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5高三语文 垓下之战复习学案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5高三语文 垓下之战复习学案

《垓下之战》教学案

[知识与能力:]

1、熟读文本,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会鉴赏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文言知识通过学生分工合作解决,字音、通假字、翻译通过学生黑板板演检查,其他通过学生口述检查。

2、合作释疑部分让学生分工讨论后,个别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3、当堂检测学生做完后,让两名学生黑板板演,教师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进行有重点的讲评。

4、整个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释疑——当堂检测——教师讲评——布置作业

[情感价值观]

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难点: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写过唯一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高度赞扬了项羽誓不渡江的英雄气概。李清照为什么会对项羽如此崇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垓下古战场,一起来感受悲壮的历史故事。

整体感知

《垓下之战》描写了楚汉之争的最后一战,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展现了项羽英雄末路的悲壮,让后人具体感受到了战争的宏伟气势和激烈程度。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主研讨课文5分钟,按照分工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完成1、2题,二组完成第3题,三组完成第4题,四组完成第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垓下(gāi)睢阳(suī)縠城(gǔ)骓(zhuī)阕(qua)麾下(huī)绐(dài)刈(yì)辟易(bì)舣(yǐ)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楚兵罢食尽罢:通“疲”,疲惫

⑵、辟易数里辟:通“避”,躲避

3、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⑴、而信、越之兵不会古义:没有来会合;今义:没有能力做某事。

⑵、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⑶、江东虽小,地方数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4、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⑴、乃引兵解而东归名词作状语,向东

⑵、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去

⑶、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

⑷、此天之亡我使动用法,使……灭亡

⑸、止军,与淮阴侯……期会而击楚军使动用法,使……停止

5、翻译下列句子

⑴、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译:项王流下了几行眼泪,左右的将士都哭起来,没有人能仰视。

⑵、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

译: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二)让三名学生到黑板板演字音、通假字和翻译,其他通过学生口述进行检查。

二、合作释疑

(一)学生分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一、二组主要讨论第一个问题,三、四组主要讨论第二个问题。

探究一:本文塑造的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任务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提示:

帐中悲歌:慷慨悲歌,英雄末路,真诚多情而又无奈。

东城快战:溃围、斩将、刈旗,展露勇猛雄壮之英姿,尽显英雄本色。自述败因,恃勇自负。

自刎乌江:宁死不辱,提示知耻重义的内心世界。结束了项羽轰轰烈烈而又十分悲惨的一生。本文虽是历史传记,其中却多有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并且在这些细节多有对历史事实合理的艺术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形象。

霸王别姬:对于爱马和爱妾的难以割舍。眼看大势已去,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却难以割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末路英雄,多情无奈。悲歌帐中的豪情。

东城快战:田父的欺骗,一方面说明他多年征战,“所过无不残灭”,已使人心丧尽;另一方面也表现其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不存侥幸突围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

乌江自刎:拒渡:宁死不屈的英雄之气。

赠马:大气

赐头:爱惜故旧,大气,看重义气。

探究二、清人郭嵩焘曾在《史记札记·卷一》中称赞有关“垓下”的记述为“自是史公《项羽本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字”,请结合文本,谈谈郭嵩焘为什么这么说。

提示:项羽是令太史公口服心折的英雄,在“垓下之围”这段文字中,作者所塑造的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司马迁打破了“成者为王,财者为寇”的统治阶级的历史偏见,将项羽放在“述帝王”的“本纪”中,并赋予这个失败者以较多的赞颂和同情,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司马迁表达了崇敬而惋惜的感情。他于“垓下之战”正面描写项羽的“兵法及斩将搴旗之功”,“于势穷力尽处自显神通”,充分表现项羽的英武神威,这既是对英雄的再现,又是对英雄的礼赞,自然应是太史公“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字”。

探究三、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战略的错误——“背关怀楚” 即放弃关中险要之地,而回到楚地,建都彭城,使刘邦得富饶之地以养精蓄锐,并最终灭了项羽。

2.政策错误——放逐义帝分封诸侯,这是违背当时求统一、重集权的历史大势的,故而导致

诸侯割据的局面,并最终联合起来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3.性格错误——“自衿功伐”、“欲专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一生自矜武功,并企图以武力经营天下。项羽长期征战,滥杀无辜,恃勇逞强,尤其是钜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兵士卒二十万,后占领秦咸阳又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激起了百姓的不满。残暴嗜杀,因此失去民心,导致最终失败。

(二)学生讨论完后,让各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适当点评小结。垓下之战后近一千年,唐朝诗人杜牧游乌江亭,写下了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希望同学们面对失败的时候,也能够“卷土重来”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垓下(hái)麾下(huī)歌数阕(qua)

B、睢阳(suī)辟易(bì)骓不逝(zhuī)

C、縠城(gǔ)绐曰(tái)舣船(yǐ)

D、阳夏(jiǎ)刈旗(yì)自度(dù)

答案:B(“垓”应读“gāi”,“绐”应读“dài”,“度”应读“duó”。)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一项是()

A、诸侯披糜四面楚歌

B、揉践面目养虎为患

C、骏马自刎慷概悲歌

D、深堑溃围瞋目而叱

答案:D(糜——靡,揉——蹂,概——慨)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壁:筑营垒。

B .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属于。

答案:D(“属”这里应解释为:连续,引申为跟随。)

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D .我何面目见之

答案:B(“地方”古意是土地方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 .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 .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 .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答案:A (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 (“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四、矫补训练

1、请为下面的文段加上标点符号。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2、完成本课《基础训练》上的习题

附:板书设计

垓下之战

帐中悲歌

项羽东城快战悲剧英雄

乌江自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