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

2014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

2014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
2014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

2014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标注●的为本年新增)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C)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D )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 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D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B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D)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9.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 D )

A工作与结果的关系B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C工作与经验的关系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D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11、某人年龄20岁,“20”是(C )。

A.离散变量

B.连续变量

C.变量值

D.数值型变量

●12、从“全国工业企业”中抽取100个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这100个工业企业称为( B )。

A.一个总体

B.一个样本

C.一个总体单位

D.一个样本单位

13、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

A.全部工业企业 B. 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14、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D )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全国总人口 D.每个人

15、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 ABCDE )

A总体 B总体单位 C标志 D变量 E指标

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BCD )

A商品零售额 B工龄

C计划完成百分数 D合同履约率

E企业经济类型

3. 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E )

A全国总人口 B年龄 C平均工资 D钢铁产量 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4. 统计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 ACDE )

A统计设计 B统计与参与决策 C统计调查 D统计整理 E统计分析

5. 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ABC )

A同质性 B大量性 C差异性 D相对性 E绝对性

6. 统计设计阶段的结果(ABCD)

A统计报表制度 B统计调查方案 C统计分类目录

D统计指标体系 E统计分析报告

7. 统计分析阶段的任务包括(CDE)

A搜集完整的原始资料 B准备系统的、条理化的综合资料 C分析和评价所掌握的统计资料 D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E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

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D )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B每一个人总体单位是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E 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9.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C )

A国民生产总值B人口密度C全国总人口数D投资效果系数E工程成本降低率

10.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BE )

A工资B所有制C旷课次数D耕地面积E产品质量

●11、从“全国工业企业”中抽取100个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以下表述准确的是(ABCDE )。

A.这100个工业企业称为一个样本

B.从“全国工业企业”中可以抽取多个样本

C.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D.100称为样本量

E.每一个工业企业称为个体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活动。(√)

2.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而发展起来的。(×)

3.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4.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5.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

7.对有限总体职能进行全面调查。(×)

8.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9.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是有限的。(√)

10.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是统计指标。(√)

11.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

12.总体的差异性是指总体单位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13.数量指标是指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14.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15.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16.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17.“年龄”属于离散变量(×)。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所谓原始资料是指(B)

A统计部门掌握的统计资料 B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C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取得的预测数据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发布的资料

2.统计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可以是原始资料,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A)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B二者不相干

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

3. 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它们划分的标志是(D)

A是否进行登记、计量 B是否按期填写调查表

C是否制定调查方案 D是否对所有组成总体的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4.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A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到某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 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资料进行复查

5.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D)

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 B对2006年大学毕业生分配状况的调查

C对近年来物件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6.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B )

A二者是一致的 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C二者没有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

7.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省饮食业的( C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8.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 D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9. 我国的统计报表(B)

A都是全面统计报表 B目前大多是全面统计报表

C目前大多是非全面统计报表 D只是个别单位填报

10.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调查,因此,下述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B )

A就全国钢铁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B对全国的人口进行普查

C到某地棉花生产地了解棉花收购情况 D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复查

11.如果调查对象是全部工业企业,则调查单位是( D )

A每一工业企业中的每个职工 B每一工业企业中的厂长

C每一工业企业中的每个车间 D每一工业企业

12.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D )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3.调查对象是指( A )

A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 B进行调查的标志承担者

C提供调查资料的单位 D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

14.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 )

A该市全部职工 B该是每个职工

C该市职工的业余时间 D该市职工的业余时间的支配情况

15.为了了解职工业余生活,某市统计局欲对该市职工2006年8月15日至21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调查。此项调

查宜采用(D)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6.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A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确定调查的范围 C确定调查的单位 D登记的方便

17.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 C )

A统计部门掌握的资料 B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取得的资料

C直接向调查单位进行登记所取得的资料 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

18.调查期限是指(B)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19.调查时间是指(C)

A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 B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D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

20.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已婚人口数和未婚人口数指标,则相应的调查标志是(A)

A婚姻状况 B已婚人口数 C未婚人口数 D已婚及未婚人口数

21.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C)

A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B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C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D确定调查单位的目的不同

22.入户访问的优点之一是(A)

A易于进行质量控制和调查较为复杂的项目 B访问成功率比较高

C调查的成本不高 D调查的速度快

23.街头拦截面访的缺点之一是(D)

A问卷长度比较长 B费用比较高

C效率不高 D搜集的数据对总体的代表性不强

24.一项调查,当数据仅从随机抽取的总体部分单位来获取时,称为(A)

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普查

25.下列属于抽样调查的是(D)

A经济普查B人口普查C农业普查D1%人口普查

26.按照某一标识,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组、类),再在层内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此种方法为( C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27.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 B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28.将某居民小区的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1个号码为3,则3、103、203 (3903)

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 B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29.某高校三年级学生共1000人参加考试,将1000份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

样方法为(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30.为了了解某地区职工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时,将职工家庭按居委会分组,并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再对抽中的居委会所辖每户职工家庭一一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为( D )

A多阶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31.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按平原、丘陵、山区分组来抽全样本单位,此种抽样方法为(B)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多阶段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32、对农作物产量进行实割实测,属于原始资料收集方法中的(B)。

A报告法B直接观察法C电话访问法D互联网访问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非全面调查是仅对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调查种类,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ABC)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统计报表 E定期调查

2.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ABE)

A确定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对象 C确定标志性质

D确定资料的使用范围 E确定调查项目

3.全面统计报表是一种(ABC)

A全面调查方法 B报告法调查 C经常性调查方法

D一次性调查方法 E快速调查方法

4.通过到处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状况,这种到处属于(BE)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E非全面调查

5.重点调查是一种(BCDE)

A统计报表制度 B非全面调查 C就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D可同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的调查方法

E能够大致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调查方法

6.重点调查的实施条件是(CD)

A所研究问题比较重要 B没有能力进行全面调查

C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D调查目的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只须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少数重点单位能满足需要

E经费充裕

7.抽样调查的特点( BE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按照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

C目的在于推算反映全面情况的数据 D是一种定期进行的调查 E与典型调查相似

8.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BCE )

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 B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C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变量

9.在工业企业设备调查中( BCE )

A所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设备是报告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1

10.下列哪种调查方式属于面谈访问(DE )

ACAPI B 邮寄调查 C 电话访问 D 入户调查 E 街上拦截访问 11.产生登记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ABCD )

A 计量错误

B 记录错误

C 计算错误

D 编码错误

E 抽样错误 12.普查是一种(BCD )。

A 非全面调查

B 专门调查

C 全面调查

D 一次性调查

E 经常性调查

13.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的偷漏税情况进行调查,1月5日抽选5%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样本检查,这种调查是( ABC )。

A 非全面调查

B 一次性调查

C 不定期性调查

D 定期性调查

E 经常性调查 14.非全面调查是指( CDE )

A 普查

B 统计报表

C 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

E 抽样调查 15.统计台账的特点是(ABD )

A 按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

B 是一种账册

C 多是按时间排列进行一次性的汇总

D 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

E 只在生产班组设置

16.概率抽样的特点包括(AB )

A 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B 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值

C 有时是唯一可选择的调查方法

D 费用相对较低

E 时效性较差 17.原始记录必须具备的特点是(BD )

A 时效性

B 最初性

C 准确性

D 直接性

E 可操作性 18.下列有关概率抽样误差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CE )

A 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小

B 样本单位数目越多,误差越大

C 总体变异程度越小,抽样误差越小

D 总体变异程度越小,抽样误差越大

E 误差大小受抽样方法影响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 )

2.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式。(×)

3.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

4.调查时间是指开始调查工作的时间。(×)

5.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花费较大。(√ )

6.各种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因此不应提倡。(× )

7.要想通过非全面调查来取得全面资科,应选用典型谓查方法。(× )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是不一致的。(× )

9.统计报表是按国家有关法规颁布的,是必须履行的义务。故各级领导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都可以通过颁布统计报表来收集。(× )

10.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11.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 1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 13.有些调查必须也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

14.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比全面调查使用经费要多。(× ) 15.概率抽样调查存在抽样误差,但可以度量并控制。(√ )

●16.统计调查主要对原始资料的收集,有时也包括对次级资料的收集(√)。 ●17.调查表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 ●18.概率抽样调查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样本的抽取是按随机原则进行的(√)。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D )

A 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

B 总体标志

C 一总体与它总体

D 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 2.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 )

A 组中值

B 组距

C 组数

D 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3.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C )

A 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

B 分组组数的多少不同

C 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

D 分组的目的和方式不同 4.统计整理主要是对(C )的整理。

A 历史统计资料

B 统计分析资料

C 原始调查资料

D 综合统计资料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C ) A260 B215 C230 D285

6.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

A 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

B 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 各组单位数

D 总单位数

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B ) A 简单分组 B 复合分组 C 再分组 D 平行分组

8.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 A )

A 平行分组体系

B 复合分组体系

C 二者兼而有之

D 二者都不是 9.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 人口按年龄分组

B 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 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 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10.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A 简单分组 B 平行分组 C 复合分组 D 再分组 11. 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 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 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 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 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 A 上限所在组 B 下限所在组 C 任意一组均可 D 另设新组 13. 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 A 正例关系 B 反比例关系 C 乘积关系 D 毫无关系

14. 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 A 变量分组 B 属性分组 C 分组体系 D 复合分组

15.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6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B )

A710 B260 C1560 D3480

16.组距与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与组数(D ) A 没有关系 B 关系不确定 C 有正向关系 D 有反向关系

●17.将企业按规模大小分为大、中、小、微等几种,这种分组方法属于(A )。 A.简单分组 B.再分组 C.平行分组 D.复合分组

●18.将一个地区的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使用的分组形式最好为(B )。

A.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C.既可以是单项式分组,又可以是组距式分组

D.以上均不对 ●19.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组距式分组的图形是(C )。

A.饼图

B.条形图

C.直方图

D.柱形图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是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部分的统计方法。它( ABDE ) A 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B 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 C 是在统计总体之间进行的 D 对总体而言是分 E 对个体而言是合

2.统计分组有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种,下述人口总体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BD ) A 按性别分组 B 按年龄分组 C 按文化程度分组 D 按收入水平分组 E 按居住地区分组

A 品质数列

B 变量数列

C 组距数列

D 不等距数列

E 等距数列

4.对一些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不同分为三组:第一组80%—100%,第二组为100%—120%以上,则会:(ABE ) A 若将上述各组组别及次数依次排列,就是变量分布数列 B 该数列的变量属于连续变量,所以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迭 C 此类数列只能是等距数列,不可能采取异距数列

D 各组的上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100%应归第一组

E 各组的下限分别为80%,100%,120%,某企业计划完成100%应归第二组 A 简单表 B 简单分组表

C 调查表

D 分析表

E 时间序列表 6.在次数分配数列中(CD )

A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B 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C 各组频率大于0,频率之和等于1

D 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E 频率又称为次数

7.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ADE )

A 组中值=(上限+下限)÷2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组中值=上限÷2+下限

D 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

E 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 8.下面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BCE )

A 工厂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 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 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D 职工按工龄分组

E 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

9.统计整理的内容包括(ABCD )

A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B 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组综合汇总

C 编制统计表与分析表

D 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

E 与上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展变化情况 10.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ABC )

A 研究目的与任务

B 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

C 现象所处历史条件与经济条件

D 与过去的分组标志一致

E 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11.将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为60分一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E )

A 某学生的成绩如果是80分,他应该归入70-80分这一组

B 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

C 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

D 第三组组中值为75

E 它属于等距分组 12.按所起的作用不同,统计表可以分为(ABE )

A 调查表

B 汇总表

C 简单表

D 复合分组表

E 分析表 13.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ABC )

A 分组

B 汇总

C 编制统计图表

D 计算机录入

E 计算指标值 14.企业事业单位报送统计资料的组织形式(ABCDE )

A 邮寄报送

B 电话报送

C 计算机远程传输

D 使用磁介质报送

E 网上直报 ●15.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包括(ABCD )。

A.设计和编制整理方案

B.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和检查

C.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和汇总

D.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E.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16.统计分组的原则,一般包括(ABC )。

A.科学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互斥性原则

D.适用性原则

E.实效性原则

●17.将某班学生的某门课程考试成绩分为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共5个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E )。

