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课第二节

第四课第二节

第四课第二节
第四课第二节

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节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预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2、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了解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并知道预防犯罪应从自身做起。导入新课:

按照上节课结束时的安排,开展“法律讲坛”活动,内容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活动提示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承担一次“法律讲坛”活动。形式可由各组自定,如故事会、模拟法庭、案例小品等。

“法律讲坛”的内容分别为《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每组只表现一个内容,共3次,每次为两组。

活动完成后,教师点评、总结和评价。

讲授新课:

一、预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在介绍什么是治安管理时应强调这是行政管理的一个方面。重点可介绍治安管理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身边的事例或使用教材提供的“媒体聚焦”加以说明,。在讲解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时要注意全面性,不要使学生只认识到治安管理的处罚性,还应介绍其保护作用和预防作用。同时,要注意联系治安管理的内容。

相关资料

一般而言,人们的生活可以简单地分为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私人生活通常以家庭内部活动或个人自我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共有的环境、公共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按照教材第118页“媒体聚焦”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联系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来讲解。如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中的“结伙斗殴”;妨害公共安全行为中的“携带、贩卖管制刀具”,破坏有关公共设施;妨害社会管理行为中的“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

二是对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重点讲解。具体说明殴打他人、侮辱行为、诽谤行为,诈骗、敲诈勒索行为和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的具体表现,说明其行为后果和应接受的处罚。

按照教材第123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可采用自由填写的方式进行。教师应总结出“侮辱行为、诽谤行为、诈骗行为、敲诈勒索行为”各自的关键词,并写在黑板上表格后的相应位置。其中属于侮辱行为的:(1) (4) (6) (8);属于诽谤行为的:(3);属于诈骗行为的:(2)(7)(9);属于敲诈勒索行为的:(5)(10)。

相关资料

(1)殴打他人是指故意的行为,并造成轻微伤害。如果行为人由于过失而致他人轻微伤害的,只需按民法的有关规定支付必要的医疗费和误工费等,而不必承担治安处罚,因为这并非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故意殴打他人,但没

有造成伤害的,也不承担治安处罚,因为这并非是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殴打事件通常由民间纠纷引发。

(2)侮辱行为是指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用行动实现的侮辱,如故意撕破妇女衣服,用粪便泼人等。也有用语言实现的侮辱,如用公开张贴或发表文章等形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行为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人的人格和名誉造成了损害,但尚未构成犯罪。如果采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则构成侮辱罪。所谓的公然侮辱是指当着众多人的面进行侮辱或者采取其他能使众人了解侮辱内容的方法进行的侮辱,如在社会上四处张贴或散发侮辱他人的材料等,当众侮辱并不需要当事人在场,只要使众多人了解侮辱内容,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都构成侮辱行为。

(3)诽谤行为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构成诽谤必须同时具备捏造和散布两种行为,如果只有捏造而没有散布,就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破坏他人的名誉,因而构不成诽谤。散布是指散布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不是捏造的虚假事实而是足以破坏他人名誉的真实事实,就不是诽谤。

(4)诈骗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行为的典型特点就是采用欺骗的手段,使他人信以为真,主动将财物交出。

(5)敲诈勒索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使人恐惧,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6)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毁坏包括毁灭(即使物品完全丧失其使用价值和价值)和损坏(指部分丧失其使用价值和价值)。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有意识地使公私财物受到毁坏又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都可以认定为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是对一些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也应重点讲解,特别是其中的卖淫嫖娼行为、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行为;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秽物品或者淫秽信息的行为。说明其行为后果和应接受的处罚。

按照教材第125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本活动,也可以采用教师引导性提问的方式,如“访问黄色网站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帮别人下载淫秽信息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如果自己建立一个黄色网站又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二、预防误入犯罪歧途

1.犯罪与刑罚。本部分内容主要应说清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犯罪行为。教师可以简单说明就是指违反刑法的行为,然后组织学生比较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间的区别。

犯罪行为的特点:

(1)社会危害性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许多犯罪,都是以物质性或非物质性的客观损害结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但是,造成这些客观损害结果的行为是受人的主观意识和意志支配的,是主观恶性的体现,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统一,因此,任何犯罪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违反刑法的才构成犯罪。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法律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如果某种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

