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学习中心:郑州学习中心

学号: 056F29143016

姓名:赵书堂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指导教师:何壮

2016 年 8 月 29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赵书堂学号:056F29143016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赵书堂学号:056F29143016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2016年8月29日

摘要

为了使内蒙古长山壕金矿更好的进行开采工作,本文就以往勘探成果的前提下,对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为四部分进行了研究,在该研究中可以发现:长山壕金矿床比鲁特组中,变质岩较多,由于这两种岩石直接与成金作用有关,因此,金元素主要存在该地层中;该矿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中远古时期、新远古时期与二叠纪时期,中远古时期形成了白云鄂博群,新远古时期与二叠纪时期形成了比鲁特组,是长山壕金矿床的主要形成时期;该矿床的东部,主要以比鲁特组为主,金含量相对较高,西部以尖山组与哈拉霍疙特组为主,含金量较低;根据该矿区的铷、锶等元素推算,该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大约为290.8±2.8Ma。通过本文对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的研究和分析,将为日后矿区内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性支持,为该矿区的合理开发提供保障。

关键词: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目录

引言 (1)

一、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简介 (2)

二、矿床地质特征 (3)

(一)地层 (3)

(二)构造 (3)

(三)侵入岩 (4)

(四)变质岩 (4)

(五)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5)

三、矿体地质特征 (6)

(一)矿石特征 (6)

(二)含矿侵入岩脉群岩石学特征 (6)

1、岩体产状 (6)

2、岩相学特征 (7)

(三)地球化学特征 (7)

1、主量元素特征 (7)

2、微量元素特征 (7)

3、稀土元素特征 (8)

(四)同位素特征 (8)

三、矿床成因分析 (9)

(一)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构造演化 (9)

(二)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9)

1、岩浆活动 (9)

2、成矿作用 (9)

四、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矿产材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很久之前,我国就对金进行了利用,如古代中的饰品与一些钱币的铸造,而由于其存在的含量较少,具有非常珍贵的特点,因此,被誉为五金之首(金、银、铜、铁、锡),称其为“金属之王”,矿产资源中,具有无法比拟的地位。而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作为我国当前阶段主要的产矿基地,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对其进行了勘探工作,根据勘探的结果编制出了相应的地质图,为之后的勘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对其探勘工作也不断地进行,勘探成果也再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的成果相对而言还比较落后,到当前阶段为止,矿床的形成原因还没有相对完善的研究成果。因此,对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研对该金矿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简介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是我国当前重要的金矿之一,其位于我国内蒙古的中部,属于乌拉特中旗的范围内(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1°58?),其北部与外蒙古国接壤,交通非常的方便,矿区的具体坐标为东经109°11'00"~109°17'00",北纬41°38'00"~41°41'00"。当前阶段为止,内蒙古长山壕金矿探明的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其中,矿石量达到了28000余万吨,金储量190吨以上;而且低品位矿体中,矿石的储存量也达到了6800余万吨,占该金矿矿石总量24.26%,同时,金的含量30吨以上,占据总金储量的15.79%。当前阶段探明的矿石中,大部分矿石中的金含量相对较低,使其具有规模大、低品位与易冶炼的特点。而随着该金矿的开采,不断的向着矿体深处前进,金矿品位逐渐的升高,其更深处还应该有大量未探明的高品位金矿存在。

该矿区地形为丘陵地形,起伏不是很大,较为平缓,其高度1550~1750m之间,总体上由东向西逐渐的降低。该区域中,大部分的岩石都是裸露地表的表面,不利于植被的成长。而且其位于欧亚大陆的内部,距离海洋较远,并且干旱情况较为严重,年降水量为233.7mm,而蒸发量却达到了2646.2mm,同时,冬季非常的寒冷,最低温度可以达到-32℃以下,夏季又非常的炎热,最高温度可能接近40℃,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

二、矿床地质特征

(一)地层

该矿区地层主要有: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哈拉霍疙特组,比鲁特组。白云鄂博群尖山组是通过火山喷发,经过常年积累而形成的,除了矿区的东部,其他区域都有出露。而且,其内部,还存在着碳酸盐岩,从其内部结构上来看,该类地层的最下层中存在着海侵层序,这一层结构存在的时间较长,类地层的最上层,存在着海退层序,形成的时间较短,通过这两个层序,将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以沉积旋回的方式体现出来。其与周围的各种地层类型均为不整合接触;哈拉霍疙特组是通过大陆架相沉积形成的,与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地层的接触界限非常的明显,该矿区的南北两侧均能发现;比鲁特组地层是通过大陆斜坡或半深海相沉积而形成的,主要该矿区的中部出露,由粗砂岩、玄武岩等多种原始岩石构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质活动的不断进行,就其中增加了变质砂岩等新种类的岩石。该矿区中,含矿层分布在比鲁特组中。地层图如图1所示。

图1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矿区地层图

(二)构造

该矿区的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为一轴向呈北东东向展布的

浩尧尔忽洞向斜,形状为椭圆形,呈现出较为紧密的褶皱形态,整个轴长为12500m,轴宽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不同的宽度,最宽可以达到2000m。而且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走向,走向总体近东西向,东段为北东走向。向斜核部就为比鲁特岩组,内侧为哈拉霍挖特岩组,外侧为尖山岩组,并且两侧地形之间,产状较为陡峭。而其受到一些地质活动的影响下,还会使一些褶皱区域出现较轻的倒转;断裂构造中,根据产状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加压挤压破碎带与平移断层,前者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北部逆冲断层的影响,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不同的走向,该断裂带的东部,其走向为北东向,中部的走向为东西向,西部的走向为西向,其长度为4.5km,宽度为200m。而每个小的破碎带中,宽度差距的较为明显,其中最窄的只有0.2m,而最宽的可以达到11m,其两侧的岩石片中,均以理化发育的方式存在。平移断层中,是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活动不断的进行,使该部位出现应力的叠加,从而形成了该种断层结构,因此,该断层的多期性与连续性较为明显。

