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读后感3篇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读后感3篇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读后感3篇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读后感3篇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读后感第一篇

文/陈蒙蒙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这是一本很容易带来争议的书,特别是在现今女权主义极其肆虐的世代。即便是我自己,一位对女权主义深恶痛绝,并自认为相当传统回归圣经的人,在看书的过程中仍会一遍遍经历精神折磨,因为和自己原本的想法差别太大。一直以来我很赞同,女人当顺服男人,在服侍中应尽量让弟兄主导;在生活中,上帝的心意是女人应该以家庭为重,所以作为姊妹,事业心太重而忽略家庭往往是不对的。但显然,这些想法在这本书里,连入门级都够不上。

顺服、敬重、鼓励,教养儿女等等一位合神心意的妻子会带来丈夫一生的改变,更是整个家庭健康、蒙福的关键。这让我想到箴言的最后一篇,我们常开玩笑说那位才德的妇人不是人,或许只是理想类型,是我们追求的榜样。看这本书才知道,哦,原来好多人这么彻底地在行。所以,虽然还没有结婚,但是里面的许多教导和提醒,对将来会有莫大的帮助。甚至应该跟着异象型丈夫的错误一直,我会诧异,在女权如此盛行的欧美,这本书会如此畅销。而当看到里面许许多多的来信时,我渐渐明白了。

但是有一些观点我不是很同意,比如P95,堕落以前,女人就恋慕她的丈夫,男人就管辖女人,这是上帝的设计。难道这不是堕落以后上帝宣判的内容吗?怎么会变成堕落前呢。还有后面关于撒拉对亚伯拉罕的顺服和鼓舞的猜想,似乎带了太多美式的浪漫联想。诸如此类的小地方还有一些,因为不是很重要所以略过不讲。

另外,我个人觉得除了顺服,沟通也很重要。对于p79那位变成奶农的会计师,我并不认为纵容他、顺服他是最好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和他沟通:一回家的时候,可以先和家人打招呼,或者先吃准备好的饭再去照顾他的奶牛会更好?丈夫也是人,也会有很多缺点,所以二人不应该相互帮助,不断改进自身的缺点么?在第二部分,对于不信的丈夫的顺服里,根据作者给出的一些例子,我猜想或许她也是赞成要沟通的吧,只是先顺服,顺服以后再尝试沟通。

总而言之,读了这本书对自己帮助还是很大的,只是真心觉得,作这样的一位帮助者是对女人极大的挑战。

读《妻子,荣耀的帮助者》有感读第二篇

文/方春达长老

当下婚姻辅导类书籍多如牛毛,大部分都是从心里学的角度出发,这是符合现代的文明,符合现代女性的需求,在这些书籍中各自取喜悦是最终的目的,获得是大的价值。这样的书籍对基督徒百害而无一益。黛比·伯尔的《妻子荣耀的帮助者》却是独树一帜,这本书与当代的文化、价值观念格格不入,当却针针见血。以朴实的手法告诉我们婚姻的原始性,女性的原始性。这是一本从神创造的角度来谈论婚姻的著作。每每翻阅本书,心中都感触万分。本书试图还以女人本来的面貌,本来的特性本来的快乐与荣耀。男人心中的女神,原来

只需拾回原处的本性,以纯真修饰生命,以成为男人的帮助者认识神的创造,认识自己存在的原由。承认神创造的事实,承认自己本相的事实,相信神赐福婚姻的特性途径。由于感触颇多,也略谈下自己的一些心得。

女权主义的错流

现代文明的特点就是离原始气息越来越远,在各种层面上都有这种现象。以为脱离原始面貌就是在进化,是在建立一个更高度的生存运行体系。即便有些时候明显看起来是有违于自然规律,但也毫无顾忌。女权主义的极端错流就是如此。她们为让自己能拥有男人们所拥有的权利、特质,宁愿可以不做女人,虽然仍自称为女人。原本发端与19世纪末左右的旨在要求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的女权运动。但随着第二波走火入魔式的女权主义的激进亢奋,在追求与男性同等的物质地位却在客观上无法达到男性的创造力时,就去追求性解放,将女性与男性敌对起来,在各个方面挑战男性,贬低男性,最终的结果就是家庭破裂、艾滋病、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同性恋盛行如今却在严重扭曲影响着男女性、家庭、社会的正常秩序。到如今女权主义已经发展出来许多流派:自由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流派、存在主义流派、激进女性主义流派、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流派等。虽然每一流派都要自己对女性主义的理论切入点,也有各种不同的诉求,但在其本质上无非就是要避视男女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逆向行之,故意破坏男女之间的原始互补性,以一取一,以对等取平等,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与社会的混乱便孕育而生。

如今女权主义的各种弊端正在影响社会,腐蚀人们的灵魂。世界如此也就罢了,因为他们不认识创造与救赎之主,归正之路尚未得知,可怜及可恨之处是基督徒也深受其害,甚至视作文明故意为之。导致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家庭破裂,心灵怨恨,女不为女,男不为男。婚姻家庭原本多么美好,不信之人视为大自然或上天的恩泽,神的儿女却深知这是神对人类的普遍恩典,即便人远离祂,受罪于身、虚愁一世,但也可透其婚姻略感幸福,略知恩泽。但如今,男女关系之乱,次序之混,令人焦头烂额。到底是男主女屈,还是女主男屈?在古代文明中几乎所有民族中的自然共识,现在却成了未开化的野蛮现象。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说古代的婚姻隐藏着一种不明朗的使命性,因为婚姻是轴心的,谁主谁屈就是一种说明。以前体现的是婚姻与家庭的总和价值,现在体现的却是每一个体的独立价值。独立价值就是女权主义的价值,这是她们的真正目的,也是女权主义的终极信仰:我们要自由,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规律、没有后果的自由。

