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2016年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2016年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2016年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晕轮效

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性低),

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效应属

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成了8种

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42.PASS理论将智力视作过程,包括(注意;计划;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

43.心理学家们认为,(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44.气质的体液说将气质划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

4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46.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的测量气质的量表是(气质类型调查表)。

47.下面那种性格测验属于投射测验?(TAT)

48.(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的参与者都要求具备这个特征。

49.根据奥尔伯特的特质论,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

50.员工是否符合一项工作的情绪要求,取决于(展现的情绪强度;工作需要的情绪;情绪的频率;情绪的持续

时间)。

51.根据沟通改变态度理论,下面哪项不是沟通对态度改变的影响所依赖的因素?(沟通环境)

52.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

53.下面哪项激励理论属于容型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54.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个人因亲人伤亡带来的痛苦)。

55.属于斯普朗格尔价值观分类的是:(社会价值观;理性价值观;价值观)。

56.下列哪项不是动机的功能?(停止)

57.激励具有强的目的性,其最终目的是(同时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

58.下面哪项不是行为激励的原则?(同一性原则)

59.工作满意度的测量工具有(员工调查表;工作诊断调查表;工作满意度指数;职务描述指数量表;明尼达

满意度问卷)。

60.根据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与变化阶段说,态度的形成与变化过程的三阶段为:(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化阶段)。

61.赫兹伯格将消除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62.为使激励取得效果,在激励过程中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激励时要因人制宜;奖励组织所需要的行为;善于发

现和利用差别;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

63.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

归属需要)

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相同的动机引发相同的行为)

65.下面哪些是组织通过宣传来培养员工情感承诺的方法?(齐唱公司歌、齐颂公司理念;将员工符合公司理念

的优秀表现制成漂亮的幻灯片、卡片,通过公司部网络在全体员工中传阅)

66.构成组织承诺的3部分中,其中主要表现为个体为组织继续工作的意愿的部分是(持续承诺)。

67.下面哪项不是组织承诺三因素结构模型中的因素?(信念承诺)

68.(组织承诺)是指个体认同并参与一个组织的强度。它不同于个人与组织签订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角色方面的合

同,而是一种“心理合同”或“心理契约”。

69.企业管理者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是(善加引导)。

70.影响人际关系的人际因素有(交往频率;空间距离;态度相似;外表吸引力)

71.下面哪项不是社会测量法结果分析与图解的方法?(参数分析)

7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个体较易产生与群体保持一致的从众行为倾向(群体的竞争程度较低;群体凝聚力较高;

群体目标较明确一致)。

73.根据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作群体的一员是(形成阶段)的结束标志。

74.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

75.根据群体的不同目标,可以把群体划分为(职能群体;工作任务群体;兴趣和友谊群体)。

76.下面哪项不是人际关系的类型?(和谐型)

77.群体构成的要素为:(群体规;相互作用;活动;感情)。

78.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原则有(平等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相容原则)

79.非正式群体对组织发展和群体成员的影响是(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可以防止管理者滥用正式沟通,有效防

止正式沟通中的信息"过滤"现象;可使组织了解成员真正的心理倾向与需要;满足成员情感方面的需要;

可以减轻管理者的沟通压力)

80.下面哪项不是人际关系的特征?(尊重的需要)

81.下列哪些现象可能出现在群体决策过程中(群体转移;群体思维)

82.冲突产生的结构因素包括(群体规模;分配给群体成员的任务的专门化程度;管辖围的清晰度;群体间相

互依赖的程度)

83.激发冲突的正确策略是(任命态度开明的管理者;引进外人,鼓励竞争;重新构建组织)

84.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85.高效团队的条件是(充分的资源;有效的领导;信任的氛围;有效的绩效评估与奖励体系)

86.下列关于冲突的说法,错误的是(冲突都是消极的,要努力压制冲突)

87.群体决策方法中,依赖尖端计算机技术的是(电子会议)

88.二战期间勒温关于罐头的实验,说明(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易执行)

89.(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90.在托马斯的冲突模型中,哪种情况对问题解决最有利(合作)

91.领导理论的新观点有(认知资源理论;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领袖魅力理论)【91790】

92.一个好的追随者应该具有什么品质(有创新精神)

93.组织中,下属对领导的信任包括哪些类型(基于威慑的信任;基于了解的信任;基于认同的信任)【91791】

94.管理方格理论中,领导效果最好的是(团队型)

95.特质理论的假设是(领导特质是天生的)

96.菲德勒强调领导者对情景的适应能力,提出决定领导效果好坏的条件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被

领导者对工作任务的了解程度;职位权力所取得的支持程度)【103470】

9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参与

式领导)

98.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99.路径--目标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启发式理论;问题解决模型;领导风格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有关领导行

为的研究)

100.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团队式管理)

101.密西根大学领导行为研究把领导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员工导向和生产导向)

102.领导活动的要素包括(领导者;环境;被领导者)

103.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的关系)

104.权力的来源包括(职位权力;通过欺压他人而迫使他人遵从;个人权力)

105.领导者要做到合理授权,应该(合理分配任务;妥善委任权力;明确责任)【91805】

106.结合学校实际,各种权力中,最基本的是(合法权)

107.到底是采用集权还是分权,应考虑的因素有(决策的代价;组织规模;政策统一性;组织成长)

108.关于组织政治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组织政治行为属于非法政治行为)

109.下列哪一项是一级权力组合(以合法权为顶点,以模权和专长权构成的权威为底边的权力三角形) 110.组织政治行为策略包括(控制信息源;树立良好形象;寻求支持;谴责和打压他人;与更有权势的人联盟)【91804】

111.关于权术策略的运用,不正确的是(当管理者想从上级那里获取好处时,更多地使用合理化策略)112.团队型组织中基本的构成单位是(自我管理团队)。【91820】

113.下列哪一项不是正式组织的特征(不是自发形成的)。

114.根据期望理论,在(效价高、期望值高)条件下会有较高的激励力。

115.下面哪些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吉尔布雷斯夫妇;泰罗)。

116.西蒙认为,组织过程管理是(对沟通过程和决策过程的管理)。

117.某组织共有1365人,它的控制跨度为4,那么该组织中的管理者有多少人?(341)

118.下图所示的组织结构类型是(网络型组织结构)。

119.在组织塑造员工行为时,不应该使用惩罚的方法(不是自发形成的)。

120.组织文化的特性包括(独特性;规性;共有性;动态性)。

121.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认为(在工作设计中应该把技术因素与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任何一个生产运作系统都包括两个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都很重要)122.管理者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程度;

工作专门化程度)。

123.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程序中,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将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长久保持下去,这一阶段叫做(冻结)。

124.工作分类的基础是(部门化)。【91833】

125.组织发展的各种干预措施的共同点是(都需要专家顾问的参与;都要用到问卷;促进员工工作满意感的提高;帮助提高员工的人际能力;重视过程)。

126.

二、辨析题

1.启发法只能给决策者带来决策错误和系统偏差,因此,在决策时启发法是应该绝对

避免的。

答案:错误。

所谓启发法就是采有简化的策略或者经验原则。这种判断的启发可以减少决策者对信息的要求。这些认知启发法能够帮助决策者,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决策者使用这样的方法会导致错误和系统偏差。比如,在决策者对判断进行认知输入时,倾向于根据他们记忆中时间发生的频率、可能性来进行判断(可用性启发),对于决策者来说,这样的启发法可能是很有价值的,因为经常发生的事件或者最鲜明的事件往往可以导致正确的判断。但是,如果回忆的难易程度可能会受到与事件发生频率并不相关的因素的影响,使用这样的启发法时就可能产生错误或者偏差。因此,事实上,启发法有利有弊,应该合理、适时运用。该判断错误。

2.决策过程是一个静态的线性过程。

答案:错误。

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许多的反馈环路。有许多问题都可以导致反馈环路的产生,例如时间问题、政治问题、管理者之间不能达成共识、缺乏能力确定合适的选择方案,或者没有能力执行解决方案、管理者的离职,或者是新的解决方案的出现等等。总之,决策是一个非单线性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该判断错误。

3.组织的决策过程不需要重视创新。

答案:错误。

任何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都要谋求发展。这种发展是不断地追求更高目标的过程,是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创造出新成果、新水平的过程。一个组织的活动,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决策过程,调整部条件、适应外部新环境,使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得到创新和发展。所以说,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创新力,而创新力又在于它不断进步的决策过程。因此,创新对于决策过程依然是相当重要的,该判断错误。

4.有效利用知觉效应就可以顺利进行深层次的人际交往

答案:错误。

在人际交往、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硬件"完备,需要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因此,该判断错误。

5.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收集的信息越多越好。

答案:错误。

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但这并不是说管理者要不计成本地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管理者在决定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收集多少信息以及从何处收集信息等问题时,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只有在收集的信息所带来的收益(因决策水平提高而给组织带来的利益)超过因此而付出的成本时,才应该收集信息。因此,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是对组织而言可能不经济,而信息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该判断错误。

