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品】高中数学 必修2_圆的方程_讲义 知识点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精品】高中数学 必修2_圆的方程_讲义 知识点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精品】高中数学 必修2_圆的方程_讲义  知识点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精品】高中数学 必修2_圆的方程_讲义  知识点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基础

圆的方程

【学习目标】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2.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圆的方程370891 知识要点】 要点一: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其中()a b ,为圆心,r 为半径.

要点诠释:

(1)如果圆心在坐标原点,这时00a b ==,,圆的方程就是222x y r +=.有关图形特征与方程的转化:如:圆心在x 轴上:b=0;圆与y 轴相切时:||a r =;圆与x 轴相切时:||b r =;与坐标轴相切时:||||a b r ==;过原点:222a b r +=

(2)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圆心为()a b ,,半径为r ,它显现了圆的几何特点.

(3)标准方程的优点在于明确指出了圆心和半径.由圆的标准方程可知,确定一个圆的方程,只需要a 、b 、r 这三个独立参数,因此,求圆的标准方程常用定义法和待定系数法.

要点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圆的标准方程为222()()x a y b r -+-=,圆心为()C a b ,,半径为r ,则有 (1)若点()00M x y ,在圆上()()2

2

200||CM r x a y b r ?=?-+-= (2)若点()00M x y ,在圆外()()2

2

200||CM r x a y b r ?>?-+-> (3)若点()00M x y ,在圆内()()2

2

200||CM r x a y b r ?

当2240D E F +->时,方程220x y Dx Ey F ++++=叫做圆的一般方程.,2

2D E ??

-- ???为圆

心,

为半径. 要点诠释:

由方程22

0x y Dx Ey F ++++=得22

224224D E D E F x y +-????+++= ? ?????

(1)当2240D E F +-=时,方程只有实数解,22D E x y =-

=-.它表示一个点(,)22

D E

--. (2)当2240D E F +-<时,方程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3)当2240D E F +->时,可以看出方程表示以,2

2D E ??

-- ???为半

径的圆.

要点四:几种特殊位置的圆的方程

要点五: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步骤

求圆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1)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a b r

、、或D E F

、、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

要点六:轨迹方程

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实质上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法”将其转化为关于变量,x y之间的方程.

1.当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易于“坐标化”时,常采用直接法;当动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曲线的定义(如圆)时,常采用定义法;当动点随着另一个在已知曲线上的动点运动时,可采用代入法(或称相关点法).

2.求轨迹方程时,一要区分“轨迹”与“轨迹方程”;二要注意检验,去掉不合题设条件的点或线等.

3.求轨迹方程的步骤: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

x y表示轨迹(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

(2)列出关于,x y的方程;

(3)把方程化为最简形式;

(4)除去方程中的瑕点(即不符合题意的点);

(5)作答.

【典型例题】

类型一:圆的标准方程

例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2)圆心在点C(3,4

(3)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上.

【思路点拨】根据题设条件,可利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

【答案】(1)x2+y2=9 (2)(x―3)2+(y―4)2=5(3)(x―8)2+(y+3)2=25

【解析】

(1)x2+y2=9;

(2)(x―3)2+(y―4)2=5;

(3)解法一:∵圆的半径||5

===,圆心在点C(8,―3).

r CP

∴圆的方程是(x―8)2+(y+3)2=25.

解法二:∵圆心为C(8,―3),故设圆的方程为(x―8)2+(y+3)2=r2.

又∵点P(5,1)在圆上,∴(5―8)2+(1+3)2=r2,∴r2=25,

∴所求圆的方程是(x―8)2+(y+3)2=25.

【总结升华】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只需确定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即可,因此圆心和半径被称为圆的两要素.

确定圆的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求a、b、r或直接求出圆心(a,b)和半径r,一般步骤为:

(1)根据题意,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r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a、b、r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

举一反三:

【变式1】圆心是(4,―1),且过点(5,2)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A.(x―4)2+(y+1)2=10 B.(x+4)2+(y―1)2=10

C.(x―4)2+(y+1)2=100 D.22

-++=

x y

(4)(1)

【答案】A

例2.写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的圆心和半径.

(1)x2+y2=2;

(2)(x―3)2+y2=a2(a≠0);

(3)(x+2)2+(y+1)2=b2(b≠0).

