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检测题及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检测题及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检测题及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检测题及解析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检测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在阿吉纽西战役中打败斯达巴人。政客们却以阵亡将士尸首未能及时收回为由,对10名海军将领提出诉讼,公民大会判处其中9人死刑;时任大会主席的苏格拉底最终抵制此判决,投下反对票。据此可知,苏格拉底抵制该判决的理由可能是

A.公民大会的判决被政客们操纵B.公民大会的判决程序违反规制

C.公民大会无权进行该诉讼程序D.公民大会的民主性质名存实亡

2.《罗马法大全》中,对罗马法进行了分类

①ius civile——它表现了一个特定共同体的利益

②ius gentium——人们为了便于互相往来而制定的法律

③ius naturale——它相当于“永远的善与公正的事物”。对这段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ius civile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B.ius gentium促进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C.ius naturale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D.以上三者均是仅适用于奴隶制的法律条文

3.由于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入侵罗马及当地人口增多,在有限土地上新建的房屋毗邻,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这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维护公共权益B.蕴含人人平等观念

C.调和帝国社会矛盾D.呈现与时俱进特征

4.公元前4世纪,德谟斯梯尼曾多次担任雅典重要官职,经常发表演说,在公民大会提出议案。他曾资助城邦购买粮食、修筑城垣,出资赎回被俘公民,先后承担了5次舰船捐、2次宴会捐、2次合唱捐。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面临严重财政困难B.金钱左右城邦民主制度

C.频繁发动对外战争D.政治人物重视公共利益

5.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肯定会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如果我们生病,肯定会去找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船长或医生。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反对雅典后期的激进的民主政治B.揭露雅典民主制的虚伪本质

C.认为雅曲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D.提倡顺应时代建立专制制度

6.公元前6世纪,雅典出现因反对贵族统治而贏得民众支持的僭主。这些僭主通常会发展公共事业,进行对下层民众和城市发展有利的活动,并镇压贵族的反抗,但这些僭主最终受到放逐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平民没有政治权利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C.贵族垄断国家政权D.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7.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时,他的好友菲迪亚斯受到民众法庭的审讯,伯里克利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法庭仍判菲迪亚斯有罪。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首席将军形同虚设B.民众法庭掌握实权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判决体现权力滥用

8.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9.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明显有别于印度的复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说明在联系相对密切的欧亚大陆

A.各地文明仍保持着鲜明的地区特色B.中央集权是各地发展的必然趋势

C.政教合一是各地区文明的必由之路D.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关系

10.雅典拥有悠久的竞技传统。公元前6世纪后,以摔跤、游泳、赛船、马拉松等为代表的有组织的竞技逐渐融入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中,并与战争胜利、城邦荣誉紧密相连。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竞技种类的增多B.城邦范围的扩大

C.商品经济的活跃D.民主政治的发展

11.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②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③对西亚、北非东方文化的兼收并蓄④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古代雅典不允许任何公民拒绝担任公职和出席公共活动,并严格规定学者和社会精英分子不得躲进山林,且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以上内容表明古代雅典

A.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B.限制公民的活动自由

C.民主不能保护居民的利益D.培养城邦居民的参政意识

13.从公元前462年的改革开始,雅典公民大会在伯利克里的推动下,逐步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剥夺议事会的政治权力,使之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些改革

A.使雅典民众拥有一切参政权B.有利于提高雅典民主政治程度

C.标志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D.保证了司法实践的公平与公正

14.柏拉图在谈及雅典民主制度时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表明柏拉图

A.认为雅典民主是暴民政治B.主张直接民主管理国家

C.批判公民因信仰出卖灵魂D.抨击雅典法律形同虚设

15.古罗马的公民大会除可选举具有否决权的平民保民官外,通常多为表决通过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的议案,后来随着罗马的扩张,公民大会也很少召开,而由吸纳了部分外地精英的元老院行使立法、选举和任命官员等权力。这一变化

