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生活指南东方莫斯科】哈尔滨地形气候

【城市生活指南东方莫斯科】哈尔滨地形气候

【城市生活指南东方莫斯科】哈尔滨地形气候

哈尔滨地形气候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提示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知识框架 考点解析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地形 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 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 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 <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 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 利) 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 巴 低地湿热,高原凉爽 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 条件制约 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 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②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日照与街道方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由于大气环流条件不同,风向不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污染大气的企业的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第一,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第二,、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将其布局在与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第三,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对城市的影响 ①影响城市分布 原因: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分布: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河口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和湖岸地区。 ②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①依托矿产资源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 世界: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德国埃森和杜伊斯堡等。 中国:依托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内蒙古的包头、四川的攀枝花、安徽的马鞍山等;煤炭工业城市如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等;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新疆的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大庆、山东的东营等。 ②城市的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 ③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随资源的枯竭需考虑城市的转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

【微专题】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整理汇总 一、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 此外,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白尔佼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高处不胜寒”。 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气温低的根本原因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二、地形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1.山地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2.高原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三、地形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贺志强 21534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知识点: 一.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如下表所示: 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的规模将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3.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二.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 2.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 (1)原因:自然原因是太阳的异常活动;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 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同时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致使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3)对策: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水资源的利用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 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水源性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A.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B.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和治理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节水意识。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 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 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3.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 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妥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课题】中图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所需课时】一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可用教材 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3、“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使学生掌握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 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教材及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已基本具备中国地形、中国气候等基础知识,学生可能对宁夏、台湾等区域的特征不 熟悉,影响分析。 教材分析: 新高中地理课程不强调地理知识的完整性,但是特别强调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因此本章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本节课重点向学生讲解了自然条件中的地形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通过地形地势与交通、宝成线的修建、宁夏交通等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条件对 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材意图通过上述内容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地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宝成线8字型线路设计的原因,和中国铁路分布、宁夏交通密度等资料理解自然条件 对交通线路的走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2、了解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

3、通过“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得信息 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用原有知识,结合各区域的特征具体分析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提供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 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知识迁移、探索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对交通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 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 2、结合实例理解地形、气候、河流和地貌等对交通线的影响 难点: 1、世界、中国等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 2、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 3、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案例分析法、举例说明法、图表资料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上节所学内容,通过本节所举案例,在理解基本知识及其地理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宁夏 的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

【高考地理】微专题4.4+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9二轮地理复习精品(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知识构建】 【知识精析】 一、地形对气候影响 1.地形宏观影响气候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局部影响气候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城市建筑风环境模拟及风能利用研究

Advances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电力与能源进展, 2016, 4(1), 17-27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127308.html,/journal/aep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127308.html,/10.12677/aepe.2016.41003 Research on Wind Environment Simulation and Wind Energy Utilization in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Ping Ding, Ying Deng, De Tia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Mar. 2nd 2016; accepted: Mar. 25th, 2016; published: Mar. 29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127308.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and urbanization, it gradually be-comes a great concern on utilizing wind energy resources in city buildings. In this study, a model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was built by Gambit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flow field to discuss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potential with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The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energy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and some sections with large wind velocity, such as passageway, rooftops and cor-ners, were chosen to conduct further analysis with denser meshes. Finally, considering different types of wind power use patterns and different constructions,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wind turbines wa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ind power utilization in cities and the concen-trated concept was brought in wind power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Study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wind power utilization in buildings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the urban areas. Keywords Urban Architectural Wind Environment, Wind Power Gener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城市建筑风环境模拟及风能利用研究 丁平,邓英,田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城市风光环境分析

