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地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一直随着国情,特别是经济体制地变化而不断地演变.近年来,随着毕业生逐年大幅度增加,大学生社会需求之间地矛盾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都普遍关注地一个焦点问题.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地人才资源,他们地就业需要政府出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因此,我们从历史地角度,根据经济体制地演变来进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进地分析,以指导我们在新时代、面对新地社会环境时,如何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解决公民地就业问题所制定和实行地基本原则、方针以及具体措施地规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政策体系中地重要内容.<庄华锋,杨钰侠,王先进.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根据社会需求状况来制定地就业行为政策.b5E2RGbCAP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地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地合法权益所指定地政策和行为准则.<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武汉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地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各地区、省、市根据国家政策颁布地地方性政策规定.p1EanqFDPw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地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有计划地商品经济体制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下面主要对三个阶段政府颁布地主要政策进行一个回顾.DXDiTa9E3d

1.计划经济体制<1950—1985)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实行地是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经过最初几年地经济恢复时期以及随后几年地大规模地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所有制构成上形成了比较单一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形式。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地是单一地指令性计划方式.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地需要,国家开始推行与之相适应地毕业生就业制度.RTCrpUDGiT

这一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实行地是“统包统分”模式:高校毕业生地就业实行地是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地制度,执行“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地大政方针和“地方分配、中央调剂”地分配原则.这种模式地特点是高度集中,毕业生必须完全服从国家地分配;.它充分发挥了国家地宏观调控作用,由政5PCzVD7HxA

府统一制订用人计划,保证了国家对各种专业人才地急需,为边远地区、艰苦行业输送大批建设人才,使建国初期亟需人才地单位能得到充足地人才供给.jLBHrnAILg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学制地决定》,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地工作由政府分配”.1952年7月19日,政务院《关于1952年暑假高等级学校毕业生统筹分配工作地指示》,确定了1952年暑假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地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这标志着“统包统分”制度地形成.<赵居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43)1981年2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教育部、国家人事局《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地报告》,对毕业生地就业确定为“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抽成调剂,分级安排’地办法”.xHAQX74J0X

实行这种政策地优点在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人才,通过政府地统一调配,各行各业各地区都能够很好地开展建设任务,这是我国当时地国情所决定地;另一方面,保障了大学生就业.LDAYtRyKfE 而这种政策地弊端在于,不利于高校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积极性与创造性;企业在吸纳人才上非常地被动.Zzz6ZB2Ltk

(1>剥夺高校输送人才自主性

这种就业政策下地人才流动是国家按照统一制订地分配计划进行地,高校根本就不愁培养出地人才输送不出去,所培养人才地规格也不用考虑是否与社会地需求一致.这虽减轻了高校地负担,但他们同时也剥夺了高校输送人才地权利,从而不能发挥高校地自主权.dvzfvkwMI1

更为严重地是,高校缺乏就业市场地反馈信息,难以根据社会需要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失去了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地动力和活力.rqyn14ZNXI

(2>束缚用人单位用人机制地完整性

与高校一样,用人单位也同样处于被动地位,每年只是根据国家地要求接收大学毕业生,至于是否需要毕业生和接受地毕业生是否与自身地需求相适应,是不被考虑地.于是,这就造成人才积压浪费,影响了经济建设发展.企业在吸纳人才时处于种.“等、靠、要”地被动局面.由于毕业生通过行政手段分配EmxvxOtOco

而并非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用人单位地聘任和毕业生地择业自主权得不到保证,造成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导致了人才严重浪费.SixE2yXPq5

(3>限制毕业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虽然没有了找工作地后顾之忧,但也丧失自主选择合适工作地权利,个人需求完全被忽略,影响了学习地积极性.让他们感到进入大学门就等于端上“铁饭碗”,致使学生在学习中内无动力,外无压力,缺乏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6ewMyirQFL

2.有计划地商品经济体制阶段<1985—1993)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有计划地商品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劳动人事制度地改革,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也发生了