A.适应罗马不断扩张的统治需要B.削弱了罗马社会的统治基础

C.导致罗马由共和政体转向帝制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16.罗马法规定,除去极小的水源外,一切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都是公共水资源,其使用权属于罗马公民。对于什么是“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罗马法解释始终不变。这表明罗马法

A.重视保护公共资源B.强调人人平等原则

C.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D.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17.根据公元前322年的人口普查和其他数据,雅典一半左右的居民(其中包括非公民和奴隶人口),生活水平超过了温饱线,能过上像样的日子。这一社会状况

A.缓和了奴隶与贵族间的矛盾B.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C.保障了人民广泛的政治权利D.扩大了公民群体的范围

18.“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在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40次的公民大会上,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题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最下层的鞋匠和最富有的贵族同样享有在议会表态,投票和任职的权力。”这表明

A.雅典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高B.雅典民主的广泛性和公正性

C.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D.雅典民主制度的成熟和完善

1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公民的参政方式是

A.按财产多寡参与国家管理

B.间接选举和轮流执政

C.按素养高低参与国家管理

D.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

20.伯里克利时期,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等观点,被以“不敬神”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其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这些事例说明当时的雅典

A.城邦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力B.公民价值须在城邦意志中体现

C.政体已难以接纳进步的思想D.人文精神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21.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写道:“西非的黄金,加上亚洲的胡椒和香料,实际上到1506年已构成葡萄牙国家收人的一半以上。此后,随着亚洲贸易比重不断增长,它就组成了‘帝国经济的基础’。”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早期的殖民扩张B.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勃兴

C.正常的商业贸易D.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2.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摄糖量接近于零,但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上升至8公斤,蔗糖已不再是奢侈品。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革命引发货币贬值B.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的发展

C.欧洲商业中心逐渐转移D.工业革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23.某人在航海日记中记述:“1520年11月28日,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据此,你判断此人属于谁的船队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4.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西欧开始资本原始积累B.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解体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25.15 世纪开始的探险活动中,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国王牵线,商人出钱,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B.是多元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C.壮大了封建贵族力量D.世界开始链接成为一个整体

26.17世纪上半时,土耳其学者舍乐比在其《海军手册》中写道:“能充分并有力证明学习地理科学必要性的是那些不信真主的人,他们应用和尊重各门知识,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占据了整个印度市场。”他的话旨在

A.抨击基督教思想对人的束缚B.告诫同胞用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

C.强调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D.说明通过强化海军进行海外扩张

27.美国学者享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冲击期”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四大发明有力助推欧洲社会转型

B.物种流通推动西欧民众食品需求多元化

C.殖民扩张破坏亚非拉地区传统经济结构

D.西欧大国殖民争霸加剧欧洲局势动荡

28.下图是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扩张的示意图,据如图可知

A.工业革命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B.西方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中国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亚洲是西方殖民者最主要的殖民区域29.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这对印度社会造成的重要影响是( )

A.冲击了传统社会结构B.传统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C.种姓制度被废除D.印度社会全部伊斯兰化

30.下表是 1550~1650年欧洲食品价格指数和工人工资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A.工人生活未能得到改善B.经济形态转型趋势加强

C.金银流入刺激工业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

3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最早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西班牙B.荷兰C.美国D.法国

32.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

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

A.古希腊城邦B.古罗马城邦C.中古西欧庄园D.中古日本庄园33.日本学习唐制的改革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A.贵族世袭制度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D.政教合一国家

34.《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B.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D.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35.研究表明,原始班图人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他们掌握了铁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因此,班图人足迹所至,铁器也被引人。从材料可以看出

A.班图人南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B.生产力的发展是班图人南迁的根本原因C.当时非洲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D.班图人南迁前后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帝国36.2019年4月15日,法国著名宗教建筑巴黎圣母院失火,毁损严重,引起人们的关注。巴黎圣母院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也举行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如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可见在中世纪基督教对的影响比较大。A.社会经济B.政治制度

C.文化与生活D.战争与和平

37.中世纪西欧的封臣效忠封君:“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最关键因素是

A.权力B.封土C.军队D.宗教

38.“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A.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39.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源源不断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购置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A.促进了两国的社会转型B.推动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C.促使法国成为世界霸主D.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40.下列关于幕府政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古代日本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B.武士与领主之间是宗族间主从关系C.属于军事政治统治D.幕府时代日本政治稳定,国家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古代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薄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一兼谈西欧商人资本》材料二 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仅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已达3485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总值为19087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忡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44.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应如何解释?

