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第一章 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铸造):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充填到型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液态成形的优点:

(1)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材料、大小、形状几乎不受限制)

(2)最适合形状复杂的箱体、机架、阀体、泵体、缸体等

(3)成本较低(铸件与最终零件的形状相似、尺寸相近)

主要问题: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铸件内部常有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产生,导致铸件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较低。

分类:铸造从造型方法来分,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其中砂型铸造工艺如图1-1所示。

图1-1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图

第一节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基础

一、熔融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型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是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合格铸件的保证,铸件的很多缺陷都是在此阶段形成的。

(一)熔融合金的流动性

1.流动性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形成轮廓清晰、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的优质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差:铸件易产生浇不到、冷隔、气孔和夹杂等缺陷。

流动性好:易于充满型腔,有利于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上浮和对铸件进行补缩。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衡量合金流动性,如图1-2所示。在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常用合金的流动性数值见表1-1。

表1-1 常用合金的流动性(砂型,试样截面8㎜×8㎜)

2.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 化学成份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由于是在恒温下进行结晶,液态合金从表层逐渐向中心凝固,固液界面比较光滑,对液态合金的流动阻力较小,同时,共晶成分合金的凝固温度最低,可获得较大的过热度,推迟了合金的凝固,故流动性最好;其它成分的合金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由于初生树枝状晶体与液体金属两相共存,粗糙的固液界面使合金的流动阻力加大,合金的流动性大大下降,合金的结晶温度区间越宽,流动性越差。

Fe-C合金的流动性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由图可见,亚共晶铸铁随含碳量增加,结晶温度区间减小,流动性逐渐提高,愈接近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愈好。

(2) 铸型及浇注条件 铸型的结构越复杂、导热性越好,合金的流动性就越差。提高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以及增大静压头的高度会使合金的流动性增加。浇注温度:铸钢1520~1620℃;铸铁1230~1450℃;铝合金680~780℃。

(二)影响熔融合金充型的条件

铸型的温度低、热容量大,充型能力下降;铸型的发气量大、排气能力较低时,会使合金的充型能力下降;浇注系统和铸件的结构越复杂,合金在充型时的阻力越大,充型能力下降;提高浇注速度、浇注温度和增加直浇道的高度会使合金的充型能力提高。

图1-2 螺旋型试样

合金种类

铸型种类 浇注温度/℃ 螺旋线长度/㎜

铸铁 w C+Si =6.2%

w C+Si =5.9% w C+Si =5.2% w C+Si =4.2% 砂型 砂型 砂型 砂型 1300 1300 1300 1300 1800 1300 1000 600 铸钢 w C =0.4%

铝硅合金(硅铝明) 镁合金(含Al和Zn) 锡青铜(w Sn ≈10%,w Zn ≈2%) 硅黄铜(w Si =1.5%~4.5%)

砂型 砂型 金属型(300℃)

砂型 砂型 砂型

1600 1640 680~720 700 1040 1100

100 200 700~800 400~600 420 1000

图1-3 Fe-C合金的流动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二、液态合金的收缩 (一)收缩的概念

液态合金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称为合金的收缩。收缩能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应力等缺陷。

合金的收缩经历如下三个阶段,如图1-4所示。

(1) 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T 浇)到凝固开始温度(即液相线温度T l )间的收缩。

(2) 凝固收缩:从凝固开始温度(T l )到凝固终止温度(即固相线温度T s )间的收缩。

(3) 固态收缩:从凝固终止温度(T s )到室温间的收缩。

合金的收缩率为上述三个阶段收缩率的总和。

体收缩率:因为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体积的缩减,故常用单位体积收缩量来表示。

线收缩率:合金的固态收缩不仅引起体积上的缩减,同时还使铸件在尺寸上减小,因此常用单位长度上的收缩量来表示。

常用合金中,铸钢的收缩率最大,灰铸铁最小。几种铁碳合金的体积收缩率见表1-2。常用铸造合金的线收缩率见表1-3。

表1-2 几种铁碳合金的体积收缩率

表1-3 常用铸造合金的线收缩率

化学成分不同,其收缩率也略有差别。例如,碳素铸钢随含碳量的增加,其结晶温度范围变宽,凝固收缩率增大。 几种铸造碳钢的凝固收缩率见表1-4。

表1-4 铸造碳钢的凝固收缩率

灰铸铁在凝固时有石墨化膨胀,故随碳当量增加,凝固收缩减小,如图1-5所示。

图1-4 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

合金种类 含碳量 (%) 浇注温度 /℃ 液态收缩 (%) 凝固收缩 (%) 固态收缩 (%) 总体积收缩 (%) 碳素铸钢 白口铸铁 灰 铸 铁

0.35 3.0 3.5

1610 1400 1400

1.6

2.4

3.5

3.0

4.2 0.1

7.86 5.4~6.3 3.3~4.2

12.46 12~12.9 6.9~7.8

合金种类 灰铸铁 可锻铸铁 球墨铸铁

碳素铸钢

铝合金 铜合金 线收缩率(%)

0.8~1.0

1.2~

2.0

0.8~1.3

1.38~

2.0

0.8~1.6

1.2~1.4

含碳量(%) 0.10 0.25 0.35 0.45 0.70 凝固收缩率(%)

2.0

2.5

3.0

4.3

5.3

(二)铸件的缩孔和缩松 1. 缩孔和缩松的形成

若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足,则在铸件的最后凝固部位会形成一些孔洞。按照孔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将其分为缩孔和缩松两类。

缩孔: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缩孔多呈倒圆锥形,内表面粗糙。 缩松:分散在铸件某些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1)缩孔的形成 主要出现在金属在恒温或很窄温度范围内结晶,铸件壁呈逐层凝固方式的条件下。如图1-6所示。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越大,浇注温度越高,铸件的壁越厚,缩孔的容积就越大。

(2)缩松的形成 主要出现在呈糊状凝固方式的合金中或断面较大的铸件壁中,是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缩松大多分布在铸件中心轴线处、热节处、冒口根部、内浇口附近或缩孔下方,如图1-7所示。

2.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防止缩孔:使铸件实现“定向凝固”。

定向凝固: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最先凝固(图1-8I),尔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图1-8Ⅱ、Ⅲ),冒口本身最后凝固。按照这样的凝固顺序,先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后凝固部位的金属液来补充;后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冒口中的金属液来补充从而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之中。