【答案】(1)(0,0)(2)(3,0),|a|(3)(―2,―1),|b|

【解析】(1)圆心(0,0);

(2)圆心(3,0),半径为|a|;

(3)圆心(―2,―1),半径为|b|.

【总结升华】(2)、(3)两题中a2、b2仅为半径的平方,没有给定a>0,b>0,∴半径r=|a|、|b|.

例3.求圆心在直线y=―x上,且过两点A(2,0),B(0,―4)的圆的方程.

【思路点拨】先写出线段AB的中垂线方程,然后求出中垂线与直线y=―x的交点,这个点就是圆心,进一步求出圆的方程。

【答案】(x―3)2+(y+3)2=10

【解析】 由于圆过A 、B 两点,所以圆心在AB 的中垂线1

2(1)2

y x +=--上,即

13

22

y x =--,又圆心在直线y=―x 上,故圆心为(3,―3)

于是半径r ==. 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3)2+(y+3)2=10.

【总结升华】 求圆的标准方程的关键是求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这就需要充分挖掘题目中所给的几何条件,并充分利用平面几何中的有关知识求解,如“若圆经过某两点,则圆心必在这两点连线的中垂线上”等.

举一反三:

【变式1】求圆心在直线x ―2y ―3=0上,且过点A (2,―3),B (―2,―5)的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 (x+1)2+(y+2)2=10

【解析】设圆的标准方程为()2

22()x a y b r -+-=,则

()()2222

222302(3)2(5)a b a b r a b r ?--=??-+--=??--+--=??

解得:2

1,2,10a b r =-=-= 所以所求圆的标准方程是:(x+1)2+(y+2)2=10. 类型二:圆的一般方程

例4.下列方程能否表示圆?若能表示圆,求出圆心和半径. (1)2x 2+y 2―7y+5=0; (2)x 2―xy+y 2+6x+7y=0; (3)x 2+y 2―2x ―4y+10=0; (4)2x 2+2y 2―5x=0.

【答案】(1)不能表示圆(2)不能表示圆(3)不能表示圆(4)表示圆 5,04?? ??? 54

【解析】 (1)∵方程2x 2+y 2―7y+5=0中x 2与y 2的系数不相同,∴它不能表示圆. (2)∵方程x 2―xy+y 2+6x+7y=0中含有xy 这样的项,∴它不能表示圆. (3)方程x 2+y 2―2x ―4y+10=0化为(x ―1)2+(y ―2)2=―5,∴它不能表示圆.

(4)方程2x 2+2y 2-5x=0化为2

2

25544x y ????

-+= ? ?????

,∴它表示以5,04?? ???为圆心,54为半径

长的圆.

【总结升华】(1)判断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法:先看这个方程是否具备圆的一般方程的特征,即:①x 2与y 2的系数相等;②不含xy 的项.当它具有圆的一般方程的特征时,再看它能否表示圆,此时有两种途径,一是看D 2+E 2―4F 是否大于零;二是直接配方变形,看右端是否为大于零的常数.

(2)圆的标准方程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明显;圆的一般方程表明圆的方程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

举一反三:

【变式1】(1)下列方程各表示什么图形;

①x 2+y 2―4x ―2y+5=0;②x 2+y 2―2x+4y ―4=0;③220x y ax ++-=. (2)圆C :x 2+y 2―2x ―4y+4=0的圆心到直线l :3x+4y+4=0的距离d=________. 【答案】

(1)①方程表示点(2,1);②方程表示以(1,―2)为圆心,3为半径长的圆;③当a=0时,该方程表示的图形为一个点(0,0);当a ≠0时,该方程表示的图形为圆,圆心为

,22a a ??- ? ???

,半径长为|a|. (2)3 【解析】(1)略;

(2)圆的方程可化为:()()2

2

121x y -+-=,圆心坐标为(1,2),所以到直线l 的距离

15

35

d =

=

=. 例5.已知直线x 2+y 2―2(t+3)x+2(1―4t 2)y+16t 4+9=0表示一个圆. (1)求t 的取值范围; (2)求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

(3)求该圆半径r 的最大值及此时圆的标准方程.