轻微,危害不大,也不认为是犯罪。我国《刑法》第13条通过列举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揭示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各个方面的表现。概括起来说,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危害社会主义国体、政体和国家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私人财产;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防利益、军事利益;危害国家行政、司法秩序及公务活动的廉洁性。这些方面概括地反映了在我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基本内容。如果只看到犯罪分子给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造成这样那样的损害,而看不到犯罪在总体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危害,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犯罪的本质的。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违法并不都是犯罪,只有违反刑法的才构成犯罪。例如,,盗窃、诈骗少量财物,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只有盗窃、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刑法中的盗窃罪、诈骗罪。一般的干涉婚姻自由,属于违反婚姻法的行为;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则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如此等等。可见,只有当社会危害行为触犯了刑律的时候,才构成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只有当行为不仅具有社会危害性,而且违反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才能被认定为犯罪。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刑法对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实质定义与形式定义的统一。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刑事违法性是由社会危害性所决定的,因此社会危害性是第一性的,而刑事违法性是第二性的。行为不是因为违法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是因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才违法。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应受惩罚性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它表明国家对于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应有的立场和态度。首先,从刑法理论上说,犯罪和刑罚是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范畴,两者是互相制约和渗透的。其次,从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三者的关系来说,三个特征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揭示犯罪的本质,可谓缺一不可。从三个特征的联系上说,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属性,它对于犯罪的性质具有决定意义。而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反映和认可。至于应受惩罚性则是前两个特征的必然的法律后果,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看不到三个特征之间的这种联系,就不可能全面地认识犯罪的性质。从三个特征的区别上说,社会危害性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联系,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刑事违法性反映了犯罪与刑罚的联系,揭示的是犯罪的法律性质;应受惩罚性反映了犯罪与刑罚的联系,揭示的是犯罪的法律后果。犯罪是适用刑罚的前提,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犯罪不仅仅是一个刑法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证据法与程序法的问题;犯罪不仅是一个事实问题,而且是一个法律问题。首先,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犯罪,法律没有规定的就不是犯罪,这是刑法意义的犯罪概念。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如果没有法律规定,即使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再大,也不是犯罪。其次,只有证据证明的才是犯罪,没有证据证明的就不是犯罪,这是证据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经庭审确认的才是犯罪,没有经庭审确认的就不是犯罪,这是程序法意义上的犯罪概念。

二是对犯罪行为的处罚,即刑罚,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第128页的“资料卡片”,然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解或举例说明,要注意让学生认识到“刑罚”的严重性。第

一,主刑和附加刑的种类。对一种罪行一次只能适用一个主刑。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附加刑适用时,一个主刑可以适用一个附加刑,也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第二,有期徒刑最高年限不超过20年。犯罪分子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或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罪当处死的犯罪分子,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时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第三,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就要随时追缴。

三是介绍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讲解,并利用具体案例加以说明,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即将成年,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本部分内容也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提问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建议提问如下:

不满14周岁者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

已满16周岁者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

14~16周岁(不含16周岁)者在什么条件下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醉酒者或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

2.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回顾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明确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结合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按照教材第130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采用自由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进行其他内容的教学。

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比较严重,应注意自我防护、自我警觉。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播放相关新闻视频或专题影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三点:一是未成年人自身在思想认识、个体心理和社会经验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二是社会对未成年人有哪些不良影响?注意联系第三课第二节所学内容。三是如何提高自我防护、预防犯罪的意识?

第一,犯罪动机的偶发性、模仿性强。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案例,然后寻找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再了解这类犯罪分子的共同特点,强调对行为、情绪的自控力。第二,涉案类型中,暴力侵害、偷盗侵财的案件居多。这种犯罪分子表现出强烈的贪婪欲和享受欲,最终不择手段地侵占公私财物。多数不是被生活所迫,而是拼命追求享乐,追求生活的奢侈,向往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

按照教材第132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分辨身边的不良现象,自觉预防或改正。3.预防犯罪从自身做起。首先,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可请学生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然后总结归纳: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守法;自控力弱,行为不稳定,好冲动;在经济方面与高收入的盲目攀比,产生心理不平衡;对社会上不良风气、各种诱惑,以及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存在着想试试的心理;交友不慎,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其次,对做好自身的预防工作提出要求:

第一,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这个认识学生基本能认同,但同时也会有这样一种认识误区:好像只要学了法律,就会遵守法律。其实不然,学法不等于懂法,懂法不等于守法。关键是养成尊崇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和意识。这一点教师必须加以强调。

第二,自觉控制不良心理的影响。教师在介绍这些不良心理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解释这种心理的表现,二是说明这种心理和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联系(可通过实际的案例)。

按照教材第134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本活动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以个体为单位,根据教材要求完成填写,然后教师提问、分析和总结。二是采用教师主导下的集体作答方式,即教师以提问作答方式让学生回答,一问一答并要求学生简要说明理由。

第三,自觉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第134页“资料卡片”的内容进行讲解。强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按照教材第136页“探究体验”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要求学生阅读后自行对照,如存在这些现象,希望能及时改正。

教师应注意补充以下常见的由不良行为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情况:从喜欢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由单差生发展到道德、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帮成伙或逃学逃夜,发展成违法犯罪行为;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而违法犯罪;从娇生惯养到称王称霸到行凶打人;从被歧视、虐待而行凶报复;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抢劫;模仿影视里的暴力和色情镜头,从好奇到偷尝禁果而违法犯罪等。

课后小结: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无论什么原因引发,都是让社会谴责,家人痛心,自己悔恨的行为,会给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巨大的危害。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还应从自身做起,要做到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自觉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自觉控制不良心理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课后作业:

1.课后认真思考并书面完成“探究与实践”中的“探究体验”。

2.完成练习册第二节。

第五课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二)

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 行为习惯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正确选择职业道德榜样的作用,理解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榜样的感召作用,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认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3.运用 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小事之中,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提高的过程,在道德学习和修养中,必须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积善成德。 2.教学难点 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就需要从小事开始做起,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而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年龄阶段,受家庭环境影响,连基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来讲距离更为遥远。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寻找丰富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内容的重要,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这一内容,并且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教材从学习职业道德榜样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己心目中的职业道德榜样,进而强调在道德榜样的感召下,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脚踏实地,同时,要注重实践,坚持实践训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从思想认识上看,中职学生现在还没有正式踏入工作,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够重视,觉得那是工作以后的事,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学习,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行动上看,很多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待小事情马马虎虎,懒于动手,时常要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才能完成,更别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从时间上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要坚持,不松懈,不放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而现在很多中职学生缺的就是坚持,这无疑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发现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材料: 1.邓建军是江苏省常州市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做知识型职工、与时代同行”的职业追求和“立足岗位学技术、运用知识去攻关”的职业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热捧”的明星,在他的母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掀起了“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的热潮。 问题:1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向邓建军学习?

第五课 二、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二、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 行为习惯 教案 教案作者:刘伟华 职称:中教二级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正确选择职业道德榜样的作用,理解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在实践中持之以恒。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榜样的感召作用,树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榜样,认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3.运用 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 一切美德都蕴含在平凡小事之中,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提高的过程,在道德学习和修养中,必须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积善成德。 2.教学难点 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就需要从小事开始做起,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而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年龄阶段,受家庭环境影响,连基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来讲距离更为遥远。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通过寻找丰富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一内容的重要,从而在思想上重视这一内容,并且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教材从学习职业

道德榜样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自己心目中的职业道德榜样,进而强调在道德榜样的感召下,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脚踏实地,同时,要注重实践,坚持实践训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从思想认识上看,中职学生现在还没有正式踏入工作,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够重视,觉得那是工作以后的事,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学习,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行动上看,很多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待小事情马马虎虎,懒于动手,时常要老师三番五次的提醒才能完成,更别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从时间上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要坚持,不松懈,不放纵,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而现在很多中职学生缺的就是坚持,这无疑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发现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材料: 1. 邓建军是江苏省常州市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做知识型职工、与时代同行”的职业追求和“立足岗位学技术、运用知识去攻关”的职业精神,成为中职学生“热捧”的明星,在他的母校——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掀起了“学习邓建军,树立新目标”的热潮。 2.王顺友,一名普通的乡邮递员,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在20多年的乡邮递员生涯中演绎着绚烂的人生。他的事迹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大山里传遍祖国大地。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第五课 职业成长