45.看图分析:古中国与古希腊在地形(地理环境)适合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的选

择、文明特征这四方面的不同之处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雅典)人对于政体问题的讨论表明:从公元前470年开始,希腊知识群体就广泛关注和参与政体讨论,提出了不同政体之间的优劣和最好政体的问题。公元前4世纪,政治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延续了关于政体的讨论,同时又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将政治伦理纳入思考范围,由此开创了西方政治学。

——摘编自黄洋《西方政治学的前史: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思想》材料二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此,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首创西方政治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发展的主要差异。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有雅典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选举或者被选举为国家公职人员,直接控制、行使或监督国家权力。城邦的一切官员,绝大多数由机会均等的抽签方式选出,任期一般以一年为限,不得连任。根据平等选举制和短期任期制可以计算出,雅典公民中的三分之一有机会被选入议事会。所以说,作为国家主人的雅典公民,无须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以“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

——摘编自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材料二古代雅典民主精神及形式,在历经了近两千年之后,仍部分地保存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之中。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是雅典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其权力还有部分交叉,但“制衡”的轮廓非常明确。雅典对事务的决策以多数人的意愿为取向,“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雅典民主伊始,法律就规定国家公职人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沉睡千余年的分权思想得到复苏,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和构建新型国家机器的重要指导思想掌权后的资产阶级

制定法律,规定了决定法案和决议是否有效的法定人数,把法定人数确定为全体议员的半数以上,多数的决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凡属所在国公民,均可参加选举,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精神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的特点,并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根据材料“政客们却以阵亡将士尸首未能及时收回为由,对10名海军将领提出诉讼,公民大会判处其中9人死刑”可知,这时期的海军将领应是城邦英雄,而政客们操纵公民大会对10名海军将领提出诉讼,使得公民政治生活出现了抛弃正义原则的现象,因此A项符合材料情绪体验,A项正确;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政、外交、战争、和平、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材料所述内容没有体现公民大会的判决程序违反规制的现象,B项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可以对雅典的大事进行最终裁决,所以有权进行程序诉讼,C项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

机关,说其名存实亡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2.B

解析:B

【详解】

ius gentium是人们为了便于互相往来而制定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法律有助于协调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B正确;ius civile 表现了一个特定共同体的利益,不能据此认为这一法律就是罗马法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排除A;C项中的描述是对法律原理的描述,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因此不能作为巩固罗马统治的工具,排除;ius naturale不是法律条文,具有普适性,排除D。

3.D

解析:D

【详解】

据材料“与之有关的支撑地役权,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各种建筑物地役权法规随之形成”可知,罗马法关于地役权的规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这反映了罗马法呈现与时俱进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是对私人权益的维护,没有涉及维护公共利益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罗马法与时俱进的特征,没有体现人人平等观念,B项错误;公元前390年,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还未进入帝国时期,C项错误。

4.D

解析:D

【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德谟斯梯尼作为政治人物积极承担社会义务,重视公共利益,因此D 选项正确;积极承担城邦公共支出不能说明雅典财政困难,A选项错误;B选项中“左右”一词表述绝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当时雅典频繁发动战争的内容,C 选项错误。故选D。

5.A

解析:A

【详解】

材料反映出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直接原始的民主的弊端,因此他反对雅典后期的激进的民主政治,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虚伪的本质是什么,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集体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排除C;苏格拉底没有主张要建立专制制度,排除D。

6.B

解析:B

【详解】

僭主虽然发展公共事业,进行对下层民众和城市发展有利的活动,并镇压贵族的反抗,但是因其不是民选产生,因此这些僭主往往会被流放,意味着不经过民主程序就难以获得合法性,说明民主政治已经是人心所向,B正确;材料内容与平民是否具有政治权利无关,排除A;公元前6世纪雅典经过了改革,贵族已经不能垄断权力,而且通过题干无法判断贵族是否垄断政权,排除C;僭主遭受流放是通过法律审判的结果,说明当时政治生活中