6.在工作中,员工要唯上司命是听。

答案:错误。

在工作中,要与上司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待上司要"先尊重后磨合"。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和管理代表,干到现在的这个职位,至少有某些过人之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的方略,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该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你的观点,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的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计划。因此,该判断错误。

7.气质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答案:错误。

气质只属于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动力方面,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某些独特的色彩,却并不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倾向性和能力的发展水平。气质相同的人既可以成为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品德高尚的人,也可以成为一事无成、品德低劣的人;可以成为先进人物,也可以成为落后人物,甚至反动人物。气质极不相同的人也都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成为某一职业领域的能手或专家。因此,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该判断错误。

8.特质论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并不成功。

答案:正确。

特质论着重探讨了领导者在的个性和品质,但这种单一向度的理论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还有狠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忽视了下属的需要;第二,它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第三,它没有对因与果进行区分(如,到底是领导者的自信导致了成功,还是领导者的成功建立了自信);第四,它忽视了情境因素。所以,综合来讲,特质论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不算成功,该判断正确。

9.胆汁质的人对本职工作不专注,经常更换工作单位,不能成为很好的员工。

答案:错误。

每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有其适合的工作。胆汁质的人相信实实在在的事业,不相信虚的东西,最外在的气质特征是外向性、行动性和直觉性。他们能对周围发生的事冷静注视、以旁观者的态度对待。因此比较适宜做记者、作家、图案设计师、实业家、护士、企业中外勤工作、业务员、营销员等外向型的职业。虽然胆汁质人一般来说与细致性工作无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拘于眼前的胜负,而专注于行动,热情地向自己的权限挑战,但他们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也很强,在策划及一般事务类的工作岗位可以干得很出色。因此,该判断是错误的。

10.每个人只有一种气质类型。

答案:错误。

气质分类的意义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纯粹属于某一类型气质的人是很少的,大多数人的气质类型都是属于混合型的,介于某几种典型特征之间,虽然从总体上看近似或者像某种气质,但其中又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成分。因此,对于一个人通常我们不能说他(或她)具有某种气质类型,而只能说他(或她)符合某种气质类型。该判断错误。

11.目标设置对激励员工没有什么作用。

答案:错误。

运作目标设置激励员工,就是要确定适当的目标。它对激励员工的作用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过努力,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越大,人们就越感到有信心,激励作用也就越强。其二,目标价效即目标实现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越大,社会意义越大,就越能鼓舞人心,激励的作用就越强;当人们受到富有挑战性目标的刺激时,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特别是事业心很强的人,愿意接受挑战。目标不仅能极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绝大多数人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因此,该判断错误。

12.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绩效就越高。

答案:错误。

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并不存在简单而直接的联系。1972 年,格林对有关争论作综合述评时提出,关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存在三种主要观点:①满意度为因。提出此观点的是20 世纪30 年代的"人际关系学派"。但他们并未能获得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据。②绩效为因。劳勒和波特认为,工作绩效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报酬,进而产生不同的满意度水平。③第三变量为因。切尔林顿等人认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两者同为另一变量的函数,即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之间并无固有关系。尽管如此,有几点结论已经得到证明:满意感虽不能直接带动绩效的改善,但可降低缺勤率与离职率;按现有绩效的高低发放相应的奖酬,肯定能改善随后的绩效。可见,该判断错误。

13.行为与动机是一对一的关系。

答案:错误。

行为虽是由动机决定的,但并不是绝对的一对一的关系,类似的动机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行为。类似的行为有时也可能出现于不同的动机。另外,一种行为的背后可能同时隐藏着不同的动机。因此,该判断错误。

14.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已不再是主要的激励员工的方式。

答案:错误。

虽然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经济利益与激励之间的关系已经弱化,但经济利益和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经济和物质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该判断是错误的。

15.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有时是一致的。当某个组织能够提供员工所需要的职业发展条件的时候,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往往能够达到一致。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有时也并不一致。有的人职业承诺高,组织承诺低,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因此,该判断是错误的。

16.组织承诺对个体只有正面影响。

答案:错误。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有正面影响,但组织承诺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组织情感承诺过高的个体往往伴随着高水平的工作压力、经常性的工作-家庭冲突、焦虑,甚至存在"过劳死"的现象,特别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因此,该判断错误。

17.员工对工作的投入情况与其组织承诺的类型没有什么关系。

答案:错误。

不同组织承诺类型的员工对工作的投入情况有很大差别。以情感承诺为主的员工更容易主动接受指派的工作,而且对他们来说,投入地去完成工作基本上是无需考虑的。以规承诺为主的员工会花一些时间考虑完成这项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回报组织曾给予的恩惠。而连续承诺为主的员工会花较多的时间去计算完成工作的得与失,从而采取自己认为最"经济"的方法去完成工作。因此,该判断是错误的。

18.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有时是一致的。当某个组织能够提供员工所需要的职业发展条件的时候,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往往能够达到一致。职业承诺和组织承诺有时也并不一致。有的人职业承诺高,组织承诺低,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因此,该判断是错误的。

19.工作绩效的评价越高,情感承诺、规承诺和连续承诺的水平就越高。

答案:错误。

情感承诺和连续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上级对个人工作绩效的评价与他们的情感承诺水平呈正相关。但对于连续承诺来说,这种关系却是负相关,较高的连续承诺是与低水平的绩效评价相联系的。规承诺也与绩效正相关,但是和情感承诺相比,规承诺的作用是短暂的,一旦个体认知到行为已经符合规了,规承诺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就会减弱。因此,该判断错误。

20.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只有积极作用。

答案:错误。

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它可以满足成员心理上的需求和鼓舞成员的士气,创造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正式群体的稳定;(2)弥补成员之间在能力和成就方面的差异,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3)可以用来作为改善正式群体信息沟通的工具。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主要是:它可能在有些时候会和正式群体构成冲突,影响组织成员间的团结和协作,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总体来讲,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利多弊少。因此,该判断错误。

21.群体冲突一定是消极的,会使群体绩效下降。

答案:错误。

中等水平的冲突则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促进组织的绩效。完全没有冲突的群体是没有生气的,守旧的,缺乏创新和变革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要激发冲突。

22.面对一切冲突,都不能回避退缩。

答案:错误。

这种方式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可能是适当的:问题很小或只有短暂的信息来有效处理冲突;当事方在当时没有足够

的信息来有效处理冲突;冲突一方的权力太小,没有机会形成变革;其他人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23.群体决策中提出的方案更容易被成员接受。

答案:正确。

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先提出方案,而后从若干方案中进行优选。群体决策能够体现多方面的代表性,决策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的横向和纵向交流,有助于职工较好地掌握决策的容和任务要求,统一思想,执行和落实决策。同时,群体决策可以增强职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可以提高职工承受任务、接受压力的自觉性。所以说群体决策中提出的方案更容易被成员接受。

24.自我管理型团队对团队成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答案:正确。

自我管理型团队承担了很多过去由他们的领导者、主管者承担的职责,例如进行工作分配、决定工作节奏、决定团队的质量评估,甚至决定谁可以加入到团队中来,等等。

25.群体决策一定优于个体决策。

答案:错误。

群体决策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群体思维、群体极化、决策成本高等,有时候个体决策效果更好。

26.外控型的人在完成任何工作上都不如控型的人。

答案:错误。

在不同的工作中,、外控型的人的工作表现不同。控者在复杂的工作中做的很好,包括绝大多数的管理和专业技能的工作。另外,控者也适合于要求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工作活动。而外控者对于结构明确、规清楚、只有严格遵从指示才会成功的工作来说,会做的更好。所以,并非外控型的人在完成任何工作上都不如控型的人。因此,该判断错误。

27.交换型领导与转变型领导理论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是一回事。

答案:错误。

交换型领导与转变型领导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领导分为交换型和转变型;交换型领导是指领导以下属所需要的报酬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下属的努力和绩效。转变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改变下属的动机和价值观来促进绩效的提高和整个组织的变革。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下属分为圈人和圈外人。那些和领导者关系亲密的下属被称为圈人,其他人则属于圈外人,圈下属会比圈外下属得到更多的信息、注意、信任、关心、支持以及晋升机会。

28.在员工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采取参与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答案:错误。

根据情境领导模型理论,在员工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授权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员工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采取参与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员工不大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推销的方式比较有效;在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指示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根据这个理论,该判断错误。

29.职权和权威是一回事。

答案:错误。

职权是由于个人居于某个职位而获得的,属于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或者完全理性的影响力)。由组织赋予的角色权力,与个人自身因素没有直接的关系。权威更多地是建立在信任与敬佩的基础之上。权威来自领导者个人自身的知识、才能,尤其是吸引人的个性品质。这种权力更多地关系到感情的权力,因此能改变人的信念、态度,进而改变行为,而且这种改变是长期而稳定的。它是一种隐的,间接的,以推力的方式起作用的权力。对于领导者来说,职位权利和个人权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后者在领导影响力方面更是长期与持久的因素,对领导行为效果能产生重大影响。