【思路点拨】若一个圆可用一般方程表示,则它具备隐含条件D 2+E 2―4F >0,解题时,应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答案】(1)1

17

t -<<(2)(t+3,4t 2-1) 3)

7 22

2413167497x y ?

???-++= ? ??

???

【解析】(1)已知方程表示一个圆?D 2+E 2―4F >0,即4(t+3)2+4(1―4t 2)2―4(16t 4+9)>0,

整理得7t 2―6t ―1<01

17

t ?-<<.

(2)圆的方程化为[x ―(t+3)]2+[y+(1―4t 2)]2=1+6t ―7t 2. ∴它的圆心坐标为(t+3, 4t 2-1)

(3

)由r ===≤. ∴r

,此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2413167497x y ????-++= ? ?????

【总结升华】在本例中,当t 在1,17??

- ???

中任取一个值,它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圆,它实质

上是一系列的圆,因此本例中的圆的方程实质上是一个圆系方程,由2

3

41x t y t =+??=-?得y=4(x ―3)2―1,再由117t -<<,知2047x <<,

因此它是一个圆心在抛物线2204(3)147y x x ??

=--<< ???

的圆系方程.

举一反三:

【高清课堂:圆的方程370891 典型例题2】

【变式1】(1)求过(2,2),(5,3),(3,1)A B C -的圆的方程,及圆心坐标和半径; (2)求经过点(2,4)A --且与直线3260x y +-=相切于点(8,6)的圆的方程. 【答案】 【解析】

(1)法一:设圆的方程为:220x y Dx Ey F ++++=,则

8220345301030D E F D E F D E F +++=??+++=??+-+=?,解得:8

212D E F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2282120x y x y +--+=,即()2

24(1)5x y -+-=,所以圆心为(4,1)

,半径为

法二:线段AB 的中点为为75,22??

???

,321523AB k -==-

线段AB 的中垂线为57322y x ?

?-

=-- ??

?,即3130x y --= 同理得线段BC 中垂线为260x y +-=

联立2603130x y x y +-=??+-=?,解得4

1

x y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4,1)

,半径r ==所以()2

24(1)5x y -+-=.

(2)法一:设圆的方程为:220x y Dx Ey F ++++=,则

2024062382100860

D E F E

D D

E

F --+=??

?+?=??+

?

?+++=?,解得:11330D E F =-??=??=-? 所以圆的方程为22113300x y x y +-+-=.

法二:过点B 与直线3260x y +-=垂直的直线是3180x y --=, 线段AB 的中垂线为40x y +-=,

由318040x y x y --=??+-=?得:圆心坐标为113,22??-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半径21252r =,

所以圆的方程为2

2

113125222x y ???

?-++= ? ??

???.

【变式2】判断方程ax 2+ay 2―4(a ―1)x+4y=0(a ≠0)是否表示圆,若表示圆,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长.

【答案】2(1)2,a a a -??

- ???

,||r a = 类型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例6.判断点M (6,9),N (3,3),Q (5,3)与圆(x ―5)2+(y ―6)2=10的位置关系. 【答案】M 在圆上 N 在圆外 Q 在圆内

【解析】∵圆的方程为(x―5)2+(y―6)2=10,

分别将M(6,9),N(3,3),Q(5,3)代入得

(6―5)2+(9―6)2=10,∴M在圆上;

(3―5)2+(3―6)2=13>10,∴N在圆外;

(5―5)2+(3―6)2=9<10,∴Q在圆内.

【总结升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形的角度来看,设圆心为O,半径为r,则点P在圆内?|PQ|<r;点P在圆上?|PQ|=r;点P在点圆外?|PO|>r.从数的角度来看,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圆心为A(a,b),半径为r,则点M(x0,y0)在圆上?(x0―a)2+(y0―b)2=r2;点M(x0,y0)在圆外?(x0―a)2+(y0―b)2>r2;点M(x0,y0)在圆内?(x0―a)2+(y0―b)2<r2.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两点P1(3,8)和P2(5,4),求以线段P1P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5,3)、N(3,4)、P(3,5)是在此圆上、在圆内、还是在圆外?