个体价值的过甚

有原则性的个体价值是应该肯定的,《圣经》从来都没有否定人的独立性、个体性,神的创造可见一斑(创1:27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试图摆脱约束的、目的的、合一的独立价值,就是在追求一种不属于自己个体的权利,这是在僭越。僭越就是背叛,背叛的不是人而是神。神用各种规律以一般的状态维系运行着宇宙苍生,人也在所设定的规律中生存、生活,人的良心就是规律的舵。神以永恒的计划智慧地规划着世界万物,所有次序的设定都是有目的的,神不容谁随意越位。婚姻看起来就是男女之间自己的事,是自己的选择之结果。其实不然,婚姻在神的创造与救赎中所占有的地位极高,在圣经中婚姻被提至神的旨意,是基督与教会之关系最好的比喻说明。既

然基督与教会的合一是一种有秩序的合一,那么被用来比喻基督与教会关系的婚姻的男女关系难道不是也应该是有秩序的合一吗?所以,婚姻中的独立价值是应该被消化的,这种独立价值的正面体现就是没有独立价值的体现。这就是合为一体为什么才是圣经用来定义婚姻的意义了。这个意义足以让世界疯狂,女权主义为之嗤之以鼻。人的罪性所要的就是分离:与神分离、与人分离、与爱分离、与真理分离,为的是与自己、与罪恶合一。现在这种婚姻中之独立欲望不断在膨胀,首先是经济和工作独立、社交空间独立,其次是生活方式独立、价值取向独立,最后是支配权利独立、心灵肉体独立。婚姻名之存,实之亡已。

回归原始的位

女权主义以女性在历史中屈从之地位来控诉男人在逼迫女人。屈从一词,我想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说辞。正视男女不同的事实,是符合真理的。女人的智力与人格与男人并无二致,但在人性的色彩上二者是各有千秋的,婚姻就是互补。上帝给予不同人不同的禀赋,给予男和女以不同的特质,这种规定也是人类的特质自在性之必然,人类是无法改变男女的位分次序的,而这种位分是直接来自于神的权柄,也体现在男女特质的不同上,体力、思维、情感。这种不同使男女不会产生激烈竞争和对抗,反而是相互补助、融合成一。所以,回归原始的位分,重拾属于自己的特质才是回归男女之真本性。

《妻子荣耀的帮助者》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辅导你如何经营自己的婚姻,倒不如说是在辅导我们正视自己的特质与位分。这本书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植根《圣经》教导,以神的权柄为婚姻的依据,以神为婚姻的中心,以次序为婚姻的原则,以使命为婚姻的动力,以幸福为婚姻的恩赐。它让我们知道从一个女性角度上讲:婚姻的失败,实质是一个作为女人的本性失败。在当代的背景之下,此书必会招来非议,它的颠覆性令许多渴望幸福的倔强萝莉望而却步。在本书中贯穿如一的宗旨就是:你是谁?你是女人!就像其它的人生大问题一样,问题在于你是谁?如此才能知道我当做什么?

女性的原始魅力是多么的美,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回归女性独有的特质,生命才会有序,才会能明白神的智慧,才会能完成以你丈夫为首的人生使命。在婚姻中当女人能为女人的时候,再软弱的男性身上也会散发出一种圣殿骑士的男性魅力。女人不能征服男人,只有赢得男人。夫妻不是彼此占有而是消化融合为一体,婚姻乃是在神旨意里男女双方用自己的生命重新建造起来的生命。在神的旨意里男女都是神的形象。没有一种思想能将女人的地位提高到圣经的高度:妻子是丈夫的荣耀;没有一种主义能将女人的保障提高到圣经的高度: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

幸福的张力

女权主义大势宣言,以为只要摆脱男人的屈从地位,只要获得个体的独立价值,只要能像男人一样的活着,她的幸福就会随身而至了。现在不知有多少妻子面对苦恼,她们一边争取,一边抱怨。她们为自己的幸福不惜代价,也为她们的代价丢掉幸福。婚姻若是神对罪人最为仁慈的怜悯,那么必定其中会有令人欣喜若狂的价值。无奈追求幸福,幸福却执意离你而去。为何?耶稣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这是婚姻的精髓,婚姻中的幸福就是这样的张力。女人为尊崇神的缘故而顺从在丈夫的权柄之下,以顺服丈夫为己任、为己乐、为己意,没有自己,就像基督;男人为尊崇神的缘故而敬爱自己的妻子,愿意为其舍命,没有自己,就像基督。这样的婚姻幸福必至。圣经对婚姻

所勾勒的幸福是:男人得到了尊荣,女人的到敬爱!

读《妻子,荣耀的帮助者》有感第三篇

文/黄爱洁

在我还未接触此书前,自认:作为一位妻子,应该还算可以,虽不能说很完美,但还过得去。但阅读此书后,使我感到极度的羞愧。

其实关于妻子当顺服自己丈夫的真理,我们都有一定的知识,但严格说,却不是真知识。因为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知识脱节,我们有知识却没有生活。此书不但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圣经的真理,更深刻地剖析怎样将真理活出来。

此书引发我畏惧的心,就是书中所讲:当女人像夏娃一样认为自己确信的事情是最高的标准且不顺服自已的丈夫时,那么她就是亵渎上帝的道(P218)。也就是说当我们不断反对、谴责自己的丈夫,便是篡夺他的权位;女人若篡夺了男人的权柄,那就是对上帝主权的抗拒。这就好像教会嫉妒基督的领袖身份而把主权归于自己。又好像魔鬼不守本位:要升到天上;要高举自己的宝座在上帝众星以上;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北方的极处;要升到高云之上;要与至上者同等。结果,神把牠坠落阴间。你不要以为上帝对魔鬼是公义的,对你是恩慈的;你要知道那试图超越他们受造地位的男男女女,上帝也会这样做。