有法制基础,排除D。

7.C

解析:C

【详解】

伯利克里是首席将军,其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是并未改变审判结果,说明当时雅典法庭审判中并未受到权威人士影响,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正确;题干内容与首席将军职能无关,排除A;公民大会掌握实权,排除B;判决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而非权力滥用,排除D。

8.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尔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最早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这些都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B项正确;根据材料“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等信息可知,材料符合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而不是尼罗河流域,A项错误;印度河流域逐渐孕育古代印度文明,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不符合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两河流域的文明,而不是黄河流域,D项错误。

9.A

解析:A

【详解】

“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阿拉伯帝国和印度的帝国“明显有别”,说明欧亚大陆上的文明各具特色,A项正确;“中央集权”、“政教合一”并非各地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或“必由之路”,BC两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关系”,D项错误。

10.D

解析:D

【详解】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推行改革,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的参政意识、公共意识、城邦意识等增强,参与竞技的热情也随之提高,因而竞技逐渐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D正确;竞技种类是否增加,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排除A项;城邦范围的扩大、商品经济的活跃与竞技在民间普及不存在必然联系,排除B、C两项。

11.C

解析:C

【详解】

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还延续了近千年,保护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故①正确;拜占庭文化吸取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对西亚、北非东方文化的兼收并蓄,故③正确;五六世纪的拜占庭文化对中世纪西欧文化演进,特别是后来意大利文艺复

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故④正确;拜占庭文化并没有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永远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故②错误。故①③④组合正确,故选择C项,排除ABD项。

12.A

解析:A

【详解】

由材料“任何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可得知是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限制公民活动自由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民主能保护公民的利益,故C不符合题意;并非雅典居民都是公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B

解析:B

【详解】

伯里克利改革时期,雅典公民享有充分的权利,有利于提高雅典民主政治程度,但并非民众就是公民,故排除A,B符合题意;标志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的是梭伦改革,故C不符合题意;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雅典司法实践不可能保证公平和公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A

解析:A

【详解】

材料“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体现的是柏拉图对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的批判,A正确,B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5.A

解析: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元老院吸纳外地其他城市精英,使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利益诉求在罗马元老院通过立法等形式得以表达,有利于加强罗马与被征服地的联系和其对罗马的向心力,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故选A;根据材料可知吸收外地精英,有利于加强罗马社会的统治基础,B错误;罗马由共和走向帝制是其扩张过程中权力落入军阀之手所致,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公民大会基本没有实权,并且伴随罗马扩张很少召开,沦为虚设,实权转入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因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难以得到缓和,故D选项错误。16.C

解析:C

【详解】

坚持将“一切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解释为“公共水资源”,强调水资源的“使用权属于罗马公民”,表明罗马法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公共资源,A项错误;“人人平等原则”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强调公共水资源的使用权属于“罗马公民”,并不能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D项错误。

17.B

解析:B

【详解】

公元前4世纪后期,雅典工商业繁荣,一半左右的居民衣食无忧,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B项正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缓和奴隶与奴隶主贵族间的阶级矛盾,A项错误;保障人民政治权利的是政治制度,不是经济发展,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雅典“扩大了公民群体的范围”,D项错误。

18.C

解析:C

【分析】

【详解】

材料说明公民可以直接进行投票和选举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C正确;雅典民主参政热情不高,故A错误;B中广泛性和公正性错误;D中成熟和完善不符合材料主旨。

19.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基础知识识记范畴,比较简单。回忆、再现即可直接判断作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即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实行的是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D项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ABC三项均不正确,排除。故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状况

20.B

解析:B

【详解】

据材料“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因为自身的言论不符合大众的意志而被驱逐,说明当时的雅典公民价值须在城邦意志中体现,故B正确;材料说明当时雅典不符合群众意志的都要被驱逐,言论自由不能与城邦利益相抵触,排除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集体政治,如果可以说服群众,进步思想也是能够被接受的,排除C;集体主义是雅典社会的主流,排除D。故选B。

