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内容重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心理思想和管理心理学历史

一、早期管理心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

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

《老子》

《荀子》

(二)国外早期管理心理思想

英国亚当·斯密从人性的角度建立管理理论。

美国的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后人把他的科学管理原理称为“泰勒制”。泰勒发现工人磨洋工。

第一,合理的日劳动量

第二,差别计件工资制

第三,时间—动作分析法

第四,选拔和培训工人

泰勒的“心理革命”、蛋糕理论

法国的法约尔,提出14条管理原则,5项管理职能。

1912年,被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研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人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和被激励劳动积极性。

阅读教材28、29页的案例:《微软研究院的人才管理方式》。

二、管理心理学历史

(一)西方管理心理学历史

梅奥及其霍桑实验

实验结论

人际关系理论

管理心理学最早被称为“工业社会心理学”。引进这门学科时,称为“管理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

(二)我国管理心理学历史概况

?我国管理心理学的代表性研究

1.关于工人思想动态的心理学研究

2.关于集体意识的研究

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4.关于不同责任制的归因过程研究

5.关于中国激励模式研究

6.关于奖励方式改革研究

7.关于职工组织承诺研究

8.关于领导心理研究

第二章人性假设理论

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的基础。

人性假设理论是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作的理论假设。如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等等。

一、麦克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量逃避工作。

2.多数人不愿意负责人,心甘情愿受别人指挥。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管理目标是矛盾的,对他们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

4.多数人工作只是为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Y理论则刚好与X理论相反。

二、梅奥的社会人假设

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生产效率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不是取决于生产条件。

3.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三、自我实现假设

主要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复杂人假设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人对同一东西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

3.人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和工作性质来适应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

管理必须了解员工的个性。

个性研究在管理心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管理中的价值观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一)价值观、工作价值观、管理价值观

1.价值观:是个体的总体评价和总体看法。具有个体性和相对稳定性。

2.工作价值观

自己能够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以及在工作中应当如何表现。

工作价值观对工作动机、工作责任心、职业忠诚有重要影响。

3.管理价值观

是指管理者的总体信念。包括行动和决策。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管理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美国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塔德研究发现:国家文化特征对于工作态度和行为来说,是比个体特征和组织因素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他总结出跨文化背景下管理价值观的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二)价值观与管理实践

1.多种途径了解员工的价值观

管理者的首要工作是了解员工的价值观。

了解员工价值观的类型与构成。

弗洛伊德·奥尔波特把价值观分为理论的、经济的、唯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六类。

六种类型在不同人身上有着不同的配置。不同职业的人对六种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排序,反映了人不同的价值体系。

2.引导员工的工作价值观

3.开展跨文化企业的价值观管理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导致管理文化的相对差异性。

俞问钊教授提出跨文化管理的整合同化理论。

二、能力与管理

1.能力是什么?

能力是指个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

三、气质与管理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神经过程的强度

二是神经过程的均衡性

三是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心理过程是通过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协同活动而实现的。因此,神经过程的特征必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成为稳定

的心理特点。这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气质,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气质与日常生活中的人们说的“脾气”、“性情”含义相近。

气质的类型和行为特征:教材58、59两页做了讨论。

重点是要讨论气质与管理实践。

1.依据气质特点安排员工工作

2.气质与人际关系的协调

抑郁质气质特点的人外表温柔、腼腆、重感情、感情不容易外露。喜欢独处,从不主动与人交往,对外人总是不轻易信赖,与人交往容易自卑,缺乏自信且固执、敏感、多疑。

对这种人,管理者如何协调他与别人的关系?

“伤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伤别人的面子。”简单说就是尊重人家。

老话说:当着锉人不说矮话,不要跟和尚借梳子。

3.根据不同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

4.气质与人员的合理搭配

四、性格与管理

性格是个性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我们一般把性格特征分为:

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

教材62、63页对以上四种性格特征做了详细探讨。

性格与管理实践

1.根据员工的性格特点合理安排工作。

2.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培养和锻炼。

在改造自己方面,性格的改造是最痛苦的。知识的改变很快乐,因为多读书就好了;

相貌的改变如美容、整形也不难,但要把一种很强的性格改变得到处都能受委屈,则很难很痛苦,这太摧残人了。一个性格很好、很柔弱的人,非要变成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也是挺闹心的。性格的改变等于重造一个你,这一挑战是最大的。

