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

德国东线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39年10月3日在波兰组建

任务:负责“保卫德国的东方领土以对付苏联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

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共计30个师。

主要历史:1939年10月8日,上述三个集团军分别改称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中央边境地段司令部和南部边境地段司令部。1940年7月,该部下辖德国第十八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1940与1941年之交,该总司令部解散。

历任东线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费多尔.冯.博克。

****************

德国西北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45年4月6日组建

任务:负责指挥与控制驻荷兰和德国西北部的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残部以及海军与空军部队。

下辖: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

主要历史:1945年4月6日,该集团军群番号撤销,改组为德国西北司令部,1945年5月该司令部率部投降。

历任西北总司令:恩斯特.布施

****************

德国南线总司令部(亦称德国西南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41年底组建

任务:负责组织指挥在意大利和北非的德军部队。

下辖:不详

主要历史:1943年8月,该总司令部所辖部队包括隆美尔指挥的驻意大利的德国B集团军群、胡贝指挥的驻西西里的德军部队以及驻中意大利、撤丁岛和科西嘉的德军部队。1944年5日,指挥意大利战场的德国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以及驻在北意大利的赞根战役集群。1945年4月,负责指挥德国G集团军群、C集团军群和E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

历任南线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谢尔。

****************

德国西南总司令部

即德国南线总司令。参见"德国南线总司令部"。

****************

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组建时间:1941年6月在希腊组建

任务:负责指挥驻南斯拉夫和希腊等地的德国部队

下辖:总先后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和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

主要历史:该总司令部曾下辖驻南斯拉夫与阿名单巴尼亚的德国F集团军群(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和驻希腊与地中海诸岛的德国E集团军群(希腊的萨洛尼卡)。1943年8月起兼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部。

主要历史:1945年3月,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改兼德国E集团军群总司令部。

历任东南总司令:威廉.利斯特

沃尔特.孔岑

亚历山大.勒尔

马克西米列安.冯.魏克斯〈兼F集团军群总司令〉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cU574x〗

****************

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NrxTyH〗

组建时间:1944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

任务:负责在西线与盟军作战

下辖:德国A集团军群和D集团军群

〖文章来源: 春秋中文网二战德国陆军集团军群序列ERbLU5〗

主要历史:1944年至1945年,指挥德国B集团军、G集团军群和H集团军群在西线与盟军作战。1945年6月,该总司令部下辖德国B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G集团军群(德国第十九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西线装甲集群(稍后改编为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第一伞兵集团军(9月编入新组建的德国H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总司令部率部投降。

历任西线总司令: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格尔德.冯.冯伦德斯泰特

贡特尔.冯.克卢格

沃尔特.莫德尔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阿尔贝特.凯塞林

**********************

德国A集团军群

第一次组建

组建时间:1939年1月由实施波兰战役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

主要历史:1940年5月,参加西方战役,担负主攻任务。1941年4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第二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2年7月由在苏联战场南部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

下辖:罗马尼亚第二集团军、德国第十七集团军和第一装甲集团军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主要历史:1942年至1943年,先在高加索方向作战,后在苏联战场的南部侧翼作战。1944年3月,改编为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威廉?利斯特、阿道夫?希特勒(兼)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1944年9月,改称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参见“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第三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4年9月由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下辖:不详

主要历史: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A集团军群总司令:约瑟夫.哈尔佩

费迪南德.舍内尔

*************

德国B集团军群

第一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2年7月在苏联战场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分组而成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下辖:德国第二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二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

主要历史:1943年2月,集团军群总司令部转为预备役。同年7月,该部解散。

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马克西米利安?魏克斯

第二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3年8月在德国南部由隆美尔重新组建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下辖:德国第七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以及驻荷兰的德军司令部

主要历史:1944年1月,移驻法国,1944年6月,参加诺曼底战役。1944年8月,在法莱斯战役中遭到重创。1944年12月,组织实施阿登反攻。1945年4月,该部在鲁尔战役中被摧毁。

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埃尔温.隆美尔

沃尔特.莫德尔

*************

德国C集团军群

第一次组建

组建时间:1939年8月在齐格菲防线组建

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

主要历史:1940年5月,参加西方攻势。1941年,该部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C集团军群总司令:戒廉.冯.勒布

第二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3年12月在意大利南部组建

下辖:德国第十集团军(后来为第十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

主要历史:主要在意大利的作战行动。1945年5月4日,该部投降。

历任C集团军群总司令:阿尔贝特.凯塞林

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谢尔

*************

德国D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0年10月在法国巴黎组建

任务:指挥驻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德国部队

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第六集团军和第七集团军

主要历史:1944年初,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并入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历任D集团军群总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沃尔特.莫德尔参见

*************

德国E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3年1月

下辖:由德国第十二集团军扩编而成,驻希腊萨洛尼卡

主要历史:1943年8月,被纳入德国东南总司令部编成之内。1944年10月,撤离萨洛尼卡。1945年1月,由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南部暂时撤至德里纳河一线。1945年3月,因德国F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而成为德国东南总司令部所辖的唯一的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撒往奥地利边界附近后投降。D集团军群总司令:亚历山大.勒尔

*************

德国F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3年夏季在巴尔干地区组建

任务:指挥该地区的德国占领军,兼德国东南总司令部

下辖:不详

主要历史:1944年秋季从南巴尔干地区撤退。1944年冬季,逐步放弃对德国F集团军群的控制。1945年3月,该集团军群总司令部撤销。

F集团军群总司令: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

*************

德国G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组建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下辖: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十九集团军。1944年至1945年,在与盟军作战的过程中从法国南部败退德国南部。1945年5月6日,该部投降。

历任集团军群总司: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保罗.豪塞尔

*************

德国H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4年9月在西线北部组建

任务:负责与苏联作战

下辖:德国第一伞兵集团军。隶属德国西线总司令部

主要历史:1945年通过德国南部撤退。1945年4月6日,该集团军群番号撤销,改组为德国西北总司令部。

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库尔特.斯图登特

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

****************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第一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1年由德国B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

主要历史:其前身为1939年组建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和1940年由此改编的德国B集团军群。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四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二装甲集群和第三装甲集群。在莫斯科战役中被击败。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战役。1944年在维捷布斯克—明斯克地区遭受重创,后通过波兰撤退。1945年1月,重新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东普鲁士作战。1945年4月2日,该部解散。历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费多尔.冯.博克

