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VOCs吸附剂及其吸附机理研究进展

VOCs吸附剂及其吸附机理研究进展

VOCs吸附剂及其吸附机理研究进展
VOCs吸附剂及其吸附机理研究进展

扩张床吸附技术研究进展

扩张床吸附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扩张床吸附层析技术兼有流化床和填充床层析的优点 ,不需预先除去料液中的颗粒而可以直接从料液中吸附目标产物。它是一种具有集成化优势的分离纯化技术 ,在生物工程产品的下游处理过程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出性能良好的吸附剂基质 ,是该项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文献的查阅及总结,从吸附剂基质及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综述了扩张床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扩张床吸附技术、进展、吸附剂基质、应用 一般而言 ,生物工程产品下游处理过程可分为目标产物捕获、中期纯化和精制三个阶段 ,其中产物[1]捕获阶段最为关键 ,一般由细胞富集、产物释放、澄清、浓缩、初步纯化等操作步骤组成。目前 ,除去原料液中的固体颗粒最常用的方法是离心和微滤。但当处理含有微细固体颗粒的高粘度料液时 ,离心的效率会大大降低;而细胞和细胞碎片在膜表面的积累又会使微滤过程的膜通量急剧下降,如果对料液进行稀释 ,随后的浓缩过程将增加额外的能耗。 从发展趋势来看, 生化分离技术研究的目的是要缩短整个下游过程的流程和提高单项操作的效率,以前的那种零敲碎打的做法,研究要有一个质的转变, 国内外许多专家和研究者认同了这种转变,并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 继续研究和完善一些适用于生化工程的新型分离技术;其二,进行各种分离技术的高效集成化。目前出现的一些新型单元分离技术,如亲和法、双水相分配技术、逆胶束法、液膜法、各类高效层析法等,就是方向一的研究结果,作为方向二的高效集成化,最引人注目的是扩张床吸附技术,近10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与流化床相比,它返混程度很小,因而分离效果较好;与固定床相比,它能处理含菌体的悬浮液,可省却困难的过滤操作。 扩张床吸附(Expanded Bed Adsorption , EBA)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能直接从发酵液或细胞匀浆中捕获目标产物。扩张床是吸附剂处于稳定状态的流化床[2]-[4]。与串通的填充床层析不同的是在扩张床吸附操作中吸附剂(或层析剂)层在原料液的流动下可产生适当程度的膨胀,其膨胀度取决于吸附剂的密度、流体速度。当吸附剂的沉降速度流