A.某学生的成绩如果是80分,他应归入70~80分这一组

B.第一组的假定下限是50

C.相邻组组限是重叠的

D.第三组组中值是75

E.它属于等距分组 ●18.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一般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ABCD )。

A.总标题

B.横栏标题

C.纵栏标题

D.指标数值

E.格线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整理仅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关键一步。(√ )

3,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的依据。(√)

4.根据数量标志下的各变量值,很容易就能判断出现象性质上的差异。(×)

5.各组次数占总体次数的比值通常称为频数。(×)

6.某一变量分为两组:15~20,21~25,由此可以判断该变量为一连续变量。(×)

7.用组中值可近似地表示一组中各个体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

8.用统计表表示次数分布,各组频率相加之和应等于100%。(√ )

9.统计表是表述统计整理结果的唯一形式。(×)

10.统计分组实际上是通过保持组内统计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统计资料的差异性。(√) 11.复合分组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的并列分组。(×) 1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

14.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5.统计资料整理就是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分组,并按要求进行各种分析。(× )

16.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17.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就是复合分组。(√ ) 18.平行分组体系是要按照主要标志和次要标志对总体进行多次分组。(× ) 19.简单分组就是用简单标志进行的分组。(× )

20.对连续变量数列,既可以编制成单项式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成组距式变量数列。(× ) 21.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数与组距成正比关系。(×)

22.分布(分配)数列是反映总体各单位分配情况的数列。(√ )

23.在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如果重叠,则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本组。(× )

24.统计表的内容可分为主词和宾词两部分,前者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后者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 25.在统计分组中,频数实际上是各纽标志值的加权,用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 ) 26.所谓统计分布,就是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和相应的频率。(× ) 27.按品质标志分组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类型。(√ ) 28.统计汇总主要是计算标志总量。(×)

29.组距式分组中每组包含多个变量值。(√ )

30.统计分布是指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31.在变量分布中,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小于1。(√)

32.目前,对于大量统计资料,一般使用计算机汇总。(√ )

33.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的,表的左右两端不画纵线。(√ ) 34.钟形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

●35.分组变量是将统计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的依据(√)。 ●36.在分配数列中,各组的概率均大于0小于1(√)。 (四)综合应用题

3

A 单项式数列

B 品质数列

C 不等距数列

D 等距数列 (2)上述数列中的变量是(A )

A 日产量

B 工人数

C 日产量的具体数值

D 工人数的具体数值 (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B )

A 变量

B 频数

C 变量值

D 分组标志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C )

A 6 12 12 14 15 18 22 8

B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C 0.06 0.11 0.11 0.13 0.14 0.17 0.21 0.07

D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5)从表中可看出日产量80—90件组的工人数为14人,该人数包括(A ) A 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 B 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C 既包括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也包括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D 不包括日产量为80件的人数也不包括日产量为90件的人数

2.为了解北京市2013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这200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1)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的行为属于( C )。 A.统计资料 B.统计学 C.统计工作 D.以上都不是 (2)题干中的数列属于( D )。

A.单项式数列

B.品质数列

C.不等距数列

D.等距数列 (3)题干中的人数是( B )。 A.变量 B.频数 C.变量值 D.频率 (4)题干中的变量是( A )。 A.分数 B.人数

C.分数的具体数值

D.人数的具体数值 (5)题干中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C )。

A. 18 52 73 44 13

B. 0.18 0.52 0.73 0.44 0.13

C. 0.09 0.26 0.365 0.22 0.065

D.9 26 36.5 22 6.5

(6)抽中的200人中有人考试成绩为80分,则应归入( B )。 A.第三组 B.第四组

C.第三组或第四组均可以

D.第三组或第四组均不可以 (7)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所采用的抽样方式属于( A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8)题干中所进行的调查中,调查对象是( B )。 A.北京市2013年所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B.北京市2013年所有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C.北京市2013年每一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D.北京市2013年每一个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9)题干中所抽取的200人构成一个( B )。 A.总体 B.样本 C.总体单位 D.样本单位 ●(10)题干中最后一组的组中值是(

B )。 A.90 B.95 C.100 D.97.5

A.总体

B.样本

C.样本量

D.样本单位 (2)数列中的变量是(A )。

A.日产量

B.日产量的各个分组

C.工人数

D.工人数的具体数值 (3)数列中的工人数是(C )。

A.变量值

B.频率

C.频数

D.连续变量 (4)对该数列,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

B.最后一组的组中值为225

C.日产量200件的工人计入第五组

D.该数列组距为150 (5)如果用图形表现数据,最适合的图形是(C )。 A.柱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条形图 第四章 统计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A )

A 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B 总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C 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

D 个体现象的社会特征

2.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A )

A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D 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

E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B )

A 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

B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 基期指标和报告期指标

D 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

4.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是( C )

A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B 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 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 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5.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A )

A 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 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 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 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6.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的变动度,这是需要分别计算各自的( A )来比较。

A 标准差系数

B 平均差

C 极差

D 均方差

7.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D )

A 绝对数

B 绝对数和相对数

C 绝对数和平均数

D 相对数和平均数

8.统计指标体系是由(A )

A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B 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C 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D 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9.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7%,则期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D )

A 102.3%

B 94%

C 140% E 94.9%

10.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若计算平均指标宜采用(B )

A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B 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

C 几何平均数公式

D 简单算术平局数公式

11.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状况,则(D )

A 1000人为总体单位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B 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标志总量

C 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单位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D 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12.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 )

A 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 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 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 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D )

A 工资总额81.6亿元

B 2004年全省总人口6808.75万人

C 期末库存量 E 人均GDP

14.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某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出分别为500万元、700万元、600万元,各企业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分别为110%、115%、1055。则该公司工业总产出计划完成程度为(C )

A 110%

3105%

115%110%=++ B

110.3%

600700500600

105%700115%500110%=++?+?+?

C 110.1%105%600

115%700110%

500600700500=++ E 119.0%

1

113=++

15.某建设施工队盖一栋大楼,计划230天完成,实际290天完成,若求计划完成程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 )

A 计划完成程度为74%,没完成计划

B 计划完成程度为90.63%,超额9.37%完成计划

C 计划完成程度为110.34%,完成了计划 E 计划完成程度为110.34%,超额10.34%完成计划 A 113.05% 132.15% 168.6% B 13.05% 32.15% 68.8% C 113.05% 116.89% 127.74% E 13.05% 16.89% 27.74% ●17.最常用、最基本的平均指标是(A )。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众数 ●18.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16.3万人。以上指标依次为(C )。 A.时期指标 总量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时期指标 C.时点指标 总量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时期指标 ●19.常用的位置平均数包括(D )。

A.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众数

●20.根据我国国土面积和2010年底人口数计算我国人口密度属于(D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 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CBD )

A 生活质量

B 2001—2005年原煤产量87.4亿千瓦

C 某家庭的年收入5万元

D 2005年末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末增加1.8亿千瓦

E 空气污染

2. 时期指标的特点是( ACE )

A 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 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C 某时期的指标数值与该期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D 某时期的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该期时间长短无关

E 更长时期的指标数值可通过连续相加得到 3.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BE )

A 销售额

B 设备台数

C 产值

D 利税总额

E 库存 4. 下列属于两个总体间对比的相对指标为(AB )

A 比较相对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比例相对指标

E 结构相对指标 5. 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BCD )

A 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百分数

B 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

C 一种是以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等表示,另一种是复名数

D 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

E 一种是系数,另一种是复名数 6. 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BE )

A 200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

B 200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1695万人

C 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

D 2008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9亿元

E 2008年末北京共有卫生机构6590个

7. 按统计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来划分,统计指标可分为(BDE )

A 数量指标

B 总量指标

C 质量指标

D 相对指标

E 平均指标 8. 标准差系数是(BCDE )

A 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比值

B 可衡量平均指标不同的总体标志变动度的大小

C 标准差和平均数的比值

D 用相对数表现的标志变动度指标

E 离散系数

9.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BCDE )

A 百分数

B 千分数

C 系数或倍数

D 成数

E 复名数 10. 下列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ACD )

A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 比较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结构相对指标

E 强度相对指标 11.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BCD )

A 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百分数

B 一种是复名数,另一种是无名数

C 一种是以百分数、千分数、系数或倍数、成数等表示,另一种是复名数

D 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以分子分母的复合单位计量

E 一种是系数,另一种是复名数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DE )

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1.3% B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C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5

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4680元/人年 E 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3张

13.2008年全国居民消费支出为80120.5亿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支出21114.9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59005.6亿元。若求比例相对指标,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AD )

A 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B 不同总体中某部分数值/不同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C 总体中某部分数值/总体中全部数值 D21114.9:59005.6 E21114.9:80120.5

14.某城市人口数为20万人,零售商业机构600个,求该城市零售商业网密度,并指出此概念的定义。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DE )

A 商业网密度正指标333人/个,逆指标3个/千人

B 商业网密度为比例相对指标

C 商业网密度为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总量指标之比

D商业网密度为强度相对指标

E商业网密度正指标3个/千人,逆指标333人/个

15.下列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ABC)

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1.3%

B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C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5

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4680元/人年

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3张

●16.平均指标按照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分为(ABCDE)。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17.对于一组数值型数据,根据所有变量值计算的平均数,称为数值型平均数,包括(ABC)。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18.分组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E)。

A.次数对平均数的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

B.次数又称为权数

C.次数可以用比重的形式表示

D.次数的总和等于100

E.各组比重之和等于100%

●19.一组数据:60,30,50,80,100,70,90,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C)。

A.算术平均数是68.57

B.中位数的70

C.没有众数

D.中位数是80

E.众数是7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对于一个特定研究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有若干个。(×)

2.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每个单位在某个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3.平均指标代表了总体各单位某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它抵消了标志数值的差异。(√)

4.平均指标可以使不同的总体具有可比性,并能以此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如分析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平均工资水平的关系等。(√)

5.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上的区别在于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即权数的不同。(√)

6.在分组数列中,各组的次数fi有权衡各组变量值轻重的作用,某组的变量值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

7.在分组数列中,某一组的次数越大,则该组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二是受权数的影响。(√)

9.只掌握各组的标志值和各组的标志总量,则用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指标。(√)

10.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11.标志变异指标能衡量平均指标对总体单位某个标志的代表性程度。平均差能够综合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12.标准差愈大说明标志变动程度愈大,因而平均数代表性愈大。(×)

13.可以用标准差直接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标志变动的大小。(×)

14.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15.人数、吨公里、米、台时、亿元为实物单位。(×)

16.马力/台、千瓦时、艘、工日为实物单位。(×)

17.不同的实物单位可以进行汇总,指标的综合性能较强。(×)

18.总量指标还可以表现为同质总量之差的绝对数。(√)

19.在变量数列中,影响平均数大小的是次数本身。(×)

20.两个指标的统计方式、统计时间、统计手段、计算价格以及计算方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才能计算相对指标。(×)

21.平均指标就是数值平均数。(×)

22.两个指标的经济内容、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以及计算单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才能计算相对指标。(√)

23.统计设计意义上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计量单位和指标数值等三个要素。(×)

24.统计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量,它是许多个体现象的数量综合的结果。(√)

25.某个概念有了质的规定性,就能成为统计指标。(×)

26.数量指标一般用相对数的形式来表示。(×)

27.质量指标通常以绝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

28.统计指标体系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29.“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亿元”是一个要素完整的统计指标。(×)

30.质量指标是反映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指标。(×)

3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

32.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不能转变为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33.职工人数是时点指标,人均工资是时期指标。(×)

34.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35.相对指标必须是同类现象的指标相比。(×)

(四)综合应用题

(1)各组组中值为( D )

A 400 500 700 900 1100

B 200 400 600 800 1200

C 400 600 800 1000 1200

D 300 500 700 900 1100

(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C )

A简单算术平均 B调和平均

C加权算术平均 D几何平均

(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 C )

A甲823.74元乙832.74元

B甲838.66元乙823.74元

C甲823.74元乙838.66元

D甲838.66元乙832.74元

(4)有关甲乙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CE )

A甲企业标准差160元,乙企业标准差170.5元

B甲企业标准差大于乙企业标准差,甲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C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

D平均指标不相同的总体,可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

E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7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A )

A加权算术平均 B简单算术平均

C调和平均 D几何平均

(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 A )

A 26.8件

B 28件

C 25.7件

D 27.8件

(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 ABE )

A结构相对指标 B15% 20% 35% 30%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数之和大于等于100

E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

(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B )

A简单算术平均 B加权算术平均

C加权调和平均 D简单调和平均

(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 D )

A甲企业72件乙企业67件 B甲企业67件乙企业70件

C甲企业75件乙企业85件 D甲企业67件乙企业72件

(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 D )

A 件

07

.