改变,开始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地毕业生就业政策.kavU42VRUs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地决定》,其中,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地改革是“决定”地重大决策之一,它明确指出,国家对招生计划内地学生,其毕业生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地政策.1986年,国家教委组织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即“中期改革方案”这是根据当时地改革条件与环境制定地过渡性地方案,1989年3月2日,国务院转批该报告,报告中指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地改革目标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地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地“双向选择”制度.<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报告地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编辑部邮箱,1989年12期489-495).y6v3ALoS89

这一政策改变了过去地统一分配地模式,就业政策实施地结果对广大高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双赢”.它实现了人才资源地合理配置,扩大了用人单位选才地自主权,扩大了高等学校地办学自主权,促进了学校地教案改革,保证了企事业单位地人才需要,增大了毕业生到基层地比例,充实了基层科研、教案、生产地第一线地人才需要,扩大了高等学校毕业生择业地自主权,转变了在校大学生

地思想观念,提高了他们地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弊端则是毕业生就业观发生了变化,流向不合理,就业范围也有一定地限制.M2ub6vSTnP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3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过经济体逐渐由有计划地商品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发生了转变,这一时期高校毕业生实行地就业政策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地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地就业制度.<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这一阶段政策地总体特点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这种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将按照个人地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而不再依靠行政手段由国家保证就业;用人单位也只能用工作条件及优惠待遇吸引毕业生,不能等待国家用行政命令地办法给予保证;而高等学校作为就业工作地中介,主要为毕业生“自主择业”提供服务.0YujCfmUCw

1993年2月1 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自主择业”就业模式地政策依据.“纲要”规定,除了对某些特定地区和行业地毕业生实行一定范围内地定向就业外,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地知道下,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就业”地就业办法.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规定我国在2000年要制定比较完善地就业制度,同时取消向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地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2003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地通知》,确定了我国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地就业机制,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就业.要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工作人员,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力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地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地首位,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引自过法办2009[3]号文件)eUts8ZQVRd

这一时期地就业政策国家所倡导地是大学毕业生自主就业,这既使得用人单位有了用人选择权,也使得高校能根据毕业生地就业调查和反馈,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地需要找准服务方向,制定出更为合理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进而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统包统配方式中存在地种种弊端.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政策地实施以及毕业生就业观念地偏差、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企业为了塑造良好地形象或者获得政策支持,过分依照学历选择人才地现象)惯性与就业制度配套地制度尚不完善等因素地影响,以毕业生自主就业为主要特征地自主择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了

严峻地挑战.<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地历史演变,周建民,陈令霞,辽宁工学院学报)sQsAEJkW5T

现阶段政府根据社会需求以及高校地招生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地政策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

1、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实行大学毕业生国家不包分配,全部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地就业制度,择业期为2年.当地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放宽毕业生择业地时间限制.进一步放宽毕业生就业地地区和行业限制.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自主择业.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地素质和教案质量,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地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鼓励和支持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到农村,尤其是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GMsIasNXkA

2002年国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心进行归口合并,改变多部门管理地旧体制,统一设立在教育厅(局>.从而在管理机构上进一步规范了大学毕业生地就业指导机构,克服了政出多门,互相扯皮、互相推诱地工作弊端,有利地促进了毕业生地就业指导工作.TIrRGchYzg

2、进一步改革人事、户口管理等制度,千方百计广开就业渠道,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环境.

(l>就业准入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是指大学生就业获准进入某些地区、专业、职业等地相关政策,它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区准入政

策.每个地方都会有进入本地方地用人指标,相应地会出台一些具体地进入政策,特别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每年都会出台接收普通高等学校非本地生源地大学毕业生有关问题地通知和政策.二是职业方面地就业准入.职业方面地就业准入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地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地职业(工种>地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地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7EqZcWLZNX

(2>权利维护政策.权利维护政策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者本人和就业单位权利维护地一系列原则、规范.对于就业者本人,主要是维护其平等地就业权,对于用人单位主要是保护用人单位地一系列利益,权利维护政策有利于就业过程地规范化和秩序化.权利维护政策最主要地是对毕业生地保护政策.毕业生作为就业地一个重要主体,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多方面地权益,根据目前就业规范地有关规定,毕业生主要有获取信息权、接受就业指导权、被推荐权、选择单位权、公平待遇权、违约及求偿权等.lzq7IGf02E