图1-5 灰铸铁的凝固收缩率与碳当量的关系

图1-6

缩孔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1-7 缩松示意图

冷铁:为了实现定向凝固,在安放冒口的同时,在铸件上某些厚大部位增设的金属材料,如图1-9所示。

热节:画“凝固等温线法”和“内切圆法”,近似找出缩孔的部位,如图1-10所示。计算机凝固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帮助预测缩孔或缩松产生的位置。

(三)铸造应力

铸造内应力有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两类,它们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因。

1.热应力的形成 由于铸件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 图1-11为框形铸件热应力的形成过程。

图1-8

定向凝固示意图

图1-9 冷铁的应用

图1-10 缩孔位置的确定

图1-11 热应力的形成 +表示拉应力 -表示压应力

热应力形成规律:铸件的厚壁或心部受拉应力,薄壁或表层受压应力。

2.机械应力的形成 机械应力是合金的线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如图1-12所示。

机械应力使铸件产生拉伸或剪切应力,是暂时存在的,在铸件落砂之后,这种内应力便可自行消除。

图1-12 机械应力

3.减小应力的措施 在铸造工艺上采取“同时凝固原则”,尽量减小铸件各部位间的温度差,使铸件各部位同时冷却凝固。

将铸件加热到550~650℃之间保温,进行去应力退火可消除残余内应力。

(四)铸件的变形

翘曲变形:厚薄不均匀、截面不对称及细长的杆类、板类及轮类铸件,当铸造应力超过铸件材料的屈服极限时产生。如图1-13所示的框架型铸件和图1-14所示的T型梁铸钢件。

图1-13 框架铸件变形示意图

图1-14 T型梁铸钢件变形示意图

反变形法:有效地防止变形的产生,如图1-15所示。

图1-15 箱体件反变形量方向

(五)铸件的裂纹

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材料的抗拉强度时,铸件便产生裂纹,根据产生温度的不同,裂纹可分为热裂和冷裂两种。

1.热裂 高温下的金属强度很低,如果金属的线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阻碍,机械应力超过该温度下金属的强度,便产生热裂。

特征:热裂纹尺寸较短、缝隙较宽、形状曲折、缝内呈严重的氧化色。

影响热裂因素:

(1)合金性质(合金的结晶特点和化学成分)

(2)铸型阻力(铸型、型芯的退让性)

防止热裂的方法:合理的铸件结构;型砂和芯砂的退让性;严格限制钢和铸铁中硫的含量等。特别是后者,因为硫能增加钢和铸铁的热脆性,使合金的高温强度降低。

2.冷裂 低温形成的裂纹为冷裂。

冷裂纹特征:表面光滑,具有金属光泽或呈微氧化色,贯穿整个晶粒,常呈圆滑曲线或直线状。脆性大、塑性差的合金,如白口铸铁、高碳钢及某些合金钢,最易产生冷裂纹,大型复杂铸铁件也易产生冷裂纹。冷裂往往出现在铸件受拉应力的部位,特别是应力集中的部位。

防止冷裂的方法:减小铸造内应力和降低合金的脆性。如铸件壁厚要均匀;增加型砂和芯砂的退让性;降低钢和铸铁中的磷含量,因为磷能显著降低合金的冲击韧度,使钢产生冷脆。如铸钢的磷含量大于0.1%、铸铁的磷含量大于0.5%时,因冲击韧度急剧下降,冷裂倾向明显增加。

三、铸件的常见缺陷

砂型铸造铸件缺陷有:冷隔、浇不足、气孔、粘砂、夹砂、砂眼、胀砂等。

1.冷隔和浇不足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不足,或充型条件较差,在型腔被填满之前,金属液便停止流动,将使铸件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浇不足时,会使铸件不能获得完整的形状;冷隔时,铸件虽可获得完整的外形,但因存有未完全融合的接缝,铸件的力学性能严重受损。

防止浇不足和冷隔:提高浇注温度与浇注速度。

2.气孔气体在金属液结壳之前未及时逸出,在铸件内生成的孔洞类缺陷。气孔的内壁光滑,明亮或带有轻微的氧化色。铸件中产生气孔后,将会减小其有效承载面积,且在气孔周围会引起应力集中而降低铸件的抗冲击性和抗疲劳性。气孔还会降低铸件的致密性,致使某些要求承受水压试验的铸件报废。另外,气孔对铸件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也有不良的影响。

防止气孔的产生:降低金属液中的含气量,增大砂型的透气性,以及在型腔的最高处增设出气冒口等。

3.粘砂 铸件表面上粘附有一层难以清除的砂粒称为粘砂。粘砂既影响铸件外观,又增加铸件清理和切削加工的工作量,甚至会影响机器的寿命。例如铸齿表面有粘砂时容易损坏,泵或发动机等机器零件中若有粘砂,则将影响燃料油、气体、润滑油和冷却水等流体的流动,并会玷污和磨损整个机器。

防止粘砂:在型砂中加入煤粉,以及在铸型表面涂刷防粘砂涂料等。

4.夹砂 在铸件表面形成的沟槽和疤痕缺陷,在用湿型铸造厚大平板类铸件时极易产生。夹砂的形式如图1-16所示,其形成过程如图1-17所示。

铸件中产生夹砂的部位大多是与砂型上表面相接触的地方,型腔上表面受金属液辐射热的作用,容易拱起和翘曲,当翘起的砂层受金属液流不断冲刷时可能断裂破碎,留在原处或被带入其它部位。铸件的上表面越大,型砂体积膨胀越大,形成夹砂的倾向性也越大。