14

=

δ件

24

.

11

=

δ

B件

24

.

12

=

δ件

07

.

14

=

δ

C件

24

.

11

=

δ件

24

.

12

=

δ

D件

07

.

14

=

δ件

24

.

12

=

δ

(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B )

A%

20

=

V%

17

=

V B%

21

=

V

%

17

=

V

C%

20

=

V%

21

=

V D%

21

=

V

%

18

=

V

(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 B )

A甲大乙小 B乙大甲小

C法判断 D代表性相同

4.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

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请回答:

(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D )。

A.160%,超额60%完成计划

B.96.84%,没完成计划

C.96.84%,超额2.16%完成计划

D.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

(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A )。

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

B.150%,超额50%完成计划

C.94%,没完成计划

D.94%,超额6%完成计划

5. 为了解北京市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

查,这200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

(1)题干中200人的平均成绩是( B )。

A.74

B.74.1

C.75

D.75.1

(2)上述平均成绩的计算所采用的方法是(C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加权算术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3)题干中200人的成绩标准差是(A )。

A.10.45

B.10.54

C.11.45

D.11.54

(4)题干中分组数列的离散系数是(B )。

A.0.16

B.0.14

C.0.15

D.0.13

(5)离散系数的意义是( B )。

A.离散系数越大,均值的代表性越强

B.离散系数越大,均值的代表性越弱

C.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强

D.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弱

(6)将北京市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平均成绩与上海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平均成绩相比较,得到( C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若计算苹果的平均价格,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

A加权调和平均 B简单调和平均 C简单算术平均 D加权算术平均

(2)三个摊位的销售量依次为(C)

A 20.31斤 11.11

斤 23.3斤 B 11.11斤 20.31斤 23.3斤

C 23.3斤 20.31斤 11.11斤

D 11.11斤 23.3斤 20.31斤

(3)苹果的平均价格为(C)

A 3.5元/斤

B 3.2元/斤

C 3.38元/斤 D3.7元/斤

(1)甲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千件)(A)。

A.26.8

B.28

C.25.7

D.27.8

(2)乙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千件)(A)。

A.19.5

B.19.88

C.20

D.25

(3)甲、乙两企业的标准差(千件)依次分别为(B)。

4

5

A.1.06,9.47

B.1.03,9.47

C.21.2,89.75

D.21.2,9.47 (4)甲、乙两企业的标准差系数依次分别为(D )。

A.33.3%,24.3%

B.5.15%,11.8%

C.26%,10.9%

D.3.84%,48.6% (5)甲、乙两企业平均月产量的哪个更具代表性,正确的选项是(C )。 A.代表性相同 B.甲小乙大 C.甲大乙小 D.无法判断

第五章 时间数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D )

A 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减1

B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C 环比发展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的平方根

D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2.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B )

A 水平法

B 累计法

C 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 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3.已知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A )

A 水平法

B 累计法

C 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D 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4.总速度是( A )

A 定基发展速度

B 环比发展速度

C 定基增长速度

D 环比增长速度

5.以1980年未基期。2006年为报告期,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应开( C )次方。

A28 B27 C26 D25

6.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00年比199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1996—2000年间科技投入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B ) A 5%6.58 B 5%6.158 C 6%

6.58 D 6

%

6.158

7. 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 D )

A 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B 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

C 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减1

D 二者无直接代数关系

8.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C )

A 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B 相对指标时间序列

C 时期数列

D 时点序列

9. 在时间序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基础的是(A )

A 发展水平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10.假定某产品产量2007年比1997年增加了2355,则1997年-2007年期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B ) A 9%135 B 10335%

C 10%235

D 9%

335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就可计算( AC )

A 平均发展速度

B 平均发展水平

C 定基发展速度

D 逐期增长量

E 累计增长量

2.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 ACE )

A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 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D 基期发展水平与报告期发展水平之比

E 总速度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BCDE )

A 指标数值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B 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

C 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应该一致

D 指标数值的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 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一致

4.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采用的指标有(ABD )

A 发展水平

B 发展速度

C 增长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E 平均增长速度 5.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BE )

A 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 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 某市近5年企业数

D 某商场个季末商品库存量

E 某商场1990年-2006年商品销售额 6.定基增长速度等于(ACD )

A 累计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B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减1

D 定基发展速度减1

E 逐期增长量分别除以基期水平 7. 时点序列的特点有( BD )

A 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有关

B 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

C 数值相加有实际意义

D 数值相加没有实际意义

E 数值是连续登记得到的

8.时间序列的特征主要有(ABCE )

A 长期趋势

B 季节变动

C 不规则变动

D 随机变动

E 循环变动

●9.2013年,初步核算,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BCE )。

A.7.7%是增长速度

B.7.7%是环比增长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是107.7%,也称年速度

D.7.7%是2013年与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的结果

E.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减去100%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

2.保证时间序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

3.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减1。(√ )

4.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点。(× )

5.若将某市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时间数序属于时期数列。(×)

6.平均增长速度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市2013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1)关于此数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BD )

A 属于时期数列

B 属于时点数列

C 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可以相加

D 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都不能相加

(2)2013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C )万人。

A 145.02

B 145.07

C 145.12

D 145.15 =

12.14524422

28

.1485.149425.1491.144421.1445.142225.1422.140=+++?++?++?++?+ (3)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A )

A 月度数据

B 季度数据

C 半年度数据

D 年度数据 2.某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1)该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 AC ) A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 数量指标时间数列 C 时期数列 D 时点数列

(2)该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 B ) A 10.33 B 12.40 B 42.00 D 62.00

(3)该企业2008年—2013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C ) A 51200262- B 61200262-

B 12002625- D 1200

2626-

(4)该企业2008年—2013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 D ) A 239.33 B 239.14

C 237.43

D 234.17

(1)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是( C )。 A.GDP 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2)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是( D )。 A.GDP 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3)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 )。 A.GDP 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题干中的几个数 (4)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B )。 A.GDP 数列 B.人口数列 C.三产比重数列 D.人均工资数列 (5)十五期间,我国年均GDP 为( A )。 A.14.18万亿元 B.13.47万亿元 C.15.83万亿元 D.13.14万亿元

(6)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平均数为( B )。 A.13.40亿人 B.13.04亿人 C.14.03亿人 D.14.30亿人

(7)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 的累计增长量为(D )。 A.19.10万亿元 B.20.01万亿元 C.8.39万亿元 D.20.10万亿元

(8)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 的平均增长量为( C )。 A.3.35万亿元 B.2.23万亿元 C.2.51万亿元 D.2.87万亿元

(9)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常需要计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 A )。 A.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逐期增长量 D.累计增长量之积等于逐期增长量

(10)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B )。 A.106.27% B.107.02% C.6.27% D.7.02%

(11)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 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A )。 A.302.62% B.3.02% C.2.62% D.202.62%

(12)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A )。 A.114.85% B.104.85% C.113.09% D.103.09%

(13)计算上述平均发展速度时使用的方法是( A )。 A.水平法 B.累计法 C.叠加法 D.换算法

(14)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时,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 B )。 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5)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 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D )。 A.302.62% B.3.02% C.2.62% D.202.62%

(16)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 A.14.85% B.4.85% C.13.09% D.3.09%

(1)GDP 、年末总人口时间序列分别是(A )。 A.时期序列,时点序列 B.时期序列,时期序列 C.时点序列,时期序列 D.时点序列,时点序列 (2)十一五时期我国年均GDP 为(B )。

A.33.95万亿元

B.30.77万亿元

C.28.73万亿元

D.34.47万亿元 (3)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平均数为(D )。

A.11.09亿人

B.13.31亿人

C.13.27亿人

D.15.93亿人 (4)2005年至2012年我国GDP 的累计增长量、年平均增长量依次分别为(C )。 A.33.95万亿元,4.33万亿元 B.33.45万亿元,4.18万亿元 4.24万亿元

180.89%

B.2012年GDP 比2011年增长了9.8%

C.计算2005年至2012年我国GDP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需要开8次方

D.计算2005年至2012年我国GDP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需要用年平均发展速度减1 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反映现象总规模或总水平变动程度的指数是( B )

A 质量指标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

C 平均指数

D 个体指数 2.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 B )

A 个体指数

B 总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数

3.某企业2007年总生产成本比2006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D )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5.公式∑∑=

W

K 称为( A )。

A 固定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

B 固定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公式

C 综合指数公式

D 指数体系公式 6.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A )作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

B 报告期质量指标

C 基期数量指标

D 报告期数量指标 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D )作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

B 报告期质量指标

C 基期数量指标

D 报告期数量指标

8.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了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B )

A 97%

B 103.09%

C 3%

D 109.13%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物价指数,则有:1/0.97=1.0309

同样多人民币就是销售额指数不变为100%,少买3%的商品就是销售量指数为1-3%=97%

9.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B)

A 增长

B 降低

C 不变

D 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

10.平均指数是通过某项指数加权平均而成的,该项指数是(A)

A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 C 质量指标指数 D 个体指数

11.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依据是(C)

A 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不同

B 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

C 按总指数计算方法不同

D 按确定同度量因素原则的不同

●12.某零售企业2013年总销售额比2012年上升60%,销售量增长了25%,则销售价格提高了(A)。

A.28%

B.128%

C.140%

D.40%

●1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A)。

A.应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应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应以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应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1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D)。

A.应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应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应以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应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综合指数( ABC )

A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B可变形为平均指数

C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形成的指数

D是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而得到的指数

E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总指数

2.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 ACD )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68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

3.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 ABCD )

A应根据指数的内容来决定

B在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C在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D在实际应用中,可将不变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

E应根据基期或报告期资料是否全面来决定

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CE )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5.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BDE )

A产品销售量指数 B产品成本指数 C工业总产出指数

D零售物价指数 E劳动生产率指数

6.编制综合指数首先必须明确的概念有( AB )

A指数化指标 B同度量因素 C数量化指标

D权数 E指标间的数量关系

7.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ACD)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68万元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

8.指数的作用有(ABCDE)

A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 B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程度

C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D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 E对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

9. 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BCD )

A综合指数法 B平均指数法 C数量指标指数法

D质量指标指数法 E因素指数法系

10. 假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115.4%,则说明(BCD)

A甲商品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B甲商品零售物价可能超过15.4%

C甲商品零售物价可能低于15.4% D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5.4%

E总体上看,零售物价上涨了115.4%

11.某产品的生产成本2001年为20万元,比2000年多支出了0.4万元,单位成本2001年比2000年降低2%,则(ACDE)

A生产总成本指数为102% B单位成本指数为2%

C产品产量指数为104% D单位成本指数为98%

E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总成本为0.408万元

2000年生产成本=20-0.4=19.6,则生产成本指数=20/19.6=102%;单位成本降低2%,则,单位成本指数=100%-2%=98%。而生产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产量指数,则产量指数=1.02/0.98=104%,又因为单位成本指数=20/P0*Q1,则,P0*Q1=20/0.98=20.408,则有:由于单位成本而节约的市场总成本=20-20.408=0.408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2.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3.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困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4.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

5.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6.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7.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7年工业总产出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7年的工业总产出是1990年的1.348倍。(√)

8.指数体系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属于静态指数。(×)

●10.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四)综合应用题

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 A )

A、107.69%

B、116.35%

C、92.86%

D、90.56%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B )

A、105.67%

B、108.04%

C、90.28%

D、94.62%

(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09%,增加16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

(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5.38%,减少12万元

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 A )

总成本指数=产量总指数*成本总指数=115.02%*94.44%=108.62

A、108.62%

B、118.04%

C、92.05%

D、98.45%

(2)产量总指数为( B )

01

00

q

p q

I

p q

=

∑=(350*60+180*50+30*200)/(350*50+180*50+30*160)= 36000/31300=115.02%

A、114.86%

B、115.02%

C、86.94%

D、87.06%

(3)成本总指数为( B )