表JX—2 淮海技师学院教案 编号:SHJD—508—14 版本号:A/0 流水号: 课题:第五课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节职业成长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即将转变的个人角色(学生→员工)、 教会学生正确对待第一份工作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职业成长的基本模式及危机对策及如何实 现职业成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就业态度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正确对待第一份工作、培养学生的就业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就业态度 授课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辩论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多媒体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注:要求以一块黑板的版面来进行板书设计 第五章职业生涯发展 第二节职业成长 一、从学生到员工 1、认同企业文化 2、遵守工作纪律 3、参与各种活动 4、认识自己的岗位情况 二、正确对待第一份工作 1、第一份工作是职业理想曲折实现的开始 2、第一份工作是最好的职业培训 三、职业成长的基本模式 即稳定轨道式、职业流动式、自我创业式 四、职业成长危机对策 1、工作力不从心 2、厌倦职业生活 3、遭遇不公待遇 4、出现意外变故 五、职业成长评价 1、人格完善 2、技能娴熟 3、职业声誉 六、课堂总结 七、课外作业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学时分配 导入:上一节讲述了我们该如何书写求职信及制作简历,并详谈了面试的一些技巧,那等同学们成功求职后,就将正式步入职场,开始自己的 职业生涯。此时同学们还不清楚职场规则,更不清楚作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怎样做才能胜任前所未遇的工作,处理各种前所未遇的关系,因此,实现在校学生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就称为获得职业成长并取得职业成功的重要课题。 讲授新课:第二节职业成长 一、从学生到员工 为了尽快适应职业生活,彻底实现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认同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以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文化并试图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价值观、比如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等)、制度文化(各种规章制度,比如考勤制度、薪酬制度等)、行为文化(行为风气,比如工作作风、人际关系等)和物质文化(各种硬件,比如经营场地、机器设备等)。 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强制性,尤其是制度文化,如果在情感上接受不了,势必会影响自己对企业的认同。 补充:世界知名企业的文化标语 1、IBM:服务 2、惠普:常常被人称为“HP Way”(惠普之道)。HP Way有五个核心价值观:一,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二,追求最高的成就,追求最好;三,做事情一定要非常正直,不可以欺骗用户,也不可以欺骗员工,不能做不道德的事;四,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五,相信不断的创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3、肯德基:一、餐厅经理第一二、“群策群力,共赴卓越”三、“注意细节”说说你所了解的 一些职场规则 你了解哪些企业 的企业文化?是 从什么途径了解 的? 5min 10min

【人教版】语文《优化方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测试第六课第二节

一、基础运用 1.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一类是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环、顶真、粘连和镶嵌等。 答案: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反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B.借代可以分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种手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解析:选A。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要有不同性质,A项不是比喻。 3.借代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而比拟的作用主要是使情感表现多样化,________。 答案:简洁形象生动风趣使事物描绘形象化 4.对下列古诗词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运用比喻和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双关。“晴”既指雨“晴”。也暗指恋“情”。 解析:选C。不是对比手法,也不能说“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二、表达交流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6.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两个话题分别写一句话。 例句:宁静不是沉默,不是木讷,而是轻洒在心怀里的月光,是流淌在思绪里的清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忧郁不是悲伤,不是忧愁,而是隐藏在眸子里的颜色,是荡漾在心里的波纹。示例2:幽默不是搞笑,不是滑稽,而是闪耀在言语中的光芒,是绽放在脸上的微笑。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B.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犹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第四课第二节同步练习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四课第二节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副对联蕴含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道理是(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A.③④B.①②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题干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其理论依据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2.(2012·山东济南第三中学测试)“目光远大的人应当将自己的每一个愿望摆好位置,然后逐一地去实现它。”法国作家拉罗什福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统一的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选A。远大的目标,有赖于每一个愿望的逐一实现,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发生。 3.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直道上比赛速滑很难甩开对手,赛跑选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弯道处;经济发展也一样,“弯道”跑不好,就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或落伍者。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B.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解析:选D。“弯道”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弯道”跑好了,是超越对手的好时机;“弯道”跑不好,只能成为一个跟跑者、追随者或落伍者,这说明必须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D符合题意。 4.汉·陈宠《清盗源疏》:“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其中“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量变与质变有着根本的区别 B.轻与重、大与小是相互联系的 C.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轻决定重,小决定大 解析:选C。材料内容突出了轻与重、小与大的统一,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所以,应选C。5.下列名言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糟子必诚其意 解析:选A。“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涩”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A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符合题意。B、C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D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

