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生长的叫基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

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菌丝而无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

3.插片法

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1-盖玻片

2-琼脂层

图3

【实验容及步骤】

1、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其他成分溶解。

2)待将所有药品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调节到7.2~7.4

3)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用记号笔标记组号。取4个平皿,包好并标记。同理盖玻片也用牛皮纸包好,10片一包,准备4包。将上述物品放入密封的加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20分钟。

2、插片法进行链霉菌的观察

1)倒平板:取融化并冷至大约50℃的高氏I号培养基分装到4个培养皿中,倒平板时尽量使培养基厚一些,凝固待用。(可用记号笔在培养基底部画好方向)

2)接种: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菌种在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沿着之前用记号笔标注的方向进行划线接种)

3)插片: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与培养基成45°角插入平板,并与划线垂直(即与记号笔标注的方向垂直),每个平板至少插入3个盖玻片。

4)培养:将平板倒置,28℃下培养7天。

5)镜检: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无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必要时可用油镜观察。【实验结果】

一、链霉菌形态观察记录表

菌种 基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 青色链霉菌

菌丝较长,较疏松,

多分枝

毛状

螺旋状,末端有

弗氏链霉菌

菌丝直或折曲,较密,

多分枝

厚絮状 直链状,末端有圆形

孢子

二、镜检结果

图4:弗氏链霉菌(10*40) 图5:弗氏链霉菌局部放大图 图6:弗氏链霉菌孢子丝

基内菌丝(明)

气生菌丝(暗) 基内菌丝(明)

生菌丝(暗)

图7:青色链霉菌(10*40)图8:青色链霉菌局部放大图图9:青色链霉菌孢子丝

【实验小结】

1、链霉菌的菌落特征:经过镜检,可观察到放线菌菌丝呈分枝丝状,且多交错在一起,由基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部分组成,基菌丝透明,有较多的分枝,而气生菌丝较暗。两种菌丝在不同的焦平面上,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分别进行观察。放线菌有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菌落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

2、为何采用插片观察法:放线菌菌落小,与培养基结合较紧密,不易用接种钩挑取,因而难以直接观察。而采用插片法,在接种放线菌的培养基一侧,以45°角插入无菌盖玻片,使放线菌沿培养基与盖玻片交界处生长,并附着于盖玻片上,待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可直接取下盖玻片进行染色观察。该方法可以进行放线菌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比较观察。

3、为何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这是一种半合成培养基,采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因为缺乏速效的碳源和氮源,该培养基的营养较为匮乏,有利于放线菌产生孢子。同时,由于链霉菌生长较慢,因此用来培养链霉菌的培养基平板要比培养细菌的要厚一些。

4、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哪些:

①倒平板要稍厚一些,接种时划线要密,最好用记号笔标好划线方向,插片时与划线方向相垂直,这样可防止插到划线的空隙上,较容易使菌丝长在盖玻片上。

②镜检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

③低倍镜观察时,菌面应该朝上,不然菌体会被压扁,不好观察。换用油镜观察,要把菌面朝下,否则滴加香柏油后,菌体会滑动影响观察且会污染镜头。

【思考与讨论】

1.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答: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气生菌丝在上层、较明亮,基菌丝在下层、颜色较暗,气生菌丝较基菌丝粗。有些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菌丝末端分化形成孢子丝。

【附录】培养基配方

高氏I号培养基(培养放线菌用)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二类参照)