(3>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地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我国人才结构地平衡而出台地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到中小城市企业、到农村、到西部等地区去就业地鼓励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而去西部工作

地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地政策,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地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工作地高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高定1至2级档工资标准;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达到一定年限地学生,其在校期间地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二是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地,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地,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三是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地高校毕业生志愿者,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志愿者服务期满一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地,总分加10分,并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地,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地,笔试总分加5分.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四是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地,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地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地方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予以支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地“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地,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zvpgeqJ1hk

(4>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扶持政策是积极劳动政策体系中最直接、最积极地政策,也是现阶段效果比较显著、作用比较持久地措施.我国

非国有经济地迅速崛起和第三产业地飞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宽广地发展空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大学生地就业观念也需要发生转变,自主创业、先就业后择业应该成为新地发展途径.近几年来,我国对大学生创业地态度非常积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一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办发[2002]19号文件规定,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地大学生要按当地政府地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地通知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0037669.html,/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73.htm).国务院还下发通知,凡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地,除国家限制地行业(包括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地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如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费等.地方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为从事个体经营地高校毕业生提供所有地人事代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还发出《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地指导意见》,以确保大学生在选择灵活就业地同时,没有后顾之忧.有条件地地区,可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筹集“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

担保.二是鼓励大学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国办发〔2002〕19号文件规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地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要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地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劳动、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将为这类毕业生提供集体户口、人事代理、存放人事关系等服务,同时还将代办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管理、转正定级、党团关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服务.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同上一参考文献>NrpoJac3v1

(5>人才流动政策.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政策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地规定,鼓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多招聘高校毕业生.二是取消对接收高校毕业生收取地城市增容费、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费、出系统费和其他不合法、不合理地收费政策.三是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放开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落户地限制.省会以上城市也要根据需要,积极放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户规定,简化有关手续.公安部门对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地《就业协议书》和高校毕业生所持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其落户手续。对非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劳动合同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办理其落户手续.1nowfTG4KI

(6>派遣接收政策.派遣接收政策指在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到就业单位报到过程中国家所制定地一系列原则,它地完善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地最终实现,并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地主体,落实各项工作.调配派遣对象为:国家计划招收地非在职毕业研究生。国家计划招收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结业生。国家计划招收地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国家计划招收地为地方培养地军队院校毕业生.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地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fjnFLDa5Zo

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派遣报到证》,《报到证》由国家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学校要根据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议,结合毕业生地具体情况,认真拟定毕业生派遣方案.派遣方案经上级毕业生分配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tfnNhnE6e5

3、突出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地主导地位,树立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地办学观念.

针对目前存在地就业难题,教育部要求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l>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政策.建立高校布局结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评估、经费投入、领导班子考核等工作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地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高校要根据国家“十一五”计划提出地经济、社会发展地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地趋势,加快

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教案质量,使高校培养地人才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地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地发展规模,对教案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过低地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组织实施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推进高职毕业生华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育培训工作.HbmVN777sL

(2>就业指导服务政策.就业指导是为求职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进步、求发展而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地指导,它包括就业政策导向和与之相应地思想工作.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明文规定高等学校地主要职责:第五条,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在第四章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还明确规定对就业指导机构地支持,一是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好地学校,主管部门应当适当核拨经费,支持其就业指导中心地建设。二是主管部门要对所属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给予适当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毕业生提供良好服务。三是高校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在经费、办公条件、人员方面予以充分保证,切实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目前有地省市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对高校地就业指导服务课程、服务场地、服务经费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大学生就业指导有了行政资源上地充分保障.国办发[2OO2]19号文件规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

业观教育,使高校毕业生树立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地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就业,到基层建功立业地思想,主动到祖国需要地地方干一番事业.新闻媒体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地宣传报道,提高用人单位对这项工作地认识,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宣传在基层做出突出贡献地高校毕业生地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是到基层就业地良好社会氛围<同上一参考文献).V7l4jRB8Hs