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教案

卫校教案 NO: ※—重点Δ—难点

讲稿 一、职业道德的定义和特点 1、职业道德的定义 文花枝:“我是导游,先救游客!”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 跑跑:2008年5.12地震发生的时候丢下了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5月22日并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跑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其后,中国教育部公布修改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保护学生安全”首次被明确列入。 通过引用导游文花枝的英勇事迹和跑跑的反面事例,提出职业道德的定义: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时代性、历史继承性、稳定性和规性。 二、爱岗敬业 1、通过举例,使学生对“爱岗敬业”产生感性认识。 案例:抗震救灾中坚守岗位的敏 思考: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 2、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第一、乐业 通过对“小”案例中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其中问题三:“如果将来对工作产生厌倦,你会怎么办?”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工作是快乐的,有些人之所以厌倦自己的工作,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职业的乐趣。其实,学习也是这样,要有“乐学”精神。 第二、勤业 对“小胡”案例进行分析。其中问题三:在学习和班级工作中,你能做到像小胡那样吗?请举例说明。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认真、勤奋是成功的金科玉律,从现在开始,逐步改掉敷衍、马虎、懒惰的坏习惯。 第三、精业 对“许振超”案例进行分析。其中问题三:你打算如何将“精”的要求落实到学习、工作当中?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要做到精业,必须不断学习;要终身学习,不断创新。 3、乐业、勤业、精业三者的关系 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精业: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敬业的升华;勤业:优秀的工作态度是爱岗敬业的体现;乐业:良好的职业情感是爱岗敬业的前提。 三、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1、通过三氯奶粉漫画和讽刺交易中的霸王条款漫画的引用,提出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2、树立诚实守信意识 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运用护士桂美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支持桂美这样做,从她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中可以找到答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服务群众对从业者有什么要

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二节考能培养给力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是() 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伤农的原因是菜贱、蔬菜销售不畅,而不是菜农种植技术差,劳动生产率低,因此①不选。③与题意不符。②的措施有利于解决销售不畅造成“菜贱伤农”的问题,④的措施可以保护菜农利益。 2.消除零就业家庭,追讨欠薪,构建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保安全网……近年来党和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使无数普通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这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 ①休息、休假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和平等就业的权利 ③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④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选B。消除零就业家庭,追讨欠薪——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和平等就业的权利;构建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保安全网——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因此,②④符合题意。3.(2012·广东广雅中学第一次模拟)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预期呈现“低定位”趋向。很多毕业生已不再把自己定位为“天之骄子”、“国之栋梁”,而是回归现实,放下架子,努力在职场上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大学生“低定位”就业趋向表明() A.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 B.大学生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 C.职业平等观开始被大学毕业生接受 D.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素质与能力普遍提高 解析:选C。定位回归到现实,主要是观念的转变,是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因此选C。4.下面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A.劳动者要不断提高学历水平 B.国家要创设好的就业环境 C.就业门槛要一律清除 D.用人单位要给劳动者公平就业的机会 解析:选D。通过读漫画,我们不难发现,漫画反映的问题是企业为劳动者的就业设置了不合理的门槛。漫画并没有明示企业需要什么学历,劳动者拥有什么学历,A失去了针对性。

第六课第二节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

第六课第二节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 一、不言代价与回报探究与分享:P70问题: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会付出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我有什么帮助?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得出结论:承担责任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雷锋名人名言展示漫画故事得出结论: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牛顿、袁隆平的故事得出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 二、我承担我无悔探究与分享:P71问题:小青为什么这么做?她这样做值得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人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他们有哪些事迹让你感动?你有哪些非自愿选择却应该承担的责任?你做好了吗?得出结论: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支月英、王峰、秦玥飞得出结论:履行社会责任应该不计代价与回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体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回答学生根据情境进行回答学生朗读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观看学生观看通过设置两难情境的选择,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责任感。通过班委竞选这件事,引导学生明白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意味着沉甸甸的分量。通过雷锋的名言,引导学生明白,承担责任也意味着幸福。通过漫画,生

动形象地说明承担责任虽然意味着付出,但同时也意味着获得回报的权利。通过牛顿、袁隆平的故事,引导学生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通过小青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虽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也要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履行责任时不计代价与回报。课堂小结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板书做负责任的人 一、不言代价与回报 1、承担责任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 2、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3、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 二、我承担我无悔 1、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2、履行社会责任应该不计代价与回报 3、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第四课第二节职业成长

