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4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4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4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4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王幼龙3-4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

【课题编号】

3-5

【课题名称】

平面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平面的投影特性、熟悉各种位置平面的命名方法。

2. 熟知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能正确求作。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综合运用所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强化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物图转换能力。

三、教学要求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此及彼,加深对各位置平面投影特性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借助一本书一角教室自己动手,演示、观察进而得出结论;明晰平面命名的唯一性,三面投影的必然性,在练习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图技能。

【教学重点】

平面的投影特性;投影的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平面空间位置的判断。

【分析学生】

1. 有了直线投影的知识,学习平面的投影如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理论上不会有太大难度;但因较为抽象,能较熟练的判别平面空间位置,还需在观察积累,加深认知的基础上加大练习,才能较好的掌握。

2. 平面的投影的掌握,是识读和绘制立体三视图的基础。因此,教学重心应放在分析识读平面投影与空间位置判别的能力上来。

3. 在学习中不断会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按梯度要求训练等方法,提高学习信心,促其迎头赶上,不掉队。【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

【教学过程】

一、测标导入

1. 复习回顾

①特殊位置直线是指哪类直线?其投影中有无实长?

②已知直线两投影中其一为点,能否确定该直线的空间位置?为什么?

③已知直线的三面投影,如何快速判断其空间位置?

④ 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

①平面的投影特性有哪些?和直线的投影相比较,有何不同?

②一般位置平面对于三投影面体系的位置是怎样的?三个投影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③平面名称是不是和直线一样,根据三投影面相对位置的唯一性命名?

导入新课:

平面的投影的顺利识读和绘制,是学习物体三视图的基础。

由点定线,由线构成面。平面的投影和点、直线的三面投影一样,也必然符合正投影特性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要掌握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并运用到读图、绘图中去,则需经过充分的讨论认知和足量的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平面与平面的投影

教师演示平面相对投影面的位置与变换,解析其投影特性;

2.平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演示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命名方法和三面投影特性。

结合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根据“三等”关系找出并辨识各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进一步揭示物体整体与其各几何元素间的从属关系,进而理解投影规律的一致性。

引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弄清平面空间位置与其命名的唯一性和三面投影的必然性。

3.平面三面投影的求作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学生自主演示讨论,完成平面空间位置与三面投影之间对应关系的认知训练,并能够较熟练的在立体视图上找出相应平面的三面投影,并能正确判断其空间位置。

4.课堂练习

教师设题进行识读判断练习,分组答题检测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习题集P.28(1)(2)题。

三、学生成绩评定

班级小组得分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所学要点和注意事项,归纳投影规律识记技巧;

强调投影规律无需死记硬背,学会运用教室一角“三投影面体系”反复进行平面投影的演示练习,融会贯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牢固掌握平面投影规律,为正确绘制物体三视图夯实基础。

结合课堂评价,解惑答疑,展示优秀作业,要求学生在作图规范性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习题集P.28~P.30各练习题。(可根据学生实况,分梯度要求。)

2.预习:教材P. 60~P.65(基本几何体)。

5.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平面及基本体投影的相关知识和练习题,拓展学习。

【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1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9) 【课题编号】 3-1、2 【课题名称】 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2. 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物图转换能力。 三、教学要求 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掌握正投影法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重点让学生明晰物体三视图形成的条件和内在必然联系,即投影规律,树立一图为一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正投影的基本特征;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难点分析】 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分析学生】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但学生的空间概念相对薄弱,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换需要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来掌握。 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的掌握上来,以黑板、地面和教室右侧面建立三影面体系,让学生用模型及教本、铅笔、水杯等简单形体进行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的演示、理解,直至真正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内容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 【教学过程】

一、测标导入 1. 复习回顾 ①简述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作图步骤。 ②在绘制平面图形时,绘制连接弧时需借助于哪些条件? ③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 ①投影法一般可分为几类?平行投影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②正投影法是什么投影法?有哪些基本特性? ③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 导入新课: 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和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二、新课教学 1.投影法的概念和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以直线、平面为例演示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 2.三视图的形成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和投影关系(“三等”关系、方位关系)及作图方法。 3.课堂练习 指定模型,分组进行三视图投影练习,进一步理解在特定条件下,三视图的“三等”“六方位”关系的必然性。 学生完成习题集P.16~P.18 各题的练习。 三、学生成绩评定 班级小组得分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