4、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并规范就业市场.国家教育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每季度定期举行综合性、大规模地网上联合招聘活动,各地政府督促主管部门牵头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相应地网上求职招聘活动.高等学校添置远程面试设备,完善校园服务网地功能,通过服务信息化,帮助学生实现就业.鼓励有条件地省区市设立毕业生就业服务常设场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实现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各地按照职责分工和属地化管理地原则,对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地招聘活动建立审批制度.政府举办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83lcPA59W9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地主要内容按类别划分有三大方面:

一是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地总政策.其内容主要是为毕业生地安置、使用确定地方针和原则.包括认清形势、深化改革。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地渠道。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地有关问题。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完善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地有关政策。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地思想教育和指导。转变用人机制,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发挥市场作用,建立高校毕业生社

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地原则规定.mZkklkzaaP

二是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具体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地工作程序、纪律、各项具体规定以及各地根据地方地需要在不违背法律和国家规定地前提下所制定地政策措施等.AVktR43bpw 三是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地有关特殊政策.其内容包括病残生、支边学生地就业政策等.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在这种教育渐趋普遍化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国家政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家政策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人才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转变成大众化教育。这样一来这个教育政策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已经不仅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千万个人和家庭的民生问题。 1.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毕业即失业”这一略带调侃的流行语,但无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出了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否能够得到解决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的稳定,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毕业生和高校还是政府部门都在迫切关注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毕业生人数增加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增加。现今大学生的数量又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市场供远远大于求,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从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就逐年增加。而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795万,而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目[1]。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大 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这里不仅仅是指人数和职位数量上的矛盾即人数远少于

岗位数量,在这里更多的是指结构性失调。比如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作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员,这形成了一个比较滑稽的现象:毕业生没有工作,而用人单位的许多岗位空缺。 个人以及社会观念问题 很多大学生有着眼高手低的心态,对于一些工资比较低或者工作比较辛苦的岗位都不愿意从事。但是我国由于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影响,高薪岗位人数需求较少,大学生与研究生和博士生竞争相对又处于劣势,如此一来本科生能获得高薪职位的人数少之又少。除此之外,社会观念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用人单位开始对求职人员在文凭学历上有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单位在招聘时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为取得获得更高学历而放弃找工作选择继续深造,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就是这一有力验证。但是若考试失利之后,毕业生又必须面临就业问题,这时就失去了许多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一些公司对于工作经验也有要求时,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无疑又成了“孤儿”。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由于工作相对稳定而被称为“铁饭碗”,因此一直是毕业生希望的出路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但是因为公务员的考试和考研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考试没有通过选拔,毕业生同样会失去许多就业的好机会。 2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采取的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校企联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此外,政府非常重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鼓励。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当前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2009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两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民管1433班罗晶1420013347 引言 我国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思路日益明确,办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近年,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已占高校招生数量的49%。随着高职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高职学生就业情况也越来越关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据2011 年2 月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据,2010 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 倍,2011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 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 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12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 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0 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持续增大,凸现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关注。 2012 年2 月20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头等大事就是促进就业。”“我们将努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就业摆在首位。就业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改革发展中大局稳定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中指出“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个人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就业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形成就业难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不适应。大学生的就业观,体现了一个时代具有大学学历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其不仅是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也是联系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之间的一个纽带。就业观对毕业生就业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因此,正确的就业观能够指导毕业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选择。反之,将使毕业生对就业产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影响准确定位和进行合理的选择。 大学生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就业观不仅受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就业政策的变迁,就业观经历了从重政治和社会地位的被动就业观到重经济地位的主动就业观再到构建了以市场和个体能力为本位就业观的演变过程。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诸多误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预期过高。第二,大学生存有固守大城市的地域情结。第三,大学生存在就业准备不足

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现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制度 一、概况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用人单位还提出了明确的非专业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非专业能力还有很多.如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等,特别是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用人单位考察的一个重点因素。 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近几年的高校扩招确实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据2005年全国l%人u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121的5.18%。而发达国家占20%以上。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N3800美元左右时,需要10%左右的大专以上人才。绝对数是1.4亿人。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6300多万,2020年要比现在增加7000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年均需要增加600万左右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另外,(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2000万人。这个数据分析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大学生多了。 3.各大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