厦门技师学院教案 第1页 课程名称 德育 教师 李大春 章节内容 第四课 职业的法律保障 第二节 职业成长 审批意见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授、讨论法 仪器教具挂图 电子课件 教学 目的 要求 1、让学生了解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需要努力的方向,要懂得正确对待第一份工作,了解职业成长的基本模式,掌握处理职业成长危机的对策,懂得职业成长的评价方式。 2、为确保职场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充满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掌握处理职业成长危机的对策,懂得职业成长的评价方式。 课堂练习题 见教案内容. 作业布置 见练习册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求职面试的目的内容和形式,懂得面试应做的准备工作,面试成功后,就是如何在职场上锻炼发展自己,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快地走向成功。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节职业成长 职业是人谋生的需要;是成为劳动者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是不断促进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平台。对职业的要求已在前面的章节进行了阐述,即在技能方面:会、熟、精、绝;在职业道德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备的必要素质: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合作精神;应有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还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 一、从学生到员工 同学们求职成功后就将正式步入职场,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了尽快适应职业生活,彻底实现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认同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所以企业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文化并试图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强制性,尤其是制度文化,如果在情感上接受不了,势必会影响自己对企业的认同。 2,遵守工作纪律 企业制定工作纪律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高效优质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参与各种活动 这是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 4,认识自己的岗位状况 要认识工作中的同事和领导,要用最短的时间记住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个性。要认识自己的岗位在部门中所处的位置。 二、正确对待第一份工作 如何对待第一份工作对于职业理想的实现至关重要 1,第一份工作是职业理想曲折实现的开始 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你用事实证明社会接受了你,你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生存之处、立足之地,你也就有了发展的根基和开拓的空间。 2,第一份工作是最好的职业培训 第一份工作对我们来说,意味着许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都是在学校无法遇到的,而这些第一次所带给我们的也是在学校无法学到的。 三、职业成长的基本模式 一个人取得职业成功的因素有许多,但其职业成长的模式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稳定轨道式、职业流动式和自我创业式。 1,稳定轨道式 这种成长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选定了一个职业终生从之。基本上是本着案例讨论一,阅读P121-122案例,讨论:罗东源成功的各种因素中,哪些因素对你获得职业成长有启发的意义?哪些是你认为最难做到的?为什么? 2、罗东源从一名普通的电工成长为新中国“敬业奉献模范”,你认为其中哪些因素是偶然的?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为什么? 案例讨论二:见P125,从连续送六年的外卖到家