实验二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赵奕玲 121180169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观察的基本原理:酵母菌的死活染色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2.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的基本原理:子囊类酵母菌是以接合产生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些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一定条件,其中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3.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放线菌形态及结构的观察 姓名:贾晓霖 学号:201000140032 班级:生科10.1 同组人员:李江湲程子修洪钧烨 摘要: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用来培养青色链霉菌和弗式链霉菌,本实验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更直观的了解,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气生菌丝分化而成的孢子丝以及孢子。 关键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高氏I号培养基、插片法 前言: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中最多,主要以孢子繁殖,至今发现的共有五六十属,它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链霉菌属又占放线菌中的首位(占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中的87.5%);有的放线菌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等;少数会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的疾病。链霉菌属是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的类群,其孢子丝的形态多样,而且性状较稳定,是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指示。因此学习如何培养和观察它们不仅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对实际生活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本实验采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插片法取菌观察,不仅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玻璃纸法、印片法进行观察。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共约1,000多种,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也是实验中选取它们观察的重要原因。 一、实验目的 1.1学会正确的配置高氏I号培养基 1.2运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初步地了解放线菌的基本结构和形态 二、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glaucus). 2、试剂:高式I号培养基200ml、二甲苯、香柏油 3、仪器和其他用具:三角烧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分析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 试纸,棉塞,牛皮纸,记号笔,载玻片,盖玻片(3包 10个/包),培养皿(1包 10个/包),移液管,接种环,镊子2把 三、实验方法 一、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 1、称量和溶解。 2、按配方先称取可溶性溶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淀粉尽量溶解,再加入沸水中,继续加热,使可溶性淀粉完全溶解。 3、称取其他各成分依次溶解。由于条件限制,对于微量成分FeSO4·7H2O,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加入即可。 4、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 调节到7.2~7.4。 5、制平板培养基。 6、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用记号笔标记组号。取十个培养基,用牛皮纸包好,用记号笔标记大小面。同理盖玻片也用牛皮纸包好,再在盖玻片上加盖一层牛皮纸纸,用牛皮纸包好后,用记号笔标记,镊子也包好一起灭菌。将上述物品放入密封的加压灭菌锅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20分钟。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二)

大讲堂第一部分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二) 食用菌的子实体 子实体是食用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结构,子囊菌的子实体叫子囊果,担子菌的子实体叫担子果。子实体是从菌丝体上产生的。 形态各异的子实体 典型伞菌的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菌褶等部分组成的。 1.菌盖 菌盖又叫菇盖、菌伞,是子实体的帽子部分,是菌褶着生的地方。不同的食用菌,菌盖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半球形、扇形、钟形、圆锥形、漏斗形和平展形等。菌盖表面有的光滑,有的有皱纹、条纹或龟裂;有的干燥,有的湿润或粘滑;有的具绒毛、鳞片或晶粒等。菌盖的直径大小不一,通常褶菌盖直径在6厘米以下的归为小型菌类;6—10厘米的为中型菌类;10厘米以上的为大型菌类。 菌盖由角质层(亦称覆盖层)和菌肉两部分组成。角质层是由保护菌丝组成,依次可分外皮层、盖皮及下皮层。菌肉大多数为白色,由生殖菌丝和联结菌丝组成。生殖菌丝是构成菌肉的主要菌丝类型,它比联结菌丝宽而直,能不断生长,分隔多,分隔处 明显缢缩。联结菌丝生长有限,分隔少,常大量或不规则地分枝。在红菇科中,生殖菌丝由球状胞组成,埋于管状联结菌丝的基质中,常失去再生能力,所以这些菇类用组织分离难以成活。有些伞菌除生殖菌丝和联结菌丝外,还有产乳菌丝(或称分泌菌丝),

内含乳汁或油滴。 2.菌柄 又叫菇柄或菇脚。起支持菌盖和输送养分的作用。多为圆柱形或纺锤形。大多中生于菌盖上, 也有偏生或侧生的,甚至完全无柄。组成菌柄的菌丝体基本上是垂直排列。菌柄皮层由厚壁细胞紧密靠拢组成。 菌柄中有的菌丝排列充实(中实);有的只是疏松的筋质细胞(中松);有的则无菌丝(中空)。 有些伞菌如双孢蘑菇,子实体幼小时,在菌盖边缘和菌柄间有一层包膜叫内菌幕,覆盖于子实层外。当子实体长大时,菌盖展开,内菌幕与菌盖脱离,残留在菌柄中上部的环状物叫菌环。有些伞菌如草菇在菌蕾时,外面包裹一层菌膜叫外菌幕,能随子实体长大而增厚,以后残留在菌柄基部的袋状物或环状物叫菌托。菌托的有无以及大小、形状、厚薄等特性是伞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3.菌褶 又叫菇叶、菇鳃。位于菌盖下方。呈放射状排列的片状结构,是产生担孢子的场所。菌褶稀密、长短不等。 菌褶的轮廓形状 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有(l)直生(贴生)——菌褶的一端直接着生在菌柄上;(2)延生——菌褶沿着菌柄向下着生;(3)离生——菌褶不和菌柄接触;(4)弯生——菌褶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 食用菌的菌丝体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菇或蕈。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或子囊菌纲的菌类。所谓担子菌是指有性孢子外生在担子外的菌类,如双孢蘑菇、香菇等。子囊菌是指有性孢子内生于子囊内的菌类,如羊肚菌。 目前国内外栽培数量最多的是担子菌纲的菌类,包括银耳目的银耳、黑木耳,多孔菌目的猴头菌和伞菌目的香菇、草菇等。 在担子菌纲中又以伞菌目的种类最多,资源比较丰富。因此着重以伞菌为例,介绍一般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菌丝体 生长在基质中的大量丝状物是食用菌的营养体,称菌丝体。菌丝体是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的管状的丝状体,每根细丝叫菌丝。菌丝以顶端部分进行生长,但菌丝的每一个细胞都潜存有生长的能力。菌丝通常无色透明,但也有的种类有色,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一般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基内菌丝,或者叫营养菌丝,分布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枝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另一部分菌丝是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产生并分布在空气中,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 左图 中深 色发 暗的 是基 内菌 丝, 浅色 发亮 的是 气生