贡特尔.冯.克卢格

恩斯特.布施

沃尔特.莫德尔

汉斯.赖因哈特

第二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5年1月由德国A集团军群(其前身先后为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下辖:A集团军群各部

主要历史:第二次组建不久1945年5月,该部被苏军围歼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内尔

****************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第一次组建

组建时间:1939年8月组建

下辖:德国第三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

主要历史:参加波兰战役。1939年10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威廉.冯.勒布

第二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1年4月组建

下辖:由德国C集团军群改编而成(德国C集团军群于1939年在齐格菲防线组建)

主要历史:1941年6月起参加侵略苏联的战争,征服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战争初期下辖德国第十六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群。1942年1月至1944年,围困列宁格勒并在伊尔门湖地区作战。1944年,撤退至纳尔瓦河—派帕斯河一线。1944年9月,撤退至库尔兰袋形地区。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向苏军投降。

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威廉.冯.勒布

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沃尔特.莫德尔

格奥尔格.林德曼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费迪南德.舍内尔

洛塔尔.伦杜利克

第三次组建

组建时间:1945年4月

下辖: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主要历史:因德国已快战败,所以1945年4月,该部被解散

历任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洛塔尔.伦杜利克

沃尔特.魏斯

******************

德国顿河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2年11月由德国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扩编而成

任务:担负斯大林格勒的解围作战行动

下辖:德国第六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第四集团军。

主要历史:1943年2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为埃里希?冯?曼斯坦因。1944年l3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历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为沃尔特.莫德尔和约瑟夫.哈尔佩。2944年9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历任A 集团军群总司令为约瑟夫.哈尔佩和费迪南德.舍内尔。1945年1月,该部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在波希米亚地区被歼。中央集军群总司令为费迪南德.舍内尔”。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

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5年1月

下辖:由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主要历史:其前身为德国C 集团军群。德国C集团军群1939年8月在齐格菲防线组建;1940年在马奇诺防线与法军对峙;1941年改编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征服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德国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1月至1944年对列宁格勒实施围困并在伊尔门湖地区作战;1944年,撤退到纳尔瓦河一派帕斯河一线;1944年9月,撤退到库尔兰袋形地区。1945年1月,改编为德国库尔兰集团军群。1945年3月,该部向苏军投降。

历任库尔兰集团军群总司令:海因里希.戈特弗里德.冯.菲延霍夫.谢尔

洛塔尔.伦杜利克

卡尔.希尔佩特

********************

德国维斯杜拉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5年1月25日组建

任务:承担防卫西普鲁士、波米拉尼亚和柏林

下辖:先为德国第二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后改为德国第二十一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团军

主要历史:1945年4月,在柏林战役中遭受重创。1945年5月2日,该部向盟军投降。

任维斯杜拉集团军群总司令:海因里希.希姆菜

库尔特.斯图登特

库尔特.蒂佩尔斯基希

**********************

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5年4月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下辖:南方集团军群部分

主要历史:其前身为1941年4月组建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2年2月改编的德国A集团军群、1944年3月改编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4年8月改编的德方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

厄斯特马克集团军总司令:塔尔.伦杜利克。

*********************

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4年3月30日由德国A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下辖:德国第十七集团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

主要历史:其前身是1941年4月组建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1942年2月由此分编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4年7月,该部下辖二个集群:由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和德国第六集团军组成的杜米特雷斯库集群,由德国第八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组成的韦勒集群。1944年8月,该部改编为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为德国厄斯特马克集团军群。1945年5月,该部投降。

历任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费迪南德.舍内尔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

********************

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4年3月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改编而成

下辖: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

主要历史:其前身为1942年11月组建的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和1943年2月由此改编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1944年9月,该部改编为德国A集团军群。1945年1月,德国A集团军群改编为德国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5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波希米亚地区被歼。

历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总司令:沃尔特.莫德尔

约瑟夫.哈尔佩

********************

德国东普鲁士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5年4月组建

任务:负责但泽湾地区作战

下辖:德国第二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

集团军群总司令:迪特里希.冯.绍肯

******************

德国非洲集团军群

组建时间:1943年2月组建

下辖:德国第五装甲集团军和德国—意大利第一装甲集团军主要历史:1943年5月,该部在突尼斯战役中被歼灭。

历任集团军群总司令:埃尔温.隆美尔

汉斯.于尔根.冯.阿尼西姆

军衔等级与肩章标志

军衔等级与肩章标志 一、士兵军衔肩章版面底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士兵的军衔在肩章版面上缀以折杠,无象征符号。两道折杠为上等兵军衔;一道折杠为列兵军衔。士兵有两级,列兵(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和上等兵(现役第二年的义务兵)。士兵军衔符号分为春秋常服冬常服硬肩章、夏常服作训大衣套式肩章和作训服领章。 二、士官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分为初级士官、中级士官、高级士官。初级士官军衔为下士、中士,中级为上士、四级军士长,高级士官为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士官军衔在肩章版面上缀以象征符号和折杠。象征符号、折杠的繁简分别表示士官军衔高、中、初三等和级别。三道粗折杠加一道细折杠为一级军士长军衔,三道粗折杠为二级军士长军衔;两道粗折杠加一道细折杠为三级军士长军衔;两道粗折杠为四级军士长军衔;一道粗折杠加一道细折杠为上士军衔;一道粗折杠为中士军衔;一道细折杠为下士军衔。士官军衔符号分为春秋常服冬常服硬肩章、夏常服作训大衣套式肩章和作训服领章。 三、尉官(一杠) 一杠一星:少尉(海军藏青春秋常服、冬常服袖章:一细条加尉官星徽) 一杠二星:中尉(海军藏青春秋常服、冬常服袖章:二细条加尉官星徽) 一杠三星:上尉(海军藏青春秋常服、冬常服袖章:三细条加尉官星徽) 四、校官(两杠) 两杠一星:少校(海军藏青春秋常服、冬常服袖章:一中条加校官星徽) 两杠二星:中校(海军藏青春秋常服、冬常服袖章:二中条加校官星徽) 两杠三星:上校(海军藏青春秋常服、冬常服袖章:三中条加校官星徽) 两杠四星:大校(海军藏青春秋常服、冬常服袖章:四中条加校官星徽) 五、将军没有用杠,而是用金色橄榄枝(俗称“麦穗”。其实这是个误解)。后面加上金星。