此书也激发我一颗渴慕、向往的心,就是:一个女人若履行了上帝让她做一位帮助者的呼召,从而,荣耀了上帝的名;最终,认识她的人将会认识真理(?)。你敬重你的丈夫,愿意顺服他如同顺服主,并不是因为他值得你敬重;更不是因为他爱你如同基督爱教会。乃是因为上帝要你关注天上的模式;从而,展示出耶稣基督顺服天父的模式。所以,每位女人在上帝的设定中,愿意照着上帝的定旨尊荣你丈夫就是尊荣上帝;顺服你丈夫就是顺服上帝;照样,当你使你丈夫蒙羞时,你也使上帝蒙羞。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向上帝负责。

最后,书中有一观点我有质疑:在整本圣经中,绝无一处应许男人若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事,就可以拯救他们的妻子和婚姻;相反,圣经当中有一条上帝给女人的应许:她们有权柄赢得她们迷失的男人,使他们的心朝向自己的妻子与上帝(P107)(参:林前7:14)。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且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尤其对姊妹,实在值得一看(可以话,先读它几遍,并在必要时,再拿起来读,一定受益非浅)。

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3篇

音乐教育的书籍一般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慰,读了一些关于音乐教育的书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教育书籍读后感(一) 通过读《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这本书中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正是我所欠缺的。交响音乐这种在音乐艺术中具有较高品味的高雅音乐种类。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今依然具有极高的生命力。是被全世界各个国家所认可的艺术形式。 《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将整个交响音乐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像是一部音乐编年史。本书介绍了交响音乐的产生、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民族风格下的交响音乐。 通过读书,我明确了交响音乐的发展脉络;掌握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交响音乐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了解了交响音乐在其整个发展时期,不同音乐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通过读书,我学习到了交响音乐欣赏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交响音乐的常见体裁,交响音乐的理论知识和如何欣赏交响乐。 在《走进交响音乐圣殿》这本书的引领下,我回到了交响音乐产生之初的巴洛克时期。见识了巴赫、亨德尔这些巴洛克时期的大音乐家,作为交响音乐的奠

基人所作出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响音乐迎来的快速发展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音乐巨匠耳熟能详的名字让我一下就联想到了他们所作的优美旋律。 到了浪漫派时期的欧洲,音乐界更是空前的繁荣。不胜枚举的音乐家百家争鸣。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舒曼、威尔第、瓦格纳、约翰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圣桑等。这一时期交响音乐已然成熟兴盛,体裁多样,深受人们的欢迎。 读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交响音乐,更重要的是书中对音乐家的细致介绍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现在人看来,这些音乐家如同伟人一般被人们敬仰,可是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封建年代,这些音乐家大都出身贫寒,处于阶级社会的底层。可是这些音乐家,尤其是到古典乐派以后的音乐家,受到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影响,越来越不安于屈服。他们崇尚自由民主,用音乐作为武器歌颂资产阶级革命。 逆境使人进步,看这些音乐家大都是从逆境中成长的。晚期的莫扎特生活穷困。贝多芬更是耳聋失聪。但是命运的没有打到这些巨人,正是逆境的生活使他们丰富了生活的阅历,练就了顽强的性格。并将心中的一切转化为创作的灵感。当然,音乐家的勤奋好学也是成就他们艺术造诣的基础。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600字以上优秀范文五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作文600字以上优秀范文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苏菲的世界》,它带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学回家时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然而,这个平静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苏菲想象中的复杂,她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运用她独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时政的苏格拉底到总结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世界,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我更支持后者,当然,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更相信,人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们从无数经验中总结而出来的。哲学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欢哲学的这一点,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见,争做真理之海中最洁白的浪涛。如果世界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杂菌,不断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向毛尖冲刺。当

然,中间落下的人数不胜数,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紧兔毛,去把兔子看个清楚。苏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锲而不舍,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失败中去找寻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这种精神让我们用在任意一个领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们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以及生动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了许多哲学知识,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读罢,让人受益匪浅。 《苏菲》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史,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进步的,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哲学就是关于智慧的学习,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的名词,我一直以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就是讲道理的,和科学历史等等没什么关系,自从看了《苏菲》我才知道哲学是一种包含所有学科的中和性课程,但是必须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学习。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十分称职的教师,十分幽默的教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比如书中有几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童话人物,像小红帽,爱丽丝之类的,很可爱的想象。还有他的授课方式——写信,对话(至于那影碟,我们看不见,只有苏菲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与其他哲学书相比之下特别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至于《苏菲》一书究竟写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学史,也可以是科学的发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类小说……

