来的问题。进入21世纪,人们逐渐认识到,具有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和注重预防养生“治未病”等理念的中医药知识体系才是解决这些问题且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治未病工作计划

五华县中医医院 “治未病”科2014年工作计划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先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我院根据2013的工作情况,制定了2014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如下: 1.继续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 1)购进中医经络检测仪(正进行招标): 2)以康复科中风专科为中心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制订相应管理制度,配备相应设备。 2.继续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全程的“治未病”服务。服务对象面对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 具体措施: 1)、运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式,更多更广的在全民中提供治未病中医治未病宣传推广,将适宜技术推广到全民家中。 2)、印制中医治未病宣传手册,免费向居民发放,并提供治未病咨询讲解活动。 3)、全面开展城乡居民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建档率达到40%,群众中医药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50%,。 3、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录入、归档、报送工作。 具体措施:在开展治未病推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资料的收集、 整理、归档工作,做到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定期整理,确保资料的齐备、系统和规范。 4、完善“治未病”的工作规范。可以派人参观国内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医院,结合我院实际,完善工作规范,流程安排和特色建设,并且逐步加以健全。 具体措施:初步定于今年5月份到上级中医院参观学习,再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逐步加以健全。 五华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 2014年1月1日篇二:2013年度治未病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 新沂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治未病”服务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13年新沂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省级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年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彬县中医医院 20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积极落实开展“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逐步探索建设适应我县中医工作,切实做好人群众需求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省中医药局【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彬县中医医院为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李皓帆 副组长:衡冲史富安 成员:刘永宏李军洲孙爱萍强喜宏 王双维张云侠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永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二、“治未病”工作原则1、“治未病”服务建设 医院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新模式,其功能定位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理念。为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 我们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和“瘥后防治”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服务当中。将服务对象分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

“治未病”服务作用。2、“治未病”工作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医院积极整合针灸、推拿、拔罐、按摩、熏蒸、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在医院发放社区慢性病简易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教资料,在社区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通过上述各类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3、“治未病”工作与健康信息建设相结合。 依托医院现有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特色的、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奠定基础。 二、“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方案拟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工作,工作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的具体实施。(二)、完善服务平台 在原有中医门诊的基础上增设“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室”、“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室”、“健康干预室”。 1、“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室”由经过系统培训的中医师坐诊,利用中医辨证、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未就诊人群进行体质辨识,既有中医体质辨识,从宏观上把握健康状况,又有现代医学微观检查,及时排查各种隐匿的疾病。 2、“健康状态辨识和评估室”有名中医长期坐诊,为就诊人群做出健康评估,提供健康调养方案。 3、“健康干预室”为就诊人群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

中医未病 文档

中医上的“未病”与现代医学里的“亚健康”是一回事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关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根据这个健康的权威定义,亚健康就是不健康,但又区别于西医针对疾病的定义。与此相对应,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西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临床上存在着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来就诊的人群,通过运用现代的仪器或方法检测却未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得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与重视。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其概念很宽泛,我们对亚健康的定义采取西医学对疾病定义的方法进行描述,实质上采用的是排除法。

在中医学上,健康是指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健康意味着形体、精神心理与环境适应的完好状态。阴阳双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相互转化,消长平衡,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因此,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亚健康的发生是机体的“阴平阳秘”正常生理平衡被破坏,引起“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发生的原因多见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 中医学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亚健康虽属现代新概念,但其理念早在古代就有体现。由于中医关于“病”的概念涵盖了西医学的疾病和亚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未病”中的“病”不仅仅是指西医学所言“病”的概念,其中包含了一部分不能达到西医疾病诊断的“亚健康”状态。中医关于“治未病”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④愈后调摄,防其复发。虽然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是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综合多数学者的意见,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以疲劳,或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

2020年治未病工作计划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 治未病科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治未病科将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以《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2014版)为指导原则,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全面快速提升治未病科服务及工作能力,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在现代人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为了顺利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制订本年度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治未病”总体目标 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择中医”治未病”服务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全力配合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不断完善治未病工作及考核制度,确保治未病功能定位准确,并顺利开展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治未病”服务链工作,所有服务链科室紧密配合,为“治未病”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1月-12月)。 三、不断完善和优化治未病干预方案。 围绕科室重点主攻方向人群,对治未病干预方案在应用过程中的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及评价,并进行年度优化,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治未病干预方案,并组织培训,使之顺利应用于日常工作。以便更好的发挥作用,服务于群众(1月-3月)。 四、加强治未病人才的培养,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实施。 加强科室人员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1月-2月),提高治未病人员整体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篇一:治未病科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治未病服务部相关技术操作规范 1.毫针操作规范 2.电针操作规范 3.灸法操作规范 4.拔罐操作规范 5.头针操作规范 6.刮痧操作规范 7.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8.小针刀(刃针)操作规范 9.温针操作规范 10.穴位埋线操作规范 11.腹针技术操作规范 12.推拿疗法操作规范 13.中药熏蒸操作规范 14.经络检测仪操作规范 15.多功能全科检测系统操作规范