30.越是没有本领和威望的领导者,越是爱用奖惩。

答案:正确。

影响和改变他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就是权力。权力有5种,从来源或性质上,可以将其分为两类:职权和权威。职权包括合法劝、奖赏权和惩罚权。这三种权力都是直接的、外显的,对被领导者影响的特点是带有强制性、不可抗拒性,是以外推力的方式起作用的。权威包括模权和专长权。权威来自领导者个人自身的知识、才能,尤其是吸引人的个性品质。合法权力越得到权威的支撑就越有力,而权威匮乏者就缺少支撑的力量,于是就不得不经常借用奖惩权力来维持其合法地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越是没有本领和威望的领导者,越是爱用奖惩。

31.对于整个组织的效率和效能来说,组织政治行为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答案:正确。

政治通常会对组织的正常运作,如决策的产生、升迁与报偿产生干扰,并且会对个人或组织的工作表现及生产力造成危害。组织政治行为对组织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扭曲组织目标、滥用资源、造成纷争、导致挫折紧、不当升迁、不利于协调沟通、破坏组织形象等。对于员工个体来说,组织政治行为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假若员工知觉到组织中的政治行为已经对他们应得的机会造成威胁时,则其可能表现出负面的反应,如降低工作满意度、改变工作态度、加剧焦虑感等。同时会威胁到员工彼此间的信赖,导致员工对组织的疏离感增加。

32.领导效能是由领导者决定的。

答案:错误。

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认为领导的效能并不是由领导者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与其他因素,如被领导者和环境等,因此在决定采用哪种领导模式时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管理者的特征;第二,员工的特征;第三,环境的要求。领导者行为的有效性要随着自身的条件、被领导者的情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领导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该理论认为,某具体领导方式并不是到处都适用的,领导的行为若想有效,就必须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33.领导效率和领导效益没有区别。

答案:错误。

领导效率是指已经实现的领导任务(或目标)与时间之比,即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领导任务(或目标)的速度。领导效益是指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即领导活动投入与领导活动结果之比,值的大小,表明了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它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人才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比较来看,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益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34.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起着消极作用,应抑制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答案:错误。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来讲,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非正式组织的正面功能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沟通工具;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等等。非正式组织的负功能主要体现为可能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等等。

35.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作用是单向的,管理主体控制管理客体。

答案:错误。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管理主体领导管理客体实现组织的目的,而管理客体完成组织目标的状况又对管理主体产生反作用,从而使之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能使组织更好地实现组织目的;而消极的作用会使组织走向灭亡。

36.矩阵结构适用于重大攻关项目。

答案:正确。

矩阵结构可以灵活地把各部门的专家临时集中在一起,有效地配置人、财、物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因此,它适用于重大攻关项目。

37.在组织塑造员工行为时,不应该使用惩罚的方法。

答案:错误。

对于员工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旷工、违反规章、不服从管理、损坏公物、不完成工作任务等,可采取惩罚而加以消除。惩罚的效果是有限的,惩罚并未说明什么是对的、值得鼓励的行为。此外,惩罚还会产生副作用,造成恐惧心理,伤害感情,损害上下级关系,因此应多应用强化,少用惩罚措施,以避免破坏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但并不是说不能使用惩罚的方法,因此该判断错误。

38.一个组织如果处在产业动荡而复杂的环境状态,就必须采用强有力的组织结构形

式,即机械模型的组织结构,通过集权、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

答案:错误。

一个组织如果产业动荡而复杂的环境状态,就必须强调组织部各方面有效的互相联络,并要采用分权的各部门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方式,即采用有机模型结构,以便能迅速而有效地对动荡而复杂的环境做出反应。

39.工作专门化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

答案:错误。

工作专门化的作用根据工作的类型而有所不同。例如,在麦当劳快餐店,管理人员们运用工作专门化来提高生产和售卖汉堡包、炸鸡的效率。但是,像奥帝康公司和土星公司则通过丰富员工的工作容,降低工作专门化程度而获得了成功。

40.工作设计的理念由最初的工作专业化转为现在的工作丰富化。

答案:正确。

工作设计的发展,经历了第一阶段:工作专业化(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第二阶段,工作的轮换和扩大化(20世纪40——60年代);第三阶段,采用现代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种现代的方法主要是把工作设计得更具有挑战性、成就感、责任感和自主性,实现工作的丰富化。

41.组织变革与发展创新的最终结果是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答案:正确。

组织变革和创新使组织更加完善,员工素质更高,从而为顾客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应如何处理员工的能力差异?

答案:能力是个体从事各种活动、适应生存所必需且影响活动效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结构,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因此,对管理而言,重要的是应了解每个人能力差别和特长,使每个人的能力在工作中得到最大发挥。

①注意员工能力与工作的匹配。为了达到高工作绩效,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具有怎样的能力倾向,二是某种特定工作的完成需要具有怎样能力倾向的人。但仅仅关心两者其一是不够的,员工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对员工的能力倾向测验是需要的。结合能力倾向测验的结果与日常的观察可以比较客观、细致地了解个体的能力状况。当员工能力与工作匹配不良、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无论员工的态度多么诚恳或工作积极性多么高,最终的工作绩效还是很低。但如果员工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员工会感到完成任务太容易,完成以后没有成就感,满意度降低,尤其当员工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时候,会因工作的局限性而灰心丧气,从而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此时,管理层应该付给这样的员工更多的薪水,因为员工得到的薪水反映的是个体在工作中的最高技能水平,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②注意组织中能力类型差异的互补。在安排员工工作时,应考虑到他们能力的互补和促进的问题。不同能力类型的人相互搭配和协调,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取长补短,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③注意发挥员工的能力。这是用人艺术的关键。为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

并定期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能力,并注意充分发挥个人的工作体验与能力,使员工的能力与承担的工作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创造并提供员工发挥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组织行为学有哪些研究取向?各个研究取向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取向:微观、中观和宏观取向。

①微观研究取向注重于个体特征或小团体中的个体行为。

②中观研究取向研究群体行为和管理过程。特别侧重于研究群体动力机制、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模式等。同时,在研究中还注重群体变量和有效管理行为的具体情景条件。

③宏观研究取向重视组织层面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对组织环境、组织体制、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等宏观因素及其效应的考察。同时宏观的研究思路倾向于采用整体设计、注重多重组织因素作用下人员特征、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之间的交互影响。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①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组织行为学认为,人是组织的主体,现代化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就越要重视提高人的素质,提高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实践证明,越是高级的脑力劳动者,就越发需要实行具有人情味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能主要靠监督。

②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均有他们各自的个性特征,有他们的不同的气质、能力、性格和兴趣。而组织行为学的个体行为部分,通过对个性理论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通过对个人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使组织领导能够全面地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所长,从而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和职务,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取得最佳的用人效益。

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组织中的职工决不可能孤立行事,必然在一定的工作群体中与他人协作配合,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组织行为学对群体行为规律的研究,为改善人际关系,发挥群体的功能,提高群体绩效,提供了依据。如组织行为学主,把组织中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结合起来。如当前的劳动优化组合的形式就是把非正式群体转化为正式群体,实行将点兵、兵择将的自由组合。由于这些人感情、志趣相投,价值观相一致,容易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足人们的归属感和友谊的需要。在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下,人们心情舒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群体绩效。

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西方组织行为学中关于一个有效的领导人应具备的素质、领导艺术和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等原理原则,对于提高我们的领导者水平,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课题。它要研究如何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组织的战略目标、技术和人员素质的变化和发展,来进行组织的变革和发展,设计出更为合理的组织结构。这种研究对于我国的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于增强企业活力有许多启示。其中主要启示有下列两个:第一,应根据我国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或劳务性质、人员素质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改变改革前那种不顾企业的差别而一律采用同一种僵化的组织结构的做法;第二,鉴于同一个企业或单位的环境、技术、产品、劳务和人员素质,在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有时变化很大,所以其组织结构也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试选择一种员工的不良行为,采用行为塑造法加以改变。

答案:行为塑造法的操作程序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步骤:(1)确定具体的目标行为;(2)选择适当的强化物;(3)选择合适的起点行为;(4)设计塑造的步骤;(5)在每个起始反应发生时应及时予以强化;(6)任何一步

都不能强化次数太多;(7)如个体停止反应,就不要再执行规定的行为要求。

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强化手段可以有不同的时间组合模式。如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包括比率强化和间距强化或固定强化和可变强化)。

试述战胜挫折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 1.保持良好的心态

竞争正冲击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的心态言行、举止,直至服饰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致使在一部分人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心理,诸如,赞成中有保留,肯定中有怀疑,执行中有分歧,高兴中有埋怨,希望中有忧虑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面对这一情况,应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入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感到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自身就能得到自尊和满足,生活才有活力,即使碰到挫折和不幸,也能乐观对待,有勇气去克服困难。

