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2008级历史二班

学号:0803142 姓名:万敏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高一历史必修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口授并展示幻灯片,与学生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讲授法、探究教学法。在师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习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习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1)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教学过程】(共30分钟)

【导入新课】(2分钟)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一统海内,成为中华帝国的第一位皇帝。他死后的第二年,属于他的巨大陵墓才最终完工。这年底,即位的皇帝胡亥杀掉了所有修陵的工匠。于是,关于始皇帝的陵墓,只剩下了传说。

关于秦始皇的陵墓,在《史记》中有很详细的记载。这个巨大的工程,动用了70万工匠,历时38年,耗费国家税赋的三分之一而建成。书中说,它是2000年前人类建筑力的极限。 然而今天,这里既没有高耸的城垣,也不见巍峨的宫殿,只有一方土冢飘零于岁月时光之中。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秦朝的一段历史

【讲授新课】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9分钟)

同学们请看这首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史实?

【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

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

1、诸侯争霸

(1)诸侯争霸的原因:

?王室衰微、大权旁落;

?宗法制、分封制破坏;

?控制更多土地和人民。

(2)诸侯争霸的概况:

?春秋争霸、战国争雄。

(3)诸侯争霸的影响

?战乱频繁;。

?客观上也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弱,诸侯势力的壮大(不满足自己的封号,通过改革壮大势力);

②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

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

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⑤正确的策略。

(2)统一的概况:

【教师讲述】

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第一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秦)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

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3)意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朝统一的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它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对

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秦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9分钟)

1、至高无上的皇权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皇帝”是怎么由来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教师讲述】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黄帝、颛顼、尧和舜。

是指少昊氏、颛顼、帝喾、尧及舜。

《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的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中央官制

(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

【教师提问】

秦始皇除了皇帝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秦朝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什么?“九卿”指什么?各有什么职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第九页。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热点链接太尉是秦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是,现存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过此职,故可以推断秦始皇统治时期是自掌军权。秦朝中央政府中实际存在的是“二公”。

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要点点拨在秦代“国家”和“皇家”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教师提问】

根据教材P10第1自然段和学思之窗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学生同答】【教师总结】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职、权、位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第三、臣议君决,减少失误。

?第四、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教师讲述】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要点点拨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这一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8分钟)

【教师提问】阅读PPT上一则材料和图片回答该问题: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土,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同意上述谁的观点呢?为什么?

由此引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起源

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2、郡县制的概况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人口较少的县设置县长)、县丞和县尉。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3、郡县制的影响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学生同答】【教师解答】

?相同点:

第一、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第二、都是为了巩固最高统治权;

第三、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

第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在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第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

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第四、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

【课程总结】(1分钟)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权体制的基础,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对此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在历史上不断上演,专制的皇权也越来越强化,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板书设计】

正板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的统一

1、诸侯争霸

(1)诸侯争霸的原因:

(2)诸侯争霸的概况:

(3)诸侯争霸的影响

2、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

(2)统一的概况:

(3)意义: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9分钟)

皇位世袭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2、中央官制

(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起源

2、郡县制的概况

3、郡县制的影响

副板书:中央集权制始皇帝嬴政韩、赵、魏、楚、燕、齐三皇五帝三公九卿郡县

【布置作业】(1分钟)