[作文]400字读后感大全

400字读后感大全 《生死攸关的烛光》读后感400字 我在学校学习了《生死攸关的烛光》之后,我觉得他们都很聪明,遇事冷静,不慌不忙。 在这一篇课文中,我觉得伯瑙德夫人非常镇定自若,她面对危机和脸色苍白的儿女,做出了一个带头的动作,她去厨房里拿了一个很大的油灯去替换那藏有情报的蜡烛。 他儿子看见之后,立刻说是天很冷,要去柴房找点柴生火,随手就拿走了藏有情报的蜡烛去了柴房,可还没等他走几步,那位上尉就快步赶上,夺回了藏有情报的蜡烛。 当时,只剩下他的女儿杰奎琳,她知道如果她不成功,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她没有被这恐惧的心情使她畏缩不前,后来,她借说要上楼睡觉,需要一根蜡烛,最后,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办法居然成功了,原来,杰奎琳一看这个军官的年龄和外表就知道他可能也有孩子,成功后,那些德国人也走了,他们欣喜若狂,不断的在喊杰奎琳这个名字。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他们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深深的打动了我,我更加敬佩他们一家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400字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振奋起生活信念的不朽巨着。 这里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他曾经被神父开除,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人,最终变成了一名革命斗士!他多次将被死神夺走生命,最终双眼失明。但他仍然很坚强,他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斗争。他写了一部书,叫《暴风雨中诞生的》,虽然他觉得写的苍白无力,缺少激情,但还是被出版! 我要学习保尔,学习他的乐观,他的坚强。是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多么令人警醒的格言呀! 这就是保尔·柯查金,他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强!让我们一起向他学习吧! 《乌塔》读后感400字 读过《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乌塔是一个细心。大胆的德国女孩,她每到一地都会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不让爸爸妈妈担心,或者给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寄一张明信片。她细心,肯学习,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了欧洲旅游。乌塔自主。自强,旅游的费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挣来的,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她的爸爸妈妈放开了手让乌塔去亲自体验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精选多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精选多篇) 第一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面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怪异、更离奇…… 在哲学启蒙书中,乔斯坦·贾德所着的《苏菲的世界》也许是最畅销的一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畅销不衰的名着。在我看来,这本书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奇妙的构思。全书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是14岁少女苏菲与那 位神秘哲学家艾伯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而通过哲学家对苏菲的授课和谈话,作者对西方哲学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了引人入胜的讲解;二是同龄少女席德与她父亲艾勃特之间的通信和来往。读者发现,两条线索由交错、靠近而重合,到头来真相大白,苏菲和哲学家艾伯特只是席德父亲艾勃特为女儿写的书里的虚构人物,或者毋宁说,是艾勃特化身艾伯特在向同样化身为苏菲的席德进行哲学启蒙。 柏拉图曾言:哲学起于惊疑。事实上,不论是谁,倘若没有对世界的惊奇和对人生的疑惑,就不会开始哲学的思考。书中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 书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考过,相信这个问题是人们一致迷惑过的。为什么会有“我”这个意识的存在?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从书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两可的带过了。可是到后面谈到笛卡尔的时候,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顿时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彻悟。人因为思考而存在,这句话带了点唯心主义的味道,但确实是当人们在否认在怀疑的时候,这一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作文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作文 一夜的工作 《一夜的工作》是这学期以来最使我深受感动的一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意理彻夜的 工作,十分劳苦;日常生活,十分简朴。文中好多地方都使人非常感动。 工作十分劳苦。他日理万机,经常通霄达旦地工作,一个晚上要批“一尺来厚的文件。”周工作量多么大啊!读到这里,我一下子就想到我自己。平时,老师布置的作业稍 微多一点,我就噘嘴了;做作业写两上小时,就不耐烦了。至于写一晚上,我是想也没想 过的虽然的工作量特别大,但对待工作却从不马虎了事。他看文件不是普通的浏鉴览之后,就大笔一挥在稿件后面写一个“批”或“准”字,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 铅笔在另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还要”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还要调查咨询。从这些 地方足以看出对待工作能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夜已经很深了,在那静静夜里,人们正在甜甜的梦里遨游。在蓝蓝的夜空里,只有一弯月和数不清的 小星星一眨一眨的。它们静静地瞩目着,它们要陪伴,为他解除疲劳。这闪烁的星辰就是 彻夜工作的有力见证。 周身兼国家要职,但生活却十分简朴。的办公室是“一座高在的宫殿式的房子”,房 子看上去很华丽,但办公室的设备却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 台灯,如此而已。“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一个堂堂的国家,工作条件只不过是一 个普通工作人员起码应有的条件。这时,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对吃穿挑挑拣拣,从来穿补 丁衣服,有时还为这些小事在家里发火。想想周,我感到十分惭愧。 读着读着,我被为国家为人民而忘我工作的精神和他生活简朴的优良作风感动了。这 篇课文给我的教育意义很深,我在不断地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变成一 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的敬爱之情。 这篇文章生动的告诉我们,敬爱的周工作是多么辛苦,生活是多么简朴。这使我收到 了很大的教育,从而更加从心底里怀念我们这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献出毕生精力的老一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 当我读到“他指着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晚批改这些文件’”时,我不由得 在心里为周叫苦,一尺来后的文件,该有多少份呀,少说也得有几百分呢!看一遍已经够 累的了,何必在要动脑筋批示呢!周呀,你可真是日理万机,为这个大国家操碎了心呢! 后来我又读了他在1974年7月24日的作息表:早晨2时半:与民航局同志开会,早 晨7时:办公……下午2时休息,下午3时起床周一天只睡一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工 作!真的不可思议、令人震惊!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共10篇)