2.采取宽容态度

每个人应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不要计较别人的攻击行为,即使出现攻击行为时,也应保持和蔼态度。如果采取针锋相对的办法,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使矛盾激化,导致挫折的再次出现。

3.提高认识,分清是非

宽容的态度并不等于不分是非,应该辨真假,明是非。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促使受挫折的人变消极为积极。4.采用精神发泄法

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俗的讲,就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受挫折的人“出出气”,自由地表达他受压抑的情感。人们在受到挫折后心理失去平衡,常常是以紧情绪反应代替理智行为,只有使他们这种紧情绪发泄出来,才能恢复理智状态,达到心理平衡。

精神发泄法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写申诉信、个别谈心、在会议上发表意见等。

5.改变引起挫折的环境

这有两种办法,一是采取调动工作的办法,让受挫折的人调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工作;二是改善原有环境的气氛,努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友爱的环境,使受挫折者重新有了动力和活力。

6.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受挫折人疏导感情,放松紧情绪,摆脱心理压力,消除心理负担,并从理智上使受挫者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水平,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适应环境,战胜挫折和失败。

试述转变员工态度的方法。

答案:在不同的组织管理条件下,对不同的员工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态度,从而使员工的态度与管理者不相违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通过态度测量方法掌握组织员工的态度状况。在制订某一实施方案或确定某一项目后,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测量员工的态度,从而对其反应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进行下一步工作。

②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改变组织员工的态度。

A.宣传。针对员工的不同反应程度,在组织中做大量的宣传工作,改变人们的偏见及一些不恰当的信念。宣传必须先了解员工的需要、动机、爱好等主观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宣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收效甚微,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强化了原有态度。

B.说服。通过与个别员工交换意见、谈心的方式,改变他们的态度。有威信的人、权威人士的说服更有效。

③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使员工的态度与组织一致。引导员工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给人以亲身感受,具有说服力。制定组织规章制度,利用组织的公约、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员工的态度。注重员工激励,及时地对员工的贡献给予评价和反馈,并及时给予多种形式的激励。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当组织氛围积极向上时,人们受到激励,并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兴奋和满足;当组织氛围消极时,人们则相对感到压抑和愤怒。

总之,在具体的态度改变过程中,要结合态度改变理论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才能显著地改变员工的态度,使其符合生产和管理的要求,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组织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建设和培养员工的情感承诺?

答案:有以下几种主要的建设途径:

①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

招聘是建设员工情感承诺的第一道环节。对于那些希望和员工建立起长期稳定关系的组织来说,以下两个方面是需要重点考察的:一是要注意鉴别出那些有频繁跳槽经历的人,详细考察他们离职的原因是什么。二是要考察应聘者和组织之间价值观的匹配程度。如果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价值观取向差异很大,那么个体进入组织后,会觉得很难适应,也不能建立起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在招聘时,至少应该做到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不致令个体反感,这样个体进入组织后,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化的策略来进行价值观同化。

②通过部晋升来培养情感承诺。

偏重从部晋升是一些组织培养员工情感承诺常用的方法。在这些组织的升迁标准中,明确地要求员工要全身心地融入到组织文化中去。这样,那些在组织中工作多年,对组织有深厚情感的员工会有更大的机会得到晋升,而且他们晋升后,又起到将组织的理念进一步传承下去的中坚作用。

③通过培训和宣传来培养情感承诺。

在员工刚进入组织的半年之,对周围的事物最敏感,接受新事物的可能性也最大。因此一些组织在新员工加入组织不久就会开展细致的新员工培训活动,向新进入的员工输送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和历史传统。如果抓好这一阶段的培训工作,员工对组织的情感承诺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利用宣传公司理念的活动来培养员工的情感承诺也是常被采用的一种途径,具体的方法非常丰富,如齐唱公司歌、齐颂公司理念等。

④通过沟通和支持来培养组织承诺。

组织中上下级间,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和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组织中各级领导对待下属的言行尤其重要。领导采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让下属感受到来自领导的工作支持,就会增强员工的情感承诺。相反,糟糕的沟通和领导方式会大大损害员工的情感承诺。

试析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和作用,并谈谈在组织中如何有效利用和改造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与正式群体相对应,一般来说,非正式群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自发性;②聚性;③不稳定性。

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它可以满足成员心理上的需求和鼓舞成员的士气,创造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正式群体的稳定;②弥补成员之间在能力和成就方面的差异,促进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③可以用来作为改善正式群体信息沟通的工具。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主要是:它可能在有些时候会和正式群体构成冲突,影响组织成员间的团结和协作,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非正式群体虽有不良的作用,但管理者若能注意其存在而加以适当的运用,亦可产生以下的优良效果:①弥补不足--任意一个正式群体无论其政策与规章如何严密,总难巨细无遗,非正式群体可与正式群体相辅相成,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②协助管理--正式群体若能得到非正式群体的支持,则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促进任务的完成。③加强沟通--非正式群体可使员工在受到挫折或遭遇困难时,有一个发泄的通道,而获得社会的安慰满足。④纠正管理--非正式群体可促使管理者对某些问题做合理的处置,发生制衡的作用。

总之,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并非全是有弊无利,在于如何运用。管理者若能体会其所发生的影响,设法找寻那些具有影响力的非正式领袖,使之与机构目标相结合,会产生良好的功用。

试述什么是工作压力,及如何进行工作压力的管理。

答案:工作压力是指个人对工作环境中新出现的或不良的因素做出的反应。对大多数人来说,压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工作压力管理通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三是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一套完整的工作压力管理方案应该包括:压力评估、管理改进、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容。

①压力评估。压力评估就是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和工具来测评员工的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压力来源以及压力对组织的影响和结果(如工作满意度、缺勤、离职)等。它是设计工作压力管理方案的基础。

②管理改进。管理改进是工作压力管理方案的重要容,其目的在于通过减少、消除造成工作压力的不合理的外部管理和环境因素,从而预防和减轻工作压力。

③宣传推广。宣传推广是工作压力预防的重要手段。它旨在增强员工压力管理意识,丰富其心理健康知识。具体形式包括手册、卡片、海报、网页、书籍等。

④教育培训。即向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压力管理培训,如时间管理、工作与生活协调、工作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

⑤压力咨询。专业的压力咨询可以为员工提供个人的压力管理建议,帮助他们解决与压力有关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分析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并阐述如何管理一支团队。

答案:一、群体与团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含义不同: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结合起来;团队(team work)是通过协调努力而产生相互之间的积极配合。

2.个体绩效与总体绩效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工作群体中,成员通过相互作用、共享信息,从而做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工作群体中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他们也不一定有机会这样做。因此,工作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群体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在工作群体中,不存在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能够使群体的总体绩效水平大于个人绩效之和。而团队则不同,它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高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二、要想发挥团队的优势,管理好一支团队,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配备团队

1.工作团队的规模

2.团队成员的能力要求

3.配备角色多样化

(二)开发新型的团队领导

1.新型的领导是高效团队的灵魂

2.对共同的愿景建立承诺和建立具体目标

3.发展团队成员间高度互信

(三)建立促进团队绩效的考评制度

员工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采取参与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答案:根据情境领导模型理论,在员工非常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授权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员工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采取参与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员工不大成熟的情况下,采取推销的方式比较有效;在员工不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指示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根据这个理论,该判断错误。

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是一回事。

答案: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领导分为交易型和变革型;交易型领导是指领导以下属所

需要的报酬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下属的努力和绩效。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改变下属的动机和价值观来促进绩效的提高和整个组织的变革。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下属分为圈人和圈外人。

那些和领导者关系亲密的下属被称为圈人,其他人则属于圈外人,圈下属会比圈外下属得到更多的信息、注意、信任、关心、支持以及晋升机会。

所以该判断错误。

试述波特和劳勒的综合型激励模式的主要容及其对管理的启示

答案:在该模式中,波特与劳勒把激励过程看成外部刺激、个体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理论强调,先有绩效才能获得满足,奖励是以绩效为前提的,人们对绩效与奖励的满足程度反过来又影响以后的激励价值。人们对某一作业的努力程度,是由完成该作业时所获得的激励价值和个人感到做出努力后可能获得奖励的期望概率所决定的。很显然,对个体的激励价值愈高,其期望概率愈高,则他完成作业的努力程度也愈大。同时,人们活动的结果既依赖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也依赖于个体的品质、能力以及个体对自己工作作用的知觉。

该理论还指出,对工作的满足依赖于所获得的激励同期望结果的一致性。如果激励等于或者大于期望所获得的结果,那么个体便会感到满足。如果激励和劳动结果之间的联系减弱,那么人们就会丧失信心。

从模型中可以看到,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产生预期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还要注意个人的满意度在激励中的反馈。

基于此,波特和劳勒提出了以下几个步骤来改进管理人员的激励工作:(1)判断出每个人想要的结果;(2)确定组织目标需要怎样的业绩表现。(3)确认这个业绩是可以达到的。(4)把个人想象的结果和组织所需的工作表现相联系。(5)对各种冲突、矛盾的预期情形作全面的分析。(6)确保优厚的报酬。(7)确保整个制度的公平性。

弗罗姆的期望理论的主要容是什么?如何应用在管理实践上?