生物吸附剂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生物吸附剂及其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黄娜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广州 510006) 摘要:用微生物体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是一项新兴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藻类、细菌、真菌等是生物吸附剂的来源,它们对多种重金属都有较好的吸附去除效果。文章从细胞壁的结构特性概述了藻类、细菌、真菌等对重金属吸附的机理,介绍了它们的吸附性能。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吸附剂重金属废水处理 现代工业的发展会产生大量含重金属废水,重金属进入生态环境后,不像有机物那样能被降解,而是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震惊世界的水俣病、骨痛病事件。人们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沉淀、离子交换、吸附、电解、膜分离、氧化还原等),当水中的重金属浓度较低时,不仅去除率不高,还存在运行费用高的问题[1]。目前新兴的去除技术———生物吸附技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吸附是利用生物体及其衍生物来吸附水中重金属的过程。重金属离子对生物体有很强的毒害作用,超过一定的浓度就会抑制生物生长或使生物体死亡,有的微生物如某些藻类、细菌、真菌,本身或是经过驯化以后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吸附具有以下优点[2]:(1)在低浓度下,金属可以被选择性的去除;(2)节能、处理效率高;(3)操作时的pH值和温度条件范围宽;(4)易于分离回收重金属;(5)吸附剂易再生利用。 1 藻类生物吸附剂 1.1来源。全球已知的藻类约4万种,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广,绝大多数为水生或生 长在阴暗的岩石、墙角、树杆和土壤等表面,是最容易观察到的一种微生物,常常用来指示水体、生态系统及营养条件的变化。研究发现,藻类细胞具有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因此,可选择吸附性能良好的藻类作为吸附剂的生产原料,如海藻,其数量大,容易收集,有一些地方还可人工培养,尤其在沿海地区,来源十分丰富。 1.2细胞壁结构特性。当微生物体暴露在金属溶液中时,金属离子直接接触的是 细胞壁,微生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着金属与它的相互作用特性。 藻类的细胞壁在多数情况下是由纤维素的微纤丝形成的网状结构构成,含有丰富的多糖,如果胶(含有少量己糖、鼠李糖的多聚半孔糖醛酸的高聚物)、木糖、甘露糖、藻酸或地衣酸。多糖带负电,可以通过静电引力与许多金属离子相结合。其中的海藻酸盐与硫酸多糖是吸附的主要载体[3]。 1.3藻类对重金属的吸附。藻类对大多数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如斜生栅藻 对UO22+吸附是一个快速而不需要能量的过程,最大吸附容量达75mg/g干物质,能够使铀浓度从5.0mg/L降至0.05mg/L, UO22+与Cu2+、Ni2+、Zn2+、Cd2+之间的竞争也很小[4],在吸附锌时,它的吸附容量、对锌毒性的耐受能力比另外一种栅藻高[5]。绿微藻在悬浮状态下,活细胞对Cr的最大吸附量为12.67mg/g干物质,干细胞为13.12mg/g干物质[6]。海草能积

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

84 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 杨国华1,黄统琳1,姚忠亮3,刘明华1,2 (1.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40; 3.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福建 福清350300) 摘 要:利用吸附法进行废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此随着现有吸附剂性能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成功,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主要对活性炭、吸附树脂、改性淀粉类吸附剂、改性纤维素类吸附剂、改性木质素类吸附剂、改性壳聚糖类吸附剂以及其他可吸收污染物质的药剂、物料等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概述。 关键词:吸附剂;吸附法;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070410238)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0801239)。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便回收或去除它们,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利用吸附法进行物质分离已有漫长的历史,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在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吸附法主要用于净化废气、回收溶剂(特别适用于腐蚀性的氯化烃类化合物、反应性溶剂和低沸点溶剂)和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后者的应用范围包括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除去各种溶解性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等。在处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为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的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胶体及余氯等,也可作为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手段,以便保证回用水质量。利用吸附法进行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随着现有吸附剂性能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成功,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吸附剂是决定高效能的吸附处理过程的关键因素,广义而言,一切固体都具有吸附能力,但是只有多孔物质或磨得极细的物质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才能作为吸附剂。工业吸附剂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吸附能力强; (2)吸附选择性好; (3)吸附平衡浓度低; (4)容易再生和再利用; (5)机械强度好; (6)化学性质稳定; (7)来源广; (8)价廉。 一般工业吸附剂很难同时满足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吸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吸附剂。目前,可用于水处理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吸附树脂、改性淀粉类吸附剂、改性纤维素类吸附剂、改性木质素类吸附剂、改性壳聚糖类吸附剂以及其他可吸收污染物质的药剂、物料等[1] 。本文主要对上述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概述。 1 活性炭 吸附剂中活性炭应用于水处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60年代后有很大发展,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已在活性炭的研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制作活性炭的原料种类多、来源丰富,包括动植物 (如木材、锯木屑、木炭、谷壳、椰子壳、 2009年第6期 2009年6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纤维素基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纤维素基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Q U R J 曲荣君1,2*,孙向荣1,王春华1,孙昌梅1,成国祥1,2 (1.烟台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2.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70002) 摘 要: 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价廉易得、易被微生物降解、不会给环境带 来第二次污染等特点,长期以来对其开发利用一直是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 基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其作为金属离子吸附剂、特殊用途吸附剂等的结构性能特点,展望了其发 展前景。 关键词: 纤维素基吸附剂;吸附 中图分类号:T Q 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4)03-0102-05 PROGRESS IN ST U DIES ON PREPARA T ION AN D PROPERT IES OF CELLU LO SE BASED ADSORBENT S QU Rong jun 1,2,SUN Xiang rong 1,WANG Chun hua 1,SU N Chang mei 1,CHENG Guo x iang 1,2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Yantai Normal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China; 2.School o 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 ,Tianj in University ,Tianj in 370002,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renewable natural polymers on earth,cellulose is readily available and inexpensive.Also it can be biodegraded easily w ithout pollution on environment.M any inv est igators have done w ork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ellulose for a long time.I n this paper,the preparation of adsorbents based on cellulose is review ed.T 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 he modified cellulose as metal ion adsorbents and special adsorbents are introduced.T he long term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cellulose based adsorbents is mentioned. Key words:cellulose based adsorbent;adsorption 纤维素是无水葡萄糖残基通过 -1,4糖苷键连接的立体规整性高分子,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分子内含有许多亲水性的羟基基团,是一种纤维状、多毛细管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多孔和比表面积大的特性,因此具有亲和吸附性,但天然纤维的吸附(如吸水、吸油、吸重金属等)能力并不很强,必须通过化学改性使其具有更强或更多的亲水基团,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吸附材料。 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和应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已开始,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纯天然化工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纤维素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用来作吸附剂使用愈来愈广泛;同 收稿日期:2003-10-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90600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Q99B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 金(2003034330);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基金资助项目(无编号) 作者简介:曲荣君(1963-),男,山东荣城人,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 第24卷第3期 2004年9月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Vol.24No.3 Sept.2004