5.砂眼 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充塞着型砂的孔洞类缺陷。

6.胀砂 浇注时在金属液的压力作用下,铸型型壁移动,铸件局部胀大形成的缺陷。

为了防止胀砂,应提高砂型强度、砂箱刚度、加大合箱时的压箱力或紧固力,并适当降低浇注温度,使金属液的表面提早结壳,以降低金属液对铸型的压力

第二节

图1-16 夹砂的形式

图1-17 夹砂形成过程示意图

主页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作业

液态金属成型原理 一、简述普通金属材料特点及熔配工艺 1 普通金属材料的特点 1.1铸铁材料 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或者组织中具有共晶组织的铁碳合金,其成分范围为:2.4%~ 4.0%C,0.6%~3.0%Si,0.2%~1.2%Mn,0.1%~1.2%P,0.08%~0.15%S。依据碳在铸铁中的形态可将铸铁分为白口铸铁、灰口铸铁及麻口铸铁,其中灰口铸铁依据石墨形态的不同分为普通灰铸铁、蠕虫状石墨铸铁、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 (1)白口铸铁 白口铸铁中的碳少量溶于铁素体,大部分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铸铁中,断口呈银白色。白口铸铁硬而脆,很难加工。我们可以利用它的硬度高和抗磨性好的特点制造一些高耐磨的零件和工具。 (2)灰铸铁 碳主要结晶成片状石墨存在于铸铁中,断口为暗灰色。灰口铸铁不能承受加工变形,但是却具有特别优良的铸造性能,同时切削加工性能也很好,低熔点、良好的流动性和填充性以及小的凝固收缩。 (3)麻口铸铁 麻口铸铁具有灰口和白口的混合组织,断口呈灰白交错。麻口铸铁不利于机械加工,也无特殊优异的使用性能。 (4)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是由白口铸铁经过石墨化退火后制成的。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与球墨铸铁相比具有质量稳定、处理铁水简便以及易于组织流水线生产等优点,适用于形状复杂薄壁小件的大批量生产。 (5)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中的碳主要以球状石墨形态存在于铸铁中。球墨铸铁具有比灰口铸铁高得多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同时仍保持着灰口铸铁所具有的耐磨、消震、易切削加工、容易铸造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1.2 铸钢材料 铸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比铸铁具有更高的强度、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按化学成分可以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其中碳素钢又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1)低碳钢 低碳钢的含碳量小于0.20%,它的塑性和韧性较高,但是强度较低,通常要经过渗碳后进行淬火、回火处理来提高强度和耐磨性。低碳钢的铸造性能差,熔点高,钢液流动性差,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指导书

开放实验指导书大纲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 引言 什么是液态成型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图-1 铸造示意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铸造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了解并掌握铸造的基本工艺及其主要的工艺参数; 3.了解并掌握铸造过程中金属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影响金属性能和铸件质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4.了解金属收缩的基本规律,以及常见铸造缺陷缩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1.铸造的定义 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 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胚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铸造金属是指铸造生产中用于浇注铸件的金属材料,它是以一种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并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而组成的合金,习惯上称为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 2.铸造的分类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 2.1 普通砂型铸造 以型砂和芯砂为造型材料制成铸型,液态金属在重力下充填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 图-2 砂型铸造示意图

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节液态金属材料简述 1.1液态金属的定义 液态金属即非晶材料,是一种长程无序(短程有序)、亚稳态(一定温度晶化)、一定程度上的物理特性各向同性的金属材料,具有固态、金属、玻璃的特性,又称金属玻璃,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塑性、热传导和耐磨性等。 图1-1 液态金属具有长程无序结构

1.2 液态金属的特点 液态金属兼有玻璃、金属、固体和液体的特性,是一类全新性的 高性能金属材料,具备很多不同于传统玻璃材料的独特的性质。 非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比强度、高硬度和高弹性形变等优点

Liquidmetal在表面光洁度上远远高于镁、铝、钛、钢等金属。1)是迄今为止最强的金属材料(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最高)和最软的(屈服强度最低)金属材料之一; 2) 具有接近陶瓷的硬度,却又能在一定温度下能像橡皮泥一样的柔软,像液体那样流动(超塑性),所以它又是最理想的微、纳米加工材料之一; 3) 液态金属的强度(1900Mpa)是不锈钢或钛的两倍,易塑形堪比塑料,兼具了钢铁和塑料的优势,可以塑性加工。

工艺余成本优势 优势 劣势 加工工艺 1.相对于一般的高强度合金制备,它具有净成形(Net-ShapeCasting )的特点,可以避免繁琐的后期机加工。 复合材料熔点较低,不适合用于高温环境,比如蒸汽 机引擎部件等。 2.目前的制备的液态金属通常很薄,一般的锆-钛非晶合 金只有 2.5cm 厚度,暂时不适用于大型的结构部件 热敏塑性,可以用模具塑型,既简单又经济,而且精度高 非晶合金的复合材料熔点低,避免了高温对复合成分中的金属性质造成损害 无氧环境下成型,具有钝面的表面光洁度 成本 基本上是一次净成型,且表面光洁度高,省却大量的后加工;效率非常高,以宜安 科技自制的压铸设备为例,每台机可以实 现压铸600次/天,相比于CNC 加工数个小 时加工一件的效率相比,成本优势相当显 著,大约能降低一半的成本。 1.3 液态发展历程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制备方法

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型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形 1.1概述 金属的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成形技术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铸造红铜和青铜制品。铸造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它是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在机器设备中液态成型件所占比例很大,在机床、燃机、矿山机械、重型机械中液态成型件占总重量的70%~90%;在汽车、拖拉机中占50%~70%;在农业机械中占40%~70%。液态成型工艺能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1)可制造出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如各种箱体、机床床身、汽缸体、缸盖等。 (2)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广。液态成型件的大小几乎不限,其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其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工业上凡能溶化成液态的金属材料均可用于液态成型。对于塑性很差的铸铁,液态成型是生产其毛坯或零件的唯一的方法。 (3)液态成型件成本较低。液态成型可直接利用废机件和切屑,设备费用较低。同时,液态成型件加工余量小,节约金属。 但是,金属液态成型的工序多,且难以精确控制,使得铸件质量不够稳定。与同种材料的锻件相比,因液态成型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其机械性能较低。另外,劳动强度大,条件差。 近年来,随着液态成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采用,使液态成型件的质量、尺寸精度、机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劳动条件到底改善,使液态成型工艺的应用围更加广阔。 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的优点: (1)适应性强,几乎适用于所有金属材料。 (2)铸件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腔的铸件,成形非常方便。 (3)铸件的大小不受限制,可以由几克重到上百吨。 (4)铸件的形状尺寸,组织性能稳定。 (5)铸造投资小、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也存在着某些缺点: 如铸件部组织疏松,晶粒粗大,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而外部易产生粘砂、夹砂、砂眼等缺陷。另外铸件的力学性能低,特别是冲击韧性较低。铸造成形工艺较为复杂,且难以精确控制,使得铸件品质不够稳定。 铸造成形技术的发展: (1)提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先进的造型技术及自动化生产线; (3)高效、节能,减少污染; (4)降低成本,改善劳动条件。 1.2 钢铁的生产过程 钢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由铁矿石炼成生铁、再由生铁炼成钢液并浇注成钢锭的过 1.2.1 炼铁 炼铁在高炉中进行,其过程为:将铁矿石、焦碳和石灰石等按一定比例配成炉料,由加料车送入炉,形成料柱,加料完毕,将炉顶关闭。被热风炉加热到900~1200℃的热风,由炉壁上的风口吹入高炉下部,使焦碳燃烧,产生大量的炉气。炙热的炉气在炉上升,加热炉料,并