(1)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2)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有关秦朝的知识,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时有所了解。我们一起回忆秦统一的过程,先是灭了离秦国近的国家,韩、赵、魏,后灭了楚、燕、齐,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同学们想一下,秦朝之前是春秋战国,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给秦朝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周王室衰微——应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争霸——应限制地方权力 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板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新课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学习提纲,有下面这几个内容学要大家来完成。(下面全是板书)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1、秦朝统一的条件: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3、地方——()的全面推行1、郡县产生的时间: 2、内容: 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点: 4、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先根据课本来总结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请同学来回答,谁还有补充的。还有一点就是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秦统一后,吸取了周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本节课我们主要讲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说一下皇帝称号的来历。你来说一下,说的非常对,他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称为“皇帝”。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并根据材料来总结出皇帝制度的特征: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位世袭)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皇权至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独尊) 我们从皇帝称号以及皇帝制度的特征能总结出皇帝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呢?(君主专制: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那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行使皇权呢?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知识完成中央官制的学习提纲。找同学来说一下,秦朝中央官制有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三公九卿: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大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各项事务,是中央的职能部门。三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都是为皇权服务。) 在中央行使了皇权,在地方面对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区管理呢?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谈论,我们一起来看资料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 说说这两个人分别主张是什么,秦始皇最后采取了谁的建议?请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来完成学习提纲。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至此秦朝金字塔式的官僚体系建立,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官僚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是: 作用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秦朝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二(3)秦朝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 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 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B. 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 C. 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 D. 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 解析材料中描述了秦朝多人议政的史实,说明在群策群力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 专制君主决策的失误,故选A。 答案A 2.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 , 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秦国轻罪重罚、滥用苛政 B. 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 C. 秦国军事活动比东方六国频繁 D. 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解析:B “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说明秦国对地方控 制的加强。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国开始走向中央集权,B项正确。 3.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 。此材料表明 () 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解析:C 材料中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D项错误。 4?“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 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由材料中“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5. 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2.3 3.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导火线,口号,历史意义) 4.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3个原则) 5.历史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7.1929-1933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 8.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影响) 9.福利国家的作用 10.全球化趋势加强 11.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积极,弊端)

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来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切不断加强和完善。 2.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 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导火线:巴黎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历史意义:1)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导军。 3)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阶级中去 4)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4. 1)联邦制原则: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大权。各州在不违反宪法的情况下,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2)三权分立原则: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 3)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5.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6.新航路的开辟:(史实,影响)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影响) 一工:(开始,动力,影响)二工:(条件,成果,影响) 7.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贫富差距大限制消费能力的增长,信贷消费造成市场繁荣的假象,使得企业盲目生产,股市投机严重冲击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破坏经济,大量工人失业,造成社会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威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嫁接危机,加剧市场紧张局势 8.背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5)通过社会立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影响:1)经济:是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2)政治:缓和社会矛盾,抑制法西斯势力,维护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世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开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新模式 9.建立“福利国家”保障低收入阶层,有利于稳定社会,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10. 1)科技发展是根本动力2)交通和社会进步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3)两级 格局瓦解为全球化扫清障碍4)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5)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强有力的推动 11:1)积极:有利于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发展机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端:加剧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全球的不稳定性

【高考历史必修一】1.1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卷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概览】 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解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①商朝的政治制度及特点;②西周分封制、宗 法制的内容、特点和作用;③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②秦朝中央官僚 机构的构成及特点;③郡县制的运作及影响;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 响。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落实】 一 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 3.内容 (1)分封对象:、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核心内容: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4.影响 (1)积极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局限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弱,遭到破坏。 三 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4.内容 (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 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考点深化】 一、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第01讲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制度的形成(讲)-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01讲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讲)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点一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1)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2)王位传承方式有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 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 (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概念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 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分封对象 ①首先是王族是分封的主体,这使得封国宗亲化,以实现“选建明德(王室亲族),以藩屏周”。 ②其次是功臣,这一方面显示王的恩德,另一方面用姻亲拉拢功臣以巩固统治。例如姜太公,“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③第三类分封对象是“友邦冢君”与古帝王后代,其有自己的族属和部众,在其