【点睛】

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21.A

解析:A

【详解】

根据“实际上到1506年已构成葡萄牙国家收人的一半以上。”并结合其所处的时期可知,早

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葡萄牙资本主义并不发达,排除B;C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排除C;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22.B

解析: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15世纪到19世纪蔗糖在欧洲由奢侈品到日益平民化,这主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有关,而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就是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的发展,B正确;A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蔗糖主要是从美洲引入的,因此不能说工业革命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D排除。故选B。

23.D

解析:D

【详解】

据材料“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麦哲伦船队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故D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并未进入太平洋,故A错误;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也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路线史实,再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520年……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4.C

解析:C

【详解】

根据“1500年前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故C项正确;西欧开始资本原始积累早于1500年,排除A;封建制度走向解体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无关,排除B;D项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与题意无关,排除。

25.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形成了国王牵线,商人出钱,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可知国王、商人、贵族等多种力量共同努力下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即新航路开辟是多元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B;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ACD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

26.B

解析:B

【详解】

材料中土耳其学者说明了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大陆并占据印度市场,意在告诫同胞用全新

的眼光认识世界,警惕欧洲殖民者的威胁,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抨击基督教,故排除A;强调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强化海军,故排除D。

27.C

解析:C

【详解】

据材料“1500年至19世纪末”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亚非拉等地殖民扩张,冲击、破坏了当地传统的经济结构,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冲击”指的是西方文明对其他地区的破坏和冲击,而“助推欧洲社会转型”“使西欧民众食品需求多元化”“加剧欧洲局势动荡”都是对西方的影响,故ABD三项错误。

28.B

解析:B

【详解】

据图可知,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认知与联系,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19世纪的鸦片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西方殖民者殖民侵略的主要区域是美洲和非洲,故D项错误。

29.A

解析:A

【详解】

突厥人侵入印度后,在那里建立“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总督等重要职位都由穆斯林担任,极大冲击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和社会制度,A项正确;传统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和印度社会“全部伊斯兰化”等说法绝对,BD两项错误;直到1947年种姓制度才正式被废除,C项错误。

30.D

解析:D

【详解】

表格的核心信息是社会阶层的变化,显性信息是工人工资缓慢增长,隐性信息是 1550~1650 年间从事食品加工和贸易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获利2到3倍,由此推知,社会阶层朝两极分化发展,故D项正确;从材料看 1550~1650年工人工资增长1倍到2倍,说明工人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故排除 A项;欧洲经济形态不符合材料核心信息逻辑,故排除 B项;C项信息与材料核心信息无关,故排除。

31.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商业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成为商业殖民帝国,因此最早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荷兰,B项正确;16世纪伊比

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崛起,在新组织下最早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荷兰,而不是西班牙,A项错误;这时期美国还未独立,不可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C项错误;法国在18世纪海外殖民活动才取得进展,不是最早成为头号世界贸易强国,D项错误。

32.C

解析:C

【详解】

根据题干给出的“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可知以上场景发生在中古西欧。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庄园生产者主要是农奴,此外还有自由佃户、雇工和奴仆等。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自营地。农奴大部分时间要为领主劳动,一般每周3-4天,农忙时增加。农忙时必须优先完成领主自营地的耕作义务。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33.C

解析: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中央集权,从此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故C符合题意,A排除;“城市自治机构”是中世纪后期欧洲出现的历史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政教合一国家”是指古代阿拉伯帝国,故D不符合题意。34.B

解析:B

【分析】

【详解】

皇帝的敕令可以成为法律,但皇帝的命令不等于法律,故A项错误;皇帝的敕令被收入法典说明法律最终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故C项错误;皇帝敕令只是罗马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故D项错误。故选B。

35.A

解析:A

【详解】

从材料“班图人足迹所至,铁器也被引入”可以看出班图人的迁徙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文明的交流,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南迁的影响,并未涉及南迁的原因,故B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非洲社会生产发展和疆域的情况,故C、D项错误。