《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技术》习题参考答案-(1)

一、简答题 1.常用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方法有:熔模精密铸造、石膏型精密铸造、陶瓷型精密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 力铸造、低压铸造、差压铸造、真空吸铸、调压铸造、挤压铸造、离心铸造、壳型铸造、连续铸造、半固态铸造、喷射成形技术、石墨型铸造、电渣熔铸和电磁铸造等。 2.金属精密液态成形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对铸件生产有哪些影响? 特点:(1)特殊的铸型制造工艺与材料。(2)特殊的液态金属充填方式与铸件冷凝条件。 对铸件生产的影响:由于铸型材料与铸型制作工艺的改变,对铸件表面粗糙度产生很大影响,不但尺寸精度很高,还可使铸 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从而可实现近净成形。 在某些精密液态成形过程中,金属液是在外力(如离心力、电磁力、压力等)作用下完成充型和凝固的,因此提高了金属液 的充型能力,有利于薄壁铸件的成形;液态金属在压力下凝固,有利于获得细晶组织,减少缩松缺陷,提高力学性能。 熔模:一、名词解释 1.硅溶胶:硅溶胶是由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微小颗粒分散在水中而形成的稳定胶体。硅溶胶是熔模铸造常用的一种优质黏结剂。 2.硅酸乙酯水解: 3.水玻璃模数:水玻璃中的SiO2与Na2O摩尔数之比。 4.树脂模料:是以树脂及改性树脂为主要组分的模料。 5.压型温度: 6.涂料的粉液比:涂料中耐火材料与黏结剂的比例。 7析晶:石英玻璃在熔点以下处于介稳定状态,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转变为方石英,此转变过程称“析晶”。 二、填空题1.熔模铸造的模料强度通常以抗弯强度来衡量。 2.硅溶胶型壳的干燥过程实质上就是硅溶胶的胶凝过程。 3.一般说来说:硅溶胶中SiO2含量越高、密度越大,则型壳强度越高。 4.涂料中最基本的两个组成耐火材料和黏结剂之间的比例,即为涂料的粉液比。 5.通常按模料熔点的高低将其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模料。 6.硅溶胶中Na20含量和PH值反映了硅溶胶及其涂料的稳定性。 7.模料的耐热性是指温度升高时模料的抗软化变形的能力。 8.熔模的制备方法有自由浇注和压注两种。 9.常用石蜡-硬脂酸模料的配比为白石蜡和一级硬脂酸各50%。 三、判断题 1.压蜡温度愈高,熔模的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光滑;但压蜡温度越高,熔模的收缩率越大。(√) 2.压注压力和保压时间对熔模尺寸有影响,随压力和保压时间增加,熔模的线收缩率减小。(√) 3.为提高水玻璃模数,可在水玻璃中加入氢氧化钠。(×) 4.熔模铸造使用最广泛的浇注方法是热壳重力浇注法。(√) 5.使用树脂基模料时,脱蜡后所得的模料可以直接用来制造新的熔模。(×) 四、简答题1.什么是熔模铸造?试用方框图表示其大致工艺过程。 熔模铸造是用易熔材料制成精确的可熔性模样,在其上涂覆若干层耐火涂料,熔去模样,经过焙烧而得到型壳,浇入金属而 得到铸件的方法。 其工艺过程如下:制作蜡模或蜡模组→涂挂耐火涂料→撒砂→结壳硬化→脱蜡→烘干焙烧型壳→浇注铸件→出箱清理打磨。 2.影响熔模质量的因素有哪些?答:(1)压型尺寸精度及表秒粗糙度(2)模料质量(3)制模工艺:压射压力保压时间 注蜡温度压型温度 3.常用模料有哪两类,其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范围如何?答:①蜡基模料蜡基模料是以矿物蜡、动植物蜡为主要成分的模料。此类模料一般成分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便于脱蜡和回收,但强度和热稳定性较低,收缩大。多用于要求较低的铸件。 ②树脂基模料树脂基模料是以树脂及改性树脂为主要组分的模料。此类模料一般成分比较复杂,强度较高,热稳定性较好,收缩较小,制成的熔模的质量和尺寸稳定性较高,但模料易老化、寿命短,成本较高,多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熔模铸件。 从模料中去除水分、粉尘、砂粒和皂化物的工艺过程称为模料回收。采用蒸汽或热水脱蜡后所回收的模料中会不可避免地混有

金属液态成形

2018年4月2日11:22 1.什么是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也就是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者其它外力作用下充填到型腔,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皮或零件(铸件)的工艺过程; 2.流动性 熔融合金的流动性是指其自身的流动能力。流动性好则充填铸型能力强,尺寸易精确,外形完整,轮廓清晰;流动性不好会出现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等缺陷;薄壁铸件对之尤其敏感。 灰铸铁、硅黄铜最好,铝硅合金次好,铸钢最差; 3.充型能力 充型能力是指熔融合金充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完整的铸件的能力,与流动性、浇注条件、铸型条件等有关; 4.纯金属和共晶合金为逐层凝固,流动性好,其它成分金属随着结晶范围加大流动性变差; 5.提高浇注温度获得较大过热度有利流动充型,但不宜过高;增大充型压力、提高浇注速度有利流动充型;预热铸型、减少发气、改善透气、简化结构等等有利于充型; 6.收缩 合金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前二者合称体收缩,后者为线收缩;收缩率与金属性质有关。浇注温度高,过余温度大,液态收缩加剧;结构复杂、铸型、型芯硬度高的逐渐收缩阻力大;实际线收缩比自由线收缩率小一些; 7.缩孔 在凝固收缩的过程中,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造成体积不断减小,凝固收缩不能得到液态金属的有效补缩,最后凝固部分处出现倒锥形缩孔;纯金属与共晶合金逐层凝固易形成缩孔,按温度梯度顺序凝固的最后部分易缩孔,过余温度大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大易形成缩孔; 8.缩松 结晶范围宽的金属以糊状凝固方式进行,一般聚集于中心轴线处、热节

