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
【答案】建筑物理热工阶段测验

?01室内热湿环境的构成要素有: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

?02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微波辐射和降水。

?03影响热湿环境的室内因素包括,设备产生的热和湿,和人体产生的热和湿。

?04影响自然对流强度的主要因素是风速。

?05自然对流的热流方向是由下向上的,进、出气口之间距离越大,越有利于对流。

?06影响受迫对流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热流方向。

?07假如空调设备使得室内冬夏两季温度、湿度和风速都相同,则人体冷热感觉必然相同。?08即使冬夏室内温度、湿度和风速都相同,由于壁面辐射不同,人体仍可能感觉冬冷夏热。?09在传热的三种方式中,对流方式不需要彼此接触,也不需要传播的媒介。

?10空调是采用辐射方式传热的热工设备.

?11热汀是采用对流方式传热的热工设备。

?12人体与室内环境之间保持负荷热平衡,是热舒适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13人体与室内环境之间处于正常热平衡,即能保持热舒适。

?14“热舒适”要求人体的各种散热中,辐射方式占据最少的比例。

?15人体与室内环境热交换的方式有:辐射,对流和导热。

?16玻璃能够透进太阳光、加热室内,阻挡红外线透出散热,形成温室效应。

?17玻璃能够透进红外线、加热室内,阻挡热空气透出散热,形成温室效应。

?18封闭空气间层内部的热辐射,仅涉及红外线辐射。

?19封闭空气间层能够阻断实体材料的对流传热,因此增加了保温能力。

?20低辐射玻璃比普通玻璃更多地反射红外线,因此增加了保温能力。

?21空气间层内壁铺贴反射薄膜,有利于减少对流传热。

?22呼吸玻璃运用通风间层手法,有利于减少辐射传热。

?23保温材料受潮后,由于水代替了孔隙中的空气,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

?24轻质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必然越轻越好。

?35外围护结构的传热中,表面换热过程通常只涉及导热传热方式。

?36实体材料层的热阻与其厚度成正比,与其导热系数成正比。

?37地坪热损失比墙面更大,应加强保温构造。

?38由于大地的蓄热作用,地坪热损失比墙面小。

?39采暖建筑使用外保温构造,有利于防止结构内部冷凝。

?40冷库建筑使用外保温构造,有利于防止结构内部冷凝。

?41间歇使用房间采用内保温,有利于实现快速升降温。

?42外保温构造保护主体结构减少热胀冷缩,有利于防止开裂渗水。

?43外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的设置,必须保障采暖时室内壁面温度等于室内气温。

?44外围护结构最小总热阻的设置,必须保障采暖时室内壁面不结露。

?45保温综合设计中要求选择规整的平面与体型,是为了减少传热异常部位。

?46保温综合设计中要求选择规整的平面与体型,是为了减少散热表面积。

?47建筑外形设计借鉴高层建筑减少侧向风载的手法,是为了减少对流散热量。

?48采用非贯通式热桥,是为了减少热桥部位散热。

?49非贯通式热桥设置在室外侧有利于保温,因为此处温度高所以辐射少。

?50断桥窗框由于增加了窗玻璃的反射系数,可以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

?51为减少外墙散热,应控制建筑北朝向立面的窗墙面积比。

?52夏季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等效温度之和。

?53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通常小于室外空气温度。

?54遮挡日照和加强表面反射可以降低夏季室外综合温度。

?55采用低辐射玻璃可以有效降低夏季室外综合温度。

?56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围护结构所处位置不同而起伏变化。

?57建筑热工中的“地方风”是指季候风、穿堂风等。

?58建筑热工中的“地方风”是指巷道风、庭院风等。

?59加强对阳光的反射,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

?60立体绿化全面遮阳,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

?61呼吸玻璃通风散热,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

?62自然通风减少余热,属于建筑防热中“减少室外热作用”方法。

?63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利用竖向井道组织对流属于“风压”。

?64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门窗布置形成穿堂风属于“热压”。

?65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改变门窗扇角度,调整室内通风流场属于“风压”。

?66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加大室内进出风口之间的高差属于“风压”。

?67关于自然通风的动力因素,导风进入建筑组群属于“热压”。

?68墙面绿化可以遮阳,但并不能降低室外综合温度。

?69绿化蒸发时消耗的汽化潜热,能够降低局部空气温度。

?70喷雾降温的作用原理,是因为提高了湿度而降低室外综合温度。

?71喷雾降温的作用原理,是汽化耗热而降低空气温度。

?72建筑正对风向,即投射角为0度时,对后排建筑的影响最小。

?73通风屋顶的开口常采用山墙通风、老虎窗通风和女儿墙通风等布置形式。

?74外墙内壁降温至发生冷凝时的温度,称作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75发生冷凝时,实际水蒸气分压力超过了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76发生冷凝后继续降温,相对湿度在达到饱和后将持续上升。

?77沿水蒸气渗透方向,材料布置应先疏松后密实,有利于防止冷凝。

?78为防止内部冷凝,采暖房间宜内侧采用密实的结构材料,外侧采用疏松的保温材料。?79隔蒸气层应设置在水蒸气流入侧,即墙体温度比较高的一侧。

?80采暖房间,隔蒸气层应设置在保温层外侧;冷库房间,隔蒸气层应设置在隔热层内侧。?81为防止地坪返潮,应采用热阻较大、且表面尽量致密的材料。

?82为防止地坪返潮,应采用蓄热量大、而有一定吸湿能力的材料。

?83为防止热桥表面冷凝,应加强供热通风,或用家具和装修加以隐蔽。

?84针对高湿房间顶棚冷凝,可设置斜面、弧面吊顶引水排水。

?85太阳位置用高度角和方位角标示。其中方位角以正北向为0度。

?86太阳方位角和时角表达相似,都以正南向为0度。

?87按太阳方位角和时角表达,正东方向为+90°,上午六点。

?88影响太阳位置的三个参量是地理纬度、地理经度和时角。

?89赤纬角表达季节,冬至日的赤纬角是+23°27′.

?90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的余角。

?91建筑热工使用当地平均太阳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纬度与标准时换算。

?92北京时间就是北京当地经度的平均太阳时。

?93太阳方位角15°,时间1小时;经度差15°,时差1小时。

?94地方时与标准时换算,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95日照棒影图中,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棒高影长之比是太阳高度角的正切。

?96遮阳形式中,垂直式针对东南、西南朝向。

?97遮阳形式中,水平加垂直(综合)式针对东北、西北朝向。

?98遮阳形式中,挡板式针对东、西朝向,实际中常用卷帘方式。

?99水平式遮阳板不应紧贴墙面,而要留出空隙,避免阻挡上升热流。

?100 遮阳板应设置在室内侧,避免板体晒热后形成两次辐射。

光学计算题

1有吊灯向空间各个方向均匀发光,其光源光通量为1256 lm,求此灯正下方2米处水平面上工作点(P1)的照度和该点侧旁1米处工作点(P2)的照度。(作计算草图)

已知:Φ =1256(lm);Ω = 4π;h = 2(m);l = 1(m)

求:E1;E2

解:(均匀扩散,呈球面分布。对于任意球面,有Ω = A / r2 = 4π r2 / r2= 4π )

I = Φ / Ω = 1256 / 4π = 100(cd)

E= I / r2×cos α

对于P1点,有r1 = h = 2(m);α1 = 0°,cos α1 = 1;

则E1 = I / r12×cos α1 =100 / 4 ×1 = 25(lx);

对于P2点,有r2 =√h2 + l2 = √5(m);cos α2 = h / r 2 = 2√5 /5 ;

则E2 = I / r22×cos α2 =100 / 5 ×2√5 /5 = 8√5 = 17.9(lx);

答:工作面上P1点照度为25(lx);P2点照度为17.9(lx)。

2某灯向下半球空间发光强度均为100cd,该灯正下方,直线距离1m处,有水平放置的均匀扩散反射材料,已知其反射系数为0.8,求材料表面亮度值。若材料表面蒙覆一层透射系数为0.75的玻璃,则材料表面亮度降为多少?

