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出来的,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一、什么是创新

创新即创造新的东西,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内部新的进步因素通过矛盾斗争战胜旧的落后因素,最终发展成为新事物的过程。更具体地说,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它具有:新颖性:(即不墨守陈规,前所未有)、独特性(即不同凡俗、独出心裁)、价值性(即对社会或个人的价值大小进步意义)。综合起来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一个”新”字,没有“新意”,也就无所谓创新。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 教育本身就是—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及创

新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教育的—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造就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 创新意识是人的—种潜在的、独特的本能。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和环境,这种本能就有可能显现出来。

(3) 江泽民总书已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

三、教师要适时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势头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四)、把握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不仅如此,学生在数学上还可以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会做“学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

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创新,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井,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学生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途经及方法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育原则。

(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捉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师要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中,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解答,让他们讨论中得出结果,这是其中一种做法,又例如,在教学新课时,先放手让他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学的先解答出来,然后各自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发表,也不失为—种好的办法。具体方面又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应极力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心理压力。制造和谐宽松的气氛,白由的环境,害怕会阻碍学生通向新的思维,不利于发现和创新。

②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平行、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若教师的创设意识淡薄,制造出不平等、不民主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教师应当创设数学情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

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堂课的内容;总结—次讨论的结果:总结—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好胜心,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人赛、运算速度比赛、最优解题方法探寻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在完成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把课本上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拓宽,充分

发挥数学才能解答—些数学问题。

(3)借助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图形是产生几何图形的原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开展多种创造性的活动。

指导学生制作学习用具或操作学习用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用硬纸或计算机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模型,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不仅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能力。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后,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正确认识不足之处。例如,在“解题”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又或者把原题改题,编题。变题等于灵活变通,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和跳跃性思维品质。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美国的一位小学教师对他的中国学生说:“有两件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要知道通过何种方法去获取建立起来人的记忆能力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创新的能力。”

所以,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走出当今教育的困境,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就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师应当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保护人”

(1)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认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了。

(2)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