(三)侵入岩

该地区侵入岩主要有:早古生代形成的侵入岩,晚古生代时期形成的侵入岩,以及中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形成的侵入岩,早古生代形成的侵入岩中岩浆的活动非常频繁,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如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等,有些岩石与金矿化带的距离较短,只有数百米,有些岩石与金矿化带距离较长,可达几公里,对侵入岩进行研究发现,其内部金的含量非常稀少。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南、北两部,侵入岩的产出规模不等,南部产出的较多,而北部产出的较少。

金矿化带与非矿化带相比,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其内部就会出露出一些岩脉,这些岩脉中,存在着很多类型的岩石,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种岩石,分别为辉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岩与伟晶岩,岩脉侵位的过程中,就是按照辉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岩与伟晶岩的顺序来进行的。而这些岩脉当中,煌斑岩往往与金矿的分布有很大联系。岩脉当中,通常的情况下是金的含量非常稀少,但岩脉出露的位置,特别是煌斑岩脉较多的部位,金的含量往往较高。根据金矿化带内部构造的不同,就会推断出含金量较高的部位煌斑岩的数量较多,而含金量低的部位煌斑岩的数量则较少。

(四)变质岩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变质岩主要有:板岩、千枚岩与角砾岩。板岩原岩可能为泥制岩石,也可以是粉砂质岩石。板岩的颜色为黑色或灰色,其内部结构为隐晶质,呈现致密状。将其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呈现出变余泥质结构。其形成的后期中,由于外

部作用力的影响下,还会使其形成一些节理,节理中,存在着一些石英细脉;千枚岩原岩与板岩基本相同,颜色一般为灰绿色,或者是黄褐色,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其内部是由很多细小的晶体组成,呈现鳞片变晶结构。并且,其内部也存在着片理,片理中不仅有石英,而且还有金属硫化物的存在;角砾岩主要存在断裂构造中,分布破碎带的内部和四周,具有非常明显的破碎特征,通常情况下,角砾成分分布其上下两侧,岩石颗粒之间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引大部分为硅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为碳酸盐类。

(五)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处于高勒图断裂带,属于地球化学异常区。矿区金背景值为1.86×10-9k,地壳中金的克拉克值为4×10-9k,是该地区的2.1倍,但是,该地区金含量的均方差为62.96%,这种情况就表示,该区域中,金元素出现了严重的分散与迁移现象,使该地区的出现分布不均的现象,很容易在比鲁特组形成金矿。并且各地质背景中,以地层的金含量最高,侵入岩金含量最低。

比鲁特组中,不同岩层的矿石具有不同的金背景,其中一、二岩层较高,变异系数较大,地层当中,会出现异常规模大的现象,并且异常的范围较广,富集部位非常的明显,最大值为15×10-6g/m3,这就表明,该地区的地层中,金富集作用非常的强烈,是金矿中有效的含金层。该地层中,三、四岩层中的金背景最高,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其自身的变异系数,还是标准差都非常的大,这就说明,这一岩层也出现了分散与迁移的现象,但是异常的范围不是很大,异常现象不是很明显,只是一部分地段出现异常现象,其峰值为0.91×10-6g/m3。不能满足矿体边界品位的要求,因此,就说明这一岩层的富集程度较低,富集的范围较小,只有一小部分出现了金矿化的现象。

三、矿体地质特征

长山壕金矿中,其整体呈东西-北东走向,其中以一条北东向的压扭性断裂构造为界限,将其分成两个矿带,两者共同组成了整个金矿区,呈北东向展布,其整体的长度为4500m,矿体中最窄的不到20m,最宽的可以达到200m。整个矿区中,东矿带具有的矿体数量较多,共有46个,占据矿产总量的86.11%,其中,E2号矿体储量最多,占整个矿区矿产资源的55%;西矿带矿体较少,只有20个,出矿量占总量的13.89%。矿体的分布上来看,东矿带是以平行顺序而排列的,每两个矿体之间的距离10~20m之间;西矿带的矿体以雁行状排列的,不同矿体之间的距离与东矿带基本相差不多。整个矿区中,最长的矿体长度为1644m,最短矿体的长度为50m,平均长度为303m。东矿带中,大部分矿体倾角75°~85°范围内,很少的部位内,几乎处于直立的状态。该区域的矿体中,平均品位为0.82×10-6g/m3;西矿带中,矿体倾角75°~85°之间,平均品位为0.83×10-6g/m3。

(一)矿石特征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富矿矿石类型主要有:石英细脉矿与混合型脉矿。石英细脉型中,主要岩石为石英,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产于于岩石的劈理、片理面内。这类矿石在整个矿区中占有3~5%,其颜色为灰色,根据矿石种类与形状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细脉、网脉状等;混合型脉矿中,岩石组合为板岩、片岩等,通常呈现灰黑色,通常为片状构造与千枚状构造,主要由黄铁矿、磁黄铁矿构成,并伴随少量的黄铜矿,这类矿石整个矿区中约占0.5~3%。而且,根据矿石的氧化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氧化矿石与原生矿石,氧化矿石与氧气接触的较为频繁,因此,大多数存在于矿体顶部(???),存在的厚度为20~70m之间,主要包括了铜蓝、针铁矿等;而原生矿主要存在矿体的深处,以黄铜矿、辰砂等形式体现出来。两种矿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原生矿含金量的0.85×10-6g/m3远远地高于氧化矿含金量的0.68×10-6g/m3。

