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17年第二学期班级教研总结.

16—17年第二学期班级教研总结.

2016下半年延吉路幼儿园春笋班班级教研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春笋班夏怡乔晓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只有不忘古诗词之美,才能代代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词,把古诗词之美嵌进脑子里,代代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培养一个孩子成才,不仅仅是从知识和技能上丰富孩子的学识,还要在精神内在上提升孩子的修养。

我们以古诗吟诵为切入点,以多种感官参与为突破口,引导幼儿来领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引领幼儿初步了解一些中华古国的渊源文化与悠久历史;引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陶冶幼儿的情操。并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教研主题:通过早期阅读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研目标:

1、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品味文字语言的优美意境。

2、增强幼儿的理解能力,积淀语感,提高幼儿的语言鉴赏能力。

3、开发幼儿的记忆潜能,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发展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陶冶幼儿的情操。

具体措施:

1.学习解读《指南》中的精神纲要,了解《指南》提出的早期阅读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制定本学期教研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前阶段儿童早期书面语言准备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要求。明确地把幼儿的前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P305、306页中还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我们以中国经典古诗词等传统文化资源为教研素材,将幼儿的语言学习与绘画表征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一系列多样化的早期阅读学习模式。一开始制订计划时,我只打算要求孩子能掌握每一首古诗,每星期学会一到两首古诗。但在教研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硬指标的将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在短短一学期内都掌握着实很难。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不盲目的只追求数量,但求孩子们高质量的掌握。我觉得不该强求孩子必须学会多少首古诗,只要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古诗词理解,并能够完全地掌握古诗意义,希望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幼儿一生的修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阅读环境,提供材料,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场所,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拿起书本,也就多一些机会和书建立感情。首先找一个光线充足、环境适宜的地方供幼儿

阅读绘本。除了绘本,在阅读角里垂吊简洁的饰物、铺设地垫,增添了“好书推荐”“古诗欣赏”板块。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幼儿读物和古诗内容。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放松心情安静地阅读。定期更新阅读区的绘本,鉴于幼儿对新绘本并不熟悉,所以投放新绘本时教师要和幼儿共同阅读,帮助幼儿理解内容,提升阅读质量。也可以请个别能力强且熟悉绘本的幼儿带读。这样就能让幼儿更好地阅读,也为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区域环境的渗透,培养幼儿阅读的能力。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将“阅读”“环境”“区域游戏”等有机地整合,如美工区、语言区等等。在每个区域中创设有关阅读的环境,让区域游戏完全满足幼儿的需求,他们可以在表演、绘画等区域游戏中获得阅读的快乐。语言区:将语言区作为绘本阅读的实践操作场所。结合近期开展的语言活动,彩墨打印一些绘本图片,塑封后用木棒固定住插在盒子上,让幼儿根据不同的图片出示和已有的经验进行排图讲述。如投放故事盒《桃树下的小白兔》、《春天》、排图讲述《慌慌张张的玛莎》,鼓励幼儿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内容,通过讲述材料,幼儿的阅读积极性和表述能力都有所提高。

3.为幼儿选择具有美感的中国文学作品。

(1)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于孩子的知识经验水平较低,选择阅读素材时要注意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浅显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作品。例如古诗《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描写在春池中戏水的鹅的形象,句式短小简单,琅琅上口,容易理解。又如古诗《一望二三里》,内容浅显易懂,节奏自然明快,幼儿且易记诵,自然会兴趣浓厚。由简单到复杂,并通过对古诗词含义的解析,让中国的传统文学诗词变得通俗易懂。

(2)蕴含积极的教育意义。幼儿期正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熏陶就显得格外重要。教育性因素正是选择古诗的重要参考。如《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至今让人记忆深刻。孩子们才会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而《游子吟》则是教育幼儿了解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告诉幼儿一定要关爱自己的母亲。