11

01

p

p q

I

p q

=

∑=(320*60+176*50+30*200)/(350*60+180*50+30*160)=34000/36000=94.44%

A、96.57%

B、94.44%

C、105.88%

D、106.65%

(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C )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

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

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减少2000元

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减少1235元

由(3)中单位产品成本指数94.44%,则有:100%-94.44%=5.56%;减少量=34000-36000=-2000元

(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 )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由(2)中产量指数115.02%,则有:115.02%-100%=15.02%;减少量=36000-31300=47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

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减少4087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减少4050元

(1)题干中彩电销售量变动的相对数是一个( D )。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

(2)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可以计算得到(ABCD)。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总指数

(3)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属于(A )。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总指数

(4)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属于( B )。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总指数

(5)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属于(D )。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总指数

(6)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为(A )。

A.106.82%

B.106.38%

C.113.64%

D.105.83%

(7)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为(B )。

A.106.82%

B.106.38%

C.113.64%

D.105.83%

(8)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为(C )。

A.106.82%

B.106.38%

C.113.64%

D.105.83%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5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

额增加15万元

B. 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2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

额增加18万元

C. 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8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

额增加12万元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增加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82%、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

增加6.82%

B.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38%、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

增加6.38%

C.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增加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82%、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

增加6.38%

D.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增加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38%、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

增加6.82%

第七章统计报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统计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用于对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进行反

映、指导和(A )

A监督 B掌握 C调控 D总结

2.统计报告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的工具主要是文字和(C)

A表格 B 图形 C数据 D案例

3.统计报告实用性的前提和条件是(D)

A客观 B 全面 C时效 D真实

4.在撰写统计报告时,要有机地结合统计数据和(C)

A统计案例 B 统计方法 C统计语言 D统计指标

5.统计报告分为一产、二产、三产。其划分标准是(B)

A所分析的范围 B 所分析的部门 C所分析的深度 D所分析的时间

6.利用企业发展现状的各项指标数据整理而成的数列称为(B)

A纵向数列 B 截面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7.我国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研究企业的切入点是(A)

A企业同时期指标值 B 企业各时期指标值 C企业发展影响因素 D企业发展目的

6

8.每篇统计报告都应该有明确、新颖、独特的观点,统计报告的中心内容、基本思想、核心观点常常集中体现于(A)

A标题 B 开头 C正文 D结尾

9.副标题从范围、时间、内容等方面对正标题加以限制、补充或说明,前面一般会加上(B)

A引号 B破折号 C书名号 D冒号

10.好的标题必须具备三点:贴切、简洁和(D)

A实用 B 时尚 C全面 D新颖

11.初稿要成为定稿,需要经历(A)

A润色修改 B 谋篇布局 C收集资料 D标明观点

12.修改统计报告时,观点的审核在于审核观点的(B)

A完整性 B 正确性 C实用性 D时效性

●5.《小氮肥工业的出路何在》统计报告的题目属于(C)。

A.主题式

B.观点式

C.提问式

D.研究式

●6.统计报告修改的方法,不包括(A)。

A.结构优化法

B.征求意见法

C.对比衡量法

D.自我推敲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统计报告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下列属于其自身的一些文体特点是( ACDE)。

A.科学性

B.全面性

C.实用性

D.专业性

E.时效性

2.统计报告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包括( BCDE)。

A.数据的采集方法

B.数据的整理方法

C.数据的分析方法

D.数据的推算方法

E.数据的预测方法

3.统计报告按其所分析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宏观统计报告和微观统计报告,下列属于微观统计报告的有(ADE)。

A.生产统计报告

B.综合统计报告

C.专题统计报告

D.劳工统计报告

E.销售统计报告

4.撰写统计报告需要每个作者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包括(ABCDE )。

A.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B.了解现行法律、政策和客观环境

C.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

D.熟知企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E.具备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源于(BCE)。

A.经济核算

B.统计核算

C.会计核算

D.资本核算

E.业务核算

6.写好统计报告的前提是熟悉每一个统计指标的(CDE)。

A.起源

B.背景

C.含义

D.口径

E.计算方法

7.要写好统计报告,就要苦练基本功,具体练习的方面包括:( ACDE )。

A.从报表数字写起

B.从大的内容写起

C.从结构简单的写起

D.从描述写起

E.从模仿写起

8.撰写统计报告的具体步骤包括选题定向、收集资料、标明观点和(ABC )。

A.谋篇布局

B.遣词造句

C.润色修改

D.规划结构

E.总结归纳

9.选择适合自己撰写的题目是指(ABD)。

A.有条件撰写

B.有能力撰写

C.有精力撰写

D.有兴趣撰写

E.有价值撰写

10.资料在统计报告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CD )。

A.文字

B.案例

C.数字

D.图表

E.引言

11.在统计报告中,从内容上看,资料主要有(ACD)

A.政策型资料

B.信息型资料

C.情况型资料

D.统计型资料

E.综述型资料

12.资料的使用需要进行选择,选择要求包括(BCE)。

A.选择容易搜集、整理的资料

B.选择最能说明情况、阐明观点的资料

C.选择真实可靠的资料

D.选择时效性高的资料

E.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13.统计报告的题目类型主要有(BCDE)。

A探讨式 B 主题式 C 观点式 D 提问式 E 正副标题合用

14.统计报告文章的提纲的内容一般包括(ACD)

A 主题思想

B 中心内容

C 篇章结构

D 所需要资料的名称、来源以及加工整理的方法

E 总论点和分支论点

15.要改好一篇统计报告,需要掌握修改的方法。一般,统计报告的修改方法包括(BCE)

A 浏览疏通法

B 征求意见法

C 自我推敲法

D 转换创新法

E 对比衡量法

16.下列属于资料的核实内容的是(ABDE)

A 真实性

B 准确性 C贴切性 D 时效性 E完整性

17.统计报告尤其特有的论证方法,包括(ABCDE)

A 提问和定义

B 分类和举例

C 比较和引用

D 假设和推断

E 数字和图表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写好统计报告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统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技能,也是其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体现。(√)

2.统计报告的时效性不是必要的,一些过时的统计报告能够反映过去的一些状况,从而能够被用于前后时段的对比分析。(×)

3.专题统计报告是对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在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统计报告。(×)

4.统计报告撰写人员应从总体上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规律,同时从局部进行观察。(√)

5.统计报告撰写者要选择适合自己撰写的题目和有新意、有价值的题目。(√)

6.撰写统计报告时要选择有待于研究的题目、选择可深入研究的题目、选择观点没有争议的题目。(×)

7.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只会在统计报告的撰写之前进行。(×)

8.提问式的题目是指以设问方式提出分析报告所要分析的问题,以引起注意和思考,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文章的题目就是整篇文章所要回答和研究的问题。(√)

9.所谓遣词造句,就是要在观点明确的基础上,按照事先拟定的框架结构,把收集、整理好的文字、数字、图形,根据说明问题或阐述观点的需要有机地组合起来。(√)

10.文字的斟酌要力求文章语言的通顺,不要求文章语言的简洁。(×)

●11.熟悉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含义、口径和计算方法对统计分析,写好统计报告至关重要(√)。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组分别计分,在每组选项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某统计工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北京碘盐为何脱销》的统计报告,研究了2009年7月的碘盐销售现状,但到2010年6月才成稿。

(1)该统计报告的题目类型是(C)

A 主题式

B 观点式

C 提问式

D 中心式

(2)本篇统计报告不能满足(A)

A 时效性

B 完整性

C 准确性

D 代表性

(3)该篇统计报告不属于(A)

A 宏观统计报告

B 微观统计报告

C 销售统计报告

D 专题统计报告

统计实务

第八章统计实务基本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统计报表制度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对同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关于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具有权威性和( C )。

A.具体性

B.有效性

C.法规约束性

D.统一性

2.统计报表制度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这样分类是按照( A)。

A.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

B.统计调查单位的不同

C.统计调查性质的不同

D.统计调查地点的不同

3.周期性普查通常是为了详细地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属于( B)。

A.重点调查

B.全面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4.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组织者是(C )。

A.国家统计局

B.国家发改委

C.国务院

D.中央及地方政府

5.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进行的年份是(B )。

A. 2011年

B. 2010年

C. 2009年

D. 2008年

6.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计调查制度的部门是( C)。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政府综合统计机构

D.地方各级政府

7.统计调查项目制定必须贯彻的原则是精简效能和( A)。

A.成本核算

B.事后监督

C.按部就班

D.层层审批

8.地方普查机构要聘用或抽调具有相关专业和统计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并负责进行业务培训,

考核合格后,颁发普查指导员证或(B )。

A.调查员证

B.统计从业资格证

C.统计师证

D.普查员证

9.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是(D )。

A.工业统计

B.农业统计

C.人口统计

D.基本单位统计

10.我国的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法人单位和( B)。

A.经营活动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

C.企业活动单位

D.事业单位

l1.企业一套表的报送单位是( C)。

A.经营活动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

C.法人单位

D.事业单位

12.纳入企业一套表范围的调查单位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或省级统计局数据中心报送原始数据时要求统一采取的方式

是( C)。

A.上交纸质数据报表

B.口头上报

C.联网直报

D.电话汇报

13.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C )。

A.经济水平

B.经济活力

C.经济结构

D.经济目标

14.GDP按照现价和不变价分别核算,现价核算采用的是当期的价格,不变价核算采用的价格则是( C)。

A.上期的

B.当期的

C.固定基期的

D.预计的下期的

15.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是用以反映一定时期全国或某一地区工业生产增减变动的相对数,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B)。

A.小数

B.百分数

C.指数

D.对数

16.现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统计和计算的组织实施单位是(B )。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国家发改委

D.地方各级政府统计部门

1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C )。

A.经济水平

B.消费能力

C.通货膨胀程度

D.收支差额

18.负责CPI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的单位是(D )。

A.国务院

B.国家发改委

C.各级人民政府

D.国家调查队系统

19.全国CPI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发布,发布频率为( B)。

A.每周一次

B.每月一次

C.每季一次

D.每年一次

⒛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的现行对比基期为( C)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21.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简称( B)

A.CPI

B.PPI

C. GDP

D.IPI

22.计算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时, 确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调查方式是( B)。

A.主观选样

B.随机抽样

C.主观选样和抽样相结合

D.全部入样

23.在获得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数据时,应结合访问调查和( C)。

A定期报表 B.行政记录 C.日记账 D.居民回忆

24.在计算粮食产量时,薯类折算粮食的比例为(D )。

A.2:1

B.3:1

C.4:1

D.5:1

25.能源消费总量核算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别是供应和( A)。

A.消费

B.生产

C.分配

D.使用

26.国家统计局发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季一次,其中限额以上部分(B )。

A.每周一次

B.每月一次

C.每季一次

D.每年一次

●27.按照“统一标准,一库在线,分级维护,及时更新”模式,建立的工程是(A)。

A.基本单位名录库

B.企业一套表制度

C.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

D.联网直报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统计报表制度关于统计制度方法要素作出了规范表述和统一规定,主要包括统计指标、统计表式、统计对象和

(ADE )。

A.统计范围

B.调查时间

C.调查地点

D.调查方法

E.调查频率

2.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和( AD)。

A.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B.单位统计报表制度

C.企业统计报表制度

D.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E.机关统计报表制度

3.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和( BC)。

A.定期性普查制度

B.经常性调查制度

C.非经常性调查制度

D.随机性调查制度

E.长期性普查制度

4.2003年,我国对国家普查项目及其周期安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ABC )。

A.农业普查

B.人口普查

C.经济普查

D.工业普查

E.基本单位普查

5.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凡通过一些调查方法能够满足需要的,不得组织开展全面调查。这些调查方法包括(BCD )。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行政记录

D.,重点调查

E.经验推估

6.法人单位包括(ABCDE )。

A.企业法人

B.事业单位法人

C.机关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E.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7.企业一套表在组织实施上实行的方式是(AC )

A.统一布置

B.统一上报

C.集中采集

D.集中处理

E.集中管理

8.实施企业一套表的要求包括(ABCDE )。

A.统一设计报表制度

B.统一管理调查单位

C.统一数据采集处理方式

D.规范统计工作流程

E.统一布置与分专业负责相结合

9.以下属于纳入一套表制度的企业调查表有(BCDE )。

A.工业活动

B.调查单位基本情况

C.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D.科技活动

E.信息化情况

10.企业统计指标元数据标准规定和定义了统计指标的(BDE )。

A.定义属性

B.基本属性

C.单位属性

D.管理属性

E.数据属性

11.统计分组和目录元数据标准规定和定义了(BD )。

A.定义属性

B.基本属性

C.单位属性

D.管理属性

E.数据属性

12.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ABD)