处、冒口根部或缩孔下方;温差小的同时凝固条件容易形成缩松; 9.缩孔和缩松一般产生于凝固缓慢的厚壁热节处 10.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采用加冷铁和补缩冒口的方式,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使铸件“定向凝固”,将缩松尽可能转化为缩孔并使缩孔转移到冒口中; 11.铸造内应力 铸造内应力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铸造内应力产生的原因是凝固之后的固态收缩过程中收缩收到阻碍。铸造应力会造成铸件铸件变形; 12.铸造热应力 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冷却速度不同,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因此产生热应力;一般情况下,薄壁处率先冷却受压,厚壁处后冷却受拉; 13.机械应力 固态收缩时,线收缩受到铸型或者型芯的阻碍,形成拉伸或者剪切应力,机械应力在落砂后可自行消除。 14.减小或消除应力的措施 采取同时凝固的方式,避免凝固顺序的不一致性,减小热应力,但是这会产生缩松,应该有所权衡;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减小机械应力;加热到550至600摄氏度实施去应力退火,可以基本消除参与内应力; 15.铸件变形的防止 减小铸造内应力或者用对称结构让内应力抵消可以防止变形;利用反变形法,在变形方向上预先设计形状补偿变形;设置防变形肋板;在切削加工前实施去应力退火,消除内应力; 16.热裂纹及其减小 铸件在凝固末期已经具有完整的固态骨架,由于铸型和型芯的阻挡,会造成机械应力,一旦机械应力超过高温下的强度极限,那么就会导致热裂纹的产生;热裂纹短而宽,形状曲折,缝内有氧化色;结晶范围大的合金容易产生热裂纹。应该尽量使用热裂倾向小的合金,改善铸件结构,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 17.冷裂纹及其减小 在较低温度下,铸造内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就会产生冷裂纹;冷裂纹细小连续呈光滑直线状,多出现于受拉应力部位;脆性大、塑性差的材料容易产生冷裂纹;因此可以用减小脆性的方法减小冷裂纹,比如减小磷的含

金属液态成型基础作业

1、试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和流动性之间在概念上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 ①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能力。 影响因素:金属液体的流动能力,铸型性质,浇铸条件,铸件结构。 ②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与金属本身有关:成分,温度,杂质物理性质。 其流动性一定,但充型能力不高,可以改变某些因素来改变,流动性是特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 11、四类因素中,在一般条件下,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的?提高浇 铸温度会带来什么副作用? 答:一般条件下:合金与铸件结构不可控制,而铸型和浇铸条件可以控制,浇铸温度太高,容易使金属吸气,氧化严重达不到预期效果。 3试述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分析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答:(1)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与流动性间的联系和区别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为液态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是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之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同时又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工程应用及研究中,通常,在相同的条件下(如相同的铸型性质、浇注系统,以及浇注时控制合金液相同过热度,等等)浇注各种合金的流动性试样,以试样的长度表示该合金的流动性,并以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合金的流动性是在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研究各铸造工艺因素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 (2) 充型能力与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①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结晶温度范围,与流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 一般而言,在流动性曲线上,对应着纯金属、共晶成分和金属间化合物之处流动性最好,流动性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下降,在结晶温度范围最大处流动性最差,也就是说充型能力随着结晶温度范围的增大而越来越差。因为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固定的凝固温度下,已凝固的固相层由表面逐步向内部推进,固相层内表面比较光滑,对液体的流动阻力小,合金液流动时间长,所以流动性好,充型能力强。而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在型腔中流动时,断面上存在着发达的树枝晶与未凝固的液体相混杂的两相区,金属液流动性不好,充型能力差。 ②结晶潜热。 对于纯金属、共晶和金属间化合物成分的合金,在一般的浇注条件下,放出的潜热越多,凝固过程进行的越慢,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而对于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由于潜热放出15~20%以后,晶粒就连成网络而停止流动,潜热对充型能力影响不大。但也有例外的

金属液态成形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第一章 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液态成形(铸造):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充填到型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液态成形的优点: (1)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材料、大小、形状几乎不受限制) (2)最适合形状复杂的箱体、机架、阀体、泵体、缸体等 (3)成本较低(铸件与最终零件的形状相似、尺寸相近) 主要问题: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铸件内部常有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产生,导致铸件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较低。 分类:铸造从造型方法来分,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其中砂型铸造工艺如图1-1所示。 图1-1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图 第一节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基础 一、熔融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型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是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合格铸件的保证,铸件的很多缺陷都是在此阶段形成的。 (一)熔融合金的流动性 1.流动性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形成轮廓清晰、形状和尺寸符合要求的优质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流动性。 流动性差:铸件易产生浇不到、冷隔、气孔和夹杂等缺陷。 流动性好:易于充满型腔,有利于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上浮和对铸件进行补缩。 螺旋形流动性试样衡量合金流动性,如图1-2所示。在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的流动性最好,铸钢的流动性最差。常用合金的流动性数值见表1-1。