3.重视领导集体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

貌合神离

4.创设环境,培养员工良好性格。

第四章社会知觉与管理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知觉

管理者要能够认识、把握被管理者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对其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同时管理者还要能够洞察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便达到满意的沟通目的。我们就把这叫做社会知觉。

普通心理学认为,知觉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通过感官获得的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像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知觉是指人对具有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

社会知觉的类型与特征:

1)对他人的知觉

2)人际知觉

3)自我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是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首先是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这比较容易。

要知觉人的内部状态,如情绪、人格、态度,也可以从看得见的线索去推测。如要知觉他人的情绪时,往往要以其表情为重要线索。高兴时会笑逐颜开,忧愁是愁眉不展。

人际知觉是指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包括认知者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对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一个人往往更愿意和与自己性格相似的人接近。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也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个体的自我感觉。

身体的自我知觉,即体像。自恋

态度的自我知觉,内省、外显

情绪的自我知觉,快乐、悲哀

社会知觉的特征:

1)选择性2)显著性

3)防御性4)完形性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原有经验

2.动机与兴趣

(一)认知者因素 3.情绪状态

4.偏见

1.魅力

(二)知觉对象因素 2.知名度

3.自我表演

(三)知觉情境的因素 1.空间距离

2.背景参考

社会知觉的偏差

1.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印象

5.投射效应

6.自我中心偏差

7.积极性偏差

第二节组织中的印象管理

一、印象形成

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现象。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方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人们往往采取省力的办法去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印象形成最必要的信息。

如何形成好的印象?

“君子怀玉,小人藏刀”。如果要老板们选择,他们大多会“宁用笨人,也不用小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意思是说,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很容易被别人欺负。所以有些人会以小刺猬的警惕心态去面对其他人。一旦他人对自己不善,欺负自己,他们必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予以死命还击。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有人把这种心态叫做“二百五的脑袋,林黛玉的心”。

你新到一个岗位,要学会具有“林黛玉的脑子,二百五的心,”心里明白,表面上糊涂。要吃的了亏,受得了苦,偶尔被欺负也要像“挨揍打呼噜——装着不知道”。

有一句话叫“不跟臭狗屎论长短”,这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

二、印象管理的动机

我们每个人都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他人的印象符合个体的期待。

如人们去求职应聘。

印象管理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

三、组织中的印象管理策略

(一)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就是努力显示自己的优势,增加对他人的吸引力。

什么因素影响自我表现?

1.交往对象影响自我表现

2.交往情境影响自我表现

(二)组织中的印象管理

1.个体层面上的印象管理

2.组织层面上的印象管理

四、印象管理识别

(一)非语词反应与印象管理

语言和仪表容易控制,

姿势、眼神或无意识动作,不太留意或比较难以控制,这种非控制性的信息流露更为真实。

(二)自我监控与印象管理

自我监控是指根据周围的情境线索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高度自我监控者在新情境中能够很快熟悉什么样的表现是恰当的,什么样的表现是不恰当的,能有效地创造他们希望的形象。

低度自我监控者对情境不敏感,不能灵活调节自己的行为表现,比较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充分反映个人价值观、感觉和态度。

第五章情绪与管理

现代人经常有迷茫、失望、沮丧、挫败、疲惫等令人不安的情绪。

我们很多人常常被“情绪绑架”,恶劣的情绪阻断了我们合理的逻辑思考过程。

第一节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体验、生理与表情整合性心理过程。情绪有三个基本成分:

1)生理激起:焦虑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愤怒时面红耳赤。

2)主观体验:面临危险时毛骨悚然;失去亲人时悲伤难过。

3)外显表情:面部、四肢和躯干、姿态有明显变化,口呆目瞪、捶胸顿足、咬牙切齿、手舞足蹈。

二、情绪的特征

1)情绪的两极性

2)情绪的感染性

3)情绪的情境性

第二节情绪的自我管理

很多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往往来源于他对自己的情绪的很好管理,尤其是对负面情绪的管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所有的职场达人都是从“菜鸟堆”里爬出来的,这个世界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茶饭不思、坐立不安、彻夜难眠、怎么这么倒霉,如何管理好这种情绪,走向成功。

一、敏锐觉知情绪

这是前提。“人贵有自知之明”。

二、自我控制情绪

1、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宣泄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如大哭一场、拿替代品出气(出