36.C

解析:C

【详解】

巴黎圣母院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也举行过各式各样的仪式,如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可见在中世纪基督教对文化与生活的影响比较大,C正确;A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排除。

解析:B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封土。封君有保护封臣生存的义务,而封土就是这一义务的主流。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8.D

解析:D

【详解】

根据“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更进步的文明对更落后文明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日本的大化革新便是当时较落后的日本学习较先进的唐朝的一个典型例子,故D正确;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非洲不属于倾斜式的‘文化出超’,排除A;日本对于新罗而言不属于“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排除B;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属于自己内部的改造,而不是“文化出超”,排除C。

39.D

解析:D

【详解】

新航路开辟以后,面对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和价格革命的出现,葡萄牙人选择购置地产和贵族头衔,错过了发展的机遇,法国却采取重商主义,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导致了两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D项正确;价格革命并未促进葡萄牙的社会转型,A项错误;商业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近代法国并未成为世界霸主,C项错误。

40.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幕府时代,实行幕藩体制,国家分裂,政治动荡,国家不统一,政治不稳定,D项符合题意;幕府统治的确是古代日本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A项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的武士与领主之间是宗族间主从关系的说法属实,B项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下,日本的国家大权确实掌握在武士阶层手里,C项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

41.(1)职能:中书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命令。(6分)

目的: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2分)

(2)影响: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更适宜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2分)

(3)从形式上看,都实行分权以达到相互的制约与平衡(2分)

不同: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间接民主制,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制,享受民主的只是雅典公民(4分)(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分析,“每事先由中书省”,“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说明其政务流程是中书、门下、尚书。从其职能看,中书拟诏令,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第二小问要联系所学解答,主要是加强君权。(2)分析材料二,阐述了希腊的地理特点,没有大块平原,陆地被隔成小块,这使希腊很难形成统一的大帝国。解题时就此点展开论述。(3)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材料一呈现的政治模式是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之下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呈现的是一种掌权者的权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联系史实,美国实行三权分立。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分权”。第二小问要求学生进行跨时空的比较,主要应该从民主制的实现形式、性质等方面比较。

考点:中外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跨越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大,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古代中国、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等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异同。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史实的掌握程度。

42.(1)原因: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股份公司、金融制度),雄厚的商业资本;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贸易;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优越。

(2)地位:全国经济中心(或“全国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时代特征: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半封建化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详解】

(1)原因:据材料“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

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荷兰发达的造船业和庞大的商船队;据所学可知,1581年的尼德兰革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制度的创新,雄厚的商业资本;据材料“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荷兰商人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垄断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印度洋贸易;据材料“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可知,阿姆斯特丹地理位置优越。

(2)地位:据材料“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可知,上海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时代特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阿姆斯特丹是欧洲近代早期商业资本的产物,而近代上海是工业资本的产物;阿姆斯特丹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而近代上海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半封建化特征;阿姆斯特丹代表了17世纪荷兰的崛起,而近代上海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民族的沉沦及近代化的艰难转型等。

43.(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

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详解】

(1)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表明荷兰侵略台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此可知17世纪上半期荷兰是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但同时其他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进行殖民扩张。当时中国处于明朝末年,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社会动荡。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历史北京。“目的”依据材料“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来分析。

(2)由材料“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可归纳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由材料“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等可归纳出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感等。