(二)含矿侵入岩脉群岩石学特征

1、岩体产状

矿区金矿化带存在不同类型的岩脉,与劈理产状相类似,矿区金矿化带内的岩脉分布主要按照辉绿岩脉、煌斑岩脉、闪长岩脉、花岗岩斑脉以及伟晶岩脉的侵位顺序进行排列。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特殊的地质面貌,花岗斑岩的产状上形成了特殊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岩脉侵入到当地的矿区金矿化带的面积大约为百分之二十,长度都五十米以

上,且基本为东西走向分布,形成特殊的地质分布带,大多数的地质岩脉通常集中底部,构成整个岩脉的底板。并且在矿区的北部,侵入岩与金矿化带的距离不等,短至数十米,长达数公里,并未发现金矿化

2、岩相学特征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地质类型主要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以及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斑晶主要为斜长石,一般呈它型。斑晶的含量10%以下,呈现杂乱分布的状态。二长花岗斑岩基本结构为一般典型的花岗结构,具有聚片双晶的特性,斑晶含量10~20%,是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的主要构成岩石之一。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构为一般花岗结构,具有发育环带的特征,石英分布较为广泛,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中的黑云母花岗岩存在轻微的蚀变情况,导致其组成成份中,斜长石占据矿石总量的40%左右,且能少量产出多种副矿物,其中以磷灰石为主。

(三)地球化学特征

1、主量元素特征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岩石中分布,由于花岗斑岩分布最为广泛,黑云母花岗岩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中存在特殊的蚀化情况,因此,对地球化学特征中的主量元素特征研究时,主要采用了花岗斑岩以及黑云母花岗岩,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器,测量出花岗斑岩中的二氧化硅平均含量为74.62%,氧化钾含量变化范围为4.07~4.79%,平均值为4.21%,数据显示花岗斑岩硅的含量较高,且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中花岗斑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异演化过程。对黑云母花岗岩进行测量时,利用先进的荧光光谱仪器,测量出黑云母花岗岩二氧化硅含量为74.18%,二氧化硅与氧化钾变化范围为7.54~7.95%,平均变化范围为7.69%,碱度律变化范围为3.01~3.78,平均值为3.64,说明黑云母花岗岩富含硅和碱。

2、微量元素特征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中存在着多种微量元素,在闪长玢岩中,相对原始地幔值而言,微量元素的含量往往较高,其中,铷与锶的比值为0.346~0.366t/T,钡的含量为750×10-6~779×10-6g/m3,锶的含量为516×10-6~561×10-6g/m3,两者的含量均高于400×10-6g/m3,镱的含量为2.08×10-6~2.23×10-6g/m3,其与锶的比值为25.8~26.09t/T。所有的微量元素中,铯、铷、钡、铀、钾等为亲石元素,铊、钕等为亏损高场强元素;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闪长岩中,相对原始地幔值而言,微量元素的含量往往较高,其中,铷与锶的比值为0.087-0.213t/T,钡的含量为419×10-6~644×10-6g/m3,锶的含量为488×10-6~645×10-6g/m3,两者的含量均高于400×10-6g/m3,镱的含量为1.79×10-6~

1.91×10-6g/m3,其与锶的比值为28.54~35.64t/T.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上,显示为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3、稀土元素特征

本次研究中通过花岗斑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反应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中的稀土元素特征,花岗斑岩的稀土含量较低,∑REE含量为99.04×10-6~100.30×10-6ng/g.LREE与HREE 的比值为11.47~12.51t/T,说明轻稀土分异较大,轻稀土富集。黑云母花岗岩的稀土含量同样较低,∑LREE含量范围为95.74×10-6~142.49×10-6ng/g,,∑LREE与HREE的比值为6.57~17.84t/T,说明轻稀土富集,研究表明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区域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较少,轻稀土富集较大,一些成岩母浆中存在部分稀土元素,矿石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

(四)同位素特征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的岩石中,主要同位素元素有铷、锶、钐、钕四种,其中,前两种同位素的含量差别不是很多,铷的含量179×10-6-185×10-6g/m3范围内,锶的含量为581×10-6~588×10-6g/m3,不同同位素之间具有不同的比值,如铷87与锶86同位素之间的比值为0.89~0.9093t/T,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根据锆石LA-ICP-MS U-Pb年龄值进行计算,推测出锶同位素比值,其范围为0.71253~0.71310t/T,大于标准值的0.707t/T,结合前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就可以说明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岩石来自富集地幔区域;而后两种元素中,钐的含量为5.17×10-6~5.24×10-6g/m3,钕的含量为29.1×10-6~29.5×10-6g/m3,两者含量的差距不是很大。钐147与钕144之间的比值为0.1777~0.17864t/T,而地壳当中,这两种元素的比值为0.17~0.21t/T,这就说明了岩浆演化的阶段中,没有发生较为明显的分异作用。推测出εNd(287Ma)的变化情况为-12.4~-15.0,根据锆石LA-ICP-MS U-Pb计算方式,可以得出花岗岩的年龄值为290.8±2.8Ma。

三、矿床成因分析

(一)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构造演化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构造演化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中远古时期与新远古时期。中元古时期是形成克拉通的过程中,使大陆边缘出现了陆内裂陷,逐渐形成白云鄂博群,导致滨海相到浅海相中的碎屑岩沉积,与此同时,该区域的碱性玄武岩出现喷射的现象,形成了洪积扇、浊积岩等形式的沉积结构。从总体上来看,其就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新元古时期中,盆地边界活动越加频繁,使盆地继续的张陷,导致该盆地慢慢的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区域中出现了半深水沉积,或者是深水沉积现象,同时火成岩的作用下,使该区域形成了比鲁特组。