气筒)、去夜店疯上一把、与一位知心朋友好好地倾诉、听听音乐、看一部比较好看的大片、坐在商业步行街上看来来往往的美女帅哥。

2、期望值不要过高

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不必期望太高。

3、学会妥协和放弃

我们只有两只手,不可能同时捡起芝麻和西瓜,

我们要学会放弃芝麻,捡起西瓜。

4、学会自我安慰

5、运用理性情绪理论自我调节情绪

第三节消极情绪的预防转化与调节

一、培养乐观态度

乐观态度的对面是悲观态度,主要是因为想不开。如何让别人想得开,主要的办法是培养乐观态度。很多情况可以换个角度去想即是乐观。老太太的两个女儿。

二、发展积极的生活观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情绪低落消沉,对生活没兴趣、没勇气,悲观厌世。要正视生活的现实,培养富于乐趣的生活。

三、情境变换

有些人的消极情绪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通过情境变换可以消除。

四、开放学习

开放学习强调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情绪。

切忌证明你正确而别人是错的;

犯错误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如何吸取经验。

五、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力,在新的活动中忘却不愉快的事情。

六、情绪发泄

一是谈话

二是设立情绪发泄室

七、进行各种形式的对话

课本124页的案例,是一个管理者的积极态度对员工的正面影响。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管理者很少有这样的管理者。

第九章群体心理与管理

在群体中,个人一方面受群体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人也对群体产生影响,是双向的影响过程。

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

群体是指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组合体。

有共同性目标、有相对独立性、有群体意识、是有机组合。

第二节群体活动的内在机制

一、群体冲突

建设性冲突:凡属是非观念正确的,都可以来同。

破坏性冲突

特点:1)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2)由就事论事转化为人身攻击

3)沟通受阻,正常信息流通停止

原因:1)信息流通受阻

2)对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

3)价值观不同

4)本位主义思想

二、群体竞争与合作

群体内的竞争与合作

1)简单且能独立完成的工作,个人竞争比群体合作效果好。

2)困难且个体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群体合作比个人竞争效果好。

3)群体成员态度与情感一致,且目标明确,群体合作效果会更好。

4)群体成员态度和情感不一致,对工作不感兴趣,个人竞争效果会更好。

群体间的竞争与合作

取决于群体内部的竞争与合作是否合理。

三、群体的规范和压力

(一)群体的规范

群体的规范就是由群体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有正式的,如规章制度、法令等;

有非正式的,如风俗、习惯、舆论等。

企业职工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工作规范。

有规范才能保证运转。

美国心理学家皮尔尼克提出的“规范分析法”,他将群体规范分为:

组织荣誉业务成绩

利润合作

计划性工作监督

训练创造发明

用户关系诚实与安全

(二)群体的压力

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

是一种多数人一致的意见,使个体在心理上不得违抗。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的时候,会产生孤独、紧张、恐惧的心理。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两种形式:一是屈服于群体,二是抗拒群体压力。

群体与“有个性”:坚持己见的人被称为“有个性”。群体压力会抹杀个性。

个性的存在才能的发挥,都离不开他人的支持。

现在很多管理者采用群体压力使个人服从群体,不允许独立性行为,不允许反从众行为。

坚持“有所同必有所异”的原则。曾仕强P120

美国心理学家列维特提出,用下列办法使群体成员屈服:

1)理智商议:摆事实,讲道理,使少数人放弃观点

2)怀柔政策:用为他着想的方式,个人和群体无原

则性分歧

3)舆论压力:群体对其实行攻击,使之四面楚歌

4)心理隔离:断绝心理上的沟通和行为上的接触,

使之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

四、群体的凝聚力

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密切配合相互作用。

群体凝聚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员工的士气、满足感。

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内部的一致性:相似性,需要、动机、兴

趣、认识水平。

以高尚人格作为共同的认同目标。

人对说服的抗拒。

2)外部的作用力:

3)领导方式:

日本的川喜田二郎:创造的行为

4)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

5)规模

深信人人生而伟大,提供自发创造的机会。

员工在工作中的愿望,不外乎是:

(1)工作的保障与安定;

(2)良好的工作环境;

(3)情投意合的工作伙伴;

(4)开明的主管;

(5)晋升的机会;

(6)优厚的报酬;

(7)发挥才干的时机;

(8)学习新工作的时机;

(9)合理的工作时间;

(10)轻松愉快的工作。

其中,工作的保障与安定,最为员工所重视,而发挥才干的自由,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切。

五、群体的士气

表示群体的工作精神或服务精神。

是个体对组织感到满足,乐意为组织目标完成的态度。

影响士气的因素:

1)对群体的满意度

2)对工作的满足感

3)对组织目标的赞同

4)合理的经济报酬

5)管理者自身良好素质

6)成员的和谐与合作

7)良好的工作条件物质和精神两大因素同时兼顾

《中国管理哲学》P118—119.员工的个人价值

第十二章领导心理与管理

第一节领导心理概述

一、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这个过程有三个主要因素:

(1)领导者

(2)被领导者

(3)环境

二、领导者的职能

是指领导者所承担的任务和主要活动内容。学者把它概括为:(1)目标设置职能

(2)规划职能

(3)决策职能

(4)选才用人职能

(5)控制职能

第二节领导者的素质

包括:(1)政治素质

(2)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

(4)个性结构

(5)个人修养

(6)气质

(7)风度

第三节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一、决策艺术

找准问题的边界

制定解决例常问题的规定

合理的妥协

捕捉问题有效解决的艺术

对决策接受的预见性

二、授权艺术

权力层次划分

选择合适的授权对象

授权要放权如何知人善任

授权与收权结合

三、人际关系调谐艺术

批评切忌怒骂

切忌拿下级当出气筒

因人而异

伤人莫伤心

慎用公开批评

指责佐以褒奖

第十四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一、组织管理的现代技术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1.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2.要求管理者采取新的管理作风

3.管理者之间的情感关系

4.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组织管理的心理原则

1.心理平衡原则

2.内隐活动和外显行为一致的原则

3.信息沟通原则

4.目标认同原则

5.具体情况原则

三、组织变革的因素分析

1.组织变革包括:组织制度变革、组织环境变革、组织人员变革、组织结构变革、

组织技术变革。

2.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

技术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因素

自然资源因素

顾客

供应商

竞争者

3.内部因素

组织战略

组织结构

管理机制

社会心理因素

四、组织变革的阻力

(一)来源

1.组织层面的阻力

(1)结构惯性比如选人

(2)有限的变革点

(3)群体惯性

(4)对专业知识的威胁

(5)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

(6)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二)克服

第十五章组织文化及其功能

每个组织都具有特定的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产生的理论基础

1.威廉·大内的《Z理论》。日本式的管理和美国式的管理的比较。这是一种管理的

国别研究。跨文化研究。

2.帕斯卡尔和阿索斯的《日本的管理艺术》

影响企业管理成败的7S理论。

3.彼德斯和沃特曼的《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

优秀企业都有明显的组织文化观念。

4.迪尔和肯尼迪的《公司文化》。

1982年出版,组织文化如何产生,如何被员工所接受,企业习惯的形成,企业活力。

二、组织文化的分类

1.学院式文化

喜欢雇佣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大量的专门培训,在特定的领域从事专业化工作。

2.俱乐部式文化

竭力把管理人员培养成通才。重视适应、忠诚和承诺。

3.棒球队式文化

鼓励冒险和革新,薪酬制度以员工绩效为标准。寻求有才能的人。

4.堡垒式文化

着眼于公司的生存。他们过去也许是学院式、俱乐部式、棒球队式,现在衰落了,尽力保证生存。

三、组织文化的创建

1.组织文化如何开始

组织文化的最初来源通常反映的创始人的愿景和使命。组织文化的核心就是组织领导人的文化、价值观和管理风格。

组织文化就是创始人的设想和偏好与员工自身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微软公司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形象反映。盖茨本人进取心很强,富有竞争精神,自制力很强。这些特点也正是人们用来描述他所领导的微软巨人的特点。