44.(1)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游记》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进行香料贸易;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3)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黄金”得出: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由材料二信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得出:《马可波罗游记》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进行香料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基督教会为了传教。(2)“条件”,根据材料三中“15世纪时期的船只”得出: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由材料三中的“葡萄牙亨利王子”得出: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3)“解释”,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美洲航路的发现指的是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指的是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十年内战 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A。19多万人 B。20多万人 C。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11.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发动三大运动 D。渡江战役 1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①人民民主②民主集中③社会主义④民主协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D。①④ 1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14.“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运用是在 A。台湾问题上 B。香港问题上 C。澳门问题上D。特区问题上 15.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16.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中日关系的改善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苏关系的改善D。中美关系的缓和 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成立 D。第一国际成立 23.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内涵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革命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推动了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24.1967年3月,合并建立欧共体的机构不包括 A。欧洲煤钢联营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联营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5.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2019级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可知题意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制并不能“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选B项;宗法制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排除C项;西周时期属于贵族政治,没有形成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故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 3.【答案】A 【解析】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C项是正确;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而且与与经济联系不大,故ABD项不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的信息可知,明朝内阁可以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而且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因此C项符合题意;虽然内阁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但明朝的君主专制还是比前代大大强化了,因此A项错误;B项的“民主迹象”不符合史实;明朝内阁只是参与决策,但没有最终决策权,因此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官员都是皇帝亲近和直接指挥的秘书、宦官和侍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侵夺以丞相为首“外朝”的权力而设立的“内朝”,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效率的提高;D项错误,三省在隋唐时期成为定制,不是在魏晋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漠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 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热播剧《芈月传》中有一场景:秦武王走到九鼎之边,忽然转头问周天子:“寡人欲携此鼎归我秦国,大王可允?”周天子只得壮起胆子,勉强应了一声道:“秦王无礼,九鼎非天命不可移,逆天行事,后果自负。”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周() A.分封制的衰落B.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C.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D.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3.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 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6.“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宗法分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 7.从汉朝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学者说:“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都实行王位世袭制 B.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 C.都由部落联盟发展而 D.都由部落联盟首领担任最高统治者 2.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 有人认为,唐代“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和谐在政治制度上 的突出表现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建立了军镇制度D.实行三教并行制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历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对应的是 A.“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5.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自波斯的商人 6.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在这一外交方针指导下的外交实践有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期中考试 卷及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铭选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2008。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2、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得到推恩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4、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5、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6、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8、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9、分封制与内外服联盟相比 ①各封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朝的方国密切,臣属关系更明确②各封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③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④各封国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 A、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统一 C、秦推行法治 D、秦推行郡县制 11、《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 ..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30题,共58分): 1.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李鸿章“避战自保” C.清政府腐败,置民族与国家安危于不顾 D.清军将领畏敌如虎 2. 北洋舰队在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 A.李鸿章消极避战的保船政策 B.威海卫的后方设施薄弱 C.日军偷袭威海卫后路 D.日舰封锁威海卫出口 3. 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①攫取高额回扣利息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5.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共同核心内容是 A.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 B.建立“中华共和国”,实行议会制 C.反帝必反清 D.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6. 下列属于清末“新政”采取的措施有:①奖励实业②兴办新学堂③实行征兵制④编练新军⑤奖励创造发明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7. 18xx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于: A.檀香山 B. 广州 C. 香港 D. 上海

8. 提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 A.章炳麟 B. 邹容 C. 孙中山 D. 陈天华 9.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 [ ]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四川人民反清起义 10. 造成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世界观不同 11. 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正式决定成立黄埔军校,其出发点是 A.扩大国民革命军 B.奠定北伐基础 C.创建新式革命武装 D.促进国共合作 12. 省港大罢工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回击英法帝国主义制造的“沙基惨案” B.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共产党人 C.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D.支援第二次东征 13. 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多种原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北伐目标明确、方针正确 C.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 D.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分化 14. 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的直接目的是 A.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 B.为发动反革命政变作准备 C.谋取国民党最高统治权 D.削弱和限制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15.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6.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是 A.北洋军阀的封建复古逆流 B.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C.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努力 D.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 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 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 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 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 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 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 生产工具 件数 (约) 生产工具所 占百分比 铁农具 件数 铁农具所占 百分比 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 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 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 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没有纯粹客观公正可言 B.孔子形象与儒学地位演变相关 C.人物形象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D.历史人物的形象难以达成共识 7.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D.解决了君与相的矛盾 8.由亚洲协会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海洋的秘密:唐代沉船与亚洲早期贸易”在纽约展出。以下文物可能出现在展览中的是 A.斜纹提花织物 B.粉彩瓷 C.珐琅彩瓷瓶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多做试题,总结错题经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20XX年1月12日,海地产生7.0级地动,引起天下遍及存眷。500多年前,海地岛曾被定名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为“西班牙的岛”)。此定名由来的汗青依据是() A.西班牙语是本地通用语言 B.麦哲伦举世飞行初次到达海地 C.哥伦布发明此岛宣布为西属殖民地 D.土著印第安人对该岛称谓的音译 2.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诉苦说“已往一个月的生存费就五个银币,如今十个银币还不敷。”这反应了西班牙出现了() A.贸易危急 B.贸易革命 C.代价革命 D.经济危急 3.下表所反应的征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是()