A.生产法

B.收入法

C.产品法

D.支出法

E.消费法

13.年度GDP生产核算的主要资料来源有(ABD)。

A.统计资料

B.行政管理资料

C.企业收支资料 E.单位收支资料

D.会计决算资料

14.由于工业统计调查的范围和频率不同,工业增长速度分为(DE)。

A.规模以下工业增长速度

B.中小型工业增长速度

C.大型工业增长速度

D.全部工业增长速度

E.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

15.中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组成部分包括(BE )。

A.工业生产者生产价格指数

B.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C.工业生产者消费价格指数

D.工业生产者出口价格指数

E.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16.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BCDE )。

A.生产性收入

B.工资性收入

C.家庭经营收入

D.财产性收入

E.转移性收入

17.计算单位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时:要使用的指标是( CE)。

A.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B.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C.能源消费总量

D.工业生产增长速度

E.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发布口径, 构成部分为(AD )。

A.固定资产投资

B.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C.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D.农户固定资产投资

E.个人固定资产投资

19.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中,统计范围涵盖了160万家城镇单位,包括全部国有单位和(ABCDE )。

A.城镇集体单位

B.联营经济单位

C.股份制经济单位

D.外商投资经济单位

E.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报表制度仅仅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依法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

2.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

7

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3.周期性普查主要用来收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的全面调查报表收集的信息资料,以搞清重要的国情、国力。(√)

4.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3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6的年份实施。(×)

5.国家统计局负责管理和协调国家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6.统计调查项目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充分考虑基层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的承受能力,调查项目所需经费由各方筹集解决。(×)

7.未办审批手续的的统计调查项目,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开展统计调查,一律视为违法统计调查。(√)

8.全面调查的一种方式是政府统计部门按照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逐级布置,直到调查对象,再自下而上逐级上报。(√)

9.重点调查是对一些特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等,其组织方式与抽样调查相类似。(×)

10.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

11.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12.法人单位只能位于一个活动场所,并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

13.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中,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14.企业一套表的统计范围中,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15.全部工业增长速度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工业,按月度统计、计算和公布。(×)

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17.国家统计局编制CPI的基本方法为:固定一篮子居民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以及各个项目在篮子中的权数,通过对比报告期与基期的权数金额反映价格变动情况。(√)

18.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扣除当年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及缴纳各种税费后的收入总和。(×)

19.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及分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每月一次。(×)

20.核算能源消费总量时,可以重复计算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2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批发单位、2000万元的零售单位、2000万元的住宿和餐饮单位。(×)

●23.我国统计单位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24.对统计单位按照在地统计原则调查,对含有多个法人单位的多法人联合体,应将多个法人单位作为一个统计单位(×)。

●25.工业增长速度是以工业总产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

●26.全国CPI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对外发布,每季度一次(×)。

●27中国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由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组成(√)。

23.联网直报系统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数据汇总效率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组分别计分,在每组选项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1.某户农村居民家中有常住人口4名,某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如下:家庭总收入为10万元,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2.2万元,税费支出3000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2400元,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14000元。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ABCD)

A工资性收入 B家庭经营收入 C财产性收入 D转移性收入

(2)该调查户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A)

A14650元 B25650元 C11720元 D10200元

(3)该被抽中的居民家庭提供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数据时,可采用的方式包括(BC)

A农村家庭统计报表 B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日记账

C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 D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月记账

(4)抽取农村的调查住户时,采取的方法为(BCD)

A重点抽样 B多阶段抽样 C对称等距 D随机抽样

第九章统计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类标准是由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分类所做的统一规定,一般发布形式是国家标准或(A )。

A.统计标准

B.地方标准

C.国际标准

D.信息标准

2.统计分类标准是由专家起草,经有关部门反复协商一致后,由主管部门发布实施的,其依据的基础是科学理论和(B )。

A.专家经验

B.政府规定

C.常用习惯

D.社会实践

3.统计分类标准由主管部门发布后应保持稳定,尽可能使用较长的时期,避免由于频繁地修订而影响统计资料的(C )。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可比性

D.实用性

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由本体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其中本体代码有八位,校验码有(A )。

A.一位

B.二位

C.三位

D.四位

5.单位代码由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赋予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该证书的制订部门是( D)。

A.统计部门

B.质监部门

C.质检部门

D.技术监督部门

6.《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分类标准划分的门类数为( B)。

A. 10

B.20

C. 56

D.96

7.统计用区划代码的位数为( B)。

A. 10

B.12

C. 16

D. 18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发布单位是(C)。

A.国家统计局

B.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D.国务院

9.为了全面完整地反映我国区划情况,以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国家统计局规定了村级区域的编码规则,用统计用区划代码的10~12位表示( D)。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县(区、市、旗)

C.乡、镇(街道办事处)

D.居委会、村委会

10.在餐饮业中,从业人员在10~100人、营业收入在100~2000O万元间的企业属于( C)。

A.大型企业

B.中型企业

C.小型企业

D.微型企业

11.对于企业划分指标中的营业收入, 限额以下批发与零售业企业采用的代替指标是( C)。

A.主营业务收入

B.营业额

C.商品销售额

D.资产总额

12.对于企业划分指标中的营业收入, 限额以下住宿与餐饮业企业采用的代替指标是( B)。

A.主营业务收入

B.营业额

C.商品销售额

D.资产总额

1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门类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采矿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房地产业

●12. 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以下属于第三产业的是(D)。

A.渔业

B.制造业

C.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D.房地产业

●14.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按(B)处理。

A.集体控股

B.国有控股

C.私人控股

D.其他

●15.根据《居民消费支出分类》,将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C)。

A.8层

B.24层

C.3层

D.80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随着统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统计信息的(ABCDE )。

A.质量

B.类型

C.传递方式

D.加工深度

E.速度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基本概念和(ABE )。

A.统计分类标准

B.核算原则和方法

C.核算标准

D.指标体系

E.基本表式和账户

3.统计分类标准化的特点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和( BCDE)。

A.同一性

B.统一性

C.强制性

D.稳定性

E.通用性

4.统计分类标准对每个分类对象都做出了统一规定,包括分类对象的名称、定义和( BDE)。

A.内容

B.计量单位

C.范围

D.计算方法

E.代码

5.《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以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对象,以实际建设为划分依据,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AD )。

A.城镇

B.东部

C.西部

D.乡村

E.中部

6.《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BCDE )。

A.巨型

B.大型

C.中型

D.小型

E.微型

7.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控股情况,2005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关于统计上对公有和非公有控股

经济的分类办法》,将企业控股情况分为国有控股、集体控股和( ACDE)。

A.私人控股

B.单位控股

C.港澳台商控股 E.其他

D.外商控股

●8.根据最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下列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BCE)。

A. 农、林、牧、渔服务业

B.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C.金融业 E.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D.房地产业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信息作为全社会共有的财富,只有实现了统计分类标准化后,才能借助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达到真正的

信息资源共享。(√)

2.统计分类标准由主管部门发布后应保持稳定,尽可能使用较长的时期,避免由于频繁地修订而影响统计资料的可比

性。(×)

3.组织机构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注册、依法登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

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可以改变的代码标识。(×)

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分类标准共分为96个大类,96个大类代码用两位阿拉伯数宇01到%表示。(×)

5.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8位代码组成,县以下区划代码由9~12位代码组成,按照国家标准《县以下行政区划代

码编制规则》(GB/T10114-1988)和国家统计局制订的村级代码编制规则编制。(×)

6.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的代码,用6位阿拉伯数字分为3层,每层2位,分别代表我国的省(白治区、

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的名称。(√)

7.《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住宿和餐饮业。(×)

8.在仓储业中,从业人员在100~200人、营业收入在1000~30000万元间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

9.企业划分指标中,从业人员是指全年平均人员数。(×)

10.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

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集体相对控股,也属于集体控股。(√)

11.根据最新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8.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属于第二产业(×)。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

题纸上,每组分别计分,在每组选项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1、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40亿元;

②工农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③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农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农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营利性服务业收入为9012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30亿元;

⑦非营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60亿元,营业盈

余30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有( AB )

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产品法

(2)该地区生产总值GDP有( B )亿元

A 425

B 430

C 525

D 310

生产法=(120-40)+(350-250)+(150-90)+(110-70)+(100-50)+(90-30)+(35+100×5%)=430

收入法=320+40+(100-60)+30=430

(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 A )亿元

A 28.6%

B 40%

C 41.7%

D 71.4%

=(350-250)/350=28.6%

(4)收入法增加值由( D )组成

A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

B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补贴和营业盈余

C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和营业盈余

D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2、某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40%的股本,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私

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30%的股本。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属于(A)

A 国有控股

B 集体控股

C 私人控股

D 其他

(2)我国的企业控股情况可分为(C)

A 四类

B 五类

C 六类

D 七类

(3)该材料中涉及到的常用统计标准是(D)

A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B 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

C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 企业控股情况划分

(4)该企业若实施改制,改制后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50%的股本,私人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50%的股本,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则此时该企业属于(A)

A 国有控股

B 私人控股

C 集体控股 D其他

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在经济普查年份, 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是( C)。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典型调查

2.在非经济普查年份, 国家统计局对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未作统一规定,一般采用( B)。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全面调查

D.典型调查

3.产业活动单位是本部的, 如果没有法定代码,使用法人单位法定代码的前8位,第九位校验码填(B )。

A.A

B. B

C. C

D.D

4.单位负责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又称( C)。

A.单位主管

B.单位代表

C.法定代表人

D.法定负责人

5.机构改革中,有些单位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成立时间要填写(A )。

A.最早成立时间

B.名称改变时间

C.改革开始时间

D.改革结束时间

6.登记注册(或批准) 机关级别划分的级别数为( C)。

A.2 C.4

B.3 D.5

7.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是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属于(B)。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指标

D.累计指标

8.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的填报单位均为( D)。

A.劳务派遣单位

B.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

C.户藉所在地行政单位

D.实际用工单位

9.在计算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时,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C )。

A.按期初人数计算

B.按期末人数计算

C.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D.按后一天的人数计算

10.在年内新成立的单住年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为:从实际开工之月起到年底的月平均人数相加除以( B)。

A.开工月数

B.12个月

C.开工后的整月数

D.单位成立月数

11.工资总额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

部分等,是(B )。

A.税后工资

B.税前工资

C.基本工资

D.绩效工资

12.财务统计是桥梁,连接着统计核算与(C)。

A,经济核算 B.财务核算 C.会计核算 D.资产核算

13.固定资产合计表示固定资产经过扣减折旧、减值准备等后的期末余额,属于(B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指标`

D.总体指标

14.负债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依据是( C)。

A.流动性

B.债务数额的大小

C.偿还期长短

D.负债的原因

15.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称为( D )。

A.销售税额

B.出口退税

C.进项税额

D.销项税额

16.生产活动统计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地调查、整理和提供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生产活动成果流量,或一定

时点上的存量,以及与生产活动相关的( A)。

A.基本条件

B.基本范围

C.基本物资

D.基本目标

17.对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体统计一般称为国民经济核算,其主要指标是( B)。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8

18.总产出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C )。

A.投入价值

B.生产价值

C.新增价值

D.中间价值

19.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于货物和服务的仝部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和( C)。

A.集体消费

B.国家消费

C.政府消费

D.企业消费

20.在计算货物的出口和进口价格时,按照(B )。

A.到岸价格

B.离岸价格

C.出厂价格

D.销售价格

2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 A)。

A.产品法

B.生产法

C.收入法

D.支出法

22.工业总产值计算的依据是( A)。

A.现行阶格

B.期初价格

C.期末价格

D.平均价格

23.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表现为通过商品购销活动追加到商也就是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进价所得的差额,即( B)。

A.净利润

B.毛利

C.销售额

D.商品价值

24.为了避免流通过程中的重复计算,需要扣除外购的运费和装卸搬运费,这样可以保持商品购进价格的(D)。

A.真实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一致性

25.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值即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不包括(C )。

A,客房收入 B.餐费收入 C.商品宣传收入 D.商品销售收入

●26.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以下哪种表述不正确(B)。

A.生产法

B.综合法

C.收入法

D.支出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只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