答案:期望理论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积极性才能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激励水平的高低表明了动机的强烈程度,被激发的工作动机的大小,即为达到高绩效而做的努力程度。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工作绩效和目标(奖酬)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期望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努力后能达到组织目标的概率;二是组织目标能实现个人目标的概率。期望值是这两个概率的乘积。期望值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效价是指人们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人们在主观上认为奖酬的价值大小,是指个人对特定结果的情绪指向,即对特定结果的爱好强度。效价有正负之分。效价值可以从最喜爱的+1,经过漠视的0,到最不喜爱的-1之间。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努力大小是达到目的的期望值和该目的的效价的函数。期望值等于0.5是最优的。一个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就采取难度适中的目标。

影响激励水平的因素还有关联性、结果绩效和报酬、能力和选择。

期望值有两层含义:一是达到工作标准可能性的大小;二是达到工作标准后得到奖酬的可能性大小。后来,弗罗姆又提出了第三个影响因素--工具性或关联性,关联性是工作绩效与所得报酬之间的联系。即只有当工作绩效与奖酬紧密关联,工作取得绩效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奖酬时,目标才有激励作用,职工才会有积极性。

所以要激励职工更好地做工作,管理人员应主要抓住三件工作:一要明确做什么工作给什么奖酬;二是要使职工认识到这种奖酬与工作绩效有联系;三要使职工相信只要努力工作,绩效就能提高。

期望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人们可以自觉地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绩效)和自己绩效的结果(报酬)。②一个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指点、指导和参加各种技术训练的办法,明确提高下级对努力到绩效的期望。③报酬必须紧密地和明确地与对组织有重要意义的行为相联系。组织中的奖励制度和奖励又必须随个人的绩效而定。④人们对其从工作中得到的报酬的评价(效价)是不同的。因此,管理人员应重视使组织的特定报酬同职工的愿望相符合。

具体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树立目标,激发期望心理。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员工的需要,还要根据员工的需要,适时地树立起有一定价值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此外,适时地确立适当的目标及目标价值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②运用期望值调动积极性。了解、掌握人的期望概率值,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是防止挫伤及消极因素,调动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③把人的期望方向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一些人期望的目标和方向难免不切实际或偏离正确轨道,所以端正、疏导以至改变期望方向的工作是重要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的理解。

答案:集权和分权对于组织来讲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是缺一不可的,也是相对的。提倡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该由下级获得的权力而过于集中,那是上级的"擅权";同样,该由上级掌握的权力而过于分散,那就是上级的"失职"。集权与分权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弊端,完全集权和完全分权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要因时而异地制定集权策略或分权策略,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组织可以改变策略,制定最符合特定情况下的集权和分权策略,循环采用集权或者分权能带给企业诸多生机与活力。当然,做好控制和监督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结合实践说明组织何时应当采取激进式变革,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案: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对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

在组织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有必要采取激进式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激进式变革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组织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组织的毁灭;因而在两次激进式变革之间,在更长的时间里,组织应当进行渐进式变革。

优点: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

缺点: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

四、案例分析题

a)王丽的烦恼

王丽从大学毕业,情绪高涨地开始了她的新工作——联想的销售代表。最初的几个月,她忙得不可开交,参加了大量的正式职业培训,了解她将负责销售的产品,还要费力去理解她那个高深莫测、性情多变的上司。

这天晚上,下班回家的王丽满心困扰,辗转难眠。几周来她在工作中留意观察,许多问题萦绕脑海:“为什么一些同事会比另一些更加成功?在主要用电脑来交流的今天,当我们走出家门走入工作时,怎样才能像一个团队一样共同合作?怎样才能学会应付完成销售额的压力?当我叫同事华帮忙的时候,她为什么不跟我合作?为什么经理征询我的意见,但随后又不理睬我的建议?新的联想文化和旧的有什么差别?它为什么总在不停地变化?”问题:

王丽为什么感到困扰?你能给她一些意见吗?

答案:(1)王丽的困扰就是没有很好地对员工进行组织行为的分析,其面临的问题都是组织行为学中着重处理的问题,尤其是组织行为学中关于个体、群体、组织的问题的讨论,这三方面是组织行为学的重点问题。

(2)如果王丽希望成为一个好员工,并且日后晋升为管理者,她就必须了解组织是怎样动作的,必须了解人的行为,学习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处理在工作中与他人的关系。而这些方面,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对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会有重大帮助。

b)亮讲师

亮是高山大学的经济系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迹平平,没有多大起色。今年系里来了一批年轻的硕士、博士生,改变了教师队伍的结构。这些人的特点是学历高、基础好、知识新且广,但并不象老师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他们中最有名的是强,刚满32岁,博士毕业,来校不足三月,就在有关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来有人传说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将调整先进教师的标准,要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和著述。对这种说法老师并不相信,只认为"老师主要是教好书"。在今年年底评比时,强被评为先进教师,并获奖金1 000元;而亮却没被评上,至今他还想不通呢。

问题:组织的决策过程不需要重视创新。

1.亮为何想不通?他应怎样对待奖金与荣誉?请用公平理论来分析。

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怎样才能做好亮的思想工作?请用认知不协调理论来分析。

答案: 1.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一方面亮老师的对先进教师认知观念没有随学校对评先进教师的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他也产生了不公平感觉。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与另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相等,那他就会感到公平,显然亮老师认为自己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大,就应该评上先进教师,结果却未被评上,而强只会写文章,并没有像他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不大,却被评上了先进教师。他觉得二人的劳动投入与回报之间的比值是不等的,所以感到不公平。

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要想做好亮的思想工作,协调亮的认知,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使他感到公平。根据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系主任需要帮助亮重新认识先进教师的评选标准;或是帮助亮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多发表论文;或是下年度评选先进时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提高评选标准,如既要看其教学工作的好坏,也要看科研成果的水平与数量。

c)某发展

某发展(以下简称公司)始建于1991年。公司创办之初非常艰难。没有资金,就向亲属借了6万元钱;没有场地,就从别的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先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推销、搬运、验货、送货等全部工作都是两人亲自来干,辛苦自不必说。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这样一年下来,经营情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起色。由于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把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成的分配方式,并于1994年4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1996年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一年,微机和外设的销售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员增加了不少,公司有了自己的独立门市,并有点HP专卖店雏形的味道了。

1997年又是一个转折点,公司办公从临街门市搬到写字楼,同时又吸收一名合作者加盟,任销售部经理,公司与他毛利润二八分成。这样,整个公司的经营分成门市和写字楼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各有一名合伙人负责,权责分明。

从公司的发展过程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发现在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各行其是,除去加盟者之外,其他员工士气和热情不高,公司除了物质上的刺激外,再无其他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但现实的情况是,像该公司这样的规模和经营情况的公司在物质刺激方面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利润率已经很薄了,这是产业中硬件销售业的总体态势。其实,即使是那些平均利润率比较高的行业中的小公司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公司领导者常常为这类事情头痛不已。

问题:

该公司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请用期望理论分析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答案:(1)该电脑经销公司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规模扩大以后,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由此是在激励问题上。初创时期依靠创业参与者的奋斗精神和人际关系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后的企业新形势。就激励的形式而言,公司原有的激励模式仅靠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已不能满足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要求。不抓多数组织成

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并且不去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有效的差值,不去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结果是其激励效果不明显。因此导致了员工的工作士气和热情都不高。

(2)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改变这种状况,公司应做到:

①重新规划企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建立责权明确、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奖罚分明的分配制度,比如可让贡献较大的职工入股,让其承担重要责任,让其参与管理工作等,配之于思想政治工作来激发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企业主人翁精神及社会奉献精神,可使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d)为什么高工资没有高效率?

A公司是一家生产电信产品的公司。在创业初期,依靠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到晚拼命干。公司发展迅速,几年之后,员工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业务收入由原来的每月十来万发展到每月上千万。企业大了,人也多了,但公司领导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计较。

A公司的老总成一贯注重思考和学习,为此特别到书店买了一些有关成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书籍来研究,他在介绍《松下幸之助的用人之道》一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经营的原则自然是希望能做到'高效率、高薪资'。效率提高了,公司才可能支付高薪资。但松下先生提倡'高薪资、高效率'时,却不把高效率摆在第一个努力的目标,而是借着提高薪资,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意愿,然后再达到高效率。”他想,公司发展了,确实应该考虑提高员工的待遇,一方面是对老员工为公司辛勤工作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公司的需要。为此,A公司重新制定了报酬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并且对办公环境进行了重新装修。

问题

高薪的效果立竿见影,A公司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所有的员工都很满意,大家的热情高,工作十分卖力,公司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种好势头不到两个月,大家又慢慢回复到懒洋洋、慢吞吞的状态。这是怎么啦?