菌 丝。 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也不一样,通常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级菌丝体三种。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级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初生菌丝体无论如何繁殖,一般都不会产生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级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质配),成为双核细胞,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称双核菌丝体。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双核菌丝体的菌体粗壮,生长也快。在菌丝隔膜上方有锁状联合的结构。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 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 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菌 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 菌丝组成。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 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 “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 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高氏一号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

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为避免破环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和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界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四、实验操作 1.配置高氏一号培养基(200ml) 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

第二章 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第一章食用菌形态结构及分类 主要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发展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肉质或胶质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少数是子囊菌,绝大多数种类是担子菌。担子菌中又以蘑菇目或称伞菌目最多。因此叙述食用菌的形态结构时,多采用此目中的种类加以介绍。 这是一个食用菌生活史简单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食用菌生活中经历孢子、菌丝体、子实体等阶段,当然有些食用菌也会存在一个休眠体阶段,下面从菌丝体、休眠体、子实体三个方面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第一节菌丝体 什麽是菌丝体?通常把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称为菌丝体。既然菌丝体是由菌丝交织而成的,首先我们先介绍菌丝的概念。 一、菌丝 1、什麽是菌丝? 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形成的丝状结构。 2、菌丝来源:

食用菌的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 3、菌丝形态: 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 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菌丝体 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即食用菌的营养体,是形成子实体(出菇)的基础,菌丝体质量的好坏,对是否出菇,产量高低,品质好坏起决定性作用。 菌丝体 功能:菌丝体是营养结构,主要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贮藏养分以及繁殖。 分类:按发育的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生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 一般大多数单核菌丝不产生子实体,必须由亲和的初生菌丝或单核菌丝之间配对形成次生菌丝或双核菌丝后,才能形成发育健全的子实体。 例外:金针菇单核菌丝替能形成单核子实体,但这种子实体小,菌盖发育不完全。 2、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发生质配,成为双核细胞,我们把这种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叫质配。 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 担子菌的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 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 3.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1-盖玻片 2-琼脂层 图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其他成分溶解。 2)待将所有药品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调节到7.2~7.4 3)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

放线菌的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姓名:学号:年级班级:组别: 同组者:时间: 【实验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 S. glaucus ),弗氏链霉菌( 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显微镜等。 【目的要求】 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色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实验应用插片法。 3.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操作步骤】 1.配制高氏I号培养基(200mL)。 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倒入煮沸的水中,在火上加热,边搅拌边加入其他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200mL,调节pH,121℃灭菌20min。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 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 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 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插片法 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 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 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 (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 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2. 玻璃纸法是否适用于其他类群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3. 放线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六、实验结束、检查试验仪器破损情况,清理实验室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作者:喻曙光学号:201000。。。。。。班级:生院2010级生命基地生北周五第四组同组者:。。。。。。。。。。。。。。。。。。。。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 glaucus ),弗氏链霉菌(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针,镊子,显微镜等。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真核微生物):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2)玻璃纸培养观察法: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这种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2.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简称气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放线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09级生物科学(3)班张刚刚200900140165 组员:岳永胜俞华军余振洋谢英健 2010/10/27 摘要: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本实验主要用插片法接种放线菌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关键词:放线菌基质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前言 (1)放线菌 放线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取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进行观察。在玻璃纸法中,采用的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放线菌菌种接种在覆盖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水分和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透过玻璃纸被菌体吸收利用,而菌丝不能穿过玻璃纸而与培养基分离,观察是只要接下玻璃纸转移到载玻片上,即可镜检观察。由于孢子丝形态、孢子排列及形状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指标,可用印片法将放线菌菌落或菌苔表面的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经简单染色后观察。 (2)目的与内容 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插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1.1材料