1.单位详细名称按照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的单位包括(ABDE )。

A.社会团体

B.民办非企业单位

C.行政事业单位

D.基金会

E.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规定,将单位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的依据指标包括(ADE )。

A.从业人员

B.占地面积

C.进出口总额

D.营业收入E,资产总额

3.基本单位统计中,联系方式包括(ACDE )。

A.固定电话

B.单位地址

C.移动电话

D.邮政编码

E.网站地址

4.营业状态是指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状态,包括营业、停业和(BCDE)

A.休假

B.筹建

C.当年关闭

D.当年破产

E.其他

5.执行会计标准类别分为(ABCDE )。

A.企业会计制度

B.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C.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D.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E.其他

6.从业人员统计包括( CE)。

A.从业人员期初人数

B.从业人员期中人数

C.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E.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D.从业人员变动人数

7.从业人员统计的指标包括(ADE )。

A.在岗职工

B.临时工

C.实习员工

D.劳务派遣人员

E.其他从业人员

8.其他从业人员是指本单位中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具体包括(ABCD )。

A.非全日制人员

B.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

C.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D.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E.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从构成角度分解为(BCDE )。

A.管理费用

B.基本工资

C.绩效工资

D.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E.其他工资

1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中的基本工资也可称为(ACD )。

A,标准工资 B.效益工资 C.合同工资 D.谈判工资 E.业绩工资

11.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及(BCE )。

A.全勤津贴

B.技术性津贴

C.地区津贴

D.节约性津贴

E.其他津贴

⒓.企业财务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BCDE)。

A.产品销售统计

B.资产负债统计

C.损益及分配统计

D.人工成本及增值税统计

E.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统计

13.企业的资产总计中,非流动资产可分为( ACDE)。

A.长期股权投资

B.应收账款

C.固定资产

D.无形资产

E.其他非流动资产

14.资产归为流动资产的条件可以是(BCDE)。

A.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各、器具和工具

B.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C.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D.预计在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

E.自资产负债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15.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 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CD )。

A.法人资本

B.个人资本

C.盈余公积

D.未分配利润

E.外商资本

16.应交增值税是指企业按税法规定, 从事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缴纳的税金,其中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包括(AE)。

A.货物销售

B.产品创新

C.劳动效率提高

D.降低原材料成本

E.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17.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是指用于土地以及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支出,包括的方面有(ACE )。

A.土地购置

B.职工住房公积金

C.房屋和建筑物

D.工会经费

E.机器设备

18.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 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其计算方法有(BCD )。

A.消费法

B.生产法

C.收人法

D.支出法

E.投入法

19.收入法增加值的组成部分包括(ABCD )。

A.固定资产折旧

B.劳动者报酬

C.生产税净额

D.营业盈余

E.净出口总额

⒛.营业盈佘是指企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总收入中扣除部分项后的剩余,其中部分项包括( BCE)。

A.固定资产投入

B.成本

C.费用

D.流动资金

E.税金

21.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ABCD )。

A.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

B.住户生产并由本住户消费了的货物和服务

C.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

D.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E.居民用货币购买的劳务

22.目前我国开展的生产活动统计范围主要包括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有(ABCDE )。

A.农业

B.工业

C.建筑业

D.批发和零售业

E.其他服务业

23.工业总产值包括( ABE)。

A.生产的成品价值

B.对外加工费收入

C.对外提供的原料价值

E.自制半或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D.工人劳务报酬

24.工业总产值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CDE )。

A.范围一致的原则 C.工业生产的原则 E.“工厂法”原则

B.实际消耗原则 D.最终产品的原则

25.建筑业总产值包括的内容有(BDE )。

A.土地产值

B.建筑工程产值

C.维修工程产值

D.安装工程产值

E.其他产值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没有区别。(×)

2.已经领取了法定代码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可以使用法定代码,也可以使用临时代码。(×)

3.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4.在基本单位统计中,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可以任意挑选一个名称填写。(×)

5.在基本单位统计中,企业法定代表人按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填写,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填写。(√)

6.在基本单位统计中,中间因某种原因停顿后又恢复的单位,其成立时间填恢复设立的时间。(×)

7.在基本单位统计中,登记注册类型是指企业或企业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注册类型,按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填写。(√)

8.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一律划分为中央属。(×)

9.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包括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

10.从业人员包括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

11.在岗职工不包括处于试用期的人员。(×)

12.教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属于其他从业人员中的非全日制人员。(×)

13.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

14.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

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15.以实物形式支付的报酬,不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中,基础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但包括补发的上

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础工资。(×)

17.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购置的土地、尚未销售的商品房等均计入“存货”。(√)

18.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包装费、广告费等费用和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

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19.劳动者报酬从形态上看只包括货币形式的收入,不包括实物形式的收入。(×)

20.生产税净额是指各生产单位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生产单位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21.最终消费包含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22.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

23.渔业产值是指从水域中捕捞的野生或养殖的水生动、植物产品的产值,只包括海水产品的产值,不包括内陆水域

水产品的产值。(×)

24.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报告期支付的情况,

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报告期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25.如果自制半成品的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差额价值就为负值,此时应将该值作为零处理。(×)

●26.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贷增加(√)。

●27.住宿餐饮业总产值即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

●28.从业人员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除以30天(×)。

●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般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

●30.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31.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增加值之和(√)。

四、综合应用题(每题有若干组答案选项,每组有1个或1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

题纸上,每组分别计分,在每组选项内多选、错选、漏选、未选均不得分)

1.某企业2013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流动资产1000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60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性固定资

产1300万元;累计折旧500万元,其中本年折旧80万元;资产总计2200万元;负债合计130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700万元。该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也没有在建工程。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该企业2013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为(B)

A 1600万元

B 1100万元

C 1300万元

D 1520万元

=1600-500=1100

(2)该企业2013年末固定资产合计为(B)

A 1600万元

B 1100万元

C 1300万元

D 1520万元

(3)该企业2013年末所有者权益为(D)

A 2200万元

B 1500万元

C 1300万元

D 900万元

=2200-1300=900

(4)下列对该企业流动负债的表述中,错误的有(BC)

A 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负债

B 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借款

C 流动负债中不包括应付工资

D 流动负债中包括应交税金

2.某公司2013年12月8日成立,从业人员28人,12月12日录用9人,12月28日解聘6人。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2013年年末人数为(A)。

A.31

B.37

C.22

D.28

(2)该公司12月份平均人数为(C)。

A.31

B.29

C.27

D.26

(3)该公司全年平均人数为(A)人。

A.2

B.14

C.16

D.27

(4)该公司下列员工中,不应计入在岗职工总数的是(BD)。

A.外籍人员

B.实习学生

C.兼职人员

D.内部退养人员

●3.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①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40亿元;

②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③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90亿元;

④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70亿元;

⑤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50亿元;

⑥营利性服务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中间投入为30亿元;

⑦非营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⑧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60亿元,营业盈余

30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有( AB )

A生产法 B收入法 C支出法 D产品法

(2)该地区生产总值GDP有( B )亿元

A 425

B 430

C 525

D 310

生产法=(120-40)+(350-250)+(150-90)+(110-70)+(100-50)+(90-30)+(35+100×5%)=430

收入法=320+40+(100-60)+30=430

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 A )亿元

A 28.6%

B 40% C41.7% D 71.4%

=(350-250)/350=28.6%

(4)收入法增加值由( D )组成

A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

B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补贴和营业盈余

C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和营业盈余

D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4.2012年按支出法核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29238.4亿元,其中,居民消费190423.8亿元,政府消费71409.1亿

元,资本形成总额252773.2亿元。2012年末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不包括(C)。

A.生产法

B.收入法

C.产品法

D.支出法

(2)2012年我国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为(B)。

A.86041.4亿元

B.14632.3亿元

C.205056.1亿元

D.157450.5亿元

净出口额=529238.4-190423.8-71409.1-252773.2=14632.3亿元

(3)分行业进行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统计时,计算工业总产值一般采用(D)。

A.产品法

B.成本法

C.要素收入法

D.工厂法

(4)如果2012年我国增加值率为30%,则总产出为(A)。

A.1764128.0亿元

B.158771.52亿元

C.407106.46亿元

D.688009.92亿元

总产出=529238.4÷30%=1764128亿元

(5)不能通过题干中所给出的统计指标,计算得到(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9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 0097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称为 C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总体单位 D .填报单位 2.对事物进行度量,最精确的计量尺度是A A .定比尺度 B .定序尺度 C .定类尺度 D .定距尺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C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经常性抽样调查 D .周期性普查 4.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D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大于1 D .界于0和1之间 5.在经过排序的数列中位置居中的数值是A A .中位数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平均差 6.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A A .d f S f L m m ?-+ -∑1 2 B .d L ??+??+ 2 11 C .∑∑? f f x D . ∑-)(x x 7.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变化总量的是B A .时点指标 B .时期指标 C .动态指标 D .绝对指标 8.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误差相比A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二者没有区别 D .二者的区别需要其他条件来判断 9.如果总体内各单位差异较大,也就是总体方差较大,则抽取的样本单位数A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可多可少 D .与总体各单位差异无关 10.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D A .样本数目 B .样本可能数目 C .总体单位数 D .样本容量 11.在12个单位中抽取4个,如果进行不重置抽样,样本可能数目M 为B A .4 12 B . ! 8!4! 12 C .12×4 D .12 4 12.方差是各变量值对算术平均数的A A .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B .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 C .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 D .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A.总会计师 B.会计师 C.注册会计师 D.会计 答案】D 2.( )负责会计程序的维护,必须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和会计业务,熟悉系统并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 A. 硬件维护员 B.软件维护员 C. 系统管理员 D.系统审核员 答案】B "3.( )具体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和监督进行系统重要数据的维护,操作人员及其权限管理,负责系统安全保密工作。" "A,系统维护员 B.系统操作员 C.系统管理员 D.系统审核员" 答案】C 4.( )负责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账表、凭证的存档保管工作。 A.电算主管 B.软件操作员 C.审核记账员 D.档案保管员 答案】D 5.[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剪切]命令和( )命令配对使用,才能完成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或复制。 A.打开 B.移动 C.拷贝 D.粘贴 答案】D 6. [账务初始化]是指( ) A. 把当前手工账簿上的账目、账面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去 B. 财务人员工作及权限的分配、建立适合本单位核算的账务结构体系等。 C. 提供决策 D. 提供数据恢复和备份 答案】A 7.1954年,( )国通用电气公司运用计算机进行工资的计算处理,这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首次应用。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答案】B 8.1994年,我国颁布了( ) A.《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 B.《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大纲》 C.《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 D.《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 答案】A 9.DOS操作系统是一种( )软件。

2020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一个准确答案,将其代表的字母填写在题干中的括号内;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 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实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属于( )。 A. 研究与实验发展 B. 基础研究 C. 应用研究 D. 试验发展 2. 按《200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统计制度》,其统计范围为( )。 A. 全国大中城市 B. 全社会 C. 全国592个扶贫工作重点县 D. 常住人口数100万以上的县 3. 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 A.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 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 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 )。

A. 本组变量的值 B. 本组变量的最小值 C. 总体内变量的值 D. 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 5. 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统计中,列为失业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 )。 A. 15岁 B. 16岁 C.18岁 D. 20岁 6. 负责统一组织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工作的是( )。 A. 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 B. 省级以上普查机构 C. 地方各级普查机构 D. 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7. 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 )。 A. 3个大类,6个中类 B. 3个大类,16个中类 C. 6个大类,6个中类 D. 6个大类,16个中类

8. 别墅、高档公寓的单位面积造价一般相当于当地同等地段商品住宅造价的( )。 A. 1倍以上 B. 2倍以上 C. 3倍以上 D. 4倍以上 9. 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通常称为( )。 A. 商品销售总额 B. 商品零售总额 C. 商品销售利润 D. 毛利 10. 静态数列是反映( )。 A. 同一时间条件下总体内部的数量分布 B. 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的数量分布 C. 不同时间条件下总体的数量变化而形成的数量分布 D. 不同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的数量分布 11.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关系是:( )。 A.二者是一致的 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C.二者没相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报告单位

2017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金融基础测试试卷.