纳米材料在吸附剂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纳米材料在吸附剂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本文研究了纳米材料被作为吸附剂在分离和富集中的研究进展及引用。纳米材料主要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富勒烯、碳纳米管等。 关键词:纳米材料;水处理;吸附剂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 Nanomaterials for Adsorbents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on of nancmaterials as adsorbents for separating and enriching in water pollution have been studied. Nanomaterials include metal,metal oxide,fullerene, carbon nanotubes and so on. Key words:nanomaterials ; water treatment ; adsorbents 一、引言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人均量少。水资源的不足,加上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又减少了可供利用水资源的数量,形成了所谓的污染性缺水,造成了水荒。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及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水在循环过程中,沿途挟带的各种有害物质,可通过水的稀释、扩散降低含量而实现无害化,这是水的自净作用。但也可能由于水的流动交换而迁移,造成其他地区或更大范围的污染。那么,我们需要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才能将其排放到环境中去。在各种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中,吸附法是广泛应用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硅藻土、纤维、天然蒙托土、煤渣以及混凝剂等。纳米材料是一种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的吸附材料。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崛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科技。纳米材料指尺寸大小为1~100nm的物质材料,与普通的块体材料相比,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和较多的表面原子,因而显示出较强的吸附特性。 二、纳米材料的吸附作用 对于纳米粒子的吸附作用,目前普遍认为:纳米粒子表面的表面羟基作用。纳米粒子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羟基作用。纳米粒子表面存在的羟基能够和某些阳离子键合,从而达到表观上对金属离子或有机物产生吸附作用;另外,纳米粒子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也是纳米粒子吸附作用的重要原因。一种良好的吸附剂,必须满足比表面积大,内部具有网络结构的微孔通道,吸附容量大等条件,而颗粒的比表面积与颗粒的直径成反比。粒子直径减小到纳米级,会引起比表面积的迅速增加。当粒径为10nm时,比表面积为90m2/g;粒径为5nm时,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下降到2nm时,比表面积猛增到450m2/g。由于纳米粒子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使它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在制备高性能吸附剂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提供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应用的可能性。[1] 1.纳米金属的吸附作用 纳米金属的表面原子特别是处于边和角上的原子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这些原子正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也是吸附剂的活性位点。由于纳米金属原子簇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属于亚稳态,有团聚的倾向。目前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改变其稳定性:(1)用多孔的物质如Al2O3、SiO2、碳质材料和多聚物等作为载体,浸入金属盐溶液中,然后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零价纳米金属原子簇而固定在载体上。(2)纳米金属的表面修饰。用纳米金属作吸附剂的也有报道,Kanel等在N2保护下,用NaBH4还原FeCl3制得了纳米零价铁即纳米铁,他们用纳米铁作为吸附剂对地下水中As(Ⅲ)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s(Ⅲ)的初始浓度和溶液的pH值对吸附有影响,最大吸附容量为3.5ng As(Ⅲ)/g纳米铁,并发现HCO3-、H4SiO4