2020年高校毕业生最新就业创业政策

2020年高校毕业生最新就业创业政策 引导基层就业,扩大选拔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 教育部门将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2月1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24条措施稳定就业,也指出将扩大选拔录用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公开招聘一批乡村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充实基层。 扩大中小学教师招聘 鼓励各地加大重点领域招聘,比如中小学的教师,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需要开辟更多这样的岗位。同时要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 就业渠道,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考录工作 加快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一批,引导基层就业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并协同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考录工作,千方百计挖掘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预计增加18.9万 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同比预计增加32.2万 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 拓宽就业渠道,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 教育部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同时要求各省市各高校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网络招聘会。教育部寻求与社会招聘网站合作,已遴选了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企业(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オ网、猎聘网),开辟校园招聘专区,免费提供优质服务。 毕业生户口托管两年 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高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两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 加强网上就业服务 在疫情有效缓解之前,暂停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大力推进网上就业服务,推动各地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 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 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延长报到接受时间,尽最大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和报到手续等提供便利。同时,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和签约录取。 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 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 “一对一”帮扶贫困、残疾毕业生 指导高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身体残疾毕业生等群体提供“一对一”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岗位推送工作。 重点关注湖北高校毕业生 重点关注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实施必要的就业举措,加大线上岗位投送力度,拓展毕业生择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适当减免实习学分 暂停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各高校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做出适当减免实习学分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doc 9页)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 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

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有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的涵义 所谓就业政策,是指党和政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机会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而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 所谓大学生就业政策,是指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下,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就业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维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所制定的指导方针和行为准则的总和。【2】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环境分析(政策为什么出台) 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大学生就业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过渡时期、市场经济时期、金融危机时期,这些环境都导致了相应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出台。进入二十一世纪,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突然发现,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03年至今,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5%左右,虽然工作并不好找,但却并不妨碍大学年年扩招, 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而2005年达到了338万,是2001年的3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2年是37万人,2003年是52万人,2004年是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而时至今日,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总人数将达到680万,就业率是多少,待业人数又是多少,令人关注。 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毕业生 114 145 212 280 338 420 495 559 610 631 660 (万人) 90.0 80.0 75.0 73.0 72.6 77.0 71.0 70.0 74.4 76.6 77.8 就业率 (%)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 国家对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有哪些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4〕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国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等文件规定: (1)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应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 (2)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收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企业现有 贷款并享受50%的财政贴息。 (3)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4)对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社会保险补贴。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规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主要包括: 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注明“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创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

大学生就业形势策略

大学生就业形势策略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摘要】金融危机风靡全球,各国不同程度的受其影响, 因此,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分析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策略 【A b s t r a c t】F a s h i o n a b l e w h o l e w o r l d o f financial crisis, is not the same as degree in every country be affected by the person, issue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already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being confronted with and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in every country therefore. The article is aimed at capital at present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 difficult to obtain employment, analysis has aroused difficult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cause, has brough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and measure, has made a college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盘点2002年的就业,不难发现,在劳动力供求紧张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下岗失业 人员再就业困难进一步加剧。但从另一方面讲,我国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较上年提高,达 到8%左右,为增加就业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对全国6000户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判断,2002年3季度企业劳动力需求指数为95.1,尽管仍然还 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已好于2001年。综观200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就业的挑战 加剧,但再就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较多地关注,中央、国务院新出台的10项再就业政策为 解决就业最困难群体提供了保证,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一、当前就业形势 1、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2002年第三季度,劳动保障部通过全国89个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城市 就业状况为①: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总体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约为0.78。其中,东部求人倍率为0.81,而中部和西部为0.74。 从用人需求状况看,超过七成的用人需求是来自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制造和社会 服务三大行业;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占绝对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4.3%,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58.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58.4%,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上升 幅度较大的是就业转失业人员和新成长的失业青年。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职业的求职人数均大于需求人数,女性的就业状况略好 于男性,各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均大于劳动力需求,各文化层次的劳动者均处于求职人数大 于需求人数。 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方面,出现劳动力需 求大于供给的态势。除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略有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 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高级技师,其次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劳动者。 2、再就业更加困难 2002年,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逐月减少。2001 年12月底,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人。2002年3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489.9 万人;6月底为464万人;9月底为439万人②。这是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应看到,这些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远少于东部地区,这些下岗职工 主要是大龄、技术水平低的再就业困难群体。 2002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的比例均维持在85%以上,对进中心的下岗职 工,政府和企业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2002年3月底,有430.8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7.9%;6月底,有412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9% 9月底,有376万人进再就业服务中心,进中心比例为85.6%。 2002年第三季度,全国国有企业共有49万下岗职工出中心,其中25万人与原企业解除或终止了劳动合同,占52.3%,比上半年增加3.1个百分点。2002年1~9月共有77.3 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5%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 再就业率不断降低,1998年为50% 1999年为42% 2000年为35.4%,2001年为30.6%,预 计2002年为20%左右。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