第一章建筑风环境利用 建筑风环境是指某一区域内的风速风向分布,而不同建筑群造成的风压差和热压差则是形成通风的动力来源[1]。建筑风环境的分布是复杂的,受到多层次、多方面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基本特征主要包含两方面:(1)城市大气分层与纵向梯度风速变化;(2)建筑影响下的周边风场分布。 (1)城市大气分层与纵向梯度风速变化 在气候与环境学科的研究中,城市风环境的讨论主要涉及到2个主要层次:城市边界层和城市覆盖层(图1)。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一层空气一般叫做大气边界层,在城市区域上空则叫做“城市边界层”。其厚度只是一个定性的分层高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主要巧决于地表粗掩度,农村地区、平原地区巧,在城市地区、山区较厚。从地面到50-100m的这一层空气叫近地面层,在城市区域就叫做“城市覆盖层”,也可叫做“城市冠层”。 图1城市大气分层示意图[2] 在城市风环境的研究中,有学者从城市空间形态出发,将城市覆盖层进行划分,如图2所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吴恩融在研究中对香港的建筑高度进行取样统计,分析进一步化划分出裙房层(0-15m)、建筑层(15-60m)、城市覆盖层(0-60m)的相应纵向范围。 图2香港城市的裙房屋、建筑屋、城市覆盖层划分示意图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沿纵向一般会随髙度的増加而增大,呈现梯度变化规律。在城市下垫面对气流摩擦力的作用下,紧贴地面处的风速为0,越往高处摩擦力影响越小。风速逐渐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变化所形成的函数曲线就叫做“风廓线”,如图3中曲线所示。下垫面粗糙度越大,风廓线从地面随高度变化就越置著。因此,城市中心、、近郊和开旷农村地区的风廓线也大不相同(图3)。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形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考法:通过获取和解读新情境、新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小尺度区域内地形对水、热、光照、风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真题再现: (18年新课标1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复习探究: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为特征,西北地区是不是所有地方气候都一样呢?2018年暑假,建文外国语学校高三美术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地理研学走进西北,从地理的视角去细细观察,认识多样的西北,探究地形对西北气候的影响…… 材料1: 第一站我们到达银川平原,这也是地理老师向往的“塞上江南”,毕竟,这里盛产枸杞等名特优产品。银川平原发展农业其中的一大优势,便是贺兰山的“守护”,其冬季气温比纬度更低的兰州还要高。 试推测银川冬季气温高于兰州的原因? 材料2: 火车途径后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沿线两山夹峙,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形如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最大的特色,便是农田与雪山并存,班上的徐客同学不禁朗诵: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请问造成祁连山山麓与山顶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材料5: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伊犁谷地,这里是世界上第二大薰衣草产地,同时拥有“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由于当地年降水可以超过400毫米,被称为“西域湿岛” 1.试分析伊犁谷地“西域湿岛”的成因 体系建构:

巩固训练: (2017年深一模)福建省云霄县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11一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8分) (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的原因。(6分)