美国陆军第422步兵团

美国陆军第422步兵团 美国陆军第442步兵团,正式编成于1943年4月,主要由日裔美国人组成,下辖第100独立步兵营、第522炮兵营,第232战斗工兵连等部队,隶属于第五军,主要战斗于意大利战场,是二战美军中著名的日裔战斗单位。 以日裔美国人组成的第442步兵团。编制只有3800人的第442团在整个二战共获得7次总统部队嘉奖(101空降师也只获得2次、陆战1师3 次)、21枚荣誉勋章(其中20枚为战后追授,整个二战包括战后追授美军荣誉勋章总共只颁发464枚)、52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包括19枚后来转为荣誉勋章,美军整个二战共颁发5千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1枚优秀服役勋章、560枚银星勋章、22枚军团优异勋章、15枚士兵勋章、4000枚铜星勋章(包括1枚后来转为荣誉勋章)、9486枚紫星勋章等。442步兵团的第100步兵营则被誉为“紫星营”。 “当他们的国家抛弃了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抛弃国家而是义无反顾地为其奋斗,他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对世人说“我们是真正美国人。” 在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上下陷入了一种歇斯底里的气氛中无法自拔,当美国人开始向日本帝国进行报复之前,日裔美国人却成为了复仇的对象。高达12万日裔美国人被强迫离开家园,而被关押在了集中营里包括了老人和孩子。在事件之前,许多第二代日裔美国人(Nisei)服务于夏威夷第298和299国民警卫步兵营。当然,在美日战争爆发后,美军当局也当然地判定这些人绝对不适宜继续逗留在夏威夷地区。按当时美军动听的说法,“我们并不是歧视他们,而是这里不仅不适合他们,也难以想象他们如何去在这个战场去战斗。”这些在第298和299国民警卫步兵营服役的日裔士兵们随即被扫除出了这两个部队,而被调派到了匆匆成立的“夏威夷临时步兵营”(Hawaiian Provisional Infantry Battalion)。军方对些日裔士兵的处理颇感头痛,一方面表示了对他们的极度不信任,一方面又不敢将他们遣散,因为当时不少人认为将这些熟悉美军内部事务又有很强军事能力的日裔士兵放出军营的危险太大。思前想后,陆军部最后决定把他们派往欧洲战场。1942年7月,夏威夷临时步兵营的士兵们在奥克兰登陆,在那里他们又被改编成了“第100独立步兵营”(100th Infantry Battalion Separate)。他们同时在那里接受欧战的战斗训练,直到1943年2月。 同年3月,第100独立步兵营参加了北非作战,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就在这些日裔士兵踏上北非土地的时候为他们的国家而战的时候,他们之中大部人的家属仍被扣留在集中营过着近乎囚犯的生活。在北非,第100独立步兵营并没有遭遇什么大的战斗,到了9月第100独立步兵营

苏军编制

苏军装甲兵编制 作者的话:编制对于军队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骨架,正是这种“骨架”赋予了士兵有机的组织和指挥,并在战争中将其最大的效率发挥出来。而装甲兵的编制尤其重要,二战中各国装甲部队采用了多种编制方式,其中特别是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德苏两国装甲兵编制的变迁代表了当时世界装甲兵编制的典型走向,现代合成机械化部队编制中也带有当时的不少痕迹。在这个专辑里,我将试图详细地去描述苏德两国的装甲兵编制。计划分几个部分连载去介绍苏军从30年代后期到1945年的装甲部队编制。读者假如有问题或发现错误请写信告诉我们,我们的信箱是tank@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256870.html,,也可以在本站的留言簿上留言。 机械化军编制在实战中遭淘汰,苏联为了应急,1941年7月起,在战场上陆续实施了坦克师和坦克旅编制。其中仅在原来基础上改进的坦克师编制没有多大意义,而新型坦克旅却在二战苏军装甲兵编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坦克师(1941年7月) 机械化军由于过于庞大而难以操作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1941年7月15日,苏联解散了所有剩余的机械化军。摩托化师被转变为普通的步兵师。坦克则被编入规模小一些的坦克师,这种新编制的坦克师和早期的坦克师很相象,只是缩小了一些。具体编制如表3.1: 师部 侦察营 10辆T-40坦克、26辆装甲车、1个摩托车连 2个坦克团 团部 3辆装甲车、3个高射机枪分队 中型坦克营 1个重坦克连(10辆KV坦克)、2个中型坦克连(每连10辆T-34坦克) 2个轻型坦克营每营3个轻型坦克连(每连10辆T-26或BT坦克) 摩托化步兵团 团部 3辆装甲车 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12挺机枪)、1个迫击炮连(6门82mm迫击炮) 反坦克连 6门45mm反坦克武器 迫击炮连 4门120mm迫击炮 炮兵连 4门76mm火炮 炮兵团 3个炮兵营每营2个炮兵连(每连4门76mm火炮)、1个榴弹炮连(4门122mm火炮) 轻型防空营 3个轻型防空连(每连4门25mm或37mm高射炮) 师属其他部队运输、维修后勤、医疗营 主要的区别是减少了坦克排的坦克数量,由原来的5辆减少到3辆。每连坦克数量由原来的17辆减到10辆。步兵连也被缩小规模,采用了典型的“三三”编制,即下辖3个步兵排,每排由3个步兵班组成,每连总计131人、9挺轻机枪、3门50mm迫击炮。新型坦克师一共组建了10个,编号是101-112。到同年10月初,仅存3个,到1942年5月,仅存2个,第61坦克师(战前型)和第111坦克师。 坦克旅(1941年8月,编号TO 010/75-83) 新坦克师编制是老编制的一种改进版。而真正对战争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却是坦克旅编制。1941年8月,苏联开始实施新的坦克旅编制(编号为TO 010/75-83),新坦克旅规模比较小,仅辖兵员1943人、7辆KV 重型坦克、22辆T-34中型坦克以及64辆T-40轻型坦克。具体编制如表3.2: 坦克旅编制: 主要装备: 旅部 2挺轻机枪 旅部直属连下辖连部、装甲车排、交通管制排、通信排、工兵排、化学排、补给/运输排 侦察连 连部 4辆摩托车,1辆卡车 重装甲车排 5辆重型装甲车 轻装甲车排 5辆轻型装甲车 摩托车步兵排 3挺轻机枪、23辆摩托车 坦克团 团部