沃尔玛公司的承诺——节约、朴实和物有所值,则直接来源于晚年的山姆·沃顿。

迪斯尼公司的要建立一个制造幻想和欢乐的王国则源自沃尔特·迪斯尼的最初设想。

2.组织文化如何保持与维护

甄选过程强调价值观一致

高层管理人员的影响公司是否鼓励冒险

社会化组织要帮助新员工适应组织文化,这种适应过程被称为社会化。

可以通过故事、仪式、物质象征、语言

3.组织文化学习的心理机制

运用心理定势

重视心理强化

利用从中心理羊群效应

培养认同心理

激发模仿心理

管理心理学整理范文

一、个性与管理 1、个性的定义: 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人的心理过程: 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过程。 3、个性的特征: 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倾向性 4、个性的心理结构: 能力、气质、性格 5、气质的含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 定的心理特征。 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6、性格的含义: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类型:a。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b.向性说—内外 c.顺从说—独立型,顺从型 d.文化社会类型说----理论型,实际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 7、能力的含义: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或者说,能力是个人完成一定活动 的本领。 类型:个体的一般能力。个体可以发展的潜在内力。通过教育可以得到的能力。 8、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差异于管理有何意义?(看笔记) 个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效率,人际关系---------根据个性特质安排工作 相符互补性进行人员配置 管理者要设立一种使员工个性不断成长的氛围 二、重点:人员激励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 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性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 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等。 马斯洛: 1)生理需要——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保证身心免受伤害。 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模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从人的动机产生到最终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的理论。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一,解释与举例;二,简答;三,论述;四,案例分析;五,知识拓展:中国人的沟通、情商EQ与管理心理学结合考查 知识点一:霍桑试验P22-25 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结论:1),生产条件的变化固然影响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但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 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工效的决定性因素 1993年,梅奥出版《工业文明中的问题》,总结了霍桑试验的结果,得出以下新的理论观点: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以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霍桑试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他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需了解人们不合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知识点二:个性心理特征P84-86 个性的定义:人的个性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质倾向的总和。一般包括两部分: 1。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2。个性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 个性的特点:独特性(差异性);综合性;稳定性;可塑性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一: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记得老师说过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以前一直没有过对这门学科的了解,从选修这门课一直到上完,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么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对这么学科有了很好的认识,并且有兴趣和想法在将来继续在这门学科上学习下去。 管理心理学它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根源和目的是探索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动机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 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管理首先就要了解人”,了解所要管理的对象的性格特征,了解他的工作环境,了解他的工作能力。了解了才能很好的管理,才能很好的调动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能力。 当领导管理自己的下属,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当老师的要管理自己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这一切就是要领导者考虑的问题。在管理心理学中,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大师金克拉曾说:“你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必须掌握激励,生活就是这样,你把它放入自己所处的人际中,人们就记得你信任你,就像黑夜相信灯光一样。” 激励便是“激发鼓励”。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工作中,激励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员工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也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是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工商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管理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 负强化:就是取消那些令人厌恶的刺激,从而增强该行为今后发生的频率。 2. 员工成熟度:下属成熟度包括两个可以沿着一条连续线表示的主要部分:工作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工作成熟度是表现出来的与任务有关的能力、技巧和知识。心理成熟度与信心,自愿和动力方面的感觉有关。 3. 表同:把别人具有的、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身上。这往往表现为模仿别人的举止言行。 4. 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5. 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6. 冲突:心理学上把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当某个群体或个体感知到其他群体或个体妨碍了或将妨碍自己的需要、利益或目标的实现时,这个过程就开始了。 7. 群体内聚力:是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及他们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 8?期望:就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9. 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10. 近因效应: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较深刻的印象。 11. 激励:指的是通过某些精神或物质的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人朝着组织所希望的目标和方向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12. 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3. 投射:一个人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强加于别人身上就是投射作用的表现。 14. 组织:是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或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 15.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16应激:是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有两种性质的应激,一种是短期或偶然发生的,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应急反应,另一种应激是长期的,是由生活压力所引起的。 17流程再造:哈默博士提出了流程再造概念: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因素: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剧化的改善。 18角色确认:指领导者的角色行为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肯定和认同。 19情景模拟:其核心就是编制一套与某职务实际情况相类似的测试题目,将被试安排在模拟、仿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被试各方面的能力等做现场考察,用以确定被试的潜能。它主要包括公文处理、与人谈话、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即席发言等。20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人在某种动机推动下所要到达的目标行为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21角色行为:指一个人按照特定的社会与组织所赋予角色的特定的行为模式而进行的行为。角色行为是在综合角色认知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的行为,并受到自己个性的制约。 22?退化:指个人在遭受挫折时,采取一种与自己年龄和身份很不相称的幼稚反应形式。 23?工作激励:就是让工作过程本身使人感到有兴趣、有吸引力,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工作有内在意义、有挑战性,工作内容丰富化、扩大化等。 24?组织文化:是由组织成员的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共同愿景所构成的认知体系。