已知:I =100(cd);Ω = 4π;r = 1(m);α = 0°;ρ = 0.8;τ = 0.75

求:L;L’

解:E = I / r2×cos α = 100 / 12×1 = 100(lx)

L = E ×ρ = 100 ×0.8 = 80(asb)

或= E ×ρ / π = 80 / 3.14 = 25.5(cd/m2)

当蒙覆一层玻璃时,透过玻璃到达材料的照度变为

E’ = E ×τ = 100 ×0.75 = 75(lx),

则材料的表面亮度为L’= E’×ρ = 75×0.8 = 60(asb);

光线从材料表面再一次透过玻璃到达观察者

L’’= L’×τ = 60 ×0.75 = 45(asb)

答:材料表面亮度为80(asb)。若蒙覆一层玻璃,材料表面亮度降为45(asb)。

热工计算题

1有200厚钢筋混凝土外墙(λ=1.51w/mk),内25厚、外30厚水泥沙浆(λ=0.93w/mk)。室内气温20℃,室外0℃。设定内、外表面换热阻为0.115 m2k/ w和0.043 m2k/ w。求:①该外墙总热阻;②热流强度;

③外墙内、外表面温度。

已知:d1=0.025 m;λ1=0.93w/mk;d2=0.2m;λ2=1.51 w/mk;d3=0.03 m;λ3=0.93 w/mk;

Ri= 0.043 m2k/w;Re = 0.115 m2k/w;ti=20oC ;te=0oC

求: ①②q ③θi;θe

解: ①Ro = Ri+ d1/λ1+ d2/λ2+ d3/λ3 + Re

= 0.115+ 0.025/0.93+ 0.2/1.51+ 0.03/0.93+ 0.043 = 0.35 m2k /w

②q =( ti- te)/ Ro=(20-0) /0.35=57w/m2

③q = (ti-θi) / Ri; θi= ti- Ri×q = 20-0.115×57=13.4 oC

q = (θe- te) / Re; θe= te+ Re×q = 0+0.043×57=2.5 oC

答:①总热阻为0.35 m2k /w;②热流强度为57w/m2;③内、外表面温度为13.4 oC和2.5 oC。

误1:Ro→∑R;遗漏Ri Re;

误2:θi→ti+ Ri×q,壁温高于室温;

误2:求θ时无算式推导。

2已知某外围护结构的实体材料层热阻为0.342 m2k/ w,欲使其总传热系数达到1.0 w/m2k,需加设导热系数为0.1 w/mk的保温材料多少毫米厚度?(内、外表面换热阻同上题)

已知:ΣR = 0.342 m2k /w;Ko =1.0 w / m2k; λx = 0.1w/mk

Ri= 0.043 m2k/w;Re = 0.115 m2k/w;

求: dx

解:1/ Ko = Ro = Ri+ΣR+ dx/λx+Re ;

dx = [1/ Ko-(Ri+ΣR + Re)×λx = [1 -(0.043+0.342 + 0.115)]×0.1 = 0.05m = 50 mm

答:需加设保温材料50毫米厚。

误1:R加→R新-ΣR,未计入Ri Re;

误2:无算式直接代入数据,或缺少代入数据环节。

3已知室内空气温度为24oC,当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降低至18oC时即发生冷凝现象.求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请查阅教材附录中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表)

已知: ti = 24oC; td =18oC

求: φ

解:查表得Ps = 2983.7Pa; Ps’td = 2062.5 Pa; 根据td的定义, Ps’td即为P

φ= P/Ps×100% = 2062.5/2983.7×100% = 69%

答: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9%。

4某地位于北纬30°45′,东经121°。求该地在冬至、夏至、春秋分日期,地方时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该地的地方时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的几时几分?

已知: φ=;Lm = 121°;δ1=-23°27′;δ2 =;δ3 = 0°;Lo=120°;Tm =12h

求: hs1;hs2;hs3;To

解:hs = 90 °-(φ-δ);

hs1 = 90 °-(φ-δ1)= 90 °- [30°45′-(-23°27′)]= 35°48′;

hs2 = 90 °-(φ-δ2)= 90 °-(30°45′- 23°27′)= 82°42′;

hs3 = 90 °-(φ-δ3)= 90 °-(30°45′- 0°)= 59°15′;

To = Tm +4′×(Lo - Lm)= 12h +4′×(120°-121°)=11h 56′;

答:该地冬至、夏至、春秋分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35°48′;82°42′和59°15′,该地的地方时正午时刻为北京时间的11时46分。

声学计算题

1.求70 dB, 70 dB, 70 dB,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

已知:L1= L2 = L3 = 70 dB;

求:L123

解:1)根据LN=L +10logN,L123= L1 +10log 3=70 dB+5 dB = 75 dB;

2)根据LN=L +10logN,L12 = L1 +10log2 = L1 +3 dB = 73 dB;

3)根据两相同声级叠加增加3 dB,L12 = L1 +3 dB = 73 dB;

根据差值查表:ΔL= L12- L3 = 73 dB-70 dB = 3 dB

LΔ= 2 dB,附加在L12上,

L123 = L12 +2 dB = 73 dB+2 dB = 75 dB

答: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为75 dB。

凡直接写两分贝数相加的均不合适——例如70 dB +70 dB = 73 dB

2.求70 dB, 70 dB, 60 dB,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

已知:L1= L2 = 70 dB;L3 = 60 dB;

求:L123

解:1)根据LN=L +10logN,L12= L1 +10log 2 = 70 dB+3 dB = 73 dB;

2)根据两相同声级叠加增加3 dB,L12 = L1 +3 dB = 73 dB;

根据差值查表:ΔL= L12- L3 = 73 dB - 60 dB = 13 dB >10 dB

当差值大于10 dB时,附加值忽略不计,即LΔ= 0 dB;

L123 = L12 + 0 dB = 73 dB

答: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为73 dB。

3求70 dB, 70 dB, 68 dB,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

已知:L1= L2 = 70 dB;L3 = 68 dB;

求:L123

解:1)根据LN=L +10logN,L12= L1 +10log 2 = 70 dB+3 dB = 73 dB;

2)根据差值:ΔL= L12- L3 = 73 dB – 68 dB = 5 dB ;

查表:当差值ΔL = 5 dB时,附加值LΔ= 1 dB;

L123 = L12 + 1 dB = 74 dB

答:三个声音叠加后的噪声级为74dB。

4 某车间有两种类型的机器,其中A型机器四台,每台噪声为70dB;B型机器十台,每台噪声为66dB。求①全部A型机器的噪声级,②全部B型机器的噪声级,③两种类型机器同时运行的噪声级。

已知:L A = 70d B;N A= 4;L B = 66 dB;N B = 10

求:①LN A;②LN B; ③L N A B

解:LN = L +10logN

①LN A = L A + 10log N A= 70d B + 10log4 = 70d B + 6 d B = 76d B

②LN B = L B + 10log N B= 66d B + 10log10 = 66d B + 10 d B = 76d B

③根据LN A = LN B

L N A B = LN A + 10log2 (或以文字说明:根据两相同声级叠加增加3 dB)

L N A B = 76d B + 3 d B = 79d B

答:①全部A型机器的噪声级为76dB;②全部B型机器的噪声级为76dB;③两种类型机器同时运行的噪声级为79 dB。型设备十台。

列算式应有环节:标准式—具体符号算式—填入数据算式—答案,多缺第三步

列70dB+70dB+70dB+70dB,不必,也不对。

?人眼的视觉特征是;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下题正

□?人眼的视觉特征是;颜色感觉,明暗视觉,亮度感觉和视野范围。

□?光谱光视效率是指:光的波长不同,人眼的光感觉量不同。

□?光谱光视效率是指:光的颜色不同,人眼的光感觉量不同。

□?明视觉时,黄绿色的光视感最大。

□?暗视觉时,波长为507nm的光视感最大。

□?人眼双眼视觉的视野范围是30°。60

□?人眼视野中具有清晰构图的近背景视场是60°。30

□?人眼具有最高敏锐度的中心视场仅有2°。

□?当观众与展品的距离大于展品尺寸的2倍时,属于清晰视野。1.5~2

□?当环境亮度变暗时,人眼感受光谱蓝移的现象,称作普金野效应。

□?当亮度变暗时,人眼对环境色调的感受将向暖色偏移。冷

□?暗视觉缺乏色彩感觉,但具有与明视觉同样的细节分辨能力。不辨

□?由亮转暗时,人眼暂时看不清环境,需要几分钟的明适应时间。暗

□?暗适应需要比明适应更长的时间。

□?由室外进入电影院等黑暗场所,常采用空间迂回的设计手法争取明适应时间。暗

□?对比眩光引起反复的明暗适应,导致视觉疲劳。

□?长时间处于极端的亮度对比,会引起视觉疲劳。

□?眩光按形成原因,可分为直接眩光和失能眩光。间接

□?眩光按产生后果,可分为间接眩光和不舒适眩光。失能

□?明暗对比极端强烈未必就是眩光,亮度超过16sb以上才能称作眩光。对比眩光

□?眩光源越接近视平线,眩光感受越强烈。

□?眩光源与视平线夹角在45°以上时,称作强烈眩光,中等

□?提高灯具的背景亮度能够防止反射眩光。直接

□?提高灯具的悬挂高度能够防止反射眩光。直接

□?增大灯具的遮光角能够防止反射眩光。直接

□?降低灯具的表面亮度有利于防止直接眩光,但无益于防止反射眩光。均利

□?有大量显示屏的场所要防止眩光,应调整灯具、工作面与视线的几何关系。下题正

□?有大量显示屏的场所要防止眩光,应选择合适的灯具配光类型。

□?明亮窗洞或灯箱侧边布置展品,应使展品与窗洞边线相距14°以上夹角。

□?灯箱侧边布置展品,应使展品与灯箱边线相距50°以上夹角。14

□?侧窗光线与光滑画面的法线间保持50°以上夹角,可以避免反射眩光。

□?射灯光线与光滑画面的法线间保持14°以上夹角,可以避免反射眩光。50

□?采用低反射材料制作透明罩,可以防止展柜发生两次反射眩光。

□?为防止展柜发生两次反射眩光,应加强柜内展品照明,减弱观众、环境照明。

□?照度是光源光线在被照面上的分布密度,即每平方米的流明数,单位是cd。lx

□?发光强度是光源光线在发射空间中的分布密度,即每度立体角中的流明数,单位是cd。

□?亮度表示光线进入眼睛的量,是视看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的发光强度。

□?亮度标准单位是cd/㎡,描述光源时常用sb亮度单位,它是标准单位的π倍。万倍

□?亮度标准单位是cd/㎡,描述材料表面的反射亮度常用asb单位,它是标准单位的1/π倍。□?材料按反射、透射后的光线分布,分类为规则型材料、漫射型材料和混合型材料。