A公司的高工资没有换来员工工作的高效率,公司领导陷入两难的困惑境地,既苦恼又彷徨不知所措。那么症结在哪儿呢?

答案:(1)A公司出现的这种情况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企业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创业初期,每个人都可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不辞辛劳、不分彼此,甚至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但是,只要企业一大,大家这种艰苦奋斗、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没有了,不分上下班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态度也不见了,关心企业、互相帮助、团结如一人的融融人情氛围也消失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三:

①企业大了,老板或忙于企业发展的大事,或忙于社会上各种应酬,与原来创业的老员工在一起的时间少了,感情必然疏远,心理距离必然拉大,以感情作为激励手段的作用自然就会逐渐消失;

②在创业初期每个老板可能对公司员工,尤其是一些核心骨干有过许多承诺,但当企业真的做大之后,老板(或许忘了)并没有兑现这些诺言,因而老员工便产生失望情绪,接下来的自然是消极怠工,或是集体跳槽;

③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走向制度化的管理,而制度给人的感觉总是冷冰冰的,原来的那种相依为命一起创业的融洽感觉消失殆尽,称兄道弟不行了,一切都要按级别来,按公司规定来,制度容不得感情。

(2)针对A公司的现状,其重点是建立以薪酬制度为基础的激励系统,使企业进入“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

①薪酬制度设计。②配套激励措施

(3)此案例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①激励方式要有针对性。②没有长期有效的灵丹妙药。③建立双赢的观念。

e)是什么因素在激励微软的员工?

巨型公司中(例如,微软公司,它拥有48000名员工)软件开发工作的实际状况是,工作中必定包括的一部分容是:整天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偶尔还会有沉闷的几个小时。你基本上把时间耗费在孤立的办公室中编写程序,或者以会议的方式寻找或评价程序中成千上万个缺陷或潜在的缺陷。但是,微软公司在发现并留住软件程序员方面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97.0 完成日期:2013年07月02日16点30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9月12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 2.? (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 C.?霍桑试验? D.? E.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F.? G.? H.?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3.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4.? (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E.? 5.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6.? (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E.? 7.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8.? 9.? ( A )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10.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11.

12.? ( B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13.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14.? ( D ) A.荣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E.? 15.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 人属于:( )。? 16.? ( C ) A.?能力低下 B.? C.一般能力 D.? E.天才 F.才能? 17.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 ( C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1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 这种知觉属于:( )。? 19. 20.? ( B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 D.?首因效应 E.定型效应 2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 22.? 23.? ( B ) A.梅奥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一、简述题 1,简要说明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持有X理论和Y理论的领导者,在领导方式上有哪些不同? 4,简述影响管理层次的主要因素。 5,领导者的权力可分为哪几类? 6,简述直线职能制的优缺点。 7,简述信息沟通的基本过程。 8,简述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9,影响分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0,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有什么不同? 11,过度集权有哪些弊端? 12,简述链式沟通和轮式沟通在信息沟通方面的不同。 13,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14,领导者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选择题(激励理论) 1,马克思虽然生活十分贫困,但仍然坚持完成《资本论》的创作,这主要是出于其: A,生理需要B,自尊需要C,情感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2,下列因素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有:

A,领导的赏识 B,个人的发展和前途C,工作上的责任感 D,工作条件 3,关于激励与鼓舞,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激励主要以下属和组织成员的需要和满足为中心 B,鼓舞的力量来自领导者 C,鼓舞是下属和组织成员对他们所中意的领导者的利他主义的支持 D,激励是领导者诱导下属和组织成员的利他心 4,关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理论是消极的、静止的和僵化的 B,它认为控制主要来自外部,由上级强加给下级 C,它代表了传统的管理哲学 D,认为人们的智慧和能力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5,双因素理论指出,在工作中存在一种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有关,能够促进人们积极进取的因素是: A,外在因素B,内在因素C,激励因素D,保健因素 6,在强化理论中,通过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使之加强属于: A,连续强化B,间隙强化C,正强化D,负强化7,关于需要层次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B,这五种需要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

组织行为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组织行为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 A.多层次性 B.多学科交叉性 C.两重性 D.实用性 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 A ) A. 理性的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的人; D.复杂人。 3.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 B ) A. 理性的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的人; D.复杂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 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8.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 A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9.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 C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10.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A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1.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 B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2.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C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3.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D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A ) A. 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15.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 A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16.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 C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17.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 D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18.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 ) A.价值观; B.态度; C.信念; D.思维。 19.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 B ) A.价值观; B.态度; C.信念; D.思维。 20.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2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B )。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22.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 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2015年10月自考组织行为学(00152)试题及答案解析 - 副本

2015年l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152)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而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 B. 组织行为学 C. 社会心理学 D.行为科学 2.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 A.工程心理学 B.医学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是 A.现场实验 B. 准实验 C.心理测验 D.实验室实验 4.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A.安德鲁 B.凯立希 C.麦克里格 D. 海德 5.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6.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A.个性 B.能力 C.气质 D. 性格 7.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创造性能力 B.创造性气质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需要 8. 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事业生涯设计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管理 D. 事业生涯选择9.根据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是在 A.第二阶段 B. 第三阶段 C. 第四阶段 D. 第五阶段 10. 群体规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这是群体规范的 A.导向功能 B. 动力功能 C. 评价功能 D.标准功熊 11.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群体促进效应 B. 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12.在群体中,最普通的非正式沟通形式是 A.偶然式 B.流言式 C. 单线式 D. 集束式 13. 最先提出社会交换理论的是 A.霍曼斯 B.洛克 C.舒兹 D. 塔吉乌里

组织行为学 人大12版 组织行为学的总结

组织行为学的总结 第一章 掌握: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和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了解: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具体贡献P12图1-2. 第二章 掌握:能力的概念: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能力的类型:心理能力、体质能力 心理能力的概念:即从事哪些如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行为塑造的四种方法: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行为校正也叫组织行为校正(OB mod),它意味着强化理论可以运用于工作环境中的个体身上。步骤:(1)识别关键行为 (2)开发基线数据 (3)确定行为结果 (4)开发并实施干预策略 (5)评估绩效改善状况 了解:心理能力维度P42表2-1 多维智力包括:认知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文化智力 关注: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的学习指的是,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 经典条件反射是被动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操作性行为指的是主动的或习得的 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先天性的行为。该行为的重复可能性与 强化程度呈正相关。 第三章 掌握:态度的构成:认知、情感、行为P68图3-1 态度: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态度与一致性:20世纪50年代末,列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这个理论致力于对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做出解释。不协调意味着不一致。认知失调泛指任何情况的不和谐。 费斯廷格指出:个体减少失调的愿望由下面的三个因素决定:(1)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2)个体相信自己受到这些要素控制的程度;(3)个体在失调状态的受益程度。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与减少失调的压力成正相关;奖赏与个体减少失调的动机强度成负相关。 认知失调理论的对组织的意义:帮助我们预测员工在态度和行为改变方面的倾向性。 了解:态度的类型:1、工作满意度:一个人对工作的所有方面所抱有的积极或消极情感和态度的程度。2、工作参与: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3、组织承诺: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心态。其包括三种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4、其他工作态度:组织支持感、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浙大《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浙大《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 C)标准划分的。 A. 神经过程的特征 B.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C. 占优势的心理机能 D. 行为的独立性 2. A心态的情感是(B )。 A. 命令式 B. 协商式 C. 任性 D. 忍耐 3. 职务为内在动机提供了( C)条件。 A. 充分必要 B. 充分不必要 C. 必要不充分 D. 不充分也不必要 4. 下列不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是(B )。 A. 连续统一体理论 B. 菲德勒模式 C. 管理系统理论 D. 四分图理论 5. 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怎样,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的( A)。 A. 管理方式 B. 管理思想 C. 管理风格 D. 管理行为 6. 斯布兰格将性格划分为理性型、政治性、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和经济型,这是按哪一标准划分的( D)。 A. 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B.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C. 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D. 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

7.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A )。 A. 弗鲁姆 B. 洛克 C. 斯金纳 D. 佛隆 8. P心态的情感是( A)。 A. 命令式 B. 协商式 C. 任性 D. 忍耐 9. 目标理论指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B )。 A. 期望 B. 成就需要 C. 动机 D. 急切心情 10.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由(B )提出来的。 A. 马斯洛 B. 巴布洛夫 C. 希波克拉底 D. 荣格 11.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A )。 A. 尊重需要 B. 交往(或爱的)需要 C. 安全需要 D. 生理需要 12.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C )。 A. 个人目标定得太高 B. 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 C. 个人因亲人伤亡带来的痛苦 D. 个人体质太差不能胜任工作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 D)。 A. 勒温的三步骤模式 B. 卡斯特模式 C. 夏恩的适应循环模式 D. 莱维特的系统模式 14. 激励按性质可以分为(A )。 A. 正激励与负激励