二战德军冬季春醒行动(1945)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5年时候,战争形势就是连瞎子都看得一清二楚,轴心国的失败已是不可避免。但有一个人却仍准备最后一搏,他就是希特勒。他集中了残存的德军精锐装甲部队于1945年3月6日至15日,向东线匈牙利巴拉顿湖地区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展开大规模的装甲进攻,代号“冬季春醒”行动。当德军对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屡败屡战的解围作战进行到1月中旬的时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希特勒不是准备把在匈牙利的德军转入防御,而是开始考虑向匈牙利投入更多的兵力,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 希特勒将“冬季春醒”的主要进攻任务赋予他所信任的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刚刚从失败的阿登战役中丢盔弃甲溃退下来的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得到了优先补充(当时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几乎损失过半,重武器没剩下几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的两个军(第一党卫军装甲军,辖“阿

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辖“帝国”师和第九党卫军装甲师)达到了满员的兵力。比如开战前一个星期,“阿道夫"希特勒”师的兵力约有19000人(西线的德军师绝大部不超过1万人),而“”希特勒青年师也达到16800人。不过这些新补充的人员在各方面是无法和以前的老兵相提并论了,比如“希特勒青年”师就接受了数千名来自空军和海军的人员,不但不是志愿人员,也缺乏训练,仅仅剩下对希特勒的狂热。虽然党卫军人员素质是江河日下,但武器装备却是更上一层楼。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希特勒青年”师为例,到2月22日,前者共拥有138 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隶属于该师第501党卫军重装甲营的36辆“虎王”。而“希特勒青年”师拥有近1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整个第六党卫军装甲集团军拥有多达500辆以上的坦克和驱逐坦克,这是当时德军其它任何一个集团军都没法比的。除了补充装备外,德军还尽可能多地从其它战区抽调精锐部队参加。算上众多的独立坦克和突击火炮部队,到3月初,德军在匈牙利的坦克数量将至少达到800辆以上(按苏方资料,德军的实力为900辆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一半为“虎王”"和“黑豹”)。这是德军最后的装甲精锐了。 到3月初时,德军基本上完成了进攻的部署。在东线战场,自库尔斯克战役以来,德国人还没有在一个地区集中过

二战时期日军师团编制简介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师团是基本单位,它有多种编制。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师团历程 抗战初期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 抗战中期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抗战后期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 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

二战德军军衔及术语

??ü 德国国防军军衔对照 Generalfeldmarschall 元帅 Generaloberst 大将 General der Infanterie (etc) 上将(兵种将军,例如此为步兵上将)Generalleutnant 中将 Generalmajor 少将 Oberst 上校 Oberstleutnant 中校 Major 少校 Hauptmann 上尉 Oberleutnant 中尉 Leutnant 少尉 Stabsfeldwebel 军士长(Sergeant Major) Oberf?hnrich 候补军官(Sr Officer candidate) Oberfeldwebel 军士长 Feldwebel 技术军士 F?hnrich 候补军士 Unterfeldwebel 上士 Unteroffizier 中士 Obergefreiter 下士 Gefreiter 代理下士 Oberschütze 一等兵 Schütze 二等兵 二战德国陆军作战师种类 炮兵师(Artillerie-Divisionen ) 训练师(Ausbildungs-Division ) 特种师(勃兰登堡师)(Divisionen z.b.V.) 堡垒守备师(Festungs-Divisionen ) 元首警卫师(Führer-Begleit-Division) 山地师(Gebirgs-Divisonen ) 掷弹兵师(Grenadier-Divisionen ) 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en ) 摩托化步兵师(Infanterie-Divisionen (motorisierte))

德军编制

二战德军编制 老编制步兵师(共17200人) 辖师部、侦察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3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158人,轻机枪2挺,摩托17辆,轮式车辆31辆 侦察营:625人,轻机枪25挺,重机枪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门,20毫米防空炮3门,50毫米迫击炮3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2门,装甲车3辆,摩托45辆,轮式车辆30辆,马车3辆,马213匹。 通信营:474人,轻机枪17挺,摩托32辆,轮式车辆103辆,马车7辆,马52匹。 炮兵团:2500人,轻机枪32挺,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摩托40辆,轮式105辆,马车229辆,马2274匹。 反坦克营:550人,轻机枪18挺,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摩托45辆,轮式114辆。 工兵营:843人,轻机枪34挺,反坦克枪9支,火焰喷射器20支,摩托44辆,轮式87辆,马车19辆,马52匹。 师辎重队:2300人,轻机枪30挺,20毫米防空炮8门,摩托88辆,轮式车辆253辆,马车245辆,马735匹。 3个步兵团:各3250人,轻机枪123挺,重机枪36挺,反坦克枪27支,75毫米反坦克炮12门,50迫27门,81毫米迫击炮18门,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摩托47辆,轮式车辆73辆,马车210辆,马683匹。 1944年步兵师编制 1944年步兵师(共计12352人) 辖师部、燧发枪营、通信营、3个步兵团(2营/团)、炮兵团、反坦克营、工兵营、师辎重队。 师部:军官34名,军士87名,士兵106名,装备步枪121支,手.枪92支,冲锋枪12支,轻机枪5挺,轮式车辆32辆,摩托21辆,拖车(trailer)1辆。

二战德军战斗序列

二战德军战斗序列 二战德军战斗序列 德国空军控制下地面作战部队: 空军野战师(LUFTWAFFEFLELDDIVISIONS) 第1~22空军野战师 第1~7空降师,第8 (只有团级大小)、9、10空降师(只有团级大小)、11空降师 第7航空降师(1943年改编成第1空降师) 第22、91空运师 山地师: 第1~9山地师 第6SS、7SS、13SS、21SS、23SS、24SS山地师 骑兵师: 第1骑兵师(1942年1月改编第24装甲师) 第1、2哥萨克骑兵师 第8SS、22SS骑兵师 轻装师: 第5、90、99轻装师 第164、999非洲轻装师 猎兵师(Jager): 第1Ski、5、8、28、42、97、100、101、104、114、117、118猎兵师装甲掷弹兵师: GROSSDEUTSCHLAND大德意志、BRANDENBURG装甲掷弹兵师

