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治愈

心理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治愈

心理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治愈
心理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治愈

心理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治愈

心理问题的治疗目标是帮病人移除障碍,一旦作到了这一点,人自然会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的种子成长为一株橡树”——Yalom。

什么样的治疗结果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呢?病症的消除,还是回归现实社会?对但不全。真正的治愈不只是病症的消除,更重要的是真我的回归!能够回到现实中去,接纳真正的自我,而不再追求理想化的那个我。而虚假的治愈则仅仅是病症的减轻,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做到自我的回归。

比如,一个考试焦虑的人,害怕他人对自己的否定。等到高中毕业,不用再排名次了,不用再比较分数高低了,他的焦虑或者抑郁情绪会减轻许多,看似状态已经完全恢复了,但他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他仅仅是离开了那个环境,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他可以和别人很好的相处,但是当环境改变,如自己不被他人接纳,不完美的地方暴露,生活出现许多不可控的事情,他之前的症状还是会被激起,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情可以在他内心激起千层浪,进而产生各种症状。只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和仅用药物治疗很容易复发的原因也在这。内在的冲突依然存在,整个人依然在一种病态的思维的模式中。所以环境的改变只能缓解……

当一个人真正的回归自我,他也会在内心保持对成功的渴望,但是他同时也可以面对自己的失败。他不需要事事完美,更不会期望所有人对他的认可!他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人,平凡的人不会逼着自己事事完美,不需要通过外在的事物来证明自己是多么强。当然,这并不是说他的生活以及生命没有价值了,只是说他的价值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证明,他的价值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爱自己所爱的,不刻意、不压抑、不纠缠、不造作,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陷入深深的抑郁或焦虑等情绪当中。

一个真正回归自我的人,

他会勇敢,勇敢不是因为他天生神力,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所爱,知道自己的责任;

他会真诚,真诚不是因为他要做圣人,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有虚假的一面;

他会睿智,睿智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足和局限性;

他会成功,成功不是因为他天资卓越,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随时可能失败;

他会安全,安全不是因为他世事洞察,而是因为他知道生活本就是无常;

他会安详,安详不是因为他远离世事,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人而非“神”。

特别说明:本文为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于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一、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采取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活动法、个案法等,这些方法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班团工作中渗透、在创设育人环境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等。 1、观察法。即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等,发现问题及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这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在同学交往中注意观察、在家访时注意观察,发现和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动态地处理千差万别、形形色色、个性分层的问题,以欣赏、赞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2、调查法。即通过问卷、访问等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等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发现一些带规律的现象,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便于教育、引导。例如,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了: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每次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有的学生开家长会前很紧张,是因为怕爸爸、妈妈了解到自己在校表现不好会挨打;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大胆发言,是因为怕说错……调查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引导,就能使教育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辩论法。即就学生特别热衷而又难以把握的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各抒已见,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把握分寸,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走出困境。结合实际,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有关“过生日请客”、“吃零食”、“用零花钱”、“当班干部”、“老师请家长”、“‘打小报告’”等问题的辩论。通过学生的辩论和教师的循循诱导,使学生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4、渗透法。即通过各种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团员工作和家庭教育等多项工作中,使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得到优化。 5、个案法。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孤僻、自卑、胆怯、逆反等“问题心理行为”,可通过多种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了教育和疏导。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在弄清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然后根据其性格特征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并且以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做到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发现和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并引导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二、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学生相处。和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们,使他们觉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结合学生个案_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学生个案_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XX学校 XXX 今天,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由发展走向成熟的阶段,在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压力的同时,常有心理行为、情绪、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的现象产生。因此,对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很多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而且不受地区、性别、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体现了其特殊性。有关研究指出,男生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抑郁、不受欢迎和违纪行为方面;女生则以躯体诉述和思维障碍为主。因此,在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应该依据其特殊性,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干预对象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方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当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方法 案例一: 陈某平时能按时到校上课,有时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爱搞小动作,有时也能积极发言,但对很多问题一知半解,学习成绩不稳定,特别是每到下课时,他常常管不住自己的手脚,常常和同学打架,几