管理心理学 考试重点--激励理论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评价架构的5个维度: (1)高权力距离-低权力距离?高权力距离的文化里,存在大量权力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但大家能容忍;低权力距离的文化阻碍权力和财富差异,这些社会强调公平和机会。 (2)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文化里人们更喜欢单独行动而不是群体活动,相信个人权利至高无上;集体主义文化里强调严格的社会架构,人们期望群体中的其他人照顾和保护自己。 (3)男性化-女性化?高度男性化的社会里,男女角色划分明显,男性支配社会;高度女性化的社会里男女角色差异很小。 (4)不确定性回避?不确定性回避得分高的文化里,人们对不确定和模糊的焦虑较高,这种社会强调法律、制度和控制以降低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回避得分低的文化里,个人较少因为不确定和模糊而惊慌,人们对多样化的观点比较容忍,很少以制度为导向。 (5)长期导向-短期导向?长期导向的文化中,人们重视未来,推崇节俭、恒心和传统;短期导向的文化中,人们重视此时此刻,更乐意接受变化,重视承诺但不阻碍变化。 规避决策陷阱 首先,不要被动地接受问题情景,而要按照自身的框架去分析,用多种角度去思考分析 其次,在考虑选项价值的时候,尽量综合考虑方案的收益和损失,用不同的方式重新表述问题 再次,尽量从多个参照点去考虑问题,多进行换位思考 最后,没有人能完全避免决策陷阱,要不断地反思在决策中的偏差,才能提高决策质量 常见的决策偏差 1代表性直觉(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即决策者根据当前刺激或事件与已有范畴或概念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2易得性直觉(availability heuristic)是指决策者常常会依据一些容易想起来的事例来判断一种类别出现的频率或事件发生的概率,称为易利用性启发式。 3概率估计偏差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高估渴望事件发生的概率,低估自己不希望的事件发生的概率。4锚定效应 锚定(anchoring)——指固着于作为起始点的初始信息的倾向。一旦设定了初始值,人们就不能充分调整随后的信息。 5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决策结果受到决策问题表征方式的影响。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Abraham Maslow) 管理者对不同层次需要的激励措施 第一级:生理需要,如提高工资、奖金、改善工作条件、定期医疗检查、娱乐等。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3篇(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3篇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3篇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1: 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

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得了一种病,医生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很多企业没有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格却上马生产,市场对这种无证上岗的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完备的生产手续也能生产,为从众性行为的发生开了方便之门。 四、领导素质比较低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由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的,领导者所作出的决定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通过对众多的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家往往无意于追究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企业家们的功利意识。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额的利润,从而又归结到从众性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来了。其次,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我们的许多企业领导者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许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为标榜。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胜是很好的经营手法,但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偏低,

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1、管理心理学的前身是工业社会心理学,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终于在1950年代在美国正式定名为管理心理学。 2、霍桑试验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是照明试验、福利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情感的任何一种表现都含有自我体验、生理变化、外部表现三个方面。 5、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方面认识、情感、意志。 6、个性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7、挫折产生因素一般有两大类外在因素、内在因素。 8、人们受到挫折而产生的不良适应有四种:攻击退化固执冷漠 9 创新包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结果。 10 创新过程需要三方面要素支持:知识、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 11 创新心理行为过程的五个阶段是 (一)定向即规定一个问题或确定一个目标。发现问题首先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已有的知识储备、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努力寻找“盲点”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准备就是列出所有关于问题或目标的事实,这些事实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准备阶段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自信心的问题;二是收集资料的问题。可以采用5W1H(何人,何事,何时,何地,如何)的方法。 (三)孕育在孕育阶段,就是要用发散性思维来得出尽可能多的、不明确的结论或答案,并对每个结论和方案进行辐合思维,对该结论或方案进行评价(Evaluation)。这个阶段是假说与方案反复酝酿的阶段。表面上可能创新活动毫无起色,头脑里则在紧张地工作着。孕育阶段的时间长度不一定。在这段时间里,创新者的观念就像在“冬眠”,例如爱因斯坦就历经两个“十年沉思”才得以提出“相对论”,三峡工程的百年论证。 (四)明朗这个阶段的最大特征就是灵感的出现。灵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灵感毫无疑问来自于孕育期的努力工作。灵感很大程度来自潜意识的作用。 (五)验证只有通过逻辑、实验、实践等方面证实了答案或方法才是弄虚作假正的最后结果。注意:并非每次创新都必然要历经这五个阶段。这里所谈的只是一般的参照系。现实的创新实践中,有可能只历经了其中某几个阶段,也可能是各个步骤是颠倒的。 12创新内容包括:观念/知识/文化创新 13 影响创新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激励制度领导风格 14创业者心智模式修炼包括四方面: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结构 15青年道德品质的四个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16青年道德品质修炼内容包括四方面:社会公德爱情/家庭/职业道德 二、选择题 1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知识/智能/素质/专业结构 2管理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有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 3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包括:色彩、气候、噪声、音乐、照明 4 以下属于青年人的人格障碍的有:反社会/强迫型/偏执型/自恋型/依赖型/癔症型人格 5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压力源有:经营业绩/人际关系/职业适应/下岗与再就业/职业道德的压力6当代青年情绪特征表现:剧烈性波动性掩饰性 7智力的核心能力:在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倾向于将智力定义为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基本要素。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 8青年成功择业的一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人—职匹配。主要在兴趣。 9青年人爱情道德特征:互爱忠贞奉献。 10知识创新过程可以通过下述哪些方式实现: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概要范文讲课讲稿