第五课、第二节、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四课

第五课、第二节、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第四课时)(教师讲稿)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及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增强正确认 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意识。【重点难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导入新课】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哪些方面的问题 材料一: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过去的50年,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全世界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最不发达国家已从1974年的29个增加到1994年的48个。 材料二:1996年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走向缓和,但是,一些大国谋取全球及地区战略优势,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局势令人担忧;在阿富汗和中非大湖地区,炮声不断,难民如潮;中东和进程受挫;海湾地区风云再起…… 【讲授新课】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 1)含义: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本条件。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讲解: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的维护将给经济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 2)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 阅读:147-148页的例子,并思考为什么和平问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分析:由材料可知,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亿万万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和平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而当代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可以说,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 过渡:既然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怎样正确认识战后世界和平局面? 3)正确认识战后世界和平局面 阅读:P150 第三至第七段 提问: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四方面的原因材料三:80年代首先从西欧开始掀起了反核运动;1988年11月举行的4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1990-2000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年。这反映了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钳制了战争势力,维护着世界和平。 分析: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同时,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主要任务,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他们成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促使日本军国主义者投降,给这两个地区造成了严重“后遗症”。科学研究表明,一场核战争会给地球带来“核冬天”,其后果造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灭绝。 分析: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由于核武器具有毁灭性的威力,核大国如果发生核战争,只会导致双方同归于尽,而不可能有胜利者。核战争的不堪设想的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 分析:③国际上各种力量互相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战后,帝国主义被削弱,法西斯主义彻底被打垮,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大批的民族独立国家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能力减弱;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生产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互相渗透,使得各国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趋势日益加哟,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维护世界和平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 4)目前,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威胁世界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 材料五:据统计,战后世界共发生150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几乎都是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发动、策划或背后操纵的。 材料六:二战以来,美苏争霸不断升级,从地面、海洋发展到外层空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为此美国政府拨巨款发展宇宙空间反导弹,反卫星武器。80年代,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万多枚,其爆炸当量达130至160亿吨TNT,如果使用起来,那就意味着全世界50 多亿人口,每人平均得随两吨烈性炸药。这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 分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构成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制造出的大量核武器使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威胁。 结论:可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新的世界战争的艰巨任务。但我们相信,经过全世界人民的努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除了和平是时代主题之外,还有另一个主题:发展问题。 2 1)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地图:找出七大工业国等发达国家和阿富汗、尼泊尔、索马里、海地、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位臵。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半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南半部。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地球的北方,而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在南方,因此,发展问题也称为南北问题。 2) 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原因:是指发展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 材料七: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过去的 50 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 7 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渐突出。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 13 亿贫困人口,比 5 年前增加了 3 亿;有10 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年有 1800 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与贫困有关的其他原因,远远超过战争造成的死亡;每年还有 300 多万人死于肺结核、疟疾等可预防疾病。第三世界的贫困问题尤为严重。在南亚居住着世界 1/3 的人口,贫困人口却占了一半。非洲 6.3 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地区有近 2 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占拉美人口总数的 1/3 以上。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已从 1974 年的 29 个增加到 1994 年的 48 个。发达国家的贫富悬殊问题日趋严重,贫困人口也出现上升趋势,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有 15% 的人生活在贫困

初一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第四课第二节《情绪的管理》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框《情绪的管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情绪的感染性,明白情绪需要调控的道理,知道一些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一些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理智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并能安慰他人。【教学重点】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教学难点】合理调节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链接)法治栏目报道两位学生仅仅因为一些琐事而一时冲动致人死亡的新闻。问题: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 教师讲述:同学们,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而且甚至可能会酿成悲剧,那么,针对我们青少年情绪易冲动的特点吧,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情绪的感染性 1、赏析漫画,自主学习。 (1)漫画反映了人的情绪具有什么特性? (2)漫画中反映了情绪通过哪些方式传播? 教师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目标导学二情绪的调节 2、情境表演《小平的烦恼》。 小平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好朋友,并再三嘱咐他不要告诉他人。可是没过几天,小平发现班里好几个同学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小平为此非常生气。

(1)分组情境表演:小平以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2)根据情境表演,讨论哪些表达方式是恰当的。 教师点评:情绪正确表达方式的判断标准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同时符合基本社会规范。 3、情绪的调节 《两位考生上京赶考偶遇棺材的故事》 1、两个考生的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为什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感受? 教师讲述:事情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积极的情绪,会使我们生活更加美好;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4、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①改变认知评价 ②转移注意 ③合理宣泄 ④放松训练 过渡:学会了情绪的调节方法不仅对自己有好处,还可以帮助他人进行情绪调节。 5、说一说 1、愤怒是青少年时期最突出的不良情绪,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经历? 2、自己采取哪些方式来“息怒”? (1)与信赖的长者交流。 (2)自我提醒。 (3)运用“我感到愤怒,是因为……”的表达方式。 (4)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排解愤怒的活动形式。 (5)写一封信。 6、考一考 1、安慰他人的方法和技能有哪些?P41 2、情景模拟: 麻麻下班回家,谈起工作上的一件烦心事,心情不好,你该对她说些什么? 7、课堂小结 8、课堂练习 情 绪 的 管理 情绪的表达 情绪的调节 1.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2.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1.负面情绪的影响 2.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 3.调节情绪的方法 4.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二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第二节预防违法犯罪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让学生理解治安管理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关系,了解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提高遵守治安管理规定的自觉性;2、理解犯罪和违法的本质区别,了解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刑罚的主要形式、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有哪些(解决办法:讲清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行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常犯的不法行为,并说明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2、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解决办法:先介绍我国刑法的基本知识,强调犯罪及其刑罚内容、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的规定,然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再介绍预防犯罪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认为案例中的团伙成员违法犯罪的原因是什么?你自己或者周围有没有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新课讲解 一、预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在介绍治安管理时要强调这是行政管理的一个方面,重点介绍治安管理的内容,列举身边事例和新闻报道加以说明。讲解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时要全面介绍其保护作用、预防作用和处罚作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8页的媒体聚焦、第120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229页的相关资料(1)、第253页《治安管理的范围》。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部分是重点内容,需要讲清违反治安管理的主要行为,并说明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 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联系青少年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来讲;二是重点突出侵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行为;三是对一些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也应重点讲解。 补充参考书第230-235页的相关资料(2)、(3)、(4)、(5)、(6)、(7)。 二、预防误入犯罪歧途 1、犯罪及刑罚。本部分内容要说清三个问题:什么是犯罪行为,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方式,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介绍犯罪行为的含义和特点,并组织学生比较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间的区别。补充参考书第236页的相关资料(8)。