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1 点的投影????????????????????????????????????????????????????????????????第24~24页习题1.2 直线的投影 ?????????????????????????????????????????????????????????????第25~27页习题 1.3 平面的投影 ????????????????????????????????????????????????????????????第28~29页习题 1.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关系???????????????????????第30~32页习题 1234题号:题号:56789101112131415题号:161718192021题号: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373839

1.5 换面法??????????????????????????????????????????????????????????????????第33~35页习题 1.6 旋转法 ????????????????????????????????????????????????????????????????????第36~36页习题 1.7 投影变换综合题 ????????????????????????????????????????????????????第37~37页习题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题号:404142434445464748495051题号:525354555657题号:5859606162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十九讲§4—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 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O1A1/OA,q1=O1B1/OB,r1=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 ,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3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1) 【课题编号】 3-4 【课题名称】 直线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熟悉各种位置直线的命名方法。 2. 熟知各种位置直线的三面投影,能正确求作。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综合运用所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强化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物图转换能力。 三、教学要求 以点带线,由此及彼,加深对各位置直线投影特性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借助一支铅笔一角教室自己动手,演示、观察进而得出结论;明晰直线命名的唯一性,三面投影的必然性,在练习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图技能。【教学重点】 直线的投影特性;投影的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直线空间位置的判断。 【分析学生】 1. 两点定一线,在理解直线投影特性的基础,能较容易的掌握求作方法。 2. 直线空间位置的判断和各种位置直线的命名是学习的切入点,也是牢固掌握直线三面投影的关键点,教学中予以强化。 3. 利用投影特性,引导学生利用排除法去辨识直线的空间位置是突破点,化解难点,按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内容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

【教学过程】 一、测标导入 1. 复习回顾 ①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会有几种位置?其投影如何? ②怎样根据两点的坐标值判断其相对位置?两点的三个坐标值,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出现重影? ③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 ①直线相对于投影面有几种位置?各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是如何? ②求作直线投影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是投影面垂直线? ③什么是一般位置直线?其三投影有何特点? 导入新课: 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两点定一线。和点一样,直线的三面投影也必然符合正投影特性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要掌握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并运用到读图、绘图中去,则需经过充分的讨论认知和足量的练习。 二、新课教学 1.直线的投影 教师讲解直线,演示投影特性; 解析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命名方法和三面投影特性。 结合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根据“三等”关系找出并辨识各直线的三面投影,进一步揭示直线、体投影规律的一致性。 2.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教师结合演示,引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弄清直线空间位置与其命名的唯一性和三面投影的必然性。 3.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演示讨论,完成空间位置与三面投影之间对应关系的认知训练,并能够较熟练的在立体视图上找出相应直线的三面投影,正确判断其空间位置。 4.课堂练习 教师设题进行识读判断练习,分组答题检测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习题集P.23 各题的练习。 三、学生成绩评定 班级小组得分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绪论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几乎空白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八、课后作业 查阅书籍及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 向;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 规格与写法; 3.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 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 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5.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 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 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3.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严守标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 1.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2.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 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看图方向的确定。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全解

《机械制图》 (第六版) 习题集答案 第3页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范。

第4页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 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

