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斜侧入路椎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8年1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我科行OLIF 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针对性总结该术式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对比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ODI评分、V 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OLIF手术,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ODI评分、V AS评分和脊柱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19.18±5.10)分、(1.98±0.53)分、(53.20±7.88)分,均优于术前的(28.30±6.61)分、(4.63±1.03)分、(63.40±6.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 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完善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40 patients undergoing OLIF operation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from Jul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nursing features of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were summarized. The ODI score,V AS score and the spi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 were compared on the day of hospitalization and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Results OLIF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the 40 patients,and the symptoms of lumbago and leg pain were relieved to some extent.The scores of ODI score and Spine Quality of Life Scale were (19.18±5.10),(1.98±0.53),(53.20±7.88),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28.30±6.61),(4.63±1.03),(63.40±6.83),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OLIF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inimally,invas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The improvemen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safety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Perioperative nursing

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滑脱症等。目前临床较多采用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但是此种手术方式需要对患者腰背部软组织进行广泛的剥离,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恢复时间较长。近年来,斜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术式,因其整体操作步骤较其他术式简便、手术时间短、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自2017年7月起对4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开展了OLIF手术治疗,并通过围手术期予以完善细致的护理和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 术:M I S T L I F介绍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2.椎间隙准备和椎间融合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 ③专科评估:疼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腰部活动受限、 会阴感觉及二便控制力改变、性功能改变、严重时截瘫。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特殊评估:a、患者的活动能力,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 前作比较。 b、观察切口疼痛、下肢放射痛情况。 c、腰椎前路手术后观察腹部体征、肠鸣音、排气排便 时间。 ④重点评估:a、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切口愈合情况等。 b、留置导尿,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拔除尿管后排尿 的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

合情况。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⑧特殊检查结果: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①腰突症或腰椎滑脱患者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 坠床跌倒。 ②腰椎结核、腰椎肿瘤需按医嘱卧床休息。 ③腰椎骨折绝对卧床,轴线翻身,搬运时腰部固定 制动,保持躯体不扭曲。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 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腰部制 动,理疗,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有效控制 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6、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 全,防坠床防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排便护理:①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 染。 ②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 ③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8、做好术前准备及指导,完善常规检查 ①练习轴线翻身运动及功能锻炼方法。 ②床上练习大小便。 ③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晚需灌肠。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通道下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通道下腰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 ③专科评估:疼痛、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腰部活动受限、会阴感觉及二便控制力改变、性功能改变、严重时截瘫。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等。 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⑦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特殊评估:a、患者的活动能力,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 b、观察切口疼痛、下肢放射痛情况。 c、腰椎前路手术后观察腹部体征、肠鸣音、排气排便时间。 ④重点评估:a、切口敷料、引流管通畅及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切口愈合情况等。 b、留置导尿,尿液的量、颜色、性状;拔除尿管后排尿的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失眠、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二、术前护理: 1、体位与活动: ①腰突症或腰椎滑脱患者适当行走,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 ②腰椎结核、腰椎肿瘤需按医嘱卧床休息。 ③腰椎骨折绝对卧床,轴线翻身,搬运时腰部固定 制动,保持躯体不扭曲。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多饮水。 3、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呼吸道护理:劝服戒烟戒酒,有肺部疾病尽早治疗。指导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感冒。 5、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腰部制 动,理疗,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6、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全,防坠床防跌倒,避免热敷,防烫伤。根据风险评 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排便护理: ①截瘫患者排尿障碍给予留置导尿,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②如有便秘,可使用开塞露纳肛。 ③大便失禁,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8、做好术前准备及指导,完善常规检查 ①练习轴线翻身运动及功能锻炼方法。 ②床上练习大小便。 ③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晚需灌肠。 9、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

腰椎融合入路

一、传统手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经横突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ntertransvers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ILIF) 二、微创手术 LISS:脊柱微创手术(在传统脊柱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技术达到微创目的,如在特制的管道或撑开 器等器械或新技术的辅助下小切口完成传统手术)(less invasive spine surgery,LISS) MISS:脊柱微创手术(在内窥镜辅助下的脊柱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 resection ,PELD)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 TLIF) 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 轴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LIF)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介绍 经腰椎后路的椎间融合术(PLIF)诞生于上个时间50年代,由于椎间融合具有充分的植骨融合床、丰富的血液供应以及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因而融合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也随之改善。但是PLIF手术术中需要腰椎两侧广泛的椎旁肌剥离,导致椎旁肌术后一定程度的失神经改变;需要切除两侧更多的后方结构,如椎板,椎间小关节等;技术上需要对双侧神经根进行一定的牵拉,增加了神经根损伤的几率。1982年Harms等提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技术(TLIF),术中一般不必牵拉神经根,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TLIF技术获得迅速推广。但是手术的肌肉入路并没有改变,开放腰椎后路TLIF手术对肌肉的损伤的缺点仍然影响着TLIF手术的远期疗效。 与腰椎融合技术同步发展的是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IS。1997年,Foley和Smith提出管状牵开器技术,解决了脊柱后路的微创入路问题,减少了腰椎后路常规手术对椎旁肌的牵拉和剥离。2001年,Foley提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应运而生。2002年,Koo首先报道微创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技术(MIS-PLIF),2003年,Foley首先报道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MIS-TLIF在手术技术、适用指征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所接受。 手术适应征 1.腰椎滑脱症; 2.