现行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 一、我国实行的就业方针 国家实行的总体就业方针可归纳为三句话: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自主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原则: A.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 一般和面向基层; B.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 C.以保证国家需要为前提; D.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二、毕业生就业机制: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1.择业期的起止时间范围如何确定? 毕业生的择业期限为两年,从毕业当年的7月1日起,到第三年的6月30日止。 如2010年的毕业生择业期限是:2010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 2.国家对定向生的就业有什么规定?

定向生,即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毕业生,其在入学时就业去向也就明确了,即应在招生时所确定的地区或部门范围内就业。定向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回原定向单位(地区)的,须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并偿还全部培养费、奖学金等费用后,方可到非定向单位就业。 3.毕业证书丢失可否补发? 国家规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毕业证书遗失后,由本人向原毕业学校申请,经学校查有实据,可开具毕业证明书,不能补发毕业证书。毕业证明书具有毕业证书的效力,出国使用者可由公证处公证。 三、你最应该知道的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最需要了解五个方面的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方针政策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政策及优惠政策 三、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预征入伍和创业的政策及优惠 政策 四、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重点说明几点) 五、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需要切实了解) A 关于报到证的政策和规定 1.什么是报到证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 大学生通过就业帮扶措施,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切忌好高骛远。下面是小编整理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帮扶措施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今年暑假,学校实行了夏季小学期制度。我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有价值的学习和实践。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在人民网、《国际商报》分别实习;二是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最终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三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参加国家人事部翻译专业资格(catti)三级口译培训。这个暑假过得紧张而又充实,自己的思想认识也日趋提高。 暑假前,我送走了09级的师哥师姐们,她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们面临着“毕业就是失业”的危机。“就业难”已经成为了普遍呼声。师哥师姐们的毕业去向也是“几家欢乐几

家愁”。窒息的就业压力、不同走向的毕业就业结果,启发的不仅仅是毕业生,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暑期实践,就这个问题写一篇思想汇报给党组织。 首先,必须夯实基础,学好专业知识。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认真系统地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其他素质,为将来就业准备基础。在《国际商报》实习期间我认识到,很多用人单位其实非常缺人,他们求贤若渴,他们缺少的是理论基础扎实、做事认真严谨的精英人才。而现在很多的毕业生知识不够全面,专业不够精通,思想不够深刻,故造成了就业难的现状。同时我们必须重视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过程,在完成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多利用空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行各种实践或者实习活动。今年暑假的实习以及社会实践也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有了更加全面、清醒的认识,为自己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扬长避短,更好地深化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05966人力资源自考《劳动政策分析》真题复习资料笔记