【答案】点M在此圆外,点N在此圆上,点P在此圆内

类型四:轨迹问题

例7.已知一曲线是与两个定点O(0,0),A(3,0)距离的比为1

2

的点的轨迹,求这

条曲线的方程,并画出曲线.

【思路点拨】先设出要求点的坐标,然后列出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化简整理即可。

【答案】(x+1)2+y2=4 曲线是圆心为C(―1,0),半径长为2的圆

【解析】在给定的坐标系中,设M(x,y)是曲线上的任意一点,点M

在曲线上的条件是||1 ||2 MO

MA

=.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22

22

1

2

(3)

x y

x y

+

=

-+

,两边平方并化简,得曲线方程

x2+y2+2x―3=0,配方得(x+1)2+y2=4.

所以所求曲线是圆心为C(―1,0),半径长为2的圆(如图).

【总结升华】本例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是直接法.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步骤如下:(1)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坐标为M(x,y);

(2)几何点集:写出满足题设的点M的集合P={M|P (M)};

(3)翻译列式:将几何条件P(M)用坐标x、y表示,写出方程f (x,y)=0;

(4)化简方程:通过同解变形化简方程;

(5)查漏除杂:验证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否为已知的曲线,重点检查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否有多余的点,曲线上是否有遗漏的点.

举一反三:

【变式1】如下图,过第一象限的定点C (a ,b )作互相垂直的两直线CA 、CB ,分别交于x 轴、y 轴的正半轴于A 、B 两点,试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答案】2ax+2by=a 2+b 2(x >0且y >0).

【巩固练习】

1.以点(2,2)--3 )

A .22(2)(2)3x y +-=

B .22(2)(2)3x y +++=

C .22(2)(2)3x y +-=

D .22(2)(2)3x y ++=2.若直线30x y a ++=过圆22240x y x y ++-=的圆心,则实数a 的值为( )。

A .1-

B .1

C .3

D .3-

3.如果圆220x y Dx Ey F ++++=与y 轴相交,且两个交点分别在原点两侧,那么( )

A .0,0D F ≠>

B .0,0E F =>

C .0F <

D .0,0D

E =≠ 4.点P (5a+1,12a )在圆(x ―1)2+y 2=1的内部,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1

B .113a <

C .1||5a <

D .1

||13

a < 5.方程x 2+y 2+Dx+Ey+F=0(D 2+E 2―4F >0)表示的曲线关于x+y=0成轴对称,则有( )

A .D+E=0

B .D+F=0

C .E+F=0

D .D+E+F=0

6.过点C (―1,1)和点D (1,3)且圆心在x 轴上的圆的方程是( )

A .x 2+(y ―2)2=10

B .x 2+(y+2)2=10

C .(x+2)2+y 2=10

D .(x ―2)2+y 2=10

7.经过圆x 2+2x+y 2=0的圆心C ,且与直线x+y=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x ―y+1=0

B .x ―y ―1=0

C .x+y ―1=0

D .(x ―2)2+(y ―1)2=1

8.设(,)P x y 是圆22(4)4x y ++=( )

A.2+9.以A (1,3)和B (3,5)为直径两端点的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10.已知圆C 经过A (5,1),B (1,3)两点,圆心在x 轴上,则C 的方程为________。

11.若点M +在圆(x ―1)2+y 2=26的内部,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2.已知圆x 2+y 2+kx+2y+k 2=0,当该圆面积取得最大值时,圆心坐标为________。 13.求过两点C (―1,1)和D (1,3),圆心在x 轴上的标准方程。

14.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5,1),B (7,―3),C (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15.点P 是圆22:42110C x y x y +-+-=上的任一点,PC 的中点是M ,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 由圆的标准方程可得。 2.B 【解析】 3. C

【解析】只需坐标原点在圆内,即原点与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已知圆心为,2

2D E ??

-- ???,半

径为

)22

40D E F +->,结合22

22400224D E D E F +-????-+-<

? ?????

2240D E F +->,可得0F <。

4.D

【解析】 点P 在圆(x ―1)2+y 2=1内部?(5a+1―1)2+(12a)2<11

||13

a ?<。 5.A

【解析】 曲线关于x+y=0对称,即圆,2

2D E ??