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管狭窄症; 4.腰椎退变性侧、后凸。 经过在国内外脊柱中心的学习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研究了相关资料,作者在全面掌握了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 TLIF技术的基础上,对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器械和技术作出改良,使得学习曲线大大降低,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减低了手术时间和费用,一方面使得更多的医生可以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麻醉:全麻。 体位:俯卧于标准手术台。 手术技术 1.减压 在C臂透视辅助下决定手术切口。标记两侧的椎间小关节,在正位相,标记出手术椎间隙上下的椎弓根位置。最后标记上下椎弓根外侧的连线。在此连线上做手术切口。切口长2-3cm,一般位于正中线旁开2指处。切开深筋膜后,在椎旁肌外侧沿Wiltse入路分离间隙。放置逐级牵开管道,完成扩张后,工作通道底部置于椎间小关节复合体,旋紧固定臂。对于单侧神经根致压者,切口选在症状侧。切除下关节突及部分上关节突,完全显露椎间孔,解除神经压迫。如病人存在中央椎管狭窄或对侧侧方椎管狭窄,可将手术床向对侧倾斜,并将工作通道向内倾斜,可清晰显露增厚的黄韧带及增生的骨赘,以椎板咬骨钳或带弧度高速磨钻实现充分减压。

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讲解

腰椎椎间融合的微创技术 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比如感染、创伤、畸形、退变以及脊柱肿瘤切除后等各类疾病,已有近一个世纪了。典型的融合术是后路、后外侧及前路椎间融合。传统观念认为,此类手术要获得足够的显露需要开放的手术入路,然而,伴随外科解剖学理解的增强的新技术的到来,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发展。 一些常用于的腰椎间融合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被提出。后路主要包括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LIF),而前路主要是腹膜后及经腹膜的椎间融合(ALIF)术;其它还有近来被提出的极外侧椎间融合术(XLIF)及轴向腰椎间融合术(AxiaLIF)。接下来讨论每种手术的历史回顾、手术适应证、简要概述及手术技术。 历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Capener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腰椎间融合术。最初是用前路方法来治疗腰椎滑脱,即ALIF,行椎间盘完全切除、峡部复位,并用尸体骨及辅助自体骨移植。后来到来五十年代,Cloward描述了一种经后路椎板切除的椎间融合术,即PLIF。最初PLIF程序设计是保留腰椎小关节、神经根需后拉以允许有充分空间行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或安装cage。为降低神经根损伤及刺激的危险,并提高椎间盘的可视化,TLIF方法出现了。随后的几年中,极外侧/经腰大肌入路的XLIF方法被报导了,这一技术是经腹膜后脂肪及腰大肌的外侧入路抵及腰椎。从理论上说,该方法避免了前路腹膜后及经腹膜入路的潜在并发症,因而避开了传统ALIF入路可能会遇到的大血管。最近,通过骶前间隙的经皮至腰骶椎前的入路已被描述。 手术适应证 腰椎间融合微创手术的适应证与开放手术相似。尽管适应证在不同医生及不同患者间有轻微变化,但是大多情况下,决定行椎间融合术需明确有术前节段性不稳、畸形引起的椎管狭窄在减压后可致畸形进行性加重、可致医源性失稳的广泛减压以及有可能椎间盘突出复发的患者。 手术技巧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 概述及优缺点 TLIF技术最开始是由Blume及Rojas提出,然后由Harms等推广,它是对Cloward最先描述的PLIF技术的改进。TLIF技术是单侧入路经椎间孔至椎间隙,这就赋予了它很多理论上的优点。首先,它使用常用的后侧入路,该技术为大多脊柱外科医生所熟知,TLIF进入后侧结构及椎间隙,可获得环形融合。其次,保留对侧小关节及后侧椎板弓,特别是在使用微创技术时,这在理论上降低了相

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认真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体位安置,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熟练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的 关键。结果本组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 裂等并发症发生。术中所用物品数目准确、器械完整,无护理意外和差错。手术 配合的质量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 Cage 手术配合 Cage是一种椎间融合器,为一柱状小笼,表面布满螺纹,在柱面上下方布有 多孔,在融合器两端的槽内装有封片。这样的结构植入人体的病变椎间盘处,能 得到很好的融合,起到正常椎间盘的作用。该融合器具有结构简单,植入简便快速,能很快见到疗效等优点。本科室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共行15 例的椎间融合器Cage植入手术,手术配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 因此手术室护士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才能提高手术护理配合 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在本组病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2~65岁。腰椎滑脱并不稳患者4例,年龄59~65岁,男1例,女3例。椎管狭窄患者1 例为75岁的男性。所有患者均存在腰腿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单侧或双侧 下肢肌力减退或运动障碍,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明确 诊断后,经保守治疗无效,行择期手术。 2 手术配合 2.1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访视病人,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方法、手术体位及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消 除病人的顾虑,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 合手术顺利完成。 2.2器械及物品的准备无菌器械包的准备:根据病人的情况准备好相应的脊 柱内固定专用器械、Cage植入器械、基础器械包、椎间盘器械包、脊柱加仪、植 骨器械等;仪器:C型臂X光机、高频电刀、中心吸引导等;特殊物品:脊柱体 位架、各手术体位用的啫喱垫、C型臂X光机无菌套、无菌无影灯套、骨蜡、棉片、手术贴膜、明胶海绵等。 