各类吸附剂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各类吸附剂的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叶鑫 华东交通大学 摘要:吸附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处理废水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利用吸附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根据吸附机理将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的方法分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两大类,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介绍了活性炭、沸石、壳聚糖、膨润土、生物吸附剂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利用吸附法进行废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因此随着现有吸附剂性能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成功,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吸附剂;吸附法;研究 吸附剂是指能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分的固体物质。常用的吸附剂有以碳质为原料的各种活性炭吸附剂和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最具代表性的吸附剂是活性炭,吸附性能相当好,但是成本比较高,曾应用在松花江事件中用来吸附水体中的甲苯。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废水中某种或几种污染物,以便回收或去除它们,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 利用吸附法进行物质分离已有漫长的历史,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在化工和环境保护方面,吸附法主要用于净化废气、回收溶剂(特别适用于腐蚀性的氯化烃类化合物、反应性溶剂和低沸点溶剂)和脱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后者的应用范围包括脱色、除臭味、脱除重金属、除去各种溶解性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等。 在处理流程中,吸附法可作为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的预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胶体及余氯等,也可作为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手段,以便保证回用水质量。利用吸附法进行水处理,具有适应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随着现有吸附剂性能的不断完善以及新型吸附剂的研制成功,吸附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吸附剂是决定高效能的吸附处理过程的关键因素,广义而言,一切固体都具有吸附能力,但是只有多孔物质或磨得极细的物质由于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才能作为吸附剂。工业吸附剂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吸附能力强;(2)吸附选择性好;(3)吸附平衡浓度低;(4)容易再生和再利用;(5)机械强度好;(6)化学性质稳定;(7)来源广;(8)价廉。一般工业吸附剂很难同时满足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吸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吸附剂。目前,可用于水处理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吸附树脂、改性淀粉类吸附剂、改性纤维素类吸附剂、改性木质素类吸附剂、改性壳聚糖类吸附剂以及其他可吸收污染物质的药剂、物料等[1]。本文主要对上述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 1 活性炭 吸附剂中活性炭应用于水处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60年代后有很大发展,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已在活性炭的研制以及应用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制作活性炭的原料种类多、来源丰富,包括动植物(如木材、锯木屑、木炭、谷壳、椰子壳、稻麦杆、坚果壳、脱脂牛骨、鱼骨等)、煤(泥煤、褐煤、沥青煤、无烟煤等)、石油副产物(石油残渣、石油焦等)、纸浆废物、合成树脂以及其他有机物(如废轮胎)[2]等。但是,活性炭因生产工艺、原料的不同,性能悬殊非常大,用途也不一样,目前工业上使用的活性炭有粒状和粉状两种,其中以粒状为主。与其他吸附剂相比,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微