□?漫射型材料反射、透射后的亮度分布以法线方向为最大,呈余弦分布。发光强度

□?漫射型材料反射、透射后的发光强度分布各向均等。亮度

□?磨砂玻璃属于漫射透射材料,木饰面钢琴漆属于规则反射材料。混合,混合,

□?乳白玻璃属于漫射透射材料,石膏饰面属于规则反射材料。漫射,漫射,

□?全云天天空亮度分布稳定,室内采光受窗口朝向的影响较小。

□?CIE全云天的天空亮度分布特征是:天顶亮度约为地坪附近亮度的2倍。3

□?全云天地面照度取决于:太阳高度角,云量,地面反射率和大气透明度。云状

□?采光标准中,根据视觉作业尺寸确定室内天然采光最低照度。

□?采光标准中,根据采光口的形式确定室内天然采光最低照度。上题正

□?采光标准中,刚能满足室内采光要求的室外照度称为最低照度。临界

□?采光标准中,室外临界照度取值5000lx。

□?我国光气候分为五个等级,照度南高北低,华南Ⅰ级,东北Ⅴ级。Ⅱ

□?采光系数是室内天然光照度与同一时刻的室外临界照度的百分比数值。仅标准值时

□?某教室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为2 %,即室内天然采光的最低照度为150 lx。100

□?采光质量包括均匀度,防眩光,合适的光反射比和光源稳定性。混淆照明

□?侧窗光线立体感强,采光纵向均匀度高。差

□?侧窗采光沿进深方向快速衰减,仅能满足窗高3倍尺寸范围内的采光要求。2

□?侧窗纵向采光均匀性受窗洞高度的影响,横向均匀性受窗间墙宽度的影响。

□?为加强侧窗纵深采光,可设置反光板、配合斜顶棚,把光线投向纵深。

□?为加强侧窗纵深采光,可采用磨砂玻璃折射光线,或玻璃砖扩散光线。扩散,折射

□?天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远大于侧窗,根据立体角投影定律,天窗效能远高于侧窗。

□?锯齿形天窗具有统一的光线方向,为避免眩光,窗口常取南朝向。北

□?锯齿形天窗有斜屋面、斜顶棚反光增亮,采光系数可高于平天窗。低于

□?电光源分为热辐射灯、气体放电灯和节能冷光灯三个基本种类。固体光源

□?荧光灯在气体放电光源中单灯功率较大,因此多用于层高较低的室内空间。小

□?金卤灯属于热辐射灯,卤钨灯属于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热辐射

□?热辐射灯显色性高,但光效差,在公共建筑中应限制使用。

□?灯具三项特性指标中,配光曲线标示对于眩光的保护角度。设计、计算

□?灯具三项特性指标中,遮光角影响利用系数,用于照度计算。眩光的保护

□?直接型灯具,其光线全部向上,效率最高,能避免一切眩光。下

□?均匀扩散型灯具,遮挡了水平方向的光线,在接近视线高度的位置防止眩光。直接间接

□?间接型灯具,其光线均匀发散至空间各处,观感饱满,利于表现整体造型。均匀扩散

□?台灯向下有集中光线,向上灯罩透光照亮顶棚,可以单灯实现混合照明方式,属于半间接型灯具。

半直接

□?顶棚嵌入式筒灯属于均匀扩散型灯具,水晶大吊灯属于直接型灯具。均匀扩散,直接

□?直接型灯具使空间扩张、离散,间接型灯具使空间紧缩、内聚。间接,直接

□?混合照明方式就是以局部照明为基础,再增加重点照明。一般

□?单独使用局部照明,容易引起对比眩光,造成视觉疲劳,应与一般照明结合使用。

□?吸顶灯属于直接型灯具,单独使用时容易形成暗顶棚,导致对比眩光。嵌入灯

□?照明质量包括:照度均匀度,防止眩光,光线方向性,光色与显色,环境亮度比例和光源稳定性等。□?灯具布置遵循最大距高比规定,是为了满足照明质量中关于光线方向性的要求。照度均匀度

□?气体放电灯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有利于满足照明质量中关于照度均匀度的要求。光源稳定性

□?具有方向性的光线能够形成光影立体感,也有利于表现室内界面材料的独特质感。

□? LED射灯通常比卤钨射灯具有更好的显色性能,适合于表现绘画作品。差

□?对容貌表现有较高要求的场所,应选用中等显色性能的光源。高

□?根据人们的心理感受,较亮的环境宜采用暖色调光源,较暗的环境宜采用冷色调光源。冷,暖

□?办公场所的照明属于工作照明,商业、娱乐场所的照明属于环境照明。下题正

□?工作照明以观察视觉对象为目标,环境照明以表现空间界面为目标。

□?环境照明要求亮度分布形成变化,高亮度环境和低亮度环境相比,更应当避免过分均匀。相反

□?环境照明要形成视觉中心区域,其亮度应为周围的二至三倍。五至十倍

□?灯具利用系数受灯具配光类型,界面反射情况和空间形态比例三方面的影响。

□?对于顶棚灯具形成桌面照度,高耸的空间要比扁宽的空间具有更高的利用系数。扁宽,高耸

□?灯具布置时应使灯具的间距不小于最大距高比的规定值,以保障照度均匀。不大于

□?灯具布置时边跨灯具离墙的距离应为中间灯具间距的一半。1/3~1/4

□?与间接型灯具相比,采用直接型灯具时,室内界面反射率对灯具利用系数的影响更大。直接,间接□?建筑一体化照明由于发光表面积大,必然表面亮度过高,容易形成眩光。亮度低,无眩光

□?建筑一体化照明有利于防止眩光,是因为发光表面积大,使得照度均匀度高。表面亮度低

□?建筑立面装饰照明有轮廓照明,透光照明和泛光照明三种基本形式。

□?建筑立面装饰照明中,轮廓照明的方式容易对行人造成眩光损害。泛光

□?为避免影响建筑立面构图,宜隐藏泛光灯具,可将灯具设置在建筑物的竖向构件上。水平

□?建筑立面的玻璃幕墙使用泛光照明效果显著,但对天空的光污染严重。不明显

□?01声音的计量采用对数标度,即实际声音和基准声音之比的对数。

?02声音的分贝数是实际声强、声压和最低声强、声压之比的对数。

?03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觉与声音物理量的频率大致成正比关系。

?04声音在障板边缘大量衍射而进入声影区,说明声音的指向性强。

?05声音遇到障板时,声音的波长远大于障板尺寸,则严重遮挡不能绕射。

?06声音遇到凸弧面时其反射的强度小于遇到凹弧面时。

?07声音的反射遇到凹弧面时内聚,而遇到凸弧面时发散。

?08声速等于波长与频率的乘积,500Hz的声音其波长是340mm。

?09波长等于声速除以频率,20Hz的声音其波长是34000mm。

?10声音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是横波;水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是纵波。

?11不同声源形成不同波阵面,一般设备发声属于点声源,形成柱面波。

?12不同声源形成不同波阵面,交通干线发声属于线声源,形成平面波。

?13点声源的声能随距离平方衰减,距离加倍,声能降低3dB。

?14关于乐音和噪音的频谱特征,噪音的音调取决于基频。

?15关于乐音和噪音的频谱特征,乐音的音色取决于谐频。

?16噪音的频谱谱图呈线状,乐音的频谱谱图呈连续状。

?17语言中心频率为1000Hz,提高一个八度,其中心频率为2000 Hz。

?18关于声级计的四种计权网络,A网络参考70方等响曲线,模拟人耳对低频的不敏感。

?19关于声级计的四种计权网络,C网络参考40方等响曲线,代表总声级。

?20关于声级计的四种计权网络,D网络参考4000 Hz ~ 5000 Hz范围的等响曲线,针对航空噪声。?21在声音的掩蔽现象中,两个声音的频率差异越大,则掩蔽作用越强。