下册 第六课第二节第一框 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下册第六课第二节第一框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能够说明集体主义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价值观的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比较能力。通过分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对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二)教学方式 探究式、对话式

(三)教学构思 导入: 播放:2006年2月3日午夜,埃及大型客轮“萨拉姆98号”在红海沉没,造成至少1000人死亡。 解说:正当我国人民还沉浸在祥和欢乐的新春佳节之时,红海海域发生了被比作“红海泰坦尼克号”的悲剧。但令人遗憾的是,与当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相比,“萨拉姆98号”客轮在遭遇灾难的时候,却少有浪漫的爱情、壮烈的亲情和人间的侠情,相反却惊现一连串的丑闻,有船长的率先弃船而逃,有兄弟船的见死不救,有海运公司迟迟未通报沉船消息而延误救援至少6小时。 教师:同是沉船事,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行为表现。运用我们上节所讲的知识,就因为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同。 新: 教师: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有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

教师:从根本上说,在多种价值观中,最终只有一个价值观起导向作用。如果我们不能做出选择,行事就会犹犹豫豫;如果我们付诸实践,必定有一个价值观起了作用。 教师:这个价值观必须是正确的,因为,从哲学角度看,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我们个人才能得到完善。 教师:在众多价值观中,有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 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 教师:这两种具有根本性的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各种价值取向,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两种价值观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 活动 学生通过查阅报刊、书籍、网络,获得有关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相关资料。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总结,将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以下问题: 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 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四课第二节

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第二节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预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2、知道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教学难点、重点:了解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并知道预防犯罪应从自身做起。导入新课: 按照上节课结束时的安排,开展“法律讲坛”活动,内容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活动提示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承担一次“法律讲坛”活动。形式可由各组自定,如故事会、模拟法庭、案例小品等。 “法律讲坛”的内容分别为《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刑法》,每组只表现一个内容,共3次,每次为两组。 活动完成后,教师点评、总结和评价。 讲授新课: 一、预防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在介绍什么是治安管理时应强调这是行政管理的一个方面。重点可介绍治安管理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身边的事例或使用教材提供的“媒体聚焦”加以说明,。在讲解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时要注意全面性,不要使学生只认识到治安管理的处罚性,还应介绍其保护作用和预防作用。同时,要注意联系治安管理的内容。 相关资料 一般而言,人们的生活可以简单地分为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私人生活通常以家庭内部活动或个人自我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共有的环境、公共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按照教材第118页“媒体聚焦”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联系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来讲解。如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中的“结伙斗殴”;妨害公共安全行为中的“携带、贩卖管制刀具”,破坏有关公共设施;妨害社会管理行为中的“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 二是对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重点讲解。具体说明殴打他人、侮辱行为、诽谤行为,诈骗、敲诈勒索行为和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等的具体表现,说明其行为后果和应接受的处罚。 按照教材第123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提示 可采用自由填写的方式进行。教师应总结出“侮辱行为、诽谤行为、诈骗行为、敲诈勒索行为”各自的关键词,并写在黑板上表格后的相应位置。其中属于侮辱行为的:(1) (4) (6) (8);属于诽谤行为的:(3);属于诈骗行为的:(2)(7)(9);属于敲诈勒索行为的:(5)(10)。 相关资料 (1)殴打他人是指故意的行为,并造成轻微伤害。如果行为人由于过失而致他人轻微伤害的,只需按民法的有关规定支付必要的医疗费和误工费等,而不必承担治安处罚,因为这并非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故意殴打他人,但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