形,用试分法作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 ●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范画对称轴线。 ●正五边形的画法: ①求作水平半径的中点M; ②以M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H。 ③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B、C、D、E ④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70、45)。 ●参教P2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范画。 3~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 第6页点的投影 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6,点B在H 面之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 上,补全诸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 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 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25,15,20);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0、10、15;点C在A之左,A之前15,A之上12;点D在A之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 3.5倍。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各点坐标为:A(25,15,20) B(20,10,15) C(35,30,32) D(42,12,12) 5、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利用坐标差进行可见性的判断。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 王幼龙3-4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 【课题编号】 3-5 【课题名称】 平面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平面的投影特性、熟悉各种位置平面的命名方法。 2. 熟知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能正确求作。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综合运用所学,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强化空间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物图转换能力。 三、教学要求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由此及彼,加深对各位置平面投影特性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借助一本书一角教室自己动手,演示、观察进而得出结论;明晰平面命名的唯一性,三面投影的必然性,在练习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图技能。 【教学重点】 平面的投影特性;投影的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平面空间位置的判断。 【分析学生】 1. 有了直线投影的知识,学习平面的投影如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理论上不会有太大难度;但因较为抽象,能较熟练的判别平面空间位置,还需在观察积累,加深认知的基础上加大练习,才能较好的掌握。 2. 平面的投影的掌握,是识读和绘制立体三视图的基础。因此,教学重心应放在分析识读平面投影与空间位置判别的能力上来。 3. 在学习中不断会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按梯度要求训练等方法,提高学习信心,促其迎头赶上,不掉队。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数字化电教媒体、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合理调控与分配) 【教学过程】 一、测标导入 1. 复习回顾 ①特殊位置直线是指哪类直线?其投影中有无实长? ②已知直线两投影中其一为点,能否确定该直线的空间位置?为什么? ③已知直线的三面投影,如何快速判断其空间位置? ④ 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 预习检测 ①平面的投影特性有哪些?和直线的投影相比较,有何不同? ②一般位置平面对于三投影面体系的位置是怎样的?三个投影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③平面名称是不是和直线一样,根据三投影面相对位置的唯一性命名? 导入新课: 平面的投影的顺利识读和绘制,是学习物体三视图的基础。 由点定线,由线构成面。平面的投影和点、直线的三面投影一样,也必然符合正投影特性和三视图投影规律。要掌握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并运用到读图、绘图中去,则需经过充分的讨论认知和足量的练习。 二、新课教学 1.平面与平面的投影 教师演示平面相对投影面的位置与变换,解析其投影特性; 2.平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演示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的空间位置、命名方法和三面投影特性。 结合平面立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根据“三等”关系找出并辨识各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进一步揭示物体整体与其各几何元素间的从属关系,进而理解投影规律的一致性。 引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弄清平面空间位置与其命名的唯一性和三面投影的必然性。 3.平面三面投影的求作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学生自主演示讨论,完成平面空间位置与三面投影之间对应关系的认知训练,并能够较熟练的在立体视图上找出相应平面的三面投影,并能正确判断其空间位置。 4.课堂练习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参考答案全解

《机械制图》(第六版) 习题集答案

第3页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

第4页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 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形,用试分法作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 ●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画对称轴线。 ●正五边形的画法: ①求作水平半径ON的中点M; ②以M为圆心,MA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H。 ③AH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B、C、D、E ④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70mm、45mm)。 ●参教P2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画。 3~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 第6页点的投影 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6,点B在H面之上, 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上,补全诸的两面 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 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 题。 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25,15,20);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0、10、15;点C在A之左,A之前15,A之上12;点D在A之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3.5倍。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各点坐标为: A(25,15,20) B(20,10,15) C(35,30,32) D(42,12,12) 5、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利用坐标差进行可见性的判断。(由不为0的坐标差决定,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小者为不可见。)

《机械制图教案》第三章

第十四讲§3—1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及尺寸标注 课题:1、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2、曲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种类及其三视图画法 2、讲解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掌握平面立体和圆柱体的三视图画法 2、能够熟练运用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 面取点、取线 教学重点:1、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种类及其三视图画法。 2、在平面立体和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学难点:在圆柱体表面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 教具:基本体模型: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体等教学方法:用教学模型辅助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结合作业复习直线和平面投影变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 机器上的零件,不论形状多么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基本几何体——表面规则而单一的几何体。按其表面性质,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 1、平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棱柱和棱锥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 2、曲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圆柱、圆锥、圆球等。(出示模型给学生看)。曲面立体也称为回转体。 三、教学内容 (一)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 1、棱柱 棱柱由两个底面和棱面组成,棱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棱线互相平行。棱线与底面

垂直的棱柱称为正棱柱。本节仅讨论正棱柱的投影。 (1)棱柱的投影 以正六棱柱为例。如图3-1(a)所示为一正六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正六边形)和六个棱面(长方形)组成。设将其放置成上、下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两个棱面平行于正投影面面。 上、下两底面均为水平面,它们的水平投影重合并反映实形,正面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六个棱面中的前、后两个为正平面,它们的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水平投影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其他四个棱面均为铅垂面,其水平投影均积聚为直线,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a)立体图(b)投影图 图3-1正六棱柱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 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2)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 方法: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因为正棱柱的各个面均为特殊位置面,均具有积聚性。) 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实际就是在平面上取点。首先应确定点位于立体的哪个平面上,并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然后再根据点的投影规律求得。 举例:如图3-1(b)所示,已知棱柱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作它的其他两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 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 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 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 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 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 测投影面的夹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 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中职《机械制图》王幼龙版 期末试卷 答案