原统治地区的族群中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对其分封并与之联姻,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族众的融合和对其进行统治,也有利于“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 分封对象及主要诸侯国: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4)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享有在封国内世袭统治、对下属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承担守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5)发展演变 ①溯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②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③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④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6)积极作用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7)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区别亲疏,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维护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 (2)目的: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加强统治秩序,解决周人贵族内部权力继承问题,即天下归宗。 (3)核心内容:嫡长子(宗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立嫡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嫡长子与众子的关系具有双重性,即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秦朝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1、积极作用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作用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③ 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④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渐渐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君主权利越来越大地方:中央集权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受限制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中国的统一但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经济上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萌芽但也提供了较稳定的生产环境:文化上阻碍了进步文化的发展:一系列的闭关政策是导致中国落后的主要因素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积极的: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傀儡清政府,推翻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改良了社会风气!!! 消极的:没有改变中国的两半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当然这就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具有软弱性,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反对势力太强大也是有原因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有理论付诸于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支柱;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稳定了统治秩序;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到亚洲,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⑤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⑦使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重要考点 (一)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 1.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商朝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3)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对都城以外的地区通过分封侯、伯,实行间接管理。 2.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起兵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建立周朝。 (2)目的:为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藩屏王室。 (3)概况 ①对象:同姓贵族、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 ②内容:授土、授民、授职。 ③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见,纳贡、服役,带兵随从作战。 ④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实行再分封。 (4)影响 ①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强国。 ②后期:因受封者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王权衰弱,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理解概念] “封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指“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是分封诸侯,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易混易错] 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原叫做“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中的“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 (二)宗法制的产生和完善 1.含义: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是实行分封制的主要依托。 2.历程:夏代产生,商代发展,西周完备。 3.特点:严格区分嫡庶长幼,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严格等级,小宗绝对服从大宗。 [解读与点拨]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古国——方国——帝国 【课标】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形成背景: (1)政治基础: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2)经济基础:封建小农经济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3)思想基础:法国思想 (4)民族整合 (5)社会条件: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分析中国专制制度建立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①小农经济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物质基础,而其脆弱性又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保护; ②国家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基础,而中央集权制度又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中央集权确立创造条件,而中央集权制度又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 ④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条件。 二、构成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3)地方官制 (4)选官制度 (5)法律制度 (6)监察和谏议制度 1.皇帝制度: ①特征: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名号制度 ②地位: ③评价: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在封建社会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 成与巩固、封建经济发展、抵御外族侵略等方面起进步作用;但也造成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残暴统治(暴政)、是人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社会转型等。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①职能: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②评价: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有利于皇权。 3.地方官制:郡县制(废分封,置郡县) ①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下设县;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评价:郡县长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县制为后世所常用;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缺乏一定自主权,不能有效治理,妨碍地方发展; ④历程: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商鞅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4.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度 评价:商鞅新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新法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5.法律制度——秦律 ①特点:十分细密、严苛、“轻罪重刑” ②评价:是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工具; 秦法对于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6.监察和谏议制度——御史大夫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项目分封制郡县制 相同都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地域为基础官吏产生世袭(世卿世禄制度)由皇帝任免 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仅是臣属关系,没有 建立中央集权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服从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1小时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上海会考和高考要求均为B,为理解程度。 一、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灭六国以后,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拓展】春秋时代末期,社会变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方面的变革已经有详细论述。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层面的变革,旧贵族纷纷退出权力中心。例如,齐国的田氏取代西周时分封的姜氏;晋国的大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国君,形成了独立的韩、赵、魏三国。各国为了应对频繁的战争,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最终形成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些大国基本上兼并了周边的小国,并且开发了周围的土地,由此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区域性的统一”这一提法非常重要,它经常是新的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必经过程,例如三国的割据和南北朝的对峙各自为晋和隋的统一奠定基础。 【拓展】虽然战国七雄进行变法的时间有所差异,变法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是基本上有一种向中央集权靠拢的倾向。在中央政府表现为强化国君的权力。这种强化既可以是制度

上的,也可以是操作上的,例如申不害辅佐韩昭侯以术、势驾驭臣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才能、功劳任用官员。例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在地方政府表现为建立中央垂直领导的地方政府,即地方官员直接由中央任命,而非世袭,而且税收等经济收入由中央掌管。这可以从“县”字本意入手进行解释。先秦时“县”同“悬”,因此在地方设置“县”就意味着它是从中央向下“悬挂”的一级政府。最早设县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但是楚国在战国时期因为封君太多导致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反而导致一系列问题。 【拓展】可以适当解释中国古代发展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原因。一个思路是从文明形态入手。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大河流域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于农业耕作,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家一户生产为生产单位的小农,典型的分工形态为男耕女织。分散的小农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加上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应运而生。为了管辖庞大的国家所建立起来的制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各地官员由中央直接委派。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概莫能外。 【拓展】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法家理论的特点就是关注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将一个国家打造成一台高效的战争机器。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为: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政策。但是商鞅的政策自一开始就有很多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他“轻罪重刑”的思想,例如他规定“弃灰于道者刑”、“什伍连坐”。本来是一个很小的不当行为,却因为政府要加以严酷的惩罚,而使得善良的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因此,法家在这里体现出一种非常严重的“书呆子气”,社会秩序不是靠严酷的法律就能维持的,真正保障社会秩序的,是法律的既定性,即对违法行为予以制裁的确定性。 二、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是百官之长,御史大夫负责监