?22在声音的掩蔽现象中,高频声音容易掩蔽住低频声音,反之不然。

?23入射声与反射声相向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称作驻波。

?24房间内的驻波是由界面反射引起的,各界面之间相互平行可以避免驻波的发生。

?25为防止房间共振导致音质畸变,矩形房间的轴向尺寸应尽量保持三向均等。

?26为防止房间共振导致音质畸变,应使房间的三向尺寸保持合适的整数比例。

?27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衰减100dB所经历的时间定义为混响时间。

?28室内与室外声音现象最大的差别在于反射声,混响是由反射声形成的。

?29根据赛宾公式,混响时间与房间的面积成正比。

?30根据赛宾公式,混响时间与室内的总吸声量成反比。

?31帘幕、织物以及人们的着装都属于柔性吸声材料,能够吸收中高频声音。

?32多孔材料以吸收中高频声为主,若加大厚度则有利于中频声的吸收。

?33发泡材料有开泡闭泡之分,若内部泡孔相互封闭不联通,则可作为多孔吸声材料。

?33发泡材料有开泡闭泡之分,若内部泡孔相互联通,则可作为柔性吸声材料。

?34关于针对的吸声频率,薄板吸声结构针对中频吸声较好。

?35穿孔板的吸声,当背后铺设多孔材料时有利于中高频吸声。

?36石膏板吊顶的吸声,当背后铺设多孔材料时有利于中频吸声。

?37多孔材料背后必须留有空腔,形成共振结构才能吸声。

?38石膏板、木饰面等薄膜、薄板的背后必须留有空腔,形成共振结构才能吸声。

?39空间吸声体由于其展开表面积大,吸声效果好,可以计取到大于1的吸声系数。

?40不反射即为吸声,因此门窗的透射也作为吸声量。

?41不反射即为吸声,开向室外自由声场的洞口,常计取0.5的吸声系数。

?42主观听音要求包括:合适的响度,较高的清晰度和足够的丰满度。

?43语言用房的主观听音要求侧重于丰满度,而音乐用房的要求侧重于响度。

?44按照脉冲声响应分析,早期反射声定义为与直达声间隔小于100毫秒的反射声。

?45早期反射声对观演厅内的响度,清晰度和丰满度都十分重要。

?46观演厅的后墙与顶棚交角部位容易缺乏早期反射声.

?47观演厅的前场中部容易造成回声。

?48观演厅体型设计的三原则是:充分利用混响声,争取早期反射声,消除声学缺陷。

?49相同容积情况下,音乐用房的混响时间应长于语言用房。

?50相同容积情况下,电影院的混响时间应长于歌舞剧院。

?51观演厅设计中,为争取与控制直达声,应调整侧墙与顶棚的角度。

?52观演厅设计中,收缩前部侧墙与顶棚,是为了充分利用直达声。

?53在确定房间容积时常采用每座容积来控制混响时间。

?54观演厅内观众的吸声量通常占总吸声量的三分之一。

?55观演厅设计中,根据声源声功率限制最大容积与长度,是为了充分利用直达声。

?56打破界面间的相互平行,有利于消除观演厅内的回声现象。

?57观演厅界面间做细部声扩散处理,有利于消除的颤动回声。

?58观众座席每排有足够的升高,有利于减少掠射吸收,保障早期反射声。

?59关于混响时间长短与频率关系的要求,语言用房应使得低频长于中高频,因此需要吸收中高频。

?60关于混响时间长短与频率关系的要求,音乐用房应使得高、中、低频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吸收低频。?61多功能厅的混响设计有折衷法,可变混响时间法和电声技术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可变混响时间法。?62关于电声技术法的运用,KTV包房室内设计应为短混响,演唱时应加入电声混响。

?63关于电声技术法的运用,文艺礼堂室内设计应为长混响,做报告时应加入电声混响。

?64 为避免扩声啸叫,应使话筒尽量向外靠近台口布置,扬声器尽量向内靠近后墙布置。

?65 长混响空间采用扩声技术加强直达声,可采用声柱,或分散式扬声器接近观众布置。

?66 噪声控制的原则是尽量在发声、传播和接收过程的早期采取措施。

?67 噪声控制通常在传播阶段采取措施最为经济实用。

?68 噪声分为环境噪声和干扰噪声,空间内部产生的是干扰噪声,外界传入的则是环境噪声。

?69 控制环境噪声,主要采用隔声的方法;控制干扰噪声,主要采用吸声的方法。

?70 噪声控制指标,对于隔撞击声,数据越大越好;对于隔空气声,数据越小越好。

?71 室内贴铺吸声材料,并不能够影响到噪声中的直达声部分。

?72 距离声源很近时,直达声占主导作用,室内贴铺吸声材料,降噪效果特别显著。

?73 噪声传播途径分为:空气直接传播,空气激发墙体振动传播,固体撞击墙体振动传播。

?74 关于噪声传播途径,门窗缝隙透射声音,属于空气激发墙体振动传播。

?75 关于噪声传播途径,楼板传递上层脚步声,属于空气直接传播。

?76 墙体厚度加倍,质量同样加倍,根据质量定律,隔声量增加3 dB。

?77 根据质量定律,入射声频率加倍,隔声量增加6 dB。

?78 轻质隔墙内部填充玻璃棉材料,对两侧房间的吸声性能都有增加。

?79 低频的背景噪声能够掩蔽语言声,有利于保障公共空间中交谈的私密性。

?80 工作时间八小时,工作环境中的最大允许噪声级为90 dB。

?81 工作工作时间减半,工作环境中的最大允许噪声级可提高9 dB。

?82 脉冲噪声的最大允许噪声级为115 dB,超过此数值可能造成一次致聋。

?83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语言干扰级专门针对交通噪声。

?84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等效声级针对单个设备,需要考察设备的噪声频谱。

?85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昼夜等效声级专门针对交通噪声。

?86 关于噪声评价的多项指标,统计百分数声级中L90代表交通高峰时段的噪声。

?87 屏障隔声的方法针对中高频声效果明显。

?88 屏障隔声,应使屏障尽量靠近声源,并在面向声源侧做吸声处理。

?89 建筑内部控制噪声,应当“闹”、“静”功能相互分离,并使“静”区相对集中。

?90 门窗多缝隙,而且质量轻,因此隔声量远低于密实墙体。

?91 玻璃窗隔声应增加玻璃厚度和层数,加强密闭性能,做断桥窗框。

?92 多层玻璃窗,玻璃厚度相互避免平行,以防止发生驻波现象。

?93 为避免吻合效应降低隔声量,多层窗玻璃应采取相同的厚度。

?94 多层材料为避免吻合效应,常采用相同材料相同厚度、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构造处理。

?95 为避免吻合效应降低隔声量,可使结构更硬而降低临界频率,或结构更轻而提高临界频率。

?96 声闸常用于观演厅的走廊,其开向观演厅的门和开向外部公共区域的门应当尽量错开远离。

?97 组合墙的隔声量取决于门窗,墙的隔声量宜略高于门窗。

?98 组合墙的隔声量取决于墙,门窗的隔声量宜略高于墙。

?99 楼板隔绝撞击声的措施之一,是在面层和结构层之间设置弹性垫层以减弱传声。

100弹性吊顶隔绝楼板撞击声,宜采用穿孔板加吸音棉的构造,并加大吊顶重量。

平作10正误

1正响度—均需;清晰度—语言侧重;丰满度—音乐侧重

2 正直达声间隔50ms,声程差17m;三方面均有贡献;

缺乏—干涩飘忽;部位—前场中部;原因—界面原远离;改善—界面收拢、反射板

误缺三方面贡献,缺具体不良,缺部位原因,缺界面处理

3 正回声—(早期反射声)高强度、长延时,特定表面(后墙顶角、挑台栏板),调整角度;

颤动—平行界面,调整角度,扩散,吸声;

聚焦—特定表面(凹弧),扩散,吸声;

误三项未全

4 正直达—限制距离(排数),加大起坡,控制台口角度;

早反—收拢台口界面,调整墙、顶角度,加反射板,造型扩散

误误介绍早期反射声作用;体型处理未列全

5 正音乐要求混响长,语言要求混响短;音乐—低频长于中、高频,语言—低中高相等;

电影院、类语言短混响,短于报告厅—吸收中、高频,留出低频,宜用多孔材料、软包;

报告厅、语言用房—应吸收低频(观众吸收中、高频,留出了低频),宜用共振结构(木饰面等)误混谈看似全面,实际未明确区分两者差别;电影误为长混响;缺吸声具体用材、两者差别

6 正折衷法—混响时间取中、要求较低;可变法—混响时间改变,变吸声、变容积,要求极高;

电声法—设计长混响,声柱、分散扬声器补语言清晰;设计短混响,演唱家电声混响误直接举例,以偏概全;混淆于音乐、语言的长短;电声法两种处理不具体

平作1正误

1正温、湿、风、辐;气候、结构、人&设备

1误未具述气候各因素

2正空调可控温、湿、风,不可控辐;冬夏壁辐异;人体换热辐占半;

2误未述空调不可控辐;未述冬夏壁辐异;未述人体换热

3正导热、对流、辐射;实体接触、流体内、表面间(无媒介);壁内、壁表与空气、壁之间&人

3误未述实体接触、流体内、表面间(无媒介);未述三方式在壁体表现

4正色深浅—阳光、光滑度—红外线;内—红外线(冬夏同);外—阳光(冬深夏浅),百叶敞闭;

4误未针对表面—反射辐射;未述表面—阳光、红外线之别;未明确内—仅红外线

未述外—阳光之冬夏矛盾处理,或分主次,或予敞闭调节;宜列举材料

5正4+2;温、湿、风、辐—物理;代谢、着装—人体

5误未具述各因素

6正必要—产热、散热平衡;必要—辐占半、对流占1/4、蒸发占1/4

6误未述正常热平衡具体比例

平作2正误

1正保—日照、防风、规整、热特性等;防—减热、遮阳、绿化、通风、热惰性等;