-- ???在x+y=0上。

6.D

【解析】 设圆心O '(x 0,0)、M (0,2)为CD 的中点,则O 'M ⊥CD ,即0231

1

11

x --?=-+,解得x0=2, ∴22(21)110r =++=。 7.A

【解析】 由于x 2+2x+y 2=0的圆心坐标为(―1,0),于是过(―1,0)且垂直于直线x+y=0的直线方程为y=x+1。 8.A

【解析】如图,设A(1,1),22(1)(1)||x y PA -+-=,则|PA|的最大值为|AC|+r 262=+.故选A.

9.(x ―2)2+(y ―4)2=2

【解析】 圆心为(2,4),半径长为||1

22222

AB =?=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4)2=2。

10.(x ―2)2+y 2=10

【解析】 依题意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a)2+y 2=r 2,把所给两点坐标代入方程得

2222

(5)1(1)9a r a r

?-+=??-+=??,解得2210a r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2)2+y 2

=10。 11.0≤a <1

【解析】 因为22(511))26a a a -+=,又点M 在圆内,所以26a <26,且a ≥0,解得0≤a <1。 12.(0,―1)

【解析】 当圆的半径长最大时,圆的面积最大。由x 2+y 2+kx+2y+k 2=0得,

2

2

23(1)12433k x y k k ????+++=--<< ? ? ?????

。当k=0时,2314k -最大,半径长也最大,此时圆心坐标为(0,―1)。 13.解:直线CD 的斜率31

111

CD k -=

=+,线段CD 中点E 的坐标为(0,2)

,故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 ―2=―x ,即y=―x+2,令y=0,得x=2,即圆心为(2,0)。由两点间的距

离公式,得r ==(x ―2)2+y 2=10。

14.解:因为圆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所以圆心应为△ABC 三边中垂线的交点。线段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2y ―8=0。

线段BC 的中垂线方程为x+y+1=0。

联立方程组28010x y x y --=??++=?,解得2

3x y =??=-?,则圆心M (2,―3),r=|AM|=5。

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3)2=25。

15.解析:由于动点M 的变化是由点P 的变化引起的,点P 在圆上,所以用中间量法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设(,)M x y ,由已知圆心(2,1)C -,则(22,21)P x y -+. 又点P 在圆22:42110C x y x y +-+-=上,

所以动点M 的轨迹方程22(22)(21)4(22)2(21)110x y x y -++--++-=, 即224210x y x y +-++=.

高一数学必修2圆方程与直线与圆、圆与圆关系

-- 圆方程与直线与圆、圆与圆关系 一、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定义 (1)条件: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__集合___. (2)结论:定点是_圆心____,定长是___半径__. 2.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为A (a,b ),半径长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2)圆心在原点,半径长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C :(x -a )2 +(y-b)2=r2(r >0),其圆心为(a ,b ),半径为r ,点P (x 0,y 0),设d =|PC |=错误!. 位置关系 d 与r 的大小 图示 点P 的坐标的特点 点在圆外 d__>__r (x 0-a )2+(y 0-b )2>r 2 点在圆上 d __=__r (x 0-a)2+(y0-b )2=r 2 点在圆内 d __<__r (x 0-a )2+(y 0-b )2 <r2 题型一:圆的标准方程 例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2)圆心在点C (3,4)处,半径是5; (3)经过点P (5,1),圆心在点C (8,-3)处 题型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 例2. 已知两点P1(3,8)和P 2(5,4),求以线段P 1P 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5,3),N (3, 4),P(3,5)是在此圆上,在圆内,还是在圆外? 变式:若原点在圆(x -1)2+(y +2)2=m 的内部,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5 B.m <5 C .-2<m<2 D.0<m <2 题型三:圆标准方程的求解 例3.求下列条件所决定的圆的方程: (1)已知圆 C 过两点 A (5,1),B (1,3),圆心在 x 轴上; (x -a )2+(y -b )2=r 2 x 2+y 2=r 2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数学 必修2知识点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 2 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 =)3 1 下下 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D C B A α L A · α 222r rl S ππ+=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人教版数学高中必修2知识点整理

数学必修2知识点 S 底·h ch ′ h (S 上底+S 下底 (c+c ′)h ′ 表中S 表示面积,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h 表示高,h ′表示斜高,l 表示侧棱长。 2. 旋转体的面积和体积公式 πr2h πh (r21+r1r2+r22) πR3 表中l 、h 分别表示母线、高,r 表示圆柱、圆锥与球冠的底半径,r1、r2分别表示圆台上、下底面半径,R 表示半 径。 3、平面的特征:平的,无厚度,可以无限延展. 4、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若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l l l αααA∈B∈A∈B∈??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 C ααααA B ?A∈B∈∈三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使 公理3、若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l l αβαβP∈?=P∈ 且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b b c a c ?