生物吸附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生物吸附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含重金属废水是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的一类污染源。重金属进入环境后不能够像有机物那样能够被生物降解,且大多参与食物链循环,并最终在生物体内积累,破坏生物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危害生物体健康[1,2]。另外,我国又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我国每年缺水超过300亿吨[3]。因此,水污染防治及废水回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重金属废水,回收贵重金属已经成为当今环保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虽然重金属离子对生物体有很强的毒害效应,超过一定的浓度后,就会对生物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抑制生物生长或使生物体死亡,但是有的微生物,如某些藻类、细菌、真菌等等本身或是经过驯化以后对重金属有一定的耐受性,甚至失活的微生物体,也能够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利用微生物体作为吸附剂进行废水处理或回收金属的来源十分广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 生物吸附剂的来源 1.1藻类生物吸附剂 全球已知的藻类约4万种。多数情况下,藻类的细胞壁是由微纤丝形成的网状结构,含有丰富的多糖,如果胶、木糖、甘露糖、藻酸或地衣酸,这些多糖一般带负电荷,可以通过静电引力与许多金属离子相结合,因而,藻类对大多数重金属都有很强的吸附能力[6]。海草arrassum能够积累去除水中的Cd和Cu,Zn 等重金属[7,8];而Scenedesmus obliquus对UO22+最大吸附容量可达75mg/g干物质,能够使水中的铀浓度从5.0降至0.05mg/L,与Cu2+、Ni2+、Zn2+、Cd2+之间的竞争也很小[9];绿微藻(Tetraselmis chui)在悬浮状态下能够吸附Cr[10];一些大型海藻的吸附容量比其它种类生物体高得多,甚至比活性炭、天然沸石的吸附容量还高,与离子交换树脂的相当[11,12]。 1.2真菌生物吸附剂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现已记载真菌约有12万种,其中大多数都应用于工业生产。它们的细胞壁含大量几丁质和葡聚糖,对重金属具有吸附能力[13,14],利用其来吸附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不仅可以节约处理费用,还可以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酿酒厂的废菌体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可吸附多种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水中的一些常见的离子K+、Na+、Ca2+、Mg2+及盐度对吸附的影响很小或不影响[15-20];曲霉属的一些真菌菌株多种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效果也好,如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对Pb2+和Cd2+的吸附率为69.76%和72.28%,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60.64%.,81.34%[21];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能够很快地从水溶液中去除U(Ⅳ),Fe2+、Fe3+、Ca2+、Zn2+的存在对它的吸附去除无影响[22],在脂肪酶生产产生的废弃菌丝体Aspergillus terreus显示了良好的铜吸附容量并且不受竞争离子的影响[23];无花果曲霉(Aspergillus ficuum)对铅的吸附率可达92.44%[24];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241Am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其吸附率均高达96%,即使溶液中的金、银浓度较241Am高2000多倍,对其吸附也无明显影响,当它生长在含金属氮化物的金矿废水中时,它可通过细胞表面的吸附作用而积累金、银、铜、铁、锌[25];根霉属(Rhizopus)的菌株对大多数的金属也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进行固定化后,对Cd的最大吸附量为34.5mg/g,为非固定化的一倍[26];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铅有高吸附容量,而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处理核工业放射性废水的吸附剂[27~29]。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能快速地吸附多种金属离子,最大吸附容量为140到160mg/g干重[30]。 1.3 细菌生物吸附剂 细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微生物,其总生物量占地球总生物量的大部分,其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为肽聚糖,含丰富的羧基和氨基。因此细菌与重金属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R08对吸附Pd2+时,45min吸附量可达224.8mg/g[33];Bacillus polymxa对铜有潜在的吸附能力[31,32]。一些芽孢杆菌,如Bacillus pumilus、Bacillus cereus等,对Ce2+,Co2+、Th4+、U4+等重金属离子具较高亲合性[34]。 假单孢杆菌菌属(Pseudomonas)的一些微生物能抵抗Cu2+的毒性,并对Cu2+有较好吸附能力[35];Pseudomoas sp.GX4-1的发酵液经乙醇沉淀后得到的吸附剂WJ-I含多糖和蛋白质等成分,能吸附水溶液中的Cr6+,吸附率最大可达98%,最大吸附量达9.34mg/g[36]。