第3、10、15、16、18、25、29、60、90、116、128、233装甲掷弹兵师 第4SS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第16SS(REICHSFUHRER)、17SS(VONBERLICHINGEN)、18SS(HORSTWESSEL)、23SS (NEDERLAND)、34SS (LANDSTURMNEDERLAND)装甲掷弹师 装甲师: 第1~27装甲师 第116、155、178、179、232、233、273装甲师 CLAUSEWITZ、FELDHERRNHALL第1-2、JUTERBOG、KURMARK、LEHR、MUNCHEBERG、 NORWEGEN、SCHLESIEN、TATRA、DONAU、THURINGEN、WESTFALEN、KURLAND、 1SS、2SS、 3SS、5SS、9SS、10SS、12SS、26SS装甲师 HERMAN?GOERIN伞兵装甲师 第2~12步兵师 第14、17、19、20、21、23、25、26、36、39步兵师 第31、32、43、44装甲师 第44空降师(1944年由第44装甲师改编而成) 3个装甲旅 步兵师: 第1~36,38、39、41,44~~50,52,56~62,64、65,68~79,81~89,92、 93,95~98,100~102,106,110~113,121~123,125、 126步兵师 第129、131、132、134、137、148、153、、159、161、162、163步兵师 第166、433、154、182、174后备步兵师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二战苏军坦克军团编制 苏联战争中后期,纵深打击军(每军4个旅) 机械化军:1个坦克旅,3个机械化旅 坦克军:3个坦克旅,1个机械化旅 一个坦克旅:3(或2)个坦克营,一个冲锋枪营,约70辆主力战车 一个坦克营:3(或2)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每营21辆坦克 1943年坦克旅 旅部2辆T34 6个中型坦克连,总65辆M_tank 3X坦克营[营部(1辆T34)侦察排2X坦克连(每连10辆T34) 坦克旅总计65辆T34 6辆BA64装甲汽车4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 坦克军总计195辆T34 8辆SU76 8辆SU122 38

辆装甲汽车37辆装甲车12门85毫米反坦克炮12门76。2毫米反坦克炮48门45/57毫米反坦克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76毫米榴弹炮42门120毫米迫击炮40门82毫米迫击炮火箭炮若干战争中后期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总21辆H_tank 团部1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4X重坦克连(每连5辆KV 或IS坦克或自行火炮) 重坦克旅或自行火炮旅12个重型坦克连,65辆H_tank 旅部2辆KV或IS或自行火炮3X重坦克团或自行火炮团1X摩托化步兵连1X技术保障分队 德军独立重坦克营/重歼击坦克营45 营部3辆虎(王)/ 象tank 3*重型坦克连【14,连部2辆,3×重坦克排(每排4辆)】 苏军二战装甲部队编制 这个只是纸面上的编制至于具体情况各装甲旅或军略有不

同1941年12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辆T34坦克每营3个连1连5辆KV1坦克2连7辆T34 3连10辆轻型坦克 1X摩托化步兵营 侦察连 维修保养连运输连 卫生排 全旅1471人装备20两轻型坦克T34坦克16辆KV坦克10辆军用卡车156辆45毫米反坦克炮4门82毫米迫击炮8门1942年3月苏联坦克旅编制 旅部 2X坦克营营部1X轻型坦克连8辆T-60轻型坦克1X 中型坦克连10辆T-34中型坦克1X重型坦克连5辆KV重型坦克1X摩托化步兵营 防空炮连 卫生排 一共1152人装备16辆轻型坦克20辆T34坦克KV坦克10辆45毫米反坦克炮82毫米迫击炮6门1942年摩托化步兵旅编制 旅部84人、3挺冲锋枪、2挺轻机枪、2辆摩托车、3辆野战汽车、5辆卡车旅部直属连105人、2把手枪、2挺冲锋

二战德国征兵制

二战德国征兵制 征兵制/动员令 到拿破仑时代为止,欧洲各国均以佣兵为常备兵来执行作战。然而法国大革命之后基于民主国家的原则,法国军队不再是“国王的军队”而成为“国民的军队”,也因此产生国民必须强制服兵役的“征兵制”,这个制度使得法国的兵力大幅增加,因而欧洲其它各国也纷纷开始采用征兵制。 其中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相对于法国人口本来就比较少,即使采用征兵制能集结的兵力仍然少于法国。为了弥补这个先天的缺陷,普鲁士王国另外又把退伍军人集合起来成立了“乡土防卫队(Landwehr)”,以作为正规军的辅助部队。这项制度后来就成为世界各国“战时动员令”的原型。 所谓的“战时动员”亦即把服完兵役的士兵列为“预备役”,必要时可以重新征召;而相对于这些预备役,正在服兵役者当然就是“常备兵”了。有了这个制度,平承时期只要维持一小只常备部队,国家有必要时即可在短时间内组成大规模的兵力,当然这个制度也立刻被欧洲其它各国模仿,到一次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一般制度了。 然而这个制度最大的缺点在于:预备役军人在被召集之前早已适应一般平民的生活,更何况他们已经尝过当兵的“苦头”,也比较知道怎么在军中打混,所以即使招集了这种由后备军人所组成之部队,其战力一定不如现役部队。法国因此只把这类部队放在第二线从事一般勤务,根本没考虑过要把后备军人投入第一线。只是一次大战由于第一线正规部队的损耗过于惊人,才不得不把后备军人送到前线去。至于德国由于一开始就以法国俄国为假想敌,先天上即使采征兵制所能集结的兵力就居于劣势,加上普鲁士有“乡土防卫队”的传统,所以并没有把后备军人放在第二线,而是视同现役部队一样投入最前线去!!然而后备军人战力不如现役军人的缺点仍然存在。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德国并没有如法国单独成立后备军人部队,而是采用普鲁士时代以来的做法:将后备军人与现役军人混合编组!!也就是说平承时期一个师并没有满编,战时征召后备军人添补缺员后才达到一个师应有的兵力。这样的部队虽然无法达到100%由现役军人所组成的战力,但好处是每一支部队都可视同一线部队调动!!! 新兵训练由非军事组织来代训 一次大战后,为了防止德国再度走向军事大国,凡尔赛公约不只解散了德国的参谋本部,并且在重型机枪、战车、战机等军事细节都加以详细的限制。其中最釜底抽薪的一项是,限制德国只能保有10万现役部队,而且现役军人役期必须长达12年。 兵役役期如果是两年的话,德国在两年后就可以有10万后备军人,并且从此每隔两年就可增加10万;但是役期是12年的话,要等到12年后才有10万后备军人,想要凑到20万后备军人则要花24年。因此德国在1935年重新武装时,国内只有10万现役军人及10万后备军人,除此之外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或军事经历的只剩那些曾参加过一次大战上了年纪的老兵了!!那么纳粹?德国陆军是如何在这么严格的限制中解套的呢? 首先是成立“希特勒青少年团(Hitler-Jugend)”,以教育青少年野外求生技能