精心整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共10篇) 高一年级有感读后感的作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初尝 哲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门非常枯燥,深奥的学科。对于从未接触过哲学的我,理解起来一定很费力。我就像收中的苏菲一样,带着一大串的疑惑,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哲学之旅”。 从 唤醒。 他 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难引起注意,谁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人生短暂,拥有的能有多少?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作文频道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有感读后感的作文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初一年级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言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返回目录 初一年级读后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言 放假在家,随手在书架上取来一本书,坐在窗边,品一口茗茶,偷得半日闲。这是一本出版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书。当初是以一本休闲小说购买的,读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向我们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一直以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 了 “世界 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感受最深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能够在谈话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点,使其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却由于过于直言,被他曾指责过的上层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苏格拉底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结束也要坚持真理。他重视良心与真理,敢于为了真理而战,为了真理而牺牲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15篇)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15篇)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一夜的工作》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1 今天,我学习完《一夜的工作》后,周总理那种高尚的品德,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读到“周总理指了指办公桌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他今晚要批阅这些文件”时,我的心一跳,什么一尺来高的文件那该有多少份啊,十份,一百份还是千呢?批这么多文件就算看一遍都够累了何况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总理啊,总理您为什么不让助理帮帮您呢?批完这些文件哪里还有时间休息?您为人民真是操尽了心. 当我读到“值班室的同志端来两杯绿茶和一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这里时,我想,工作了一整夜只是喝一杯绿茶和几颗花生米,那怎么行呢?您应该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您的身体那么差,怎么承受得了呢! 我在一部影片里知道了总理的办公桌十分简单,只是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一盏台灯,两把小转椅.此时我的鼻子酸溜溜的,总理,您的工作那么繁忙,为什么不让自己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呢,在这种环境下,怎么工作

得了啊.您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为了不要浪费国家的资源. 我用尽了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对您的尊敬.周总理啊,您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能有您这样的总理,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福气,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总理,您放心我不会辜负您和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期望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为祖国出一份力量!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2 昨天,我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深深地被周总理那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所感动。这篇文章主要写作者陪同总理审阅一篇稿子,目睹了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歌颂了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想,身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生活那么普通,室内陈设如此简单,那我们少先队员就更应该像总理这样艰苦朴素了。 当我读到“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我想,总理多么认真啊!“一尺来高”的文件,就算浏览了一篇也需要很长时间,何况是审阅。不禁想起我自己,平时做作业总是只求速度,不知答案对不对,完成就算了。 与总理相比,我还得加把劲,努力学习呢!当我读到“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时我掉下了惭愧的眼泪,平时家里总是大鱼大肉,要是没鱼没肉就皱眉头,周末还要“改善生活”,吃丰盛的大餐呢,还觉得自己理所应当享受。合上书本,我受益匪浅,我真为新中国有位这样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总理而感到骄傲、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篇

玫瑰,教育的理想之园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摘自《玫瑰与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农村长大,没有书香的熏染,师范里自己倾心于玩耍,而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浅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羡慕过李吉林童话般优美的文字,倾心过于永正幽默而活泼的课堂,感叹过支玉恒的四两拨千斤,震撼于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现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与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 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个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和写作上,这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按我的阅读心习惯,看完一个人的一本书,我是要尽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将我引向整个玫瑰园。于是,又得以欣赏一簇“玫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激情与思想》、《创造生命的课堂》,接着又在线观看了她的一些课堂录像和演讲实录,这是怎样的一片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的园子啊!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园子呀!玫瑰堪称大家,因为她有大心境,大气魄。 “玫瑰”是窦桂梅的网名,其实是窦桂梅的化身——外表美丽而内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 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我终于看完了《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感觉作者派克先生还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个系列写得很深刻透彻,也很有趣,竟然可以让人在觉得释怀的同时又感觉到压力。就好像派克所说的,精神的追求大家知道是相似的,可是个人却可能以为自己的心灵旅程是独一无二的,而派克告诉我们,其实这依然是雷同的,自我所感受到的,其实他人亦然;没有绝对幸福的童年,把一切归咎于童年受到的伤害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所谓人性,并不是指一成不变的某种特质,其实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的;人们会觉得始终保持思考太累人,因此往往更容易追求精神而忽视心灵;而当心灵被忽视压抑得太久,就会通过别的症候表现出来.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收藏一些苦涩难懂的书籍,厚厚的砖块书堆砌起的“城堡”让我骄傲。今天,我拿起了城堡中一块历经风霜却依然闪闪发光的“金砖”,细细地品味它的含蕴。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很多人都了解,它是一本以哲学为中心的启蒙书。以苏菲接收的无名信为开端,以神秘导师的教导信为线索,乔斯坦·贾德以不俗的文笔把读者带进少女苏菲的神秘世界中。在这个博大的世界中,我随着苏菲的脚步,走进哲学,反思人生。 哲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形象伫立存在。他就像一个不容侵犯的神祗,繁复而枯杂。我从没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去接触和体味他——读。 晴朗的下午,我轻抿一口茶,慢慢翻开有点泛黄的书页。在细细咬嚼文字的过程中,我似乎融入了苏菲的世界。 我在苏菲身后与她一起阅读第一封无名书信。“你是谁?”我皱眉。苏菲在思考不得后跑去花园。我没有跟着她的思路。我在想,如果我没有名字,我应该怎样被称呼?或许,每个人的灵魂都始终有个不朽的名字,我也是。那么,我又是谁呢?这个问题

显然很有趣却也难以回答。我想不出来,无奈地读第二个问题,“世界从何而来?”。这也太困难了!我跟苏菲一样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我该好好读完这本书,说不定我在读完后会懂得这些问题,我暗暗想着。 抱着这个信念,我极有兴趣地花了四个下午啃完作文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3055868.html,/这本书。在这短短四天里,我长了不少见识,对柏拉图、笛卡尔和洛克等人的了解也更深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却不是在贾德笔下简单的“哲学”,而是苏菲与席德、少校等人的关系。就像侦探小说一样,实在是太牵人心魄了!我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翻到后几页去探寻真相!这本书正如作家马德兰·蓝格尔所评价的:“《苏菲的世界》一书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这简直是我的心里话,当然,我并没有这么准确的语言。所以我只能用我贫瘠的文字来努力表达我的意思。 苏菲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她是少校的作品。苏菲的世界是少校送给女儿席德的礼物,但作为礼物的苏菲和艾伯特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努力挣脱这种束缚,这使我很受触动,对于在逆境中反败为胜的人物我总是充满敬意的。我很佩服作者贾德,他细致入微的对哲学的思考以他完美的文笔展现在我眼前,我甚至真的溶入其中怀疑自己的存在。我想,读完这本书,我获得的最大启