【最新】高考历史计时练(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答案)

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 计时双基练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 (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5·广东六校模拟)西周时期择立太子的标准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通过指定继承人,让嫡长子继承大宗地位,这样能够防止诸子为了争夺权力和财产而进行争斗,最终目的是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答案 B 2.(2015·衡水中学模拟)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到:“故商人祀其先王,兄弟同礼;既先王兄弟之未立者,其礼亦同……”这一状况( ) A.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管理 B.形成了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 C.容易造成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 D.维系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解析材料中“兄弟同礼”的现象表明商朝时嫡庶未立,尚未形成严格的宗法制度,容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故西周确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并辅之以严格的礼仪制度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3.(2015·衡水中学模拟)《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文指出:“中国古代权力出于一,高于一,一于国家,再由家国一体而一于君主。这不但是历代统治者所信奉的并视为万古不变的法则,而且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毫不怀疑的政治原理。长期以来,权力一元的信念支配着中国的政治领域,一直不容动摇。权力多元的观点不仅统治者无法接受,而且连一般老百姓也不能容忍。”“权力一元”“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毫不怀疑的政治原理”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B.宗法家长制观念的影响 C.权力一元能够保护百姓

第一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先秦政治制度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单元特征】 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宗法制为代表的政治制度。秦汉大一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以后历代王朝不断完善这一体制;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杯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古代希腊、罗马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海洋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它创立的很多民主原则,至今为后人所沿用。罗马建立的法治制度,对后来的法制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知识网络】 —— —— —— ) 民主政治历程 民主政治内容 政体演变 伯利克里改革

【考点清单】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周朝的建立(2)分封制的内容、作用(3)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秦的统一(2)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3)秦朝的郡县制(4)秦朝的中央官制(5)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解析: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是高考的相对热点,周朝的建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是高考的相对冷点。对“周朝的建立”应主要掌握时间、人物和都城;分封制应掌握内容和历史作用;宗法制应掌握特点和深远影响;并了解两种制度互为表里的关系。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的最大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并带有浓厚部族色彩。秦的统一掌握人物和时间;皇帝制度了解“皇帝”的由来、中央官制及郡县制应掌握内容、特点,认识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知识梳理】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2)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目的:巩固统治。 (4)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④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 (5)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功臣:齐先代贵族:宋 (6)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的集中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2)政治上:君臣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

秦朝政治制度史

秦朝政治制度史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秦朝建立的各项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了适应中央集权国家需要的制度建设,皇帝制度就是其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秦始创皇帝制,从而开创了以皇权专制为中枢,以宝塔式官僚机构为统治网,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在秦不仅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是一个制度。这个制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朝议和朝会制度,皇位继承制度,后宫制度,宫殿、宗庙、陵寝制度等。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核心.伴随着皇帝制度的诞生,封建中央官僚制度也相应产生.中央政府官制体系是三公办卿制. 皇帝名位制度: 皇帝名位制度是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也是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极力维护皇帝的权力权威,名位制度严格细致地规定:皇帝的命为制,令曰“诏”。此外,“旨” ,“谕”、等也代表皇帝的命令。皇帝自称“朕”,谦称“寡人”、,孤”。臣下对皇帝称“陛下”、“万岁”等。史官记事称皇帝曰“上”。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皆称“御”,所川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秦朝创设的皇帝制度,具有显著的特点: 皇帝制度特点之一,是神化了皇权并突显皇帝至高至尊的地位。君权与神权相结加强了皇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皇帝制度特点之二是皇帝在全国范围目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皇帝制度特点之三,是全国官僚都成为皇的臣仆,庞大的官僚机构都成为执行皇帝意的机构。皇帝制度特点之四,是地方绝对隶属于中央,地方各级政权一律不享有政治上的独立。综上所述,秦朝独特的皇帝制度的建立,对结束以往诸侯纷争的局面进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对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秦始皇:秦始皇二十六 221~ 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年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也称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的弟弟,属羊。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皇

秦朝中央集权制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作者及工作单位薛建华 吕梁临县三中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 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该重视透过历史学习,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行以问题导学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成趣,相映生辉.要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就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l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