乎每节课下课后都和同学发生矛盾,遭到同学们的投诉,老师经常进行说服教育,但效果不大。 根据以上情况,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心理干预。 ,.根据其动机外化强烈的状态,只要一有机会就安排适当的工作给他,特别是体育、文艺方面的工作,使他发挥自己在能力上优秀的方面,对其内在强烈外化的动机加以了自身技巧性的调整。 ,.对他讲述中外名人故事的奋斗史,以此激励他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请他回答一些适当的问题,以利让他自悟。 ,.与其家庭密切配合,采用互签字法,督促完成家庭作业,并使其家中对他发的钱有所节制,为小卢的学习动机向主动动机方面发生转化,提供契机。 4.通过班队会活动教给同学们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让大家谈谈不正当交往的感受和危害,生动的事例给了小陈很大的启发和感受。 ,.有意识地让小陈做一些稍难的题,以此来更进一步地激发其学习的内在欲望,并发挥其天赋较好的特长。 ,.对小陈的优点给予及时表扬。而缺点,在课堂上的尽量以体态语言暗示其改之;课外则多引导他提高认识,培养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寓教于乐,使其发挥表演才能,也引导其强烈的外化向正确的内化方向发展,从中促进其学习兴趣更为深化。 ,.注意结合学生实际,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对小陈同学尤其强调启发性,使其动机能量处于了与学习对象的强烈结合态,一方面不压抑其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又使其步入到正规化学习的境地中来,充分调动起他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心理干预,小陈学习的态度,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意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分析

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分析 一、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与类别 (一)品德性问题行为 品德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品德问题引起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 1、逃学、离家出走 2、撒谎 3、偷窃 4、攻击性行为 5、抽烟、喝酒 6、参加不良组织 (二)心理性问题行为 心理性问题行为主要指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一般适应性问题 主要指学生在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或在适应自身身心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情绪和行为的紊乱或失调。其主要表现包括: (1)自我概念欠佳 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导致情绪的低落、消沉、自卑,以及行为的退缩、自暴自弃等。 (2)人际关系不良 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往,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敏感,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和无助,并出现行为的离群、孤僻等。 (3)性偏差行为 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自身的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如性别角色紊乱、性意识困惑、过度手淫,以及其他不良的性行为等。 (4)性格和行为习惯不良 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出现的性格缺陷,例如偏执、攻击、依赖、孤僻、胆怯、嫉妒、多疑等;以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习惯,如刻板行为,吸吮手指,习惯性抽动,遗尿等。 2、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指学生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承受较长时间的压力、挫折或矛盾冲突下,出现的明显的情绪和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 (1)神经官能症 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癔病等。 (2)变态人格 包括偏执型、分裂型、戏剧型、反社会型、回避型、自恋型、被动攻击型等变态人格。(3)心身疾病 指那些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起重要作用的疾病,如偏头痛、支气管哮喘、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神经性皮炎等。 3、其他 属于重度心理障碍或严重的行为问题,主要有: (1)精神病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不久前,有人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 世纪之患。因此,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潜能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管一个整体系统中。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是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一、厌学 【行为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产生原因】 (1)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在变革的巨浪中各种各样的思潮同时涌来,由于中学生自身不太成熟的特点,缺乏处世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就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商海”对青少年强烈吸引,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

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3)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可导致在学习中遭遇失败,产

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浅谈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陈思玲 (深圳市草埔小学) 摘要: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表现在学习方面,而且表现在性格和行为当中,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因素,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更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应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解决方法 在科技飞速发达、生活节奏步伐加速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人员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当然,学生也不例外,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中学生面临中考和高考压力的同时,常有心理行为、情绪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偏离正常的现象,也随之伴随不同的心理问题。然而,经过多种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很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乐观,小学生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表现在学习方面,而且表现在性格和行为当中。 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现在的小学生也常常有缺乏自信、学习困难、厌学和逃学的现象;调查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没兴趣读书,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加上老师未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未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导致部分学生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地玩;或者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话就甚至干脆逃学、旷课,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时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我任教的五年级一位学生,因为作业没写,第二天怕班主任处罚,怕同学们的嘲笑,就逃学了。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跟学生谈心,讲道理,逃学解决不了任何事情。逃学是不对的行为,但是也不能马上批评打骂学生,相反,应该轻声细语地教育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遇到问题不能逃避,可以找同学或老师交流谈心。 针对此心理问题,不仅是学校,包括家庭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让他们乐于学习,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逐渐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让孩子积极热情地去学习。另外,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还有,家长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指导。父母的鼓励、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要求学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学校方面,首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