中职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识图》期末试卷 B 答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B )。 2.已知物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C )。 3.下图所画物体的三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C )。 4、机械制图中普通螺纹的代号是( D ) A 、 B B 、Tr C 、G D 、 M 5、已知轴承的型号为6305,则轴承的内径尺寸为( B ) A 、5mm B 、25mm C 、305 mm D 、15m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 中心投影法 和 平行投影法 ,机械制图中采用 的投影法是 正 投影法。 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视图与俯视图 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 高平齐 ; 俯视图与左视图 宽相等 。 3.、完整的尺寸包括 尺寸界线 、 箭头 、 尺寸线 、 尺寸数字 四个基本 要素。 4、平面按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 投影面垂直面 、 投影面平行面 和 一般位置平面 三种。 5、轴承代号62205 表示其内径为 25 mm ,其类型为 深沟球 轴承。 三、 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线。(15分) (a)(b)(c) (d) (d) (c)(b)(a)

四、补画主视图中的缺线,并画出左视图。(18分) 五、读零件图,完成以下问题(12分): 1、该零件的名称为减速器输出轴,总长度为 276 mm,最大直径为 74 mm。 2、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60 mm,最大极限尺寸是 60.015 mm , 最小极限尺寸是 59.985mm 。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55 mm,最大极限 尺寸是 55.021 mm ,最小极限尺寸是 55.002 mm 。 3、分别将零件尺寸“直径方向基准E”、“轴向主要基准端面A”、“轴向辅助基准BC”、“轴向辅助基准C”填入适当的横线处。 4、轴上两个键槽的作用是圆周方向固定轴上零件。 六、读气门挺杆零件图,完成以下问题(20分): 1.零件采用了一个基本视图,其名称是,B是视图。 2.螺孔规格是,深度为 mm,钻孔深度 mm 。 3. 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是,最低是,其余是。 4.解释下列形位公差含义: 。

中职机械制图王幼龙版期末试卷答案修订版

中职机械制图王幼龙版期末试卷答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中职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识图》期末试卷 B 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B )。 2.已知物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C )。 3.下图所画物体的三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C )。 4、机械制图中普通螺纹的代号是( D) A、 B B、Tr C、G D、 M 5、已知轴承的型号为6305,则轴承的内径尺寸为( B) A、5mm B、25mm C、305 mm D、15m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机械制图中采用 的投影法是正投影法。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 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3.、完整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箭头、尺寸线、尺寸数字四个基本要素。 4、平面按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 和一般位置平面三种。 5、轴承代号62205 表示其内径为25 mm,其类型为深沟球轴承。 三、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线。(15分) 四、补画主视图中的缺线,并画出左视图。(18分) 五、读零件图,完成以下问题 (12分): 1、该零件的名称为减速器输出轴,总长度为 276 mm,最大直径为 74 mm。 2、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60 mm,最大极限尺寸是 60.015 mm , 最小极限尺寸是 59.985mm 。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55 mm,最大极限尺寸是 55.021 mm ,最小极限尺寸是 55.002 mm 。

机械制图-王幼龙-第4章-轴测图电子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5) [课题编号] 15-4① [课题名称] 轴测图(一)(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熟知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根据平面立体的视图画出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以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为基点,多看多画,努力开拓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通过轴测图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难点分析] 对轴测投影基本投影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分析学生] 轴测图富立体感,直观、美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前段的积累,具备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基础,理论学习没有大的障碍。在作图步骤和作图的规范程度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差异,关键在于对平行投影特性的理解和学习习惯上加以引导和强化。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xx。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球的投影分析和表面求点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是轴测图?轴测图是采用什么投影法获得的?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已学习过的三视图,能将物体的各部分形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度量性好,作图方便,在工程上得到广泛采用。但因这种图样缺乏直观性和立体感,不能直接显现机件或部件立体效果。为了弥补不足,工程上常采用富有