1.1.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1.1.2仪器和其他用品 载玻片;盖玻片;平皿;镊子;光学显微镜;接种环;记号笔;吸水纸;火柴;酒精灯。 1.2过程 1.配制200ml高氏(Gause)1号培养基。 2.将培养基、平皿(1包,10套)、盖玻片(3包,10片/包)、镊子(2把)放入灭菌锅中灭菌。 3.倒平板。 4.无菌操作分别由青色链霉菌和弗氏链霉菌培养基平板挑取菌种在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 5.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度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 6.28℃倒置培养7天。 7.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用纸擦去一面培养物,另一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显微镜直接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也可用油镜。 1.3注意事项 在移动附着有菌体的盖玻片时,勿碰到菌丝体,以免破坏菌丝体形态。 2.1结果 青色链霉菌(10×100倍)弗氏链霉菌(10×100倍)

放线菌形态观察

姓名李慧林学号201100140011 系年级11级生物基地组别 2 仪器编号无 同组者钱兴洋秦琪王烁陈思颖仪修南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 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实验三放线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和细菌的单染色一样,放线菌也可用石炭酸复红或碱性美蓝等染料着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放线菌的孢子丝形状和孢子排列情况是放线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不打乱孢子的排列情况,常用印片染色法和胶带纸粘菌染色法进行制片观察。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三、器材 1.活材料:放线菌培养物,酵母菌斜面培养物; 2.染色液:复红染色液(或结晶紫,美兰); 3.器材:载玻片,胶带纸,小刀,接种环,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香柏油,乙醚-乙醇混合液,显微镜。 四、操作步骤 1.印片法: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印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小刀切取放线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另一块载玻片对准菌块的气生菌丝轻轻按压,然后将载玻片垂直拿起。注意不要使培养体在玻片上滑动,否则会打乱孢子丝的自然形态; 微热固定:将印有放线菌的涂面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加热固定;染色:石炭酸复红染色1min; 水洗:水洗后晾干; 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及孢子排列情况。 2.胶带纸法 粘菌:用胶带纸在放线菌培养体上粘取菌体,注意,压取时从菌落边顺着菌体生长方向,避免从菌落上面压取,以免取得的全是孢子。 染色:将粘有菌体的胶带纸压在事先准备好的滴油染液的载玻片上。将多余染色液用滤纸吸掉。 镜检:同上。 五、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2. 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3. 观察并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 实验材料 材料:新鲜食用菌(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 工具:显微镜(目镜15揪镜10不40 ;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吸水纸、刀片(用于切薄片,小镊子 三.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仔细观察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主要区别,特别注意菌盖、菌柄、菌环、菌托的特征,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观察 1. 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 2. 用接种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 种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 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三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观察 1、选取新鲜幼嫩子实体,从菌盖内侧取一小块菌褶组织 2、切片,并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3、制片。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再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盖玻片,加盖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镜检。将制好的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 以及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四. 作业 1. 绘香菇或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绘香菇或平菇生活史简图,并注明各个时期名称。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菇或蕈。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或子囊菌纲的菌类。所谓担子菌是指有性孢子外生在担子细胞外的菌类,如双孢蘑菇、香菇等。子囊菌是指有性孢子内生子囊细胞内的菌类,如羊肚菌。目前国内外栽培数量最多的是担子菌纲的菌类,包括银耳目的银耳、黑木耳,多孔菌目的猴头菌和伞菌目的香菇、草菇等。在担子菌纲中又以伞菌目的种类最多,资源比较丰富。因此着重以伞菌为例,介绍一般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都是由菌丝体利于实体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菌丝体 菌丝体是食用菌的主体,相当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布在物质中,起吸收、分解、运输和积累营养物质的作用。它是由许多分枝而纤细的菌丝组成、菌丝是由孢子萌发而来。菌丝细胞是管状,通常无色透明,但老的菌丝可能产生各种色素,因而呈现种种不同色泽。菌丝中有横隔壁,大多是多细胞的,每个菌丝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菌丝体在基质内,一方面吸收营养,一方面分支繁殖,不断向四周蔓延扩展,并在一定季节和一定的发育阶段,产生出繁殖器官——子实体。 