结合学生个案,谈谈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结合个案-谈谈对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也就是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等方面进行辅导。在这个经济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教育的重担,那么如何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呢?以下就结合一个学生个案,分析如何对心理问题干预的措施与方法。 个案:小明(化名)很有智力,但很冷漠,经常毫无表情,无论老师和同学对他多热情他都没反应,对周围所有人保持高度的警惕心理,上课没精神,经常趴在桌上发呆,课后不完成作业,常迟到。老师批评他时,他常顶嘴,态度十分恶劣,十分自我,无法沟通,感觉这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压抑,冲动,孤僻,自我封闭。 个案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小明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

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正因为亲生母亲与父亲离婚,给她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心理落差大,良好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加上缺少奋斗目标和动力,成绩直线下降。变得沉默寡言,冷漠孤僻,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矫正措施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也称学生心理问题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学生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等方面进行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成长、促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让学生尽情倾诉,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 结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心理干预的方法,我对小明同学采取了以下矫正措施。 1、用爱感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父母离异的单亲子女,他们更需要亲情,对师爱更为敏感。教师若能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他们将重获温情和信任,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心与心相契,情与情交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全国×××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查,结果表明,×××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体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据统计,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左右。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学习紧张与竞争压力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如某高校一名数学系新生在中学是老师宠爱、同学羡慕的数学尖子,升入大学后不久,在一次新生摸底考试中未能及格,自信心顿然坍塌,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跳楼身亡。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板溪中学:陈晓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数字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一、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壮。. 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身体

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 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一篇文章称:国内有77.9%的中小学生心理存在轻度不良反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对9015名中小学生(主要年龄为10-14岁)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7.4%的孩子“认真想过自杀”,8.2%的孩子甚至“做过自杀计划”。 哈尔滨医科大学2007年对城乡中小学生的调查则发现,城市儿童抑郁检出率为19.23%,而农村的则高达32.5%。 2001年天津社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天津市200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5.31%,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占6.72%。 2003年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发现,27%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或患有心理疾病。. 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等对全国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就个体的心理状态而言,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人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而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或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等,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自卑怯懦、孤独自闭、惧怕挫折、缺乏毅力等心理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结合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案例谈谈心理干预的方法。 案例一 李某,男,初一年级学生。该生自控力较差,因迷恋于电子游戏而无心上学读书,经常一放学就去游戏机室玩,父母批评、打、骂都不起作用,甚至采用欺骗手段以满足自己贪玩的需要。 根据该生的情况,运用以下的心理干预方法: 一、多次找李某个别交谈,以诚恳、温和的口吻询问他的情况,了解他的思想。在消除了他的敌对情绪后,指出过度玩游戏机的危害,

二、定期与李某的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提醒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多与孩子交流思想,对孩子既不能迁就放任,也不能简单粗暴。 三、设法让李某多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使他的兴趣发生转移,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还可以通过参加班级组织的文娱活动,提高说、唱、表演的能力。 四、教会李某掌握一些自我控制、自我暗示、抗拒诱惑的方法,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以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对李某先采用定时法,也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玩游戏机的计划,例如每天只玩半小时,过几天习惯后,再把计划调整为三天玩一次,一周玩一次,直到能完全控制自己为止,老师和家长要多关心配合,给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促进孩子巩固效果,消除不良行为。 五、在班级举行团体心理辅导课,在全班开展一次“怎样看待玩游戏机问题”的讨论,并找机会让李某袒露思想,以寻求其他同学的启发帮助,会后有两名同学主动与李某组成学习小组,帮助和监督他树立信心,尽快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案例二: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9级4班1044409122 马丹 [摘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虽然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处于从被动生活到主动生活过渡的状态,且大学是个微型社会,人际关系比中学复 杂,加之面临毕业后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心理困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就会造成各种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发现其 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寻求恰切有效地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应对策略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更要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常见发生问题及发生概率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1]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笔者将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这类病症主要出现在新生群体中,多出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2020050410421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 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 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 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 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 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 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 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 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 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 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 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 平衡和适应。 二、如何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逐渐加深,但大学生们在对待他人的心理困 惑的态度上比对待自己的更为理性,一旦涉及自己则表现得优柔寡断,觉得难以启齿, 常常不知所措。要改善这一心态,建议: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