证券金融基础1(题目)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保荐机构负有对发行人进行尽职调查的义务 B证券承销是指证券公司代理证券发行人发行证券的行为 C证券发行人负责证券发行的主承销工作 D证券公司履行保荐职责,应按规定注册登记为保荐机构 2.为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对于部分()的投资,监管法规要求相关个人具有一定的产品知识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A高风险证券 B股票 C基金 D债券 3.当通货膨胀率升高时,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A不变 B不确定 C上升 D下降 4.目前,道—琼斯股价平均数采用()。 A加权股价平均数法 B加权股价指数法 C简单算数平均数法 D修正股价平均数法 5.在我国,证券托管指投资者将持有的证券委托给()保管,并由后者代为处理有关证券权益事务。 A商业银行 B证券公司 C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D证券交易所 6.下列关于公募基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面向公众公开发售 B募集对象不固定 C投资金额要求低 D相比私募基金,运作上市灵活性较高 7.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人员申请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应当具备()以上条件。A大学本科 B大学专科 C高中 D中专 8.一般来说,风险最小且收益较为稳定的投资标的是()。 A公司债券 B股票 C可转换债券 D政府债券

9.在融资租赁中,出租人为承租人购买设备所垫付的资金,要从承租人那里通过()的方式全部收回。 A贷款 B分红 C股权 D租金 10.下列关于我国创业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创业投资良性循环 B将发挥对高科技企业“助推器”的功能 C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本约束机制 D有效降低我国金融市场非系统性风险 11.在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用P→W→C→Y表示财富传导机制的传导过程中,其中的C表示的是()。 A财富 B股票价格 C货币价格 D消费 12.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在行使新股认购权后,债券形态()。 A随即消失 B依然存在 C转为股票 D自动终止 13.资产证券化起源于()。 A德国 B美国 C希腊 D英国 14.证券投资基金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 A第三产业 B房地产 C实业 D有价证券 15.在调查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重大证券违法行为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 A冻结被调查事件当事人的证券账户 B关闭被调查事件当事人的证券账户 C限制被调查事件当事人的证券买卖 D中止被调查事件当事人的证券买卖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是()。 A对会员进行管理 B对上市公司进行管理 C对证券保荐业务进行管理 D对证券交易活动进行管理 17.关于股票的清算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4年初级《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真题及答案

2014 年初级《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本题共40 分,每小题 1 分。) 1.某公司根据随机抽取的100 名员工年龄的调查数据,计算得出了公司全部员工的平均年龄,这种分析数据的方法属于()。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类比统计 D.相关分析【参考答案】B 2. 根据产品质量将其分为1 级品、2级品和3级品,此数据是()。 A. 实验数据 B. 分类数据 C?顺序数据 D.定量数据 【参考答案】C 3. 《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历年的GDP数据是()。 A. 次级数据 B. 原始数据 C?分类数据 D.顺序数据 【参考答案】A 4. 某化妆品公司为了解消费者对最新产品的认可度,在商场门口拦截女性消费者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方式属于()。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非概率抽样 【参考答案】D 5. 为了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课题组选择浙江省义乌市的小微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于2013年12月底对义乌市10000家小微企业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时间和调查范围看,本次调查属于()。 A. —次性全面调查 B. —次性非全面调查 C?经常性全面调查 D.经常性非全面调查 【参考答案】B 6. 描述GDP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合适图形是()。 A. 散点图 B. 折线图 C. 条形图 D. 直方图 【参考答案】A 7 .调查了某企业10名员工上半年的出勤情况:其中有3人缺勤0天,2人缺勤2天,4人缺勤3天,1人缺勤4天。则缺勤天数的()。 A. 中位数为2 B. 中位数为2.5 C. 中位数为3 D. 众数为4 【参考答案】B 8 .某区1000名学生高考成绩的平均分数为560,方差为36分,其中1名考生的分数为620分,其在该区1000名学生考分中的相对位置得分是()

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看完必过

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预测真题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 )年 A、3 B、5 C、15 D、25 [答案]:D [解析]: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属于定期保管中期限最长的,其保管年限为25年 2、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由( )负责监交 A、单位负责人 B、其他会计人员 C、会计机构负责人 D、单位档案管理人员 [答案]:A [解析]: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 3、某企业购买一批材料,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发现凭证上的单价和金额数字有涂改痕迹,且材料单价也明显高于市场价格。该凭证应当属于()。 A、变造的原始凭证 B、伪造的原始凭证 C、不准确的原始凭证 D、不完整的原始凭证 [答案]:A [解析]:变造会计凭证的行为是指采取涂改、挖补以及其他方法改变会计凭证真实内容的行为,原始凭证金额有改动痕迹,属于变造。 4、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认真审核,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是()。 A、予以退回,依法要求更正、补充 B、首先接受,然后进行认真的审查 C、予以接收,依法追究责任 D、提交给本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无权处理予以退回,依法要求更正、补充[答案]:A 【解析】对于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是予以退回,依法要求更正、补充.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单位有关负责人应在财务会计报告上( )。 A、签名 B、盖章 C、签名或盖章 D、签名并盖章 [答案]:D [解析]:注意此处签章是签名并盖章 6.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是( )

统计从业资格课件

2013《统计法基础知识》试题(A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卡上;每题1分,30道题,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规范,它的制定者是()。 A.中共中央办公厅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统计局 2、下列统计调查中,属于自愿性调查的是()。 A.国家统计调查 B.部门统计调查 C.地方统计调查 D.民间统计调查 3、统计法律规范内容的专业性是指统计法律制度中包含()。 A.大量关于统计工作的技术性规范 B.政府统计调查活动的组织实施方式 C.政府统计管理体制 D.政府统计监督检查 4、下列关于统计执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统计执法规范化是指统计执法活动各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 B、统计执法制度化是通过建章立制对具体执法活动进行约束 C、统计执法制度化就是检查形式的制度化 D、《统计执法检查规定》是统计执法规范化的重要基础 5、重大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国家统计局 D.全国人大常委会 6、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应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B、抽样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 C、编制新的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征求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 D、为确保数据质量,应当尽量提高调查频次 7、统计调查表的一般格式中,左上角为其法定标志,列出的内容不包括()。 A.表号 B.报告期别 C.制定机关 D.有效期限 8、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方法应当以()。 A.周期性普查为主体 B. 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 C.重点调查为主体 D.行政记录为主体 9、按照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2013年应开展的普查项目是()。 A.全国人口普查 B.全国农业普查 C. 全国经济普查 D. 全国劳动力普查 10、《统计法》所称统计资料的管理,其管理的对象不包括()。 A.企业留存的统计报表 B.企业按规定建立的统计台账 C. 某市统计局撰写的统计分析 D.某教师撰写的统计教研论文 11、根据《统计法》的规定,企业在上报统计报表前必须经过的程序是()。 报当地统计机构初审同意B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C经企业负责人或企业统计负责人的审核并签署D经与统计台账核对无误 12、以下关于公布统计资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布统计资料,应当同时公布相应的调查对象的原始数据 B、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为准 C、国务院有关部门取得的所有统计数据,要与国家统计局协商一致后才能公布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都由部门自行公布 13、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负责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 A、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B. 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C. 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D. 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14、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不得用于()。 A、汇总统计资料B. 统计以外的目的C.审核统计资料D. 检查统计资料 15、关于统计机构的设置,违反《统计法》规定的是()。 A. 某部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司 B. 某县未设立独立的统计局 C. 某乡未设立统计站 D. 某国营企业未设立独立的统计科 16、统计人员依法检查统计违法行为,属于行使《统计法》所赋予的()。 A.统计调查权 B.统计报告权 C.统计监督权 D.统计分析权 17、《统计法》对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是()。 A.爱岗敬业 B.坚决抵制外界干扰 C.及时搜集统计资料 D.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18、下列人员中,无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是()。 A、某高校统计学课程的授课教师 B、某私营企业填报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会计 C、某省工信厅财务处填报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工作人员 D、某国有银行填报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工作人员 19、统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的人员,自收到领取考试合格成绩单通知之日起,向承办机关申请统计从业资格的期限是()。 A.1年内 B.18个月内 C.2年内 D.3年内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选择题及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

1、财务顾问应当采取有效方式对新进入上市公司的()进行证券市场规范化运作的辅导,并对辅导结果进行验收,将验收结果存档。 A.董事 B.高级管理人员 C.控股股东 D.基层员工 2、证券公司中间介绍业务的禁止行为包括()。 A.证券公司不得代客户下达交易指令 B.不得利用客户的交易编码、资金账号或者期货结算账户进行期货交易 C.不得代客户接收、保管或者修改交易密码 D.证券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为客户从事期货交易提供融资或者担保 3、期货是现在进行买卖,但是在将来进行交收或交割的标的物,这个标的物可以是()。A.黄金 B.原油 C.农产品 D.金融工具 4、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员的责任大小,可以从()考虑责任人员与案件中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的关系,综合分析认定。 A.知情程度和态度 B.职务、具体职责及履行职责情况 C.专业背景 D.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5、公司的财产包括()。 A.动产 B.不动产 C.货币组成的有形财产 D.货币组成的无形财产 6、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主要区别有()。 A.存续期限不同 B.规模可变性不同 C.可赎回性不同 D.市场主体不同 7、基金销售机构应当建立基金销售适用性管理制度,至少包括的内容有()。 A.对基金管理人进行审慎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B.对基金产品的风险等级进行设置、对基金产品进行风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C.对基金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调查和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D.对基金产品和基金投资人进行匹配的方法 8、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和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中两种以上业务的,其董事会应当设(),行使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 A.薪酬与提名委员会 B.审计委员会 C.风险控制委员会 D.风险规避委员会 9、下列属于非法集资类犯罪立案追诉标准的是()。

2014年统计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统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统计基础知识》单选题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1.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全体学生 B. 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答案】C 2.对某市自行车进行普查,调查单位是( )。 A.该市每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B. 该市所有拥有自行车的人 C.该市所有自行车 D. 该市每一辆自行车 【答案】D 3.通过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普查 【答案】B 4. 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66.97% B. 105.03% C. 93.14% D. 92.78% 【答案】C 5. 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答案】C 6.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 )。 A.人口出生率 B. 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 D. 工农业产值比 【答案】C 7.某市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某一种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 【答案】D 8.时间数列的项数是9,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个。 A. 8 B. 9 C. 10 D. 7 【答案】A 9.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 C.全距 D.均方差 【答案】A 10.由省及省以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和协调的统计调查方案是() A.国家统计报表制度 B.部门统计表制度 C.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D.人口普查

历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5月份资金总额100万元,收回应收帐款10万元后;该企业资金总额为( )。 A.100万元 B.110万元 C.90万元 D.120万元 2.某企业5月1日生产领用材料5000元,误记为:借记管理费用500元,贷记材料5000元。10日发现错误时已入帐。采用的更正错帐的方法是( )。 A.红字更正法 B.补充更正法 C.划线更正法 D.任一更正法 3.企业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长款,经批准后记入( )。 A.待处理财产损溢 B.营业外收入 C.其他应付款 D.其他应收款 4.银行汇票的签发人是( )。 A.出票银行 B.收款人 C.付款人 D.收款人或付款人 5.4月15日签发的90天期限的商业票据,到期日是( )。 A.7月12日 B.7月13日 C.7月14日 D.7月15日 6.如果应收帐款有两个明细帐:“应收帐款——甲企业”期末余额在借方为200万,“应收帐款——乙企业”期末余额在贷方为50万,则应提取坏帐基数为( )元。 A.250万 B.150万 C.200万 D.300万 7.预付帐款余额在贷方为( )。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不能肯定 8.没收包装物押金收入冲减( )帐户余额。 A.管理费用 B.其他业务支出 C.营业外支出 D.营业费用 9.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是( )。

A.总体比较法 B.分类比较法 C.逐一比较法 D.任一比较法 10.下列属于非现金资产的是( )。 A.银行存款 B.其他货币资金 C.现金 D.原材料 11.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是( )。 A.逐一比较法 B.分类比较法 C.总体比较法 D.任一比较法 12.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利息支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发生的,计入( )。 A.财务费用 B.营业费用 C.固定资产 D.在建工程 13.企业缴纳的下列税款中,不需要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是( )。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消费税 D.印花税 14.下列项目中,不通过应付帐款科目核算的是( )。 A.存入保证金 B.应付货物的增值税 C.应付销货企业代垫运费 D.应付货物价款 15.企业接受某公司投入旧机器一批,原价10万元,已提折旧2万元,资产评估价9万元,则企业应贷记累计折旧的金额为( )。 A.10万元 B.9万元 C.2万元 D.1万元 16.某企业某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工资支出为4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为10万元,则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万元。 A.1000 B.1040 C.1050 D.1030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按答题卡要求,本类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构成一般纳税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有() A.支付的关税 B.支付的增值税 C.建造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 D.应计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2.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支出中,应记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借方的有( )。 A.生产工人的医药费 B.退休人员的医药费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统计法基础(2)