规整——减风压,减表面积,减热桥

误综合——日照未扩展,缺热特性等;减弱室外未扩展

规整——缺减风压

2正指标——同为θi,保温与室内气温差,防热与室外气温差;

计算——均计Ro,保温作稳定传热计算,防热作不稳定传热计算;

构造——实体材料层各方式均同,防热侧重表面,通风间层仅利防热

误保防分列,未加对照;指标、计算不明确

3正内——灵活,材广价廉,占空间,容易冷凝,无此作用,无此作用,间歇用快速升降;

外——整体,耐候价高,不占内,防止冷凝,保防水层,免主材裂,全天候蓄热稳定;

误内外分列,未加对照;缺热特性、防冷凝

4正闭——减导热而保温,保防皆宜;辐射居首,改善—贴膜反射,分层减辐;

通——对流散热、减外传内,仅适防热;对流居首,改善—出入高差、内部通畅;

误通—扩大到外饰反射组织通风等综合措施;

混淆了隔汽层(下章内容)

5正轻—孔隙—空气—导热系数,太轻—孔大—对流、辐射增加,最佳容重

误缺工艺所限,孔大增热

6正两动力—风压、风速,热压、温差(高差);

导风入群(风),门窗穿堂(风),井道拔风(热),呼吸玻璃(热),场院温差(热),

误缺风压热压的动力因素;

平作3正误

1正因—气热壁冷湿高;防普—畅供热、勿遮挡、蓄;防高—吸湿、引水;防泛—加阻、勿蓄、勿密误未区分三项,其措施并不相同;缺地坪返潮

2正采暖—蒸汽流—由内向外;先密实后疏松—Ps与P先开后合—利防冷凝;先结构后保温—外保温误未分析Ps与P走势,笼统;优势不必全述外保温各项,仅防冷凝优势

3正目的—入前剧降;要求—满足数值,位置正确,留有出路;流入侧,采暖—内、冷库—外

误缺数值项

5 正正东-90°6点,正南0°12点,正西90°18点,正北180°0点

误未列表

6正水平—南、高上,综合—东南西南、中高侧,垂直—东北西北、低侧,挡板—正东正西、低前;

外侧—避免二次辐射,水平留间隙—避免阻挡热流

误未列表;缺构造项

7正已知:Φ=30°45’,冬至δ1=-23°27’,夏至δ2=23°27’ ,春、秋分δ3=0°,

Lm=121°,Lo=120°,Tm=12h

求:冬至hs1 ,夏至hs2,春、秋分hs3,To

解:hs = 90°-(Φ-δ)

hs 1= 90°-(Φ-δ1)= 90°-〔30°45’-(-23°27’)〕= 35°48’;

hs 2= 90°-(Φ-δ2)= 90°-(30°45’-23°27’)= 82°42’;

hs 3= 90°-(Φ-δ3)= 90°-(30°45’-0°)= 59°15’;

To = Tm + 4′×(Lo-Lm)

= 12h + 4′×(120°-121°) = 11h56′

答: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5°48’,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82°42’,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9°15’;该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1点56分。

误时间未计负号,变减为加,误12h04’;未换算时间

1正颜—波长,谱—极值,野—各值,两—分布、功能;明暗—适应

误四项未具体;四项混淆眼睛构造;四项混淆视度指标;

普金野效应属光谱~,误入颜色~;误列眩光项

缺明暗适应时间,建筑设计用途,眩光成因

2正规则,混合,漫射;镜面、玻璃,油漆、磨砂,石膏、乳白

误材料分类混淆灯具分类;缺混合类(定向扩散类);缺每项例举;

3正数量—C标准值;质量—均匀度、防眩光等;

C—内外同时、%;标准—Emin、作业尺寸,El、5000lx;五分区调整系数误缺采光质量;缺C标准值介绍;分区调整

4正优—适、廉、眺、向;劣—纵向衰减;均—横窗间墙、纵位置高;

改善纵深—玻璃扩散、折射,反光板,斜(弧)顶棚

误缺改善纵深

5正形式—平,矩,梯,井,锯;效率分析—天窗水平投影大,天顶亮度高

误缺立体角投影分析,称教材有图而不述

6正定义—近视线、小范围、过大L、极端C;分类—直接、反射,不舒、失能;

展厅—对比,窗口14°;反射,光线50°;两次反射,内亮外暗、倾斜玻璃、消光误展厅措施缺数值

平作5正误

1正类—热,白、卤;气—荧、钠、金、氙;半—两、冷

误缺半导体类

2正效—BCA,显—ACB,温—BAC,亮—CAB

误效—CBA,显—ABC,温—BCA,亮—CBA

3正依据—上下、百分比;六类—直接、半直接、直接间接、均匀扩散、半间接、间接

误缺依据比例;依据光源判断均误;模糊、未加具体限定

4正直接—高效,高眩,内聚,生硬;半直次之;

均扩—中效,中眩,饱满;

间接—低效,低眩,外扩,柔和;半直次之;

5正均匀度—0.7,防眩光(直接、间接),颜色(色温、显色),方向性(直漫比例、正侧比例)环境亮度比(各区域范围),稳定性

误讲述照度—数量要求混淆了质量要求;混淆为照明方式—一般、局部等

各项未展开;单列消除频闪—应属于稳定项

6正直接—降亮度、升背景、遮光角、加挂高;

间接—降亮度、调角度、改配光、消光材

误列直接眩光等级—不能替代具体措施;条款不全;未例场景;

光幕反射属于间接眩光,以改配光、消光材为主要措施

1正一般—不定/普通/高密,局部—特殊/接近,混合—兼顾;

单独—强反差/眩光;多灯—半直接灯单个灯具可实现混合照明

“分区一般”与“一般”没有实质差异,可列亦可不列

误多种方式必须多灯;称“只要局部增加”—即意味着原已有再增加,不止一个

2正定义—有效/全部;用途—计算;影响—灯具,界面,空间

误各方面正,反影响不具体

3正大面积,低亮度,高均匀,(无影),无眩光

4正中心5~10倍,活动(安全)保障,避免低亮度高均匀

误教材“顶棚区”、“周围区”仅为建议;避免低亮高匀必须遵循

5正办公每座局部台灯、环境昏暗;商店仅看清不引人则差

6正夜空污染—政策限制,人车眩光—精确设计,立面破坏—位置遮挡

(镜面材少用泛光,其他方式替代泛光)

误缺立面项

平作7正误

1正 c = λ×f 100—3400mm 1000—340mm 10000—34mm

2正波长>障板,绕射为主,无指向性;波长<障板,遮挡为主,有无指向性高频声,波长远小于人体、家具等物体尺寸,指向性强;

低频声,波长远大于人体、家具等物体尺寸,指向性弱;

误摘录教材反射板部分,不明确;(摘录上届答案,先摘录再称其不妥者,有口无心)3正复合声频率与能量关系;乐音线状离散,噪音连续;基频音调,谐频音色

4正声功率、声强、声压;对数标度;范围大、数值小,便表达、符听觉;

0dB有确切的数值(基准值),负值表示低于基准值,并非没有声音

误称无负值,未解释概念

5正极限20~20000HZ,音乐31~1600HZ,语言500~4000HZ;

低于250不敏感,高于1000敏感,4000~5000HZ极敏感

误缺语言范围;缺4000~5000HZ

6正参照频率灵敏性;与等响曲线倒置;ABCD四种计权;

A—40方、减低频、常用,B—70方、略减低频、用于分析频率成分,

C—85方、少衰减、总声级,D—4000~5000HZ、航空噪音

误未述曲线倒置;未述四种计权用途

1正差异—反射声;几何—声线;波动—驻波;统计—混响

误缺差异;缺几何声学项(方案设计必用);摘概念非用途

2正概念—延续;形成—反射;定义——衰减60dB历时;影响—容积正比,吸声反比误摘整段,欠明确

3正驻波—相向干涉;房间共振—界面反射形成之驻波;简并—各方式共振同频率;

后果—音质畸变;防止—不平行,无整数比例,吸声、扩散

误缺项

4正作用—减噪声,减混响;定义—不反射即吸声,吸声包含透射;户外﹦1,廊内﹤1 误缺减噪;定义称“吸收与入射之比”即未包含透射;

4正多孔—阻,中高;柔性—抗,中;穿孔板—阻、抗,中;薄膜薄板—抗,中低

误摘“聚酯纤维板(属多孔),槽木吸音板(属穿孔)”非机理之种类;

称多孔机理为共振,应为摩擦;

5正空间—展开面大,场馆;尖辟—全频1,消声室;家具—共振、多孔、柔性;

人体—多孔、柔性,量大;门窗—透射计吸收

误缺项未全;误列实用各产品

平作9正误

1正听、体、情、智;三特点—L↑、f↑、低掩高,抗干扰、保私密

误混合不分;信息、清洁,非声学;缺低掩高

2正90 dB,140 dB;8H,减半、+3 dB

误听力保护,混淆为环境控制分类;误脉冲声限制指标混淆为定义

3正 NRN—单个设备、频谱相切,SIL—通讯、四频均,Leq—单值平均,Ln—交通、峰底

误响度,A声级;环境控制分类

4正减弱包围;特点—近、直达为主,远、反射显著;场合—场馆、廊道,难离声源者误各类场所吸声构造

5正隔空气声、随mf提高;门窗—m小、多缝,密闭、加厚、多层、空腔;