2017年10月组织行为学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52)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激励是 A.外在激励 B.内在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2.在赫尔的内驱力理论中,情境是 A.原始性内驱力 B.继发性内驱力 C.社会性内驱力 D.群体性内驱力 3.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 A.需要 B.动机 C.目的 D.行为 4.在个性心理中,有“好坏之分”的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情绪 5.在员工一组织关系中,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A.经济合同 B.社会规范 C.心理契约 D.价值观 6.当个体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因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个体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称之为 A.社会惰化 B.社会促进作用 C.从众 D.刻板印象 7.决定着群体的正式领导者和群体之间正式关系的是 A.人事结构 B.奖惩结果 C.群体结构 D.职权结构 8.从众行为源于群体的 A.规范 B.制度 C.压力 D.环境 9.当我们自身的工作量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进行信息协调筛选时,最有效的沟通网络是 A.链式 B.轮式 C.环式 D.倒Y式 10.网络时代最显著的沟通特征是沟通方式的 A.扁平化 B.高耸化 C.社会化 D.人性化 11.人们通过自己所说的词语直接传达信息,并不需要考虑谈话的背景。这种背景属于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只有偶尔的奖励是( )领导方式. A.专制方式 B.民主方式 C.放任自流方式 D.协商式 A 2.通晓马列主义.了解社会科学方面知识.比较精通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是领导者( )素质.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知识素质 D.身心素质 C 3.领导者能积极发掘人才,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且创造条件发挥组织内每个人专长的能力是( ). A.决断能力 B.人际交往能力 C.组织指挥能力 D.知人善任能力 D 4.一般正常人都会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日益成熟的倾向,但能达到完全成熟的人是( ). A.大多数人 B.极少数人 C.一半人 D.所有人 B 二、多项选择题 1.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 ). A.政治素质 B.知识素质 C.协调素质 D.能力素质 E.身心素质 ABDE 2.勒温认为存在着( )的领导工作方式. A.专制方式 B.协商方式 C.民主方式 D.独立方式 E.放任自流方式 ACE 3.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 ).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 E.环境结构 ABC 4.做好领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B.民主公开的原则 C.统一领导的原则 D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E.能级相符的原则 ABCDE 5.领导者的权威是由( )因素构成的 A.品格 B.才能 C.知识 D.情感 E.地位 ABCDE 三、问答题 1、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职位权力。职位权利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配程度。有了明确和相当大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才能更易博得他人的真诚的追随。(2)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当任务明确,每个人都能对任务负责,则领导者对工作质量

《组织行为学》整合试题

目录 第一部分: “《时尚女魔头》观后感” (2) 第二部分: “从”组织行为学”看杜拉拉” (11)

每个行业都深不可测,从业者要想在业内如鱼得水,必须了解一些办公室中的生存法则,在岗位上不断修炼,从而将工作能力提升到一定高度,将“青春饭”变成“长春饭”。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主角的蜕变、秘书角色的出色演绎给了我们全方位强烈的视觉与心灵冲击,也为受职业能力困惑的学生指点了迷津。在影片中,新人安德丽娅凭着西北大学的漂亮履历、完美的口才、不屈不挠的表现,得到了一份所有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纽约时尚界圣经——知名时尚杂志《》总编辑米兰达·普莱斯利的私人助理。助理的工作是琐碎而痛苦的——她得时时刻刻忍受米兰达阴晴不定的古怪脾气,不但要战战兢兢地面对分内职责,还得在三更半夜接听米兰达一时兴起打来的咆哮电话。但成为她的助理,就可以像她一样,免费品味时尚,穿上最新潮流的服饰,像孔雀般高傲地笑纳一切羡慕甚至妒忌的目光,这是所有对时尚有热情的纽约年轻女孩最大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段魔鬼般的历炼,就可以成为到哪都备受欢迎的职业达人。安德丽娅痛苦而快乐地蜕变着,由一名负责接打电话、收发电子邮件、整理办公室、买牛排咖啡、帮老板遛狗等“跑腿”工作的第二助理成长为一名《天桥》杂志优秀团队的第一任助理。从青涩稚嫩到从容的蜕变,从对自身的关注转向对工作对象的关注,向我们很好的展示了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她的蜕变足迹生动地演绎了职场新人成长必备的精彩生存法则。 一、提高自身素质 能够时刻反省自己每个初出社会的新人都有可能像片中女主角一样,遇到苛刻的老板,经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型过程,会遇到和自己的理想相违背的情况,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那么就只能逐渐被这个社会所抛弃。所以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学会自我反省、自我调适。即冷静地、客观地从自身寻找原因和教训,而不是总是无谓地怨天尤人,为此也要善于进行自我调适。具体表现如下:剧中的女主角安德丽娅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穿着个性,与《天桥》的时尚工作氛围格格不入。不接受同事送给的时尚鞋子。当老板用不屑一顾的目光上下打量她之后,她能够去反省自己的问题,采取行动,换上同事送给的时尚元素鞋子。 剧中女主角安德丽娅工作中稍微出现一点问题就遭到老板的训斥甚至人身攻击。接受不了这些,她向同事诉苦。同事点明:“你是在抱怨”“你没有努力”之类的话语。她悟出自己的缺陷,从服装、形象等方面开始展示自己,对行业知识也进行了研究,慢慢融入了时尚杂志的工作氛围,走向成熟,工作也有了转机。 具备良好的记忆力和速记能力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尤其是秘书人员。 老板会不时布置一连串的临时性工作,这时候就必须能够快速记下老板布置

2016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调查法)。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个体;群体;组织;环境) 3.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 4.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5.下面哪些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激励;人际关系和沟通;团队建设;组织变革与冲突;组织学 习与发展) 6.下面哪个是组织行为学古典理论时代的代表人物?(马科斯·韦伯) 7.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社会人假设)。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体的 凝聚力;增强领导的有效性;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增强组织活力,提高绩效) 9.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的是(面谈法) 10.下面哪种组织行为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经常用于推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 11.以应用广度不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工作性研究) 12.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 14.在决策的众多模型中,完全的理性模型有(经济理性模型),完全的非理性模型有(社会模型)。 15.下列哪项不是明茨伯格所提出的决策过程阶段?(计划阶段) 1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 (晕轮效应)。 17.知觉的特性有哪些?(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18.正强化(增加行为频率),负强化(降低行为频率)。 19.社会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投射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印象)。 20.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21.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一贯 性低),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明其行为(一致性高)。 22.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列哪项不是知觉组织的原则?(因果律) 23.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类的因素。 24.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对比律) 25.决策的特点有哪些?(关键性;选择性;创新性;层次性;目标性) 26.社会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 27.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代表性启发;可用性启发;锚定和调整启发) 28.通过社会知觉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其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 觉效应属于(晕轮效应) 2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30.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31.气质类型中粘液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缓慢稳定)。 32.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33.在造成性格差异的因素中,(遗传)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性格的形成,(环境)对性格起塑造作用。 34.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不包括(智力因素亚理)。 35.荣格将内--外向两种心理倾向结合心理活动的四种功能,即(直觉;感情;思维;感觉),把人格分 成了8种类型 36.巴甫洛夫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对气质的分类中,安静型(与体液说的粘液质相对)。 37.根据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能力特质包括(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38.下面哪些测验(量表)是智力测验?(瑞文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39.下面哪些不属于大五因素模型中的特征(精神质)。 40.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41.智力的基本因素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 42.PASS理论将智力视作过程,包括(注意;计划;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 43.心理学家们认为,(性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44.气质的体液说将气质划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 4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的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 46.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的测量气质的量表是(气质类型调查表)。

2016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是【D 】 A.Bf(S·P) B.Bf(P·M) C.Bf(S·E) D.Bf(P·E) 2.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C 】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3.激发人的行为并给行为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是【B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C 】 A.创造性需要 B.创造性动机 C.创造性思维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 C 】 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 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 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 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 7.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B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D.任务群体 8.小道消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是【D 】 A.流言式 B.偶然式 C.单线式 D.集束式 9.最早对群体助长现象进行研究的是【C 】 A.舒兹 B.勒温 C.特里普利特 D.麦迪 10.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是【 A 】 A.莫里诺 B.霍曼斯

C.韦伯 D.阿西 11.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失调的指标是群体的【C 】 A.合作程度 B.竞争程度 C.工作绩效 D.凝聚力 12.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 】 A.工作绩效 B.工作计划 C.德才兼备 D.工作目标 13.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权变因素是【C 】 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B.被领导者的特点 C.领导的情景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4.现代社会中,始终约束领导决策活动过程的因素是【B 】 A.社会需要 B.法律责任 C.组织资源 D.创新能力 15.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其表现出的方式是【A 】 A.行为 B.目标 C.需要 D.行为倾向性 16.决定组织运行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是【 C 】