读后感400字大全

读后感400字大全 导读:读后感读后感400字大全 【篇一:《窃读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窃读记》这篇课文后,感触很深,受大了很大的启发。 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写的。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生动的再现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的感到书店,到晚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整个“窃读”的经历。细腻的描绘了“窃读”的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完课文后,我感到很内疚。我们是多么不会珍惜时间啊,整天只是吃喝玩乐,马马虎虎地过一天,一点儿书也不看。 记得我7、8岁那年,母亲买了一些书给我看:《唐诗三百首》、《三字经》、《论语》……可我就是不爱看。一天下午,我正在游戏机前面津津有味的玩起游戏,可妈妈又开始发唠叨:“你看你,有时间也不看书,整天只知道玩,不准玩!去看书去!”我只还垂头丧气地坐下来乖乖看书,只不过我没心看……可现在我才知道,时间是多么的可贵,我们再也不能浪费点点滴滴的时间了。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在书的王国里遨游,一起在书的王国里吸收知识,一起走向书的奇妙之旅。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健康、知识、智慧的人! 【篇二:《鹬蚌相争》读后感】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见相互退一步,双方都开心的事。有一次我在散步时看见一个小伙子闯红灯。一辆车来不及刹车,车头轻轻的碰了他一下,小伙子连忙躺在地上装骨折大喊道:“我本来受伤的骨头就受了伤,被你折磨一撞,还不骨折了。”司机连忙下车说:“骨折?那我送你去医院吧。”司机的语气十分亲切,顿时,小伙子眼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把自己没有受伤得实话说了出来,事情就很快就解决了。如果,这位刺激下车就打人,说小伙子装病,事情也许会一发不可收拾。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3篇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1 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实我觉得每篇短文都值得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了许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坏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写一篇详细的读后感,以加强这种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将这种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今天从这篇短文开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这篇文章讲的是圆圆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上幼儿园时选择了一个学画画的特长班。有一次老师留了一幅作业,要求画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的画面,并承诺选出画的优秀作品放到幼儿园长廊里展览一段时间。画家之后圆圆用彩笔画的非常用心,甚至连吃饭都不愿意停下来。画出来的画面非常的漂亮,红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地、蓝色的云,上面有几个玩耍的小朋友,旁边还有一条“粉色的河流”,为了表示出是河流还画了几只鱼儿。画完了,她的妈妈表扬她画的非常的漂亮,并问她河流为什么要画成粉色的?圆圆说因为她觉得粉色特

别的漂亮,就画了。 这幅令圆圆非常引以为傲的图画结果没有被幼儿园老师选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应该画成蓝色的;白云也不能是蓝色的”。圆圆回家后把这个原因跟她的妈妈说了,并问妈妈“河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的妈妈从自来水里接了一碗水让圆圆说是什么颜色的,圆圆说是白色的。然后妈妈又把水放到了一个红桶中,让圆圆看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答不出来。妈妈把水一边倒出来一边让她分辨是什么颜色的。她的妈妈说对,水流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那没有颜色的水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彩笔来表示呢......如果要求我们要画的准确无误,就永远找不出一根可以画出河流的笔。 妈妈接着说了,一幅画只有好看不好看,没有对于错。你可以运用任何大胆的颜色,只要你喜欢,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用任何的颜色! ——圆圆妈妈企图用这种观念来影响圆圆,呵护她的想像力,却没有能力带着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国当前教育中的束缚及桎梏的东西。中国教育中这种条条框框的方式禁固了孩子们许多灵光突现的想象力,甚至抹杀了他们敢于去想像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时候,也很喜欢画画。可是每次画画时,爸妈都是以画的像或不像来评价我画的好坏。以致于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华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华篇】 第一章伊甸园 这本书是梦和智慧的世界,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追求,同时也映射了个人生命的短暂和来不及珍惜与伤感。 首篇---伊甸园,直面你是谁!你从何处来!无从回答的拷问,让我也陷入思索!我思故我在?我存在吗?还是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多年以后归于湮灭,曾经渺小的我,又存于何处呢?前天有人说过缘起缘灭,终究空无,我异常不愉,终究想有点价值的存在过,好比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该留哪种声音?哪种印痕?回望30多年过去了,几乎都泡在西湖里,沉浸在西湖龙井的茶味里,早已是井底之蛙。2021年我该去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了,要像苏菲那样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一下我自己,去发掘吧一下我还有那些潜能,重新认识,重新出发! 第二章魔术师的礼帽 我没水平写《苏菲的世界》的感悟,要回到苏菲的的世界哪个单纯的年纪,想象着她对世界和宇宙那困惑般的眼神,着实是困难的。生活在马克思毛泽东的哲学体系里,正确与否的评断本身已经支离破碎了,何况对西方哲学更是一知半解。半百的人生,与芸芸众生的凡人一般,在梦想和现实来回穿梭,一旦接近现实,梦想如华丽的肥皂泡破灭得很快。思想变成了奢侈品,目前也所剩无几了吧! 今天拜读第二篇《魔术师的礼帽》,才知道我早就被桎梏在狭小的空间里,失去了探索宇宙真相的思维。记得看《星际穿越》时,我曾激动地感觉到与主人公一起走进子五维空间,看见他的小公主满负疑惑但十分坚定的等待着天外星空传输拯救宇宙的奥秘。那段电影情节如迈克杰逊唱的巜颤粟》,激动并震撼。在苏菲看来,宇宙就像是一只被魔术师从帽子里面拉出来的大白兔。大白兔不知到自己是什么,可是却不经意地感染了苏菲要沿着兔子毛皮中的每一根细毛往上爬,才能见到魔术师的真面目,大部分的普通人早就深入兔子的毛皮里层,躺在最舒适安逸的地方享受着面包牛奶,终其一生。到今天为止,如何选择?我与苏菲一样,同样需要哲学的思辨,好奇地往毛尖的方向爬上并亲睹魔术师的真容。有两个结局等着:顶峰的真容只在表相,浩瀚的宇宙还有更多问号去寻求,而那个令我梦随牵绕的魔术师会对苏菲和我展开怎样的面容?另外的结局更悲催,爬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范文500字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范文500字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今天,我读了《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让我感到周总理是多么的伟大啊!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事,赞颂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的作风,表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爱戴和崇敬的思想感情。 每当我读到”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看啊!总理的房间如此间单,已经知道他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总理,在他的书房里应该是一张又大又名贵的写字台,一盏镶满珍珠的灯,还有很多很多古董,可是周总理并没有这样做,把钱省下来,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他是多么的伟大啊! 当我读到”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失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从以上句子可以知道,周总理对工作是那么的认真。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自己一句一句地审阅,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审阅完。这时联系到生活中的我,放学后,回到家里,功课马马虎虎,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小错误。读书预习的时候,只是浏览一遍,并没有思考主要内容和中心。看看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是多么的认真,从不马虎。我要改掉这一个不良的习惯,向周总理学习。