组合墙—等传声量设计,受制于门窗,墙略高10 dB即可

误质量定律缺f;缺组合墙;混淆各类场所隔声构造

6正三传—空气直接,空气激发,固体撞击;前二隔空气隔声,后一固体隔声楼板三法—弹性面层,弹性垫层,弹性吊顶;吊顶—柔、密、重

误楼板仅一法,缺面层、垫层;吊顶未展开细节要求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e r c q q q q q ?=-±± m q ——人体新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d P P P =+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 )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max 100% f f ?= ? ⑶同一温度(T )下,建筑热工设计中近似认为P 与f 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的百分比,表示为: 100%s P P ?= ?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 ;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围大概在30%~60%。)

建筑物理考试试卷B

建筑物理期末试卷二 一、选择题(20*2’)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3、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30~70 % B.50~60% C.40~70% D.40~50% 4、下列哪些措施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 A.采用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B.采用通风屋顶 C.采用蓄水屋顶隔热 D.采用屋顶植被隔热 5、下列()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间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 A.18℃ B.17℃ C.16℃ D.15 ℃ 6、对建筑防热来说,是()天气作为设计的基本条件。 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无所谓 7、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遮阳的形式为()。 A.水平式 B.垂直式 C.综合式

D.挡板式 8.光源显色的优劣,用(C )来定量来评价 A、光源的色温 B、光源的亮度 C、光源的显色性 D、识别时间 9.在采光设计中为了降低作为展览墙的亮度,(C )是合理的。 A.降低墙面上的照度 B.提高墙面上的照度 C.降低墙面反光系数 D.提高墙面反光系数 10、为了防止直接眩光,应使眼睛与窗口,眼睛与画面边缘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大于(A)。 A.14度 B.30度 C.60度 D.90度 11.采用天窗采光的美术馆,常采取措施降低展室中部观众区照度,其原因是(D )。 A、提高展览墙面照度 B、防止天窗产生直接眩光 C、消除一次反射眩光 D、消除二次反射眩光 12.在商店照明设计中,不宜采用(D ) A、白炽灯 B、卤钨灯 C、荧光灯 D、高压汞灯 13.有关光源色温的下列叙述中,(C)是正确的。 A、光源的色温是光源本身的温度 B、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显色能决定的 C、光源的色温是由光源的光色决定的 D、白炽灯色温高于荧光高压汞灯 14. 在下列因素中,(B )与灯具的利用系数无关 A.灯具类型 B.灯泡电功率 C.房间尺寸 D房间表面反光系数.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 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 生物气候图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室外热环境 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 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 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 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 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云量少的地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 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 低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城市区域比郊区弱 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 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 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 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 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 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

建筑门窗热工性能计算书 I、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民用建筑热功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相关计算和定义均按照ISO10077-1和ISO10077-2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定义 II、计算基本条件: 1、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条件。 2、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3、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 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 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 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4、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T in=20℃ 室外环境温度:T out=-2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 W/m2.K 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 太阳辐射照度:I s=300 W/m2 5、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T in=25℃ 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 W/m2.K 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 W/m2.K 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 太阳辐射照度:I s=500 W/m2 6、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 0 W/m2.计算门窗的传热系数时,门窗周边框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8 W/m2.K,周边框附近玻璃边缘(65mm内)的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应取 12 W/m2.K 7、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 8、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 室内环境温度:T in=20℃ 室外环境温度:T out=0℃ -10℃ -20℃ 室内相对湿度:RH=30%、60% 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20 W/m2.K 9、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

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建筑热工篇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热舒适是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的满意程度。 3、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关系式: 4、室内热环境主要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7、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2)热应力指数:3)预测热感指数: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与建筑密切有关 的的气候要素有:太阳辐 射、气温、湿度、风、降 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 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 影响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 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 度成反比。 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 数与可照时数的比值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 气的含量,通常以绝对湿 度和相对湿度来表示。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 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 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 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 而异;4)蒸发减弱、湿 度变小;5)雾多、能见 度差。 热岛效应:在城市由于人 群,建筑密集,建筑物、 道路蓄热,向地面处散发 大量的热,且空气流动不 畅,使城市区域气温不同 程度高于郊区的现象。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满足冬季保温, 一般不考虑夏季放热。 寒冷地区:满足冬季保温, 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 夏季防热,适当兼顾冬季 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必须满足 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 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 冬季保温,一般不考虑夏 季防热。 第二章传热基本知识 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 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 移的现象。其方式主要有: 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 的质点(分子、原子、自 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 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 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 温差为1℃,1h内通过1 ㎡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 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 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 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 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 传递热能。 热流强度:在单位面积, 单位时间内透过该壁体 的导热量,称为热流强度。 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 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 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 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 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 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 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 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 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 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 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 1)在辐射传热过程中 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 要任何中间介质; 3)凡是温度高于绝对 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 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 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 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 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 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平壁的稳态传热 平壁:不仅是指平直的的 墙体,还包括地板、平屋 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 顶、拱顶等结构。 平壁内表面吸热公式 热流强度: 换热强度: 半无限厚平壁:一侧由一 个平面所限制,另一侧延 伸到无限远处,不能确定 其厚度的壁体称为半无 限厚平壁。

连云港公共建筑热工分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矿物纤维喷涂节能设计江苏省连云港市矿物纤维喷涂节能设计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处于北纬33°59′~35°07′、东经118°24′~119°48′之间。东濒黄海,北与山东日照市接壤,西与山东临沂市和江苏徐州市毗邻,南连江苏淮安市和盐城市。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对气候分区,连云港市在建筑热工分区中属于寒冷地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规定了江苏省范围内公共建筑室内热环境标准,节能设计原则和要求,适用于江苏省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按照建筑物能耗情况和围护结构能耗占全年建筑总能耗的比例特征,江苏省公共建筑应划分为下列二类:1、甲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0000m2,且全面设置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或单幢建筑面积小于20000m2,大于5000m2,且采用中央空调的重要公共建筑。2、乙类建筑——单幢建筑面积小于20000m2,或大于等于20000m2 但不设置或仅部分设置中央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 连云港市甲类建筑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k)】 维护结构体形系数≤0.30 0.030≤体形系数≤0.40 外墙K≤0.50 K≤0.45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空调房间之间的隔 K≤1.2 K≤1.2 墙或楼板 连云港市乙类建筑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k)】 维护结构体形系数≤0.30 0.030≤体形系数≤0.40 外墙K≤0.60 K≤0.50 非采暖空调房间与空调房间之间的隔 K≤1.5 K≤1.5 墙或楼板 以矿物纤维喷涂层导热系数λ≤0.038w/m.k,修正系数1.1为例,根据《矿物纤维喷涂保温、吸声构造》11CJ30国家标准图集计算,连云港市甲类公共建筑矿物纤维喷涂外墙宜喷涂70mm,乙类公共建筑矿物纤维喷涂外墙宜喷涂60mm,非采暖空调房间与空调房间之间的隔墙或楼板甲类建筑宜喷涂30mm厚,乙类建筑宜喷涂20mm厚。

建筑物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建筑物内部环境:室内物理环境(生理环境)和室内心理环境。 2、按正常比例散热:对流换热25%~30%,辐射散热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换热25%~30%。 3、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 ·室内热环境分为舒适的、可以忍受的、不能忍受的三种情况。 4、f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g/m3 5、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同压下的饱和水蒸气量的百分比。 6、td露点温度:在大气压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或相对湿度100%时的温度) ·按照的风的行程机理,风可以分为大气环流和地方风。地方风分为水陆风,山谷风,林原风。 ·建筑气候分区及对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5.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表现:1.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2.城市风和絮流3.气温和降水 4.太阳辐射和日照。 ·城市气候的机制差异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变了地表形态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变了能源资源消费结构。 7、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1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时,在1h内通过1㎡面积所传导的热量。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8、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物质的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 10、表面对流换热:空气沿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这种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称为表面的对流换热。 ·物体的辐射特性: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选择辐射体(非灰体)。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非灰体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黑体:能发生全波段的热辐射,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 一般建筑材料都可以看做灰体。 11、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第二章 1、一维传热:有一厚度为d的单层均质材料,当其宽度与高度的尺寸远远大于厚度时,则通过平壁的热流可视为只有沿厚度一个方向。 2、一维稳定传热:当平壁的内、外表面温度保持稳定时,则通过平壁的传热情况亦不会随时间变化。 3:一维稳定传热特征:①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②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 4、多层平壁:由几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 5、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的总和。 ·热阻:热量由平壁内表面传至平壁外表面过程中的阻力,符号R,单位㎡·k/W 6、平壁的传热系数物理意义:在稳定的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1h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W/(㎡·K) 7、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1.固体材料内是以导热方式传递热量的。而在空气间层中,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都明显地存在着,其传热过程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气间层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8、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的方法: 1)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2)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 3)设置一个厚的空气间层不如设置多个薄的空气间层。 9、在有限空间内的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的位置、形状,间层的密闭性等因素有关。 10、当间层厚度较薄时,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干扰,此时气流速度虽小,但形成局部环流而使边界层减薄。当厚度增大时,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互干扰的程度越来越小,气流速度也随着增大,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与开