202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统计法基 础(2) 1.直线趋势方程y=a+bx中,a和b的意义是()。 A.a表示直线的截距,b表示x=0时的趋势值 B.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C.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D.a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是直线的斜率,表示平均增长量 【答案】D 2.若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宜拟合()。 A.直线趋势方程 B.曲线趋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答案】A 3.若时间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等,宜拟合()。 A.直线趋势方程 B.Gompertz曲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答案】C

4.若新产品从试销开始,销售量逐渐增大,到达成熟期后,销售量逐渐减小,直至被其它产品代替,与这个过程相符合的趋势方程是()。 A.直线趋势方程 B.Gompertz曲线方程 C.指数趋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 【答案】D 5.对下列资料计算平均数,适宜于采用几何平均数的是()。 A.对某班同学的考试成绩求平均数 B.对一种产品的单价求平均数 C.对人口密度求其平均数 D.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时 【答案】D 6.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A.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B.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C.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 D.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答案】A 7.由总体中两个极端数值大小决定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方差 【答案】A 8.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分和8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分和12分,能够判断()。 A.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B.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 C.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 D.无法判断 【答案】A 9.抽样调查抽选样本时,遵循的原则是()。 A.随机原则 B.同质性原则 C.系统原则 D.主观性原则 【答案】A 10.抽样误差是指()。 A.在调查过程中因为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1、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关是()。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理事会 2、会员对本单位从业人员做出的处罚处分信息,会员应自处罚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向协会诚信管理系统申报,协会审核后记入诚信信息系统备注栏。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 A.2 B.5 C.10 D.15 3、期货交易具有高信用的特征,这种高信用特征是集中表现为期货交易的()。 A.场所固定 B.结算统一 C.保证金制度 D.商品特殊 4、财务顾问主办人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参加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财务顾问主办人胜任能力考试且成绩合格 B.所任职机构同意推荐其担任本机构的财务顾问主办人 C.最近12个月未因执业行为违反行业规范而受到行业自律组织的纪律处分 D.最近36个月未因执业行为违法违规受到处罚 5、犯集资诈骗罪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地点 A.1 B.3 C.5 D.10 6、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组织机构为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B.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组织机构为股东会、执行董事和监事 C.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也要设股东会 D.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其组织机构为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7、下列属于融资融券业务集中管理原则的是()。 A.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应当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 B.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前、中、后台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C.证券公司对融资融券业务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D.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必须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8、证券公司办理(),由客户自行行使其所持有证券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A.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B.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C.非限定性资产管理计划 D.限定性资产管理计划 9、下列不属于证券公司发行与承销业务市场准入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是()。 A.《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 B.《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

2014统计学试卷与答案要点

2014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 1、统计指标包括 、计算方法、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具体数值和计量单位6个要素。 2、无论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都要制定 。 3、质量指标是反映 的指标。 4、8名队员的身高(单位:CM )由低到高排序为: 181,182,182,183,184,185,186,186,身高的中位数是 CM 。 5、假定中国和美国的国民年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重复随机抽样获取1%的公民来分别估计两个国家国民的平均年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哪个国家国民平均年龄的估计误差会较小一些 。 6、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则其相关系数为 。 7、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且为正数,则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 。(上升,不变,下降)。 8、回归分析中OLS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 。 9、编制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 10、拉氏指数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间固定在 的一种综合指数形式。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请填入“√”或“?”) ( )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 ( )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 ( )3、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 ( )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 ( )5、如果o e m m x <<,则变量分布为左偏; ( )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 ( )7、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 )8、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 )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 ( )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 1.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C ) A、收付实现制 B、现金收付制 C、权责发生制 D、现收现付制 2.会计六要素的计量中,最基本的是:(C ) A、净资产 B、收入 C、资产 D、负债 3.资产计量最重要的基础是:(B ) A、现行成本 B、历史成本 C、现行市价 D、可变现净值 4.《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发部门是:(C ) A、财政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国务院 D、全匡人大常委会 5.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收款人办理托收时,无论采用邮寄划款还是电报划 款的,托收承付凭证的第二联都是:(B ) A、借方凭证 B、贷方凭证 C、回单 D、付款通知 6.某企业于2003年5月2日将3月23日开出并承兑的6个月商业汇票到银行贴现,票据面值为100000天、票面利率为10%,银行贴现率为12%,则该企业贴现净额为:( C ) 元元元元 7.自制原材料完工入库,应填制材料入库单,同时会计分录记为:(D ) A、借: 原材料 B、借: 原材料 贷: 管理费用贷: 其他业务支出 C、借: 原材料 D、借: 原材料 贷: 制造费用货: 生产成本 8.随同商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会计处理时:(B )

A、借: 营业费用 B、借: 其他业务支出 贷: 包装物贷: 包装物 C、借: 生产成本 D、借: 营业外支出 贷: 包装物贷: 包装物 9.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应借记:(C ) A、营业费用 B、产品销售费用 C、管理费用 D、待摊费用 10.A公司2002年5月2日以现金购入B公司股份20000股,每股价格15元,购入过程中支付相关税费2000元,并准备长期持有,B公司2002年4月1日宣告分派2001年度现金股利,每股元,则A公司此项投资的初始成本是:(A ) 元元 元元 11.短期投资转为长期投资时,应怎样结转:(C ) A、投资成本 B、市价 C、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 D、以上都可以 12。企业购入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时,按期计提的利息借方科目应记入:(A ) A、长期债券投资 B、应收帐款 C、其他应收款 D、本年利润 13.下面哪项不需计入企业固定资产帐目:(B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B、经营性租入固定济产 C、经营性租出固定资产 D、不需用固定资产 14.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其贷方应记入:(B )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补贴收入 15.A公司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300 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四年的折旧额为:(D ) A、2340元 B、1296元 C、1037元 D、1146元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2009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30 道题,共30分) 1.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2.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其划分的标志是()。 A.是否进行全面的登记、计量 B.是否全部按期填写调查表 C.是否制订全面调查方案 D.是否对构成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逐一调查 3.某等距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 B.215 C.230 D.285 4.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相对数和平均数 B.绝对数和相对数 C.绝对数和平均数 D.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5.假定某产品产量2008年比2000年增加了168%,则2000—2008年期间平均发展速度为()。 6.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 A.各种商品销售量的总变动 B.各种商品销售额的总变动 C.各种商品销售价格的总变动 D.居民消费水平的总变动 7.下面关于点估计正确的描述是()。 A.点估计是直接用一个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一种推断方法

B.点估计是对总体指标值的一种估计 C.点估计适用于对推断的准确程度与可靠程度要求很高的情况下使用 D.点估计是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估计总体指标值的一种推断方法 8.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采取的是()。 A.对比分析法 B.比例分析法 C.弹性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9.调查时间是指()。 A.调查工作开始的时间 B.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D.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 10.组距数列中的等距数列是指()。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 B.各组组中值相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D.各组频率相等的数列 11.某企业的职工人数比上年增加4%,职工工资水平提高3%,则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A.7.00% B.7.12% C.7.10% D.12.00% 12.在分析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时,常采用()。 A.对比分析法 B.动态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统计调查表法定标识的是()。 A.制表机关 B.批准机关/备案机关 C.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D.填表时间 14.单位代码的赋码机构是()。 A.国家统计局 B.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D.县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

201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列各会计要素,()不是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A.资产 B.负债 C.收入D所有者权益 [答案]:C[解析]: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权益。 2.在会计职能中,属于控制职能的是()。 A.进行会计核算 B.实施会计监督 C.参与经济决策 D.评价经营业绩 [答案]:B[解析]:会计监督职能也被称为控制职能,即实施过程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3.下列各会计要素,()不属于所有者权益。 A.资本公积金 B.盈余公积金 C.未分配利润 D.累计折旧 [答案]:D[解析]: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者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4.下列方法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A.填制会计凭证 B.登记会计账簿 C.编制财务预算 D.编制会计报表 [答案]:C[解析]: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包括:(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 5.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是()。 A.确认 B.计量 C.计算 D.报告 [答案]:D[解析]: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是报告,是指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形式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它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环节。 6.关于会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B.会计的主要工作是核算和监督 C.会计的对象针对的 的是某一主体平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D.货币是会计唯一计量单位 [答案]:D[解析]:货币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 A.资产计价时从低 B.利润估计时从高 C.不预计任何可能发生的收益 D.负债估计时从高 [答案]:B[解析]: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也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但如果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或金额。即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时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如果有合理的基础可以估计时,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8.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12项一般原则的是() A.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B.历史成本计价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货币计量 [答案]:D[解析]:会计核算的12项一般原则应该了解。 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收入范围的是()。 A.商品销售收入 B.劳务收入 C.租金收入 D.代收款项 [答案]:D[解析]: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如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用收入等,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0.下列项目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 A.购入办公用品 B.发放职工工资 C.购入设备 D.偿还长期借款 [答案]:C[解析]:注意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 11.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是()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 [答案]:A[解析]:会计主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相关。 12.持续经营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A[解析]:持续经营的前提是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 13.会计分期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货币计量

0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及统计实务

200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共20分。) 1、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 )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2、统计整理主要是对( )的整理。 A.历史统计资料 B.统计分析资料 C.原始调查资料 D.综合统计资料 3、下列数列中,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4、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指数可分为()。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D.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5、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动态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时期数列中所包含的指标()。 A.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B.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 C.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D.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7、分配数列包含两个组成要素,即( )。 A.分组标志和组距 B.分组和次数 C.分组标志和次数 D.分组和表式 8、下列调查属全面调查的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住户调查 D.快速普查 9、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10、要了解某批灯泡的平均寿命,宜采用的调查方法应为( )。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直接调查 D.全面调查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

2020年9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真题(考

A.商业贷款 B.金融定价 C.货币发行 D.发展援助 第2题: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在()的情况下应当选择执业回避。 Ⅰ、证券公司的自营部门的专业人员在离开岗位厚的六个月内Ⅱ、证券公司的受托投资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在离开岗位后的六个月内 Ⅲ、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部门的专业人员在离开岗位后的六个月内 Ⅳ、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等业务部门的专业人员在离开岗位后的六个月内 A.Ⅲ、Ⅳ B.Ⅰ、Ⅱ C.Ⅰ、Ⅱ、Ⅲ、Ⅳ D.Ⅰ、Ⅱ、Ⅲ 第3题:在上海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设初步询价日为6月30日(周四),下列()投资者可以参与网下发行业务。 Ⅰ、6月30日以前20个交易日,所持有上海非限售A股市值的日均值为5000万元 Ⅱ、6月28日以前20个交易日,所持有上海非限售A股市值的日均值为1000万元 Ⅲ、6月30日以前20个交易日,所持有上海A股市值的日均值为2000万元,其中非限售A股市值的日均值为1000万元 Ⅳ、6月28日以前20个交易日,所持有上海A股市值的日均值为1000万元,其中非限售A股市值的日均值为5000万元

A.Ⅱ、Ⅲ B.Ⅰ、Ⅳ C.Ⅰ、Ⅲ D.Ⅱ、Ⅲ 第4题:对于证券公司提交()的申请,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 Ⅰ、要求审查董事任职资格 Ⅱ、要求审查监事任职资格 Ⅲ、破产申请 Ⅳ、变更公司章程 A.Ⅰ、Ⅱ、Ⅳ B.Ⅰ、Ⅱ C.Ⅲ、Ⅳ D.Ⅰ、Ⅱ、Ⅲ、Ⅳ 第5题:申请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Ⅰ、基金管理公司净资产不少于2亿人民币;经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达2年以上;在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 Ⅱ、证券公司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规定标准;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低于70%;经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业务达2年以上;在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少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 Ⅲ、具有5年以上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管理经验和相关专业资质的中级以上管理人员不少于1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