5、等角定理:空间中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 6、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a b a b a ααα???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a a b a b αβαβ?=? 7、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数学符号表示:,,,//,////a b a b a b ββαααβ??=P ?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a αβαβ⊥⊥? (3)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αγβγαβ?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a a αβαβ?? (2)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a b a b αβαγβγ==? 8、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数学符号表示:,,,,m n m n l m l n l ααα??=A ⊥⊥?⊥ (2)若两条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a b a b αα⊥?⊥ (3)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个,那么该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 a αβαβ⊥?⊥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 b a b αα⊥⊥? 9、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a a βααβ⊥??⊥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数学符号表示:,,,b a a b a αβαβαβ⊥=?⊥?⊥ 10、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 ) 0180α≤< ,斜率为k ,则tan 2k παα?? =≠ ?? ? .当2πα=时,斜率不存在. (2)当090α≤< 时,0k ≥;当90180α<< 时,0k <.

高中数学必修2圆的方程练习题

第四章 圆与方程 一、选择题 1.圆C 1 : x 2+y 2+2x +8y -8=0与圆C 2 : x 2+y 2-4x +4y -2=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外切 C .内切 D .相离 2.两圆x 2+y 2-4x +2y +1=0与x 2+y 2+4x -4y -1=0的公共切线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3.若圆C 与圆(x +2)2+(y -1)2=1关于原点对称,则圆C 的方程是( ). A .(x -2)2+(y +1)2=1 B .(x -2)2+(y -1)2=1 - C .(x -1)2+(y +2)2=1 D .(x +1)2+(y -2)2=1 4.与直线l : y =2x +3平行,且与圆x 2+y 2-2x -4y +4=0相切的直线方程是( ). A .x -y ±5=0 B .2x -y +5=0 C .2x -y -5=0 D .2x -y ±5=0 5.直线x -y +4=0被圆x 2+y 2+4x -4y +6=0截得的弦长等于( ). A .2 B .2 C .22 D .42 6.一圆过圆x 2+y 2-2x =0与直线x +2y -3=0的交点,且圆心在y 轴上,则这个圆的方程是( ). A .x 2+y 2+4y -6=0 B .x 2+y 2+4x -6=0 ! C .x 2+y 2-2y =0 D .x 2+y 2+4y +6=0 7.圆x 2+y 2-4x -4y -10=0上的点到直线x +y -14=0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是 ( ). A .30 B .18 C .62 D .52 8.两圆(x -a )2+(y -b )2=r 2和(x -b )2+(y -a )2=r 2相切,则( ). A .(a -b )2=r 2 B .(a -b )2=2r 2 C .(a +b )2=r 2 D .(a +b )2=2r 2 9.若直线3x -y +c =0,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平移后与圆x 2 +y 2=10相切,则c 的值为( ). A .14或-6 B .12或-8 C .8或-12 D .6或-14 ' 10.设A (3,3,1),B (1,0,5),C (0,1,0),则AB 的中点M 到点C 的距离|CM | =( ). A .4 53 B . 2 53 C . 2 53 D .213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二数学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第 1 章空间几何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多面体:一般地,我们把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 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我们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3、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ABCDE A' B ' C ' D ' E '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 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 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P A' B ' C ' D ' E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 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 A'B'C'D'E'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 ,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 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投影:由于光的照射,在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屏幕上可以留下这个物体的影子,这种现象叫做投影。其中我 们把光线叫做投影线,把留下物体影子的屏幕叫做投影面。 2.中心投影:我们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3.平行投影:我们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4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 ·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 五棱柱 ' ''''E D C B A ABCDE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 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 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E D C B A P -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 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 —A'B'C'D'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 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 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 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2.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 集Q ;实数集R . 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5、若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6、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子集的性质: (1)A ?A (即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2)若A ?B ,B ?C ,则A ?C ; (3)若A ≠?B ,B ≠?C ,则A ≠?C. 8、集合的基本运算 (1)并集:}{x x x A B =∈A ∈B 或 (2)交集:}{x x x A B =∈A ∈B 且 (3)补集:}{U x x U x A =∈?A 且e (4)性质:①A A =A ,A ?=A ;②A A =A ,A ?=?; ③()U A A =?e,()U U A A =e,() U U A =A 痧, ()()()U U U A B =A B 痧?,()()()U U U A B =A B 痧?. 9、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10、(一)求函数定义域的原则: (1)若 ()f x 为整式,则其定义域是R ; (2)若 ()f x 为分式,则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集合; (3)若()f x 是二次根式(偶次根式),则其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不小于0的实数集合; (4)若()0f x x =,则其定义域是 }{0x x ≠; (5)若()()0,1x f x a a a =>≠,则其定义域是R ;