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 怀集“C证教师”培训第二期146号xxx 摘要:本文从学生个案入手进行心理问题干预的方法作一些探索。 关键词:心理问题干预典型个案现象分析矫正措施 从教5年来,虽然自己也曾试对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各种方法的干预,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通过“C证教师”培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从学生个案入手,谈谈我对我这个钱小美同学心理问题干预的过程: 一、该生当时的基本情况: 钱小美,女,12岁,在家与奶奶、妈妈、姐姐一起生活,在家与奶奶感情最好,不与妈妈姐姐沟通。该同学在学校的情况也很不理想,见到老师总是躲躲闪闪,与同学基本没有沟通,上课时总是非常沉默,偶尔老师叫到她回答问题,总是很不情愿地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像蚊子叫声似的,无论老师如何激发,她总是扭扭捏捏的;早读课时,经常不开口读书,就是拿出一张纸来画画,学习方面,总是把会做的做了,不会做的不问也不做;同时也不喜欢上体育课;但她却有一个很突出的特长就是绘画。 二、该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分析: 根据观察了解,该生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经济非常非常困难,爸爸长期在外地打工,基本一年都不

回家,只能把只有半周岁的钱小美托付给奶奶,跟奶奶一起生活,直到钱小美11周岁时,爸爸才一年回几次家。此时的钱小美已对父母没有了爱,但却仍然对奶奶很依赖,对父母,姐姐很冷淡;另一个原因是,妈妈又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三、对钱小美同学不良心理的矫正措施: 进行认知、情感纠偏,灵活应用各种心理教育手段去感染钱小美。应该说,在我有的放矢的前提下,我与钱小美的第一次交流是蛮有成效的,我在钱小美的眼中的信任度还是极高的。突破口打开后,我们的交流总体是顺畅的;而后,我们经常谈生活、学习、感恩,怎么样去面对人生,如何去宽容等等。 还有,组织班上性格比较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主动去跟钱小美同学多点交流。 四、钱小美现在的情况: 近一年的教导,虽不敢说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我的心情是非常满足的;从见到老师不与老师打招呼到远远见到老师就笑着叫老师,从在家不与家人一起进餐到主动摆放餐具,从不爱学习到主动提问题,从不与同学交流到与部分同学有说有笑;看到她进步,我感受到很欣慰! 总之,在五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要有爱,爱是基础,有了我们老师博大的爱,就会有层出不穷的方法去面对有各种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就是我们最幸福的快乐!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3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06.12.13,13:41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时,会感到烦燥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心理问题。 我主要分6点来说一下: 1、自我认知障碍 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①自傲。自傲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自我认知。自傲者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处处表现自己,对自身的长处无限夸大,炫耀自己、对他人容易指责和怪罪,挑三捡四,盛气凌人。好象自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别人全是缺点没优点。例如:一位男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是干部子弟,所以很自得、自傲,但在追求一女生时却被拒绝,这使他遭到沉痛的打击,终日深思不得其解,造成精神分裂症。 ②自卑。自卑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体验。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过分看重自身短处,否定自己的长处或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中采取逃避方式。形成这种软弱无力的心理品质的原因很多,如生理缺陷、成绩不好,能力差、失恋、社会地位低下等。但是引起自卑的直接原因是受到别人的嘲笑、讥讽、打击。 例如:一女生因个子矮小,被同学取笑为"根号2"(根号2等于1.44)。从而产生严重和自卑心理,别人小声说话,她就认为是在议论她矮。长时期的心理压力,使她丧失了生活的自信心,萌生出家当尼姑的想法,后经老师、同学的劝导,没能出家,但又想自杀。 ③虚荣。虚荣是指追求虚假荣誉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人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因而常常不择手段地去猎取荣誉。这种人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嫉妒任何比自己强的人,把别人取的荣誉视为对自己的竞争。因此这种人总是使自身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例如:一女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感觉比其他女同学都强,可过强的争先拔尖,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每次选班干部都落选,因而精神刺激很大,夜里经常又哭又笑,并常常哺哺自语,出现异常行为。 2、情绪障碍: 一个人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或处于激烈的情绪状态下,就会造成情绪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会受到影响,出现很多异常的心理和行为,若不及时采取各种调适措施,就可能引发出严重的后果。 ①烦恼。烦闷苦恼的事人人都有,失恋、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和、经济拮据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内容。烦恼都是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现实内容的。例如:一男生因同宿舍同学睡觉时打呼噜,经常彻夜不眠,上课时昏昏沉沉,学习成绩下降,为此非常烦恼。对于烦恼,重要的不是烦恼本身,而是能否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