(3)选择季节相符的古诗。一年有四季,季节特征不一,孩子对此感悟较深。根据季节的变化相应选择一些古诗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结合春天主题,选择了古诗《春晓》、《春夜喜雨》、《送元二使安西》、《咏柳》......(4)结合节日学习古诗。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有很多具有深远意义和纪念价值的节日。结合这些节日来学习古诗,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清明节学习杜牧的《清明》,母亲节学习孟郊的《游子吟》等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印象和了解,更在悄然无声中学会了更多名诗古句。

4.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1)讲故事学古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把古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想象与思考,也是教幼儿学古诗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幼儿学孟浩然的《春晓》时,我先讲这样一个小故事: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觉了。春天不冷不热,正好睡觉。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幼

儿听完故事,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再学这首诗也就感觉到容易了。

(2)指导幼儿朗读。古诗的诗句韵律美,节奏美,再配上琵琶古筝抒情的音乐,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听觉感官上的享受,更能使幼儿感受到诗句中所蕴涵的意境美,理解美,表达美等各种美。让孩子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受到美的教育。各种形式的读,使幼儿不仅认识到古诗中的新字,还将古诗读熟。

(3)发挥想象,设计古诗描绘的画面。俗话说:“熟读成诵”。在幼儿已全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幼儿发挥想象,通过对诗歌的吟唱,说说这句诗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古诗《咏鹅》,可绘成这样一幅图画:白鹅漂浮在碧绿的湖面上,桔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多美啊!幼儿看到这幅画,诗句会自然而然地映在脑海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泼。”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悠闲自得的环境里,孩子们想要说,想要画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5.多途径的开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1)专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活动。设立“古诗词吟诵”课程,并安排每周1——2次集体教育活动时间,进行专门的古诗词教育活动。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幼儿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声像来感受、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2)渗透性的文化学习活动。将古诗词渗透于不同的学习领域,融入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晨间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歌舞表演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我们将诗歌吟诵与音乐、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表演古诗,对幼儿进行古诗与艺术的熏陶。如在音乐活动中用歌舞演绎古诗《咏柳》。又如下午起床整理时间,我们引导幼儿用接龙对答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成语。另外,我们还利用每天午睡时间组织幼儿讲成语故事,将

幼儿讲的成语故事内容播放给孩子们听,帮助他们复习加深记忆。

(3)随机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适时进行中国文化渗透教育。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学习孟郊的《游子吟》,让幼儿感悟母爱的深厚与伟大。

6.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大胆表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引导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绘画表征是孩子们对知识理解最直接的表白,是教师调整教育方案的依据。当幼儿对一首古诗达到了简单理解的要求以后,就开始尝试让幼儿来创作绘画。刚开始时,我发现尽管幼儿对于某一首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当他们创作绘画时,他们却往往感到无从着手,非常困难。于是我降低要求,不要求孩子们的作品一定要表达出古诗的内容,而只要求他们在这首古诗里面想表现哪一点就表现哪一点,甚至可以是其中的一句、一词、一字。这样降低了以后,孩子们很容易就画出了其中的某一面。然后慢慢地,许多孩子在表现了那一面之后,自觉不够了,就开始在画面上进行添加,把自己理解的继续画出来,画面越来越丰满,幼儿的绘画能力也越来越进步了。

7.家园配合,形成合力,提升幼儿阅读水平,促进幼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果只放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时间太少,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也不够。在学期初家长会中我与家长达成共识,在本学期我会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将孩子在园学习的古诗词,玩的古诗游戏等等介绍给家长,以此引起家长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关注。让家长们坚持每天在家与孩子一起吟诵古诗词,观看连环画,阅读民间故事绘本,玩成语接龙游戏,和孩子们学习谚语,给孩子讲解诗意,促进孩子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家园活动。

8收获:经过一学期的教研实施,我们班的幼儿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国学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增强了幼儿的理解能力,积累了大量词汇,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极大地开发了幼儿的记忆潜能,提高了幼儿的记忆力。发展了幼儿的前阅读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自己而言我也收获颇多,开创了“节奏朗诵翻译”教学方法,使白话文的解释有节奏的朗诵出来,方便幼儿记忆,朗朗上口,积淀了幼儿美的语感。

以上是本学期的班级教研总结,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进行实施与指导,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使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2017/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