(二)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1、岩浆活动

华北克拉通北边的地区,一直进行着岩浆活动,而二叠纪时期,活动得更加剧烈,因此,形成岩浆岩的过程中,就将岩浆岩带到了更远的地区,使其分布的范围更广,其中包括了岩石类型也有很多,如辉长岩、辉绿岩等。同时,对花岗岩铀-铅定年时还可以发现,花岗岩形成于249~291Ma,这一时期当中,板底垫托作用开始出现,对华北克拉通被沉积岩层不整合覆盖的结晶变质岩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逐渐的出现熔融现象。之后,二叠世中晚期,随着岩浆侵入活动的不断进行,岩浆岩逐渐的被带到了更加广泛的范围内,经过长时间的岩浆活动后,最终形成了长山壕金矿床。

2、成矿作用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形成的过程中,根据成矿作用的不同,主要有两个成矿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裂陷盆地不断地扩张过程中,就会将其周围的有机物进行还原,而这些有机物具有非常强的吸附能力,就会将其周围的金等元素进行吸附,使成矿物质集中到一起,经过沉淀的作用,最终慢慢形成了最初级的金矿石;第二个阶段是裂陷的过程中,一些地段就会出现海相火山喷发的动作,这种动作下,就会使成矿物质产生移动,将其带到海底,从而形成了沉积岩,使该地区出现了矿胚。而对含金矿石进行同位素检测时就可以发现,距离现今246~256Ma的海西晚期,与成矿作用有直接的联系,这一时期内,海西期构造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从而引发出了热液活动,经过长时间的热液活动,逐渐的形成了金矿床的主体。

综上所述,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形成的过程中,初始阶段为中元古代,该地区出现了构造演化的现象,之后受到海西期岩浆活动的影响,使尚未结晶的部分液体从已结晶

的粥状物中挤出来,而使其富集成矿床,最后在成矿的作用下,使壳幔中的金元素活动剧烈,逐渐的出现了金矿化作用。

四、结论

(1)长山壕金矿位于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中,由于其侵入岩中,因此金的储存量较低,侵入岩中几乎没有金元素的存在。

(2)在对矿体地质与矿石特征进行研究时,发现比鲁特组区域的含金量相对较高,金矿化现象明显,在该矿床的东西两部分中,东部比鲁特组的含金量较高明显高于西部比鲁特组。

(3)通过对矿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花岗岩的年龄值为290.8±2.8Ma,因此可以推算出此金矿床是于早二叠纪由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所共同形成的。

(4)长山壕金矿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原因为:远古时期的构造演化、二叠纪时期的岩浆活动以及海西晚期的成矿作用。

(5)通过上述成矿原因分可以发现,长山壕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金矿床。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武广,王国瑞,刘军等.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J].矿床地质,2014,09(06):1127.

[2]钟日晨,李文博,霍红亮.内蒙古霍各乞Cu-Pb-Zn矿床~(39)Ar/~(40)Ar年代学研究:元古代预富集叠加印支期变质热液矿化实例[J].岩石学报,2015,08(06):1735. [3]张雪旎,王佳新,张赋.内蒙古巴彦哈尔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地质与资源,2015,04(03):179.

[4]密文天,辛杰,席忠等.内蒙古商都项家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黄金,2015,09(11):7.

[5]曹毅,聂凤军,肖伟等,王丰翔.初论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的成矿时限[J].岩石学报,2014,02(07):2092.

[6]徐发,张宝印,徐占亮等.内蒙古索虎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与找矿标志[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06(14):55.

[7]赵百胜,刘家军,王建平等.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J].现代地质,2011,08(06):1077.

[8]肖伟,聂凤军,刘翼飞等.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2,01(02):535.

[9]李凤仁,张赋.内蒙古四子王旗夏尔楚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地质与资源,2012,07(04):350.

[10]葛良胜,张文钊,卿敏等.内蒙古毕力赫与侵入体有关的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12,06(05):1.

[11]毛景文,周振华,丰成友等.初论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背景[J].中国地质,2012,11(06):1437.

[12]王文旭,宋建中,曹晓盛等.内蒙古蓬勃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世界地质,2013,09(01):35.

[13]吴兆剑,韩效忠,祁才吉等.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金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类型[J].黄金,2013,08(05):11.

[14]聂凤军,江思宏,侯万荣等.内蒙古中西部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过程[J].矿床地质,2010,05(01):58.

[15]侯万荣,聂凤军,徐斌等.内蒙古中西部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J].地质与勘探,2010,12(05):751.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荡,起伏和缓,多宽广盆地。从飞机上俯视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草原辽阔,为中国重要牧区。西部沙漠分布广。 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是中国天然牧场和沙漠分布地区之一。 内蒙古高原气候十分干燥,沙漠分布面积要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37.8%。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等。 中文名称: 内蒙古高原 所属地区: 内蒙古 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以西,阴山及北山以北 面积: 34万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 1000米 矿产资源: 煤、铁、铌、稀土矿 中药材: 甘草、黄芪、黄芩、赤芍、麻黄 畜牧业: 三河马、三河牛和内蒙古绵羊 目录 地理位置 高原概况 地理特征 高原气候 高原范围 高原地貌 高原资源 高原简介 战国时代的游牧民族 概况 林胡和楼烦 东胡 匈奴 南缘地带华夏族 概况 燕国经略 赵国统治 秦国管辖 草原文化内涵和特点 概述 多民族文化集合体