16.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操作规范 毫针操作规范 1.针刺前要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按理、法、方、穴作出诊疗方案。并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心地接受针刺治疗。 2.检查针具的安全,并根据处方选穴,安排体位,以一次能把所选穴位针完为最佳体位。 3.暴露穴位处的皮肤,用碘伏或75%医用酒精对选好的穴位及临近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备用。 4.进针时,可采用单手或双手进针法将针刺入皮内,根据病情需要和穴位所处部位等,选择针刺方向、深度和角度,规定留针时间和治疗的疗程。 5.在留针时间内,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运针,催经运气,进行各种补泻手法的实施,保证针刺的治疗效果。必要时可增加一些其他疗法在留针期间一并进行,如艾灸、红外线照射等。 6.留针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留针时间到了就可以出针。 7.出针前应把其他的治疗方法先行停止、撤销。出针时,一手用消毒棉签压住穴位附近,一手握住针柄,轻轻松动针身,再将针慢慢拔出,棉签顺势压住针孔,防止出血。 8.出完针后,要仔细检查所拔针具是否完整,患者身

上是 否有残留的针具等。确定安全后,告知患者可以离开。 9.针刺过程中,若出现特殊情况,如晕针、弯针、滞针、断针等,可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和报告。 10.有要向患者讲明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等,要在患者离开之前,向患者交代清楚,防止意外的发生。 电针操作规范 1.使用电针前,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是否适合电针治疗,治疗时应选用何种波型,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2.根据病情,选用穴位,一般选用3-5对穴位为宜,一对穴位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或过远,同时禁止一对电极之间的回路通过心脏,防止意外发生。电针穴位的针刺方法如同毫针操作,得气后才能接上电极。 3.选择适应患者病情的电针仪品种,常用的电针仪有g —6805型、wq—10a型等,有其不同的临床适应范围。 4.使用电针前,先将电针仪所有的旋钮归零,按键松开,将每对输出电极分别接在一对穴位的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针,正极接配穴针;也可不分正负极,将一对电极任意接在相关穴位的两根针上。 5.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按预先设定,选择适当的波型和频率。 6.打开控制已接毫针的电极的输出旋钮,逐步调高输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预防保健服务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 治未病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治未病科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 《意见》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 国家中管局2014年01月28日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国家中管局2013年11月13日发布《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国家中管局2013年09月24日发布《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建设基层“中医治未病示范基地”的思考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关心人的健康?现代医学“治未病”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深入思考的问题。 【发展瓶颈】 治未病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尚不够清晰合理。 缺乏有效的产品与技术服务支撑 已有技术和产品处于“碎片化”状态,未能形成一体化的治未病服务系统。 治未病服务尚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建设目标】 医生可操作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民众接受度高,愿意选择。 社会效益突出。 经济效益显著。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治未病中心”与“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2019年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2019年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计划及措施 我科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科人员鼓足了干劲,准备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一年。“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担负着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手段为广大人民群众预防疾病,提供保健咨询、亚健康干预的重要任务,同时我科也是发扬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魅力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开展中医预防及养生保健工作,我科全体人员在过去的一年里,按照医院和科室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各项中医治未病工作,使我科在社会上的影响逐步扩大,使中医预防保健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开展我院与我科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特制定2019年度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完善我科设备配置,健全我科治未病服务平台。2019年底根据医院计划将引进舌脉诊断仪,丰富中医体检项目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更新体质辨识软件,实现中医体检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八段锦等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服务的特色优势。在今年6-8月之间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在11-12月份之间继续进行冬令膏方的推广工作。 二、加强宣传,对外树立更好的形象。进一步从医院走向社区,从社区深入农村,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大力推广非药物治疗技术,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的普及,如针刺、灸治、拔罐、康复推拿、刮痧、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着眼工作重心,谋求发展,我科将以开拓市场业绩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心,抓紧、抓好、抓实、抓出实效,(1)印发我院治未病科简介资料,介绍我院技术力量、设备、就医环境、就医流程等,方便群众就医。(2)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有关资料,宣传健康知识。(3)出好科普宣传栏。(4)制作《中医健康体检》手册和课件,便于各社区和单位演讲和采要。中医健康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