中职《机械制图》王幼龙版期末试卷答案

中职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识图》期末试卷 B 答案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已知立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B )。 2.已知物体的主、俯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C )。 3.下图所画物体的三视图,正确的左视图是( C )。 4、机械制图中普通螺纹的代号是( D) A、 B B、Tr C、G D、 M 5、已知轴承的型号为6305,则轴承的内径尺寸为( B) A、5mm B、25mm C、305 mm D、15m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工程常用的投影法分为两类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机械制图中采用 的投影法是正投影法。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 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3.、完整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箭头、尺寸线、尺寸数字四个基本要素。 4、平面按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为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 和一般位置平面三种。 5、轴承代号62205 表示其内径为25 mm,其类型为深沟球轴承。 三、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的线。(15分) (a)(b)(c)(d) (d) (c) (b) (a)

四、补画主视图中的缺线,并画出左视图。(18分) 五、读零件图,完成以下问题(12分): 1、该零件的名称为减速器输出轴,总长度为 276 mm,最大直径为 74 mm。 2、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60 mm,最大极限尺寸是 60.015 mm , 最小极限尺寸是 59.985mm 。直径的基本尺寸为 55 mm,最大极限 尺寸是 55.021 mm ,最小极限尺寸是 55.002 mm 。 3、分别将零件尺寸“直径方向基准E”、“轴向主要基准端面A”、“轴向辅助基准BC”、“轴向辅助基准C”填入适当的横线处。 4、轴上两个键槽的作用是圆周方向固定轴上零件。 六、读气门挺杆零件图,完成以下问题(20分): 1.零件采用了一个基本视图,其名称是,B是视图。 2.螺孔规格是,深度为 mm,钻孔深度 mm 。 3. 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是,最低是,其余是。 4.解释下列形位公差含义: 。

机械制图第三版王幼龙第五章教案(18—26)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8) [课题编号] 18-5①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难点分析]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分析学生] 组合体的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制图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这是学习组合体,解决组合体读图及标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组合体视图的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第七章答案

七、标准结构及标准零、组件 7.1 螺纹???????????????????????????????????????????????????????????????????????第77~77页习题 7.2 螺纹连接和螺纹紧固件连接???????????????????????????????第78~79页习题7.3 齿轮、键、销???????????????????????????????????????????????????????第80~80页习题2345题号:题号:678910 11121314题号:17.4 轴承和弹簧??????????????????????????????????????????????????????????????第80~80页习题题号:15 1617

1.已知下列螺纹代号,试识别其意义并填表。

2.根据给定的螺纹要素,标注螺纹的尺寸。 (1)普通螺纹,大径30mm,螺距1.5mm,单线,(2) 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尺寸代号3/4。右旋,中径及顶径公差代号6g,短旋合长度。 (3) 梯形螺纹,大径20mm,导程8mm,双线,右旋。(4)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尺寸代号1/2。

3.将图中错处圈出,将正确的画在右边(包括尺寸)。(1) M16(2) M24×1.5。

4.画出下列螺纹孔的两视图。 (1)M20。孔为通孔,螺纹(2) M20。孔为通孔,螺纹(3) M12×1.5。螺纹盲孔,螺纹深 攻到底,主、俯视图都全剖。攻到30mm,主视图全剖。18mm,钻孔深24mm,主视图全剖。

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机械制图教案第三版王幼龙 绪论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 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 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三、教学重点 1. 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几乎空白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 1. 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 八、课后作业 查阅书籍及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 2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知识与技能 1. 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向; 2. 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规格与写法; 3. 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到:字体工整、 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 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5. 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 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王幼龙)第三章教案

机械制图(王幼龙)第 三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时教案总课时: 备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投影法的概念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掌握正投影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重点正投影法难点正投影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分析法练习法 教学 媒体 电脑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作草图步骤? 1、出基准线 2、出已知线段 3、画出中间线段 4、画出连接线段。 投影现象:让学生举例。 光源S称为投射中心,光线称为投射线,平面P称为投影面。在P上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以影子为例向 学生介绍投影 的概念。 思考教 师提出 的问题 并回答 自己找 出投影 的例子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中心投影法: 投射线互不不平行且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 法。 二、平行投影法: 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根据投射线和投影面所成的角度不同,平行投影法可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1、斜投影法: 在平行投影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成某一角度时,称为斜投影法。 2、正投影法: 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法。按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正投影。 介绍 平行投影 法的概 念。 根据图形向学 生介绍斜投影 法的概念 根据图形 介绍 正投影法 的概念 观察图 形理解 投影线、投影 面、中心投 影法。 观察图 形理解 平行投 影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