有区域文化成分 文化影响 北方游牧文化影响 北方各民族贡献 地理位置 高原概况 地理特征 高原气候 高原范围 高原地貌 高原资源 高原简介 战国时代的游牧民族 概况 林胡和楼烦 东胡 匈奴 南缘地带华夏族 概况 燕国经略 赵国统治 秦国管辖 草原文化内涵和特点 概述 多民族文化集合体 有区域文化成分 文化影响 北方游牧文化影响 北方各民族贡献 展开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内蒙古高原在地图上的位置 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呼伦贝尔市西部,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的北部。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 编辑本段高原概况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00.9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芦大超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金矿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获取的矿产资源,其开采的整体质量和实际使用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我国金矿资源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实际金矿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直接导致金矿开采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从根本上提升金矿开采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金矿矿床成因,望对我国未来金矿开采作业提供相应借鉴。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作为我国矿产资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整体挖掘开采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金矿资源主要指具有一定含金量的矿石,可以用于工业当中,经过冶炼提成,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金矿开采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原因掌握的不够深入。 1 金矿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1.1 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 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形成富集金矿体。 1.3 矿石构造及结构 原生矿石较常见的构造类型为脉状构造以及网脉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矿物例如黄铁矿、石英等一般为脉状构造,热液阶段形成的黄铁矿胶状构造也是较为普遍的。条带构造多见于围岩裂隙,条带构造矿物一般有黄铁矿以及石英。角砾状构造是热液早阶段或主阶段形成矿物收到外力作用发生断裂,并充填在断裂破碎带中形成的。原生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包含结构以及纤维状结构四种,其中粒状结构又可以分为自形结构和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是在矿石形成的热液蚀变期形成的,交代结构形成晚期,交代结构裂缝充填交代,形成早期石英,常见的交代结构矿石为交代黄铁矿。纤维结构出现在白铁矿中,结构分布无定向性,较为罕见。原生黄铁矿矿石结构为稀疏侵染或分散侵染,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石形成后期的黄铁矿多为自形晶粒状结构。石英矿石结构一般为它形晶粒状结构,石英颗粒较大时为半自形晶粒结构。氧化矿石的矿石结构包括填隙结构、假象结构、泥质结构以及隐晶质结构等,原生矿石在酸性环境中,经过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形成填隙结构,褐铁矿填隙结构形态为脉状或斑块状;隐晶质结构矿石是原生矿石酸性环境中逐渐发生变化,易溶于酸性溶液的不稳定矿物流失,留下的稳定矿物逐渐形成隐晶质矿石;假象结构矿石是在热液阶段或矿石表面氧化结算,黄铁矿与锑的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矿石中既存在氧化后的晶体结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原生矿石结构。泥质结构是原生矿石中易溶于酸性溶液的物质在酸性溶液的淋滤作用下流失,留下的铁泥质或隐晶硅质以泥质填充物的形式在角砾间填充并沿着矿石裂缝方向分布。 2 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2.1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 金矿矿床形成的作用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地层等几种形式,地层主要是发生地层作用产生一定的物质,以矿体为基础,将岩浆填充在构造带当中,随时岩浆的移动,在岩石内部产生矿体,同时岩浆活动也为金矿的成矿提供了物质条件。岩性则是指岩石的特性,例如粉碎岩与角砾岩等,具有大量的裂缝与断层,为岩浆活动提供了基础。 2.2 金矿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 金矿矿床是由金矿形成的,含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两大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是同位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它的特征可以分为地幔硫、地层硫、混合硫三种,其中地幔硫是硅镁层的同位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地层硫则是经过岩浆作用在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地表层下降,在这其中又由于地层种类的丰富多样,地层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因此地层硫也随着地层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种形态,结构繁多。同时,微量元素也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金矿矿石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微量元素的种类与特征,这样就可以得出金矿成型的原因。金矿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微量元素在碱性物质下就会发生变化,以易溶结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之中。 2.3 金矿成矿的条件 金矿成矿的条件一般包括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气温的高低、气压的大小、附着物的特征特性、盐含量以及密度的大小等都是金矿矿石成矿的条件。矿体包裹体可以按照岩石形成的原因分为原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三种形式,原生包裹体通常是排列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形式,少数包裹体则是分散的形式。同时在成矿形成的因素当中,时间是必不可少的,金矿矿石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来发生

写作复杂性的特征及其成因

写作复杂性的特征及其成因 写作复杂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可变性、可控性、可量化性和跨学科性;产生写作复杂性的成因主要是:客体复杂性、主体复杂性、载体复杂性和受体复杂性。 标签:写作复杂性;特征;成因 由于写作在语言、社会、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写作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包括:(1)写作过程研究,如写作心理学、写作模型、写作元认知;(2)写作作品研究,如文本分析、错误分析与对比分析、对比修辞学研究;(3)写作背景研究,如社会构建、个体知识、动机、需求分析;(4)写作教学研究等。然而,写作复杂性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明确写作复杂性本身,才能对写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更有针对性地将其与写作教学、写作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相结合。本文将从写作复杂性现有相关研究入手,探讨写作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一、写作复杂性相关研究 写作复杂性首先体现在书面语复杂性上。从词汇密度方面来看,书面语比口语复杂;从语法复杂性的角度来看,口语比书面语复杂,因为决定复杂性的关键变量并非“书面”或“口头”,而是“意识”。语篇越自然,越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控制,就越可以组成错综复杂的语法形式。[1]书面语以名词词组的复杂性为特征,限定性从句则更多地出现在口语交流中。书面语复杂性源于其多义性,因为名词性结构不能像小句结构那样清楚地表达语义关系。书面语中常常存在语法隐喻,隐喻式中高度压缩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密度增加了语篇的复杂性。 学术论文写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书面语,具有特定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学术论文比口头语言(1)结构更加复杂,因为句子更长、从句更多;(2)表达意思更加明确,因为学术论文具有“非语境”特征,其假设及逻辑关系都明确地编码于文本之中,不依赖情境语境。然而,学术论文更多地使用名词而非动词,学术写作以名词短语的修饰语为特征,所以结构更加紧凑;紧凑结构的语法成分的意义关系并不明确,所以表达的意思也没有详尽结构清晰;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从中提取大量有效信息,而对于新手来说却相当困难。[2]除此之外,不少学者就写作复杂性本身展开了定量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探析写作复杂性的特点及成因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写作复杂性的特征 基于写作复杂性的相关研究,笔者归纳了写作复杂性的四个基本特征:可变性、可控性、可量化性和跨学科性。 1、可变性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 平原名称和特点以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称和特点以及山脉走向七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称和特点以及山脉走向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称和特点以及山脉走向 四大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 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