建筑物理试题库+答案(17)

建筑环境物理试题(1)及答案 建筑热工部分(34分) 一、填空(每题3分,共12分) 1、空气的绝对湿度 b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2、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 b ;热阻R a (a.m2K/W;b.W/m2K) 3、太阳赤纬角的变化范围 c a.[0°,90°); b. [0°,90°]; c. [-23°27’, 23°27’] 4、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占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 蒸发散热约占25%~30% 二、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说明室外综合温度的意义 答:室外综合温度是由室外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当量温度和建筑外表面长波辐射温度三者叠加后综合效果的假想温度 2、说明最小总热阻的定义式中[Δt] 的意义和作用 答:[Δt]为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间的允许温差。其值大小反映了围护结构保温要求的高低,按[Δt]设计的围护结构可保证内表面不结露,θi不会太低而产生冷辐射。 3、说明露点温度的定义 答:露点温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开始出现凝结的温度 4、保温层放在承重层外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1)大大降低承重层温度应力的影响 (2)对结构和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防止保温层产生蒸气凝结 (4)防止产生热桥 (5)有利于旧房改造 缺点:(1)对于大空间和间歇采暖(空调)的建筑不宜 (2)对于保温效果好又有强度施工方便的保温材料难觅 5、说明四种遮阳形式适宜的朝向 答:水平遮阳适宜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度地区的北向附近窗口 垂直遮阳主要适宜东北、北、西北附近窗口 综合遮阳主要适宜东南、西南附近窗口 挡板遮阳主要适宜东、南向附近窗口 建筑光学部分(33分) 一、术语解释,并按要求回答(每小题2分,共10分) 1、照度:被照面上某微元内光通量的面密度 2、写出光通量的常用单位与符号 光通量的常用单位:流明,lm (1分) 符号:φ(1分) 3、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天空漫射光照度和同一时间的室外无遮挡水平面

建筑热工必背知识点

建筑热工 一、名词解释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室内空气通过围护结构与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 传热:传热是包括各种方式热能传递现象的总称,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为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温度场:一般情况下,构造与两侧空间上各点的温度是不同的,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某一时刻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叫做温度场。温度场也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稳定温度场:如果温度场不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则称为稳定温度场。在稳定温度场中发生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过程。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随时间变化时,称为不稳定温度场,在不稳定温度场中发生的传热过程称为不稳定传热过程。 导热:当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或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导热(或热传导),所以理论上讲导热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热阻:热流通过平壁是所受到的阻力,即平壁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R=d/λ(㎡·K/W) 对流:对流是指流体个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冷热流体互相掺混和移动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对流换热:壁面和流体之间在对流和导热同时作用下进行的热量传递。 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 强制对流:如果流体的流动是再水泵或风机等的驱动下造成的。对流速度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外力愈大,对流愈强。 边界层(区):由于壁面摩擦力和流体粘滞力的作用,在壁面上会形成一个流态平稳、体积很薄的流动层,称之为层流区或层流边界层。层流区以外,则是一个液态紊乱、体积较薄的流动层,称之为紊流层或紊流边界层,层流边界层和紊流边界层就构成了壁面与流体对流换热的边界层或边界层区。 对流换热热阻:它是热流通过避免边界层是所受到的阻力,即边界层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

建筑物理复习笔记

建筑物理复习纲要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任务:依建筑热工原理,论述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手段,有效地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地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 1.1 章室内外热环境室内热环境主要是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人体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室外气候与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加强建筑物的防寒措施。寒冷地区,冬季保温,部分地区兼顾夏季放热。夏热冬冷地区:夏季放热,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充分满足夏季放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温和地区,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不考虑夏季放热。 第 1.2 章 建筑的传热与传湿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1、导热是由温度不同的质点(分子、原子、自由电子)在热运动中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导热系数:在稳定条件下,Im厚的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C, Ih内通过1怦面积传递的热量。 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材质的影响、材料干密度的影响、材料含湿量的影响。 2、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内 的换热与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运动状况、流体与固体壁面温 度差、流体的物性、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 自然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3、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叫做热辐射,通过热射线传播热能就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特点: 1 )在辐射传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化; 2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 3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一切物体,不论它们的温度高低都在不间断地想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辐射传热是物体之间相互辐射的结果,不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凡能将辐射热全部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白体,能全部吸收的称为绝对黑体,能全部透过的则称为绝对透明体或透热体。吸收系数接近于 1 的物体近似地当作黑体。 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波长从O到∞范围的总能量,称作物体的全辐射本领,通常用E表示,单位 为W/m2。单位时间内在物体单位表面积上辐射的某一波长的能量称为单色辐射本领。 灰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与黑体辐射光谱曲线的形状相似,且单色辐射本领不仅小鱼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两者的比例为不大于 1 的常数。 选择性辐射体:只能吸收和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并且其单色辐射本领总小于同温度黑体同波长的单色辐射本领。 4、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

建筑外墙热工性能和节能设计分析

[提要]本文介绍福建省常用外墙材料的隔热保温构造形式和热工性能试验分析结果,并对我省建筑外墙的墙体节能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外墙构造;保温隔热;热工效果;传热系数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heatpreservationandinsulationstructuretypesofroutinewallmaterialsinFujianprovince,andtheirthermalperformancetestresult.canedalsoputforwardsomeviepointsandadvicesonwallbodyenergyefficiencyofbuildingoutsidewall. Keywords:outsidewall'sstructure,heatpreservationandinsulation,thermaleffect,heattransfercoefficient 建筑外墙热工性能和节能设计分析 黄夏东(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50025) 收稿日期:2005-10-181概述一般建筑的外墙在外围护结构中占的比例最大,由它传热造成的负荷占整幢建筑热负荷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部份。从全国外墙材料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气候的差异和经济水平发展不一,以及各地的自身特点,全国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使用的外墙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但相当数量的墙体材料自身的热工性能不能满足节能要求。由于南方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刚刚开展,其配套材料和技术相应缺乏。因此,开发和研究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外墙外保温技术措施的研究是福建省目前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2福建省建筑外墙基本情况由于我国南方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启动的较晚,相应研究工作也较北方地区来的慢,特别是在建筑外墙上,墙改工作进展缓慢,以福建省为例,从近两年调查资料发现全省九个主要城市中,粘土制品的外墙材料占绝大多数(90!以上),其它如粉煤灰砌块、加气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灰沙砖等仅有少量使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价格、施工工艺、材料自身缺陷或本地资源等特点是主要原因。较有代表性的是我省地形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布局,大部分是丘陵地貌,特别是内陆地区,黄土资源丰富,在不破坏良田资源的前提下(但大量挖山造成毁山和破坏自然生态的现象较严重),生产粘土制品的原料是有保证的,并且成本极低,短时间内找出价格相当的替代墙材,是较困难的。因此,目前根据各地的特点,在研究新型墙体材料的同时,研究在原有热工性能较差的墙体上,进行隔热保温技术措施,研究如何通过构造的改变来达到节能目标,就更显得迫切起来。3常见外墙的热工性能实测我们在2004年对福建省常见的墙体材料如粘土多孔砖、粉煤灰砌块、灰沙砖以及钢筋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外墙材料的传热系数等热工性能进行摸底检测,全面了解和掌握几种外墙材自身的热工性能,以及与节能指标要求的差距。通过改变墙体的构造(增加各种保温层)等,使墙体的传热系数达到节能标准的要求,用控制保温层厚度来达到不同传热系数的要求。这是在目前外墙材缺乏的情况下,利用原有墙体达标的最为简便的方法之一。 在实测中我们选用了福建建筑市场上用量最多的外墙材料:粘土空心砖、粉煤灰砌块、加气砼砌块和钢筋砼剪力墙等作为试验墙体,结合不同的外保温措施如:外刷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贴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和外喷无溶剂聚氨酯硬泡等外保温方案,对其热工性能进行实测值理论值和标准值(福建省实施细则)的比较,比较数据详见表1。 表1构造传热系数实测值(理论计算值)与设计标准值表序号外墙名称容重(kg/m3)各层构造厚度及名称传热系数w/(m2?K)实测值(理论值)设计标准值1粘土空心砖(13孔承重)(容重847) ※20mm水泥沙浆"190mm 空心砖"20mm水泥沙浆1.822.0或1.5 20mm水泥沙浆"190mm空心 砖"15mmZL胶粉聚苯颗粒"5mm抗裂砂浆 1.211.520mm水泥沙浆"190mm空心 砖"10mm水泥沙浆"20mm 挤塑聚苯乙烯板 "6mm聚合物砂浆 (0.83)1.0 2粉煤灰空心 砌块(容重1030)※20mm水泥沙浆"190mm 粉媒灰空心砌块"20mm水泥沙浆 2.452.0 20mm水泥沙浆"190mm粉媒 灰空心砌块"20mmZL胶粉聚 苯颗粒"5mm抗裂砂浆 1.241.520mm水泥沙浆"190mm粉媒 灰空心砌块"20mm水泥沙 浆"25mm挤塑聚苯乙烯板"6mm聚合物砂浆 (0.80)1.0※200mm钢筋混凝土(C25,双层双向φ10@200) 4.102.020mm水泥沙浆+200mm钢筋 混凝土+30mmZL胶粉聚苯颗粒"5mm抗裂砂浆 1.461.520mm水泥沙浆+200mm钢筋 混凝土+25mm挤塑聚苯乙烯板"6mm聚合物砂浆 0.951.0 3钢筋混凝土 (容重2400)建筑物理与设备 福建建设科技2006.No.158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笔记