2.3巡回护士配合 2.3.1 麻醉前准备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进行手术安全核查,在上肢建立一条静 脉通道,配合麻醉师做好麻醉。根据医嘱静脉滴注抗生素,以保持手术过程患者 血液中有效药物浓度,有效降低感染率[1]。 2.3.2体位的安置先将脊柱体位架安放于脊柱手术床上,并根据病人的体型,调节好脊柱体位架的高度及宽度,待麻醉成功后和手术医师一起把病人俯卧于脊 柱体位架上,病人的胸腹部应悬空,避免胸腹部受压引起腹腔压力升高而增加术 中出血;病人的双膝下垫好啫喱垫,下肢垫软枕,保护好各骨隆突区处;病人的 两手自然弯曲托于托手板上,避免尺桡神经损伤。负极板贴附于大腿肌肉丰富的 地方并用约束带约束。 2.4 器械护士配合 2.4.1 术前准备器械护士提前20min洗手上台,检查、整理手术所需各类器械,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1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且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不准会带来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LLIF的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制定了LLIF专家共识,以供业界参考。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 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01 LLIF的定义 LLIF是指通过腰椎侧方入路,经过或不经过腰大肌,对腰椎退行性疾患等进行治疗的手术技术。LLIF主要包括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X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LLIF、侧方腰椎间融合术(CLIF)、直接外侧腰椎间融合术(DLIF)、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LaLIF)等[5, 6, 7, 8, 9]。 02 L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LIIF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腰椎后方入路技术优势明显。但因为其只是腰椎融合技术的手术入路和技术选择之一,会受到

腰椎融合入路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一、传统手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umbar interbody fusion,LIF) 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 经横突间腰椎椎体间融合术(intertransvers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ILIF) 二、微创手术 LISS:脊柱微创手术(在传统脊柱手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技术达到微创目的,如在特制的管道或撑开器等器械或新技术的辅助下小切口完成传统手术)(less invasive spine surgery,LISS) MISS:脊柱微创手术(在内窥镜辅助下的脊柱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ic resection ,PELD)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 TLIF) 腰椎微创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XLIF) 直接外侧椎体间融合术 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 轴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LIF) 仅供学习与参考

2020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腰椎侧方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由Capener[1]于1954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其后,Larson等[2]于1976年将该术式改良并广泛地应用于腰椎疾患的手术治疗。2006年,Ozgur等[3]首次应用L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随着LLIF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腰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在获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同时,该项技术具有出血量少、植骨面积大和融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LLIF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而且部分医生对该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把握不足,导致在围手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对LLIF的稳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LLIF的应用在国内尚无相关专家共识。为规范LLIF在国内腰椎各类疾病中的应用,推动该技术的稳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牵头,通过改良Delphi调查研究法[4]进行LLIF专家共识的制定。本共识由工作组详细查阅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后,制定共识所用的调查问卷,并邀请以腰椎学组委员为主的国内65位脊柱外科专家共同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过程先后经过三轮问卷调查及会议讨论,按照Delphi调查研究法对问卷中获得70%(含)以上专家同意的条目纳入共识范畴,并以此为依据起草了本共识,以供广大同道参考。 一、LLIF的定义