表1-1 常用合金的流动性(砂型,试样截面8㎜×8㎜) 2. 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1) 化学成份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由于是在恒温下进行结晶,液态合金从表层逐渐向中心凝固,固液界面比较光滑,对液态合金的流动阻力较小,同时,共晶成分合金的凝固温度最低,可获得较大的过热度,推迟了合金的凝固,故流动性最好;其它成分的合金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晶的,由于初生树枝状晶体与液体金属两相共存,粗糙的固液界面使合金的流动阻力加大,合金的流动性大大下降,合金的结晶温度区间越宽,流动性越差。 Fe-C合金的流动性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由图可见,亚共晶铸铁随含碳量增加,结晶温度区间减小,流动性逐渐提高,愈接近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愈好。 (2) 铸型及浇注条件 铸型的结构越复杂、导热性越好,合金的流动性就越差。提高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以及增大静压头的高度会使合金的流动性增加。浇注温度:铸钢1520~1620℃;铸铁1230~1450℃;铝合金680~780℃。 (二)影响熔融合金充型的条件 铸型的温度低、热容量大,充型能力下降;铸型的发气量大、排气能力较低时,会使合金的充型能力下降;浇注系统和铸件的结构越复杂,合金在充型时的阻力越大,充型能力下降;提高浇注速度、浇注温度和增加直浇道的高度会使合金的充型能力提高。 图1-2 螺旋型试样 合金种类 铸型种类 浇注温度/℃ 螺旋线长度/㎜ 铸铁 w C+Si =6.2% w C+Si =5.9% w C+Si =5.2% w C+Si =4.2% 砂型 砂型 砂型 砂型 1300 1300 1300 1300 1800 1300 1000 600 铸钢 w C =0.4% 铝硅合金(硅铝明) 镁合金(含Al和Zn) 锡青铜(w Sn ≈10%,w Zn ≈2%) 硅黄铜(w Si =1.5%~4.5%) 砂型 砂型 金属型(300℃) 砂型 砂型 砂型 1600 1640 680~720 700 1040 1100 100 200 700~800 400~600 420 1000 图1-3 Fe-C合金的流动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哈工大魏尊杰主编)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及方法 1.铸造用砂:掌握影响铸造用砂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石英砂的选用原则?特种铸造用砂种类,优缺点及使用领域。 (1)影响铸造用砂性能的影响因素 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石英含量高的原砂具有较高的耐火度,复用性好。 含泥量:对于用粘土作为粘结剂的型芯砂,导致铸型和砂芯的强度及耐火度下降。对于不用粘土作为粘结剂的型芯砂,原砂中的含泥量会降低其干强度和透气性。 颗粒组成:对型砂的强度、透气性以及铸型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耐火度高,则铸件表面质量好,清砂容易。 烧结点:对铸件的表面质量、型砂的复用性和铸件清理的难易程度的影响比耐火度更为显著。 (2)石英砂的选用原则 应根据合金种类、铸件的大小和结构、铸型的种类(湿型或干型)、粘结剂种类、造型方法(手工或机器)以及是否采用涂料等综合考虑。 硅砂中其他矿物都是有害杂质,在高温下都易形成低熔点化合物。硅砂越纯,熔点越高,复用性好但热膨胀大,抗夹砂能力小。 Si02含量较低的硅砂熔点低,复用性差,但热膨胀小,用于一般铸铁件,具有较好抗夹砂能力;铸钢件浇注温度高,型砂发气量大,要求型砂耐火度高,透气性好,故原砂中SiO2 含量应高;铜、铝铸件用砂一般要求颗粒细小,以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对SiO2含量要求并不高。 对于树脂砂、油砂、水玻璃砂,一般要求使用含泥量小的圆形原砂,以减少粘结剂的用量;对于酸硬化的树脂砂,还要控制原砂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氧化物的含量;采用涂料的铸型,可以采用一些颗粒大、质量差的原砂。 (3)特种铸造用砂种类,优缺点及使用领域 ①锆砂 锆砂虽仍属酸性耐火材料,但高温时对氧化铁的热化学稳定性高,而且基本上不被金属氧化物浸润。锆砂的热导率比硅砂大一倍,蓄热系数约为硅砂的1/3,故能使铸件冷却凝固较快并有良好的抗粘砂性能。做形状复杂的铸型时,可用它代替冷铁对铸件进行激冷,细化结晶组织。锆砂的热膨胀系数只有硅砂的三分之一,一般不会造成型腔表面起拱和夹砂。 锆砂具有一定放射性,使用中应采取保护措施;处理过程复杂、产量少。 锆砂可用做大型铸钢件或合金钢铸件的特殊型(芯)砂或涂料、涂膏。 ②镁砂 镁砂热膨胀率较硅砂小,没有因相变引起的体积突然膨胀;碱性材料,不与FeO或MnO等起反应。菱镁矿煅烧技术较复杂,由其煅烧而来的镁砂价格比硅砂贵6倍左右。 适用于高锰钢铸件、高熔点合金钢铸件以及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铸钢件的型、芯砂的

金属成形方法大全

金属成形方法大全 铸造 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通常称为金属液态成形或铸造。 工艺流程:液体金属→充型→凝固收缩→铸件 工艺特点: 1、可生产形状任意复杂的制件,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制件。 2、适应性强,合金种类不受限制,铸件大小几乎不受限制。 3、材料来源广,废品可重熔,设备投资低。 4、废品率高、表面质量较低、劳动条件差。 铸造分类: (1)砂型铸造(sand casting) 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

工艺流程: 技术特点: 1、适合于制成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毛坯; 2、适应性广,成本低; 3、对于某些塑性很差的材料,如铸铁等,砂型铸造是制造其零件或,毛坯的唯一的成形工艺。 应用:汽车的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等铸件 (2)熔模铸造(investmentcasting) 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常称为“失蜡铸造”。 工艺流程: 优点: 1、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高;

2、表面粗糙度高; 3、能够铸造外型复杂的铸件,且铸造的合金不受限制。 缺点:工序繁杂,费用较高 应用:适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或很难进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涡轮发动机的叶片等。 (3)压力铸造(die casting) 利用高压将金属液高速压入一精密金属模具型腔内,金属液在压力作用下冷却凝固而形成铸件。 工艺流程: 优点: 1、压铸时金属液体承受压力高,流速快 2、产品质量好,尺寸稳定,互换性好; 3、生产效率高,压铸模使用次数多; 4、适合大批大量生产,经济效益好。 缺点: 1、铸件容易产生细小的气孔和缩松。 2、压铸件塑性低,不宜在冲击载荷及有震动的情况下工作; 3、高熔点合金压铸时,铸型寿命低,影响压铸生产的扩大。 应用:压铸件最先应用在汽车工业和仪表工业,后来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如农业机械、机床工业、电子工业、国防工业、计算机、医疗器械、钟表、照相机和日用五金等多个行业。

液态金属成型

金属液态成型论文 作者:刘永星 摘要:金属液态成型又称为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充填到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即铸件的方法,它是成形毛坯或机器零件的重要方法之一。工程材料除切削加工以外有各种成型方法,包括金属液态成型、金属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成型、粉末冶金成型以及塑料、橡胶、陶瓷等非金属材料成型及复合材料成型等。材料成型技术主要讲述金属材料成型和非金属材料成型,现对金属液态成型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金属液态成型、成型方法、生产流程、成型原理、选择成型依据 一、金属液态成形 金属材料在液态下成形,具有很多优点:(1)最适合铸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复杂内腔的铸件。(2)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3)成本较低。但液态成形也有很多不足,如铸态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铸件内部常有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产生,导致铸件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低于塑形成行件;铸件涉及的工序很多,不易精确控制,铸件质量不稳定;由于目前仍以砂型铸造为主,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工作环境较差;大多数铸件只是毛坯件,需经过切削加工才能成为零件。砂型铸造是将熔融金属浇入砂质铸型中,待凝固冷却后,将铸型破坏,取出铸件的铸造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铸造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及各种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砂型铸造的工艺过