学完这篇文章后,我要刻苦学习,将来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夜的工作》课文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夜工作》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歌颂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还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课文一开始这样介绍了周总理的工作室:”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段话,采用了前后对比写法,充分的表现了周总理的生活简朴。我想,他作为国家的总理怎么能在这么简朴的条件下工作?既然我们国家总理生活这么简朴,那我们少先队员,就更应该艰苦朴素了。 当我又读到”桌上放着一尺来高的文件,这些都是要让周总理审阅一遍,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一句句的审阅,一字字的看“时,我想,一尺来高的文件,就算是浏览一遍,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呢?这样一点足以证明周总理的工作室那么的辛苦!这是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写那么一点儿家庭作业,每天读几篇文章,做几道又算什么呢?这跟周总理的工作量简直没法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又当我读到周总理的野餐只不过”一杯清茶,一碟花生米时,我深深的感动了。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件事:我又一次数学考了一百分,一到家,我就跟妈妈要奖励。我借此不停地向妈妈要东西,当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可现在我知道了周总理的夜餐是如此简单时,我感到好惭愧。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篇 读书,就一个人而言,如莎士比亚的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如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 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教育读书的心得领会,仅供参考。 教育读书心得领会一: 依据本身学习的需求我放假时间,静下心来,脚虚浮地地学习了《教育新理念》等书籍,冬天气温只管很冷,但我能克服所有困难,仍持之以恒地有计划的进行学习。经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学习与反思,我的大脑又一次的遭到了前首未有的洗礼,并对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从感性意识上升到理性意识,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对创造始于成绩的意识 我个人认为:一是教师的新理念、新教法与先生的实际、课堂教学要求相脱轨;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真正表现出备先生的过程,在教师的教案里,更难找到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切合先生实际的发问。没有发问,哪有成绩;没有成绩,哪知先生学得如何?这样做的要害是教师为了图省事或认为先生文明基础太差,根本不值得一问,或借口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怕发问后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认为,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经过认真学习,我真正意识到了课堂提成绩的重要性,缺少了这一环节,课堂教学无论多完美、多动听,总会让人觉得少了灵性和缺乏事实意义。由于有成绩认识、成绩能力的课才具

有创新认识、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学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成绩。先生有了成绩,才会考虑,有了考虑,才能造就先生处理成绩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考虑途径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倡导先生带着成绩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成绩走出课堂。这就是所谓的以成绩为纽带的教育。这种教育,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教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先生的成绩认识、加深成绩的深度、踊跃探究处理成绩的办法,顺便是构成本人对处理成绩的独特见解为目的,使先生一生受益为指标。 对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只需课前认真备课、上课环节比较完美、课后布置一些作业就是一节好课。至于先生是否学到多少有用知识、能力是否进步却不在考虑之列。若按这种教学,外表上看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的翻版,只不过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正所谓拉“素质教育”之大旗,做“应试教育”之虎皮。为此,我经过始终的学习,才真正的意识到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的含义。由于知识才是人们真正的认知的结果。而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无疑是必要的,但大多数教师往往太重视认知结果的教学了。如果在知识发展缓慢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还无情可原,那么,在知识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就不能容忍了。由于先生学到的仅是知识大海的一粟,而缺乏实际成绩处理的能力,跟不上快速更新时代的步伐。简单地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由于知识才是真正启发先生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缩短。教学中能