LLIF是指通过腰椎侧方入路,经过或不经过腰大肌,对腰椎退行性疾患等进行治疗的手术技术。LLIF主要包括极外侧腰椎间融合术(XLIF)、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LLIF、侧方腰椎间融合术(CLIF)、直接外侧腰椎间融合术(DLIF)、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LaLIF)等[5, 6, 7, 8, 9]。 二、L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LIIF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腰椎后方入路技术优势明显。但因为其只是腰椎融合技术的手术入路和技术选择之一,会受到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及术者经验和习惯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切记不可盲目跟风选择LLIF。 推荐意见1:LLIF适应证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LDH)、Ⅰ°和Ⅱ°腰椎滑脱症、非骨性及占位性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LSS)、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翻修手术等[5, 6, 7, 8, 9]。 推荐意见2:LLIF禁忌证主要包括:严重的腹膜后疾病史或手术史、发育性腰椎管狭窄、重度腰椎管狭窄、Ⅲ°和Ⅳ°椎体滑脱、腰椎重度关节突关节退变以及肋骨(胸段)及髂骨阻挡的腰椎节段等[6, 7, 8, 9, 10]。 三、LLIF的优缺点 LLIF近年来成为腰椎外科的热门之一,但在实施LLIF时应客观审慎,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规避其劣势。LLIF的优点:在合理使用该技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LLIF能够获得较好的脊柱稳定性与融合率,并可一定程度改善冠状面及矢状面失平衡。同时,该技术具有间接减压作用,手术创伤较小,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4, 5, 6, 7, 8, 9, 10]。LLIF的缺点:通过间接减压实现对神经压迫的减轻,其减压作用有限。可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056-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是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积极治疗[1-2]。目前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临床工作者一直积极探求最佳的手术方式,笔者借助本研究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将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标准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MRI正中矢状位图像显示椎间盘明显脱出且椎管受压>3/4;腰椎节段不稳定义为屈曲位X 线片上椎间相对位移>3 mm 或不稳椎节间成角与相邻正常椎体间成角之差>22°),椎间盘突出物较大或伴有节段不稳。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A组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35~72岁,平均(49.2±4.3)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16.2±3.7)个月。B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49.0±4.5)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15.9±4.0)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患者采用全麻,取俯卧位,依靠C臂X线透视确定腰椎病变节段,于后正中做皮肤切口,直达棘突,分离筋膜牵向两侧,常规拍摄X线侧位影像确认解剖节段,分离外侧沟槽软组织,并将融合节段小关节的关节囊切除,注意保护头侧邻近节段小关节的关节囊,需要进行融合的节段小关节内的所有软骨都必须去除。准备钉道准,之后应用高速磨钻去除横突、椎弓峡部以及小关节外侧面的皮质,选择合适大小的椎弓根螺钉旋入,接下来根据其具体的受压部位进行个体化的减压,减压过程中尽量保留关节突关节,对于减压融合节段置入椎弓根钉,安装预弯生理弯曲的钛棒,恢复腰椎生理性前凸,清理术野,可吸收线通过先间断再连续的缝合方式封闭筋膜层,然后再在浅层软组织下放置引流管,可吸收线先进行间断缝合,再行连续缝合皮下层的缝合。B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矩形或者环形切开椎间盘的后部,髓核钳夹除部分髓核组织,椎间隙撑开,确保硬模囊及神经根都不在受损伤的情况下,将椎间盘组织及相邻椎体终板的软骨板完全去除、椎间盘切除、终板软骨的绞除及植骨Cage的植入依次完成,当椎体间隙的高度因撑开、植骨或者Cage置放而达到预定要求时可将固定棒松动后再轻轻压缩,保证植骨面与椎体终板的密切接触,安装椎间融合器,作后路椎弓根固定,闭合手术操作切口情况同A组。两组术后均常规抗感染治疗,并进行腰背肌训练。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对患者均进行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7-23T11:28:18.2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8期作者:谢芳宋丽菁 [导读] 临床治疗中,腰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导致患者腰腿出现疼痛。 (江苏省南京医学院附属昆山医院脊柱骨科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本文将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95.1%(39/41)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3/41)。结论: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297-01 临床治疗中,腰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导致患者腰腿出现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患者的运动生理功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降低生活能力,近几年,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经我院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腰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患者男51例,女31例;年龄为39~71岁,平均年龄为(52.46±1.53)岁。两组患者均知情,自愿加入实验。患者之间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第一,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因为自身疾病,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担心术后恢复。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耐心为患者讲解知识。第二,体位护理。