程称为造型。造型是砂型铸造最基本的工序,通常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两大类。手工造型时,填砂、紧实和起模都用手工和手动完成。其优点是操作灵活、适应性强、工艺装备简单、生产准备时间短。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铸件质量不易保证。故手工造型只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机器造型生产率很高,是手工造型的数十倍,制造出的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加工余量小,同时工人劳动条件大为改善。但机器造型需要造型机、模板以及特质砂箱等专用机器设备,一次性投资大,生产准备时间长,故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且以中、小型铸件为主。特种铸造包括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实型铸造、挤压铸造等。各种特种铸造方法均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一定的局限性,对铸件结构也各有各自的特殊要求。 二、金属液态成形方法 铸造工艺可分为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砂型铸造、压铸、熔模铸造和消失模铸造。铸造方法常用的是砂型铸造,其次是特种铸造方法,如: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石膏型铸造等。各种特种铸造方法均有其突出的特点和一定的局限性,对铸件结构也各有各自的特殊要求。 其中砂型铸造是一种以砂作为主要造型材料,制作铸型的传统铸造工艺。砂型一般采用重力铸造,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工艺。砂型铸造的适应性很广,小件、大件,简单件、复杂件,单件、大批量都可采用。砂型铸造用的模具,以前多用木材制

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形工艺(铸造)

第四章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形工艺 本章教学学时:4~6 本章学习指南: 本章的重点内容:铸造工艺基础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应掌握合金成分、工艺条件对液态合金充型能力、合金收缩性、吸气性等铸造性能的影响,以便能够分析不同合金获得优质铸件的难易程度,并分析应采取的工艺措施。 难点内容:有些防止铸件缺陷的工艺措施是相互矛盾的,如高温浇注有利于金属液充型,但易产生粘砂缺陷;铸件顺序凝固有利于补缩,但易产生热应力,等。因此,应要提醒学生综合考虑铸件合金、结构等因素,先解决主要矛盾,再采取措施解决其他问题。 本章的教学方式:讲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属铸造工艺简介 金属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熔炼成液态, 浇入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凝 后获得铸件的工艺过程。 根据造型材料不同,可将铸造方法分为 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类。砂型铸造是以型 砂作为主要造型材料的铸造方法;而特种铸 造是指砂型铸造以外的所有铸造方法的总 称。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 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等。 图4-1所示为砂型铸造工艺过程示意 图。 图4-1 砂型铸造基本工艺过程 第二节铸造工艺基础知识

合金在铸造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称为合金的铸造性能,如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偏析性(即铸件各部位的成分不均匀性)等。 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1.金属液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指金属液的流动能力。流动性越好的金属液,充型能力越强。流动性的好坏,通常用在特定情况下金属液浇注的螺旋形试样的长度来衡 量,如图4-2所示。 图4-2金属流动性试样图4-3 Fe-C合金流动性与含碳量关系1-试样;2-浇口;3-冒口;4-试样凸点 图4-3为铁-碳合金的流动性与成分的关系。 2.浇注条件 提高浇注温度,可使液态金属粘度下降,流速加快,还能使铸型温度升高,金属散热速度变慢,并能增加金属保持液态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但浇注温度过高,容易产生粘砂、缩孔、气孔、粗晶等缺陷。因此在保证金属液具有足够充型能力的前提下,浇注温度应尽量降低。 增加金属液的充型压力,如压铸、提高直浇道高度等,会使其流速加快,有利于充型能力的提高。 3.铸型特性 铸型结构和铸型材料均影响金属液的充型。为改善铸型的充填条件,在设计铸件时必须保证其壁厚(Wall Thickness)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壁厚”(如表4-1所示)。 表4-1 一般砂型铸造条件下,铸件的最小壁厚(mm)

第二章 金属液态成形

第二章金属液态成形 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入铸型,经冷却凝固、清理处理后得到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 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业之一,是人类掌握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铸造一般按造型方法分类: ?普通砂型铸造 ?湿砂型、干砂型、化学硬化砂型 ?特种铸造 ?以天然矿产砂石为造型原料:熔模铸造、壳型铸造、负压铸造、泥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以金属作为主要造型原料:金属型铸造、离心铸造、连铸、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等 第一节砂型铸造方法 砂型铸造采用耐火度高的硅砂、锆英砂等,配以型砂粘结剂和其他辅助材料混制成型砂,作为铸型材料。 可分作手工造型和机械造型两种。 砂型铸造基本概念 一、手工造型常用方法 ?整模造型 ?分模造型 ?挖砂造型 ?假箱造型 ?活块造型 ?刮板造型 ?三箱造型 ?地坑造型 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铸件,手工造型仍是重要的方法。手工造型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要求,不

要求很多工艺装备。对于单件生产的重型铸件,采用地坑造型法成本低,投产快。比较灵活、易行,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低。 二、机械造型 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中、小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高,投资大。 几种典型的机械造型 1.震压造型 ?空气震动,噪音大 ?适用于中小型铸件 2.微震压实造型 ?振动f=150~500Hz,A=25~80mm 微振f=400~3000Hz,A=5~10mm ?压实效果好、生产效率高 ?弹簧气动结构较复杂、噪声大 3.高压造型 ?整体预震和局部微震结合,效果好 ?结构复杂,适用于自动生产线 4.射砂造型 1)热芯盒射砂造型 ?含树脂型砂喷射和热固化 ?效率高、质量好 2)冷芯盒射砂造型 ?型砂喷射,气体硬化 ?质量好、生产灵活 5.射压造型 ?造型质量好 ?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率高 第二节特种铸造方法 一、熔模铸造 1.工艺步骤 ?制造压型 ?制造熔模 ?制造型壳 ?脱模、焙烧 ?浇注、清理

液态成形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液态成形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名词解释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和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均质形核: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均匀熔体中的形核过程 异质形核:在不均匀的熔体中依靠外来杂质或者型壁面提供的衬底进行形核的过程 异质形核速率的大小和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过冷度的大小,过冷度越大形核速率越快。二是和界面有关界面和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果夹杂物的基底和晶核润湿,那么形核速率大。 形核速率: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 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入铸型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或者铸锭的方法 复合材料: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复合组成一种多相固体 定向凝固:使金属或者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方法 溶质再分配系数:凝固过程当中,固相侧溶质质量分数和液相侧溶质质