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一封神秘的来信,打乱了十四岁少女苏菲的日常生活。信上只有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开始,苏菲在一位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导师的引导下开始思考。跟着神秘导师的一封封来信,苏菲从对哲学的一无所知到了解哲学是什么。从了解到哲学是什么,到思考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地发现一些怪异的极不寻常的事。但她也满足了她的愿望与她的哲学导师艾伯特见面。她还不断的见到席德父亲写给席德的明信片,无比奇怪的出现在她那里。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缓缓展开。 苏菲运用少女与生俱来的悟性与后天学习到的种种知识,企图去解开这些不可思议的谜团。然而事实的真相远远比她所能够想到的更加怪异,更加离奇。 他们只是生活在少校的心里,少校写给席德的礼物里。少校是他们这个世界的上帝。苏菲和艾伯特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准备离去。从少校的心灵里跑到所谓的真实世界里去。 在离开之前,艾伯特进行了一场哲学演讲,趁着少校不注意偷跑进真实世界,遇到了各种童话人物。他们对于真实世界是隐形人、是幽灵。他们没有真正的活过,但是他们也不会真正的死亡。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一本充满童话性的书,也是一本哲学的目录。她使我了解自然派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一位位哲学大师的故事与经历。很多学派,犬儒、斯多葛、伊比鸠鲁……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她将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对生命的好奇心。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她教会了我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态度,而不是在不了解事情真实情况下就妄下结论。要用理性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味考本能和直觉。要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但同时也要有接受其他正确观点的态度。 《苏菲的世界》以一种极为简单有趣易懂的方式使我们学会了原本枯燥乏味难懂的哲学道理,又让我们简单了解了整个哲学史和整个哲学的进程。它像哲学的目录但又比目录更深,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能教会我许多知识,但又能使我学的津津有味。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好书。她处处充满了智慧和知识。同时她也充满了趣味性,使人想一直看下去,从而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看完整本书使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对我来说别开生面,在虚构的心灵世界与真实世界中不断穿梭着。时而令我学习到以前闻所未闻的知识,时而又让我捧腹大笑。 在读《苏菲的世界》之前,我以为我知道的很多了,但读了之后我才发现我知道的不过是一粒尘土罢了。正所谓懂的越多,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于是我也像苏菲一样开始思考…… 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比尔盖茨传的读后感

比尔盖茨传记读后感/r/n 比尔盖茨传记,一部记录伟大人物传奇经历的书,的确很有看头,一个电脑天才,一个好学上进却不守规矩游戏的人物,一个敢想敢为,意识超前的家伙,一个把一帮精英都能团结在一块,为了心中的微软帝国宏图霸业占领了全世界高端市场的商界领袖,一个成功的企业主,一个全世界最富有的但又是最慷慨的人,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对于比尔.盖茨这个全球首富的印象。/r/n 比尔·盖茨出生在一个律师与教师的家庭里,因此儿时受到了极其良好的教育,他的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从小的天资聪颖与说话的老练,他们说比尔·盖茨犹如一个成年人。比尔·盖茨从小便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以致后来他下了一个决定,他要和他的好友保罗成立一家公司。/r/n 他一生的转折点就是小学毕业后,来到西雅图私立学校湖滨中学,当然湖滨中学,学费非常昂贵,每学期5000美元,学校也非常重视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当时这所学校只有300学生,但是这所学校却是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当时美国致力于把宇宙飞船送上月球,社会上涌现有一股科技狂潮,湖滨中学在当时率先明智的决定引进计算机。正是这一决定,造就了现在社会的这一发展。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展示了他与计算机的天赋,虽然上课会打瞌睡,平时学业没有拔尖,但这并不能阻挡他探索计算机的奥秘,在这里他奠定了问鼎天下的基础,也导致了微软帝国的最终诞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哈佛法律专业攻读,但在其并不感兴趣,依旧对计算机情有独钟,并且不满哈佛的制度,二年后在好友艾伦的支持下他炒了哈佛的鱿鱼。/r/n 盖茨能成为软件霸主,聪明并不是第一位的,他不愿屈居第二的志向才是真正成功的动力,试想有此等霸气,天下谁能与之争锋?/r/n 一个效益好的企业单位,是每一个人都想进入的,因为它可以给你是丰厚的薪水物资,给你美好生活的保障.但是所有的物质都是前人累积和创造下来的,你没有付出也将没有收获.在盖茨的<<优秀员工的10大准则>>中,比尔·盖茨用他的经验回答了我们。首先,必须爱企业,并且对自我企业的产品感兴趣,如果连它的人都不感兴趣,你还指望你的产品会在市场上产生轰动吗?只有你积极的热爱它,你才能发现它的优点,不停地以传教士般的热情来宣传你的产品,打动你的客户,你才能发现它的缺憾,你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产品才会不断改进,企业才会更加兴旺!/r/n 在书中还说明了责任心的重要."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才能算得上真正优秀的员工!/r/n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成功使世人为之瞩目,成为青少年的偶像。比尔盖茨引人关注的不仅是他拥有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成就的事业、他那传奇式的创业经历和过程。作者从成功学的视角剖析比尔·盖茨的成功,推出11条准则,引导我们学习、去思考。本书中对坚持到底就是成功,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及格言、警句,/r/n 我从中学习到以下几点:/r/n 一、坚持是成功的必经之路。/r/n “成功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子,它是人类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功是人生一种境界。因而成功成为人人追求与向往的目标;但是,确定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轻易达到。比尔·盖茨也说“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达到成功的目标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遇到坎坷和失败,要付出代价。所以能否知难而进,战而胜之,对确定的方向契而不舍,坚持既定目标则是重要的一环,没有契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极易半途而废。/r/n 三、坚持就要永不满足不断进取。/r/n “成功者都是忙于勤奋的人,从来不靠运气的降临”,容易满足、靠运气满足愿望也是性格脆弱性表现之一。“向上望着理想中的自我,不满足现在的自我”“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3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3篇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音乐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教育专著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范文1 读《不做教书匠》心得 在书店的时候看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题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了想读的念头。这是管建刚老师这本书的标题。当听到杨校长跟我们推荐《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了解了这是一本针对青年教师的心理而写的书,深入浅出,有如青年教师的“圣经”,一些西方油画的插图更增加了这种感觉。随着阅读的深入,也开始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很多时候在失败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这本书,给了我启发,给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