高中数学圆的方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圆与方程 本章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便为今后的坐标法研究空间的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反复.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坐标法还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方法、向量方法建立联系,同时可以推广到空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时安排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 时,0≥k ; 当() 180,90∈α时,0

高一数学必修二《圆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圆与方程》知识点整理 一、标准方程()() 222 x a y b r -+-= 1.求标准方程的方法——关键是求出圆心(),a b和半径r ①待定系数:往往已知圆上三点坐标,例如教材 119 P例2 ②利用平面几何性质 往往涉及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相切和相交 相切:利用到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直线 相交:利用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垂径定理 二、一般方程 () 2222 040 x y Dx Ey F D E F ++++=+-> 1.220 Ax By Cxy Dx Ey F +++++=表示圆方程则 22 22 00 00 40 40 A B A B C C D E AF D E F A A A ? ? =≠=≠ ? ? ?? =?= ?? ??+-> ? ???? ?+-?> ? ? ????? ? 2.求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可采用待定系数法: 3.2240 D E F +->常可用来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三、圆系方程: 四、参数方程: 五、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半径r的大小关系 d r ?点在圆外 2.涉及最值: (1)圆外一点B,圆上一动点P,讨论PB的最值 min PB BN BC r ==- max PB BM BC r ==+ (2)圆内一点A,圆上一动点P,讨论PA的最值 m i n P A A N r A C ==- max PA AM r AC ==+ 思考:过此A点作最短的弦?(此弦垂直AC)

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d 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1)相离?没有公共点?0d r ? (2)相切?只有一个公共点?0d r ?=?= (3)相交?有两个公共点?0d r ?>?< 这一知识点可以出如此题型:告诉你直线与圆相交让你求有关参数的范围. 2.直线与圆相切 (1)知识要点 ①基本图形 ②主要元素:切点坐标、切线方程、切线长等 问题:直线l 与圆C 相切意味着什么? 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恰好等于半径r (2)常见题型——求过定点的切线方程 ①切线条数 点在圆外——两条;点在圆上——一条;点在圆内——无 ②求切线方程的方法及注意点... i )点在圆外 如定点()00,P x y ,圆:()()222x a y b r -+-=,[()()22 200x a y b r -+->] 第一步:设切线l 方程()00y y k x x -=- 第二步:通过d r =k ?,从而得到切线方程 特别注意:以上解题步骤仅对k 存在有效,当k 不存在时,应补上——千万不要漏了! 如:过点()1,1P 作圆22 46120x y x y +--+=的切线,求切线方程. 答案:3410x y -+=和1x = ii )点在圆上 1) 若点()00x y ,在圆222x y r +=上,则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会在选择题及填空题中运用,但一定要看清题目. 2) 若点()00x y ,在圆()()22 2x a y b r -+-=上,则切线方程为 ()()()()200x a x a y b y b r --+--= 碰到一般方程则可先将一般方程标准化,然后运用上述结果. 由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过一定点求某圆的切线方程,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得出切线的条数. ③求切线长:利用基本图形,222AP CP r AP =-?= 3.直线与圆相交 (1)求弦长及弦长的应用问题 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常用