二战德军各兵种部队所用的一些缩写和名称翻译系列篇

A Abt, Abtl (Abteilung) 装甲营(这个词在德国部队之中运用极为广泛,而在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之中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营级单位。而同样这个词在空军之中则指的是特别附属部门和部队,如Flakabteilung 防空部队;而在海军之中则是称呼一个专职部队的全体队员,如Funkabteilung通讯组全体。) Abshn (Abschnitt) 分区、分组(此词同样属常用之词,这里的意思主要指的是地理位置上的战斗分区。同样这个词在SS党卫队当中则要说成为旅队分区了。) ARW (Achtradwagen) 拥有八个轮的重型卡车或是装甲车 (a) (amerikanisch) 美制 Anh (Anh?nger) 拖车,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坦克后面拽着的弹药车或是扫雷车一类的 Art (Artillerie) 炮兵 Aufkl (Aufkl?rer) 侦查兵,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空军的侦察机,而在装甲部队或是陆军部队当中如果说起侦察兵的话,也会用到Vorhut这个词,最起码在一些非正规军文之中是这样说的! Ausf (Ausführung) 型号 B BW (Bataillonswagen) 团队指挥车 Bef Wg (Befehlswagen) 一线挂指挥旗的指挥战车 PzBergeWg (Panzerbergewagen) 坦克救护装甲车

Brig (Brigade) 旅 BL (Brückenleger) 架桥工程车 D DB (Daimler Benz)戴姆勒"奔驰 (d) (deutsch)德制 DAK (Deutsches Afrika Korps) 德国非洲军团(专指隆帅的部队) DW (Durchbruchwagen) 阵地突击装甲车,同时也可以指主力的攻击先锋坦克 E (e) (englisch) 英制 E (Entwicklung) 研究、研制,多数值得是研究的级别 Einh (Einheit) 部队,这个词也很常用,而其意思太广,并不易进行专门翻译的。但是这个词多数用在正规公文或是对外的公开命令中。

二战德军的指挥序列和德军战斗序列

德军的指挥序列和德军战斗序列 德军的指挥序列 一、德国武装力量统帅机构(1939—1945年) 元首、帝国总理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希特勒 党卫队指挥部领袖希姆莱(1939.1.6—1945.4.25) 国防军统帅部最高统帅希特勒 参谋长凯特尔元帅(1939.9.1—1945.5.8) 武器弹药部部长托特(1940.3.17—1942.2.8) 施佩尔(1942.2.9—1945.5.8) 国防部部长戈林帝国元帅(1939.8.30起) 二、战争初期国防军作战序列 国防军统帅部 元首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希特勒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大将 国防处处长瓦利蒙特 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 参谋长哈尔德中将 集团军群司令部 集团军司令部 军司令部 师 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雷德尔元帅 参谋长施尼温德 海军集群司令部

舰队司令 分舰队司令 海岸司令 潜艇舰队司令 驱逐舰舰队司令 鱼雷艇舰队司令 扫雷艇舰队司令 巡逻艇舰队司令 空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戈林帝国元帅 参谋长耶顺内克 航空队司令部 航空师 侦察机、战斗机、歼击机、驱逐机、俯冲轰炸机编队空军省分区司令部 三、1939年9月德国陆军战斗序列 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 参谋长哈尔德中将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斯泰特大将 第8集团军总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上将 第10集团军总司令赖兴瑙上将 第14集团军总司令利斯特上将 第4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勒尔上将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博克大将 第3集团军总司令屈希勒上将 第4集团军总司令克卢格上将 第l航空队(协同作战) 总司令凯塞林上将

中国军衔标志

中国军衔(很全,保存下来) 一杠一星:少尉 一杠两星:中尉 一杠三星:上尉 两杠一星:少校 两杠两星:中校 两杠三星:上校 两杠四星:大校 一麦一星:少将 一麦二星:中将 一麦三星:上将 陆军上将肩章 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 陆军上将软肩章

陆军上将肩章 陆军中将 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将软肩章 陆军中将肩章 陆军少将肩章 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其中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

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将软肩章 陆军少将肩章 陆军大校肩章 陆军大校为陆军正职师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大校软肩章 陆军大校肩章