多。 山脉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 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是世界最高峰。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金矿矿产地质复杂,要充分挖掘矿产并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必须详细勘探矿产的分布特征,明确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论文论述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并对金矿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 标签: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金矿矿产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是在大量地质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结合地质勘探资料对金矿矿床的地址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矿体特征、矿石结构与构造、成矿物质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是矿体分析与挖掘的重要依据。 1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1.1矿体特征 金矿矿体特征主要是由地层特点、构造以及岩浆活动决定的,一般矿体主要集中在构造破碎带中,金矿矿体与矿体周期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讲,矿体平面为弧形分布,剖面较规则;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1.2矿石特征 矿床矿石具有多种类型,常见的矿石类型有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主要分布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数量少,较为罕见;褐铁矿-锡石是氧化型带矿石,主要成分包括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主要分布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矿石特征为云英岩与黄铁矿的混合矿物,一般由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是最为常见的矿石类型;萤石-石英-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 由于矿石的形成环境复杂,形成条件的差异造成矿石结构以及构造的不同,按照此类依据,矿石可以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侵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原生矿石中,黄铁矿和辉锑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中金的含量是由黄铁矿晶的形成决定的,五角十二晶体含金量最高、立方体晶体含金量最低,一般黄铁矿中金的含量与砷的含量呈正比。原生矿石发生氧化现象并在热液渗流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氧化矿石,氧化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后期,载金矿物多为褐铁矿和粘土矿物,这是由于褐铁矿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原生矿石中的金并

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金川铜镍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本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各类矿石中伴生元素含量进行初步定量,结合各类金属矿物的产出特征及形态,讨论并分析了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发现金川铜镍矿体是在大陆裂谷发展前期拉张环境中成岩成矿,并随龙首山推覆构造转移到现今位置,并且发现深部熔离贯入作用是主要成矿机制,含矿岩浆的有序侵位显示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停歇过程曾发生熔离分异,形成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分层结构,而且小岩体成大矿,剩余的含矿岩浆多次贯入同一空间成岩、成矿,区域存在其它超基性、基性岩体岩群或岩流。 标签:金川铜镍矿地质特征成矿模式 1金川铜镍矿概况 金川铜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之一。镍和铂族金属居全国第一位,铜、钴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矿床中伴生的多金属品类之多,在国内外迄今尚属罕见。金川铜镍矿的发现与开发,从根本上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历史。 2区域地质 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阿拉善隆起区西南边缘的龙首山隆起,北为地台内部区,南为祁连山褶皱系。龙首山隆起夹于北缘和南缘两断裂带之间,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潮水坳陷的分界,南缘断裂带是隆起和河西走廊过渡带的分界。 上图为金川超镁铁岩体地质图。金川超镁铁含矿岩体产出于北缘断裂带南侧,含矿岩体长约6500米,宽数10米至500余米,面积约1.34平方公里,侵位于前长城系龙首山群白家嘴子组中。矿区范围内的地层为向南西40度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由北向南逐渐变缓,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有的构造具有长期活动性质。金川岩体的直接围岩为蛇纹石化白云质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麻岩、条带均质混合岩、斜长角闪岩等。 含矿岩体呈北西向展布,全长6000米,厚数10米至300余米,倾斜延伸数百至千米以上,呈岩墙状产出。岩体形态受储岩断裂性质的控制,以扭性为主的地段,岩体向下延伸较大,呈板状,以张性为主地段延伸较小,呈楔形、漏斗形。前者分异程度差,后者分异好。白家嘴子含镍超基性岩体为复式侵入体,不同期次岩浆形成的岩石粒度有明显差异,并且各自形成一定的岩相。岩体岩石平均化学成分相当于二辉橄榄岩。该矿床的工业矿体按成因分为岩浆就地熔离、岩浆深部熔离-贯入。晚期贯入和接触交代四种类型。工业意义最大的是深部熔离-贯入矿体,规模巨大,厚数十至百余米,长数百至上千米;次之是熔离矿体,长数米至数百米,厚一至数十米。从就地熔离矿体到接触交代矿体,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中的镍矿物相对含量依次减少,而磁黄铁矿和铜矿物含量依次增多。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魏家庄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解析 论文简要地分析了河南省魏家庄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化体、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及分布等地质概况,以及区内矿(化)体的规模、产状、分布及矿石质量特征,通过对调查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寻找可能发现的矿产,研究进一步工作的重点及找矿方向。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0前言 魏家莊矿区位于西峡县二郎坪乡北西约15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6′00″—111°37′00″,北纬33°33′00″-33°34′04″。工作区地处伏牛山南麓、西峡县北部,属中低山地形。该区属季风型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为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板栗、花生、油桐、香姑、木耳、山茱萸等。 1区域地质特征 工作区区域构造变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金、铜等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条件极为有利。以朱阳关-夏馆断裂为界向北,区域地层从老到新为:下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第四系。其中秦岭群和北部的二郎坪群均呈断层接触关系。 区域内构造发育,自北而南发育一系列规模巨大的NWW向韧性剪切带,这些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点、异常的空间分布。其中以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最为重要。 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少量固体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黏稠的熔融体[1]。 区域内岩浆活动十分普遍,而且从早古生代到中新生代燕山期都很剧烈。岩石种类齐全,从超基性到酸性以至于碱性岩皆有分布,面积广泛。主要特点是在时间演化上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一性,常和本区构造演化密切相关;从时代上由老到新,演化特点表现为岩性由基性到酸性,强度由强变弱。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2]。 2.1矿化带(矿体)形态与规模 2.1.1矿化带形态与规模