高一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二的知识点 一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整合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通常,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N 整数集 N *或N +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集合的两种表示方式:列举法,描述法。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为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含于B(或B 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Venn 图法表示集合。 空集的定义: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空集的性质: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若然任何属于A 的元素也属于B ,我们就说A 是B 的子集。 真子集的定义: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并集、全集、补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 记作:A ∩B 。 读作:A 交B 。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且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记作:A ∪B. 读作:A 并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A B x x A x B =∈∈或 用Venn 图表示如下: 补集:一般地,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真子集,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 在S 中的补集记作?sA.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 A B A B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考难点总结5篇分享高一是高中学习生涯中打好基础的一年,而高中数学也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那么,如何学好高一数学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1 集合有以下性质 若A包含于B,则A∩B=A,A∪B=B 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常用大写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而对于集合中的元素则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拉丁字母只是相当于集合的名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将拉丁字母赋给集合的方法是用一个等式来表示的,例如:A={…}的形式。等号左边是大写的拉丁字母,右边花括号括起来的,括号内部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 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常用于表示有限集合,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1,2,3,……}2.描述法﹕常用于表示无限集合,把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用文字﹐符号或式子等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x|P}(x为该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P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属性)如:小于π的正实数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0 4.自然语言常用数集的符号:(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不包括0的自然数集合,记作N_(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Z+;负整数集内也排除0的集,称负整数集,记作Z-(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Q={p/q|p∈Z,q∈N,且p,q互质}(正负有理数集合分别记作Q+Q-)(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正实数集合记作R+;负实数记作R-)(6)复数集合计作C集合的运算:集合交换律A∩B=B∩AA∪B=B∪A集合结合律(A∩B)∩C=A∩(B∩C)(A∪B)∪C=A∪(B∪C)集合分配律A∩(B∪C)=(A∩B)∪(A∩C)A∪(B∩C)=(A∪B)∩(A∪C)集合德.摩根律集合Cu(A∩B)=CuA∪CuBCu(A∪B)=CuA∩CuB集合“容斥原理”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card(A∪B)=card(A)+card(B)-card(A∩B)card(A∪B∪C)=card(A)+c 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18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集合吸收律A∪(A∩B)=AA∩(A∪B)=A集合求补律A∪CuA=UA∩CuA=Φ设A为集合,把A的全部子集构成的集合叫做A的幂集德摩根律A-(BUC)=(A-B)∩(A-C)A-(B∩C)=(A-B)U(A-C)~(BUC)=~B∩~C~(B∩C)=~BU~C~Φ=E~E=Φ特殊集合的表示复数集C实数集R正实数集R+负实数集R-整数集Z正整数集Z+负整数集Z-有理数集Q正有理数集Q+负有理数集Q-不含0的有理数集Q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2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

必修二圆的方程

圆的方程 ()() 2 2 2x a y b r -+-= 1.求标准方程的方法——关键是求出圆心(),a b 和半径r ①待定系数:往往已知圆上三点坐标,例如教材119P 例2 往往涉及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相切和相交 相切:利用到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垂直直线 相交:利用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垂径定理 2.特殊位置的圆的标准方程设法(无需记,关键能理解) 条件 方程形式 圆心在原点 ()222 0x y r r +=≠ 过原点 ()()()2 2 2 2 2 20x a y b a b a b -+-=++≠ 圆心在x 轴上 ()()2 2 2 0x a y r r -+=≠ 圆心在y 轴上 ()()2 2 2 0x y b r r +-=≠ 圆心在x 轴上且过原点 ()()2 2 2 0x a y a a -+=≠ 圆心在y 轴上且过原点 ()()2 2 2 0x y b b b +-=≠ 与x 轴相切 ()()()2 2 2 0x a y b b b -+-=≠ 与y 轴相切 ()()()2 2 2 0x a y b a a -+-=≠ 与两坐标轴都相切 ()()()2 2 2 0x a y b a a b -+-==≠ 二、一般方程 ()2222040x y Dx Ey F D E F ++++=+-> 1.求圆的一般方程一般可采用待定系数法:如教材122P 例r 4 2.2 2 40D E F +->常可用来求相关参数的范围 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判断方法:点到圆心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 d r ?点在圆外 2.涉及最值: (1)圆外一点B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B 的最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