第一章 1.什么是霍桑实验? 答: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2.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答: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3.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的模型? 答:以个体为分析单元;社会系统为分析单元。 1、霍桑实验的主持者是(梅奥) 2、霍桑实验中的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是为了研究(非正式群体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3、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概念的是(莉莲·吉尔布里斯) 第二章 1、什么是知觉?感觉和知觉有何区别? 答: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区别在于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气味等),而知觉则是对于对象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什么是社会知觉中的晕轮效应? 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如“一白遮百丑”。 3、什么是归因理论? 答: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

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 1、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整体性) 2、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晕轮效应) 3、提出归因理论的第一们学者是(海德) 4、如果把失败归结于努力不够,那么会使人产生(内疚感) 第三章 1、什么是个性?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哪些内容?个性倾向性包括哪些内容? 答: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什么是气质?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指什么? 答:四种典型气质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3、何谓个性与职业的匹配? 答:正是因为人性在预测工作效率、缺勤、离职等个体和组织行为方面的有效性,有关个性、个性与工作、职业、组织、环境之间的匹配问题和理论得到了组织行为学家的关注。 4、平时从报刊杂志上做心理自测题时,你应当注意些什么? 答: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的作用和局限性2、使用标准的心理测验3、由专业人士施测4、慎重解释与使用测验结果。 判断题: 1、性格类型不能够做好坏评价(是) 2、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学到不少的心理学知识,受益匪浅。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2、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其中,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学习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2): 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玄奥的学问.这种想法主要源自于少年时代读书中的惊讶与崇拜,如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赵子龙将军的偃旗息鼓, 诸如此类的等等.经过简单初步的管理心理学学习,还是有一点收获,算是揭开了玄奥的表皮.关于管理心理学,我觉得它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与分析,说明和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能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自量,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中国古代就有.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行军打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有绝对的纪律素质.所以自古以来军队都有从大至小的建制,都有系统的监督和执法人员.但汉飞将军李广带的部队就没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的才气在他带兵的奇特方略上表现的格外突出.他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夜间不打更巡逻;大帐很少使用文书.军队的战斗力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6.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错) 7. 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对) 8. 公平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对) 9.人际关系理论也称管理的行为学派理论。(对) 10.韦伯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对) 11.“霍桑效应”即指工作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都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错) 12.智力测验是测量能力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对) 13.气质是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对)14.管理理论是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基础的。(对) 15.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错) 16.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可能成为团队。(错)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 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 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 世纪60 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 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 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 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 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少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和论据。后来由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增加了工业心理学的广度和深度。 2)人群关系理论:源于霍桑实验,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因素是职工与管理人员间融洽的关系和企业内良好的人际氛围。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总结 题型:名词解释4\简答4\论述1\案例分析1(有点粗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决策的那题我没整理) 一、掌握人性假设、霍桑实验、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理论知识 1、人性假设人性假设:X理论vs Y理论 管理方式:X理论 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 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 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 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对人的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 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管理方式:Y理论 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 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给与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 简评 X理论的人性假设是静止地看人,相应的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靠金钱收买和刺激,一方面严密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人为组织做出贡献 麦克雷戈发现现实组织的结构、政策、制度均以X理论为依据 Y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因此,X-Y理论是对人性认识的两个极端 2、霍桑实验(The Hawthorne Studies)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 霍桑实验的背景 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工厂名. 实验时间:1924-1932年 实验起因:待遇很好,效率很低 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大规模调查、接线实验 A.照明试验(1924—1927)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的产量才降低。 结论:(1)工场的照明是影响效率微不足道的因素(2)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 B、福利试验(1927—1928) 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 如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时等,在工作时可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这些条件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