量分数的比值 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叫做流动性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是指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完整轮廓清晰 的铸件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本身的因素包括金属的密度、金属的比热容、金属的结晶潜热、金属的粘度、金属的表面张力、金属的热导率金属的结晶特点。(2)铸型方面的因素包括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温度、铸型的密度、铸型的比热容、铸型的涂料层、铸型的透气性和发气性、铸件的折算厚度(3)浇注方面的因素包括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液态金属的静压头、浇注系统中的压头总损失和 影响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因素: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冷却速度是影响凝固过程的主要工艺因素液态合金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冶金处理 (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微合金化)等对液态金属的凝固也有重要影 响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当中的液体流动主要包括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密度差和凝固收缩引起的流动,由密度差引起的对流成为浮力流。凝固过程中由传热。传质和溶质再分配引起液态合金密度的不均匀,密度小的液相上浮,密度大的下沉,称为双扩散对流,凝固以及收缩引起的对流主要主要产生在枝晶之间,强迫对流是由液体受到各种方式的驱动力产生的对流,例如压力头。机械搅动、铸型震动、外加磁场。 铸件的凝固方式:层状凝固方式(动态凝固曲线之间的距离很小的时

金属液态成型加工工艺

第一篇:金属液态成型加工工艺 第一篇:金属液态成型加工工艺第一章液态成型理论基础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金属的凝固过程是一个结晶过程,包括形核和晶体长大两个基本过程。凝固组 织对铸件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小均匀,铸件的强度、硬度 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铸件的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流动性最好) 2)糊状凝 固3)中间凝固, 影响凝固方式的因素: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2)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 凝 固区宽度?) 二、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 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称铸造性能,具体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偏析 等。充型能力: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的铸件的能力。流动性越好,充 型能力越强。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1)合金成分2)合金种类3)浇注条件4)铸型的填充条件 铸型的填充条件包括:(1)铸型的蓄热能力(蓄热系数)(2)铸型形状(3)铸型温度(4) 铸型中气体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和充型能力合金成分越远离共晶成分,结晶 温度范围越宽,流动性越差。三、合金的收缩 1)液态收缩:液面下降 2)凝固收缩: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根本原因 3)固态收缩:铸件的外形尺寸减小;用线收缩率:产生铸造应力,变形、裂纹等的原因叙述缩孔的形成,缩松的形成,(书上有)

4)缩孔和缩松的防止其产生使铸件的机械性能下降,甚至渗漏 2缩松的防止1缩孔的防止: ?加压补缩 ?采用顺序凝固原则使铸件在压力下凝固,可显著减少经冒口充型、向冒口和内浇道方向凝固、最终将缩孔转移到冒缩口中、可获得致密的铸件,但使铸件各部分 ?再热节处安放冷铁活在局部砂温差大,易产生内应力。冒口增加成本型表面涂敷激冷涂料,加大冷却速用于收缩大,凝固温度范围窄的合金度。 ?合理确定浇注系统和浇注工艺 ?加大结晶压力,破坏树枝状晶浇注系统的位置影响铸型的温度分布,体,减少其对金属液流动的阻力进而影响其凝固顺序 ?合理应用冒口、冷铁、补贴,目的为使铸件顺序凝固 3铸造应力 铸造应力有热应力、收缩应力和相变应力。热应力产生原因: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温差造成不均匀收缩而引起的铸造应力 哪个部分的热应力拉应力,哪个部分的热应力是拉应力,(分析书10页图1-10) 减少和消除热应力的方法: 1)合理设计铸件的结构2)采取同时凝固的工艺3)合理选用金属4)减少收缩应力5)对铸件进行时效热处理 铸件裂纹 有热裂和冷裂(弹性状态和塑性状态) ?防止裂纹的措施 ? 减少和消除应力 ?控制 S、P 含量 四. 合金的吸气性 有三种类型的气孔:1. 侵入气孔2. 析出气孔3.反应气孔五、铸件的质量与检验 铸件质量:铸件本身能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使用质量

第一篇:金属液态成型加工工艺

第一篇:金属液态成型加工工艺 第一章液态成型理论基础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二、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 三、合金的收缩 1)液态收缩:液面下降 2)凝固收缩: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根本原因 3)固态收缩:铸件的外形尺寸减小;用线收缩率:产生铸造应力,变形、裂纹等的原因 叙述缩孔的形成?缩松的形成?(书上有) 3铸造应力 铸造应力有热应力、收缩应力和相变应力。热应力产生原因: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不同部位由于温差造成不均匀收缩而引起的铸造应力 哪个部分的热应力拉应力?哪个部分的热应力是拉应力?(分析书10页图1-10) 减少和消除热应力的方法: 1)合理设计铸件的结构2)采取同时凝固的工艺3)合理选用金属4)减少收缩应力5)对铸件进行时效热处理 铸件裂纹 4)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其产生使铸件的机械性能下降,甚至渗漏 1缩孔的防止: ①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经冒口充型、向冒口和内浇道方向凝固、最终将缩孔转移到冒口中、可获得致密的铸件,但使铸件各部分 温差大,易产生内应力。冒口增加成本 用于收缩大,凝固温度范围窄的合金 ②合理确定浇注系统和浇注工艺 浇注系统的位置影响铸型的温度分布, 进而影响其凝固顺序 ③合理应用冒口、冷铁、补贴,目的为使铸件顺序凝固 2缩松的防止 ①加压补缩 使铸件在压力下凝固,可显著减少缩 ②再热节处安放冷铁活在局部砂型表面涂敷激冷涂料,加大冷却速度。 ③加大结晶压力,破坏树枝状晶体,减少其对金属液流动的阻力 金属的凝固过程是一个结晶过程,包括形核和晶体长大两个基本过程。凝固组织对铸件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小均匀,铸件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 铸件的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流动性最好) 2)糊状凝固3)中间凝固, 影响凝固方式的因素: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2)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 凝固区宽度↓) 液态金属的工艺性能称铸造性能,具体包括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偏析等。 充型能力: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的铸件的能力。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强。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1)合金成分2)合金种类3)浇注条件4)铸型的填充条件 铸型的填充条件包括:(1)铸型的蓄热能力(蓄热系数)(2)铸型形状(3)铸型温度(4)铸型中气体 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和充型能力 合金成分越远离共晶成分,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流动性越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