年份世界生铁产量(吨) 世界煤产量(吨) 1830 约1,600,000 30,000,000 1870 约12,250,000 220,000,000 A.煤铁产量激增B.人口激增C.“钢铁时代”到来D.工业化进程狂飙突进 4.贝尔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而婉拒。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灯 B.电话 C.汽车 D.电影放映机 5.世界石油产量从1870年的80万吨提高到1900年的2000万吨。致使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化工的发展 6.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想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01 20001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开卷部分60分钟) 一、选择题(10分) 1、明清时期组织中国军队击败过侵略军的历史人物是: ①汪鋐②顾宪成③康熙帝④乾隆帝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①④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 、工人和农民 B 、新贵族 C 、资产阶级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3、中国近代史开端比世界近代史晚了: A 、100年 B 、200年 C 、300年 D 、400年 4、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开始②《南京条约》签订 ③第一次经济危机④七月王朝垮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5、雅各宾派专政的重要机构是: A 、国民公会 B 、立法会议 C 、救国委员会 D 、国民会议 二、列举题(17分) 1、列举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崇尚实际的学风的四位杰出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2、列举西欧近代四个科学社团。 3、列举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作为巩固革命成果颁布的文件各一个。 4、列举英国工业革命中关于动力和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发明和发明家。 5、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三、识图题(8分) 1、观察左图并回答: ①拿剪刀的是谁?_________②拿拐杖的人代表哪个阶级________ ③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___________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装 订 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④为什么要剪胡子?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鸦片战争形势图回答: ①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_________ ②B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③C所标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 ④概括五口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分析题: 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它过去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摘自《共产党宣言》(4分)问:(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指哪一段时间? (2)“过去的一切世代”指哪几个历史阶段? (3)引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文的含意说明了什么? 二、“英国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国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引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6分)请回答: 1、请政府奉行的与世隔绝的什么政策? 2、英国是怎样用暴力打破这种“隔绝状态”的?当时中国是哪个皇帝在位? 3、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问答题:(15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 1.梁启超回忆故乡茶坑村的社会组织时说:“……,本保大小事,皆以“上祠堂”决之。”这种社会组织的存在主要受下列哪一制度的影响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3.《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 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下列选项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A.西周推行分封制 B.秦朝推行郡县制 C.西汉实行郡国制 D.美国实行联邦制 4.下列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以才能作为选拔标准的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的“儒臣”指的是 A.节度使 B.参知政事 C.知州 D.三司使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的郡县制是历史的进步 B.唐朝三省六部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推恩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7. 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具有显著特色,该制度 A.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 B.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范 C.保障全体国民的民主权利 D.强调了政党的领导作用 8.“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表明英国议会 A.行使最高行政权B.拥有最高的决策权 C.控制政府的决策 D.是维护王权的工具 9.法国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体制时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他称赞的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两党制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 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 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此诗描述的致远舰管带是() A.刘永福B.邓世昌C.林永升D.丘逢甲 3.下列有关生产工具的图片,按照其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1)(2)(3)B.(1)(3)(2)C.(2)(1)(3)D.(3)(2)(1)4.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7.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D.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8.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9.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10.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11.清朝唐英《陶冶图说》记载景德镇“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反映了当时 A.景德镇开始成为瓷都 B.瓷器出口量大幅增长 C.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 D.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 12.漫画能够形象诙谐地反映历史事件。对如图所示汉初历史事件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最终导致了封国叛乱 B.弥补了分封制的弊端 C.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