管理心理学()

1. (2分)跨国公司有很多特点,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 A. 多元化 ? B. 风险性 ? C. 整合性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2. (2分)领导者本身的(),决定了他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树立威信,其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 A. 文化水平 ? B. 个性特点 ? C. 素质差异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3. (2分)领导者试图依靠与群众保持一定距离的做法,以抬高自己的身份,保持自己高高在上,叫做()。 ? A. 收买威信 ? B. 职业威信 ? C. 距离威信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4. (2分)解冻是指()个人或群体去改变他们原来的态度或消除对旧态度或行为的支持。 ? A. 号召 ? B. 命令 ? C. 刺激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5. (2分)谁能掌握()管理的这一真谛,谁就能在实践中取得胜利。 ? A. 以人为本 ? B. 效益第一 ? C. 信息第一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6. (2分)在企业中要建立()的管理制度。 ? A. 以质量为中心 ? B. 以人为中心

? C. 以制度为中心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B 解析 7. (2分)()是领导者权责统一的基础。 ? A. 职位 ? B. 决策 ? C. 服务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8. (2分)生理需要是属于最底层次的人类的()需要。 ? A. 健康 ? B. 发展 ? C. 基本 得分:0 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作业题收起解析 答案C 解析 9. (2分)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协调两人以上的活动或力量的()。 ? A. 合作体系

考试批次《管理心理学》结课作业

201712考试批次 《管理心理学》结课作业 学生姓名学习中心 学号 专业年级层次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心理学》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7年11月9日--12月1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范围内,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 一、论文题目 1.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应用。 3.激励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影响。 4.领导风格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分析。 5.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谈人际关系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论文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关键字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编号: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学科与心理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以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为主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心理学对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该院科协没有重视激励的作用,更没能充分利用激励的功能,导致日常工作的不顺利。然而怎样正确运用激励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的案例。 日本富士xerox公司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关于事业风险投资与挑战者的纲领计划”。如果公司员工的新事业构思被公司采纳,则

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考点习题二

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考点习题二 1.勒温用数学中的“拓扑”和力学中的“矢向、强度”研究个人行为在群体中的变化,提出了( ) A.内在心理力场理论 B.外在心理力场理论 C.群体动力理论 D.群体合力理论 【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2.爱德华.霍尔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有四种不同的人际距离。其中0.55-1.25m属于 ( ) A.亲密距离 B.私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 【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3.以埃尔顿.梅奥为代表的理论是( ) A.早期古典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人际关系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答案】A 【知识点】第2章 4.韦伯认为理想组织机构模式是( ) A.心理模型 B.任务模型 C.官僚模型 D.人际模型

【答案】C 【知识点】第2章 5.表现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的气质类型是( )www.examw.com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汗质 【答案】 B 【知识点】第3章 6.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身份、地位的认识,这属于( ) A.人际知觉 B.角色知觉 C.对个人的知觉 D.经验知觉 【答案】A 【知识点】第3章 7.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第一印象效应 【答案】A 【知识点】第3章 8.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视为好兆头,这是( ) A.个人喜好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答案】D 【知识点】第3章

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引导案例讲的是福特公司五美元的故事 2.管理心理学特定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 3.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群体心理、个体心理。 4.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交叉)学科。 5.管理心理学高度相似的学科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可以互称姊妹的是(社会心理学) 6.在算理心理学酝酿阶段,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泰勒)的(科学)管理 7.在管理心理学兴起阶段,行为管理学派的(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对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影响 8.管理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58年,(莱维特)的《管理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9.(情景模拟法)也称为评价中心法,是研究者把被试者置于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来观察、分析、评价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以便研究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一般适用于选拔、评估高级人才。 10.安排被试同“模拟下级”谈话的测试方式被称作(角色扮演);将被试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要求被试自由讨论的测试是(无领导小组测验) ●各种常用研究方法的特点 1.观察法 ?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测、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心 优点:方便易行 缺点:难于揭示现象的本质或规律 2.访谈法 是指通过面对面的谈话,以口头信息沟通的方式,直接了解被访谈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 ?需要注意:对访谈者要求较高 3.问卷调查法 ?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和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分为:是非式、选择式、等级排列式、开放式 ?优点:短时间大量数据 ?缺点:数据质量不高,真实性存在问题 4.测量法 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的心理品质或行为的研究方法。 分为:能力测验、性格测验、工作价值观测验、组织公民行为测验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