陆军上校肩章 陆军上校为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陆军上校软肩章 陆军上校肩章陆军中校肩章 陆军中校为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校软肩章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百度贴吧> 二战吧作者:海因莱希归来 苏联军队与美国军队的编制特色 陆军:苏联陆军80年代总数140万左右,分为A/B/C/D四种架构,总共有多达200个现役师。其中的A类部队约占到师总数的1/5左右,它们是装备大量先进坦克和车辆,拥有极其强悍突击力的部队,主要部署在东德和乌克兰。远东也有很少部分的A类部队。这些部队基本满编。B类部队,这些部队一般达不到满编状态,和平时期只有70-80%的编制,装备数量基本满编,装备较A类部队较差,属于二线部队。这两种部队是无需动员,可以直接参战的部队,师的数量只有一半不到。C类部队,人员编制只有一半左右,坦克满编,其余装备基本不满编。战时需要一个月左右补充和动员。D类部队,占苏军的1/3左右,基本不编制人员和车辆,只有一个空架子,需要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才可以上战场。其余的还有一些后备役部队,没有日常的军事训练,只是简单的作登记。苏军的编制数量极其庞大,人数却并不算多,盖因那些只占空架子的部队太多所致。苏军的编制较为臃肿,军事革新较慢,苏军曾在70年代末在一个旅试点引入空地一体战法,效果很好,被建议全军推广,但是推广到80年代末也只推行了几个旅而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苏军架构过于臃肿,效率比较低下。 苏军可能由于二战的经验,部署了很多方面军属炮兵师/军,编制了大量的重炮和火箭炮。这在西方国家是见不到这样的编制的。在70-80年代经过整改,很多炮兵军裁撤掉了,但是炮兵师这个编制却保留到了最后。西方的军事家们非常看不起苏军的类似编制,认为此代表了苏军的突破编制过于臃肿。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炮兵集约作战是苏军的特色,不过的确是存在臃肿的嫌疑。 苏军还有一个特色是野战后勤人员很少而且集约化,苏联的前线部队,哪怕是A类王牌也是基本不编制后勤人员的,后勤完全依赖于方面军的专业人员(苏军认为,将后勤交给专业人员效果更好)。这就导致了苏军突击力极强,但长期作战能力很差,应该避免长期的消耗战,这是与苏军高度提倡速战速决与首战即决战的思路分不开的。 苏军的后勤体制不仅是装备弹药油料的补充很有问题,人员的补充同样是一个大问题。苏军没有类似美军那样的高素质士官体系(这我以后谈美军时要提到),后补人员的指导是交给少量的军官的。这种后补方式的特色是损失部分老兵后战斗力急剧下滑,损失30%左右就长期无法作战,只能撤编。在苏德战争中,苏军这一特点表现的很明显,苏联有大量的部队损失了30%左右就不得不取消建制。战争打到后面,什么XXX 步兵师这种编制都出来了…这是由于苏军没有高效的后勤补充体制所造成的。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二战德国元帅—魏克斯 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全名是马克西米利安·马里亚·约瑟夫·卡尔·加布里尔·拉莫拉尔·赖希斯弗赖赫尔·冯·魏克斯·楚·格隆(德语:Maximilian Maria Joseph Karl Gabriel Lamoral Reichsfreiherr von Weichs zu Glon,1881年11月12日德绍- 1954年6月27日波恩),德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元帅。 1981-1940 1881年11月12日,魏克斯出生在德绍,父亲是安哈尔特公爵的马夫长。 1900年,魏克斯中学毕业并参军,服役于驻兰茨胡特的巴伐利亚重骑兵团。1902年,魏克斯晋升少尉。 1904年,魏克斯任团副官,后来调往一马术学校服役。 1910年,魏克斯进入巴伐利亚军事学院受训,毕业后被派往巴伐利亚的参谋本部指挥中心。 1914年3月,魏克斯晋升骑兵上尉。 1914年8月,一战爆发,魏克斯随巴伐利亚骑兵师开赴前线。10月,调任第四骑兵旅副官,转战于洛林和佛兰德等地。 1915年5月,魏克斯调任步兵第五师的第二参谋官,参加了香比尼激战、马斯河与莫塞尔河的阵地战,以及阿图瓦、佛兰德和阿拉斯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国野战陆军撤回本土,魏克斯任第二军司令部参谋官。此后,他先后任过骑兵第三师参谋官和骑兵第十八团连长。 1925年,魏克斯晋升少校,并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官。 1928年,魏克斯晋升中校,任驻斯图加特的骑兵第十八团团长。 1930年,魏克斯任驻法兰克福的骑兵第一师参谋长,同年晋升上 校。 1933年10月,魏克斯任驻波茨坦第三军区步兵指挥官,后任骑兵第三师师长。1935年10月,第三骑兵师被改编为国防军第一装甲师,魏克斯继续任其师长。1936年。魏克斯晋升骑兵将军,奉调代理第七军区(驻慕尼黑)司令兼第七军军长。 1937年至1939年10月,魏克斯任驻纽伦堡的第十三军军长。其间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区和波兰的战役。 1940年6月9日,魏克斯指挥第二集团军司令参加了西方战役。在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作战中,他的集团军一直负责由南面保障进攻各集团军的翼侧。此时,被配置在埃纳河一线。战斗打响后,魏克斯指挥所属部队不顾法军的激烈抵抗,突破了其在埃纳河的防御并迅速向南挺进(参见法兰西战役)。6月17日,法国请求投降,22日停战。7月,魏克斯晋升上将。 1941-1942 1941年4月,希特勒预定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动武。魏克斯上将的第二集团军辖

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等级与肩章标志

将军:将军没有用杠,而是用金色的松叶,直接加上金星。一颗金星:少将,二颗金星:中将,三颗金星:上将,四颗金星:一级上将(第一排一颗、第二排一颗、第三排两颗、最底下为金色的松叶) 校官:校官(两杠),两杠一星是--少校,二杠二星是--中校,两杠三星是--上校,两杠四星是--大校

尉官:尉官(一杠)一杠一星:少尉,一杠二星:中尉,一杠三星:上尉

士兵:士兵军衔肩章版面底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兵的军衔在肩章版面上缀以折杠,无象征符号。两道折杠为上等兵军衔;一道折杠为列兵军衔。兵的军衔肩章为套式软肩章。士兵有两级,列兵(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和上等兵(现役第二年的义务兵)。 士官:士官分为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七级士官。其中一级、二级士官为初级士官,三级、四级士官为中级士官,五级、六级士官为高级士官。初级士官军衔称谓为下士、中士,中级为上士、四级军士长,高级士官为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士官军衔在肩章版面上缀以象征符号和折杠。象征符号、折杠的繁简分别表示士官军衔高、中、初三等和级别。三道粗折杠为六级士官军衔;两道粗折杠加一道细折杠为五级士官军衔;两道粗折杠为四级士官军衔;一道粗折杠加一道细折杠为三级士官军衔;一道粗折杠为二级士官军衔;一道细折杠为一级士官军衔。士官军衔肩章分硬肩章和套式软肩章。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 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9.排职为少尉、中尉

二战德国军事用语

德国军事用语 Abteilung〔Abt〕:分遣队,部门单位,德军常用于“营”级部队,也可作为“营”的代名词。 Abteilungkommandeur:分遣队指挥官,营长。 Adjutant:副官。 Ausfürung〔Ausf〕:型号,相当于英语中的“TYPE”。 Befehlspanzer:指挥坦克。 Befehlshaber:司令,特指集团军级或集群级指挥官,这里的集群指类似“肯夫集群”规模的部队。 Bergepanzer:装甲抢修车,回收用坦克。 Bertriebstoff:汽油、燃料。 Beutepanzer:俘获的敌军坦克。 Dienstgrad:级别、军衔。 Dienstgradabzeichen:军衔级别徽章、标志物。 Einheitsfeldmütze:山地帽,一九四三年以前德国山地兵使用,后全军广泛使用的带檐软帽。 Feldgrau:德军三六型制服上衣色,“田野灰”。 Feldjacke:装甲兵、列车兵战斗夹克服。 Feldmütze:船形便帽。 Feuerwerker:技术兵。 Fliegerabwehekanone〔Flak〕:高射炮。 Flakvierling:四联装高射炮。 Funker:机电员,特指旋转炮塔坦克内的。 Funklenkwagen:无线电遥控的车辆。 Gasschützunteroffizier:防化兵军士。 Gepanzerter〔gp〕:使…装甲化,赋予…装甲。 Heer:德国陆军 Hilfswillige〔Hiwi〕:参加德军的俄罗斯志愿兵。 Hoheitsabzeichen:国家徽章,指德军制服上的老鹰标志。 Instandsetzung/Instandhaltung:整修、整备。 Jagdbomber〔Jabo〕:对地攻击机。 Jagdpanzer:驱逐坦克、全装甲坦克歼击车。 Kampfgruppe:战斗群〔机动部队〕。 Kriegsausrüstungsnachweisung〔KAN〕:战时兵力表〔包括装备〕。