秦朝的政治制度

大秦帝国的政治制度 一段时间里,在政治上,匈奴确实是中华民族的祸害。周厉王讨伐匈奴未见成功,饮恨归西。他的儿子幽王,不思进取,为博红颜一笑,国灭身亡。 平王东迁,王室衰败,郑割周麦导致了周王朝我尊严的最后一战。堡垒通常是在内部攻破的,无论周公先前是多么缜密。周天子率几个听话的弱小诸侯伐郑,战争的结果的败了,至此王室一蹶不振。 战国末期,井田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没有人才,生长在蜜罐里的王族子孙,又怎能力挽狂澜?王室衰败的同时,拱卫中央的诸侯,同样颓废,周公一手安排的礼乐征伐已经由士大夫说了算。一时间,“三家分晋”、“田代齐姜”、“三桓”类出,分封、宗法、礼乐等制度,一时间成为笑谈。然而,这样衰弱的社会能够在半死不活中延续500年,说礼乐制度的功劳,也不为过。 作为偏远、异性的秦楚却强大了,他们的蛮夷、荒漠反而使他们受礼乐的羁绊较少。秦是赢姓,先祖为商朝旧臣,周朝后,因为马养得好,被封到偏远的大西北,牵强只能算个子爵。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平王东迁,周王朝放弃了世代凭藉的岐山之地;秦穆公励精图治灭掉西戎十二国,几代下来俨然和中原大国平起平座。商鞅变法,取消世袭,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等等,剑剑直指中原国家信

奉的三大制度。商鞅个人结果并不完美,但其创造的制度却得以在秦国延续。 地处偏远,尝是一件坏事。他们摆脱礼教的束缚,大举贤才。五张羊皮换取的奴隶,成为他们的宰相;被魏国抛弃的囚奴,确成为赢姓兴盛的主角;商鞅在秦国变法等等使秦国赢到最后。 言归正传 秦国统一后实行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为什么在之前没有这样的提法呢?这是人口的增加和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的结果。在齐桓公称霸时,动用的兵力不过上万人;晋文公征伐鼎盛时期也不过保留着十几万人的军队。战国后期,铁器的广泛使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社会发展迅速。还是以战争规模为例:长平之战,白起活埋40万赵国军,王翦灭楚参战部队规模为70万人,2000年后的二战又有几个国家能有这么多的兵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周王朝不算是君主专制,光靠仁义道德的影响力还达不到;它更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因为周王对诸侯国的领导力,充其量也只是契约。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完全是以按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思想设计的,但秦始皇并未抛弃前朝的一切。 首先他强调一切唯我独尊,创造了“皇帝”这个词来修饰自己,强调君权神授的同时,更是凸显皇权至上。屈原要是生活在此,就不会有那么多“朕”了,因为这时候“朕”已是皇帝的专利;先前贵族用玉刻章的习惯已经改变;秦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 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识目标】:秦的统一、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两级制、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的讲述,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阅读历史材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意义,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的重要概念,尤其注意查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收集秦始皇及秦朝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内容的网站,同时,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和预习;并精心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课内容的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制作好课件,以便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 【教法指导】:本课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探究学习”等栏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制度变得形象化,进行网络教学;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法】:比较法、探究学习法 【学法指导】:本课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特点、实质及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多方面展开论述,理论色彩比较浓厚,不易掌握,但却是本章之重点。 学习本文应注重引导学生弄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然后分析相应制度的特点,同时思考:这些制度是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色?为何要实行中央集权制?这种制度有何利弊……多思考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秦朝的制度包罗万象,要更好掌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应了解秦朝的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多阅读古典文集十分必要。 1、重点、难点与疑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过程(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朝各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如何? 【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秦朝及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国古代史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了严密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4)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国”与“家”相结合 三、秦的统一 1.背景:

(1)专制主义:一种决策方式,指的是君主独自掌握国家大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2)中央集权: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是区别于地方自治的一种国家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4.两对基本矛盾及演变趋势 5.演变历程: 开创:秦朝;发展完善:汉至元朝;空前强化并发展到顶峰:明清 6.影响: (1)积极: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消极: 经济上:到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 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知识运用】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 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D)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2.《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 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B)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 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C)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