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

论述我省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笔者主要结合某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以及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因素,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金矿体品位和厚度的变化系数,研究了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应用xrd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发现了au与pt、pb共生,并呈互为消长关系,探讨了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最后总结了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矿化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th a gold deposits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analyzed the deposit is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the mineralization of factors, in the field survey, sampling,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gold ore body grade and thickness of the coefficient of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gold ore body; application xrd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thod, found that the au and pt, pb symbiosis, and with the pendulum between each other, and probes into the main material source of gold; finally summarized the gold deposits of mineraliz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regularity.

自我个性特点及成因分析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以后表现在性格上的种种特性,大都可以在其童年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这或许就像是我们中国古话中所说的那样:“三岁定八十。” 下面我就依据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做个简单分析。 我的性格特点:敏感,好强,偏外向,倔强,有时候很固执,对待感情比较淡漠…… 应该说,每个人全面的性格特征都是不能简单的就用几个词就能概括完全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的性格形成,应该很大程度地受到小时候父母离异的影响。 在我出生前,我的父母感情就不好,后来我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分居了,据亲戚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当然,肯定还有别的一些原因,令到两人之间的裂痕逐渐加大,后来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在我5岁时他们走上离异的道路。就这样,母亲什么都没要,就只要了我,带着我,离开了我出生的那个小镇,去到了柳州生活。所幸,妈妈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不曾对我抱怨过生活命运的什么,而且很重视我的教育和培养,我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我们很快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是母女俩在一起,最重要。 先说说敏感。和很多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我有一定程度的自卑。不仅自卑,而且敏感,也许不完整家庭的孩子大多会是敏感的,很容易不安。我就如此,很看重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会担心自己不够好,或者得罪了别人什么的。假如不确定自己是优秀的,绝对不敢突出地表现自己。所以,一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事尽力做好,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还不够好,怕我在别人眼中有很多不足和缺点。 关于好强。这个跟上面所述有点像,记得小学毕业时,班主任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是你妈妈全部的希望,你将来是否努力决定了她的希望能不能实现,这句话当时听起来没什么太大感触,后来回想起来才理解班主任的用心良苦。其实一直以来,母亲也会常说,你妈我一没钱,二没关系,三文化水平也不高,你读书我也帮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我们不能一直被别人看扁,诸如此类的话让我觉得假如我不争第一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母亲,貌似还对不起很多人,所以一直以来比赛啊,学习啊什么的,哪怕我不是最强,但我心里已经习惯性什么都想争最强。 关于外向,这跟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的坚强与乐观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是母亲让我知道,要获得幸福的生活,谁都不能靠,指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知道自己是母亲将来唯一的依靠,所以想要自己不断地优秀起来,成为一个所有人眼中都优秀的孩子。虽然不敢大肆张扬地表现着自己,但是就是在低调的机遇里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关于固执和倔强。这也算是我的性格特性之一,只要我认定的事,死都不会改变,比如,我觉得这个人坏,我不喜欢,那么这个人一辈子都出现我的坏人字典里,又比如,我想做一件事,哪怕在别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因为我觉得只要我想,就可以! 对感情的淡漠。或是因为见证了父母的经历,或许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现在对于爱情这个东西,我还是比较淡漠的。我始终觉得,没有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这种阴影对小孩所产生的影响的。不要以为小孩还小就什么

SEDEX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举例

SEDEX型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举例SEDEX型铅锌矿床,即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是富含金属元素的流体沿着同生断裂喷涌出海底,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喷口或喷口附近海底沉积形成,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沉积岩中,主要是碎屑岩、碳酸盐岩[1]。过去,地质学家们将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称为“页岩型”矿床。但实际上,这类矿床的容矿岩石除页岩外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沉积岩,因此现在称这类矿床为以沉积岩容矿的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简称SEDEX型矿床[2],属层控热液矿床。在成分上富含Pb、Zn,伴生Ag和Ba,贫Cu,几乎不含Au。规模大、品位高、矿化体延伸稳定、伴生有用组分多,是我国Pb、Zn和Ag的主要来源。统计资料表明,SEDEX型矿床平均矿石量为6000万吨,Pb+Zn平均品位为11.9%,分别是VMS型矿床矿石量和品位的10 倍和2倍。 1.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主要特征 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分布较广,遍及世界各大洲。主要特征如下: 1.1成矿时代及构造环境 成矿时代主要为中元古宙(17~14亿年)和古生代早中期(4.5~3亿年),许多SEDEX型矿床是经过变质的。SEDEX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具体构造背景是受裂谷控制的克拉通内或其边缘的沉降盆地或拉张的断裂坳陷带、地堑。如加拿大的苏利文(Sullivan )矿床产于陆内伸展环境;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McArthur)矿床位于北澳地块的巴顿海槽内,芒特·艾萨(Mount Isa)矿床位于莱哈特断裂海槽内,这两个海槽都是地堑式构造。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许多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产于陆内断裂坳陷带张性构造背景上。许多矿床空间上都伴有成矿时期活动的同沉积断层,他们可能是沉积盆地盆下含矿热液上升到地表的通道。 1.2容矿岩石 主要为细碎屑岩(页岩、粉砂岩),以及部分碳酸盐岩。这些容矿石有3个特