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

基于风环境改善的城市开敞空间设计研究报告 01211131 马浩宇

摘要: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逐渐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气候学角度进行城市设计能够营造更加舒适的空间环境,降低能耗,并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学科研究基础上,从微气候的风环境角度切入,通过通风廊道、街区廊道和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三个专项研究,并结合scSTREAM软件的风环境模拟,掌握开敞空间风环境设计的要素和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城市设计方案中,以期营造一个风环境理想的城市生活空间。 关键词:风环境设计,开敞空间,廊道,风环境模拟。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1)全球气候局势严峻 气候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明显,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频繁,人们对这一系列关系生死存亡的变化越来越担忧,减少碳排放,减弱温室效应,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2)能源危机 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为人类敲醒了警钟。从设计行业的角度出发,应该减少人们主动方式避免气候影响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营造舒适的户外环境,延长户外休闲活动时间,减少室内停留时间所引起的能耗。 (3)地域景观特色的趋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气候设计的相关作品却比较少,设计领域内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缺乏地域特色。 2、研究意义 针对开敞空间微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研究,可以指导改进建筑布局以及下垫面的配置,从而改善空间微气候,提高室外环境热舒适性,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本专题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角度出发,弥补“城市微气候”与“景观设计”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不足。使得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城市气候因素的思考与应对得以规范、科学,也为“景观空间形态布局气候合理性”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的途径,最大限度的实现景观设计中环境舒适度和能源低消耗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把人类聚居与生态学、环境学结合起来,这一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流行起来。 (2)V.奥戈雅——“生物气候建筑学”:将设计与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舒适性结合起来,提出生物气候设计的原则。 (3)C.柯里亚——“形式追随气候”:气候在根本上影响着我们的建筑物和我们的城市。(4)拉尔夫.厄斯金——“形式和构造”:提出了“巨构建筑”的城市模式来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保证城市内步行交通及各项社会生活的连续性。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已经储备的地理知识以及生活实际,理解并记忆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影响因素2.通过预习回顾,理解并说出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走向及密度的影响;并应用于交通运输线的布局选择。 3.通过限时训练,提高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 要求:1.联系实际情况,理解并记忆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2.记忆归纳总结地形如何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路密度 1.知识链接: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河流水文、生态环境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发展水平、资金、技术因素等 2.记忆创新设计P104【归纳总结】并熟记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网密度的影响。 【预习检测】 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一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下图示意关角展线群及某段展线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A.尽可能多的经过城镇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D.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 2.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2014新课标I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

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5题。 3.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 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 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5.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 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6.下图为西藏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主要峡谷地带的大致走向,并 分析峡谷的形成原因。 (2)简述上图所示地形对城市和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013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和它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4.地形与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5.山脉与气候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在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多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归纳】在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突出: (1)西部海岸山脉紧逼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山脉以西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脉以东降水急剧减少。 (2)东部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大气的阻挡作用不明显,因而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3)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风环境导向的城市地块空间形态设计

风环境导向的城市地块空间形态设计1 ——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地块为例 叶钟楠1 陈懿慧2 (1.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2.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摘要:风环境影响着城市的舒适度、空气质量以及建筑能耗等诸多要素,城市风环境的优化是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从城市地块空间形态入手,首先建立了四项风环境评价指标,进而提出了优化风环境的五项空间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风环境营造的地块空间形态设计思路,最后,本文通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地块的风环境优化模拟论证了通过空间手法来改善地块风环境的可行性。 关键词:风环境,城市地块,空间形态设计 1 风环境对城市的影响 1.1 风环境与公共空间舒适度 城市公共空间的局部风环境会影响室外活动者的感官,适宜的风速、风压使人感到舒适,不适宜的风速、风压则会造成不适,从而降低城市空间的品质。对于城市的广场、公园等重要的公共空间而言,不适宜的风环境将会降低空间的使用率。 1.2 风环境与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中的汽车,建筑等均会产生的大量的气体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果不能够迅速地扩散就会在局部地区形成高浓度的污染,严重降低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并影响在该地区活动的人群的健康。而气体污染物的扩散依赖于空气的流动,只有在足够的风速条件下,污染物才能够及时扩散,得到稀释。如果在城市某一局部地区的风速很低,或者有涡流区,那么这一地区则很可能成为空气高污染区域。 1.3 风环境与建筑节能 建筑能耗是城市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建筑的各种能耗中最主要的是制冷和和制热。建筑周边的风速过大会增加建筑的冷热负荷,表面放热系数增大,加重建筑能耗。在计算通过围护结构的得热量或热损失时,为确定壁体的总传热系数,需确定表面放热系数,而外表面放热系数的大小首先取决于风速。可见合理的风速将能够降低建筑的能耗,进而降低城市的能耗。 2 城市地块风环境描述指标设计 2.1 指标设计的意义 城市地块的风环境是地块内各点风环境的总合,实际情况中,城市某一地块内各点的风向,风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单纯的风速或者风向指标无法描述一个城市地块内的风环境情况。这种描述指标的缺失使得城市地块风环境难以评价 1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重大项目生态设计综合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07BAC28B05)。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汇编