将患者处于平卧位,2h翻身一次,左右侧卧交替。第三,疼痛护理。清楚患者的疼痛发作原因,详细记录疼痛的位置、性质、程度、节律性等[1]。(2)术后护理。第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电以及血氧等。第二,要注重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渗液情况,确保伤口敷料处整洁、干燥。术后进行翻身护理。对患者进行合理翻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规定每天翻身时间。第三,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患者机体创伤与消耗,容易胃肠功能出现紊乱,导致腹胀、呕吐、恶心及腹痛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使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3)康复护理。术后3d,锻炼患者抬高直腿,避免神经根粘连。起始为30°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抬腿幅度。术后5d,引导患者主动抬高直腿,树立患者自信心。逐渐在基本抬腿基础上,增加屈膝、屈髋的活动,从而增加患者下肢肌肉力量。在术后7d,可以引导患者锻炼腰背部,提升腰背肌的力量,保证脊柱的稳定性[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效果判定 判定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主要包括生理职能、情绪职能、运动职能,对患者进行评分,评分在0~100分之间,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判定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 1.5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通过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开展χ2检验,并以(%)表示,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开展t值检验,并以(x-±s)表示,当P<0.05时,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1%(39/41)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3/41),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本次实验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1%(39/41)显著优于对照组80.4%(33/41)。因此,针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确保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

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 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 沈惠英,鲁丽敏 摘要: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行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结果2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关键词: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4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3041-02 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行手术治疗,而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将全椎间盘切除,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间孔减压并且植骨融合率高,目前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手段[1-3]。2011年9月—2012年1月我院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采用该技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男10例,女10例;年龄39岁~78岁,平均5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狭窄18例,单纯腰椎管狭窄2例;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腰痛、下肢放射痛及下肢麻痹,部分病人合并有间歇性跛行。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摄腰椎X线片,并做核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提示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1.2 结果 2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90%的病人恢复好,症状明显改善,10%的病人仍感腰痛及神经压迫时间太长时下肢麻木感恢复不明显。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术前1d对病人进行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做好心理护理。给病人及家属适当地讲解麻醉和手术配合事项,并介绍成功病例,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解除其思想顾虑,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 2.1.2 手术器械、物品准备 检查常规手术器械包、腰椎包、植入物及专用器械是否到位。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巡回护士热情接待病人进入手术间,与麻醉师、手术医生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核查麻醉前用药情况及过敏史,病人严格禁食、禁水,检查病人有无义齿,与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字确认。准备好无菌手术敷料、器械包及一次性用物,铺无菌手术台。在病人上肢建立静脉通道,术前30min静脉输注抗生素,协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给病人取俯卧位,头部垫好头圈,胸部垫好俯卧位专用软垫,下肢骨突部垫好软枕[4],并贴好电极板。合理摆放电刀、双极电凝器、吸引器、麻醉机、监护仪、C臂机等物。提前接通仪器电源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完好,连接手术台上的各种导线和仪器,并调节至最佳功能状态,配合器械护士认真做好术前与术后器械物品的清点工作,术中随时调整双极电凝及负压吸引器的大小,协助医生使用C臂机。