碘离子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8年2月西部皮革化工与材料 碘离子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蒋玉萌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和核能工业的发展,碘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主流材料吸附处理水中I-的研 究进展,总结了层状双氢氧化物、铜基材料、银基材料的处理性能。最后,对碘污染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I-;吸附;材料;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064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02 -0005 -01 工业发展导致水中碘污染日益严重。碘离子参与甲状腺的代谢 过程,摄入过量的碘离子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障碍,因此,从水中 去除I-对于改善公众健康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吸附法因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及适用性广等优点而被广 为采用。几种主要的吸附材料有层状双氢氧化物、铜基材料、银基 材料等。 1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由带正电的金属氢氧化物层 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组成。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M2-M D+(OH)!]”[An-]x/n.m H2〇 其中:M2+是二价阳离子,M3+是三价阳离子,A A-是可交换的 阴离子。 L D H作为吸附剂可通过层间阴离子与水溶液中阴离子进行离 子交换作用,从而使其去除。F r\K5[1]等人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 Mg/Al摩尔比为 2$ 1、3$ 1、4$ 1 的LDH,其中,Mg/Al 为 3$ 1的LDH对I-吸附效果最好。在350F活化的LDH对I-的吸附符合 Langmuir模型,表明其对I-的吸附属于是单层吸附。Iglesias[2]发现 超声有助于提高水滑石对I-的去除率,吸附容量增加了 2倍。 2铜(I)基材料 由于Cu+和I-之间的强亲和作用,Cu!0和CuCl等被用来吸附 废水中的I-。但是,在有氧的条件下,Cu2〇在水溶液中对I-的吸 附作用较为缓慢。M a[3]制备了核壳结构的Cu/Cu2〇,杂化材料的 去除能力是纯Cu2〇的几十倍,且随Cu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大。大量 阴离子与I-并存时,仍对I-离子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直接投加 金属沉淀剂,从水中分离较难,一般来说会将金属化合物负载在载 体上合成复合吸附剂。Zhang[4]等将80 -100nmCu!0/Cu颗粒负载 在活性炭表面。Cu2〇与活性炭的协同效应,对水溶液中的I-具有 高吸附能力。 3银基材料 A g基吸附剂因具有较高的碘去除效率而被广泛研究。Zhang[5]等制备了海藻酸钙-AgCl球形复合吸附剂,能有效避免AgCl的浸出,对I-的吸附容量为1.l m m o l g-1。近来有报道A/2〇接枝的 层状纳米材料,如A/2〇接枝层状钛酸盐、钒酸盐、铌酸盐纳米纤 维。I-可以容易地进入A/2〇纳米晶体,并通过形成稳定附着在吸 附 的AgI。 4结语 上述材料作为吸附剂工业应用仍有困难,LDH:会带来其他阴 离子污染,铜基材料易于被氧化,银基材料价格昂贵。因此,未来 研究的方向应放在低成本、高选择性、更环保的复合材料上,开发 出具有特定吸附性能的功能材料。 参考文献: [1] Theiss F L,Ayoko G A,Frost R L.Sorption of iodide (I-)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J].Mate- 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 2017 , 77 $ 1228 - 1234. [2] Iglesias L,Alvarez M G,Chimentao R J,et al.On the role of ultrasound and mechanical stirring for iodide adsorjD tion by calcined lay- ered double hydroxides[J].Applied Clay Science, 2014, 91$ 70 -78. [3] M ao P,Qi L,Liu X,et al.Synthesis of Cu/Cu20 hydrides for enhanced removal of iodide from water[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 als, 2017, 328$ 21 -28. [4] Zhang X,Gu P,Li X,et al.Efficient adsorpt iodide ion from simulated wastewater by nano Cu2〇/Cu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 322$ 129-139. [5] Zhang H,Gao X,Guo T,et al.Adsorption of iodide ions on a calcium alginate- silver chloride composite adsorbent[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11, 386 (1) $ 166-171. [6]Bo A,Sarina S,Zheng Z,et al.Removal of radioactive iodine from water using Ag20 grafted titanate nanolamina as efficient adsorbent [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3, 246$ 199-205. 作者简介:蒋玉萌(1993 -),女,汉族,河南永城市人,研究生在读,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水污染。 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