201403西南《组织行为学》作业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__心理活动__与__行为反应__规律性。 2、__个体__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__边缘性__学科,又是具有__两重性__和__应用性__的学科。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__美国__。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种:知觉防御__首因效应__、晕轮效应和__投射__ 。 6、提出Y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__麦克里格__,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__归因__ 理论。 7、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主要由__个性倾向性__和__个性心理特征__两大部分组成。 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__气质__、__能力__、__性格__。 9、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__目标__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__新成果___的一种行为。 10、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有__家庭__环境、__学校__环境、__组织__ 环境、和__社会__环境。 11、__职业生涯__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2、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__个人__与__组织__相结合的原则。 1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__个体__的组合。 14、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__标准__功能、群体行为的__导向__功能、群体行为的__评价__功能和群体行为的__动力__功能。

大学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转自人大杨兴坤老师]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数量的商店,直到这一数量超出了他力所能及的范围。 科维特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所面临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公司的商店还没有超过12家时,弗考夫及其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还能够亲临现场给各商店作领导。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面对面的监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难乎其难了。后来,科维特公司在经营上的开始日趋严重。最后公司不得不减少新店的增设,把注意力转向了现有的商店。最后弗考夫仍然无法拯救公司,科维特公司被斯巴坦斯工业公司收购,弗考夫从舞台中心消失了。 问题: 1.所采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这是为什么? 2.科维特公司的发展,当面对面的管理变得不再可行时,为确保有效得监督管理,应当怎样进行组织设计? 案例二: 明娟不再和阿苏说话了。自从明娟第一天到爱通公司上班,她就注意到了阿苏,阿苏总是表现得冷漠疏远。开始,她认为阿苏是憎恨她的工商管理项士学位,她在公司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她的雄心壮志。但是,明娟决心同办公室里的每一位同事都处好关系,因此她邀请他出去吃午饭,一有可能就表扬他的工作,甚至还同他的儿子保持联络。 但随着中西部地区营销主管的任命,所有这一切都结束了。明娟一直盯着这个职位,并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得到这个职位。她同与她同一级别的另三位管理人员竞争这个职位。阿苏不在竞争者之列,因为他没有研究生文凭,但是阿苏的意见被认为在高层有很大的影响力。明娟的资历比其他的竞争者要浅,但是她的部门现在已成为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高层管理多次对她进行褒奖。她相信,若阿苏好好推荐的话,她能得到这个职位。

年秋组织行为学作业答案

2011年秋季 组织行为学作业1 一、案例分析(50分) 王安电脑公司 思考题: 1、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哪一种? 2、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1)从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对于人的使用,自始至终充满尊重、理解和信赖。王安认为,公司是人组成的,能不能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将关系到公司的成败。平日里,王安从不插手一个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只是在他认为非要他管不可的时候,他才露面。而且公司内部每一个员工的意见他都爱听。公司很少解雇员工,他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此假设认为:第一、工作可以成为满意的源泉;第二、人们在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目标任务时,会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第三、对目标、任务的承诺取决于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后能得到的报偿的大小;第四、在适当条件下,一般的人不但懂得接受,而且懂得去寻求负有职责的工作;第五、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大多数人具有运用相对而言的高度想象力、机智和创造性的能力。 (2)如果用M=E*V来表示王安激励员工的过程,那么这个模型中目标是自我实现、变量是王安和员工,关系是尊重、理解和信赖。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M=V.E)M代表激发力量的高低,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V代表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1≤V≤1)。E代表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0≤E≤1)。 二、案例分析(50分) 研究所里来了个老费 思考题: 1、请用个性理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 2、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如何管理? 3、根据态度平衡理论,季老应怎样帮助鲍尔敦使他达到心理平衡? 1、参考答案: (1)老费:从文中可看出属外倾型性格,他与人交往性情开朗而活跃,善于表露情感、表现自己的独立行为,工作勤奋;他知识渊博,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个性,不愿受约束,也不修边幅。

word版2017年10月组织行为学自考试题大题

2017年10月组织行为学自考大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名次解释 1:个性的倾向性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人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与对自然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相对应。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和对群体的知觉。 3:心理相容 是指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社会心理特征。 4: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是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的一种结构。5:职权 职权,指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力。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 简答 1: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5)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2:价值观的作用? 研究成员对组织认同度;了解成员态度及动机、分析行为的基础。提高道德感和效能感。影响领导决策。 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不受层级控制 真实性和可靠性低 信息不完整 途径喝信息流向不稳定 带有感情色彩 4:组织文化的消极作用? (1)阻碍组织的变革 (2)削弱个体优势 (3)组织合并的障碍 5: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斯洛的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论述 1:如何有效防止群体决策的弊端? 答:群体决策的弊端包括①成员受到群体压力不敢提不同意见。②领导者由于个性强等原因压制讨论。③耗时多。④掩盖个人责任。⑤易陷于意气之争。

组织行为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组织行为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我们在这一章资料上传了有关唐僧取经的一些“趣论”(请打开或下载该文参考),请你结合我们所讲的团队建设的知识,谈谈唐僧的取经团队成功之处。 要求: 1.字不在多,说清就行 2.结合自身体验,欢迎任何观点 3.时间截止后不接受任何理由的迟交作业 4.严禁抄袭,一经发现,成绩为零 答:看了老师提供的资料上唐僧取经的一些“趣论”并结合目前我所学的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解的团队建设的知识,下面我想浅谈一下我个人对唐僧的取经团队成功之处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认为一个能成功完成任务的团队必须是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具有互补性。正真优秀的团队必须具有互补的、完成团队目标所必须的技能组合而不是团队成员都是一种类型的人。比如一个常见的团队就需要各种技能的专业人才。如技术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财务人员、法律顾问等等,这样才能配合合力完成一项任务。如果一个团队中的成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也是没法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的。就像唐僧的取经团队,他们师徒四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配合在一起能够扬长避短,在“取经”这件事情上将各自的优势技能发挥出来,互相取长补短,所以形成了 1+1>2的协同效应。唐僧犹如项目经理、孙悟空是技术核心、猪八戒是技术助理、沙和尚是优秀的后勤人员。唐僧是整个“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领军人物。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力,始终把持整个西天取经工作的目标、方向、路线,自我要求十分严格,具有非同寻常的自我控制能力。无论遇到逆境还是顺境,他始终一心向佛,执着地追求着“取经”的大目标。没有他这个主心骨和精神领袖,西天取经的工作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唐僧的降妖除魔能力几乎为零,也就是“业务能力”非常弱,如果这个“取经”团队成员都是像唐僧一样的人那么“西天取经”这件事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是完不成“西天取经”工作任务的。而团队成员之一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他武艺高强,疾恶如仇,一路降妖除魔西天取经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业务能力最强、市场开拓最广、解决难题最多、绝对不可或缺的头号功臣”员工。没有他是肯定完不成西天取经任务的。这种人对任何一个团队都是必须的,否则这个团队就基本丧失了执行力、拓展能力和业绩上升的可能。但孙悟空毕竟劣根未尽,凡事喜好率性而为,他不像唐僧那样看重取经一事。要不是头上戴个紧箍,他恐怕早就离开“取经团队”回花果山逍遥自在去了。这样的人在团队中是必不可缺的但并不是越多越好。也就是说,唐僧这个领导只能带一个孙悟空上路,如果三个都是孙悟空,这些麻烦制造者肯定自己就先内讧起来了,对外也必然纠纷不断,唐僧这个领导就专门调停矛盾纠纷吧,不要再想“取经”的事了。再说团队四成员之一猪八戒,看似在西天取经局中无所建树、无关紧要,但其实不然。他是孙悟空很好的副手。甘当绿叶、甘做从属,绝对服

人大组织行为学作业及答案

人大组织行为学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一共6题,每题8分。) 试题1 (8分) 【91662】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如果一名员工今天上班迟到,但她有7个月从未迟到过,说明其行为(), 而且今天所有走相同路线上班的员工都迟到了,说 明其行为()。 A.一贯性高;一致性低 B.一致性高;一贯性低 C.一致性低;一贯性高 D.一贯性低;一致性高 试题2 (8分) 【91664】正强化(),负强化()。 A.增加行为频率;降低行为频率 B.增加行为频率;增加行为频率 C.降低行为频率;降低行为频率 D.降低行为频率;增加行为频率 试题3 (8分) 【101658】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试题4 (8分) 【103466】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试题5 (8分) 【103477】人们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对象的特征进行组织整合,下列不属于其中规律的是()。 A.接近律 B.对比律 C.相似律 D.闭合律 试题6 (8分) 【103479】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 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种现象是()。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投射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一共4题,每题13分。) 试题1 (13分) 【91675】卡尼曼判断经验与偏差模型提出的启发法有哪些? () A.代表性启发 B.情感性启发 C.可用性启发 D.手段--目的启发 E.锚定和调整启发 试题2 (13分) 【10166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试题3 (13分) 【103461】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A.心理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