学习-----好资料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之二 1、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更多精品文档

不同容积率的城市住区风环境模拟比较

摘要:快速的城市化,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影响自身生活质量的小区室外环境;而小区的室外风环境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对住区风环境的研究成果和要素来看,更多的研究只单纯从风环境模拟技术的角度,又或是单一地从风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研究,系统性不够。因此,探索不同布局形式下住宅小区容积率与其风环境的关系,是住区环境研究的重要方向。从实验成本、成果周期、表现方法、应用程度等方面综合考量,选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城市住宅小区分为4种典型的布局模式:错列式、行列式、围合式、点群式;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众多赣州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容积率、建筑密度、户型等基础资料后,综合考虑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和卫生距离等要求,结合各布局模式的空间特点,抽象归纳总结得到4种建筑高度下4种典型布局的16种接近极限的容积率住宅小区理想化空间布局模式,作为模拟研究的实验模型。依据赣州市区的气象数据,来设置模拟的具体环境参数,借助CFD数值模拟技术手段进行模拟研究;以小区人行高度处的风速、风速频率作为评价标准,得到各住宅小区的风环境数据;通过对模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得出容积率与小区室外风环境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发现小区的平均风速与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存在抛物线性关系,小区的最大风速与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存在线性正相关,小区最大风速都与建筑高度呈线性正相关;进而对不同容积率的城市住宅的风环境进行评价,得到一个不同布局形式下不同容积率的风环境评价表,供规划设计人员参考选用。在规划建设中给出住宅容积率

和空间布局的具体策略及建议,以便在住宅小区设计的初级阶段,就做好小区方案的风环境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对风环境的不利因素,进而修改规划设计,以改善住宅小区的室外通风环境。 关键词:住宅小区;容积率;布局形式;赣州市;风环境;环境论文发表 1城市住宅容积率的风环境模拟研究现状目前对住区风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云平研究了冬季风影响下,寒地不同平面组合形式高层住宅小区的风环境状况,得到一些定性和定量的影响规律[1]。湖南大学的杨涛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小区空间布局模式和要素的分析,得到各高层住宅小区空间布局模式的风环境适应性设计策略[2]。华南理工大学的张卓鹏以广州市围合式住宅小区组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状实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得到了室内风压通风能力和组团规划设计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3]。张磊、黄欣等人针对绿色住宅小区建筑布局的风环境设计,提出针对季风导向住宅小区的风环境优化策略[4]。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更多的研究只单纯地从风环境模拟技术的角度出发,系统性不够,研究成果还停留在定性的结论阶段;从研究要素来看,众多的研究还是从单一的风环境影响要素进行研究。从住区容积率的研究成果来看,容积率的确定方法还不够系统和科学,未就风环境与住区容积率的关系做相应的考量[5]。 1.1城市住宅容积率与住区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住宅容积率和住区的布局和住宅的层数(高度)密切相关,

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练习

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 、B 、C 三大部分,其中A 属于 高原, B 属于 平原,C 属于 山地。 (2)简述B 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2.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读下表数据,回答(1)~(2)题。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下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2)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 →a 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A.煤炭资源分布 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表高低起伏 5.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6.阅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上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7.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 呈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的影响 是。 (2)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分布着不同的地形区。 下面地形区中,位于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E.四川盆地 F.东北平原 G.南岭 (3)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杂多样。如图乙所示,我国 各种地形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图中字母M代表的地形类型是。 (4)习惯上,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在 发展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9.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广网乌鲁木齐2012年5月9日电 5月8日,伊犁河谷普降大雨,位于河谷南部的昭苏县当天下午大雪飞扬。这场由乌拉尔山入侵的冷空气所形 成的大风降水天气目前已经在伊犁河谷造成泥石流、 山洪等自然灾害。 材料二:西北某局部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地位于伊犁河谷的是地, 判断理由是。材料中描述 的冷空气有可能来自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