二战德军战斗序列

二战德军战斗序列 德国空军控制下地面作战部队: 空军野战师(LUFTWAFFEFLELDDIVISIONS) 第1~22空军野战师 第1~7空降师,第8 (只有团级大小)、9、10空降师(只有团级大小)、11空降师 第7航空降师(1943年改编成第1空降师) 第22、91空运师 山地师: 第1~9山地师 第6SS、7SS、13SS、21SS、23SS、24SS山地师 骑兵师: 第1骑兵师(1942年1月改编第24装甲师) 第1、2哥萨克骑兵师 第8SS、22SS骑兵师 轻装师: 第5、90、99轻装师 第164、999非洲轻装师 猎兵师(Jager): 第1Ski、5、8、28、42、97、100、101、104、114、117、118猎兵师 装甲掷弹兵师: GROSSDEUTSCHLAND大德意志、BRANDENBURG装甲掷弹兵师 第3、10、15、16、18、25、29、60、90、116、128、233装甲掷弹兵师 第4SS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第16SS(REICHSFUHRER)、17SS(VONBERLICHINGEN)、18SS(HORSTWESSEL)、23SS (NEDERLAND)、34SS (LANDSTURMNEDERLAND)装甲掷弹师 装甲师: 第1~27装甲师 第116、155、178、179、232、233、273装甲师 CLAUSEWITZ、FELDHERRNHALL第1-2、JUTERBOG、KURMARK、LEHR、MUNCHEBERG、NORWEGEN、SCHLESIEN、TATRA、DONAU、THURINGEN、WESTFALEN、KURLAND、1SS、2SS、3SS、5SS、9SS、10SS、12SS、26SS装甲师 HERMAN·GOERIN伞兵装甲师 第2~12步兵师 第14、17、19、20、21、23、25、26、36、39步兵师 第31、32、43、44装甲师 第44空降师(1944年由第44装甲师改编而成) 3个装甲旅 步兵师: 第1~36,38、39、41,44~~50,52,56~62,64、65,68~79,81~89,92、93,95~98,100~102,106,110~113,121~123,125、126步兵师 第129、131、132、134、137、148、153、、159、161、162、163步兵师 第166、433、154、182、174后备步兵师 第167~170,176,181,183,189,190,196~199步兵师 第203保安步兵师、第213保安步兵师、第221保安步兵师、第281保安步兵师 第205~208,210海岸防卫,211,212,214~218,223,225~228,232,239,242~~246,250步兵师(西班 牙),251~258,260,262,263,265~269,271,272,275~278,282,290~299,302,304~306步兵师 第320步兵师/第320VG步兵师 第321、323步兵师 第326步兵师/第326VG步兵师 第327~步兵师 第337步兵师/第337VG步兵师 第338、339步兵师 第340步兵师/第340VG步兵师 第342、343、344步兵师/第344VG步兵师 第346~348步兵师 第349步兵师/第349VG步兵师 第352步兵师/第352VG步兵师 第353,355~357,359步兵师

世界各国军衔、军服、勋奖章

世界各国军衔、军服、勋奖章(大全) 目录: 第1页 1楼中国的军衔:清末和北洋时期 2楼民国时期陆军 3楼新中国陆军的军衔 4楼中国军服 5楼新中国55式 6楼中国的勋章奖章 7楼中国台湾的勋奖章 8楼亚、非洲最高军衔汇总 9楼以色列、澳大利亚、前伊拉克军衔 第2页 10楼美国部分(军衔) 13楼美国部分(勋章奖章) 14楼美国部分(技能章和功勋略表) 15楼美国部分(军兵种符号和臂章) 16楼美国部分:军服(一) 17楼美国部分:军服(二) 18楼美国部分:新军服的方案之一 第3页 20楼苏俄系列:国防部长亚佐夫 21楼苏俄系列(沙皇俄国) 22楼苏俄系列(苏联1917-1923)领章袖章23楼苏俄系列(苏联1935-1940) 24楼苏俄系列(苏联1943-1945) 25楼苏俄系列(苏联1943-1945续) 26楼苏俄系列:苏联冷战初期(一)大元帅27楼苏俄系列:苏联冷战初期(二)元帅星29楼苏俄系列:苏联冷战初期(二)军衔 第4页 30楼苏俄系列:1959—1973服饰标志 31楼苏俄系列:1959—1973领章 32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69年)33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73年)34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73年)35楼苏俄系列:1959—1973(1973年)36楼苏俄系列:苏军军兵种色表 37楼苏俄系列:俄罗斯 38楼苏俄系列:军服 39楼苏俄系列:军服1959年 第5页 40楼苏俄系列:军服(1969年) 41楼苏俄系列:军服(1973年)

43楼苏俄系列:勃列日涅夫 45楼苏俄系列:勋章-列宁勋章 46楼苏俄系列:勋章-十月革命勋章47楼苏俄系列:勋章-红旗勋章 48楼苏俄系列:勋章-胜利勋章 49楼苏俄系列:勋章-苏沃洛夫勋章第6页 50楼苏俄系列:勋章-金星奖章 51楼苏俄系列:勋章-母亲英雄勋章52楼苏俄系列:勋章-卫国战争勋章53楼苏俄系列:略章 54楼苏俄系列:徽章 55楼苏俄系列:综合部分 56楼英国 57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一)59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二)第7页 60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三)61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四)62楼德国军衔(二战纳粹)(五)63楼民主德国(东德) 64楼朝鲜 65楼朝鲜:军衔 66楼朝鲜:略章 67楼朝鲜:勋章奖章(一) 68楼朝鲜:勋章奖章(二) 69楼朝鲜:军服和军兵种符号 第8页 70楼朝鲜:综合 71楼古巴 72楼越南 73楼越南:军服 74楼越南:新军装 75楼越南:勋章 76楼南斯拉夫 77楼南斯拉夫:铁托 78楼南斯拉夫:军衔 79楼南斯拉夫:标志符号 第9页 80楼南斯拉夫:军服 81楼南斯拉夫:勋表 83楼南斯拉夫:勋章(一) 84楼南斯拉夫:勋章(二) 85楼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