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菌丝体的形态结构也不一样,通常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次菌丝体三种。 初生菌丝体也叫一次菌丝体,是刚从担孢子萌发而成的菌丝体。开始时含有许多核,以后细胞产生横隔,使每个细胞各具一个核,所以也叫单核菌丝体(或同核体)。初生菌丝体无论如何繁殖,一般都不会产生子实体。 次生菌丝体也叫二次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育到一定阶段,由两个单核菌丝细胞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质配),成为双核细胞,具双核细胞的菌丝体称双核菌丝体。由于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核,所以又称异核体。双核菌丝体的菌体粗壮,生长也快。在菌丝根隔壁上方有锁状联合的结构;所谓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借锁状联合使双核菌丝得以不断增殖。通常菌丝较细的食用菌如香菇、黑木耳等,在双核菌丝上都有锁状联合;菌丝较粗的食用菌如蘑菇、草菇等在双核菌丝上就没有锁状联合。 三次菌丝体又叫结实性双核菌丝体。双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条件下,能互相担结成团,发育成子实体原基,进一步发育成于实体。它与次生菌丝体所不同的是有一定排列、有一定结构和组织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 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 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 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 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实验5-放线菌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的操作方法。 2、巩固掌握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菌丝无隔、分枝、纤细,分为生长于培养基内或匍匐于培养基表面的、从培养基吸取营养物质的基内菌丝,以及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的上部分化出孢子丝,呈螺旋状、波纹状,或分枝状等,孢子丝的着生方式因种而。放线菌多可产生色素,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放线菌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分泌至培养基中使培养基变色。孢子丝长出各种形态的孢子,孢子有不同的颜色。 放线菌的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起。而且由于有大量孢子存在,因而表面呈干粉状,使得易于与其他类型的微生物相区别。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其菌种鉴定与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未鉴定放线菌菌株; 2、仪器显微镜; 3、材料玻璃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 4、染料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四、操作步骤 1、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 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放线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水封片观察 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一滴滴于载玻片中央,从培养皿中取出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盖玻片,将无菌或菌较少的一面以擦镜纸擦净,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 五、注意事项 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并控制培养时间。 2、在镜检观察时,要仔细观察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等。 六、实验报告

实验一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 . 实验目的 1. 掌握食用菌生活史的基本过程。 2. 观察菌丝体的形态特征。 3. 观察并掌握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二 . 实验材料 材料:新鲜食用菌(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等 工具:显微镜(目镜 15×,物镜 10×, 40×,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水,吸水纸、刀片 (用于切薄片,小镊子 三 .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识别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首先仔细观察各种类型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各种子实体的主要区别,特别注意菌盖、菌柄、菌环、菌托的特征,并对之进行比较、分类。然后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菌盖组成,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实或中空等。 (二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观察 1. 在清洁的载玻片中央滴半滴蒸馏水。 2. 用接种针于试管斜面或培养料内挑取少许菌丝体置于载玻片液滴中,并用接种针将菌丝体挑开使之分散。 3. 用镊子加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4.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的形态构造。 (三子实层、担子及担孢子观察 1、选取新鲜幼嫩子实体,从菌盖内侧取一小块菌褶组织 2、切片,并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3、制片。取载玻片于中央加半滴蒸馏水,再用小镊子小心而轻快地将切下的薄片挑起,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盖玻片,加盖时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4、镜检。将制好的切片标本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菌褶两侧子实层, 以及担子和担孢子着生情况和结构。 四 . 作业 1. 绘香菇或平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2. 绘香菇或平菇生活史简图,并注明各个时期名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