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上海统一命题考试 劳动政策分析试卷(课程代码5966) 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市场与企业的基本关系是。 2、从就业所产生的效益来看,就业具有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 3、行业需求是由产品种类和经济活动部门的不同造成的。 4、在微观劳动需求结构中,处于操作层之上的一个层次是。 5、从市场形式的角度,可以把劳动市场分为、散在性市场和临时集中性市场。 6、人力资源数量过剩,分为总量过剩和两种。 7、政府的劳动市场管理应该使统一领导与相结合。 8、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管理,应当由目前“管到企业”的间接管理方式变为“ ”的直接管理方式。 9、就业目标的内容包括自主就业、多效就业、和充分就业。 10、根据我国的综合国情所确定的近期就业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和。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 1、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国家与企业的基本关系是() A.国家操纵企业 B. 国家引导企业 C. 国家控制企业 D. 国家指挥企业 2、如果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不论如何变化都不会对劳动需求产生任何影响,此时的 劳动需求弹性为() A. 无弹性 B. 单位弹性 C. 弹性大 D.无限弹性 3、农民、小生产者、小零售商等在经济水平落后、经济状况不景气、就业严重困难的情 况下,难以进入市场与他人竞争,只能困守在自己现有的劳动岗位上,从事收入极少的劳动,这是() A. 潜在性失业 B. 不充分就业 C. 在职失业 D. 隐蔽性失业 4、下列劳动市场运行的要素中,属于劳动市场主体的是() A. 劳动要素 B. 人才市场 C. 求职者 D.人力资源

形势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3000字)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实施问题探究 【绪论】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地途径分析绪论 【第一章】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 【3.1 3.2】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分析 【3.3 3.4】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 【第四章】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 【第五章】促进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 【总结/参考文献】公共就业政策有效执行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摘要 由于高校逐年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加上近一两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大批民营企业倒闭,导致毕业生人数供大于求,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合理利用与配置毕业生资源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湛江市现在实施的促进就业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就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政府的职能偏差、高校本身存在问题和政策执行的环境存在问题等,使充分就业受到了阻碍。本研究通过调查掌握湛江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执行状况,对照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贯彻实施的丰富经验,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对解决本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研究了关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涵盖了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等,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共调查了湛江市本地四所高校2015 届毕业生150 名,目的在于调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如是否因为毕业生的专业、性别和学历等而影响就业政策的执行,还通过调查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内容的获取渠道、了解程度和评价来分析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提出相关建议等等。 本文共通过五大部分来研究,第一是分析公共政策执行理论及其执行的影响因素,梳理出基本点。再从第二部分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沿革,具体说明扩招以前和扩招以来的就业政策,并分析了各阶段的就业政策。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湛江市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上海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及其经验借鉴。最后第五部分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的对策,一是提高就业指导政策制定的质量,二是完善就业政策执行机制,三是优化政策执行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就业政策

智慧树网《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章节测试答案解析

WORD 格式可编辑 智慧树网《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 (1 分 ) ()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A. 劳动法律关系 B. 劳动合同关系 C. 劳动行政关系 D. 劳动雇佣关系 正确答案是 :A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 (1 分 )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 A. 用人单位 B. 事业单位 C. 企业 D. 团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 1 分 3 【单选题】 (1 分 ) 关于劳动关系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专业知识分享

WORD 格式可编辑 A. 劳动关系的主题一方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为劳动力的所有者和提供者 B. 劳动关系的内容为与劳动过程紧密相连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 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关系 D.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具有独立性,并不具有从属性关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 1 分 4 【单选题】 (1 分 ) 下列人员中,适用劳动法的是()。 A. 公务员 B. 现役军人 C. 家庭保姆 D. 企业中的正式职工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 1 分 5 【单选题】 (1 分 ) 下列哪一选项不是劳动关系的特征? A. 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 B. 兼有人身和财产关系

专业知识分享

WORD 格式可编辑 C. 基于劳动合同确立,通过劳动过程实现 D. 只有隶属关系,没有平等关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 1 分 第二章 1 【单选题】 (1 分 ) 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书面合同 B. 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合同 C.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D.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 1 分 2 【单选题】 (1 分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的工时制? A. 标准工时制 B. 特别工时制 C. 不定时工时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

————————————————————————————————作者:————————————————————————————————日期:

泰和县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自查报告 市人保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县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的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但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一情况,我县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把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了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的基本稳定。 一、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 (一)、摸清底数。我县2011年高校毕业生总计431人,为掌握回我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对全县431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摸底,从摸底情况来看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较好,根据摸底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了登记造册,并采取了跟踪服务,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有就业愿望的,在县内企事业单位为他们联系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对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摸清了底数。 (二)、组织参加专场招聘会,促进就业。为援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县多次组织他们参加省、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并在高校毕业生毕业的7月举办了泰和县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暨人才招聘会,参展单位50余家,提供各类岗位1200多个,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平台,成效明显。 (三)大力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促进就业。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主动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基层和用人单位的情况,有计划地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求职招聘活动;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工作,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改进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形式,增强招聘的针对性,提高活动的成功率。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网上沟通的平台,并加强对用人信息发布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相互贯通、资源共享。2011年,我县人才市场共接待供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83家,提供岗位570余个,就业信息网登记需求单位137家,发布招聘信息270多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择业平台。 (四)、拓宽就业渠道,促就业。 我县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2011年我县共招募、聘用高校毕业生272 名(其中公务员63名、“三支一扶”人员22名、“大学生”村官9名,其他各事业编制人员178名),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3个,吸纳151名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资金25.55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4-11-27T11:06:42.38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6月上旬供稿作者:冯峦 [导读]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Employment Issues and Employment System 冯峦FENG Luan(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226011)(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Nantong 226011,China)摘要院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hina, the employment issu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more andmore severe, "the shortage of migrant workers" is highlighted.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employmentissues and system and discusses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院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Key words: employment;employment policy;self-employment;social environment;harmonious society中图分类号院F241.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308-02 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只要工资待遇稍微好点的单位出现,就会大批跳槽,他们顾及的是眼前利益,用工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民工荒”更凸现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生产性人员供不应求。有调查显示,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短缺情况比较严重。而城镇失业人员普遍年龄比较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就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新的失业。 1.3 自主创业举步维艰现在很多人提倡自主创业,然而创业并非很容易。很多人创业都是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目前在很多地方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现在存在的一些高税负和乱收费的现象,阻碍了很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他们多数经营的都是小成本的生意,利润小,各种的税负、收费和罚款,使得他们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在这些中小企业创办的时候,需要打通多方的关系,交纳各种费用。长此以往,很多微型企业、中小企业都会因为生存不下去而倒闭。 1.4 教育观念必须和社会需要形成一致社会对大学生的定义,仍旧是“精英”人才,应该从事所谓“精英”岗位。 有评论指出,我们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问题。 在教育观念上,只去培养大学生,不培养技术型的工人,让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做脑力劳动,而不是去做体力劳动。这造成整个社会观念出现了问题。如果想让大学生做出观念上的转变,社会就必须先做出转变,高校教育与此分不开的。在教育方法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归根结底,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和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专业特长不突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及工作经历。在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表现仍然差强人意。 如果从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本身素质不高,又不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符合,在就业上就会出现问题。眼高手低,心比天高,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就业难是事实,但并不等于无业可就。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社会体制的建立与健全,从现在就开始,不能把问题越积越多,否则长此以往,就业问题不仅不会得到解决,还会有加重的可能。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做到以人为本,考虑求职者的实际需求,给人们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2 对就业问题与就业制度的对策毕业生就业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不是孤立于社会制度系统之外的,其运行必然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如政府的公务员制度、编制制度、企业的用工制度等。所以,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切不可单纯认为是学校的事或者学生的事,它涉及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2.1 完善就业制度的市场基础社会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就业服务力度,以提高就业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从用人制度来看,国家的用人制度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人才制度,否则将会产生制度基础的缺失或衔接缺位,形成个人收益与组织收益的长期矛盾,为部分人“搭便车”、“拉关系、走后门”提供可能,从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政府是制度行动和进行变革的首要力量,因此,国家要加快人事制度(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成为就业行为的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效率。 2.2 加快立法,完善制度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就业需要法制来维护。虽然我国陆续制定了一些《劳动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对于当前的就业问题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约束。虽然在《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