术中需多次使用C臂机定位,用无菌单覆盖术野及C型臂,以防切口感染。如实填写手术室清点记录单及安全核查单,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2.2.2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提前15min洗手上台,常规与巡回护士进行纱布、棉片、器械等物品的清点,并按使用顺序先后摆放。连接好各种仪器电线并妥善固定,并让巡回护士连接至设备,配合医生消毒铺巾。医生以病理腰椎为中心设计后正中切口,递20号刀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及时传递双极电凝止血。沿棘突两侧递电刀切开腰筋膜,钝性剥离骶背肌,暴露椎板及关节突关节,递椎板骨膜剥离器剥离椎板外软组织。于椎体旁两侧椎弓根穿刺开道,插入定位杆,C臂机正侧位透视观察定位杆是否定位准确。而后于椎体旁两侧椎弓根置入6mm×50mm万向椎弓根钉,C臂机透视验证椎弓根钉在位准确与否。切除上一节段的下关节突以及下一节段同侧的上关节突,用11号刀切除椎间孔黄韧带,递枪式咬骨钳修整椎板外缘。用神经剥离子探查神经根,常见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根。递髓核钳摘除髓核及椎间隙内的剩余髓核,用椎间撑开器适量撑开椎间隙。递刮刀、刮匙刮除终板软骨,保留皮质骨,椎间隙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植入事先剪碎的源自关节突的松质骨粒,置入椎间融合器,透视见融合器安装到位。装椎弓钉连接棒,卡紧后锁紧尾螺帽。冲洗手术野,与巡回护士清点纱布、棉片以及器械,递10号刀自皮肤另开口引流,置负压引流管,分别用7号、4号、1号丝线缝合腰筋膜、皮下及皮肤。术中注意随时收回器械擦净待用,及时收回棉片及更换纱布。术中如果由于局部粘连严重或操作不当导致硬膜破裂,出现脑脊液漏,应立即采取头低脚高位,用5/0可吸收缝线严密缝合硬膜,局部涂以止血胶原蛋白,术后引流管改为正压吸引。 2.3 术后配合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协助轴线翻转病人至仰卧位,协助麻醉师苏醒全身麻醉病人,观察静脉通道、引流管及导尿管是否通畅,注意标识。通知病房准备好接病人,而后带齐病人的物品(病历、CT片、MRI片、衣服等),与麻醉师、手术医生一起护送病人至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生命体征、输血、输液、引流、导尿等情况。在搬动病人时动作要协调一致,保持其躯干平直,避免不必要的震动、旋转[5]。 3 体会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精密仪器应用于手术逐渐增多,知识的更新周期迅速缩短,护士的手术配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腰椎内固定术后的护理常规

腰椎内固定术后得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病程长,反复发作、痛苦大,给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心理负担重,故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谈心,了解患者所思所虑,给予正确疏导,解除患者各种疑虑。 2术前检查:本病患者年龄一般较大,故术前应认真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如有异常给予相应得治疗,使各项指标接近正常,减少术后并发症得发生。 3.体位准备:术前3~5天,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防止术后卧床期间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滞留或便秘。 4.皮肤准备:术前3天嘱患者洗澡清洁全身,术前当天备皮、注意勿损伤皮肤。 (二)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观察:术后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面色等情况,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大小便有无异常,及时询问患者腰腿痛与麻木得改善情况。如发现患者体温升高同时伴有腰部剧烈疼痛就是椎间隙感染得征兆,应及时给予处理。 2.切口引流管得护理:观察伤口敷料外观有无渗血及脱落或移位,伤口有无红肿、缝线周围情况。,术后一般需放置负压引流管,观察并准确记录引出液得色、质、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滑出。引流量第一天应<400ml,第三天应<50ml即可拔除引流管,一般术后48~72小时拔管。若引流量大,色淡,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警惕脑脊液漏,及时报告医生。 3.体位护理:术后仰卧硬板床4~6小时,以减轻切口疼痛与术后出血,以后则以手术方法不同,可取侧卧或俯卧位。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加气垫床,避免褥疮发生,翻身时保持脊柱平直,勿屈曲、扭转,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4、饮食护理: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得食物,如蔬菜、水果、粥、汤类。禁辛辣油腻易产气得豆类食品及含糖较高得食品,待大便通畅后可逐步增加肉类及营养丰富得食物。 5、尿潴留及便秘护理:了解患者产生尿潴留得原因,给予必要得解释与心理安慰,给患者创造良好得排便环境,让病人听流水声及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必要时,用穴位按摩排尿或导尿解除尿潴留。指导病人床上大便得方法,术后3天禁食辛辣及含糖较高得食物,多食富含粗纤维蔬菜、水果。顺结肠走向按摩腹部,每晨空腹饮淡盐水1杯。必要时用缓泻剂灌肠解除便秘。 6、并发症得护理: (1)脑脊液漏: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锐利得骨刺、手术时硬膜损伤。表现为恶心、呕吐与头痛等,伤口负压引流量大、色淡。给予去枕平卧,伤口局部用1kg沙袋压迫,同时减轻引流球负压。遵医嘱静脉注射林格液。必要时检查伤口,行裂口缝合或修补硬膜。 (2)椎间隙感染:就是椎节深部感染,多见于椎间盘造影、髓核化学溶解或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后。表现为背部疼痛与肌肉痉挛,并伴有体温身高,MRI史可靠得检查手段。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 (三)、健康教育 1、向患者说明术后功能锻炼对恢复腰背肌得功能及防止神经根粘连起着重要得作用,但受压后所出现得神经根症状以及腰腿部得功能恢复,仍需要一个较长得过程,而手术又不可避免得引起不同程度得神经根粘连,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对防止神经根粘连,增加疗效起着重要得作用,科学合理得功能锻炼,可促进损伤组织得修复,使肌肉恢复平衡状态,改善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