加拿大霍普布鲁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第34卷第6期2015年6月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Vol.34,No.6Jun.,2015 加拿大霍普布鲁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吴科锐1,2,聂凤军1,徐九华2,张晓康1,2 WU Kerui 1,2,NIE Fengjun 1,XU Jiuhua 2,ZHANG Xiaokang 1,2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1.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2.Civi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chool,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摘要:霍普布鲁克(Hope Brook )金矿床是加拿大第六大金矿床,产于新元古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阿瓦隆区岩体中,地表出露面积为3000×400m 2,向深部逐渐变小。该矿具有复杂的岩脉构造,与浅水体为主的火山碎屑序列的长英质、镁铁质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矿床赋存于大范围的热液蚀变区中,蚀变区内普遍有酸浸现象,并具有大量的泥质蚀变特点。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成矿时代为早—中寒武世(576±10Ma ),是多期次热液作用,同时伴有侵入岩浆以及火山作用产生的凝灰岩共同影响的产物,属于典型的高硫化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关键词:霍普布鲁克;加拿大;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15)06-1036-09 Wu K R,Nie F J,Xu J H,Zhang X K.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pe Brook gold deposit,Canada.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15,34(6):1036-1044 Abstract:Located in the Chetwynd area along southwest coast of the Newfoundland island,the Hope Brook gold deposit is the sixth largest gold deposit in Canada.The Hope Brook gold deposit occurs in Avalon Zone intrusive body of Neoproterozoic Appala?chian Mountain.Its has an area of 3000×400m 2at surface but is gradually reduced with the depth.The deposit has complex veined structure,and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elsic and mafic pyroclastic rocks of the pyroclastic sequence.The deposit occurs in a larg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rea charecterized by argillic alteration.Isotope chronolog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metallogenic epoch is Ear?ly Cambrian-Middle Cambrian (576±10Ma).The deposit experienced several time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ies,accompanied by joint effect of magmatic intrusion and tuff produced by volcanism,and hence should belong to a typical high sulfidation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Key words:Hope Brook;Canada;gold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re genesis 收稿日期:2014-04-15;修订日期:2015-05-20 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5065901、12120115068701、1212011120326)作者简介:吴科锐(1991-),男,在读硕士生,地质工程专业。E-mail :3473126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5754844.html, 通讯作者:聂凤军(1956-),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研究。E-mail:nfjj@https://www.wendangku.net/doc/9b15754844.html, 霍普布鲁克(Hope Brook )矿床位于加拿大纽芬兰岛西南海岸的切特温德地区,地处偏远,地理坐标为N47°41′、W57°52′。在切特温德地区已开采的霍普布鲁克金矿床中赋存着大量的金,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数据,该矿床的矿石储量达1.12×108t ,Au 品位为4.54g/t ;铜的总含量估计为1.35×104t ,按回收金91%和日采矿石3000t 计算,年 产金126000盎司,是加拿大第六大金矿[1]。 该矿床于1987年7月投产,初期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用堆浸法回收黄金。后转为地下开采,80年代末达到产量高峰。在初期建厂过程中,该矿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资金援助,投资修建了通往矿山的一条主要动力线路,经过早期的初步开采,现在霍普布鲁克金矿是作为一个商品化矿山开发的。1983

内蒙古某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联系人:吴铁军 电 E-mail: 内蒙古二连矿床地质特征简介 二连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矿床属内蒙古高原二连—苏崩风蚀平台地貌,地势平坦,海拔为910m~1055m,属高原低丘陵草原地貌景观,为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多风少雨,气候干燥。 二连矿床分为努和南和苏北两个矿床,两矿床相距11km。矿床工作区中新生代沉积盖层有:上侏罗统查干诺尔组(J3c)、下白垩统巴彦花群(K1B)、上白垩统二连组(K2e)、古新统脑木根组(E1n)、下始新统巴彦乌兰组(E2b)、中始新统阿山头组(E2a)和伊尔丁曼哈组(E2y)、渐新统呼尔井组(E3h)、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第四系(Q)等,其中二连组(K2e)是努和南和苏北矿床的赋矿层位。 两矿床均为非煤矿床,矿体为层状产出,沉积型矿床,埋藏浅,主矿体形态简单,矿石类型为砂岩、泥岩或泥质砂岩等,两矿床矿石成因相同,矿体的赋存状态相同,矿石的性质相近,只是埋藏深度与矿体厚度略有不同。所以,请专家在进行矿床地质资料分析时,可比照参考借鉴两矿床的地质资料,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以下是两矿床的地质特征资料,请专家审阅。 一、努和南矿床 1、地层及构造

二连组地层在本矿床大面积出露,上与古新统脑木根组不整合接触,下与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不整合接触,该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岩性为绿黄色、灰黄色泥岩,具纹状层理;下段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下部岩性为砖红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上部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顶部为膏岩层。 其中,二连组下段是本矿床主要的含矿层位,具有矿床周边薄、中间厚的特点。根据地层特点划分为4个成因地层单元,现分述如下:Ⅰ亚层:厚度0~32m,平均22m。岩性为砖红色—褐色砂质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块状构造,属冲积扇沉积的岩性组合。 Ⅱ亚层:厚度0~52m,平均23m。岩性为蓝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灰色、深灰色泥岩、泥灰岩等,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Ⅲ亚层:厚度0~8m,平均5m。岩性为蓝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泥灰岩,多具水平纹层理构造,属浅湖沉积的岩性组合。该亚层的上、下界面附近时矿体的主要产出部位。 Ⅳ亚层:厚度0~8m,平均6m。下部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含石膏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砂泥质石膏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钙质或泥质胶结砂岩,构成下细上粗的反韵律层,层理构造不明显,属滨湖沉积的岩性组合。 本矿床构造层位位于二连组底板的上白垩统构造层,具从矿床周边向中部倾斜的特点,倾角1~2°。该构造层中断裂构造不发育。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1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