2012年一级注册建筑师学习笔记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第十四章建筑热工与节能 第一节传热的基本知识 一、传热的基本概念 ㈠温度 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使用的单位为K或℃。 ㈡温度场 某一瞬间,物体内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温度场可分为:稳定温度场、不稳定温度场。 ㈢等温面 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由温度相同的各点相连所形成的面。使用等温面可 以形象地表示温度场内的温度分布。不同温度的等温面绝对不会相交。 ㈣温度梯度 温度差位Δt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之间距离Δn的比值的极限叫 做温度梯度。 ㈤热流密度(热流强度) 热流密度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 W/m2。若单位时间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F的热量为dQ,则热流密度定义 式为:q=dQ/dF

二、传热的基本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㈠导热(热传导) 1.傅立叶定律 均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热量传递的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由低温向高温)相反。 2.材料的导热系数λ 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W/(m·K)。它的物理意义是,当材料层厚度为lm,材料层两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lm2截面积的导热量。 各种材料导热系数的大致X围是: 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0.025~3 液体0.07~0.7 气体0.006~0.6 金属 2.2~420 ㈡对流 由于引起流体流动的动力不同,对流的类型可分为: 1.自由对流:由温度差形成的对流。 2.受迫对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对流。受迫对流在传递热量的强度方面要大于自由对流。 ㈢辐射 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的物体都发射辐射能。 1.物体对外来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见图l4—2)。 ⑴反射系数r h:被反射的辐射能I r与入射辐射能I0的比值。 ⑵吸收系数ρh:被吸收的辐射能Iα与入射辐射能I0的比值。 ⑶透射系数τh:被透射的辐射能Iτ与入射辐射能I0的比值。 r h+ρh+τh=1 2.白体、黑体和完全透热体 ⑴白体(绝对白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的物体,r h=1。 ⑵黑体(绝对黑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ρh=1。 ⑶完全透热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透过的物体,τh=1。 3.物体表面的辐射本领 ⑴全辐射力E(辐射本领,全辐射本领):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上以波长0~∞的全波段向半球空间辐射的总能量,单位:W/m2。 ⑵单色辐射力Eλ(单色辐射本领):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出的某一波长的能量,单位:W/m2·μm。 ⑶灰体:物体在每一波长下的单色辐射力与同温度、同波长下黑体的单色辐射力的比值为一常数。 一般建筑材料均可看作为灰体。 ⑷非灰体(选择性辐射体):物体的单色辐射力与黑体、灰体截然不同,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能量。 ⑸黑度ε(辐射率):灰体的辐射本领Eλ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本领Eλ,b的比值。 4.辐射本领的计算(斯蒂芬一波尔兹曼定律) 5.影响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的因素 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材料的颜色、材性、材料的光滑和平整程度有关。 材料表面对外来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克希荷夫定律,在给定表面温度下,表面的辐射率(黑度)与该表面对来自同温度的投射辐射的吸收系数在数值上相等。 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的反射能力不同,对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长波辐射,材性(导体还是非导体)起主导作用。例如,在阳光下,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的反射能力相差很大,白色反射能力强;而在室内,黑、白物体表面的反射能力相差极小。 常温下,一般材料对辐射的吸收系数可取其黑度值,而对来自太阳的辐射,材料的吸收系数并不等于物

建筑物理试题库+答案(13)

浙江大学建筑学建筑物理历年试题 2000年 建筑热工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最小传热阻:是设置集中采暖设备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最低要求,能够保证在系统正常供热及室外实际空气不低于室外计算温度的前提下,围护结构内表面不致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P56 2材料蓄热系数:在建筑热工学中,把无限厚的物体表面热流波动的振幅与温度波动振幅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谐波作用下的“材料蓄热系数”。 P46 3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边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状态的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P77 4遮阳系数:是指在照射时间内,透过有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与透进无遮阳窗口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P123 5热舒适必要条件: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即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P6 二简答题 1稳态导热时,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对么?为什么。 P42-43 答:正确的,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室内外表面的温差就越小,材料内部温度的分布直线的斜率就越小(斜率=温度变化/厚度)。所以成反比。 2简述用普通玻璃制成温室的原理 答:建筑中应用的普通玻璃对于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85%,其反射率仅为7%,显然是相当透明的一种材料,但对于红外线却几乎是非透明体。用这种玻璃制作的温室,能透入大量的太阳辐射热而阻止室内的长波辐射向外透射,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P30 3为了更好的组织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有关建筑物理热学复习习题

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2、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C)。 a.小于0.45W/(m.K); b.小于0.35W/(m.K); c.小于0.25W/(m.K); d.小于0.15W/(m.K)。 3、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B )。 a. Ⅱ、Ⅴ、Ⅰ、Ⅳ、Ⅲ; b. Ⅴ、Ⅱ、Ⅲ、Ⅳ、Ⅰ; c. Ⅰ、Ⅳ、Ⅲ、Ⅱ、Ⅴ; d. Ⅴ、Ⅱ、Ⅳ、Ⅲ、Ⅰ。 4、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B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5、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D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6、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D )。 a.热流密度b.热流强度c.传热量;d.导热系数 7、当空气中实际含湿量不变,即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D ) a.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增高; b.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将逐渐降低; c.空气温度升高时,相对湿度将降低; d.空气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不变。 8、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C ) a. 30~70 % ; c. 50~60% ; b. 40~70% ; d. 40~50% 。 10.空气的绝对湿度 B 反映空气的潮湿程度。(a.能;b.不能) 11.下列各量的单位是:对流换热系数αB ;热阻R A 。(a.m2K/W;b.W/m2K)12.人体正常热平衡是指对流换热约25%-30;辐射换热约占45%-50%,蒸发散热约占25%-30% 。

建筑物理期末复习题

建筑热工学 1.为什么人达到热平衡并不一定舒适? 人体达到热平衡是达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q=±qc±qr-qw 由于式中各项还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许多不同组合都可以满足热平衡方程,但人体的热感却可能有较大差异,从热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还应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限制在一定范围。 2.室内热环境有哪些因素?通过建筑设计能够最有效改善的是哪些因素? 室内热辐射,室内湿度,室内温度,室内气流。 能通过设计有效改善的是室内温度,室内气流,室内湿度。 3.室外气候因素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影响室内环境?哪些情况有利?哪些不利? 辐射传热,对流传热,导热。 有利: 不利: 3.决定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的哪些方面?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位置,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 4.为什么我国规定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得小于最小传热阻? 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即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同时还要满足一定的热舒适条件,限制内表面温度,以免产生过强的冷辐射效应。 5.详述外保温构造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1、使墙或屋顶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 耐久性; 2、外保温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3、外保温有利于防止或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 4、外保温法使热桥处的热损失减少,并能防止热桥内部表面局部结露 5、对于旧房的节能改造,外保温处理的效果最好。 缺点: 1、适用于规模不太大的建筑,才能准确判断外保温是否提高房间的热稳定性; 2、在构造上较复杂,必须有保护层; 3、由于要设保护层,所以造价要高. 6.在夏热冬冷地区,适宜采用哪些遮阳方式? 7.分别详述多层实体维护结构,有封闭空气层维护结构,带通风空气层围护结 构,制备覆盖围护结构的隔热机理及适应性。 1.多层实体结构的传热抓药是实体结构的导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通过增 加实体结构的热阻,以降低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加隔热能力。

建筑物理复习笔记,仅供参考

物理环境概论: 1人类影响环境的模式:人口数×人均使用资源的单位数×使用单位资源导致的环境恶化=对环境影响。 2城市区域是人工构筑的下垫面与天然下垫面得复杂组合,包括高低错落的房屋建筑,不同尺度的道路,广场,公园。以及天然的地形、湖泊、河川、港湾等; 建筑热工篇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2、人体得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3、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4、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5、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6、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7、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测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8、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 10、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 1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原理:当太阳辐射热透过日光室玻璃照射到墙面上时,墙面吸收热能,温度升高,并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传给日光室内的空气,使之温度升高,由上部开口流入室内;室内的低温空气由下部开口流进日光室,不断循环流动的空气提高了室内气温,从而改善了室内热环境。 注意点: 1)日光室的朝向应选择当地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的方位,一般以东南、南、西南向为宜; 2)日光室的玻璃应选择热光比大的玻璃,并应有较大的面积。这是因为玻璃是短波热射线的透射体,而又是长波热射线的非透射体,能阻挡日光室的热量辐射外逸; 3)墙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至关重要,表面一定要用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大的材料; 4)上下通风口尺寸应适当,过大、过小都会影响采暖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